倪文锦《语文教育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绪 论)【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绪论
1.1 复习笔记
一、语文教育的现代性
(一)现代性的含义
从西方学者对现代性概念的揭示及运用看,它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现代性涉及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结构和文化变迁的结构概念的现代性。现代性意味着一种历史意识,一种历史连续性的意识。
2.现代性是作为社会历史范畴的现代性,它与科学和人类进步的启蒙规划密切相关。在这个规划中,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文化的自律性构成了变化的基础。
3.现代性是作为文学—审美概念的现代性。它是一种与“新颖、变动、不断变化”相联系在一起的价值与概念。
(二)我国近代社会现代性与西方社会现代性的不同
1.中国近代社会的现代性是一种外源性的现代性,即在西方列强沉重打击下被动出现的;
2.中国社会现代性的追求以抵抗西方列强侵略,建设富强的国家为出发点。
(三)我国语文教育现代性发展的背景
1.西方新的学科及知识,特别是科学知识进入了中国社会。这不仅改变了中国文化知识构成状态,而且也是促进近代中国文化教育分类及引领学科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核心因素。
2.科举制度的废除从根本上使语文教育现代性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束缚,获得了自身解
放的力量。
3.语文教育现代性与语文现代性密切相关。语文现代性不仅为语文教育现代性提供了充分的资源和素材,而且二者相伴相生,互相推动,交织在一起。
二、语文教育现代性的重要理念和核心价值
语文教育作为课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现代性至少表现在两个层面:在教育层面,启蒙的现代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发现构成了两个最核心的现代性价值;在学科层面,审美的现代性和科学是主导一个多世纪语文学科变革与发展最主要价值力量。
(一)启蒙的现代性
在中国,启蒙的现代性主要表现为对封建主义的“彻底解决”。它积极肯定现实生活,强调人格的独立、平等,崇尚个性的自由发展。在课程的内容取向上,从崇尚封建经典教育转向现实生活的关怀就是这一现代价值的具体体现。
(二)学生主体性的发现
我国真正确立这一核心理念是新文化运动之后,特别是杜威教育哲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影响。新学制中,语文课程纲要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1.强调儿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实现儿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
3.通过活动的方式学习语文课程。
(三)审美的现代性
1.审美现代性的含义
所谓美学的现代性是指与古典的崇高、绝对、永恒等美学标准相对应的一种新的审美观念。这种审美观念基于现实生活。它崇尚通俗、简洁、短暂、偶然以及瞬间即逝等新的观念。
2.审美现代性的表现
审美的现代性倡导关注现时的生活,崇尚平民化、通俗化的表达风格以及朴素、简洁、自由及充满不确定性等审美观念。审美的现代性在语体、叙述形式、时间概念及审美视角,甚至在课程名称等各个方面都引起了很大的变化。
(1)语体
文言文被白话文取代。
(2)叙事形式
过去陈腐过时的、注重雕琢的仅在少数人中流传的文体被丰富多彩的体现平民情怀的白话小说、童话、神话、谜语、日记、调查报告、新闻报道等多种实用文体所取代。
(3)叙述方式
在叙述方式上确立了新的时间概念,现代派作品、意识流小说进入学生的视野,并在语文教育内容中占据了一席之位。
(4)课程名称
一个多世纪以来,语文课程先后几易其名。从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的“词章”,1904年“中国文字”(小学)、“中国文学”(中学),1912年的“国文”,到1920年的“国语”,再到1949年的“语文”,语文课程名称的变革自然有对课程功能及认识的变化。
(四)科学的现代性
在中国近代文化教育变迁中,科学进入语文学科,不仅表征着传统语文教育的深刻危机,而且意味着它在改造和重建语文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后语文教育中科学主义盛行,在语文教育中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
1.语文课程知识、结构及体系的逻辑化、系统化
(1)语文课程知识不断系统化、逻辑化。即使一个子系统也按照一定的标准被细分为
一个严密的体系,比如语文知识就被划分为语法、逻辑、修辞和文学知识,等等。
(2)语文知识系统中最重要的知识被冠以“基本的科学知识”之名出现在语文教学大纲中。如1956年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时期就提出了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的目标和要求。
2.语文教育中的科学方法
(1)科学方法的含义
①一是指一般的科学方法论原理,包括强调逻辑推理,注重事实验证;
②一是指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如实验、测量和计算,等等。
(2)科学方法的运用
①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语文教育问题;
②通过可以控制的、程序化的范式设计语文教学。
3.语文教育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理性精神
在语文学习中,提倡怀疑和质问的精神,严肃的科学探究态度。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理性精神的双重影响下,语文教育强调不盲从权威,积极探究的态度以及强烈的批判精神。
三、中国语文教育现代性的特点
1.生成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和单一性等特点
在一个多世纪语文教育现代性建构中,现代价值并非同等程度地参与,在某一历史时段,往往其中一些价值以强势姿态介入,成为中心话语。另一些价值则处于边缘,甚至缺失状态,这种现象导致语文教育现代性的生成及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和单一性等特点。
2.价值的确立与建构呈现出反复多变等特点
在20世纪中国教育现代化曲折与复杂的轨迹中,现代性价值的确立与建构呈现出反复
多变等特点。
(1)一些重要现代性价值在语文教育现代性发展的不同阶段被反复地确认、叙述;
(2)其内涵又被不断重写,甚至多次被引入“系统再生产的根基”,出现推倒重来现象。
3.语文教育内部始终存在着矛盾、张力及暧昧性
(1)语文教育的传统性被改造成貌似现代性的东西,语文教育的现代性又不断被传统拉过去,打上很浓厚的传统色彩。语文现代性趋“新”的价值追求一方面促使语文教育向更激进的路径上迈进;另一方面,传统又迫使现代性进行改造、重构。
(2)在中国语文教育中,特别是在构成语文教育内容主体的现代文学内部,启蒙的现代性与美学的现代性之间既存在着一种张力与矛盾。二者之间并非如西方文化那样表现得激烈、尖锐,彼此势不两立,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调和、妥协及互补性等复杂的暧昧关系。
四、语文教育现代性的反思
1.对语文教育与经典教育关系的反思
(1)经典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价值所在,也是语文教育的永恒魅力之所在。
(2)经典不是一成不变的、封闭的,而是一个开放的文本
①经典随着时代的发展、意识形态及审美趣味的变化不断地进行重构。
②一些传统经典又在新的视阈被置于批判与反省的席位上,并在不同层面及维度被阅读与重写,经典内容正是在这样的重构中不断被丰富和扩展。
(3)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因为它有独特的人文意蕴蕴涵其中。经典阅读要选择并采用相应的方法和手段,才能发掘经典文本的内在价值,而不能简单地以一般所谓新的教育方法处置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