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课堂】高中生物必修3【过关检测】第四章种群和群落(有答案,详细解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③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⑦

C.②⑤⑥⑦

D.②④⑤⑥⑦

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的概念和特征,种群是同一物种的总和,而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不属于同一物种,种群内个体不存在生殖隔离属故能自由交配,竞争不属于种内关系而属于种间关系。种群的特征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出率和迁入率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可以起预测作用。

答案:D

2.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

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

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

解析:在该题四个选项中A、B、C三个选项虽然包括的生物种类依次增多,但最终也没有包括全部生物。因此都不属于生物群落(其中C项虽然提到了大型真菌,但还有小型真菌以及其他菌类等微生物没有提及)。

答案:D

3.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的出生率

解析:渔业生产中,要使鱼类资源保持可持续利用,其措施之一是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捕捞,其原因是要保证种群数量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应该保护幼鱼,捕捞成鱼,这是其一。其二是控制好捕捞强度,使种群数量保持一定的基数,以使种群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所以A、B、C三项均正确,上述措施与种群的性别比例无关。

答案:D

4.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

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答案:D

5.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

A.4支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支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解析: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由表中数据知Ⅳ试管中的种群数量先达到K值。

答案:B

6.如下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可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可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解析:由曲线图可知丙主要分布在浅水层,乙主要分布于中部,而甲主要分布于水底,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由食物分布可知,甲、乙、丙三种鱼的食性存在较多重叠,因此三者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由图的纵坐标可以发现,不同水深的生物分布不同,三种鱼类因食性不同,所以存在分层现象,可以说明不同鱼的捕食对象不同。由图示看不出鱼类之间存在共生关系。

答案:D

7.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 cm,网身长145 cm,网目孔径0.169 mm)各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

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

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

解析:甲类群有7个物种,乙类群有9个物种,故甲类群的丰富度小,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甲类群物种2的种群密度比乙类群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甲类群物种4的种群密度比乙类群物种4的种群密度小;甲类群物种7的种群密度比乙类群物种7的种群密度大;甲类群物种10的种群密度比乙类群物种10的种群密度小。

答案:C

8.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地区()

A.灰椋鸟种内斗争必然减弱

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

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

D.群落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

解析:由题意知,该项措施会使树种减少,使灰椋鸟种群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且大量捕食害虫将导致农林害虫大量减少,从而使该地区的物种数量减少,群落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

答案:D

9.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解析:蚂蚁和蚜虫的关系比较特殊,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甚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蚂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因此我们经常称这种关系为“互利共生”。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是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所以不能构成种间竞争。细菌与噬菌体应该属于寄生关系,虽然都使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但是并不构成竞争。而两种绿藻(属于两个物种),一定不是捕食关系,而且一种增加另一种减少,所以属于竞争关系,应该是竞争阳光、养料等。

答案:D

10.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及演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与垂直分布有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其食性有关

D.人类的活动可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

解析:竹林中的竹子是一个种群,其高低错落有致不能说明群落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不同生物种群分别占据垂直方向上的不同空间,才能说明群落结构的分层现象。

答案:A

11.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

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解析:土壤小动物体型一般较小,且活动范围很小,不适于用标志重捕法;土壤小动物一般具有趋暗、趋湿的特性,可用热光源收集;不同时间调查同一块土地,可增加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答案:B

12.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是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

解析:群落演替不仅受内部因素控制,同时也要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