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合集下载

梁启超、 邵飘萍、邹韬奋的新闻思想

梁启超、 邵飘萍、邹韬奋的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办报活动中:(一)认为报刊具有强烈政治性,是宣传政治主张的有力工具。

他把报纸比作耳目喉舌,认为“无耳目,无喉舌,是曰废疾。

……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关之谓也”。

(二)对报刊的功能与作用有比较系统的认识。

梁启超认为报刊的主要功能在于“去塞求通”。

他认为报纸的作用就是要上下相通,内外相通。

(三)十分重视报刊的宣传鼓动作用。

他认为报管的政论文章应该深入人心,这样才能形成风气,才能使报刊成为政治活动的先导。

(四)对报刊在教育读者、开启民智、提供知识、培养人才等方面也有深刻地认识。

梁启超认为读的报纸越多,人越聪明,报馆越多,国家越强大。

(五)他在办报的活动中形成了一种“时务文体”,其特点对以后的新闻写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形式自由,文字浅显易懂,平易畅达,雅俗共赏,可用俗语。

在平易之余,热情奔放,富于煽动”当然梁启超的这些新闻思想,也体现了维新派的新闻思想。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与愿望,属于资产阶级思想范畴。

邵飘萍的新闻思想1. 独立的办报方针信仰是独立的:惟有信仰事实与真理,不为党派和个人左右。

它判断是非的标准是社会公益。

组织上是独立的:不受任何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经济上是独立的:既不仰仗官方豢养,也不依赖党派津贴。

应该有自己赖以生存发展的独立经济。

邵飘萍确立了独立的办报方针:一是监督政府。

二是唤醒民众,教育民众。

三是“顺时代进步之潮流”,表达报纸“对于解决时局的意见”。

2. 强调记者的品德修养记者应该具有品性。

邵飘萍说:“所谓品性者,乃包含人格、操守、侠义、勇敢、诚实、勤勉、忍耐及种种新闻记者应守之道德”。

“品性”就是新闻职业道德的全部要求。

记者的独立精神。

记者完全独立、不受社会恶风之熏染、不为虚荣利禄所羁勒。

记者的责任。

记者在道德人格的修养上,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3. 致力于新闻改革邵飘萍提倡唯物主义的新闻反映论,认为新闻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真实、迅速的再现。

梁启超新闻思想研究

梁启超新闻思想研究

梁启超新闻思想研究梁启超作为近代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其名声和功绩为后人所熟知。

但他作为近代报业的先驱者的重要身份,却常被人们所忽略。

维新运动之前,中国的报业还处在非常落后的阶段。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纸,只有在香港创办的《中外新报》、《华字日报》和《循环日报》等几种报纸。

当时从到民官府到普通民众都看不到报刊的作用。

尤其是清朝政府对于新闻报刊封禁,使得中国刚刚起步的新闻事业举步维艰。

而维新运动无疑给新闻事业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从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到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维新派报刊到处涌现,被后人称为“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梁启超在报刊创办、发展、壮大过程中有着重大的影响。

《万国公报》几乎每期都刊登一篇他的论说文章,在当时的舆论界就已经初显锋芒。

由《中外纪闻》开始,以梁为首的维新派人士宣传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

主持时务报期间梁启超一改八股文、桐城派文人古奥晦涩的旧习,创造出了灵活自由、丰富感人的“时务文体”,用浅显流畅、生动活泼的文字批判旧思想,宣传新观念,激发了爱国者的报国热情,开社会文明和民主先风。

梁启超常常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尽情地诉诸于自己的文字之中,文章往往极富鼓动性和感染力。

使读者或摄魄忘疲,或怒发冲冠,或热泪湿纸。

著名新闻学家戈公振在《新闻学撮要》中曾说,“我国报馆的崛起,一切思潮的发达,皆由先生启其端。

”这一评价,梁启超是当之无愧的。

作为新闻思想的奠基人,梁启超将报刊活动与中国的政治前途联系起来。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表达新闻思想的文章《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在这篇文章中,梁启超提出了著名的“喉舌论”。

即一个国家的强盛与衰弱,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是否上下相通,内外相通,通畅则强,闭塞则弱。

而作为上下通达的工具,报刊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后来的研究工作者们将他前期的新闻思想概括为“去塞求通”。

戊戌变法之后,梁启超出逃日本,更加系统全面的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哲学、新闻学说,其新闻思想的发生了整体变化。

梁启超简介及新闻思想

梁启超简介及新闻思想

• 第四个阶段是从1918年到1929年。1918年
底至1920年春,梁启超到欧洲游历,了解 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 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 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 界”。在这之后他到清华大学研究院从事 学术研究,并兼任南开大学教授。1929年1 月19日梁启超先生在北京病逝。
梁启超简介及新闻思想
•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 史学家、文学家。曾有人评价梁启超为中 国历史上的第一奇才,是具有划时代意义 的人物和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今天我们就 一同走近梁启超。
梁启超生平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 东新会人,笔名有饮冰室主人、哀时客、 少年中国之少年、中国之新民等,是清末 影响较大的资产阶级报刊政论家之一。梁 启超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 梁启超的一生不断改变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以追随
时代进步的需要。从清末维新倡导变法,到民国 从政维护共和,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他对于中 国思想解放运动和社会政治革命都作出了重要贡 献。梁启超先生最早将西方的民权,民主自由思 想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促使了国人的觉醒,使国 人产生了近代化意识。他将民权思想引进实务学 堂,培养新式人才,开创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 新阶段。他的启蒙思想还影响到其他殖民地.半 殖民地国家,具有国际意义。
梁启超新闻思想的三个阶段
• 第一时期为戊戌变法时期。其思想主要集中在1896年梁启
超在《时务报》第一册上发表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 文中。在文中,他把报刊比作耳目喉舌,指出其功能是 “去塞求通”。梁启超认为一个国家的强与弱,取决于国 情的通与塞。所谓“通”包括通上下和通中外两个方面。 他指出,“中国受辱数十年”,就是因为上下不通,内外 不通。要改变这种状况,开设报馆是最好的方法。同时, 梁启超对怎样才能发挥“去塞求通”的作用,还提出四条 要求,即:“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 搜交涉要案”和“旁载政治学艺要书”。只有这样,国家 才能“风气渐开,百废渐举,国体渐立,人才渐出”。梁 启超早期的办报主张,表达了维新派要求学习借鉴西方、 从政治经济各个方面迅速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的爱国热情。

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和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和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和新闻思想1、梁启超的身份我们在介绍梁启超的时候,通常都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他: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领导人、维新运动出色的政治宣传家、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首先是一个政治家。

这和以前早期的国人办报者的身份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像王韬,那一批办报者大都是知识分子身份,他们办报只是为了“立言”,已实现他们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天下”的抱负,因此,他们所办的报纸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代表个人的意见,而不是代表某个阶级或阶层民众的意见,所以早期的报纸经营惨淡也就可想而知。

而政治家办报,则注重的是他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民众的意见,个人的东西少了,公众的东西多了,所以也能够受到来自他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支持。

梁启超一生中亲自创办、主编的报纸达到11种,这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十分罕见的。

而所有的这些办报活动都是梁启超以一个政治家的身份去从事的,或者换一句话来说,就是,梁启超投身政治活动的一个特点是主要从事办报宣传工作。

这个特点,使政治和报纸这两个词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这一点与我国以前的国人办报活动是有区别的,这一点也是我们理解梁启超所办报纸的性质的关键。

2、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和新文体梁启超最早与报刊接触,是从参与编辑康有为创办的《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开始的,当时《万国公报》几乎每期都刊登一篇他的论说文章,在当时的舆论界就已经初显锋芒。

后来黄遵宪在上海办起《时务报》,梁启超担任主笔,所有的编撰工作都有他一个人来完成。

每天要写4千多字的评论,还要撰写、修改2万多字的文稿。

但是他当时是一个热情洋溢的青年,20岁出头,因此不知疲倦地夜以继日的工作。

他这样描述了自己当时的工作状态:“六月酷暑,洋蜡皆变流质,独居一小楼上,挥汗执笔,日不遑食,夜不遑息。

”为了宣传维新变法的需要,梁启超这个时候开始改革和发展了王韬的报刊政论文体,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被世人称之为“时务文体”。

戊戌变法后,梁启超开始独立创办报纸,先后办了《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仍然亲自担任报纸的主笔,继续撰写大量的政论文章。

中国新闻传播史梁启超的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传播史梁启超的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传播史梁启超的名词解释摘要:一、梁启超简介二、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1.民众报刊思想2.办报救国思想3.党性新闻思想三、梁启超对中国新闻传播史的贡献1.创办新型报纸2.推动新闻改革3.培养新闻人才四、梁启超的名词解释1.民众报刊2.办报救国3.党性新闻4.新闻启蒙正文:一、梁启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

他不仅是戊戌变法的主要领袖之一,而且在新闻传播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活动始于戊戌变法时期,他主张通过新闻媒体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推动社会进步。

二、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1.民众报刊思想梁启超认为,民众报刊是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载体。

他主张办报应以民众为中心,关注民众的利益和需求,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社会的作用。

在他的倡导下,民众报刊逐渐成为我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办报救国思想梁启超提出的办报救国思想,强调新闻媒体在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办报不仅是传播信息的手段,更是抵抗外敌、振兴民族的精神武器。

通过宣传民族优秀文化、倡导民主自由、推动教育改革等途径,办报救国思想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3.党性新闻思想梁启超主张新闻事业要有党性,即要坚持真理、公正无私。

他认为,新闻媒体应当成为党的事业的忠实代表,为人民服务,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这一思想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梁启超对中国新闻传播史的贡献1.创办新型报纸梁启超先后创办了《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新型报纸,推动了中国新闻事业的革新。

这些报纸以民众为中心,关注国家时事,倡导民主、科学、自由的新思想,深受读者喜爱。

2.推动新闻改革梁启超在新闻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新闻改革。

他主张新闻媒体要客观公正、真实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时事,提倡新闻评论的独立性,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浅谈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及其贡献

浅谈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及其贡献

一、梁启超的新闻思想1.“喉舌论”的提出。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表达新闻思想的文章《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在这篇文章中,梁启超提出了著名的“喉舌论”。

原文是这样的:无耳目、无喉舌,是日废疾。

今夫万国并立,犹比邻也。

齐州以内,犹同室也。

比邻之事而吾不知,甚乃同室所为不相闻问,则有耳目而无耳目:上有所措置之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

则有喉舌而无喉舌: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谓也。

梁启超进一步认为,中国应该像西方资产阶级国家那样。

大力兴办各类型的报纸:“言政务者可阅官报,言地理者可阅地学报.言兵事者可阅水路军报,言农务者可阅农学报。

言商政者可阅商会报.言医学者可阅医报,言工务者可阅工程报.言格致者可阅各种天算声光化电专门名家之报。

有一学即有一报,其某学得一新义。

即某报多一新闻,体繁者证以图。

事臣责者列为表,朝登一纸,夕布万邦.是故任事者无阂隔蒙昧之忧.言学者得观善濯磨之益。

犹恐文义太不能尽人而解,故有妇女报,有孩孺报,其出报也,或季报,或月报,或半月报,或旬报,或七日报,或五日报,或三E1报,或两日报,或每日报,或半日报”这样“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因此.在当今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喉舌论”.如何发挥新闻媒体的“耳目喉舌”作用.是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

2.第四种族。

粱启超主张提高报纸的社会地位.它十分赞赏西方报纸为“第四种族”的观点。

他曾经说:“清议报事业虽小。

而报馆之事业则非小。

英国前大臣波尔克,尝在下议院指报馆、记事之席而叹日:‘此殆于贵族、教会、平民三大种族之外。

而更为一绝大势力之第四种族也。

”由此,梁启超指出,报馆应该代表国民发表公议.也就是说报馆要代表国民来监督政府。

梁启超所说的“第四种族”.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第四权力”.它的原意就是梁启超所讲的新闻界是早期组成国会的三种阶级——宗教、贵族及平民——之外的第四阶级。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正文)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正文)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正文)(一梁启超办报实践及在此过程中其新闻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是在他的报刊实践产生、发展和完善的。

他的新闻思想与政治活动、政治思想紧密联系。

(一)从属于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政治活动的报业活动阶段梁启超从1895年起涉足报坛,到戊戌政变之前,他的办报活动始终服务于维新派的政治活动,有京师强学会机关报《万国公报》、《中外纪闻》、还有《时务报》、《湘报》、《知新报》,宣传变法维新思想,批判封建制度。

这一时期,梁启超总结前人经验,结合自己办报实践,提出一套办报主张,较系统地阐述自己对报业的主张。

在1896年《时务报》上发表了他新闻思想代表作《论报馆有益于国是》,提出了“去塞求通”的观点,认为报馆有耳目喉舌的作用;他开创的“时务文体”,在当时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

(二)戊戌政变后康梁保皇立宪主张下的报业活动阶段1898年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海外仍继续他的办报活动。

此间梁启超发表大量主张民权、自由、革命、独立的文章,但总倾向是鼓吹君主立宪。

这一时期,梁启超在报刊功能、办报原则、健全舆论和宣传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其新闻思想。

梁启超在海外创刊、主编《清议报》、《新民丛报》以及《政论》杂志、《国风报》。

1901年,他在《清议报》上发表长篇论文《本报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文中阐述报馆的地位是“政本之本”、“教师之师”;办报的四个原则“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1902年,他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中说:“某以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

”[2]在《新民丛报章程》中说:“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3];报馆需要“若孝子之事父母,若良师之诱蒙童”[4]那样去指导国民,这样才能变成“新民”。

另外,他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政府《少年中国说》等文章,在时务文体的基础上更上层楼,不仅思想新,文言成分少,人称“新民体”,在当时许多报纸都跟着学习,这标志着报刊新文体已发展到更加成熟的阶段。

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及其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及其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及其新闻思想新闻121班:惠才贤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及其新闻思想梁启超的报刊活动梁启超一生办报生涯共有27年,亲自创办和积极支持过的报刊有17家,撰写各类文章达1400万字,其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对报界和近代报业史产生过重要影响。

他的报刊生涯分为五个时期:戊戌运动时期、启蒙运动时期、立宪运动时期、护国运动时期、五四运动时期。

一、维新变法时期在此期间,梁启超为推行变法,重视办报制造舆论。

他主笔的《万国公报》、《强学报》、《中外纪闻》等,开风气之先,成为宣传维新的重要传媒,为即将到来的国人办报高潮拉开了序幕,也成为中国政党报之先河,。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出版的第一份报刊,1895年8月17日由康有为创于北京,梁启超、麦孟华担任编辑,为双日刊,不署出版时间和地点,自撰文章不署名,每期有一篇论文,主要表达变法维新的强烈要求,宣传富国强兵之道、国家振兴之源、养民教民之法。

1895年强学会成立后,将其转为机关报,并改名为《中外纪闻》,仍为双日刊,署出版时间、地点,报刊接受袁世凯等达官贵人的捐款,经济实力雄厚,内容更加丰富。

《强学报》:康于1896年1月创立《强学报》,是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其政治色彩比北京的两份报纸更加鲜明,大张旗鼓地倡导变法维新,提出“明定国是”、“开议院、立议员”等激进的政治主张。

《时务报》:由汪康年、黄遵宪、梁启超等人于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成为办报活动高潮的标志性事件,内容设“论说”、“谕旨恭录”、“奏折录要”、“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栏目,初期由汪任总经理,梁担任主笔,在每期卷首发表鼓吹维新变法的政论文章,文字通俗、切中时弊,其中最有名的是《变法通议》,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纲领性文件。

他在报章中呼吁变法维新,痛陈亡国的危险,喊出了“变亦变,不变亦变”的驱赶时代前进的号令,吹起了时代的最强音。

开创了新式报刊文体——时务文体。

这种新式报刊论说文体是从文言文向白话文过度的形式,它生动活泼,夹杂着大量的俚语和外来语,雅俗共赏。

论述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论述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论述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蜚声中外的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政治家、政论家和新闻工作者..他从1895年 22岁创办《中外纪闻》;到1920年47岁正式脱离报馆工作; 先后达25年之久;他一生所从事的政治、学术活动皆与“办报”两字紧密相连..作为一名爱国报人;被人誉为“舆论骄子”的梁启超在长期办报的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新闻理论和新闻思想体系..首先;梁启超认为报刊主要有两大功能:1.“去塞求通”..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表达新闻思想的文章《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在这篇文章中;梁启超提出了著名的“喉舌论”..梁启超认为;国家的强弱取决于信息通塞与否;中国社会的症结之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息和言论不通畅..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依靠办报“去塞求通”..所以他说国之有报纸;犹人之有耳目喉舌;要维持政治;扶持国体;首先得创办报纸;“为国民之耳目;作维新之喉舌”..2.“党报”理论与报纸的“政治功能”..梁启超对报纸寄予了太多的希望;他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报纸的社会政治作用;把报纸当做救国的手段..对他来说;报刊是唤起舆论;制造舆论;揭露社会现实问题;批评朝廷;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武器..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梁启超在现实的政治争斗中;往往通过“报纸”制造“舆论”;以期达到广大民众尤其是官员和知识分子的支持..梁启超开创了中国政治家“办报”的先河;他的理念也深深影响着在这之后的中国知识分子..自梁启超后;从资产阶级革命到五四时期的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再到社会主义革命家等中国近现代的多个政治人物十分注重“报刊舆论”的影响;以手中的“笔杆”为武器;以“报刊”为阵地;呼吁改革;把“办报”当做参与政治斗争的一个重要手段..另外;1898年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到了日本;解读了更多的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资产阶级的新闻理论;使他的思想体系飞跃而形成资产阶级的新闻思想体系..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报馆两大天职说和衡量报纸好坏的四条原则..梁启超认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他认为政府是国民的雇佣;而报馆是国民的代言人;所以报馆可以像“父兄之视子弟”那样来监督政府..这是报馆的一大天职..另外;他还认为;报馆应当发扬“史家之精神;鉴既往;示将来;导国民以进化之途径..”也就是发挥向导国民的天职..这比以前认为报纸是替皇帝“宣德达情”的主张;大大前进了一步..梁启超还提出了办好报纸的四条原则:一是宗旨定而高——报纸不能以“牟利”、“媚权贵”为宗旨;而要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宗旨;二是思想新而正——报纸要选取别国的新思想来贡献给本国国民;三是材料富而当——要做到知识丰富、全面;而且又要对材料严格选择;是读者“阅一字得一定之益”;四是报事确而速——要准确而且迅速的报道时事;要重视时事报道..这四条原则的论述;说明他对报纸的社会职责和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都有了明确的认识;在当今;仍不失其现实意义..从1898 年至1921年; 以辛亥革命为界;梁启超东渡日本以及到欧洲游历期间接触到西方和日本的资产阶级方面的学说;他新闻思想也在不断变化;他对报刊的定位由“去塞求通”转变为“监督政府”;认为报刊是“与政府独立平等的自由体”..他还提出了第四种族理论..梁启超主张提高报纸的社会地位;它十分赞赏西方报纸为“第四种族”的观点..梁启超所说的“第四种族”;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第四权力”;它的原意就是梁启超所讲的新闻界是早期组成国会的三种阶级——宗教、贵族及平民——之外的第四阶级..1975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法官斯图瓦特Dotter Stewart在一次演讲中宣称;根据宪法规定;新闻自由条款包括了对新闻机构的保障;新闻自由条款的作用就是直接保障新闻业;他提出“宪法保障新闻自由的最初目的是要在政府之外建立第四个部门;以监督官方的三个部门..”这就是著名的第四权力理论..这个理论显然是对新闻媒体的社会地位的一个肯定;也是对新闻自由的一个保障..但是由于其生活的社会背景的原因;他的新闻思想有着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首先;他的新闻思想是典型的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有着明显的阶级局限性;其次;他的报刊活动;一直围绕着政治活动和社会理想展开;由此他对报刊业的思考;偏于政治;轻于行业研究;重于政治功利;轻于对新闻学相关概念;诸如新闻价值、新闻定义;新闻业务、新闻史;轻于对新闻采访写作方面的研究..最后;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很少考虑到受众的需求;没有重视受众在报刊信息传播中的积极作用;更没能意识到新闻传播中的群众性原则..梁启超走到了从新闻学启蒙到新闻学创立的边缘;但一步之差的距离他始终没有跨过去..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一带中国新闻学的启蒙者;尚逃不脱只在政治方面体验人生、在政治生涯中追求自我价值的命运..无论如何;作为新闻学的启蒙者之一他是值得人们尊敬的;他的有关新闻学的论文;不论带有多少中国的传统色彩;毕竟是创造性的..正是通过这些文章;现代新闻学的大部分观念被简单地介绍到中国..他那带着感情的笔端所流淌的一系列西方新闻学观点;构成了新闻学启蒙和新闻学创立之间的必要的思想环节..。

梁启超的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又是一位报刊活动家、新闻理论家。

在他56岁(1873年—1929年)的人生中,就有长达27年(1895年—1922年)的新闻实践。

他亲自创办、协助和支持过的报刊就有29家。

一、新闻的使命。

二、梁启超在《<时报>发刊例》中,提出了“论说”四条、“纪事”五条。

“论说”四条:“公”、“要”、“周”、“适”。

“公”,就是要以社会利益为重,不附于一党之见;“要”,就是要拣“一国一群之大问题”,不能用小事来误导读者;“周”,就是要分清主次;“适”,就是内容要适合中国国情。

纪事五条:“博”、“速”、“确”、“真”、“正”。

“博”,就是广博;“速”,就是讲求时效;“确”即准确;“直”,就是要嫉恶如仇;“正”即正直。

以上内容,基本诠释了新闻的时效、广泛、客观、公正等使命三‘为谁办报刊用上“报刊”二字,是因为在梁启超时代,报纸也如杂志,如1896年8月创刊于上海的旬刊《时务报》,每期20多页——且将“报刊”作“报”用。

梁启超说:“有一人之报,有一党之报,有一国之报,有世界之报。

以一人或一公司之利为目的者,一人之报也;以一党之利益为目的者,一党之报也;以国家之利益为目的者,一国之报也;以全世界人类之利益为目的者,世界之报也。

”又说,“若前之《时务报》、《知新报》者,殆脱一人报之范围,而进入于一党之范围也。

”梁启超倾向为国家办报。

他在《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中指出,报纸应该“脱离一党报之范围,而进入于一国报之范围,且更努力渐进,以达于世界报之范围。

”三、报刊的宗旨梁启超为《时务报》所定的办报宗旨:一是“广译五洲近事”,即报道世界形势;二是“详录各省新政”,即报道全国各地实施的“新法”;三是“博搜交涉要案”,使读者“奋励新学,思洗前耻”;四是“旁载政治学艺要书”,使读者懂得学习的趋势、内容和方法……《清议报》是梁启超流亡日本后1898年12月创办的。

《中国新闻传播史》梁启超办报活动及新闻思想

《中国新闻传播史》梁启超办报活动及新闻思想

1.梁启超的办报活动《时务报》主笔;《知新报》撰述;主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创办《新小说》、《政论》、《国风》,参与创办《时报》。

2.梁启超的新闻思想㈠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时期此阶段梁启超的办报思想主要集中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文中,核心是以报纸为“去塞求通”的工具。

1 所谓“通”,主要是指上下内外的沟通与交流,这种思想一方面表达了要求清政府改变闭关自守、向西方学习、救国于危亡的爱国热忱,另一方面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期望参与国政,谋求民主的朦胧愿望。

2 梁启超还将“去塞求通”概括为报刊的“耳目喉舌”功能。

他将社会比之于人,把报馆的作用比作一个人的耳目喉舌。

㈡维新派海外办报时期这一时期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主要集中在《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敬告我同业诸君》、《新民说》、《新民丛报章程》、《国风报叙例》等文章中。

1 报刊的两大主要职能:“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是也。

”2 一份完善的报纸,应具备四个条件,“一曰宗旨定而高,二曰思想新而正,三曰材料富而当,四曰报事速而确”。

3 确定了消息与评论两种文体区分的准则。

他认为新闻报道应具有“博、速、确、直、正”五个标准,评论应具有“公、要、周、适”四条标准。

④从传媒的角度,提出并论证了报刊宣传的两种方式——“浸润”和“煽动”。

对于两种方式,梁启超赞同并用。

另外,梁启超的报章文体革命始于《时务报》,成熟于《新民丛报》时期。

“时务文体”此时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后来也有人将此时的报章文体称为“新民体”。

梁启超首创“短评”“时评”等政论文形式,在《清议报》及《新民丛报》上发表了我国新闻史上较早的一批报刊“短评”。

3.对梁启超的评价梁启超是我国仅大事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报刊活动家。

他一生有26年时间从事报刊活动,主办10余种报刊,著述达1400万言。

他的文笔犀利,议论耸动。

他是报刊的政论文形成了一种具有独到风格的文章,是当时言论界的骄子,我国报刊史上一位具有划时代影响的人物。

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摘要:梁启超是近代中国一位声誉卓著的学者,政治家和新闻工作者,他把办报作为实现其政治理想的有力手段,为一个有着敏锐感觉的报人。

梁启超系统地阐述了一套资产阶级报刊思想。

关键词:梁启超的新闻思想;舆论观;功能观;自律观;编辑观;文体观一、梁启超的新闻思想由于近代中国的新闻传媒只有报刊这一种方式,所以谈到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实际上也就是指他的报业思想。

梁启超的报业思想,主要体现在报刊舆论观、功能观、编辑观、自律观、文体观五个方面,下面加以阐述。

(一)报刊舆论观普遍的新闻学观点认为,舆论是在特定的时空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它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霎擎有公开胜,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把新闻界称作舆论界,把新闻媒介称为舆论工具,新闻媒介与舆论相生相灭,互为依托,新闻界从舆论界中吸取力量,舆论借助新闻媒介作为公开展示力量的舞台。

1、舆论之定义是多数人公开表达的真实意见梁启超曰:“夫舆论者何?多数人意见之公表于外者也二是故少数人所表意见,不成为舆论,虽多数人怀抱此意见而不公表之,仍不成为舆论。

”必多数人诚见其如是,诚欲其如是,然后舆论乃生。

”刚梁氏的舆论含义的核心是多数人公开表达的意见。

这种意见必须是大多数人内心所有的真诚真实的意见,被胁迫者的意思是不成其为舆论的。

舆论是一种独立的、自主的意见的表达。

2、舆论可分为健全舆论与非健全舆论在梁氏的舆论含义中,把舆论分为健全舆论和非健全舆论。

健全舆论是多数人正确意见之结合。

他在《国风报叙例》中说,“夫健全舆论云者,多数人之意思结合,而有统一性继续性者也。

非多数意思结合,不泛以名舆论。

非统一继续,不足以名健全。

”梁启超清醒地看到,在封建专制统治的二千多年里,因为当局惯用愚民政策,提倡对政权统治相辅的消极舆论,“以警相普,无补于颠仆,以狂监狂,只益于号咖”这种言论导致民众没有分辨能力,是一种误国的“妄论”,对于这种当局有意而为之的“妄论”,应该群起而政之,对之进行鞭答。

梁启超的著作_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著作_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著作_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梁启超一生著作建树诸多,说他是一代名流,绝无异议,梁启超也是第一者创办报刊的人。

那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梁启超的著作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梁启超的著作一句“少年强则强,少年富则富”的呐喊,无疑是敲响了清末时期警示国人建设中国的警钟,梁启超的一生经历了晚晴和民初两个时期,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活动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文章著作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当中,一直都是半耕半读。

但是梁启超从小就十分的聪明,并且十分好学,年仅十七岁,便跟着康有为学习,因此他的文章在文学上有较大建树。

1896年《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梁启超撰写了六十多篇文章,一时风靡全国。

梁启超一生著作宏定,总序达一千四百万字之多,而最为著名的有《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强,少年富则富”的感慨号召即出自此文。

此文影响颇大,在文中他以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立场将封建社会下的中国与其心中理想的少年中国进行对比,鼓励青少年努力学习,承担起救亡图存的重任。

在《饮冰室合集》中,收集了梁启超几乎完备的著作,主要分为《文集》、《专集》两部分。

而《文集》中就包括700余篇文章诗词300余首。

《专集》包括《戊戌政变记》、《新民说》等104种其关于政治思想观的文章。

梁启超一生著作建树诸多,说他是一代名流,绝无异议,如今他的文集作为研究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学术的重要参考材料,同时也被广大文学爱好者广泛传阅。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清朝末期,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年仅十六岁,便已经成为了广东乡试的举人,随后跟随当时极富盛名的大学者,也是伟大的政治家康有为学习。

梁启超在之后创办的各种新闻社所传播的思想,有很多都是从康有为身上学来的。

自1895年开始,到1922年截至,梁启超在新闻传播的事业上,一共奋斗了二十七年。

他亲力亲为和主版报纸杂志,而这些报纸杂志上的文字更是达到了一千四百多万字,每天呕心沥血,执笔亲写近三千字,是名副其实的“高产”作家。

梁启超的报刊思想及时代意义

梁启超的报刊思想及时代意义

XX的报刊思想及时代意义梁启超是维新运动出色的政治宣传家,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史上的丰碑,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报刊活动家,而且是一个深刻的新闻思想家。

戈公振语:“我国报馆的崛起,一切思想的发达,皆由先生启其端。

从他1895 年第一次办报到1929年逝世的35 年间,中国历史上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几乎都与他和他所办的报刊有直接、间接的关系,他开创了百年言论史上极为重要的“梁启超时代”。

一、XX 的报刊思想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与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理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他从一开始办报就注意到报刊所具有的强烈政治性和党派性,重视报刊的宣传和鼓动作用,利用报刊来引导舆论。

其次,开民智、造新民是梁启超一生新闻思想不变的内容,贯穿梁启超新闻思想的始终。

他的新闻思想主要体现在报刊功能观、报刊舆论观、党报理论、报刊编辑观等四个方面。

报刊功能观梁启超报刊功能观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早期他认为报刊具有“去塞求通”功能,把报刊之“通”功能与国家兴亡相联系。

1902 年以后,梁启超认识到报刊具有“向导国民”、“监督政府”两大天职。

报刊舆论观梁启超把报馆作为舆论机关,把报馆等同于舆论中心,报刊之监督功能来源于其舆论效应。

梁启超对于报刊舆论方面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国风报叙例》、《读十月三日上谕感言》等文章中,对健全舆论、对报纸怎样才能造成健全的舆论等等作出详细的论述。

党报理论梁启超承认报纸的资产阶级党性。

他认为党报宣传是政治斗争重要舆论工具。

在他看来“有一人之报,有一党之报,有一国之报,有世界之报。

以一党之利益为目的者,一党之报也。

”梁启超非常重视党报宣传的作用。

他认为党报是党的重要机关;宣传党的政策,争取群众支持,是政党(主要是指在野党)对政府进行监督的工具。

报刊编辑观梁启超在二十多年的办报活动里,积累了丰富的报刊编辑经验,他的编辑思想理论,在中国近代编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梁启超在《<时报>发刊例》中,提出办报的论说四条,纪事五条的要求。

梁启超的新闻活动和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新闻活动和新闻思想

新闻活动
3. 参与创办《新民丛报》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在此期 间,他参与创办了《新民丛报》。该报成为 当时中国留日学生宣传政治主张的重要平台
PART 2
新闻思想
新闻思想
1. 重视新闻的宣传作用
梁启超非常重视新闻的宣传作用。他认为, 新闻应该以其特有的形式和特点来传达新思 想、新文化。在"公车上书"运动中,他运用 了各种形式来争取舆论支持,如游行示威、 联名上书等。这些活动不仅有效地传达了他 的主张,也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新闻思想
2. 强调新闻的真实性
梁启超强调新闻的真实性。他认为,新闻应该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 他在办报过程中,注重实地采访,收集第一手资料。他要求新闻记者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报 道事实,避免主观臆断和虚假宣传。这种新闻理念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新闻思想
3. 倡导新文化运动
梁启超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他主张推广新文化,反对旧文化。在《新民丛 报》上,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积极倡导新文化运动。这些文章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总结
总结
1
梁启超的新闻活动和新闻思想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倡导为推动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提深入学习和研究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和活动,为中国当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
THANKS 感谢恩师
梁启超的新闻活动和新闻思想
-
新闻活动 新闻思想
总结
梁启超的新闻活动和新闻思想
他不仅是清朝光绪年间的举人, 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 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

梁启超新闻思想总结

梁启超新闻思想总结

梁启超新闻思想总结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先驱者之一。

他在新闻事业方面的思想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来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梁启超是一位积极主张新闻自由的思想家。

他认为,新闻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让人们了解现实世界的真相,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判断。

他主张新闻应该公正客观、真实可信,不受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干扰。

他坚信新闻的自由可以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推动国家的进步。

他在政治上一直呼吁实行宪政,认为宪政是新闻自由的基础,只有在宪政的框架下,新闻才能真正服务于公众利益。

他以言辞犀利的方式,通过自己的写作和演讲,鼓舞了许多年轻人加入新闻事业,积极推动新闻自由的发展。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强调了新闻的责任和使命。

他认为,新闻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应该为人民服务,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他呼吁新闻媒体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改革,关注社会问题,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进步。

他自己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用文字和行动影响了许多人,成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楷模和典范。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强调了新闻专业精神的培养。

他认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始终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他主张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提倡他们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他也提倡新闻从业者要勇于批判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他本人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和学者,他的著作涵盖了政治、哲学、法学、经济、文学等多个领域,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总的来说,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强调了新闻自由、责任和专业精神的重要性,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思想和实践为后来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启示,他的精神也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

对于当今的新闻从业者来说,我们应该更加认识到新闻的价值和使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公众提供更加准确、客观、公正的新闻信息,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完整word版)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及其新闻思想(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及其新闻思想(word文档良心出品)

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及其对新闻业的影响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梁启超一生中从事办报活动27年,亲自创办、主持报刊17家,共撰述约1400万余言,被后人誉为“言论界之骄子”.梁启超的报刊活动开政治家办报之先河,这与早期的国人办报者知识分子的身份有着本质区别.他的报刊宣传不再只是代表个人意见,而是代表了他所在的整个阶级或阶层民众的意见.梁启超投身政治活动的一个特点就是主要从事办报宣传工作。

这个特点,使政治和报纸这两个词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戊戌变法时期:《万国公报》:(1895.8.17创)是我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出版的第一份报刊,梁启超任主编之一,这也是梁启超最早与报刊接触.但是万国公报几乎每期都会刊登一篇他的论说文章,在当时的舆论界就初现锋芒.《时务报》:1896年8月9日,黄遵宪在上海创办《时务报》,由梁启超任总撰述.创刊初期梁启超一人担任全部编撰工作,每天除撰写4000多字的评论外,还要撰写修改20000多字的文稿.并发表的数十篇政论,其中以《变法通议》为著,提出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观点,成为晚清政坛上名声最大的宣传著作,是维新变法时期宣传改良思想的最高旗帜.从《时务报》创刊到1897年11月去湖南长沙担任时务学堂总教习,梁启超主持《时务报》笔政有一年零三个月时间.此时的梁启超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无所畏惧,为这份虽无维新派机关报之名,却有机关报之实的刊物倾注了极多的心血.梁启超为《时务报》所定的办报宗旨:一是“广译五洲近事”,即报道世界形势;二是“详录各省新政”,即报道全国各地实施的“新法”;三是“博搜交涉要案”,使读者“奋励新学,思洗前耻”;四是“旁载政治学艺要书”,使读者懂得学习的趋势、内容和方法.梁启超对《时务报》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梁作为总编辑、总主笔,要承担繁重的编务,当时梁启超年仅23岁,他以巨大的热情主编《时务报》,所有的译文稿他都要润色,所有的稿件他都要校对,因此梁启超在编辑这个刊物的时候,是不辞劳苦,无畏寒暑;第二个贡献,梁启超每期都要发表一篇政论文章,所以,梁启超把这个报纸办成了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重要讲台,《时务报》在群众中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梁启超的政论文章来完成的.第三个贡献,梁启超在这个刊物上面发表一篇重要的论述报馆作用,表达其新闻思想的文章,叫做《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在这篇文章里面他提出了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报刊思想,就是“耳目喉舌论”.可以说《时务报》因梁启超而风靡全国,梁启超因《时务报》而名动一时,“自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陬,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除主编《时务报》外,梁启超还参与策划和积极支持澳门《知新报》,他不仅为该报拟定报名,还帮助草拟章程,筹措经费,并兼任该报撰稿人,先后在该报发表了《〈知新报〉叙例》、《说群》、《新学伪经考叙》、《保国会演说》等18篇文章。

谈谈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谈谈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谈谈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文学与新闻系占琦我国近代报纸是“舶来品”,直接受到来华西方传教士的影响才产生发展。

在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中涌现出现了以资产阶级维新派领袖为首的办报活动,其中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尤为重要。

梁启超是中国新闻学史上的过渡人物,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新闻思想家。

他主编或参与办的报刊前后有十多种,在国内外新闻出版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撰写了编辑30余篇出版学论文,形成了其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编辑出版思想。

从1895年编辑《万国公报》起,至1920年欧游回国主编《改造》杂志后,1922年正式脱离新闻界,梁启超的“报馆生涯”长达27年之久,亲自创办和积极支持过的报刊有17家。

其办报实践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其新闻思想对当时的报界产生过重大影响。

梁启超主要有六大新闻思想:一、报刊使命。

报纸为耳目喉舌,通中外之故,通上下之情。

梁启超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中写到“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

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为也。

”二、报刊功能。

造舆论、开民智、兴民权、合民力、陶民德。

梁启超在《敬告我同业诸君》是写到“某以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

”三、舆论观。

报刊具备造健全舆论的五大要素: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

梁启超在《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中写到“舆论者,寻常人之所见及者也;而世界贵有豪杰,贵其能见寻常人所不及见,行寻常人所不敢行也。

”四、十大宣传策略。

五、党报理论。

六、新闻史观。

虽然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也有一定的阶级性。

比如,他认为存在以全世界人类之利益为目的的“世界之报”。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内容非常宏富,从报刊使命、功能、舆论、宣传策略、党报理论和新闻史观,涉及了当代新闻理论的各个领域,俨然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摘要〕梁启超作为近代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其名声和功绩为后人所熟知。

但他作为近代报业的先驱者的重要身份,却常被人们所忽略。

对于梁启超,我了解他更多的是通过历史书上的戊戌变法。

在当时国家封建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他勇于做那个为救国家于危难,不顾自身安危而向皇帝提出变法的仕人。

他的所作所为,我无疑是钦佩的。

在这次的研究中,我不仅看到了他在政治上的勇于创新,也看到他为中国的新闻事业而奋斗终身的锲而不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

广东新会人。

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

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

1890年,他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从康学习四年,学习今文经学,并大量阅读西方书籍和传教士在中国所办报刊。

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

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是个绕不过去的人。

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他的言论思想影响之大,几乎无人可以比拟。

包括陈独秀、胡适这些五四的巨人在内的民族精英又有谁没有受过梁启超思想的滋润。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同时也是中国新闻史上一位代表性的,里程碑式的人物。

他的新闻思想与政治思想密切联系,其变化也与当时政治形势的变化紧密联系。

梁启超作为100年前的改良派的主将,在政治上可以说是失败的,但在中国新闻史上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对报纸的作用认识是深刻的,他的新闻实践是成功的,在他的带动下,出现了中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一改外报独占中国报坛的局面,促进了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

他独具魅力的报刊文字令人倾倒,他新颖而深刻的新闻思想影响了整整一代新闻人,他是“中国近代新闻业的开山之祖”。

梁启超传的经典好段梁启超新闻思想中的精英意识

梁启超传的经典好段梁启超新闻思想中的精英意识

梁启超传的经典好段梁启超新闻思想中的精英意识梁启超是中国近代闻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和学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报刊活动家和政论家。

从1895年开头参与《中外纪闻》的办报工作到1922年《改造》停刊,梁启超的办报活动长达27年。

在这27年间,由他亲自创办和主持的报刊有11种,得到他支持和指导的报刊有6种,此外还有很多报刊常常请他撰稿。

除了发表过大量关于时政国家的政论性文章外,梁启超还发表了许多文章阐述他的办报思想和新闻思想,如报纸和舆论的作用、宣扬方法、报刊文体等,对当时的报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些论述新闻思想的文章中,梁启超表现出一种深厚的精英意识,他始终站在一个启蒙学问分子的角度来阐述报刊的种种,如认为报刊的功能是“去塞求通”、“新民”,报刊的主持人应是“怀才抱德”之士,办报的最高宗旨是“122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等。

可以说,这种精英报刊思想在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精英意识在梁启超新闻思想中的详细表现1901年,梁启超曾为他的老师康有为著《南海康先生传》。

在文章的第一章,梁启超论述了英雄与时势的关系,他认为:英雄人物有两种,即应时之人物、先时之人物。

应时之人物即时势所造之英雄,而先时之人物乃造时势之英雄。

梁启超认为“今日中国所相需最殷者,惟先时之人物而已……凡先时人物所最不行缺之德性有三端:一日抱负,二曰热诚,三日胆气……其精神专注于前途”。

在梁启超的心目中,当时中国缺的不是时势所造之英雄,而是能开中国之新局面的造时势之英雄,而符合这个要求的人物,古有孔子,现只有他的老师康有为而已。

梁启超概念中的英雄与我们今日所说的英雄在含义上好像稍有不同。

他更强调人物精神层面的东西,恰似今日所说的“精英”。

假如依据他所下的定义来推断,梁启超本人无疑也是属于英雄即精英行列的。

作为当时最早觉醒的国人,他盼望用包括他在内的学问分子的力气来转变中国闭塞愚昧的状态,从而使中国步入世界强国之列。

这种剧烈的精英意识不仅体现在他的政治思想中,也体现在他的新闻思想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摘要〕梁启超作为近代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其名声和功绩为后人所熟知。

但他作为近代报业的先驱者的重要身份,却常被人们所忽略。

对于梁启超,我了解他更多的是通过历史书上的戊戌变法。

在当时国家封建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他勇于做那个为救国家于危难,不顾自身安危而向皇帝提出变法的仕人。

他的所作所为,我无疑是钦佩的。

在这次的研究中,我不仅看到了他在政治上的勇于创新,也看到他为中国的新闻事业而奋斗终身的锲而不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

广东新会人。

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

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

1890年,他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从康学习四年,学习今文经学,并大量阅读西方书籍和传教士在中国所办报刊。

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

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是个绕不过去的人。

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他的言论思想影响之大,几乎无人可以比拟。

包括陈独秀、胡适这些五四的巨人在内的民族精英又有谁没有受过梁启超思想的滋润。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同时也是中国新闻史上一位代表性的,里程碑式的人物。

他的新闻思想与政治思想密切联系,其变化也与当时政治形势的变化紧密联系。

梁启超作为100年前的改良派的主将,在政治上可以说是失败的,但在中国新闻史上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对报纸的作用认识是深刻的,他的新闻实践是成功的,在他的带动下,出现了中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一改外报独占中国报坛的局面,促进了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

他独具魅力的报刊文字令人倾倒,他新颖而深刻的新闻思想影响了整整一代新闻人,他是“中国近代新闻业的开山之祖”。

当然,把梁启超看作“中国近代新闻业的开山祖”,不仅由于他在当时的报业发生过实际上的重要影响,而且首先在于他从理论上对报刊的功能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自觉。

这在整个新闻史上都是极为重要的一次突破。

梁启超写于1896年的《变法通议·论学会》和《论报馆有益于国事》等文章,就曾详细而深透地论证过新闻的作用和意义。

他说:道莫善于群,莫不善于独。

独故塞,塞故愚,愚故弱,群故通,通故智,智故强。

这里的“道”,显然就是指思想、观念、道理等;“群”则是通过传播——报纸而使更多的人接受,从而达到思想上的一致;其中“通”与“塞”也都是指传播的是否畅通而言;而“通”与不通(“塞”),则直接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智”、“强”与“愚”、“弱”。

可见,他已经把新闻的价值看得何等的重要。

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中,他一开始就论证了“通”与“塞”对于国之强弱的重要作用:觇国之强弱,则于其通塞而已。

血脉不通则病,学术不通则陋。

道路不通,故秦越之视肥瘠,漠不相关。

言语不通,故闽越之与中原,邈若异域。

惟国亦然,上下不通,故无宣德达情之效,而舞文之吏,因缘为奸。

内外不通,故无知己知彼之能,而守旧之儒,乃鼓其舌,中国受侮数十年,坐此焉耳。

他先为《时务报》撰述,继而办《清议报》,又办《新民丛报》,以及《国风报》、《庸言报》、《大中华》等等。

若论其“量”:“任公生前无眼中无书手中无笔之日,著述累积达一千数百万言,平均每月以三万字记,亘四十年不辍。

”(张其昀《梁任公别录》)论其“质”:“则以《清议报》胜《时务报》远矣,今之《新民丛报》又胜《清议报》百倍矣。

惊心动魄,一字千斤,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黄遵宪语)所谓“一纸风行,海内视听,为之一耸。

”(严复语)所以说,他是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新闻理论集大成者,他从事报业的时间之长,所写政论、事评影响之大,探讨新闻理论的著作之多,是空前的;而他的新闻思想就体现在他的这些文字中。

我认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主要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体现在他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中,认为新闻主要是为了“去塞求通”,即将国事与皇上沟通,这就是他后来说的“一人之报”;而1899年戊戌变法以后,他的新闻思想因政治上的失败和自己经历的改变而改变,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清议报一百册祝辞》之中,认为报纸应是国家强大的武器之一,“《清议报》之事业虽小,而报馆之事业则非小。

”“报馆者,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镜也,文坛之主也,将来之灯也,现在之粮也。

伟哉报馆之势力,重哉报馆之责任。

”“报馆者政本之本,而教师之师也,惟其然也。

”这时他认为自己的《清议报》是在党报与国报之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前后期的新闻思想是变化了的,是进步了、提高了、升华了的。

从报馆有益于国事到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阶段再到后来提出的立论无主旨、举足不能无方向,无不将梁启超的思想彰显得淋漓尽致。

①报馆有益于国事戊戌变法时期,他的新闻思想成为当时的主流新闻思想,也就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新闻思想。

在这一时期,梁启超总结前人的办报经验,结合自己的办报实践,提出了一套办报主张,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新闻思想。

这一时期,他的一些新闻观点对当时的报界也是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

不如,1896年,他在《时务报》上发表了第一篇新闻学专业论文《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在这篇文章中,他详细阐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

“报馆有益于国事”这种理论的提出也是当时维新派人士的共识,也正是这种对于办报的认识,使得梁启超和所有的维新派人士一样,把创办报刊作为推动变法的基本活动方式之一。

对于报纸功能方面的认识,梁启超形象地提出了“耳目喉舌”这一说法,形象地表述了报刊的功能也就是“去塞求通”:“无耳目、无喉舌、是曰废疾”,“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谓也”。

而且他还提出了报刊如何才能发挥“去塞求通”的作用,“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艺要书”。

梁启超这一时期的报刊主张,表达了维新派要求迅速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的热情,反映了中国新兴资产阶级急于冲破封建束缚,发展民族经济的迫切愿望。

戊戌变法最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在顽固派的残酷剿杀之下夭亡了,作为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被迫和他的老师康有为等人流亡海外,可贵的是,梁启超并没有和有些维新派人士一样,停下了追求真理的脚步,而是仍然利用报刊试图救国。

从而开始了他的报刊的第二个阶段。

②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如果说在戊戌变法期间,梁启超的新闻思想重在启民智、振民气,在于“去塞求通”而“有益于国事”的话,那么,戊戌变法之后,他的新闻思想则有了一个提高与升华。

这时的梁启超从戊戌变法的失败中把问题看得更为深刻。

报刊,不应只是一人之报,而应是一党之报,一国之报,甚而至于是世界之报。

他曾说:“《清议报》之在中国,其沧海之一栗乎!《清议报》之在世界,其大千之一尘乎!虽然,其寿命固已亘于新旧两世纪,无舌而呜;其踪迹固已遍于纵横五大洲,不胚而走。

今请与阅报诸君一为戏言,斯亦可谓文字界中之得天最厚者耶?且勿具论。

要之,《清议报》时代,实为中国与世界最有关系之时代,读者若能研究此时代之历史,而有所心得,有所感奋,则其于天下事,思过半矣。

”他从西方的“新学新业”看到西方发展的动力:“无他,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此三大自由者,实为一切文明之母。

”因此他更加重视报馆的作用了,在《清议报一百册祝辞》中,他说:“故报馆者,能纳一切,能吐一切,能生一切,能灭一切。

西谚云,报馆者,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镜也,文坛之主也,将来之灯也,现在之粮也。

伟哉报馆之势力,重哉报观之责任。

”这些是他1899年以后新闻思想的核心。

当然,这一变化是与他的政治活动密切相关的,戊戌变法失败以后,他不得不流亡日本。

在日本,他广泛接触了西方的进步思想,其新闻思想也就发生了变化。

他自己说,到了日本以后,通过大量阅读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著作,尤其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自居东以来,广搜日本文而读之,若行芟夷道上,应接不暇,脑质为之变易,思想言论与前者若出两人。

”随着政治思想的进步,他的新闻思想也就更为深刻、更为完整了。

他看到了中国封建专制型文化的最大特征是封存性、保守性和超稳定性。

而封闭、保守和稳定就必然导致僵化落后,以致国民的愚昧。

所以中国古代的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及清代的文字狱不仅是对文化的极端摧残,也是最典型的对思想的压制与愚民政策。

封建统治者需要的不是“民智”,而是老老实实地充当奴才的“愚民”、“顺民”。

而对“民智”的最有力的限制当然是对思想言论的限制,造成上下不通,以此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妄想着千秋万代,殊不知,就是这种愚不可及的想法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因而也就最终导致了“塞故弱”,导致了“落后”并“挨打”。

世界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发展中探索着生存之道“西人以好事而强,中国以无动而弱。

”因此戊戌变法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不通”,因而我们应以报馆“记以往,振现在,厉将来”。

使报馆成为“政府采其议以为政策”,“国民奉其议以为精神”,成为“政本之本,而教师之师也”。

因此,他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一阶段的思想,完全可以自成体系并有着独立价值与特色。

当然,梁启超思想最核心的东西便是“新民”,这是他一切思想主张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他的新闻思想的最根本的一个基点。

“新”字体现了他的一种最现代的意识和观念,一种最高的社会与文化的思想。

他在《清议报》中这样表述他的政治见解:“今日之世界,新世界也,思想新,学问新,政体新,法律新,工艺新,军备新,社会新,人物新,全世界有形无形之事物,一一皆辟前古所未有,而别立一新天地。

”这些都决定了他的新闻自由观:言论新,思想新,也就使他更加重视报刊的功能:教愚民,振民气,强国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梁启超被称为“言论界之骄子”,中国舆论界“执牛耳者”。

他那新颖的理论,扣人心弦的议论,富有情感的文字,流利畅达,雅俗共赏。

所谓“通邑大都,下至僻壤穷陬,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

”严复则称梁启超“自甲午以后,于报章文字,成绩颇多,一纸风行,海内视听为之一耸”。

那么,作为报人,梁启超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神力呢?首先就是他的思想观念能充当时代的先导。

尤其是在社会大变革和社会大转型时期,传统价值标准和人生范式的毁坏会造成整个社会对于人生理想与信仰的失落,处于理性的困惑与迷惘之中,因此,梁启超的新闻自由思想就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由于不断地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梁启超把他的办报的指导思想总结为办报“四原则”,他在《清议报一百册祝辞》中提出,一张办得好的报纸,必须具备四条标准:“一曰宗旨定而高,二曰思想新而正,三曰材料富而当,四曰报事确而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