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真好》教学设计
《这儿真好》教案设计
《这儿真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了解校园的环境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观察、讨论、写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表达。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珍惜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环境,了解校园的特点。
2. 讨论校园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变化的原因。
3. 让学生以“这儿真好”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表达对校园环境的喜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了解校园环境的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并将自己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环境,了解校园特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校园环境的变化,分析原因。
3. 写作法:让学生以“这儿真好”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环境,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的特点。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校园环境特点,教师总结。
2. 新课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校园环境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3. 写作练习:(1)教师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引导学生以“这儿真好”为主题进行写作。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写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护校园环境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学生对校园环境的观察能力。
(2)学生对校园环境变化的分析能力。
(3)学生的写作水平及表达能力。
2. 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观察、讨论、写作能力。
《这儿真好》教学设计
《这儿真好》教学设计《这儿真好》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
3、理解课文,教育学生懂得从小要保护环境,美化家园。
4、在百度里搜集一些环保的知识图片,增强孩子环保意识教学方法:情感体验法,图文结合法,品词析句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儿真好》,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2、复习词语师:小朋友们,我们昨天交了不少词宝宝朋友,现在我们来跟它们打个招乎吧!和小白兔比一比,看谁采的蘑菇多?出示:一座荒岛孤零零梦见天空云儿飘来飘去连忙种呀种许多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快乐极了不停地说生:指名读、开火车读二、品读,析词,感悟课文a、读第一自然段1、师:这是一个童话故事,非常有趣。
下面我们就跟着小熊去他住的小岛上看看吧!你看到小熊住的小岛是什么样子的?〔出示配图〕生描述荒岛。
生1:我看到小岛上没有花、也没有草,一点也不好玩。
生2:我看到小岛周围都是水,没有一个人在岛上。
生3:我看到岛上没有一根草,只有石头。
生4:我看到小岛上什么也没有,只有小熊。
2、师:这样的荒岛,你喜欢吗?小熊的心情怎样,这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生1:他很想找朋友玩。
生2:他很孤单。
3、师:是啊,小熊多孤单,多难受啊!谁能把小熊的孤独难过读出来。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师评价指导朗读:师:〔1〕“你真会读书,老师感觉到了一点你的孤单,谁还能通过读书,让老师感觉到更孤单?〔2〕老师发现你的眉头皱起来了,都把自己当成小熊了。
我为你今天的表现感到骄傲,我们也来学着他的样子读读。
〔齐读〕b、读第二自然段1、创设情境,感悟体会师:没有朋友,小熊心里多着急、多难过啊!这时小熊抬起头,看到空中飞来一只鸟,小熊说:“小鸟,你愿意和我做朋友,住在这个小岛上吗?〞小鸟摇摇头说:“不,我不愿意?〞小朋友,你知道小鸟为什么不愿意吗?〔指名说说〕2、师:小鸟飞走了,小熊更着急了。
《这儿真好》教案【】
《这儿真好》word版教案【可编辑】教案章节:第一章-第五章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这儿真好》是一本关于环保和自然保护的绘本,通过讲述一个男孩在都市和乡村生活的对比,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1.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理解绘本内容,认识城市和乡村生活的不同,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城市和乡村生活的对比,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热情。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这儿真好》绘本、PPT、黑板、粉笔。
3.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自然环境,摆放一些植物,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城市和乡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两者的不同。
4.2 绘本阅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这儿真好》绘本,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和乡村生活的对比。
4.3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城市和乡村生活的不同,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4 分享讨论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4.5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和行为。
5.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看看大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和行动是否有所提高。
5.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和行动。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活动一:环保知识问答教师准备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增强学生对环保知识的了解。
6.2 活动二: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环保专家、社区居民、政府官员等),讨论如何解决环保问题,并表演出来。
6.3 活动三:环保标语创作学生分组创作环保标语,并在课堂上分享,选出最有创意和宣传效果的标语。
《这儿真好》教案【】
《这儿真好》word版教案【可编辑】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的美好之处,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资源的态度。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1)观察并描述周围环境中的美好事物;(2)表达对身边人的感激之情;(3)提出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建议。
1.2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二章:认识周围环境2.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观察并描述学校、家庭、社区等周围环境中的美好事物;(2)学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对身边人的感激之情。
2.2 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周围环境中的美好事物,如花草树木、清洁工人等;(2)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人的关心和帮助,如家人、老师、同学等;(3)讨论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身边人的感激之情。
第三章:爱护环境,从我做起3.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提出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建议。
3.2 教学内容(1)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垃圾产生等;(2)让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的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行动;(3)讨论并总结出一系列环保措施,如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
第四章:感恩的心4.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认识到身边人的关心和帮助;(2)学会用行动和语言表达对身边人的感激之情。
4.2 教学内容(1)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人的关心和帮助,如家人、老师、同学等;(2)引导学生学会用行动和语言表达对身边人的感激之情,如送上一份小礼物、说一句感谢的话等;(3)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第五章:实践活动5.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教案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优秀教案第一章:这儿真好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的寓意。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故事寓意的不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环境,提问:“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环境如何?”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组内交流。
4. 再读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5. 讨论寓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寓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重要性。
练习:1. 抄写生字词。
2. 复述故事内容。
第二章:美丽的家乡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家乡的美丽风光。
2. 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3.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培养学生家乡情怀。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对家乡美丽风光的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了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组内交流。
4. 再读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理解家乡的美丽风光。
5. 讨论家乡情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美,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重要性。
练习:1. 抄写生字词。
2. 描述自己家乡的美丽风光。
第三章:我们的校园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校园的环境和设施。
2. 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珍惜学习环境的意识。
《这儿真好》公开课教案
《这儿真好》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熊猫和森林的故事情节。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节,体验其中的情感。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和感恩,懂得与别人分享快乐。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主题:《这儿真好》讲述了一只小熊猫在森林里生活的故事,通过小熊猫的成长经历,表达了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珍惜生活的道理。
2. 课文结构:课文共五个自然段,分别描述了小熊猫来到森林、建立家园、寻找朋友、朋友们的帮助以及森林的美好景象。
3. 生字词:让学生掌握“熊猫、森林、美好、珍惜、分享”等词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珍惜生活的道理。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语表达。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2. 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森林、熊猫等。
(2)引导学生谈论图片,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这儿真好》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
《这儿真好》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这儿真好》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这儿真好》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儿真好》教案1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的课文《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
课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小熊在荒岛上很孤单,第二部分写小熊在云儿的指点下,开始在岛上种树,第三部分写小熊找到了朋友。
关键在于通过读书,学生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与课文相配的插图也形象地再现了课文。
二、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从学生的发展考虑,根据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a)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 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儿。
c) 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环境。
三、教学重点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在读的基础上有思有悟。
四、教前准备教师:磁带、录音机、小黑板、各种动物图片、画纸学生:准备好水彩笔、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动物五、教学理念1.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一种氛围。
2.积极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3.充分开展探究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课堂上,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设计的特点1.读中品味,培养语感。
在设计教学策略时,我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味课文内容,感受小熊的孤零零,小熊的辛苦,小熊的高兴和小岛的荒凉与美丽。
一班级语文下册教案《这儿真好》5篇
一班级语文下册教案《这儿真好》5篇一班级语文下册教案《这儿真好》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班级语文下册教案《这儿真好》,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一班级语文下册教案《这儿真好》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熟识两个偏旁部首。
3、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伴侣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同学从小要懂得疼惜环境。
重点难点1、能正确地熟识本课的生字,并能美观地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书感悟到找伴侣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爱惜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预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图上第1幅插图)图上画了什么?环境怎样?这只小熊的表情怎样?2.(出示第2幅插图)图上又画了些什么?有哪些动物?环境怎样?这只小熊的表情又怎样?3.看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4.板书课题,今日我们将学的这篇课文,就能一一解答你们的问题。
5.齐读课题。
“这儿”在哪儿呢?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
要求:画生字词和小节号,把生字字音读准。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生字词)(1)自读,想想:你要提示同学们留意哪个音节?(2)正音。
后鼻音:空、像、零、荒、停、梦鼻音:年。
边音:零。
平舌音;座。
(3)带读,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人课文中,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5.(出示长句子)一座小小的荒岛上/住着一只小熊。
小熊感到孤零零的,每天睡觉都梦见/和许多伴侣/在一起(1)老师教给同学长句停顿的方法。
(2)指名读,读出停顿。
《这儿真好》教案
《这儿真好》word版教案【可编辑】章节一: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主题和目标。
1.2 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引入课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使用图片或视频等视觉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1.3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课程的主题和目标。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程的预先了解和期望。
章节二:环境介绍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关于环境的常识。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的重要性。
2.3 教学内容:介绍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
讨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污染、资源消耗等。
章节三:生态系统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培养学生对生态平衡的保护意识。
3.2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
使用图表、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3.3 教学内容:介绍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讨论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章节四:保护环境的重要性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
4.2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3 教学内容: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出环保的选择和行动。
章节五:行动计划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制定个人行动计划,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5.2 教学方法:分组让学生合作制定行动计划,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和展示,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5.3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和能力。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优秀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感受文中描绘的美好景色,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美好景色。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图片、视频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美丽景色的认识和体验。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描绘的美好景色。
3. 理解课文(1)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小动物们为什么说“这儿真好”?(2)教师引导:从课文中找出描述小动物们生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4. 拓展训练(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美好景色。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分享,大家共同欣赏、学习。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心中的美好景色”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课后拓展:(1)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记录下美丽的景色。
(2)了解环保知识,与家人分享如何保护环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团队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精神。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等。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各种各样”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熊猫和森林的美好。
(2)学会通过图片和文字进行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分享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各种各样”造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熊猫和森林的美好。
2. 学会通过图片和文字进行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图片或视频资料的感受。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认读和理解。
(2)教师讲解生字,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熊猫和森林的美好。
3. 课堂练习(1)学生用“各种各样”造句。
(2)学生进行看图说话,根据图片内容进行想象和表达。
4.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学习收获。
(2)学生谈自己对本节课的感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5.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2)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朗读评估:评价学生在朗读时的语音、语调和表情,以及是否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生字掌握评估:通过造句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和书写情况。
4. 想象与表达能力评估:通过看图说话和写作创作,评估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馈1. 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出改进的建议。
《这儿真好》教案【】
《这儿真好》word版教案【可编辑】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这儿真好”的概念,了解其背后的含义。
(2) 让学生掌握描述环境、人物和事件的生动语言。
1.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环境的情感。
(2) 培养学生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这儿真好》一文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色,通过描绘人物在美景中的快乐生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己心中的美好景象。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体验文本所描绘的美好环境和生活。
3.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3.3 创新教学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创意表达自己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美丽的自然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美好环境的看法。
4.2 文本讲解讲解《这儿真好》一文,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4.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心中的美好景象。
4.4 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分享彼此的美好想法。
4.5 课堂小结第五章: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写一篇关于自己心中的美好环境的作文。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通过评估了解学生对《这儿真好》文本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美好环境的能力。
6.2 评估方法(1) 课堂问答:观察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的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创意表达能力。
(3) 作文作业:评估学生作文中的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
《这儿真好》教案
《这儿真好》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们周围的美好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提高审美素养。
1.2 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课程内容结合了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旨在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3 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需要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故事素材等资源,以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增强课程的趣味性。
第二章:教学方法2.1 观察欣赏法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的智慧结晶。
2.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2.3 创意实践法鼓励学生动手创作,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创作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第三章:教学内容3.1 课程主题一:身边的美好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景观、建筑物、公共设施等,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描述美好事物。
3.2 课程主题二: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通过观察和表达,体会生活的美好。
3.3 课程主题三:情感的表达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和布置自己的生活空间,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提升生活质量。
3.5 课程主题五:分享美好教会学生如何向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和收获,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品质。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程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力、表达力、创造力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2 作品评价对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评价,从内容、形式、创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儿真好》公开课教案
《这儿真好》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这儿真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种阅读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感恩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环境变化和人物情感。
(2)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体会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课文插图或相关图片。
3. 学生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插图或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环境变化和人物情感。
(2)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4. 品悟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2)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准备课后复习。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是如何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的。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儿真好》教案【】
《这儿真好》word版教案【可编辑】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这儿真好》是一门针对小学生开设的综合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智力水平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教育理念,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3)提高智力水平,发展创新思维;(4)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5)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程框架本课程共分为五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若干个小节。
具体内容如下:模块一:传统文化认知(1)中国传统节日(2)中国传统习俗(3)中国传统艺术模块二: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1)尊敬师长(2)团结友爱(3)诚实守信(4)勤奋好学模块三:智力发展与创新思维(1)逻辑思维训练(2)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3)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模块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1)团队合作意识(2)沟通技巧与表达能力的培养(3)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模块五:实践操作与动手能力(1)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2)实验操作技巧(3)生活技能训练2.2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实践、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体验课程内容,提高综合素质。
第三章:教学安排3.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3.2 教学计划(1)第1-4课时:模块一:传统文化认知(1)中国传统节日(2)第5-8课时:模块一:传统文化认知(2)中国传统习俗(3)第9-12课时:模块一:传统文化认知(3)中国传统艺术(4)第13-16课时:模块二: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1)尊敬师长(5)第17-20课时:模块二: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2)团结友爱(6)第21-24课时:模块二: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3)诚实守信(7)第25-28课时:模块二: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4)勤奋好学(8)第29-32课时:模块三:智力发展与创新思维(1)逻辑思维训练(9)第33-36课时:模块三:智力发展与创新思维(2)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10)第37-40课时:模块三:智力发展与创新思维(3)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
《这儿真好》教案
《这儿真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这儿真好》,感受故事中熊猫和鼠熊的友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推理,理解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这儿真好》的内容简介:讲述了熊猫和鼠熊在一片荒凉的土地上,通过辛勤劳动,绿化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
2. 生字词的学习:包括“熊猫”、“鼠熊”、“荒凉”、“辛勤”等词语的解释和用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想象和推理,理解故事情节,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学生跟读,加深对生字词的记忆。
4. 故事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熊猫和鼠熊的友谊,讨论他们是如何共同努力,改变环境的。
5. 创新思维训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推理,设想自己如果是故事中的角色,会怎么做。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强调友谊、努力和创新的价值观。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绘制一幅“我的美好家园”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课堂所学。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
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创新思维评价:评估学生在创新思维训练中的表现,关注他们的想象力、推理能力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故事情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理解故事情节。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4. 学生分组,准备小组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这儿真好”是指哪里?为什么这样说?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口头练习。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情景演练:(1)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参与表演。
(2)学生分角色扮演,进行情景演练。
5. 小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表演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生字词掌握:检查学生抄写生字词的作业,评价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这儿真好》word版教案【可编辑】
《这儿真好》word版教案【可编辑】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重点:1. 课程主题和目标的引入。
2. 学生的参与和兴趣激发。
教学难点:1. 课程主题和目标的理解。
2. 学生参与度的提高。
教学准备:1. 教学环境布置。
2. 教学材料准备。
教学过程:1.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环境。
2. 教师提出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分享对课程主题的看法和期待。
4. 教师总结并导入课程。
章节二:这儿好在哪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这儿好在哪里。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这儿好在这里的原因。
2. 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1. 这儿好在这里的原因的理解。
2. 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1. 教学环境布置。
2. 教学材料准备。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儿好在哪里。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儿好在这里的原因。
3. 学生分享对这儿好在这里的原因的看法。
4.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表达这儿好在这里的感受。
章节三:这儿的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这儿的人。
2.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1. 这儿的人的特点。
2. 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1. 这儿的人的特点的理解。
2. 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1. 教学环境布置。
2. 教学材料准备。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儿的人。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儿的人的特点。
3. 学生分享对这儿的人的特点的看法。
4.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表达与这儿的人交往的感受。
章节四:这儿的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这儿的活动。
2. 培养学生的参与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这儿的活动内容。
2. 学生的参与和合作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1. 这儿的活动内容的理解。
2. 学生参与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1. 教学环境布置。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优秀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美好景色和积极向上的氛围。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这儿真好》讲述了一个小岛从荒凉到繁荣的变化过程,展现了小岛上的动植物们在这儿生活的美好。
2.2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如“荒岛”、“繁荣”、“生态”等,并通过例句和游戏等方式巩固记忆。
2.3 课文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表达方式,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小岛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小岛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2 朗读与理解: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3 生字词学习:教师挑选几个重要的生字词,通过例句和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4 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个小岛的绘画或描述小岛的生态的短文。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家长协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地方的短文,培养写作能力。
4.2 课堂作业:学生完成小组合作的绘画或短文,展示小岛的生态和景色。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表现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教师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创造力和沟通能力。
5.2 学生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家庭作业和课堂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小学一年级《这儿真好》语文教案
小学一年级《这儿真好》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
2.读懂课文,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16课,齐读课题.2.这些生字你还认识吗?出示:一座荒岛天空梦见高兴极了小猴说话连忙不停地小象明白指名读齐读二.学文1.(1)有一只小熊生活在一座小岛上,看课件,这是一座怎样的岛?这是一座荒岛,你能不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出示:这是一座荒岛,岛上没有,没有,只。
指名说(2)假如你一个人生活在这座荒岛上,感觉怎样?相机出示:孤零零师:孤独的小熊,你会想些什么?(3)有谁来做做小熊,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
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2.(1)这时,天边飘过来一朵云,小熊看到了,连忙问,指名读,指导朗读师:小熊多着急呀,书上用了哪个词表达了它急切的心情?(2)引读:云儿不说话——,小熊————,小熊明白了什么?(3)小熊明白了云儿的意思,它是怎么做的?轻声读第3小节,你读懂了什么?相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熊种得很辛苦?指导朗读(4)一年,两年,现在的小岛是怎样的?读课文,交流。
看图,想象一下,小岛上还会有些什么?此时此刻,你想对这座美丽的小岛说些什么?师:是呀,看到这么美的小岛,老师也想说:这儿真好(指课题,加!)3.“这儿真好”还有谁也这么说?生自读4---6小节(1)小鸟这么说,你来演一演小鸟,指导读小鸟的话。
相机:小鸟,小鸟,你看到这么美的小岛,心情怎样?如果能配上表情和动作就更好了,指名表演读(2)小鹿、小象、小猴也这么说。
谁来演一演?(3)除了它们,还有谁来了,它是怎么说的?四人一组讨论说用上:啊,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4.小猴,小象,小鸭,这么多的朋友都来了,小熊高兴极了,连声说——引读5.(图片对照)在小熊的辛勤劳动下,昔日的荒岛现在成了绿叶成阴,鸟语花香的绿岛,小熊也找到了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儿真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16课《这儿真好》。
教材分析:本文是国标本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第16课。
课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生分析: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孩子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认真倾听、认真书写的习惯、良好的朗读习惯等。
并且能借助汉语拼音自主识字,进行自觉的阅读。
识字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和储备。
另外,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想象力丰富,乐于表达,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被调动。
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力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体验,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设计理念:教学中主要努力再现情境,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让学生读出语言的形象,体会语言的情韵,还语言以生命。
在本文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段落堪称是“神来之笔”,它们是培养学生想像力的极好范例。
教学中也积极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去还原作者的想像,努力把课文从静态的文本形式还原成生动的生活画面,锻炼学生的想像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听写本课生词。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通过读书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 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2. 通过读书感悟找朋友与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法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本课的重点词句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谜语导入。
手掌珍贵似明珠,行动笨拙傻乎乎,样子像狗爱玩耍,下水上树有功夫。
——打一动物(熊)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 闯关游戏:第一关:你读我听。
(小象、一座、说话、种呀种、天空、一年、连忙、高兴极了)第二关:我读你写。
(天空、连忙、一座、说话)(相机强调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设计意图:采用读一读,写一写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落实情况。
】二、品读课文,感悟文本学习活动一:联系生活——伤心着小熊的伤心1. 课件出示第一句话。
自由读,说说小熊的家在哪里?(提示:师相机板书:荒岛)2. 文中有个词写出了荒岛的特点,聪明的小朋友你能找到吗?(小小的)3. 指导朗读第一句话。
(提示:采用多种方式激趣朗读,读出荒岛的小来。
)4. 课件出示荒岛图,用下面这个句式说一说你看到的荒岛。
(课件出示句式:在这个小小的荒岛上没有——,也没有——。
)5. 师引导:就是在这座没有花草树木,也没有河流、房子,和其它小动物的荒岛上,(课件小熊图)只有一位想着心事的小熊。
假如你就是小熊,生活在这座什么都没有的荒岛上,此时你心里的感觉怎样?(师相机评价:哦,这是一只___的小熊。
)6. 文中用了一个词(出示第二句)写出了小熊的感受,找一找。
(孤零零)(1)讲解“孤零零”:我们中国的文字表现力非常丰富,在一个词语中同一个字每重复出现一次,它所表示的意思就更加强调一次,那么“孤零零”在这里就表示很孤单很孤单,非常孤单的意思。
(2)联系自己实际生活谈一谈自己什么时候也有过这种孤零零的感觉,感到孤零零的时候想做什么?回到课文,小熊和你们的想法一样吗?它是怎么想的?7.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提示:把自己当成小熊来读,读出小熊孤独、伤心、渴望找到朋友的感觉来。
)【设计意图:通过看荒岛,说荒岛,使学生在认知上对荒岛上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创设情景使学生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初步体验小熊的“孤单、渴望朋友”之情。
】学习活动二:朗读感受——急切着小熊的急切师:没有朋友,小熊心里多着急,多难过呢!这时,他看到天空飘来一朵云连忙问——(提示:指名读小熊说的话。
读出小熊那种急于找到朋友的迫切心情。
)【设计意图:创设良好的情境,能让学生轻松的走进文本,再次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想“小熊”之所想,急“小熊”之所急。
】学习活动三:读书想象——小岛变了模样1.课件演示“云变树”。
云儿不说话变成了树,是想告诉小熊什么?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吗?(云儿是想告诉小熊让它种树)老师就不明白了种树和找朋友之间有什么联系?【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种树和找朋友之间的联系:种树不仅能绿化环境,还能使环境变美,使空气变得更加新鲜,这样就会吸引到小动物的到来,小熊也因此会找到好朋友。
为突破难点做好铺垫。
】2. 教师范读“小熊明白了,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好多小树苗”一句,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倾听,边听头脑中边呈现小熊种树的画面。
感受小熊种树的勤劳、辛苦来。
3. 抓住重点词“漫山遍野,绿叶成阴”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悟到词语的意思,感受此时小岛的美。
再抓住重点词“一年,两年”引导学生明白“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并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就形成的,而是通过漫长的“一年,两年”才形成的,教师相机做朗读上的指导,通过不同的朗读形式如:指名范读,男女比赛读,小组比赛读等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通过了漫长的时间,小岛现在变得是如此这般的美。
4. 为学生创设情景:通过帮小熊出主意,再次美化、打扮小岛。
让这儿变得真正的美起来,画面丰富起来。
【设计意图:想起课上那各种奇思妙想脱口而出,小手如林的情景:“我想帮小熊种上一些草”;“我想帮小熊栽上一些花”;“我想帮小熊盖学校”;“我想挖一条河,再修一座小桥”;“我想盖好多座房子”“我想再修建一个小池塘,里面养上鱼儿”……不一会儿,“小岛”上已布满了鲜花、绿草、果树、还有几座漂亮的房子,一条清澈的小河,一个鲜红的太阳……真是山清水秀,花红柳绿,一片锦绣!这无不让倍感激动的我深刻感受到情境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能引起学生极大兴趣,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思想。
】学习活动四:表演体会——“这儿真好”!小熊真棒!1.读一读、演一演、说一说。
鼓励学生上台把自己当成小鸟来表演,并随即展开采访“小鸟,小鸟,我来问问你,你觉得这儿好在哪里?”【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难点所在,通过让学生读一读、演一演、说一说的方法,把自己当成小鸟,进入到“小鸟”这个角色之中来体验这儿环境的美,舒服,向往住在这儿。
】2.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汇报还有哪些小动物来到了岛上。
(提示:根据回答相应贴图:小鹿、小象、小猴、小鸟们)创设情景:假如你们就是这些小动物来到了岛上会说些什么呢?会觉得这儿好在哪里呢?除了小鸟、小鹿、小猴、小象,还有谁也会来到岛上?分别会说些什么?3. 教师引读:这时,小岛的主人——小熊看到这么多的小动物愿意跟他做朋友,高兴极了,不停地说——(引读):“欢迎你们!欢迎你们!”五、深化感悟,明理升华1. 再次梳理文章,理清小熊找到朋友的原因所在。
【设计意图:借助板书让学生自行归纳出:两年前和两年后小岛上的情形能发生如次大的变化,就是因为小熊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使这儿的环境发生了美的变化,才吸引到这么多小动物到岛上居住,小熊因此才找到了好朋友。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再次深刻理解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小动物们来到了新家,它们会怎样保护这里的环境呢?3. 看到小动物们都能爱护环境,保护好它们美丽的家园,那我们又该怎样做呢?【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把课文中的思想精神延伸到社会生活中,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更富有实效。
】4. 走进文中,畅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1. 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2. 和你的家人、小伙伴一起动手为改善我们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3. 推荐阅读《三个小伙伴》。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3.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上网查阅或阅读科学书),安排学生在班级群中进行汇报交流,展示优秀交流成果。
教学过程:1.导入语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师一边解说,一边板书):PPT展示内容: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使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更多的细节,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
而显微镜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1500倍左右,分辨率达到0.02微米。
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1000000倍,分辨本领达到30埃。
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率可达0.1埃。
在人类的不懈努力在观察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请各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
2.各组汇报展示(1)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
(2)资料内容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细胞、晶体、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及对它们的利用。
(3)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自己所学的专题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以书面或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展现。
可以是文字、图片或图文结合。
也可以是录音、录相等音像内容。
录音、录像及电子作品需当堂展示,书面作品如有时间可以展示。
时间紧张的话可在教室里张贴。
(4)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汇报的小组可与下面的同学进行互动,可以提问或回答同学问题的方式进行,提示:尽量以图片配文字的形式回答。
3.小结1、听了看了各组的展示内容,大家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感想,感叹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叹人类的不懈努力探究周围的世界与聪明智慧)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对于这次爆发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研究及治疗,我们又使用到了哪些技术,同学们课后再次查阅资料,互相交流吧!板书设计:8.微小世界和我们肉眼能看清蚂蚁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1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