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篇【用】66页PPT

合集下载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共38张PPT)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共38张PPT)

山 弟子颜回的相继去世,令孔子悲恸不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
而 孔子最亲密的弟子子路又在卫国去世,病重的孔子拄拐叹歌,不
逝 久溘然长逝,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滨。
《论语》
论(lún)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 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 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谈论。为研究孔子思 想的主要资料。
通常认为是指能听 得进不同的意见。
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越过。 矩。法度。
七十岁我就可以顺从意愿,但也不会超越法度。”
本章是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 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 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 受环境左右的阶段; 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 的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 而这个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
第四章
学过的知识 新的理解和体会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 可以做老师了。”
“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 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 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
第五章
迷惑,感到所适 从迷茫而无
疑惑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三章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用五于岁整。数有和零.同数“又之”间。。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立问身; ,
迷惑、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指能有所成就。 疑惑
三十岁时有所上成天就的,意说旨。话古办人事认都为有天把是握世间;四万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
五十而物知的主天宰。命命,,命六令。十而耳顺,

论语的人生智慧之三心PPT课件

论语的人生智慧之三心PPT课件

2、慈善的根本:孝悌。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先生之弟子有若说:“假若一个人能时时处处事事表现出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风尚,但却喜欢触 怒冒犯比自己地位(辈份)高的人,是非常少见的事。不喜 欢冒犯上级或尊长之人,而偏好干出捣乱国家法度及企事业、 家庭、社会团体规定制度和乡规民约,乃至发起造反、谋取 统治权利之人,是不可能有的事(从来没有的事)。一个道 德行为高尚的人至心努力于根本的做人原则,树立了牢固的 德性修养准则,那麼社会风气就会随之而改变,诞生出尊重 自然法则的重礼法之数的现象从而风行於世。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道理与行为规范,是检验一个人是否 有仁慈博爱之心的根本所在啊!”
孔子说:“熟读《诗》三百篇,叫他去从政做官治理百姓, 却不能通达行政;叫他出使四方各国,却不能恰当地赋诗应对; 这样,就是诗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孔子在这则语录里主要是讲《诗经》可以应用于从政和外 交活动,有其实用功能。文以致用也是我国古代作家的较为普 遍的看法。
2)价值判断 ①事实判断:真与假 ②价值判断: 对事物做美与丑判断的,是君子; 对事物做利与害判断的,是小人。
(二)慈善心:爱心——仁
1、慈善的实质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 【评析】 关于仁,孔子对樊迟的解释似乎与别 处不同,说是“爱人”,实际上孔子在各处对 仁的解释都有内在的联系。他所说的爱人,包 含有古代的人文主义精神,把仁作为他全部学 说的对象和中心。正如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所 说,儒学即仁学,仁是人的发现。
——余秋雨
二、《论语》的人生智慧: 三“心”:进取心 慈善心 宽容心 二“意”:敬意 诚意

《论语》五则PPT课件

《论语》五则PPT课件
做学问的黄金时代,献身学术20年,教书育人。 • (51——54岁)孔子仕鲁(前501——498)
52岁出任鲁司空,继任大司寇。 • (55——68岁) 孔子周游列国(前497——484)
周游卫、宋、曹、郑、陈、蔡等国。 • (69——73岁)孔子返鲁前(483——479)
69岁儿死,71岁颜回死,72岁子路死
2
《大学》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 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 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 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 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 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清心寡欲
勇猛
才华
宪问篇第十 四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人格完备的人。孔子说:“如果具 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 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 完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 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 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 题
求可使报秦之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 题
唯瞻马首 1. 唯马首是瞻 2. 求人可使报 秦者
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 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论语》十二章课件62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课件62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喻:知晓、明白
孔子说: “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 知晓的是利。”
研读文本
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在“义利观”上应该有什么不同?
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 同的义利观。在道义和利益的取舍 上,君子更重视道义,而小人更注 重利益,对义和利不同的认识是君 子和小人的区别。
第五则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文本探究
对君子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
孔子认为,君子要抵制过分的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 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有了这样的理想,就不应沉溺 于物质的欲望,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把对物质的追求提 升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精神的独立上来。这样就不会 去计较私欲得失,蝇营狗苟,而会敏于事而慎于言,使自 己的内心清澄,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涵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仁者爱人”。这种爱,有不同的层次。首先,这种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 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次表现为“忠恕”,“忠恕”的意思就是“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总之,孔子的“仁爱”是一种有差等的、推近及远的爱。 二,“克己复礼为仁”。“克己”是一种修养功夫,既包括克制私欲,提高理性 思维能力。孔子认为,“为仁由己”,也就是说“为仁”主要是靠自己的修养功 夫而实现。 三,“仁”是德性的统称。孔子说,“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 ,为仁矣。”此外,作为人的最高道德原则的“仁”,与义、礼、智、信并列。 四,“仁”是孔子所追求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 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和质朴配合适 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研读文本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 “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 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得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 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浮夸和虚伪,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 实际。就是典型的“文胜质则史”。所以孔子提倡“文质彬 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质朴的本性,只有这 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 依存的,不可分离。孔子认为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是完美的。

论语里仁篇.ppt

论语里仁篇.ppt

▪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 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 人的学问修养,到了仁的境界,可以不改 其乐,不失其节。到了功名富贵快乐的时 候忘形了,这就是没有仁,没有中心思想。 假如到了贫穷困苦的环境就忘了形,也是 没有 真正达到仁的境界。如真有智慧、修 养到达仁的境界,无论处于贫富之际,得 意失意之间,就都会乐天 知命,安之若素 的。因为他的心境始终正大光明。
论语:里仁篇
▪ 4·1 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 ▪ “里”的意义就是“自处”,“里仁”的意思也就是一个
人如何处在仁的境界。处世,处人,尤其是自处,都要有 “自处之道”。 再明白点讲,什么叫“里仁”呢?就是 我们随时要把修养、精神放在仁的境界。 ▪ “仁”是什么?“二人”是两个人, 就是人与人之间, 有我就有你,有你我就有他。有你、我、他,就有社会。 一个人 没有问题,有两个人就发生了怎样相处、怎样相 爱、怎样互助的问题,就是仁。孔子一直在思考人与人如 何更好相处的大问题。很显然,尧舜时人人都为圣贤的时 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就是周代礼乐制度,要回复看来也是 不可能了。在这一篇里,孔子终于确立了儒学的中心—— 仁爱之心。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是拯救一切苦 难苍生的救世法门。
▪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这是他假设的话。 他是说,仁是很 难的修养,人本来有爱人之心。我们观察一个幼儿,同情人家的时 候特别多,后来渐渐长大了,心里的厌恶也越大,仁心就不能够发 挥。所以他说仁 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但几乎没有人能在一天当中, 用心处世,完全合于仁道。并非力量不足,而是心性的本真被外物 蒙蔽了。 所以孔子提倡仁,就是发扬人与生俱有的爱人之心。
▪ 这就是一个修养仁而所以立”的例子,所谓“内圣外王”。 ▪ 曾子作为孔门的高徒,很注重培养自己内心的宁静,德行

《论语》第四章里仁篇PPT

《论语》第四章里仁篇PPT
子游说:“事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 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烦琐,就会被疏 远了。”
谢 谢
观 看
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 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4•11 子曰:“君子怀(1)德,小人怀土 (2);君子怀刑(3),小人怀惠。”
(1)怀:思念。(2)土:乡土。 (3)刑:法制惩罚。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 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 惠。”
4•12 子曰:“放(1)于利而行,多怨(2)。”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1),游必有方 (2)。”
(1)游:指游学、游官、经商等外出活动。 (2)方:一定的地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 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 矣。”(1)
(1)本章内容见于《学而篇》1•11章,此处略。
(1)放:音fǎng,同仿,效法,引申 为追求。 (2)怨:别人的怨恨。
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 更多的怨恨。”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1)?不 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2)?”
(1)何有:全意为“何难之有”,即 不难的意思。 (2)如礼何:把礼怎 么办? 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 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 怎么能实行礼呢?”
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 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 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 他谈论道的。”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1) 也,无莫(2)也,义(3)之与比(4)。”
(1)适:音dí,意为亲近、厚待。 (2)莫: 疏远、冷淡。 (3)义:适宜、妥当。 (4)比: 亲近、相近、靠近。

《论语》导读第三讲————仁(共53张PPT)

《论语》导读第三讲————仁(共53张PPT)
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从之,其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
















5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 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
育才德, 桃李三千
.
2019/11/19
6
一、孔子其人
2019/11/19
名著导读《论语》
13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论语》中的“仁”字共出现109次, 这里是“仁”第一次出现。
—— 孔子的仁
《论语》中的“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总纲。 含义宽泛:
一是孔子倡导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道德准则;
二是指具有仁德的人,即仁人; 三是指仁爱之政,即仁政; 四同于“人”。
仁的根本——孝弟
学而篇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 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
【评析】 钱穆先生将“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译为只要能 做到这样,便见天下全归我心之仁。
我们可以理解为“克己复礼”是进入仁境的充分必要条件,故 “仁”为道德境界。
“仁”可指仁心施政。
子路篇13·12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译文】 孔子说:“如果有王者兴起,也一定要三十年才能实现仁 政。”
【译文】 子贡问孔子说:“满乡村的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说:“满乡村的人都厌恶、 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是满乡 村的好人都喜欢他,满乡村的坏人都厌恶他。”

统编版上册《论语十二章》上课课件

统编版上册《论语十二章》上课课件
子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孔子说:“聪明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 人不会畏惧。”
①未成一篑(kui):只差一 筐土没有成功。篑,盛土 的竹筐。 ②止,吾止也:停下来。 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③平地:填平洼地
知:同智
文白对译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 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 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 不敏,请事斯语矣。”(《顏渊》)
统编版上册《论语十二章》上课课件( 共24张 PPT)
统编版上册《论语十二章》上课课件( 共24张 PPT)
文本探究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礼”和“君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礼和仁的关系,简单一点说就是,“礼”是“仁”的表现形式,如子曰:“克己 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不仁则 谈不上真正有礼,如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如果说, “礼”是孔子思想的出发点,那么,“仁”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的仁论是 要靠君子论来实现的,仁论必然要指向君子论。
统编新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及其《论语》思想 ●2.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3.体会孔子仁、义、礼等学说的基本内涵,并思考
其现代意义。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 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 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 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 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 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仁者爱人ppt实用课件1其它版

仁者爱人ppt实用课件1其它版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本板块 又出现了体现儒家思想精髓的两个要 素“义”“礼”。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 从本质上讲,是人的一种内在素养和 精神境界。“礼”即礼仪规范,是人 们立身行事的道德法则。“义”即道 义,是对人们客观行为的评判准则。 可见,“仁”是内在的精神境界, “礼”“义”是外在的行为表现和评 判标准。以“仁”为精神的出发点, 行为也就合乎“礼”,也才能称为 “义行”“义举”。
宾语前置
于斯三者何先
先做某事。
奚自?
从哪里来。
君孰与不足?
和谁。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 知也
自己吊死在沟渎里 而谁也不知道他们 呢?
论语中的名言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 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 既来之,则安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卫灵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 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
一、课题导入
《论语》选 读
仁 者 爱 人
二、逐章诵读
三、本课主要从各个角 度阐释孔子的“仁 爱”的思想。

论语八则ppt课件

论语八则ppt课件

CHAPTER 02
论语八则解读
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总结词
学习与复习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这一则强调了学习后及时复习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复习,人们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理 解,从而获得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则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总结词
友情与交往的喜悦
详细描述
这一则表达了与远方朋友相聚的 喜悦。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 友情是一种珍贵的情感,与朋友 的相聚能够带来快乐和满足感。
学思结合
论语八则强调学与思的结合,教导我 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思考、总结,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事求是
孔子提倡实事求是的态度,告诫我们 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主观臆断、 不轻信盲从。
创新思维
论语八则鼓励创新思维,要求我们要 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勇于提出新观点 、新方法。
终身学习
孔子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导我们 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适应不断 变化的世界。
坚韧不拔
论语八则强调自我反省,要求我们经常审 视自己的言行,发现不足并及时改正,以 达到个人素质的不断提升。
孔子提倡持之以恒的精神,教导我们要有 毅力、有恒心,面对困难不轻易放弃,以 实现个人目标。
对人际关系处理的启示
尊重他人
论语八则强调尊重他人,教导 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尊重 他人的意见和感受,建立和谐
则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总结词
心态平和与自我修养
详细描述
这一则强调了保持心态平和的重要性。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 ,不应当心生怨气,而是应该以君子的风度处世,保持内心 的平静和冷静。这种自我修养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品德和修养 。
则四:吾日三省吾身
总结词

论语里仁语文课件

论语里仁语文课件
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 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一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wps二稻壳儿人佳不誉知设计而原不创愠链,接不:亦君子乎?
/works?userid=219874625_5_8_6_13
·
请您在此补充标题中的文字用于解释说 明,请您在此补充标题中的文字
请您在此补充标题中的文字用于解释说 明,请您在此补充标题中的文字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wps稻壳儿佳誉设计原创链接: /works?userid=219874625_5_8_6_13
与善仁,言善信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您的内容打在
叁 wps稻壳儿佳誉设计原创链接:
/works?userid=219874625_5_8_6_13
请您在此输入标题文字
知之为知之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w,ps恶稻不壳仁儿者佳。誉好设仁计者原,创无链接: 以尚之;恶htt不p:仁//c者hn,.d其oc为er仁.co矣m,/w不or使ks不?u仁se者rid加=2乎19874625_5_8_6_13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论语十则
wps稻壳儿佳曾子誉曰设:计“原吾创日链三接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w乎or?ks?与u朋ser友id交=2而19不87信46乎2?5_传5_不8_习6_乎13?”
曾子说:“我每天严谨认真地多次反省自己:1 为别人办事是不是达到尽心竭力? 同朋友交往 是不是做到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老师传授给我 的是不是没有练习,忘了温习?!”
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 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现在通行的《论 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论语全文及释义》课件

《论语全文及释义》课件
总结词
阐述做人的基本原则
详细描述
学而篇是《论语》的首篇,主要讲述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何对待父母、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君主等。
为政篇
总结词
讲述政治理想和道德规范
详细描述
为政篇主要讲述了孔子的政治理 想和道德规范,强调了君子的品 德和行为,以及如何通过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理想社会。
八佾篇
详细描述
公冶长篇主要讲述了人才评价和治世 之道,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强调 了人才的重要性和治世的智慧。
03 《论语》全文释义
CHAPTER
学而篇释义
总结词
学而篇是《论语》的首篇,主要讲述了学习的意义和做人的道理。
详细描述
学而篇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提升个人素质和智慧的必经之路。同时,该篇 还提出了做人应具备的品德,如孝顺、诚实、友善等,认为这些都是成为优秀人才必备
文化传承的载体
人类文明的瑰宝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具有重要意义。
《论语》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 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瑰宝,对世界文化 产生了广泛影响。
智慧的结晶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思想的智慧 结晶,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处世 之道。
05 《论语》的现代应用
感和忠诚度。
团队协作
孔子提倡的“和为贵”思想有助 于企业建立良好的团队协作关系 ,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战略决策
孔子的智慧对于企业战略决策具 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例如,在面 临重大抉择时,企业可以借鉴“ 三思而后行”的原则,审慎思考
,避免盲目决策。
在个人修养中的应用
修身养性
通过学习《论语》,个人可以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精神 境界,培养谦逊、宽容、自律等品质,更好地面对生活中 的挑战和困难。

《论语》里仁篇浅析课件

《论语》里仁篇浅析课件

1、孔子说,富与贵,每个人都喜欢,但如 果不是正规得来则不要。贫与贱,是人人 讨厌的,要以正规的方法上进,慢慢脱离 贫贱,而不应该走歪路。 2、“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没有 “仁”这个境界,靠什么成名呢? 3、“无终食之间违仁”,“食”就是吃饭, “终食”,吃完一顿饭,“终食之间”就 是指一顿饭的工夫。是说哪怕是一顿饭的 工夫,君子也不会违背仁德境界。
【原文】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 无恶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 就不会做坏事了。”
“苟”就是如果的意思,“志”就是 立志。本章传统解释如上面的译文, 但与前面三章的内涵接不上。如果解 释成“一个真正有忠于仁的人,看天 下没有一个人是可恶的”,就通了。
【原文】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 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 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 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在《易·系传》中说:“显诸仁,藏 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 至矣哉!”《孟子》最后一篇《尽心》章 的上章里所提到:“君子所性,虽大行不 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 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 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 言而喻。”孔子学说主要精神是“仁”。 孔子对于“仁”的注解全部都在《里仁》 这一篇中,谈“仁”的用,多于谈“仁” 的体。
1、“里”字应该作为动词看,当然也指 居住的地方。有处的意思。“居、住、 处”在古文中,有时是表示站或坐在那 里,是动词。因此,本章的“里”的意 义就是“自处”“自立”。 2、中国古代“仁”字就是这样写:人两 足走路旁加个二,“二人”是两个人, 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事,怎样相处、怎样 相爱、怎样互助的问题,就是仁。而时 习之,学的是什么?学的是仁。

5.1《论语》十二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这段时间正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民族大融合,文 化大融合,造成百家争鸣的时代。”
创境设问
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
天子微,诸侯力政,五伯代兴,更为主命,自是
之后,众暴寒,大并小。秦、楚、吴、越,夷狄也,
为强伯。田氏篡齐,三家分晋,并为战国。争于攻取
,兵革更起,城邑数屠,因以饥馑疾疫焦苦,臣主共
忧悲……
苟(如果)为后义而先(把……放在前面)利,不夺不餍(满
足)。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把……放在后面)其君
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
重义轻利 舍身取义 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助手)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
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因为)得士也。《墨子·尚贤上》
(司马迁《史记•天官
书战第争五频》仍) 弱肉强食
创境设问
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
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 失序。至秦孝公,捐(抛弃)礼让而贵(重视)战争,弃仁 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关。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 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三送相吞灭,并 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 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形迹消灭的样子)道德绝矣。
活动一
①文白对译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
谓好学也已。” ——《学而》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
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 说是好学了。”
探究
“好学”的表现有三条:
第一是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即“食 无求饱”“居无求安”;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信守然诺;士救人之危,急人之难——舍己为人 ;士避人之誉,成人之美——功成身退。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研读文本
如何理解“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一句?
这句话可译为“从近处来说可 以侍奉父母,从长远来说可以辅佐 君王”。强调了“诗”的教化作用 和文化地位。充分说明孔子对“诗” 的重视。
思考探究
如何理解和评价孔子所说的《诗》可以“兴”“观”“群”“怨”?
①“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经》的社会功能的认识和概括。 “兴”,是说《诗经》能够激发人们的广泛联想,能影响人们 的心灵,调动其内在情感,引起情感共鸣。 “观”,是说《诗经》可以帮助人们观察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 盛衰。 “群”,是说《诗经》可以帮助人们沟通交流,提高其人际交 往能力。“怨”,是说《诗经》可以帮助人们抒发对苛政的怨愤 和讥刺之情。 ②孔子强调“兴观群怨”,目的是“事父”“事君”,即为封 建礼教、封建统治阶级服务,有其明显的阶级局限性。
《论语》十二章分别主要阐释了什么观点?又分别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把答案填 在下表中:
内容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主要观点
“仁”为己任,要意志坚强 譬如为山平地,持之以恒 智、仁、勇成就完美人格 克己复礼为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诗》对人和社会的作用
论证方法
理证 比喻 例证 理证 例证 例证
《论语》十二章分别主要阐释了什么观点?又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把答案填 在下表中:
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主要观点
安贫乐道,就有道而正 礼、乐以仁为基础
执着追求“道”(真理) 君子重义轻利 虚心学习,自我反省 文质兼备,方为君子
论证方法
理证 理证 理证 对比 对比 理证
研读文本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论语里仁篇.ppt

论语里仁篇.ppt

▪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 儒学中心之确立——孔子很高兴、也很自 豪。
▪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
▪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1) 也,无莫(2)也,义(3)之与比(4)。”
▪ 第9章说儒家那个“道”,就是发挥仁爱之 心。也就是说以出世离尘的精神做入世救 人的事业。立志于修道的人而贪图享受, 就没有什么可谈的了。因为他的心志已经 被物质的欲望分占了。他想的还是自己的 享受而不是怎样去爱别人,帮助别人。
▪ 这是儒家仁的修养。“君子去仁,恶乎成 名?”他说一个人去了“仁” 字,就没有中心思 想。即使其他方面有成就。如文学高的,不过是 一个才子风流而 已,知识渊博的不过是一个才人 而已。所以君子没有“仁”这个境界,就没有中 心 思想,既没有中心思想,靠什么成名呢?所以 做学问的人,“无终食之间违仁”, 就是说即使 一顿饭那样短的时间也不会违背仁的境界。“造 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这句话是说任何事业 的成功都靠仁;倒楣的 时候不颓丧,不感觉到环 境的压迫,也靠这“仁”的修养而安然处之。
▪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这是他假设的话。 他是说,仁是很 难的修养,人本来有爱人之心。我们观察一个幼儿,同情人家的时 候特别多,后来渐渐长大了,心里的厌恶也越大,仁心就不能够发 挥。所以他说仁 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但几乎没有人能在一天当中, 用心处世,完全合于仁道。并非力量不足,而是心性的本真被外物 蒙蔽了。 所以孔子提倡仁,就是发扬人与生俱有的爱人之心。
论语:里仁篇
▪ 4·1 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 ▪ “里”的意义就是“自处”,“里仁”的意思也就是一个
人如何处在仁的境界。处世,处人,尤其是自处,都要有 “自处之道”。 再明白点讲,什么叫“里仁”呢?就是 我们随时要把修养、精神放在仁的境界。 ▪ “仁”是什么?“二人”是两个人, 就是人与人之间, 有我就有你,有你我就有他。有你、我、他,就有社会。 一个人 没有问题,有两个人就发生了怎样相处、怎样相 爱、怎样互助的问题,就是仁。孔子一直在思考人与人如 何更好相处的大问题。很显然,尧舜时人人都为圣贤的时 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就是周代礼乐制度,要回复看来也是 不可能了。在这一篇里,孔子终于确立了儒学的中心—— 仁爱之心。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是拯救一切苦 难苍生的救世法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