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干扰编码或纠错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0 章 差错控制编码 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
线性码: 信息码与监督码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关系; 非线性码:信息码与监督码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关系。
分组码:监督码只与本组信息码有系; 卷积码:监督码与本组和前面码组中的信息码有关。
系统码: 编码后码组中信息码保持原图样顺序不变; 非系统码:编码后码组中原信息码原图样发生变化。
第 10 章 差错控制编码
差错控ຫໍສະໝຸດ Baidu编码
10.1 概述 10.2 常用的几种简单分组码 10.3 线性分组码 10.4 循环码 10.5 卷积码
第 10 章 差错控制编码
本章内容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第 10 章 差错控制编码
10.1 概 述
差错控制编码,又称信道编码、可靠性编 码、抗干扰编码或纠错码,它是提高数字信号 传输可靠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它产生于20世纪 50年代初,发展到70年代趋向成熟。本章将主 要分析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介绍常用的检错 码、线性分组码及卷积码的构造原理及其应用。
差错出现原因
❖ 外界噪声
❖ 传输中码间串扰 解决方法
❖ 合理地设计基带信号,选择调制、解调方式 ,采用均衡技术,提高发送功率等因素,使误比 特率降低。
❖ 差错控制编码。
第 10 章 差错控制编码
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 在信息码上附加一定位数的监督码元,使其与信息位按某 种规则相互关联;
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差错,关联关系被破坏,从而可 检出和/或纠正错误。
第 10 章 差错控制编码
10.1 概 述
一、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
在数字通信中,根据不同的目的,编码可分 为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
信源编码是为了提高数字通信的有效性以及 使模拟信号数字化而采取的编码技术。
信道编码是为了降低误码率,提高数字通信 的可靠性而采取的编码。
第 10 章 差错控制编码
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的影响,使 信号波形变坏,发生误码,可以采用一些方 法解决。
➢这表明增加两位冗余码元后码具有检出两位错 码及纠正一位错码的能力。
第 10 章 差错控制编码
(2)最小码距与检错和纠错能力的关系
➢一个码能检测e个错码,则要求其最小码dmin≥e+1 ➢一个码能纠正t个错码,则要求其最小dmin≥2t+1 ➢一个码能纠正t个错码,同时能检测e个错码,则要 求其最小码距 dmin≥e+t+1 (e>t)
第 10 章 差错控制编码 误码的主要形式
随机错误:误码的位置随机(误码间无关联),随机误码 主要由白噪声引起。
突发错误:误码成串出现,主要由强脉冲及雷电等突发的 强干扰引起。
混合错误:以上两种误码及产生原因的组合。
第 10 章 差错控制编码
10.1.2 差错控制类型
1、检错重发 (ARQ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在发送端采用 具有检错功能的编码,接收端发现出错后自动请求重发. 有以下三种方式:
示,其中k为信息码元的数目,n为码长。 n
❖最小码距:在一个码字集合中,任意两个码字间距离 的最小值,即码字集合中任意两元素间的最小距离, 记为dmin或d0
纠错码的抗干扰能力完全取决于许用码字之间的距离 ,码的最小距离越大,说明码字间的最小差别越大, 抗干扰能力就越强。
第 10 章 差错控制编码
第 10 章 差错控制编码
10.2 常用的几种简单分组码 ❖ 奇偶监督码 ❖ 二维奇偶监督码(略,见附录) ❖ 恒比码
第 10 章 差错控制编码
10.2.1 奇偶监督码 奇偶监督码:在信息码元后附加一位监督位,使 得码组中奇偶监督码“1”的个数为偶数或奇数。
发端
纠 错码
检 错重 发 ARQ
发端
混 合纠 错 HEC
发端
检 错码 判 决信 号 检 错和 纠 错 码 判 决信 号
图 10-1 差错控制方式
收端 收端 收端
第 10 章 差错控制编码
信道编码的核心问题
❖ 发现错误 ❖ 纠正错误
第 10 章 差错控制编码
(1)几个概念
❖ 码长:码字中码元的个数,通常用n表示。
停止---等待ARQ
第 10 章 差错控制编码 具有回拉功能的连续ARQ
具有选择性重发功能的连续ARQ
特点:设备较简单;传输序列中冗余量较小; 需要有反向信道支持;出错后重传造成延时较大。
第 10 章 差错控制编码
2、前向纠错方式 (FEC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发端发送能够纠正错误的码,收端收到信码后自动地纠正传
输中的错误 特点:无需反馈信道,无需重传,延时小;
传输序列中冗余量较大。 运用在移动通信系统、军事系统通信中。
3、
HEC(Hybrid Error Correction)
混合纠错方式记作是FEC和ARQ方式的结合。 出错较少时FEC起作用;出错较多时ARQ起作用
第 10 章 差错控制编码
总结:
前 向纠 错 FE C
第 10 章 差错控制编码
编码三:
➢消息A----“000”;消息B----“111” ➢最小码距3
➢传输中产生一位即使两位错码,都将变成禁用 码组,收端判决传输有错。该编码具有检出两 位错码的能力。
➢在产生一位错码情况下,收端可根据“大数” 法则进行正确判决,能够纠正这一位错码。例 如收到110,认为是111。
❖码重:码字中非零码元的个数定义为该码字的重量, 简称码重。如“10011”码字的码重为3。
❖ 码距:两个等长码字之间对应码元不同的数目,通
常用d表示。两个码字对应位模2相加得到的新码组的重
量就是这两个码字之间的距离。
n
d Ai Bi
i 1
第 10 章 差错控制编码
❖ 编码效率:信息码元数与码长之比,通常用 k表
举例说明:假如要传送A、B两个消息
编码一: ➢消息A----“0”;消息B----“1” ➢最小码距1 ➢若传输中产生错码(“0”错成“1”或“1” 错成“0”)收端无法发现,该编码无检错 纠错能力。
第 10 章 差错控制编码
编码二: ➢消息A----“00”;消息B----“11” ➢最小码距2 ➢若传输中产生一位错码,则变成“01”或 “10”,收端判决为有错(因“01”“10”为禁 用码组),但无法确定错码位置,不能纠正,该 编码具有检出一位错码的能力。 ➢这表明增加一位冗余码元后码具有检出一位错 码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