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备考:文言文文意理解和分析题答题技巧
用高考真题例析文言文简答题解答方法
![用高考真题例析文言文简答题解答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6eb9c1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d.png)
用高考真题例析文言文简答题解答方法摘要: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曾主要在文言基础知识上设置考题,自2020年起全国卷文言文考查试题增设了一道3分的主观简答题,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筛选、分析、概括、归纳后作答,明显扭转了文言文教学中“重言轻文“的倾向。
本文通过整理近三年的高考文言文真题,分析这道题的命题特点,探讨解题方法的具体运用,从而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
关键词:高考文言文主观简答题命题形式解题方法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文言实词、虚词、断句、文化知识、翻译、概括分析等文言基础知识。
但从2020年起,新高考Ⅰ卷、Ⅱ卷在全国卷文言文考查试题的基础上增设了一道3分的主观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上,对文意进行分析和概括。
从命题角度来看,题目有文意理解、归纳概括、鉴赏评价几种命题形式。
这道题的设计意味着学生学习文言文不仅注意“文言”的语言形式,还须读懂文言文,注重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归纳、概括与分析,大大扭转了文言文教学中“重言轻文”的倾向,体现了对“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的考查。
故,在高考文言文复习中,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归纳、概括分析和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
现有较多的高三语文复习资料已经针对文言文简答题总结了以下的解题三步骤:第一步审准题干,明确题干重点,找准文本区间。
第二步定向精读,清文句意义,筛选所需信息。
第三步规范表述,编排有序,控制字数。
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近三年的部分高考文言文真题,依照其命题形式,参照以上解题步骤探讨解题方法的具体运用,从而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
据上表,可见文言文简答题涉及面广,提问形式多变,一般有探寻事件原因、比较异同、内容概括、提炼观点态度等四大命题类型。
现结合以上高考文言文真题逐一探讨解题三步骤的具体运用。
题型一:探寻事件原因[2020·新高考I卷]第14题: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3分)第一步:审准题干,明确题干重点,找准文本区间。
高中文言文文意理解和分析题答题技巧
![高中文言文文意理解和分析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74ed2f952ea551811a6874d.png)
高中文言文文意理解和分析题答题技巧考点解读文言文文意理解和分析题通常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试题的选项通常是“三对一错”,设问的角度基本是选错误的一项,四个选项大多依原文的先后顺序对文意做概括性的转述和分析,错误项中的大部分叙述一般还是符合文意的,往往只设置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
四个选项有时会依选文内容的特点而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比如分别涉及人物品性的不同侧面,或者文本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或者人生不同阶段的成就等。
《考试大纲》对文言文的考点有明确的要求,其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是考查同学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的能力。
这种归纳、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或推理,要求同学们答出某一论点立论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
新的《考试大纲》明确增加对文言文的考查力度,包括对文学常识等传统文化的考查,可见高考加大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所以同学们要对文言文文意的理解和判断尤为重视。
技巧点拨错误类型一、事件或者行为的错误命题者往往把主人公的很多行为放在不对应的时间段,从而出错,比如做官的时间段,施政等某种行为的时间段等。
例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选自《后汉书·景丹传》)A.景丹才学突出,办事干练。
他在王莽新朝时以言语科优秀被举荐为固德侯的相国,又以办事干练著称,升任朔调连率的副官。
B.景丹颇得器重,深受拥护。
建武二年,光武帝任命吴汉为大司马时,任命景丹为骠骑大将军、栎阳侯,后又被群臣推举为大司马人选。
C.景丹有军事才能,能征善战。
曾大败王郎的部队并追击十余里,又跟随光武帝在羛阳打败五校,使对方五万人投降。
D.景丹为国尽忠,临危受命。
陕县贼人苏况攻破弘农,活捉郡守。
景丹当时以带病之身率军到郡,十多天后逝世。
【解析】B项“任命景丹为骠骑大将军、栎阳侯”表述错误,骠骑大将军不是在建武二年任命的。
对应原文:世祖即位,诏举可为大司马者,群臣所推惟吴汉及丹。
文言文文意理解题答题技巧
![文言文文意理解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82e8d5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3.png)
文言文文意理解题答题技巧
1. 一定要多读几遍文章呀!就像你交朋友,不多相处几次怎么能了解呢?比如《劝学》这篇,多读几遍,文意不就清楚多了嘛!
2. 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呀,去感受他们的处境和情感!就好像你就是那个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将军,那对于描写战争的文言文,是不是理解起来更容易了呢?像《曹刿论战》里的曹刿,去体会他当时的心境。
3. 注意文中的关键词语哦!这可像在一堆宝藏中找到最闪亮的那颗宝石一样重要呢。
比如“之”“而”等常见的字词,在《陋室铭》中关注这些关键词,理解起来可就顺溜多啦。
4. 遇到不懂的地方别死磕呀,先跳过去嘛!就像走路遇到个小坑,先绕过去,说不定后面就明白啦。
比如读《岳阳楼记》时,有些地方不明白,先不管它,继续往下读。
5. 结合注释来理解呀,这可是个好帮手呢!好比有个小导游在旁边给你讲解。
像学习《小石潭记》,注释能帮你好多呢。
6. 用自己的话把文意讲出来呀,这就像给别人讲故事一样。
试试把《桃花源记》讲给朋友听,讲得顺不顺不就知道自己理解透没。
7. 了解一些古代的文化常识很有必要呀!不然怎么能理解古人的想法呢。
就如同你要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才能更好交流一样。
好比了解古人的礼仪,对于理解相关文言文超有用呢。
8. 把相似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呀,那可有意思了。
就像对比不同风格的画一样,会有新发现哦。
《出师表》和《陈情表》就可以对比着看。
9. 多做练习题呀,实践出真知嘛!这不就跟运动员要多训练一样嘛。
做几道文言文文意理解题,你肯定会进步的!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技巧真的超有用,只要你认真去用,文言文文意理解题肯定能拿下!。
高考语文考场的文言文答题技巧集锦
![高考语文考场的文言文答题技巧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68daf8e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63.png)
高考语文考场的文言文答题技巧集锦在高考语文考试答题时,学生除了熟练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之外,必要的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恰当地回答问题,以求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
本文针对解答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言文翻译题的一些方法和要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文言实词题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答题技巧: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
要具体、形象。
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
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
古今异义: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文言虚词题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
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
表现性格的,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
特别注意是谁的什么性格。
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
总体把握文意。
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其中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文言文考查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可以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即使遇到阅读难度大的文章,也要调动积累,沉着应对,不必庸人自扰,所谓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2024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总结
![2024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792264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5.png)
2024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总结____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总结一、字词解释类题目1. 多读题。
仔细审题,判断出要解释的词语和句子的关系。
2. 找准要解释的字词。
通过上下文、语义、结构等线索,确定要解释的字词。
3. 注重解释的全面性。
解释要涵盖语义、常识、文化等多个方面。
4. 逻辑清晰。
解释的过程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5. 突出特点。
对于难点字词,要突出其独特之处。
二、句子理解类题目1. 熟悉文言文句式。
掌握常见的句式结构,多加练习,提高对句式的辨别和理解能力。
2. 掌握词义辨析。
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推测出句子的意思。
3. 注重语法分析。
仔细分析句子的成分和结构,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清句子的结构框架。
4. 多读原文。
对于难句,多读原文,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辅助理解句子。
三、阅读表达类题目1. 注重整体理解。
在阅读文章时,要理解文章的主题、大意,把握文章的脉络和结构。
2. 抓住关键信息。
通过阅读,筛选出与问题有关的关键信息,并进行概括和总结。
3. 突出作者观点。
注意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判断出作者的立场和意图。
4. 运用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在回答问题时,要善于将细节归纳概括,得出文章的主旨。
四、文言文补全类题目1. 细节分析。
通过分析每个选项的细节信息,与文章进行衔接,找出正确的选项。
2. 逻辑推理。
通过分析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推测出文章的逻辑结构,找到适合的选项。
3. 注重文章的整体连贯性。
在衔接选项时,要注意文章的语言和风格的一致性,保持文章的连贯性。
4. 多读原文。
对于补全选项,要多读原文,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找出正确的答案。
五、作文类题目1. 注重纵览全文。
在审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理解题目的要求和限定条件。
2. 确定框架结构。
在策划作文时,要先确定文章的框架结构,搭建起文章的骨架。
3. 细节丰富。
在写作时,要注重细节的描写,通过细节展开来丰富文章的内容。
4. 注重语言运用。
在写作时,要注意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运用合适的文言词汇和句式,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
文言文指导:梳理文意,仔细比对,精准概括赏析
![文言文指导:梳理文意,仔细比对,精准概括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1ff52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65.png)
文言文指导:梳理文意,仔细比对,精准概括赏析一、用比对法判断内容概括是否有误1.比对关键词语,看是否曲解文意命题方式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设误方式比对方法 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对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 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第12题D 项)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
他家中受到株连,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贤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
原文:光斗既死,赃犹未竟。
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
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
已,再赠太子少保。
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原文说左光斗母“以哭子死”,选项将其曲解为“被迫害致死”。
2.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于文无据)命题方式在选项中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内容,“制造”出错误选项比对方法看选项哪点内容是原文中没有的,两相比对,看这点内容在原文中是否有根据边练边悟2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第二段概括周秦文字的演变。
重点论述了小篆和隶书产生的社会背景与原因,字里行间表现出对字体隶书化的肯定之意。
原文:(第二段)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
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2020届高考语文备考:复习最全梳理!附答题模板!
![2020届高考语文备考:复习最全梳理!附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25b03beb90d6c85ec3ac6df.png)
高考语文备考:2020高考语文复习最全梳理!附答题模板!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4-7题,19分,不能够低于13分)[约20分钟]文言翻译(7题,10分,力争6分以上)[6分钟]①虚词:18个虚词(之、其、而、则、以、于、为、何、乃、若、因、所、者、且、也、焉、乎、与)必须过一遍(参看《高考一轮》虚词总结)。
②句式和活用:明确类型和用法,参看句式、活用学案。
③翻译:注意直译,力求“信、达”,结合语境,疏通文句。
【友情提醒】1、接触文言文阅读试题时,先要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了解材料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特别是事件,它或许是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或许是几件事的勾连组合。
阅读时应注意文中的帝号、庙号、年号以及任职变化、空间位置转移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能显示出文段的结构层次。
由于试卷中有一道把握文意的题目基本上用白话陈述,其中只有少量信息有误,可在整体把握时参考。
2、解题时,必须看清题干的要求,尽快把握住命题意图,尤其在“选正确”还是“选错误”的问题上,不能犯低级错误。
3、解答文言词语理解题,既要调动头脑中的积累(成语、熟语、诗句),联系课内所学或平时所练,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合理迁移,又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出合理的分析推断,千万不要死记硬背。
特别是涉及一词多义的词,一定要联系语境确定其意。
同时要联系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知识。
4、文言文翻译,要遵循“留、换、补、删、调”的原则。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文言文答题四大技巧,高考生快收藏起来
![文言文答题四大技巧,高考生快收藏起来](https://img.taocdn.com/s3/m/e11426c983c4bb4cf6ecd1b0.png)
文言文答题四大技巧,高考生快收藏起来分析综合题解答“四步骤”1.通读全文,了解大意阅读时应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一是把主要材料弄清楚并进行合理归类,逐层切分,弄清每段、每层的意思;二是将叙述性内容与说明或阐述性内容之间的关系搞清楚,对作者选取的材料、记叙的角度、叙述的语气以及相关的议论、抒情等,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条分缕析,不要遗漏。
2.慎审题干,读全读准阅读题干时,必须读全、读准题目,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楚选对的还是选错的。
只有对题干做出全面、准确的分析与理解,才能正确答题。
3.题文对照,逐项检查做题时要将选项的内容,逐条与原文的相关部分作比较,看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
特别是在人物的角度,事情的件数与行为的程度、实效、时间、因果等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要努力培养把人物、事件一一迅速从原文中找出来的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试题设置常常是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错误的选项,如果考生能充分运用排除法、比较法,选出错误的一项应该是有把握的。
4.检查答案,全面验证常见的方法有:代入法——将所选答案放回原文中,看看是否合理;析错法——即能说出自认为错误的一项的错因;否定法——即先假设自选的答案不对,予以否定,但最终又否定不了时,表明答案准确无误。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是指作者对文章中所提及到的人物的态度,是歌颂、赞扬、认同、怜悯,还是讽刺、贬斥、反对、嘲笑;也包括作者对文中所叙述事情的态度,是拥护、肯定,还是反对、否定。
对该考点,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这些观点态度不是我们阅读时的认识,而是作者在行文中的流露。
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根据作者对人物或事件的潜藏有某些情感认识的表述,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我们关注的重点不能停留在故事本身的内容,而应是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表达形式是多样的,有的是开篇明义,直抒胸臆;有的寄寓故事,含而不露;有的通篇叙述,卒章显志……但有一点往往是一致的,那就是作者的观点态度多是文中议论性的句子。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1d2fe4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6.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答题技巧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答题技巧语文考试一向是高考中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而其中的一项难点就是文言文题目。
针对这一难点,本文将从文言文的学习和应试技巧两个方面来进行分享,希望能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一、学习篇1.背诵在学习文言文阶段,背诵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方面,文言文词汇量较大,而这些又多半不与现代汉语重叠,背诵可以帮助同学们掌握文言文的词汇,避免阅读时出现看不懂的情况。
另一方面,背诵一些经典的句子和诗词,可以提升自己的文笔,让自己更加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的精神内涵。
2.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现代汉语十分不同,需要同学们进行深度理解。
这种理解不仅要求同学熟悉文言文的句型和辞藻,更需要理解古人文字中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应该在学习文言文时注重通译不通句,从整体入手理解文章中的意思。
3.模仿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课外模仿大量文言文的阅读。
可以看一些四书五经、史书小说等,或者在网上搜索一些文言文的作品进行阅读。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同学们可以逐渐熟练地理解和仿写文言文,从而在高考中获得更高的分数。
二、应试篇1. 全面理解在阅读文言文时,同学们应该全面理解文章的意义,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
如果不理解可以阅读一两遍,分析句子的结构来理解文章的意思。
同时,要避免敏感词意的拆开任务,这样不仅不利于理解文章,还会浪费时间。
2.细心揣摩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还需要细心揣摩文章细节,分析文章中的细节和修辞,这有助于我们掌握文章的表达和作者意图。
比如,精读每一句话,分析修辞、比喻等的作用和意义。
了解作者的构思和文学风格,同时寻找检查文中的未完成之处。
3.长短结合文言文的题目形式多种多样,有有关文言文段落、作者的一问一答、一问一答再一问一答等。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互补长短题目技巧。
对于长题目,必须先阅读原文,抓住整体的思路,建立自己的思路框架;对于短题目,要注意细节,审题要慎重,不要错过任意一个关键的词儿。
4.审题详细在解答文言文题目时,必须细致审题,仔细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汇和语句,充分掌握题目的意图。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a353a0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2.png)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基本上已经成为了我们语文学习的重点。
而文言文阅读也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要部分之一。
这里笔者给出一些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I. 阅读前的准备1. 了解语文考试要求:掌握课本和高考要求的课外阅读知识点。
2. 预设答题方法:交叉法、标注法、查对法等。
3. 打好基础功夫: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如词语解释、句子结构等。
II. 题目分析的技巧1. 先看题目,抓准重点:考虑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抓住关键词,理解题目问的是什么。
2. 读懂文句,掌握文义:读懂段落结构、上下文语境,领会文句所表达的本义、象征意义和诗意意蕴。
3. 或许有多问:仔细读分析多个问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联系,给出准确的答案。
4. 相互辅助,相得益彰:配合阅读、译释、结构、语言等多方面知识点进行分析。
III. 阅读方法的技巧1. 第一遍大致浏览:先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2. 第二遍重点分析:对文章的重要内容、语言表达进行分析。
3. 第三遍验答核查:通过问题验证,确定答案等。
IV. 经典例题解析1. 根据文意,提炼出关键词。
例如:“余固知无倍道”中的“倍道”指的是什么。
2. 理解难句,分析文意。
例如:“即使明天再苦再难,仍要坚持不懈地奋斗。
”,考生应当能够把握“即使”、“再苦再难”、“仍要坚持不懈地奋斗”的关系,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3. 掌握前后联系,了解语境。
比如考生在答案中应当解释当前时势“国破山河在”,以及缘由“金戈铁马入京城”。
总之,在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的过程中,考生需要理清思路、深入阅读,注重题目分析和方法运用,遵循“慢藏功夫”的原则。
希望以上提供的技巧和例题能够帮助考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取得好的成绩。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简答题常见题型与答题思路(附典型试题与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简答题常见题型与答题思路(附典型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c17ebbbcd126fff7050be2.png)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简答题常见题型与答题思路常见题型一: 文意理解、梳理、概括类此类题型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从文本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概括,整合成新的语句。
分为“概括人物特点”类和“概括文本内容、观点、主旨”类。
(一)概括“人物特点”主要考查两方面的能力,一是阅读与理解,能否准确捕捉人物在文中的核心表现;二是词语积累与表达,能否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使用题干要求的“恰当的熟语或成语”进行表述。
提问方式:根据文意概括人物特点并简要说明答题思路:逐段梳理,不漏要点→提取关键词,概括人物特点→结合事例简要分析➢典型试题回顾要从语义和感情色彩两方面思考,要符合对三人的整体评价:1. 对桓公主要是其治国理政、知人善任的正面评价,也可评价其“野心勃勃”;2. 对管子主要是关于其谋臣角色的评价,可为正面的“深谋远虑”等评价,也可为反面的“诡计多端”;3. 对衡山之君的评价主要从贪婪、短视、不够明智入手,亦可对其弱国处境予以同情理解,但不可给予褒奖。
☆答案须为成语或熟语(熟语:日常使用较频繁,使用习惯和字词组合相对固定的词语。
)【参考答案】桓公:从善如流(虚心纳谏、择善而从、从谏如流)管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神机妙算)衡山之君: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愚不可及目光短浅)1. 准确理解题意中的关键词过人之处是褒义词,程度上区别于一般的特点或者优点,如好学与程门立雪2. 根据题意找到答题区间;3. 翻译并梳理相关语句,对内容进行分类;4. 用能够表述“过人”的词作答。
【参考答案】①善于骑射(勇猛善战),屡经战阵,所向披靡。
(D1)②虚心受教(谦虚受教),折节读书,深通兵法。
(D2)③奋斗不懈(自强不息),出身低微,终成栋梁。
(D3)④治军严明(赏罚分明),有勇有谋,多有奇功。
(D4、5)⑤率先垂范(仁爱谦让),同劳同苦,深得人心。
(D5)⑥深沉有智(深沉有谋),见机行事,屡建战功。
文言文之 仔细比对,准确提取,概括分析文意
![文言文之 仔细比对,准确提取,概括分析文意](https://img.taocdn.com/s3/m/897edb8f7e21af45b207a824.png)
为这是机会,而叶味道能条分缕析,阐述开边拓疆存在的困难。
解析 “他借皇子赵竑的事情讽谏皇帝”分析有误。原文“盖讽皇子竑 事也”是说,大概他在借伯友的事情讽谏皇子赵竑的事情。
参考译文 叶味道,最初名叫贺孙,以字行于世,又改字为知道,是温州人。
三京用师,廷臣边阃④交进机会之说。味道进议状,以为:“开边 浸阔,应援倍难,科配日繁,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 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经筵奏事,无日不申言之,而洛师 寻以败闻。于是人谓味道见微虑远。
味道所奏陈,无一言不开导引翼,求切于君身;旁引折旋,推致于 治道。迁秘书著作佐郎而卒。讣闻,帝震悼,出内帑银帛赙其丧,升一 官以任其后,故事所未有也。(节选自《宋史·叶味道传》,有删改) 注 ①宗学谕:宗室子弟学校的教官。②伯有之事:公元前544年发生 在郑国的一场内乱。③子泄:人名。④边阃:边关。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
答案 原文说“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选项把“归燕”(归 还燕地)曲解为“归顺”;把“安中请行”(请求前去)曲解为“自请燕山 府任职,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职位是朝廷授予的,非“自请”的。
2.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于文无据) 命题 在选项中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内容,“制造”出错误选项 方式 比对 看选项哪点内容是原文中没有的,两相比对,看这点内容在原 方法 文中是否有根据
1.比对关键词语,看是否曲解文意
命题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 方式 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设误方式
比对 方法
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对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 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 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
高考语文复习---分析概括文意
![高考语文复习---分析概括文意](https://img.taocdn.com/s3/m/08c5a71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c.png)
概括分析文意题过去一直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而自2020年以来,新高考两套试卷中都出现了简答 题的形式,而且是两种题型同时出现。这不仅体现 了新高考卷对文言文文意理解的高度重视,更给我 们的备考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兼顾选择题和简答题 这两种题型。
考点一 选择题 解答概括分析选择题最简捷的方法就是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
考点二 主观题 主观题命题角度灵活多样,有的要求概括传
主做的事情,有的要求分析、推断传主做某事的 原因,有的要求概括传主某方面的形象特点,有 的要求发表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等等。
主观题答题三步骤 1.明确题干要求,找准答题区间。主观简答题,要明确题干要求分 析什么或概括什么,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明确答题要求后,找到相应 的答题区间。 2.辨清文句意义,找到关键信息。这类题目,也是在考查考生筛选 与整合信息的能力,因此,确定答题区间后,要对其划分层次,辨析文 句的意义,圈出关键词语或关键句,剔除无关信息,找到答题的关键信 息。 3.针对问题,分条规范作答。对圈画出的关键信息要准确翻译并分 析整合,转化成答案要点,分条规范作答。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有删改)
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 妻子”?请简要说明。
答案:①自知触怒皇帝将死;②抱定必死的决心。
解析:解答此题,可分以下三步:
第一步,明 确题干要求 ,找准阅读 区间。
第二步,找 到关键信息 。
第三步,分 条规范作答 。
题干中,“海瑞”明确了答题对象;“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 子’”明确了答题方向,要求分析、推断海瑞这么做的原因;“简要 说明”明确了答题要求。由此可锁定阅读区间:“此人素有痴名。闻 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 无留者,是不遁也。”
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3500db2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0.png)
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有哪些文言文阅读试题涉及了高中文言文的大多数知识点,综观近几年的高考全国卷以及各单独命题的省市卷,我们不难发现,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题型大同小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1.文言实词题——词性法解答此题,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扰项。
众所周知,汉字的词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帮助解题。
2.文言虚词题——代入法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课内知识点,特别是掌握了 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
高考考查文言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子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
答题时,可以先从课内的那一句入手,把这句中该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解释,看是否通顺,通那么用法就是相同,不通则不相同。
3.分析概括题——对照法此类题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可能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所以,对句意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先通过对照,找准选项中与原文的不同点,之后,把难以区分的地方向原文词语上靠,找到对应的词汇,看看人物事迹的叙述注意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是否准确等,同时,主旨性的选项要结合全文,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要总体把握文意。
首先,正确断句。
这是文言文理解中最重要的步骤,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学习文言文时积累的常识和语感了。
断句正确,解释句子中有不知道意思的词,我们对句子的整体把握也不会错。
第二,日常生活中的积累是不可少的。
我们平时用的成语,里面的字基本和古文里面是一样的,当我们遇到不知道意思的字,可以联系成语,解释一下。
比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翠损,如今有谁堪摘?”里面的“堪”与成语“不堪设想”中的“堪”意思一样,都是“能够”的意思。
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72b849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a.png)
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
1. 仔细审题:首先,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明确要求的解答方式。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解答时要紧密围绕这些关键词展开。
2. 理解文意:阅读文言文时,要仔细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可以通过翻译句子、分析文句结构和修辞手法等方法来帮助理解。
3. 归纳要点:在解答问题之前,可以先把要点归纳总结一下,明确要从哪些方面回答问题。
可以在试题附近划线或写上关键词,以便整理思路。
4. 善用分析:文言文常常使用修辞手法和修辞格,可以仔细分析文句中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夸张、排比等,利用这些修辞手法展开分析,找出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5. 注意语境:在理解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句子所在的语境,包括上下文和篇章结构。
理解句子的含义时,要考虑它在整个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避免断章取义。
6. 精确回答: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用准确的语言回答,不要跑题或赘述。
文言文的语句通常较长,回答问题时要准确把握问题的关键点,用简明的语言来表达观点。
7. 进行对比:如果是对比题目,则需要对文中的不同观点或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异同之处。
可以使用对比的手法,例如列举事实、阐述因果关系等。
8. 多练习:文言文的解答技巧需要不断地练习和积累才能掌握。
可以多做一些文言文阅读和解答题目的练习,熟悉常见的题型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需要充分理解题意,把握文意,归纳要点,分析修辞手法,注意语境,精确回答,进行对比,并进行充分的练习。
这些技巧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解答文言文题目,提高文言文的应试能力。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最佳答题技巧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最佳答题技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abd941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f.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最佳答题技巧方法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题型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考验阅读和理解能力的。
那么在应对文言文阅读时,应当采用何种最佳答题技巧方法呢?技巧1:通读全文在应对文言文阅读时,首先应当通读全文,把全文大意、情节等都了解清楚。
并且应当留意关键词、名词、短语以及逻辑关系等,分析出文章的重心和脉络。
技巧2:辨识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应当辨别出文言文的特点,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文言文通常使用繁体字,而且使用的词汇、语法结构也与现代汉语不同。
例如,“然则”代表“但是”,“此”代表“这”,在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以某为某”、“不某而某”等,需要学生们注意辨别和掌握。
技巧3:注重句子结构文言文句子结构比较复杂,往往一句话包含几个分句,甚至十几个字以上。
因此,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重句子结构,分清主谓宾等成分。
技巧4:强化语感文言文比较注重修辞和意境的营造,因此需要强化语感,把握节奏和韵律。
通过多读经典文言文,增加对文言文的感受和理解,并且可以通过背诵句子、段落等方式来巩固自己的语感。
技巧5:多做历年真题高考语文文言文的考查重点属于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因此多做历年真题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文言文阅读的出题规律和考查难度。
同时,根据历年真题反思自己的考试策略和不足,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技巧6:注重考试策略在考试时,应当注重考试策略,合理分配答题时间,把握分数点。
在答题时,应当先阅读题目,然后再精读文章,留意题目的关键词和要求,选择正确答案。
总之,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中的一大难点,需要学生们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答题技巧方法的运用。
通过通读全文、辨识文言文的特点、注重句子结构、强化语感、多做历年真题和注重考试策略等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这一题型。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分析综合题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分析综合题](https://img.taocdn.com/s3/m/a3e7e5435acfa1c7aa00cce3.png)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栏
目
导 航
一、分析综合题五大比对角度
二、分析综合题解题四步流程
随堂巩固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一、分析综合题五大比对角度
角度一 比对人物
命题 设误
误解 形象
张冠 李戴
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 形象的错误理解。 即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结果说成 是乙事件结果。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 文化传承与理解
题型突破篇
第5讲 文言文分析综合题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把握文意分析综合题,考生必须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才能做题。本 考点就是帮助考生疏通文意的。其错误点往往是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时空错位、 无中生有和强加因果等几种。一般在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上设置干扰,或者故意 混淆传主的生平事迹,把这个地方的事情写到那个地方去,把这个时间的事挪到那 个时间去。为此,考生阅读时一定要先整体把握人物事迹。具体做题时注意用语细 节,小心比对原文。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参考译文] 外出巡视河南。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看见 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 丞锺化民分发库银赈济百姓。
第1轮 ·语文
承与理解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选项] C.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 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分析: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将他们迁往异地”是赵憙建议皇帝做的事 情,“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无中生有。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文意理解题的解题方法课件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文意理解题的解题方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15ef8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38.png)
《百战奇略》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战国策·秦策二》
2022全国乙卷
《说苑·贵德》
2022新高考Ⅰ卷 《战国策·魏策三》
2022新高考Ⅱ卷
《东观汉记》
文意理解题类型
选择题(3分);无简答题 选择题(3分);无简答题 选择题(3分);简答题(3分) 选择题(3分);简答题(3分) 选择题(3分);无简答题 选择题(3分);无简答题 选择题(3分);简答题(3分) 选择题(3分);简答题(3分)
( 节 选 自 《 隆 平 集 ·儒 学 行 义 》 )
15
例:2023年全国甲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周尧卿从小聪明懂事,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虽然年幼,但忧伤悲痛如同成年人。
见到母亲则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强忍哀痛,唯恐让母亲伤心。
B.周尧卿为人简朴持重,不喜计较,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他会郑重地以礼相待,
让对方产生羞愧之心;虽然俸禄不多,但周济宗族朋友,直到用完为止。
C.周尧卿为学注重独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传注,而以通通达文义为目的,他认
为解释《诗经》的《传》《笺》各有得失,学习时应当加以分辨。
D.周尧卿学问品行俱佳,得到当世名臣范仲淹和欧阳修修嘉许。范仲淹曾举荐
他,但未及任用,他就去世了;欧阳修为他的墓碑撰文,对他褒扬有加。
8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命题 有什么特点和变化?
新增文意理解简单题的背后, 彰显的是对文意理解更精准考查。 简答题意味着可能得0分、 1分、 2分、3分。四个得分等级拉开了 考生能力的区别度,更能客观体 现考生能力水平的层次差异。
9
02 文意理解题 选择题解题方法 10
文意理解选择题解题方法:
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a531be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93.png)
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高考中文言文部分一直是许多考生感到棘手的内容,但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技巧,就能在这一板块取得不错的成绩。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高考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一、读懂文本是关键首先,要读懂文言文,就必须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文言实词数量众多,但高考常考的也就几百个,如“爱”“安”“被”“倍”“本”等。
对于这些实词,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
虚词的用法相对灵活,像“而”“何”“乎”“乃”“其”等,需要牢记它们的常见用法和意义。
例如,“而”可以表示并列、转折、承接、修饰等关系。
句式方面,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是重点。
了解这些句式的特点,有助于正确理解文意。
在阅读文本时,不要逐字逐句翻译,而是要先快速浏览,把握文章大意。
遇到不懂的字词,不要慌张,可以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
二、文言文断句技巧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断句时,可以先寻找一些标志性的字词。
比如,句首发语词“夫”“盖”“若夫”等前面要断开;句尾语气词“也”“矣”“乎”“哉”等后面要断开;“曰”“云”等表示对话的词后面一般要断开。
还要注意对称结构,文言文中常有对仗工整的语句,根据这一特点可以进行断句。
另外,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进行合理断句。
三、古代文化常识题对于古代文化常识题,平时要注重积累。
天文历法、官职科举、礼仪习俗等方面都有可能涉及。
比如,“天干地支纪年法”,要清楚天干地支的组合方式以及对应的年份。
官职方面,要了解不同朝代官职的名称、职责和等级。
科举制度中,秀才、举人、进士等的选拔方式和地位也要清楚。
四、文言文翻译题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信”就是要忠实原文,不随意增减内容。
“达”要求译文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雅”则是要尽量使译文优美,有文采,但在高考中,能做到“信”和“达”就已经很不错了。
翻译时,要注意保留人名、地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
对于一些特殊句式,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文意理解和分析题答题技巧考点解读文言文文意理解和分析题题通常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试题的选项通常是“三对一错”,设问的角度基本是选错误的一项,四个选项大多依原文的先后顺序对文意做概括性的转述和分析,错误项中的大部分叙述一般还是符合文意的,往往只设置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
四个选项有时会依选文内容的特点而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比如分别涉及人物品性的不同侧面,或者文本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或者人生不同阶段的成就等。
《考试大纲》对文言文的考点有明确的要求,其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是考查同学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的能力。
这种归纳、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或推理,要求同学们答出某一论点立论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
新的《考试大纲》明确增加对文言文的考查力度,包括对文学常识等传统文化的考查,可见高考加大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所以同学们要对文言文文意的理解和判断尤为重视。
技巧点拨错误类型一、事件或者行为的错误命题者往往把主人公的很多行为放在不对应的时间段,从而出错,比如做官的时间段,施政等某种行为的时间段等。
例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选自《后汉书·景丹传》)A.景丹才学突出,办事干练。
他在王莽新朝时以言语科优秀被举荐为固德侯的相国,又以办事干练著称,升任朔调连率的副官。
B.景丹颇得器重,深受拥护。
建武二年,光武帝任命吴汉为大司马时,任命景丹为骠骑大将军、栎阳侯,后又被群臣推举为大司马人选。
C.景丹有军事才能,能征善战。
曾大败王郎的部队并追击十余里,又跟随光武帝在羛阳打败五校,使对方五万人投降。
D.景丹为国尽忠,临危受命。
陕县贼人苏况攻破弘农,活捉郡守。
景丹当时以带病之身率军到郡,十多天后逝世。
【解析】B项“任命景丹为骠骑大将军、栎阳侯”表述错误,骠骑大将军不是在建武二年任命的。
对应原文:世祖即位,诏举可为大司马者,群臣所推惟吴汉及丹。
帝曰:“景将军北州大将,是其人也。
然吴将军有建大策之勋,又诛苗幽州、谢尚书,其功大。
旧制骠骑将军官与大司马相兼也。
”乃以吴汉为大司马,而拜丹为骠骑大将军。
建武二年,定封丹栎阳侯。
总结:从原文看,骠骑大将军是在世祖即位时封的,而栎阳侯是在建武二年任命的,所以面对这种错误,同学们要找出主人公的职位变化信息,然后一一对应分别上任的时间段。
二、某个词语翻译错误命题者在设置干扰项时,故意对文言材料中某一词语错误地加以解释,从而导致题肢出错。
例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选自《宋史·曾公亮传》)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
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
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
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王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王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解析】C项错误在于“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的说法。
根据文本“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的叙述,可知“调解”之说不当,应当是“谕以指意”,即“把皇帝的意思告诉他们”,从而止息了边害。
总结:以上例题是在事例分析的部分出现个别词语翻译错误,同学们只要对照原文句子翻译准确即可。
在翻译时可以根据字词的表面意来推测,比如“约言”中的“约”,本身就是简约的意思,跟错误的选项中“极有文才口才”是截然不同的。
三、夸大事实命题者在构拟这类选项时,常常在准确的概括、分析中夹杂一两处故意夸大的地方作为干扰。
例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选自《史记·叔孙通传》)A.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B.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D.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解析】D项错在“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原文为“鲁有两生不肯行”,叔孙通“遂与所征三十人西”,由此可见“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的只是“两生”,也就是两个儒生。
总结:同学们做题时,如涉及细节,尤其是数量、时间等信息时,要严谨、准确地判断分析。
四、涉及的对象错误命题者故意把某些发生在甲身上的情况说成发生在乙身上,这就属于典型的张冠李戴。
例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出自《宋史·李迪传》)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
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
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解析】本题答案为D项。
A项中的本体不是李迪,“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的是他的曾祖。
原文“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C项“不畏众怒”表述有误,依据原文“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怒”的只是皇帝,“群臣”是不敢向皇帝提出反对意见的。
总结:同学们需要在原文中认真查看行为人主体,以及涉及的次行为人,因为原文涉及的对象通常不止一个,所以命题者才会故意把事件和行为人混乱表述。
五、以偏概全命题者故意缩小(或扩大)原文有关信息的范围、作用、程度等,把部分有效的信息杂糅其中,以混淆做题人的判断。
例5: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一》)A.魏舒不愿要虚名。
40多岁时,郡中上計掾访察孝廉,魏舒家族中人认为他没有学识,所以劝他不要去参加考试,这样就能留下高洁的名声,而魏舒却坚持学习并最终通过了考试。
B.魏舒为人坦诚。
朝中要淘汰不称职的郎官,魏舒自认为当属被淘汰的人员,便自行整理行装而离职。
此举也令平素没有高论的同僚们深感羞愧。
C.魏舒才华出众。
他的射箭本领得到后将军钟毓的高度评价;转任相国参军后能够筹划决断那些众人不能决断的关于废除或是兴建的大事,也深得晋文帝的器重。
D.魏舒为官清廉。
无论是在宜阳、荥阳、冀州做官,还是在朝中担任侍中,均因清廉而被人称道;他还把自己的俸禄赏赐赠给了九族中人,家中也没有多余的钱财。
【解析】D项“均因清廉”以偏概全,此题回归原文,找到文中的信息对应为:“迁宜阳、荥阳二郡太守,甚有声称。
征拜散骑常侍。
出为冀州刺史,在州三年,以简惠称。
入为侍中。
武帝以舒清素,特赐绢百匹。
迁尚书。
”翻译为“迁任宜阳、荥阳两郡太守,很有名声。
征入朝中担任散骑常侍。
出任冀州刺史,在冀州三年,因简明仁爱而有名声。
又入朝担任侍中。
武帝因为魏舒清廉朴素,特地赐他百匹绢。
迁任尚书。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因为清廉而被称道的是在朝廷担任侍中时。
答题技巧(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在做答时要注意语言文字的总结概括,结合主要词句,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文章题干所问问题。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
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
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
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候,文帝未予采纳。
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候,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答案】12.C【解析】12.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