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治疗和干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治疗和干预
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治和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诊治的78例新生儿脑损伤患儿的早期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诊断结果显示,新生儿脑损伤患儿主要表现为中枢性协调障碍(CCD)、发育落后、智力低下、脑性瘫痪、CP+MR、CP+EP症状,接受干预措施后,患者相关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77.27%、100%、62.50%、75.00%、60.00%。

0~1岁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41/46),1~2岁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88%(23/32)。

0~1岁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1~2岁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生儿脑损伤患儿进行早期诊断,早接受积极治疗可有效促进患儿症状得到改善,促进患儿康复。

标签: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治疗;干预
新生儿脑损伤为儿科临床治疗中常见病症,疾病发生原因主要为新生儿在胎儿期和分娩期受相关危险因素影响导致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脑组织遭受损伤[1]。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育落后、智力低下、感觉异常、癫痫等。

新生儿的各种生理机能还处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早期诊断和尽早进行积极治疗,可促进患儿脑损伤症状改善。

本次研究主要对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治及干预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诊治的78例新生儿脑损伤患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男45例,女33例;年龄0~24个月,平均(6.7±2.8)个月。

78例患儿均符合以下几点诊断标准:肌张力存在变化情况;中枢运动功能存在障碍;姿势存在异常,临床表现具体为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下降、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癫痫等症状[2]。

所有患儿均是在家属知情且自愿的情况下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存在病理性黄疸、重症感染、颅内出血、脑组织缺氧缺血等严重性病症的新生儿首先积极进行临床对症治疗。

医护人员对患儿各项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并进行详细记录。

患儿要接受家庭监测,医护人员将新生儿脑损伤的主要表现以文字或口头的形式告知家长,并指导和嘱咐患儿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观察和监测,并将患儿表现出来的异常行为进行记录。

新生儿满月后行门诊高危筛查。

所有患儿均接受系统性的临床治疗,以Bobath治疗为主,配合智力开发、水疗、推拿按摩、运动功能训练等康复训练。

在治疗期间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适当给予其高压氧治疗,提高患儿脑组织氧含量。

78例患儿均接受
相应治疗1个疗程以上,20 d为一疗程。

1.3 干预效果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主要应用M法对患儿接受干预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定。

显效:患儿运动状况、发育情况均恢复正常,未出现姿势异常现象、肌张力恢复正常水平;好转:患儿的运动能力及发育情况有显著改善,智龄提高超过2个月,姿势反射能力和肌张力水平均有明显好转;无效:患儿临床症状均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
所有患儿接受早期诊断后,新生儿脑损伤患儿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中枢性协调障碍(CCD)、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脑性瘫痪、脑性瘫痪+智力低下(CP+MR)、脑性瘫痪+癫痫(CP+EP)。

接受综合性干预治疗后,患儿的症状得到良好改善。

详见表1。

表1 患儿治疗效果
诊断显效(例)好转(例)无效(例)总有效率(%)
CCD(n=44)22 18 4 90.91
发育迟缓(n=22)10 7 5 77.27
智力低下(n=10)0 10 0 100
脑性瘫痪(n=8)0 5 3 62.50
CP+MR(n=12) 1 8 3 75.00
CP+EP(n=5) 0 3 2 60.00
2.2 不同年龄治疗效果情况
在本次研究中,年龄为0~1岁患儿共有46例,年龄为1~2岁的患儿共为
32例。

0~1岁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41/46),1~2岁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88%(23/32)。

0~1岁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1~2岁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年龄段显效(例)好转(例)无效(例)总有效率(%)
0~1岁(n=46)23 18 5 89.13
1~2岁(n=32)10 13 9 71.88
3 讨论
新生儿如果在胎儿及分娩阶段存在对其正常发育生长产生影响的危险因素极易导致新生儿发生脑损伤,导致新生儿存在感觉异常、智力低下、癫痫、脑瘫等一系列严重性异常病症,对新生儿今后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

脑损伤是导致新生儿致残的主要因素。

在新生儿阶段,患儿的神经系统仍然处于发育尚未成熟时期,患儿的功能重组及代偿均具有较强的能力。

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对患儿明确诊断并及时对其进行积极治疗,可大大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在临床症状上,新生儿脑损伤处于早期阶段时,其临床症状缺乏显著性和典型性,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极易发生漏诊或者误诊[3]。

在诊断过程中如何尽早发现新生儿脑损伤并及时给予积极治疗干预成为临床治疗中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热点。

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等是脑损伤的严重性后遗症,在临床治疗上存在较高难度,极易导致患儿出现残疾,甚至死亡,对患儿的身心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

因此,应该在新生儿功能组织及大脑代偿能力较强的早期阶段及时对患儿进行诊断和治疗。

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治疗促进患儿的脑损伤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在临床诊断上,近年来使用较为普遍的方式为颅内超声显像筛查、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神经反射检查等。

但是新生儿脑损伤的分布往往具有分散性,因此在监测和诊断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

因此,在对患儿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要加强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对存在可疑性的新生儿进行高危儿家庭监测,及时发现患儿早期存在的相关异常行为或表现。

当发现新生儿存在相关特征性表现时,需及时将其送至医院进行系统、专业地检查,并根据诊断结果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及时对患儿实施治疗。

早诊断、早治疗新生儿脑损伤各种临床症状才能得到明显改善,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儿接受早期诊断后,新生儿脑损伤患儿的症状主要表现为CCD、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脑性瘫痪、CP+MR、CP+EP。

患儿在接受综合性治疗干预后,其相关症状均可得到明显改善,CCD、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脑性瘫痪、CP+MR、CP+EP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77.27%、100%、62.50%、75.00%、60.00%。

46例年龄为0~1岁的患儿中,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41/46);在38例年龄为1~2岁的患儿中,治疗总有效率为71.88%(23/32)。

0~1岁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1~2岁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这个结果表明,经过治疗干预后,新生儿脑损伤的临床症状可以得到很有效的改善,患儿接受治疗的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显著。

综上所述,新生儿脑损伤早诊断,早接受积极治疗可有效促进患儿症状得到改善,促进患儿康复。

参考文献
[1]张英.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治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0):32-33.
[2]马菲,张蕾.不同检测指标在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3):39-42.
[3]高传举.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6):65-66.
[4] Nagy Z,Lindstrom K,W esterberg H,et al.Diffusion tensorim aging on teenagers,born at term with moderate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J].Pediatric Cardiology,2013,9(26):506-5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