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

为了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进一步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抗生素使用的不良作用,降低不必要的经济开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们对2004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的6 079例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调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出院患者共6 079人,共调查6 079例完整病历,调查病例占出院患者的100%。调查全院5个临床科室。其中男3 310例,女2 769例,年龄3个月~96岁,中位数46岁。调查前我们对调查项目、诊断标准、抗生素使用的类别等作统一要求,逐一登记。调查使用抗生素病例,使用的目的、种类、用法、使用天数、适应证等。

1.2 统计:(1)感染例次:住院期间病历中具备临床感染表现和(或)相应检查的某一部位1例次的感染。(2)抗生素使用例次:针对某次感染或预防而使用的每种抗生素次数。(3)抗生素种类使用例次。(4)预防用药:无任何临床感染证据,因进行手术、有创伤性操作、免疫力低下、有感染可能而使用抗生素者。(5)治疗用药:具备临床感染的表现和相应的辅助检查而使用抗生素治疗者。

2 结果

2.1 抗生素使用率6 079例病例中4 891例,占80.46%。其中手术科室3 475人占抗生素使用患者的71.05%,非手术科室1 416人占28.95%,见表1。

2.2 治疗与预防用抗生素:本调查用于预防的抗生素与用于治疗用抗生素例次之比为1∶1.30。预防用药高于治疗用药,P<0.05。按照抗生素使用天数统计预防用共11 057天,治疗用19 138天,治疗用药天数高于预防。

2.3 抗生素使用种类:调查病例中使用抗生素共10余类、50余种,使用种类依次为替硝唑、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钠。其中最多的是头孢类。见表2。

2.4 抗生素联合应用:手术科室联合用药100%,非手术科室80.00%。

2.5 预防与治疗用抗生素中存在的问题

2.5.1 预防以手术科室为主,手术科室预防用抗生素占其抗生素使用的56.10%,而非手术科室仅为20.00%。手术预防用药时间:最短1天,最长16天,平均4天。联合用药占74.77%,其中三联占11.33%,见表3。预防用药不合理现象多于治疗。表现为无菌手术、有创操作普遍性使用抗生素预防,用药疗程过长、广谱抗生素应用多。

2.5.2 治疗用抗生素以非手术科室治疗为主,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2

127例次中61例做细菌培养,送检率2.9%,阳性60例。抗生素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最多,其中社区呼吸系统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者抗生素使用档次过高,基本上为头孢三代、二代。被调查为基层医院不能正常开展细菌学培养及分离,不能做药敏试验,基本上为经验用药。有病例并无用药指征,病程记录中缺乏详细记录。

3.1 抗生素使用率高: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抗感染药物使用率力争控制在<50%。6 079病例调查,使用抗生素患者占80.46%,该调查与其他医院存在很大差异,与全球抗菌药物使用率30%或发达国家比,差别极大。此与基层医院病种分布有关;基层医院住院患者中感染性疾病数量占住院患者的比例较大,儿科尤其突出。条件受限不能开展细菌学培养及分离,不能做药敏试验:目前医疗环境不良,医患关系紧张,互相不信任,也导致医生预防感染用药比例增高。

3.2 存在预防用药不合理:调查中抗生素预防使用高于治疗、手术科室高于非手术科室(手术患者100%应用):表现为适应证过宽,发热待查、无感染重病患者、有创性无菌操作,不当的局部预防用药、围手术期用药不规范、疗程长、联合用药多。因此,纠正不合理预防应用抗生素显得尤其重要。

3.3 抗生素使用起点高:基层医院不能正常开展细菌学培养及分离,不能做药敏试验,细菌感染送检率极低。调查中发现抗生素使用种类中头孢菌素、抗厌菌类、喹诺酮类较高,虽然与住院患者中老年感染者多及近年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的增加,抗生素的使用种类档次日益提高有关外,但主要存在不合理使用。广泛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将导致耐药菌的增加、二重感染,使临床治疗十分棘手,造成抗感染的困难,同时明显增加住院费用,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目前医院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特别是预防用药的不合理现象明显,尤其是基层医院极为突出。提高认识、规范应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是每一个临床医生的职责,可以降低医疗总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也是寻找解决目前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途径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