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隐原因论文
我谈陶渊明之归隐300字作文
我谈陶渊明之归隐300字作文
对于陶渊明的隐居,我认为这是一位久浸于世俗中的高尚者的自我解脱,一位雄心壮志的政治家的失望与无奈。
不了解其他人,就我自己而言是非常向往田园生活的。
因为从小就没去过乡下,而发达的自媒体为我带来了乡间的情形:稻浪间的一栋小楼,随处便是蛙鸣鸟啭。
饿了就去山上摘野果,渴了便捧一把山泉水来喝,无聊时还能去小溪里钓虾捉蟹,好不快活!而一次下乡的机会,打碎了我对于田园生活的滤镜:坑洼的土路,破旧的平房……这一切与我的幻想没有一丝相符,大概只有淳朴的乡情让我欣慰。
对于陶渊明,他为什么放弃了赖以养家糊口的俸禄,跑到贫困的田园当一介农夫?纵使他种的粮食“草盛豆苗稀”,他也不愿待在富足的官场生活中。
可能因为朝廷的黑暗,可能因为他的高洁而不愿同流合污,可能因为他的理想是诗,是远方,他的魂牢牢扎根在田野中守望着。
无论出于哪种原因,他的这种行为都是需要相当的勇气的。
年少的陶渊明,意气风发,有大济苍生的志向,这也驱使着他出了仕,做了一名政治家。
他期待着清明的政治,人民富足的生活。
但现实并不如意,他大失所望,又重新期待着他可以使之有所改变,却受到了排挤。
他的心黯淡了,便归隐了。
可是他那大济苍生的志向变了吗?不,我觉得没有。
我感到他的田园诗中飘忽着一丝虚无缥缈的、难以捕捉的故作轻松。
再论陶渊明归隐原因
摘要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田园诗”创始鼻祖。
陶渊明以其平淡自然质朴的风格开辟了诗歌题材的新领域,他勇于追求自由的田园生活,毅然决定归隐,一直以来其归隐原因研究就是陶渊明文学的研究重点,对于归隐原因说法历来众说纷纭,本文将分析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寻找陶渊明归隐最根本的原因,指出陶渊明的归隐根本原因是其走了一条与当时政府不合作的道路,是对黑暗的官场的一种对抗。
关键词:陶渊明;归隐;不合作AbstractTao Yuanming i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goets in ancient times of China,“the idyll” initiated the first ancestor. Tao Yuanming opened the new domain of poetry theme by its light nature plain style,he insisted on its own natural disposition to,unable to returne to native place. All the time,the research on his returning has became the key points of studying the Tao Yuanming's literature,regarding the options of his returning have always been widely divided,this article will analyse Tao Yuanming’s life experience to seek for the root cause of Tao Yuanming's returning to native place,pointed out that Tao Yuanming's living in seclusion is that he walked one path which did not cooperate with the government at that time,was one kind of resistance to the darkness of bureaucracy.Keywords:Tao Yuanming;returned to native place;noncooperation目录一﹑引言 (2)二﹑陶渊明归隐中的不合作精神 (3)(一)陶渊明仕与隐蕴含的不合作 (3)(二)陶渊明不合作的思想基础 (5)(三)陶渊明不合作的精神实质 (6)三、陶渊明归隐的现实性 (7)四、结论 (8)参考文献 (9)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试论陶渊明的归隐情怀1000字
试论陶渊明的归隐情怀1000字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归隐情怀被广泛赞颂和传颂。
陶渊明的归隐情怀主要表现在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
他以自己的诗文表达了内心深处对宁静、自由和纯粹的追求,成为了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归隐者之一。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战乱连连。
陶渊明曾经历过政治生涯,但他深感政治的黑暗与繁琐,使他对现实生活感到失望和厌倦。
他在《归园田居》中写道:“俗人以俗世为身,吾以高洁为怀。
俗人以名利为务,吾以清静为寿。
”这句诗表明了他对名利的淡漠态度,认为清静才是真正的福气和幸福。
陶渊明的归隐情怀也体现在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他喜欢在自己的田园里种植花草树木,欣赏山水风景,与鸟兽相伴。
他在《归园田居》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在田园中的宁静与愉悦。
陶渊明的归隐情怀也体现在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哲学追求。
他认为人生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而不是追逐名利和权势。
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人生追求真理和超越世俗的态度,认为归隐田园才是真正的归宿。
陶渊明的归隐情怀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文中,也体现在他的生活实践中。
他辞官归隐,远离尘嚣,过上了田园生活。
他在自己的田园中种植花草树木,修建亭台楼阁,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还与友人聚会,吟诗作画,抒发自己的情感和人生观。
他的归隐生活成为了后人追求宁静与纯粹的典范。
陶渊明的归隐情怀是他内心深处对宁静、自由和纯粹的追求。
他对政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使他选择了辞官归隐,过上了田园生活。
他以自己的诗文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漠态度和对人生的思考。
陶渊明的归隐情怀不仅在他的诗文中体现,也在他的生活实践中展现。
他的归隐情怀成为了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归隐者之一。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行为高中作文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行为高中作文《陶渊明的归隐》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陶渊明吗?他可是一位很有名的诗人哟!陶渊明选择了归隐,就是离开热闹的城市,回到安静的乡村生活。
这就好像我们在学校里,如果觉得太吵闹了,想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自己待一会儿。
陶渊明归隐是因为他不喜欢当时社会的复杂和不公平。
就像我们有时候不喜欢和爱欺负人的小朋友一起玩一样。
他想要过简单、快乐的生活。
他在乡村里种地、写诗,每天都能看到美丽的风景,听到鸟儿唱歌。
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很自在,很舒服。
我们要学习陶渊明,勇敢地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
《谈谈陶渊明的归隐》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陶渊明归隐的故事。
陶渊明呀,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
他本来也在外面工作,可是那里的人不太好,总是做一些不对的事情。
于是,他回到了乡下。
在那里,他自己种粮食,每天看着太阳升起落下,和大自然做好朋友。
他可以在小院子里写诗,还能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小朋友们,陶渊明的归隐告诉我们,如果周围的环境不好,我们要有勇气去寻找让自己开心的地方。
《陶渊明的归隐好不好》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陶渊明归隐这件事,你们说好不好呀?陶渊明归隐,就是不在外面工作啦,回到农村去生活。
你们觉得这样好吗?不过,陶渊明觉得这样很值得,因为他心里开心呀。
小朋友们,不管做什么选择,只要自己觉得快乐就好啦。
《说说陶渊明的归隐》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陶渊明吗?他归隐的事情可有意思啦。
陶渊明生活的那个时候,外面的世界很复杂,很乱。
他就不想待在那里啦。
他回到农村,就像我们放假回到爷爷奶奶家一样。
在那里,他能看到美丽的花花草草,能听到小鸟叽叽喳喳地叫。
他每天自己干活,虽然有点累,但是心里很轻松。
这就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地方让我们不开心,我们可以去找一个让自己开心的地方。
小朋友们,你们说陶渊明聪明不聪明呀?。
论陶渊明归隐的原因
陶渊明归隐的原因摘要社会动乱、政治黑暗是东晋末年社会的主要特征,自晋末以来,军阀互相火并,抢夺地盘,社会极其动乱;陶渊明的归隐不同于敌视社会进步,不同于那些“朝赋采薇之篇,而夕有捧之喜者”,由隐而显宦,走终南山捷径之路。
陶渊明作为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文人,才华却得不到施展,为了躲避政治祸患,保持操守,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表达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最终只好隐居田园,过隐逸生活。
本文从个性、制度、社会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他归隐田园的原因。
关键词陶渊明;归隐田园;个性;制度;社会The reas ons of Tao’s seclusionAbstracSocial unrest, politics i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te eastern society, since late jin, heat and other sites, rob warlords, social unrest in extremely, Tao yuanming's retirement is different from hostile to social progress,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fu wei, a Pennsylvania and the joy, the official ZhongNaShan, go and show the shortcut. Tao yuanming as an aspiring writers have ideal, talent does not cast, to avoid trouble, maintain integrity, political insisted on his political ideal and expressed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world of reality, and finally to recluse, rural living. This character and social system,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rural society, he causes.KeywordsTao yuanming;Rural society;Personality;System;Society引言东晋末年,司马氏政权衰微,东晋政府名存实亡,先有王恭、殷仲勘叛乱,后有桓玄篡位,刘裕代晋自立,社会动乱、政治黑暗,陶渊明在这样的社会中不停地翻滚,一生经历大致如下:“起为江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后仕桓玄、刘裕、刘敬宣,最后任彭泽县令八十余日,因不肯折腰向乡里小人,慨然辞职守拙归田”①,从此不再出仕,多年来人们对他隐居的原因有诸多的猜测,如“不为五斗米折腰”说、“性情”说等,这里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一、个体(一)个性东晋各派势力极力拉拢知识分子为其出谋划策,以确保并扩大本集团的势力范围,其中一大批文人借此飞黄腾达,倍得青眼,例如周续之、殷景仁等,而陶渊明不想加入这种趋炎附势、攀龙附凤之辈的行列,甘于躬耕陇亩,不理“俗韵”,过田园生活。
陶渊明归隐田园真实原因实用1篇
陶渊明归隐田园真实原因实用1篇陶渊明归隐田园真实原因 1辞去彭泽县令归隐,这是陶渊明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这一年是义熙__。
无论这一年渊明多少岁,辞去彭泽令对他还说都是人生的分水岭,从此以后一直到死,就像古人说的那样,渊明“死心塌地遁世无闷”,再也没有出来做过官了。
而记载辞彭泽令归隐最重要的文献,就是沈约的《宋书·隐逸传》(萧统的《陶渊明传》及《晋书》等都是来自沈约的记述)和陶渊明自己的《归去来兮辞》。
《宋书·隐逸传》是这样记述的:(陶潜)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这段记录透露了这样几个信息:一、从渊明对亲朋的话可以看出,他出来做官,是因为家境太穷,他想当“公务员”赚点工资,给以后隐居做做准备。
二、当权者听见渊明的话就让他担任彭泽县令,说明当权者还是很赏识渊明的,看见他有做官的意向,马上就成全他。
三、渊明是受不了官场的束缚辞官的。
事情是这样:上级派督邮来彭泽县视察工作,渊明手下的官吏告诉他,应该穿着官府,整冠束带——按现在讲就是穿着制服,或是西装革履——去见特派员(督邮)。
渊明说:“我不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向这些狐假虎威、颐指气使的小人们鞠躬行礼。
”您想,最起码的官场礼节渊明都做不到,更不要说阿谀奉承了。
四、渊明当天就辞职了,写了《归去来兮辞》。
当然,沈约的记述都是来自传闻,总不如渊明自己的作品更为真实。
现在一般选本只选《归去来兮辞》的正文,没选渊明写归隐缘由及过程的一大段序。
序是这样说的: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为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陶渊明归隐原因范文
陶渊明归隐原因范文隐逸诗人俗称五柳先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
其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其二是淡,其三是远。
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从而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同时对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原因以及他的隐居生活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下面结合陶渊明的诗歌对此作出探讨。
陶渊明少年时受传统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门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他理想的梦幻注定会破灭。
陶渊明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虚与委蛇。
到他三十九岁时,多年来的经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他开始转向躬耕给自足,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澹泊。
此后,他又为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上任八十余日就解印挂职而归。
从此,他结束了他仕途的努力和曾经的彷徨,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
自四十一岁归隐田园之后,陶渊明确确实实享受了一段“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乐趣。
然而书香门第出来的陶渊明毕竟不是稼穑的好手,“开荒南野际”的辛勤也未必能使他过上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
义熙四年在陶渊明四十四岁时,一场灾祸更使得他全家一贫如洗。
这年夏天,诗人笔下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被一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全家只好寄居在船上,靠亲朋好友的接济过活。
永初三年(422年)陶渊明五十八岁时生活已近绝境,其情状反映在《有会而作》一诗中,“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
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元嘉四年(427年),诗人贫病交加,在其《挽歌诗》中第二首自挽诗中,诗人对死后可以“鼓腹无所思”的幻想读来让人心酸:“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觚。
陶渊明弃官归隐的看法作文800字
陶渊明弃官归隐的看法作文800字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陶渊明弃官归隐的看法作文800字篇1陶渊明的飘淡,即使到了今天,也仍能从几页文字中读出,一种隐逸之美。
他就是隐士,在残破简陋的草庐里也能饮酒赋诗自得其乐的人。
很难想象,在一个无米无炊的境地怎么才能活得如此自在。
没有大悲大怨,反而还透出几分乐的味道。
也许这正是陶渊明之所以为陶渊明的原因吧!东晋,一个遥远且陌生的年代,从容不迫地走出了中国文化屈指可数的几个人物,陶渊明首当其冲。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无不是脍炙人口的佳文,而每一篇的内容虽不一样,但作者对美好的向往却始终如一。
正因为这种追求,他才毫不犹豫地辞官隐居。
后来的中国文人仕途失意时首先想到的便是陶渊明,苏东坡也曾说过“渊明吾师也”是否也是因此?恐怕更多程度上还是他的文章吧!陶渊明从来就是为自己而写,这在中国是为数不多的。
因为隐居才可能这样,以此来舒展自己。
读别人文章的时候,总觉得有一道门槛客客气气地把人挡在外面,而读陶渊明的,却就像在叩问自己的心灵,使得心灵深处无法表达的部分得以舒缓。
正是这种心灵的共鸣,才让这千百年来无数的士大夫这么推崇陶渊明。
陶渊明的文章就像是冷雨的街头永远温馨的客栈,暴雨狂风大海上的安宁港湾。
可以这样说,整部中国历史上像陶渊明这样的,仅此一人。
上古隐士的残文断章古怪而深奥,竹林七贤又有一股反叛的情绪。
论隐士之文,陶渊明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当然,在西方还是找得出相似的,在千年后的美国,梭罗独自来到了瓦尔登湖旁住下,像极了当年的陶渊明。
而他的《瓦尔登湖》也与陶渊明的意向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陶渊明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以及那早已消散的品格。
可是这样的人现在却越来越少,这不可谓不是一个悲哀。
当看着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是否听到了一个高亢嘹亮的声音在舒啸?“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弃官归隐的看法作文800字篇2【陶渊明弃官归隐的看法】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古代诗人陶渊明的看法。
关于陶渊明辞官归隐作文(通用31篇)
陶渊明辞官归隐作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渊明辞官归隐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陶渊明辞官归隐作文篇1淝水一战的胜利,谢安虽然为东晋获得了暂时的喘息时机,但是,从此东晋王朝更加急剧地衰落下去,内乱不止,动荡不安。
公元年,桓温的儿子桓玄占领了长江上游,发兵攻入建康,废掉晋安帝,自立为帝。
三四个月后,北府兵将领刘裕击败桓玄,迎晋安帝复位。
从此,东晋王朝只剩下一个空壳了。
就在这个时期,却出现了一个中国古代的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一名陶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中。
他的曾祖父就是东晋著名的大将军陶侃;但到了他的少年时代,陶家已经败落,生活贫困。
尽管如此,陶渊明从小还是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教育,他博览群书,养成了寡言少语、厌恶虚荣、不贪富贵的高洁性格。
这种个性影响了他的仕途生涯,一生中,只在十三年当中断断续续地做了几次小官。
直到二十九岁时,陶渊明才谋得江州祭酒一职,却因忍受不了官场的繁文缛节,早早辞了职。
在家闲居了五六年后,三十五岁时,到了荆州,在刺史桓玄属下当一名小吏,不到一年功夫,又因母亲去世辞职归家,一住又是五六年。
陶渊明终究是名将的后代,官场里知道他的人很多。
公元405年,当他四十一岁时,又被推荐到彭泽(今江西九江东北)当了县令。
好不容易在彭泽当了几十天县令,一天,陶渊明得到一个消息:东晋的权臣刘裕已封自己为车骑将军,总督各州军事;这个野心家只差一步就要夺取皇位了。
陶渊明预感到晋朝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他十分灰心,便离开衙门回家去了。
妻子翟氏见陶渊明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不好多问。
翟氏端上酒菜,可陶渊明却不动筷,仍然坐在那里叹气。
过了一会,陶渊明冷不丁地说:我想辞职回家乡!翟氏一听就知道他又在官场上受气了,因为像这种辞职回家的话,陶渊明不知讲过多少次了。
几个月前,陶渊明曾想辞职,还是翟氏提醒他,上百亩官田就要种上稻子了,待收成以后再辞职吧。
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田园的选择作文
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田园的选择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陶渊明归隐田园的选择与思考引言陶渊明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归隐田园成为了后世瞩目的典范。
论陶渊明归隐作文800字
论陶渊明归隐作文800字英文回答:Tao Yuanming's Seclusion: A Legacy of Nature, Poetry, and Solitude。
Tao Yuanming, a preeminent Chinese poet of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renounced his official position and embarked on a life of seclusion in the countryside. His decision, motivated by a profound disillusionment with the political turmoil and societal corruption of his time, became a defining moment i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thought.Through his poetry, Tao Yuanming articulated a yearning for simplicity, communion with nature, and the pursuit of inner peace. He celebrated the beauty of the natural world, finding solace in its tranquility and harmony. His poems depict scenes of rural life, idyllic landscapes, and the joys of farming and gardening.Tao Yuanming's seclusion was not merely a retreat from society but a conscious withdrawal from the artificiality and superficiality of human affairs. He sought a life of authenticity, free from the constraints and expectations of the world. His writings exuded a sense of contentment and liberation, inspiring generations of Chinese to question their societal roles and seek fulfillment through a closer connection with nature and their inner selves.Furthermore, Tao Yuanming's seclusion served as a form of resistance against the prevailing political order. By refusing to participate in a corrupt and oppressive system, he demonstrated his integrity and his commitment to personal autonomy. His poems became a subtle critique of the ruling elite, echoing the sentiments of countless intellectuals who yearned for a more just and equitable society.In conclusion, Tao Yuanming's decision to seclude himself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Chinese culture. His poetry continues to be widely read and admired, and his legacy as a symbol of nature, solitude, and the pursuit ofinner peace remains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and guidancefor countless individuals.中文回答:陶渊明的归隐,自然、诗意和孤独的遗产。
文学论文 浅析陶渊明的归隐情结
浅析陶渊明的归隐情结摘要:陶渊明追求的理想生活是符合人性自然状态的,那便是物质的富足与精神的自由闲适。
陶渊明决定彻底归隐时的心态很复杂,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并不那么美好,陶渊明只能以古圣先贤和委化任运来安慰自己了。
陶渊明辞官归隐,也是深知官场禁锢自由、戕害人性而厌弃功名的结果。
陶渊明心目中理想的社会是一种“自然”的社会。
陶渊明代表了隐逸文化的辉煌,陶渊明描写田园生活、表现隐逸情趣的诗文,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陶渊明;归隐;田园生活1.引言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宋人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陶渊明是“我们中国赫赫有名的大隐”(鲁迅《隐士》),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
关于陶渊明的入仕与归隐,有人从政治方面入手,分析他入桓玄幕,任刘裕参军是为了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有人从当时的社会思潮着眼,看出他的归隐与六朝隐逸之风有关;也有人从儒道哲学思想对他的影响考虑,得出他儒道互补或内儒外道等多种多样的结论。
本文无意以某种理论框架来衡量陶渊明,仅想就陶渊明诗作的分析,探究一下他入仕与归隐时的心态。
魏晋隐逸文化中, 陶渊明无疑是一颗最璀璨的明星。
陶渊明自称“幽居士”, 出生于“浔阳洪族”, 是东晋名将、大司马长沙郡公陶侃的曾孙。
到陶渊明时, 家道虽已中落, 但他仍有较好的出仕为官条件。
然而他“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闲居三十载”, 直到而立之年才勉强“投耒去学仕”, 几经仕而隐、隐而仕在的反复, 最终选择了“终死归田里”。
因此他与“隐”有关, 留给后人一个风神飘逸的隐士形象。
他的亦耕亦读、饶有情趣的生活方式, 卓然独立、超迈流俗的文化精神, 独树一帜、出类拔萃的创作成就, 获得后世士人的认同和仰慕, 成为中国隐逸文化史上一座不可企及的丰碑。
关于陶渊明归隐的看法作文
关于陶渊明归隐的看法作文陶渊明,这位东晋时期的大诗人,他的归隐之举,千百年以来一直被人们谈论着。
对于他的选择,有人称赞,有人惋惜,而我觉得,这是他遵从内心的勇敢抉择。
陶渊明生活的那个时代,官场黑暗,充满了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
他也曾怀揣着理想踏入仕途,想要一展抱负,为百姓谋福祉。
可现实却给了他狠狠的一巴掌,那官场中的种种龌蹉事儿,让他感到无比的厌恶和失望。
就说有一次吧,陶渊明被派去迎接一位上级官员。
那官员趾高气扬,耀武扬威,全然不把陶渊明放在眼里,还各种摆谱,要求陶渊明对他阿谀奉承。
陶渊明心里那个气呀,他心想:“我本是为了实现理想才来当官,可不是为了伺候这种虚荣又无能的家伙!”从那一刻起,他对官场的最后一丝期待也破灭了。
回到家中,陶渊明望着自己那不大却温馨的院子,看着妻子在屋内忙碌的身影,孩子在院子里嬉笑玩耍,他的心渐渐平静了下来。
这简单而纯粹的生活,不正是他一直渴望的吗?外面的世界再繁华,再热闹,也比不上此刻家中的温暖和安宁。
他想起在官场上,每天要面对那些虚伪的笑脸,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违背良心的事。
为了升官发财,人们不择手段,互相倾轧。
而在这里,他可以自由自在地呼吸新鲜的空气,可以随心所欲地种豆南山下,可以悠然自得地欣赏那美丽的田园风光。
春天的时候,他扛着锄头来到田间,脚下的土地松软而湿润。
他亲手播下种子,仿佛也播下了希望。
看着嫩绿的芽苗一点点从土里钻出来,那种喜悦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夏天,骄阳似火,他戴着草帽在田间除草,汗水湿透了衣衫,可他的心里却是满满的充实。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金黄的稻穗低垂着头,像是在向他鞠躬致谢。
他满心欢喜地收割着庄稼,感受着劳动带来的满足。
冬天,白雪皑皑,他坐在屋里,围着炉火,和家人一起谈天说地,温馨又惬意。
在这归隐的生活中,陶渊明也并非完全与世隔绝。
他会和村里的邻居们交流种地的经验,分享收获的喜悦。
有时候,大家还会凑在一起喝喝酒,聊聊家长里短。
那些朴实的村民们,虽然没有什么高深的学问,但他们的真诚和善良让陶渊明感到无比亲切。
我谈陶渊明之归隐的作文
我谈陶渊明之归隐的作文说起陶渊明的归隐,那可真是一段让人深思又充满趣味的故事。
陶渊明,这位东晋时期的大诗人,他的归隐之举,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想象一下,那个时代,官场的黑暗、人心的复杂,就像一团乱麻,让人越缠越紧,透不过气来。
而陶渊明,就像是一个在这团乱麻中奋力挣扎,最终决定剪断束缚,追求自由的勇士。
咱就说他在官场的那些日子,每天面对的是勾心斗角、阿谀奉承。
上司的脸色得看,同事之间的小心思得防,这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累啊!陶渊明本是个心怀理想,想要为百姓做点实事的人,可在那样的环境里,他的理想就像被暴风雨摧残的花朵,渐渐凋零。
有一次,上头来了个大官视察。
那排场,真是大得吓人!前呼后拥,威风凛凛。
陶渊明作为下官,自然得去迎接。
可这迎接的规矩那叫一个多,得弯腰鞠躬,得满脸堆笑,还得说一堆讨好的话。
陶渊明心里那个别扭啊,他觉得自己就像个小丑,在那里表演着自己都厌恶的戏码。
这官当得,连自己的尊严都快丢没了。
还有一回,为了能在官场中往上爬,有人给他出主意,让他去给某位权贵送礼。
陶渊明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可又不好直接拒绝。
于是,他纠结了好几天,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想着自己要是送了礼,那不就违背了自己的初心吗?可要是不送,这前途恐怕就更加渺茫了。
最后,他还是咬咬牙,决定坚守自己的底线,不去做那溜须拍马的事儿。
就这样,在官场中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后,陶渊明终于看清了这一切。
他觉得,这样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
他渴望的是自由自在,是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归隐。
归隐后的陶渊明,那日子过得可真是惬意。
他在自己的小院子里,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和花卉。
春天来了,桃花杏花争奇斗艳,他就坐在院子里,欣赏着这美景,心里别提有多舒畅了。
夏天的时候,菜地里的黄瓜、豆角都熟了,他亲自去采摘,感受着收获的喜悦。
秋天,金黄的稻穗低垂,他拿着镰刀,在田间劳作,汗水湿透了衣衫,但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冬天,白雪皑皑,他坐在屋里,围着炉火,读读书,写写诗,享受着这宁静的时光。
谈谈陶渊明归隐是逃避还是热爱作文
谈谈陶渊明归隐是逃避还是热爱作文《谈谈陶渊明归隐是逃避》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聊聊陶渊明归隐这件事儿。
有人说他归隐是在逃避,你们觉得呢?小朋友们,你们觉得陶渊明归隐是逃避吗?《谈谈陶渊明归隐是逃避》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陶渊明吗?有人说他归隐是在逃避,咱们一起来聊聊。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可乱啦,当官的人不好好做事,光想着争权夺利。
陶渊明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心里特别难受。
比如说,有一次他的上司让他去讨好一个很坏的官员,陶渊明不愿意,他觉得这是不对的。
可是,如果不听上司的话,又会有麻烦。
这就像你们遇到了一个让你们做坏事的大人,你们也会不愿意吧。
陶渊明不想违背自己的良心,所以他就决定离开官场,回到农村去。
这看起来好像是他在逃避困难,不敢面对。
《谈谈陶渊明归隐是热爱》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陶渊明归隐的故事。
有人说他归隐不是逃避,而是因为热爱呢!陶渊明特别喜欢大自然,他觉得乡下的山水、花草树木都特别美。
他归隐之后,每天能看到清晨的阳光洒在田野上,能听到鸟儿欢快地唱歌。
就像你们去公园玩,是不是觉得很开心,很喜欢那里呀?陶渊明也是这样,他热爱乡下的一切。
而且,他归隐后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他喜欢写诗,把自己看到的美景、心里的想法都写下来。
他种的菜长大了,收获的时候他可高兴啦!这都是因为他热爱这样简单又快乐的生活。
小朋友们,你们说陶渊明归隐是不是因为热爱呢?《谈谈陶渊明归隐是热爱》小朋友们,咱们来聊聊陶渊明归隐的事儿。
很多人觉得他归隐是因为热爱哟!陶渊明不喜欢官场的规矩和争斗,他心里一直向往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比如说,有一天他在官场上累了,回到家看到自己家后面的小山坡,长满了绿草和野花,一阵风吹来,花香扑鼻。
他就在想,要是能每天都看到这样的美景该多好呀!于是,他就归隐了。
他在乡下自己种地,虽然辛苦,但是心里特别满足。
到了秋天,稻谷金黄,他收获了满满的粮食,那种快乐是在官场里体会不到的。
这就像你们做自己最喜欢的游戏,怎么玩都不会累,因为热爱呀!陶渊明归隐,也是因为他热爱这样的田园生活。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行为高中作文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行为高中作文作文一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古代的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呀,他选择了归隐。
你们知道什么是归隐吗?就是离开热闹的人群,找个安静的地方生活。
陶渊明为什么要归隐呢?那是因为他不喜欢当时社会的复杂和混乱。
他觉得那里充满了争斗和虚假,就像我们不喜欢和爱撒谎、爱打架的小朋友一起玩一样。
于是,他决定回到乡下,自己种地,过简单的生活。
每天能看看美丽的风景,听听鸟儿唱歌,这多好呀!小朋友们,陶渊明的归隐告诉我们,如果遇到不喜欢的事情,要有勇气做出改变,去寻找让自己开心的生活方式。
作文二小朋友们,今天来讲讲陶渊明归隐的故事。
陶渊明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但是他在外面的世界过得不开心。
你们看,就像我们在学校,如果老师总是批评我们,同学也不友好,那我们是不是也会不喜欢呀?陶渊明就是这样,他当官的时候,周围的人都不好,做的事情也不好。
有一次,他要去迎接一个很坏的官员,他觉得这太丢脸了,就像我们做了一件很丢人的事情一样。
从那以后,他不想再这样下去了,就回到了乡下。
在乡下,他自己种粮食,虽然辛苦,但是心里很快乐。
他能看到美丽的花朵,能呼吸新鲜的空气。
小朋友们,陶渊明的归隐让我们知道,要勇敢地选择让自己快乐的生活。
作文三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陶渊明吗?今天我们来聊聊他归隐的事儿。
陶渊明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
他一开始也想在外面干大事,可后来发现外面的世界太乱啦!所以呀,陶渊明就决定回到农村去。
在农村,他可以自由自在地干活,种自己喜欢的菜,看天上的白云。
有一天,他看着自己种的稻谷长大了,心里别提多高兴啦,就像我们考试得了满分一样。
小朋友们,陶渊明归隐是因为他想要过快乐的生活,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勇敢追求自己的快乐哟!作文四小朋友们,今天咱们说一说陶渊明归隐的故事。
陶渊明这个人呀,可厉害了!但他在外面工作的时候不开心。
你们想想,如果你们在幼儿园,老师总是凶巴巴的,小朋友也不跟你玩,是不是很糟糕?陶渊明就是这样,他当官的时候,周围的环境让他很烦恼。
陶渊明归隐的作文
陶渊明归隐的作文陶渊明归隐的作文篇一古往今来,人们都被世间的俗事所烦扰,难得为自己追求一些东西,而让自己在晚年留下些许遗憾,只有他――陶渊明,追求自己所想的,可以放弃许多别人可遇而不可求的。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像陶渊明一样刚正不屈地活着。
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只做了85天的彭泽令。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却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由于陶渊明一直厌恶官场,对腐朽社会的不满,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的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生活清贫却“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刚正不屈,将官场的是非颠倒压在脚下;他强硬正直,去职还乡,回归田园。
像陶渊明一样闲适淡泊地活着。
他面对山中结庐,采菊观日,菊花与他作伴,飞鸟与他畅谈。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不必“心为形役”,自然游目聘怀,参透自然。
在远离尘嚣的田园中,每日耕作劳作,自得其乐。
过着“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的生活;看着“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景象;叹出“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的感慨。
陶渊明的归隐生活,是最清逸,最自由,最和谐的人生追求。
像陶渊明一样脱俗旷达地活着。
陶渊明面对物欲横流的官场,义愤去职,归隐田园,无丝毫对官场富贵的留恋。
还乡后,陶渊明不仅没有对田园生活的清贫感到不满和怨恨,而且作出了《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等佳作。
他的诗中,无一不是描写归隐田园的生活乐事和自我超脱世俗的情怀。
返璞归真,崇尚自然,这既是陶渊明生活的准则,也是他创作时的准则。
他选择的这条归隐之路,使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及,却又心之所向。
活着,像陶渊明一样刚正不屈,闲适淡泊,脱俗旷达地活着。
在腐朽污浊的社会,不随波逐流;在人生的短暂岁月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己的理想,心胸旷达;无论在何时,都做完整的自己,不丢失最纯粹的自己。
像陶渊明一样活着,让自己多一份自由,少一份束缚。
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二百字
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二百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陶渊明(约365年-约427年),字元亮,东晋末年至南北朝初年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五言诗之祖”,以其清新自然、婉约深情的文学作品为后人所传颂。
最令人称道的或许是他所表现的归隐态度和人生理想。
在当时,陶渊明拒绝参与当权派之间的权力斗争,选择了辞官归隐山林。
他认为北伐南征并无益于国家,所以宁可远离尘嚣,过上田园生活。
在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中,经常表现出对山水田园的钟爱与向往,如《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些作品表现了他追求宁静自在、超然物外的内心追求。
那么,我们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呢?陶渊明的归隐态度提醒我们不要被物质利益和权力所迷惑,应该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自己内心的宁静和安宁。
放下名利,追求内心的真正需求,才能达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陶渊明的归隐也告诉我们要重拾自然与人文的情感,尊重自然规律,热爱生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陶渊明的归隐更是一种对现实社会制度的不满和对人性的忧虑,呼吁社会要追求真善美,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陶渊明归隐所传达的理念无疑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启示,珍惜当下,寻找内心的宁静,追求真理与美好,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第二篇示例: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归隐生活以及对于归隐生活的追求一直是后人所推崇的。
他在陶渊明《归隐》中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出了他对社会的不满和对自己内心的追求。
陶渊明在他的作品中多次表达了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审己宜一日,命在期万秋。
精神既定远,何须长爱牛。
”这句话表现了陶渊明对于远离世俗纷扰的向往和追求,他认为只有远离世俗的牵绊,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归隐原因浅析摘要: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被誉为中国隐士文化的代表。
才华横溢的陶渊明怀着“大济于苍生”的宏愿多次进入朝政,又多次回归自然。
陶渊明的归隐既有个人主观原因,也有社会时代的客观因素。
从个人原因来说,他的个性、所接受的思想、独特的个人经历都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客观因素而言,险恶的政治环境和森严的等级制度使他觉得难以适应并对政治产生了失望。
正是这两方面的相互作用,才导致陶渊明最终决定辞官归隐度过余生。
关键词:陶渊明;归隐;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197-03陶渊明(公元365年—427年)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被誉为中国隐士文化的代表。
他的这种地位得到了同代人和后代的一致公认。
他的好友颜延长在《陶征士诔》中称他为“南岳之幽居者”。
钟嵘在《诗品》中称其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莲社高贤传》把他描述为:“居浔阳紫桑,与周续之,刘遗民,并不应辟命,世号浔阳三隐。
”《晋书》、《宋书》、《南史》的《隐逸传》中,他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鲁迅先生更是誉其为“中国赫赫有名的大隐”[1]198。
归隐田园构成了陶渊明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他自四十一岁辞去彭州县令,归耕田园,至六十三岁去世,未再涉仕途,近半生过着隐居生活。
他的归隐对于中国文人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
”[2]84而他在此期间创作的大量田园诗歌使他成为田园诗歌的开创者。
然而,陶渊明并不是一个真正甘于贫贱寂寞、没有人生理想和政治追求的彻底彻尾的“隐逸”。
他从二十九岁开始进入仕途,到四十一岁永久隐退,期间四次做官四次退隐(也有的说他五次出仕)。
而且其在辞官后的二十多年里,并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仍然结庐在人境,执著于人际的是非,挂怀于人间的冷暖”[3]107。
他在归隐后,心理依然充满矛盾[1]205。
因此,弄清陶渊明归隐的原因成为陶渊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其生活的时代,而且对于把握陶渊明的思想和欣赏其作品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陶渊明的归隐既有个人主观原因,也有社会时代的客观因素。
从个人原因来说,他的个性、所接受的思想、独特的个人经历都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客观上而言,险恶的政治环境使他觉得难以适应并对政治产生了厌恶。
正是这两方面的相互作用,才导致陶渊明最终决定辞官归隐。
一、主观原因(一)幽远的性格:“性本爱丘山”陶渊明自幼酷爱大自然,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他对大自然的喜爱与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浔阳紫桑度过的。
紫桑在今九江西南,南面庐山,北依长江,境内山拥千峰,江环九派,上水龙形,奇秀甲于天下。
优美的自然山水铸就了他“爱丘山”的性格[4]13。
一些传说也验证了陶渊明放情自然、酷爱真性的性格。
据朱熹《朱子语类》记载,陶渊明家居上京时,常常饮酒,醉后就到山前眠卧:“庐山有渊明古迹处,曰上京……江中有一盘石,石上有迹,云渊明醉卧其上,渊明名醉石。
”[5]135他对自然山水的真心热爱,生动地体现在他赞美农村田园的诗歌中。
在《与子俨等疏》中,他写道:“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在《归田园居》组诗中,他更是把自己辞去官职回归大自然比作“羁鸟恋旧林”,而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满怀激情地赞美美好的田园生活:“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甚至在他身羁仕途时,他仍心念山居,家乡的一草一木经常在脑海浮现,勾起甜蜜的回忆:“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
”尤其是当他遇到困难时,对田园的思念就更加迫切:“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山川一何旷,巽坎难与期。
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总之,向往大自然是他的天性,他最终回归大自然也就在常理之中。
(二)耿介的品格:“性刚才拙,与物多忤”陶渊明最终选择归隐,还与他耿介的品格密切相关。
陶渊明所处的特定自然环境、出身家庭条件和个人所受教养,自幼铸就了他正直的性格。
“他要光明磊落地做人,不会投机钻营,也不愿阿谀奉承。
”[4]15他声称自己“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
他在许多文章中都表露了自己的这种个性。
在《五柳先生传》中,他写道:“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从这自传中,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尽管身处困境,但并不在意,而是写文赋诗以明己志。
他这种固穷守志的耿介品格在《咏贫士七首》中得到进一步阐述。
其中一首写道:“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在这首诗中,他表示,即使没有知音也仍然固穷守志,坚持个人节操又何必伤悲。
在第四首中,他更是描述了一个穷到极点但对高官厚禄毫不动心的仁人志士:“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
一旦寿命尽,弊服仍不周。
岂不知其极,非道故无忧。
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俦。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
”因此,当他的这种秉性与黑暗龌浊的官场无法调和、不能相融时,他不愿苟且偷生、委曲求全,而是断然辞去了官职,宁愿过贫困潦倒的农耕生活。
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也对此作了明确说明:“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三)思想影响陶渊明所接受的思想也对他的归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在《命子》和《五柳先生传》里已经表露出对乱世多隐士这一历史现实的洞察:“纷纷战国,漠漠衰周,凤隐于林,幽人在丘。
”他深受当时流行的老庄之学的影响。
老子主张万物“复归于朴”,追求率真自然;庄子也主张“天道无为而自然”[6]73。
对于道家来说,隐逸,除了躲避社会动乱,还有就是因不满现实黑暗的政治而在行动上采取的一种消极抗议;同时还具有本身内在的价值,即追求一种人生的解脱和精神上的自由。
庄子隐逸思想的核心就在于解脱,讲究“无功、无名、无己”,追求精神上的无拘无束,主张把自己从小我中解脱出来,与生生不息的宇宙大我融为一体。
受其影响,陶渊明也非常注重精神上的超脱自由,把质朴自然视为人生理想的终极目标。
儒家强调上古大同的世界学说和人身道德修养的理论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在《时运》篇中表达了对孔子的羡慕,把“东鲁春风”的安谧生活与自己身边的农村世界融为一体,组成一个与乱世相对立的安静平和的小世界。
此外,古代隐逸高士,如传说中的许山、务光,殷周之际的伯夷、叔齐,秦汉之间的商山四皓,都成为陶渊明树立了榜样。
这些隐士对他的影响在《咏贫士》中清晰可见[7]127。
二、客观原因陶渊明是一个从小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拟古》之八)他的家族历史、他的处境、他的才智、他所处的时代等因素都促使他想有所作为。
他希望“进德修业,将以及时。
如彼稷契,孰不愿之?”(《读史述九章》)为此,他多次步入仕途:起为州祭,又做桓玄官吏,再做刘裕镇军参军,刘敬宣建威参军等。
他的多次隐退,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客观因素作用的结果。
(一)险恶的现实政治出身官宦之家的陶渊明曾是一个具有雄心壮志的血性青年,“大济于苍生”是他早期的一种理想。
为此,他曾经三次为官。
他在二十九岁时(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即393年)开始出来做官,任职将州祭酒,但不久就因“不堪吏职”而“自解归”。
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他第二次出仕,在桓玄手下做官。
这次做官时间也不长,到隆安五年(401年)便生母孟氏辞世为借口辞去官职。
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他第三次出仕,先后担任刘裕的镇军参军、刘敬宣的参军、彭泽令,但不久借同父异母妹程氏去世的机会“自免去职”。
他一次次满怀希望出山,但又一次次失望而归:“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陶渊明最终决定弃政归隐有各种客观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当时险恶的政治现实。
他生活在一个黑暗专制、充满着战乱与血污的时代。
当时,南北分裂,北方是“五胡十六国”,西北少数民族贵族在中原一带割据混战,并不断对南方进行骚扰。
而东晋政权极其黑暗,世毫家族把持政权,大肆兼并土地,占山封水,对人民进行残酷压榨,使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农民起义频繁,直接威胁当官为宦者的人身安全。
东晋政权内部尔虞我诈、互相倾轧,不停地发生争权夺利的斗争,朝政腐败,民不聊生。
尤其是东汉后期开始,政治局势越来越险恶:无休止的流血事件,不间断的混战,王朝内部频繁的政治更替(桓玄篡夺,刘裕继起弑逆)。
这种激烈动荡的社会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损失,甚至不少文人倒在血泊之中。
他在《感人不遇赋》中表达了对恐遭不测的忧虑和担心:“世流浪而遂徂,物群分以相形,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
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
山嶷嶷而怀影,川汪汪而藏声……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
”(二)等级森严的取士制度如前所述,陶渊明与许多热血青年一样,是一个壮志凌云、具有宏大抱负的人:“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拟古》)。
他对未来充满幻想,希望在有生之年做一番事业。
“面对着当时国家的不能统一、人民生活不能安定,又目睹着偏安江左的东晋朝廷内部的昏聩和混乱,他曾一度有着很大的建功报国志向。
”[5]41他从小“师圣人之遗书”(《感士不遇赋》),儒家“用世”和济世安民的思想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不仅如此,他比普通青年有更大的从政优势。
他出身名将之后,祖辈尤其是曾祖父陶侃曾为国家统一和政局稳定所作出过重大贡献。
他在《命子》中对曾祖父在国家需要时建功立业、而功成之后便隐身告退的做法大加赞赏:“功遂辞归,临宠不忒。
孰谓斯心,而近可得?”其后家族代代做官。
尽管他的父亲失去了官职,但他的祖父陶茂的兄弟辈中有好几支仍承袭着朝廷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