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发展与变革。
然而,我们也必须面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从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高中语文教学有所启示和促进。
一、问题分析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教材的紧凑和内容的繁琐,学生可能会感到语文无聊和枯燥,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
2.教学内容单一、呈现形式单一尽管高中语文课程内容已经相当丰富,但教学实践中确实普遍存在教学内容的单一和呈现形式的单调,这使得学生难以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减少了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学生思维受限,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高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缺少对内容的深度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课堂中没有推崇多样性的思维模式,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扩充和深度化。
4.教学评估方式单一,忽视实际效果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评估方式仍然倾向于以考试成绩为核心,忽略实际功效及学生兴趣等方面。
二、解决对策1.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打造“阅读乐园”学校应该在课堂和课外,多渠道、多方法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针对英语作为热门的阅读素材,在课程班级中特别开阅读挑战、创意写作等活动,让同学们在“阅读乐园”中放飞自我。
2.多元化教材内容和呈现形式,拓宽思维教育部门应该推进教材的多元化、创新化,注重教材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跨学科性,以实现教学多样性,吸引学生的目光,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打造多元化的思维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分析问题,并培养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综合思维能力。
多以小组互动模式,师生共同学习进行讨论,关注思想多元、教学多元的价值。
4.促进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采用多种评估方式针对评估方式单一、以考试成绩为评估标准的问题,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口述表达、写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高中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语文教学也逐渐受到重视。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1.教材内容不够丰富有些教材的内容太过单一,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而且,教材的内容和形式过于固定,缺乏随机性和灵活性。
2.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很多老师依赖于讲解和板书,这样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生的听课效果也不太好。
除此之外,很多老师还缺少交互式教学的技巧,这使得学生难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评价体系不够合理很多时候,老师的评价过于注重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会让学生变得很被动,而且,由于不同学生的发展状态不同,同样的评价标准可能会对他们不公平。
二、对策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应该只局限于文化内涵的学习,还应该注重教育内容的整合和拓展。
教材应该多元化,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知识面,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
同时,教材的呈现形式也应该更加多样化,以更灵活的方式展示所学知识。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很有益处。
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在学习短文、文章时结合生活实际,如民间文化、科技文化、体育文化等。
同时,为了让学生参与更主动,老师应该采用交互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3.加强个性化的评价体系教师应该建立一个科学的、系统的评价体系。
这个评价体系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阶段,更侧重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这个评价体系也应该尽可能避免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实施,高中语文教学亟需转型。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教材过于学生化,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二是部分教师重视单一知识点训练,忽视多元发展;三是教学过于上纲上线,缺乏实际性与生活性;四是缺乏新媒体辅助教学。
此外,语文学科教学中面对的挑战与问题还有:学生兴趣不高,语文学习举步维艰,高考命题趋于机械和单一等。
面对这一现实,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寻找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和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准教材,循序渐进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语文教材是实现教育目标和培养语文素养的最主要途径。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材的选择要服从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既要有完整的体系,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因此,教师要严格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有机融合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创新教学形式,打破教材局限,从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选择地培养语文兴趣,提高学习质量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每堂课都注重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紧密联系起来,选择出适合学生的语文材料。
例如:通过名人名言、寓言故事、新闻时评和历史典故等多种形式,深入浅出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阅读技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构建语境,提升实际与生活性高中语文教育需要加强语言教学的实际性,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教师应该将学科内容与生活场景结合起来,构建语境,丰富学生对各种情景的认识和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选择实际的新闻报道、商业广告、文化传媒作品等,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加强学生的与生活接触,提高语文学科的实际性。
利用新媒体,推动多元化教学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环节,探索更适合新时代发展和新生代认知风格的教学方式。
新课改下农村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刍议
新课改下农村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刍议新课改下农村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也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部分农村地区缺乏高素质的语文教师,导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农村高中语文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增强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是加大对农村高中语文教师的聘用力度,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来农村地区任教。
可以提供一定的奖励政策,提高他们的待遇和福利,增加他们的工作动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教材和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
有些农村地区教材老旧,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资源相对匮乏,限制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优化农村高中语文教材,更新教材内容,加入一些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的素材和案例。
二是建设农村高中语文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一些教学资源,如教学录像、教案和教学课件等,方便教师使用和学生学习。
三是加强与城市学校的合作,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远程分享和交流教学资源,扩大农村地区的教学资源。
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由于农村高中学生普遍来自农村家庭,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常常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对农村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组织一些主题班会、讲座等活动,向学生宣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二是改变教学方式,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材单一、内容大而难当前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繁杂、杂乱无章,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
特别是文言文和古文的学习,以及繁琐的古代诗词鉴赏等,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压力。
这些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学生对其价值和意义的认同度较低,缺乏学习的兴趣。
对策一:重新选编教材内容,突出实用性和现实性。
参考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文本作为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对策二:合理分配内容难度,根据学生基础和能力水平,适度减少文言文和古文的学习时间,增加当代文学的阅读和鉴赏。
通过与学生生活经历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同感。
二、教学方式传统、缺乏趣味性目前许多高中语文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课堂上大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点的讲解,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很难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内容的记忆效果也较差。
对策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通过图文并茂的教材、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营造出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策二:采用项目化教学、课题研究等方法,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注重形式、忽视实际运用当前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点的把握和考核,重视学生对文字、句子结构和标点的掌握,但忽视了对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课堂上大量练习填空、划线、改错等形式,但在实际写作和口头表达中往往出现困难。
对策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加强写作训练,让学生自由创作文章,注重培养其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加强口语训练,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对策二:增加实际应用训练环节。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策划文艺演出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自信心。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建议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建议减轻使用统编教材带来的压力统编教材改动比较大,老师们拿到新教材,看到许多课文是新的,体例和教法是新的,改革的力度大,担心跟不上,用起来困难。
这可以理解。
但也要看到,这套教材的“新”,并非以革命的姿态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颠覆,它是“守正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变化革新,是那种大家经过努力就跟得上的“创新”。
所以不必焦虑,要以积极而又正常的心态来使用教材。
特别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改革的幅度大,推开使用的步子应当稳一点。
不能指望新教材一用,教学就来个天翻地覆。
使用新教材,采用新教法,这是时代要求,大家对语文教学都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嘛,要借新教材的使用去改进教学。
但也不必把以往的语文教学说得一无是处,那并不符合事实,别把语文老师弄得“灰头土脸”。
其实我们就是那样一步步走过来的,要尊重历史,有所继承,有所扬弃,有所发展。
使用新教材,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立足于各自的学情,根据自己所在地区、学校或者班级的条件,在原有基础上去逐步调整、改进与更新。
新教材的使用能否让我们的教学更上层楼,关键是教师,老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必须跟上,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
而这需要时间,不可能靠几次培训就解决问题。
使用新教材,我不赞成一哄而起搞“运动”,不赞成形式主义,不赞成“一刀切”。
办学条件好的,改革步子可以大一点,条件差的,也可以分步实施,创造条件去改,能改一寸是一寸。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之后老师才拿到教材,时间这么紧张,现在对新教材还来不及熟悉和消化。
应当容许先尝试采用新方式教一两个单元,积累了经验后,再把新教法推开。
全国那么大,地区差异也大,办学的条件不同,要给学校和老师一定的选择权。
使用新教材,不只是教学方法要变化和适应,最主要的还是教学观念要更新。
要理解新教材“新”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变化,有什么学理支持。
建议大家备课时,认真研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新教材对照着读,以加深对教材编写理念和设计意图的理解。
刍议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刍议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教育环节,但现实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别从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探讨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日益多元化,但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与实际经验联系不紧密,难以吸引学生。
因此,学生们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导致自主学习能力下降。
解决方法:1.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提高兴趣。
2.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多角度地展示语文知识,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
3.强化乐趣教学,例如以阅读为主的教学模式,从容易到难,让学生在理解中提高。
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集中讲述、点名回答”等一种单一简单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难以引发学生兴趣。
仅仅重视课堂内语文背景知识的讲解,忽略对语文思维方法的讲解,致使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能力上不去。
解决方法:1.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思考方式,多采用讨论、辩论、案例分析、实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提高语言实践能力。
语文学习是一门实践学科,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用语、写作和说话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3.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学习,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差距,以学生的思考和答案作为主导,将学生当做合作者、思考者、探究者,使语文教学更具有参与性。
三、教育资源匮乏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语文教师数量不足,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同时,语文教材更新不及时、语文现代化课堂设备较少,也成为了制约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因素。
解决方法:1.为中小学补充更多的语文教师,这样才能保证教师的数量和教学质量。
2.更新语文教材,更新学习知识点,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链接起来,解决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的误解。
3.在语文课堂上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学,让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富有情感和感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刍议高中语文教学的反思及策略
刍议高中语文教学的反思及策略绪论高中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方面的关键阶段。
然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合理的策略,以期帮助高中语文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问题分析1.教学内容问题。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语文教育应更好地切合时代和学生的需求。
而在教材内容方面,当前主流的语文教材还是会以古诗文为主,这导致了学生缺乏对当下文化背景的了解和理解。
同时教材还未能充分体现多元文化的特点。
2.教学方法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讲授为主导,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许多教师并没有尝试使用合适的教学工具来解释和演示语文知识,而是仅靠简单的口述和讲解。
这样的做法在今天的时代将难以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度。
3.教学互动问题。
在现实中,学生对于语文老师的互动需求并不高。
这是因为很少有教师采用主动、积极的互动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与学生在“口齿准确、演示生动”方面属于较为单方面的交流模式,在遇到不理解、不感兴趣的问题时,往往会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
解决方案1.优化教材内容。
涉及到现代语言文化和当下热点的教材内容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引入。
同时,可以借助多家出版社的专家意见,可以集中师资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多角度的权衡和选择。
2.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学方法也是十分关键的一部分。
除了口语的讲授外,教师可以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包括演示、视频、游戏等方式。
这将会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兴趣和专注度,从而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授和学习。
3.改善教学互动。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也应该得到增强。
教师应当主动和学生展开对话,了解学生的想法和不同程度的理解。
并且,教师可以在互动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为下一步的课程服务。
结论高中语文教育应旨在激发孩子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和动力,提升孩子们语文水平。
统编版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清单
统编版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清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统编版语文教材作为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教材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下面就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列举一些统编版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材内容过于抽象和理论化统编版语文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可能过于注重文言文和古代文学的深入解读,而忽略了对当代现实生活情境和实用性的探讨。
学生们对抽象的古诗词和文言文难以产生共情,缺乏实际的感知和应用体验,容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
二、教学方法单一和僵化在教学方法方面,统编版语文教材可能过于偏重传统的讲解和背诵,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多元化学习方式。
教师过多地依赖讲解和讲授知识,忽略了学生们的探究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们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三、评价体系单一和功利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体系可能过于偏向于成绩和分数的考核,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态度的培养。
只注重学生的答题能力和记忆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造成学生们应试能力强,但创新和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教学资源不足和不平衡在教学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上存在不平衡现象,一些地区和学校可能缺乏足够的教材和教学设备,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学校和教师缺乏更新颖和有效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只能依赖老旧的教材和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和挑战。
五、学生学习负担重和兴趣不足由于统编版语文教材内容繁重和难度较大,学生们可能面临着较重的学习负担和压力。
一些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学习兴趣和动力逐渐减弱。
这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甚至导致学习倦怠和逃避现象。
六、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统编版语文教材内容可能过于理论化和脱离实际应用,缺乏对当代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的深入探讨。
学生们学习的内容和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度不高,缺乏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导致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高中语文选修1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的区别
高中语文选修1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的区
别
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在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
区别。
以下是对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的区别进行简要概述:
内容上的区别:
- 新版教材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更新和调整,加入了新的文学作
品和文化知识,更贴近时代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 旧版教材的内容相对较为传统,较少突出现代性和多元文化。
体系上的区别:
- 新版教材在体系结构上进行了调整,更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
要求,强调知识的整合和跨学科的融合。
- 旧版教材的体系结构相对固定,没有太多的变动和创新。
教学方法上的区别:
- 新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探究能力,教学方法更
加灵活多样,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 旧版教材更加注重教师的传授和指导,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区别可能因各地教育政策和教学要求有所不同。
因此,在使用教材时,应以当地教育部门的指导和规定为准。
以上是对高中语文选修1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的区别进行的简要概述,供参考。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建议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建议减轻使用统编教材带来的压力统编教材改动比较大,老师们拿到新教材,看到许多课文是新的,体例和教法是新的,改革的力度大,担心跟不上,用起来困难。
这可以理解。
但也要看到,这套教材的“新”,并非以革命的姿态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颠覆,它是“守正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变化革新,是那种大家经过努力就跟得上的“创新”。
所以不必焦虑,要以积极而又正常的心态来使用教材。
特别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改革的幅度大,推开使用的步子应当稳一点。
不能指望新教材一用,教学就来个天翻地覆。
使用新教材,采用新教法,这是时代要求,大家对语文教学都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嘛,要借新教材的使用去改进教学。
但也不必把以往的语文教学说得一无是处,那并不符合事实,别把语文老师弄得“灰头土脸”。
其实我们就是那样一步步走过来的,要尊重历史,有所继承,有所扬弃,有所发展。
使用新教材,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立足于各自的学情,根据自己所在地区、学校或者班级的条件,在原有基础上去逐步调整、改进与更新。
新教材的使用能否让我们的教学更上层楼,关键是教师,老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必须跟上,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
而这需要时间,不可能靠几次培训就解决问题。
使用新教材,我不赞成一哄而起搞“运动”,不赞成形式主义,不赞成“一刀切”。
办学条件好的,改革步子可以大一点,条件差的,也可以分步实施,创造条件去改,能改一寸是一寸。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之后老师才拿到教材,时间这么紧张,现在对新教材还来不及熟悉和消化。
应当容许先尝试采用新方式教一两个单元,积累了经验后,再把新教法推开。
全国那么大,地区差异也大,办学的条件不同,要给学校和老师一定的选择权。
使用新教材,不只是教学方法要变化和适应,最主要的还是教学观念要更新。
要理解新教材“新”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变化,有什么学理支持。
建议大家备课时,认真研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新教材对照着读,以加深对教材编写理念和设计意图的理解。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的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从教以来,对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教学,还确实没有比较系统深刻地做过思考。
趁这次机会,静下心来,做一个梳理,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一个坐标,以供参考。
竹每生长一节,都要做一次总结。
我想教学也应是如此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对中学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解答试题时能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得最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
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
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
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
一节课仅有40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
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 教材单一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教材大部分是围绕教育部发布的统一教材编写的,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一致性,但也造成了教材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
2. 课堂教学呆板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多为老师讲、学生听,缺乏互动和情感交流,导致学生听课效果不佳,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3. 学生兴趣不高由于教学内容设计的单一、教学方法呆板,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也成为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瓶颈。
4. 缺乏实践性高中语文教学以文学知识为主,而缺乏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语言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5. 评价方式单一高中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对策建议1. 多样化教材针对教材单一的问题,建议学校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新颖的教材,如课外读物、文本分析、实践性教材等,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创新教学模式针对课堂教学呆板的问题,建议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游戏化教学、小组讨论等创新教学模式,增加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 激发学生兴趣针对学生兴趣不高的问题,建议学校制定一些有趣的语文学习活动,如朗诵比赛、语文知识竞赛、写作比赛等,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4. 强化实践性教学针对缺乏实践性的问题,建议学校可以加强对语文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设计,如写作指导、演讲比赛、实验性作文等,以加强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5. 完善评价系统针对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建议学校完善学生评价系统,加强对学生全面能力的评价,如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等,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探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解决对策
探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解决对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探究,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1. 教学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生活目前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内容大多选自古代文学名著,内容较为陈旧,与学生生活、思想和情感脱节,使学生缺乏对阅读内容的兴趣和共鸣,导致阅读效果不佳。
2. 学生阅读能力较弱随着社会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学生面临着大量信息的浸泡和碎片化阅读的困扰,导致他们的阅读能力相对较弱。
特别是在理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言文方面存在较大困难,无法深入领会作者的意图和内涵。
3. 缺乏针对性的阅读教学方法目前的阅读教学方法大多以讲解为主,缺乏针对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缺乏激发,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解决对策1. 调整阅读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学内容可以适当调整,增加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少儿文学作品,以及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话题,如校园生活、家庭故事等,以增加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共鸣。
2. 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阅读能力较弱的问题,需要从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技巧、阅读思维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培养。
可以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鼓励他们多读一些与课内文本相关的作品,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对阅读的理解和感悟。
4. 注重阅读策略的培养针对高中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需求,可以针对阅读文学作品和古代文言文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策略,如操练阅读速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和日常阅读。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优秀的师资队伍,需要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高其阅读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使其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掌握阅读技能和方法。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建议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建议更新。
我们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转变为“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让学生在研究语文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掌握了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仅仅是讲解和课堂讨论,还要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实践操作。
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培养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总之,使用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逐步适应和改进。
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材,注重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的运用,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为了更好地理解材的“新”在哪里,我们需要认真研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材,以了解教材编写理念和设计意图。
新的高中语文教材是按照高中语文新课标编写的,初中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也主要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但也接受了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某些新理念。
因此,初中和小学老师也有必要研读一下高中新课标,以了解教材的变化和创新源于哪些理论和政策的要求。
现在,全国的中小学老师都在研究如何实施材提出的新的理念和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使用材和实施教学改革,我们需要澄清一些误解,提出几点意见。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研究任务群”的概念。
材是以“研究任务群”来整合单元教学的,这样做的好处是突破单篇阅读精讲细析的固定模式,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研究,建构“语文核心素养”。
将课文教学分为若干“研究任务群”,以任务群来组织单元教学,教学的目标就会比较集中而且清晰,避免了面面俱到和“同质化”弊病。
因此,备课时应当根据“研究任务群”所提示的“任务”去组织教学,把握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让每个单元教学有哪些“干货”,都做到心中有数,这将有助于克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
采用“研究任务群”的单元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了减少灌输式讲解和“刷题”,让学生自主研究,带着问题学,拓展阅读面,扩大阅读量。
这对于解决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读书少”的问题,会有帮助。
统编版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清单
统编版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清单
统编版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 对统编版语文要素的误解:不少教师将统编版语文要素误解为指导学生进行单元课文学习的方法,简单粗暴地运用“要素”阅读课文,导致学生无从下手。
2. 缺乏科学渗透学习方法:教师未能敏锐地捕捉要素目标与学生现有认知经验之间的差异,研制落实要素的路径,并分解相应的步骤,借助不同的方法逐步推动要素落实。
3. 习题设置不科学:课后练习题主要针对文本的记忆部分提出,缺乏课外的延伸和思考题的设置,容易让学生形成“只要能够背诵好古诗就能学好语文”的错误思维,不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与知识积累。
4. 课外知识延伸不够:由于课程进度安排限制,许多优秀文本无法被选入有限的课程安排内。
教师在讲解、分析课文时,未能适当进行课外知识延伸,导致学生无法掌握更多知识。
5.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无法提高: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长时间无法得到提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寻找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同时,也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分析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分析[] 新课标实行前的高中语文教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具有思想性、时代性和可接受性等几个方面的优点,在当时具有不可否认的先进性。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编写者和学习者之间所存在的理解和审美方面的差异,教材客观存在的诸如选文内容比较陈旧、编排方式较为呆板、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等不足就逐渐暴露出来,再也不能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要了。
而新课标实行以后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之上对传统高中语文教材作了改进并有所创新,无论从思想上、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处处体现了一个“新”字,更利于培养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新课标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 新课标;教材分析;语文[]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1009-1122(2019)03-0105-03 当今世界各国的国力之争完全在于人才之争。
因而,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则是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
社会的发展要求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
无论哪个层次、哪种类型、哪种规格的人才,都必须具备起码的语言能力:听、说、读、写。
语言能力的合格是人才合格的最基本条件,而要培养具有一定的语言素质的人才就必定要发展语文教育事业。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社会性决定了语文学科的重要地位,信息时代的到来更是加强并巩固了其重要地位。
改革语文教育使之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对提高人民素质的要求,也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对新课标实行前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回顾(一)对选材标准的回顾1963年5月《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课文必须是范文,要求文质兼美,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足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入选的文章,一般应该是素有定评的,脍炙人口的,特别是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效果良好的。
”1978年3月《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语文要选取文质兼美的文章,必须思想内容好,语文文字好,适合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新教材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又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因此,新课程新教材在带来欣喜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困惑和遗憾,我们试图对新教材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寻求解决的对策。
新教材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一、苏教版语文教材使用中的困惑苏教版语文教材以其全新的面目、丰富的内容、精巧的编排一走进课堂就吸引了广大师生的关注,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而使用一年之后,带给我们老师的更多的是困惑,让我们老师有点无所适从。
困惑之一:选修教材该如何选上。
选修教材种类较多,我们到底该选上哪些,选多选少,或是不选,有没有明确的要求,它在高考中会不会有所体现。
困惑之二:新教材中的一些老篇目的内容和注解与旧教材中的有很大的出入,我们该如何处理。
特别是一些古文,比如必修五《逍遥游》这篇课文中的“我决起而飞,抢榆枋”从字形到字义的解释,新旧教材有很大的不同。
这篇课文还有多处这样的例子。
困惑之三:对于新教材的三种呈现模式——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的课文该如何进行授课。
是不是一定要上出研习、探讨、体验的特色出来,而有些课文的分类并不是太合理的。
据我们所知,许多教师并没有按照教材的这种体系来进行,而是怎样处理方便就怎样来进行授课的,所以,有些教师有时也会把文本研习课上成问题探讨课,这未尝不可。
困惑之四:如何使新教材与高考考试有机结合起来。
现在我们学的是新课文,接受的是新的知识体系和新的教育模式,而对学生进行检测的却是旧的知识、旧的考试模式。
新的教材怎样才能与新的考试结合起来,而新的高考究竟是何种模式我们教师心中一团漆黑。
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的确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之一:“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旧的教育模式支配着教师的教学由于受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等陈旧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影响,当前教育运作上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以知识再现能力为终极目标,使用统一的课程与教参,仍是“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教育。
这样的教育模式,在语文课堂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许多语文教师被教参上固定的教学目标束缚了手脚,而教师们又以同样的绳索去束缚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在这样的以灌输为基本方式的教育氛围中,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问题之二:学生在众多的教材中无所适从,不知道主动去接受新的知识面对新的教材学生感到很新鲜,但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的影响,学生在新的知识面前缺少主动性,常常不会主动地去探讨、研究,仍然满足于教师提出问题、集体讨论、教师讲解答案、自己记下笔记这样一种旧的模式。
所以我们的课堂学生的参与也常常是被动的。
问题之三:师生之间缺少应有的交流与沟通,在对新教材新课程的认知上有很大的距离。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
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
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我们教师对新教材新课程知之不多,知之不全、不透,又很少与学生交流这方面的内容,使得学生对新课程几乎没有感觉。
页 3 第新教材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此,我们认为要解决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对策之一:对于新教材,我们将以不变应万变,重视必修中生命力强的文质兼美的课文的研习。
苏教版教科书有三大特点:1、喜新而不厌旧;2、类型丰富多彩;3、新颖为主,文质为先。
因此,重视文本的研读是很重要的。
我们将密切关注外面的信息,根据上面的要求来进行我们的教学。
我们以必修为主,选修为副;文本研习为主,问题探讨、活动体验为副;重视阅读,强化积累;重视写作,强化基础。
对策之二:教师要大胆地“放”,变“灌”为“引”要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教师必须大胆地放弃,放弃老经验、旧方法,放弃教参、资料库,甚至放弃师道尊严,将自己融成学生中的一员。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掌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也唯有如此学生才敢于讲真话,讲出新思想。
这样充满民主气氛的课堂无疑对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要使多年来适应了“嚼碎了喂”的学生真正自主学习,充页 4 第分发挥个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恰当有序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引导不是牵着鼻子走,不是撬开学生的嘴巴灌,而是为学生的“人性之流疏通出正确的渠道,让生命与发展呈现出活力与生机。
”因此教师的“引”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教师要能创设出情境,并把学生引导到这样的情境中自由地采摘闪光的思维之果。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放弃束缚之后并没有真正轻松,担子更重,因为要使全班绝大多数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讨论,生成出自我教育的力量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自主活动的主体,其作用必然是不容忽视的。
对策之三:学生要主动去“找”,变“被动”为“主动”教师自古以来就担负着“传之以道,授之以渔”的任务,但作为学生如果一味地以教师所授之“渔”去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便会失却自己的个性不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
所以在我看来,教者不应过多地把自己的所谓“方法”硬塞给学生,而应让学生在具有了一定的语言知识积累之后,主动地去“找”,去“找”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一个“找”的过程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主动去“找”呢?(1)加强诵读积累存储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一定的页 5 第语言知识的积累。
而一个人在少年时“多记性,少悟性”,充分利用这一时期的记忆优势,多背诵积累一些典范的诗歌和文章,增加一个人的语言库藏,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自主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所以我们确定了以“读”作为学生自主活动的首要原则。
对于一篇课文的教学来说,应以诵读为先导活动,并把读贯穿在一篇课文教学的始终,变换多种读的形式。
一位学生在给我的信中说“我至今忘不了你教《春》时叫我走上讲台读课文的情形,它增强了我的自信……”。
确实,留在学生记忆深处的多数内容是学生自己“读”来的,而不是教师“教”给的。
需要明确的是,“读”的活动决不是单向的主体声音对课文文字符号的转换活动,“读”的过程是主体对读物内蕴主动建构的过程,事物的形状特征、人物的表情、动作等在主体内心逐渐生成。
所以“读”的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首位活动。
(2)创设情境研究讨论语文课本的大多数篇章都描写塑造了生动的形象,倾注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构成了真切的意境。
教师借助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自主学习主体性的生成创设了适宜的环境。
在教师的组织下师生通过图片演示、音乐渲染、角色表演、想象描述等实体操作活动,使师生共同进入课文那种形象化的真切情境之中。
在课文语言与学生个性化语言或非语页 6 第言活动的对应互动中获取直觉的、综合的内省体察。
学生的这种形象体察必须上升为理性的思想,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质的飞跃,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各种学习情境中,通过自主尝试、小组合作交流、组际间的交流竞争,对课文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思维加工,得出相应的思维成果。
比如教《雷雨》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周朴园是个十足的反面形象,是不是他就没有一丝一毫的人性了呢?”学生的讨论很踊跃,虽然这些讨论有悖于已成的定论,但毕竟打破了单一僵化的思路,使作品的形象更丰满,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多侧面的发散思维能力。
我们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确定目标,不必拘泥僵化的现成答案,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探究的空间。
我们只有借助语文课堂这块阵地,让情境体验的非理性活动与研究讨论的理性活动和谐统一,才能塑造学生完整的主体,促使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生成。
因此,研究讨论的理性活动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活动。
(3)应用迁移自主创新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生成还必须通过具体的应用来检验,语文课堂同样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成果检验的主阵地。
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新情境中去,知识才能活化,才具有强的迁移力。
学生力求对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并与具页 7 第体情境联系起来,力争用多种实例加以证明,这样知识才能迁移。
教师要利用好语文课堂继续创设广泛应用的情境,促进学生学习的正向迁移,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整体化、灵活化、深刻化,增强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
在评价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时学生明白了要公正客观地评价作者、历史人物,也明白了文学作品作者的时代与阶级局限性不能不在作品中有所反映的道理。
后来学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观点再对此进行评价时,学生便能有感而发,畅所欲言了。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用迁移活动应该是检验活动,是成果展示的活动,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通过上面三个过程,让学生主动去找,找内容,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达到:学习——学会——会学。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掌握了自读的方法,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自然乐学好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页 8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