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断句(上课用修改)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断句技巧文言断句指南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断句技巧文言断句指南

26
【参考译文】 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年轻时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当时赵憙 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寻仇。仇人们全部生了 病,没有人能抵抗。
27
对称结构 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还讲究句子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 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断句。 ►例 6 (2018·天津卷,改编)用“/”给下面短文断句。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 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3
►例 1 (2019·全国卷Ⅲ,改编)用“/”给下面短文断句。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 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解法演示] 句中的“鲁人”“小国”“战胜之名”“起”“卫”“鲁君”“之” “吴起”或是名词或是代词,位于句首或句尾,作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其前或后应 断开。如“夫鲁小国”后面应断开,“而君用起”后面应断开,“鲁君疑之”前后均须断 开。
[答案]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 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9
【参考译文】 纯礼字彝叟,因父亲范仲淹的恩荫,任陵台县令兼永安县令,永昭陵兴建时,京西 转运使调配木材石料砖和工匠于一路,唯独永安县不接受命令。
10
●即学即练 2.用“/”给下面短文断句。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 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答案: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 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参考译文】 裴宽性情友爱,弟兄大多官位显达,子侄也有名声,在东京建房同住,八座院落相 对,外甥和侄辈都有休息的地方,击鼓吃饭,当代的人都认为这是荣耀的事。

201909届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上课用

201909届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上课用
31
☆当堂断句练习: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 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 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 /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 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 哉 师旷说:“我盲臣哪敢戏弄国君您啊!臣下听说:少年时爱
11
二、借助动词,特别是表说话 的动词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动词,特别是 “曰”“云”“言”“谓”等表说话的动词 作为标志进行断句。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 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12
上(刘邦)尝从容与信(韩)言诸
/ / / / 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
8
一、查找名(代)词断句法
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宾语或定语,在它 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 特别是专有名词,人名、地名、事名、物名、 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 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什么人,怎 么样,为什么,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效果。
5
有这样一个笑话:古时候,有一个赖汉,由于
娶老婆心切,屡屡上当受骗。有一天又有人给
他提亲,媒人写信告诉他要给他介绍这样一个
姑娘: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赖汉很高兴,
脑中立刻浮现出一个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
子的淑女形象。赖汉急于想见到这位姑娘,便
给了媒人很多钱和东西。等媒人把人带到赖汉
眼前时,他才傻了眼:眼前那里是他想象中的
19
子 曰 /十 室 之 邑/必 有 / 忠 信 如 丘 者 焉 不 如 / 丘 之 好 学 也 夫 以 孔 子 之 圣/犹 须 好 学/今

文言文断句(修改用)

文言文断句(修改用)


与文言语言的特点有关
②多虚词 “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与者义之表 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司马迁《 报任安书》)
③节奏鲜明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易经·系辞上》 ) ④押韵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 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阔少年断错句娶错妻 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 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 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 ,好头发,没有麻子。”的美人,非常高兴 。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 媒人算帐。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 你,这女子: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①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译文:在上者指导民众,有时只可使民众由我所指导 而行,不可使民众尽知我所指导之用意所在。
②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译文: 老百姓知道的事情、自己能够做的事情 ,就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做。 老百姓不知道 、自己不能做的事情,要教他们,让他们知道 ,然后由他们自己去做。 ③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译文:如果人民的行为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就应 该支持他们的做法;如果人民的行为是错误的 ,那么我们就应该教育他们。
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 了这样一封信:
“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 病少挣了很多钱”。 父母读信后,一个笑一个哭。想一想, 这是为什么?
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
“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父母读信后,一个笑一个哭。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父读
(笑)

高考文言文断句(公开课完整版课件

高考文言文断句(公开课完整版课件

高考文言文断句(公开课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汉语》第四单元《文言文断句》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断句的基本原则、断句的方法和技巧、断句练习及常见句式断句实例解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掌握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够准确、快速地对文言文进行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文言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句子成分的分析和识别。

教学重点:断句的基本原则,以及常见句式的断句实例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代汉语》辅助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段无标点的文言文,让学生尝试阅读,体会断句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断句的基本原则:保持原意、符合语法、便于理解。

(2)断句方法和技巧:成分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对称分析法等。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结合断句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断句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断句的基本原则:保持原意、符合语法、便于理解。

2. 断句方法和技巧:成分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对称分析法等。

3. 常见句式断句实例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古代汉语》辅助练习册上的断句练习题。

(2)翻译一段无标点的文言文,并对其进行断句。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断句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

2. 拓展延伸:(1)研究古代文化,了解文言文断句的历史背景。

(2)阅读更多文言文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探讨文言文断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古文鉴赏、古籍整理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断句的基本原则2. 断句方法和技巧3. 例题讲解4. 随堂练习一、断句的基本原则1. 保持原意:在断句时,要确保句子的原意不被改变,遵循原文的语义和逻辑关系。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

断句的前提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 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 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 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断句。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第三步:抓住标志,巧妙断句。 第四步:通读全文,进行检查。
● ⑶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 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 光映书而读之。
代词
代词
探究三:①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秦 王 坐 章 台 见 相 如/相 如 奉 璧 奏 秦 王/秦 王 大 喜/传 以 示 美 人 及 左 右/左 右 皆 呼 万 岁 。
断句趣谈——阔少娶妻
从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某天,他收 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 : “脚不大周正黑 头发全无麻子。”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的美人,非常 高兴。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奇丑无比,便找媒人算帐。 媒人说 : “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脚不大周正黑 头发全无麻子。是你自己断错句,怎能怪我呢?”
• 陈述句末尾:也、 矣、焉、耳。
• 疑问句末尾:耶、 与(欤)、邪(耶)、乎 。
• 感叹句末尾:哉、 夫
疑问语气词——其后一般构 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
何、胡、安、曷、 奚、盍、焉、孰、 孰与、何如、奈何
复句关联词语——其 前一般断开
复音虚词——复音虚词 需保持完整,不能点断
虽、虽然、纵、纵使、 向使、假使、苟、故、 是故、则、然则、或、 况、而况、且、若夫、 至于、至若、于是、 岂、岂非

解答2023年高考文言文断句新题型方略及文言文断句题练习(含答案)

解答2023年高考文言文断句新题型方略及文言文断句题练习(含答案)

解答2023年高考文言文断句新题型方略及文言文断句题练习202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的文言文断句题承袭了2023年四省联考的新题型,一改传统的四选一形式的选择题,代之以直接断句,在八处选择三处最需要断句的位置。

面对这样的新题型,该如何解答?一起看看下面的分析吧。

【试题材料】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①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

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

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

”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

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

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武臣曰:“诺。

”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②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

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

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坦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

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

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

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

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

而子立尺表以度天,直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注】①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②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

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

(注释较原题有调整)【真题呈现】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韩非子书 A 云夫子 B 善之 C 引 D 以张本 E 然 F 后难之 G 岂有 H 不似哉?【参考答案】C E G【参考译文】陈郡有个叫武臣的,对孔鲋说:“韩非确立法度,他和孔子不同的言论太多了。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
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 婿外人不得争执。 富翁死后ຫໍສະໝຸດ 女婿果然并吞了家产,只留下一间小房
子给富翁的儿子。几年后,富翁的儿子长大了,要向姐 夫要回家产,两人争执不下,闹到了官府。一看遗书:
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 外人不得争执
女婿断句: 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
实战训练3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 ,累迁少詹事。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 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 肃然。 (选自《明史•卷二百十六》)
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 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 然。
文言文考点——
断句
◇断错句会错意——故事一
彭老师人怎么样呀? 不好说
啊哈,怎么说? 人老实话不多
我以为: 后来发现:
◇断错句会错意——故事二
从前有一个富翁,只有一个女儿,到了六十岁时, 才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非”。富翁害怕自己死后, 家产都被女婿夺走,于是写了一封遗书,分别交给儿子 和女婿。遗书上写着:
C.平生与人无争/族弟有横者妄侵田亩/遇辄恚怒/处士避之曰/宁相让/毋失 兄弟权也/横者后竟心服
D.平生与人无争/族弟有横者/妄侵田亩/遇辄恚怒处士/避之曰/宁相让毋失 兄弟权也/横者后竟心服
皇甫无逸……拜民部尚书,出为同州刺史。所至辄闭閤不通宾客 ,左右无敢出入者;所须皆市易它境。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 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B.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 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复习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复习
。 于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
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九》) 【参考译文】
于休烈不久调任工部侍郎、修撰国史,进献《五代帝王论》,皇帝非常赞许他。 宰相李揆为人骄傲且嫉妒贤能,因为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齐列,嫉妒他,上奏折让 于休烈任国子祭酒,权且留在史馆修撰(史书)以此来压制他。于休烈恬然处之,丝 毫不介意。
借助古代文化常识断句
古代有很多专用名词,如官名、地名、族名、书名、物名、制度名、年号、谥号、 帝号、时间等,还有天文、地理、科举、宗法、称谓、避讳等,同样可以作为断句的辅 助。平时注意熟悉和积累古代文化常识,一来可以帮助疏通文意,二来避免从中间误断。
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 是儿E 爱我F 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 [答案] BDG [解析] “母异之”,意思是母亲对此感到惊异,B处应断开。“谓……曰”是一个固定结构, 意思是“对……说”,“曰”领起后文说话内容,主语是母亲,对象是族人,D处应断开。 “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两句完整,可联想课文中“劳苦而功劳如此”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等,判断“多”属于后句,G处应断开。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
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参考译文】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变化不定。白天
(1)“以、于、为、则、而”如果用于句中起连接作用时,其前后一般不断开。 (2)“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 吾”。 (3)“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时,可点断也可不点断。如:“师道之不传 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4)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 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但如 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如:“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 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word完整版)高中文言文断句练习题及答案

(word完整版)高中文言文断句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断句加强训练(高三)用“ / ”线给以下文段断句:(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二)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三)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注:子产,名公孙侨,子产是他的字。

春秋时有名的政治家。

然明,郑国医生,名蔑。

乡校:当时地方民众聚会议事的场所。

(四)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五)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六)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晋书》)(七)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礼记檀弓下》)( 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九)( 赵围于秦) 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十)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草堂( 十一)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十二)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疾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文言文断句加强训练参照答案(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看法有片金 /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 / 有乘轩冕过门者/ 宁读如故 / 歆废书出看 / 宁割席分坐 / 子非吾友也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好像没见到同样,照旧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得手里看了看,而后抛弃了。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断句题汇总及详解答案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断句题汇总及详解答案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断句题汇总及详解答案3分)A.XXX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XXX是邪?XXX 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XXX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B.XXX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XXX是邪?XXX 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XXX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C.XXX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XXX是邪?XXX 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XXX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D.XXX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XXX是邪?XXX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XXX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A。

XXX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困如同冰雪之中的冬天。

但他以善良感化人,有着创造物品的心,所以即使他没有果实,也像雪一样有着保护生物免受灾害的功效。

B。

XXX匿于深山,不为世用,穷困如同冰雪之中的冬天。

但他以善良感化人,有着创造物品的心,所以即使他没有果实,也像雪一样有着保护生物免受灾害的功效。

C。

XXX匿于深山,不为世用,穷困如同冰雪之中的冬天。

但他以善良感化人,有着创造物品的心,所以即使他没有果实,也像雪一样有着保护生物免受灾害的功效。

高考文言文断句例题和答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例题和答案

2021高考真题——文言断句一、(2021全国甲卷)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B.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C.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D.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答案】10.C。

【解析】“契丹大举入寇”的意思是契丹大举入侵进犯,语意完整,“时”应作“虏寇深入”的时间状语,故应在“时”前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临江人”“阆州人”分别是对“王钦若”和“陈尧叟”身份的介绍,其前后都应断开,据此排除B项。

选C【译文】九月,契丹大举入侵进犯。

当时因为敌人深入中心地带,朝廷内外极度吃惊,(皇帝)召集群臣询问策略。

王钦若,是临江人,请求皇帝亲临金陵。

陈尧叟,是阆州人,请求皇帝亲临成都。

皇帝拿这件事询问寇准,寇准说:“不知道是谁为陛下谋划了这两个计策?”皇帝说:“你暂且判断一下这两个计策是否可行,别问谋划的人是谁。

”二、(2021全国乙卷)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C.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D.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答案】10.C【解析】解答此题,可运用排除法。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 课件(41张PPT)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 课件(41张PPT)

03 常见断句难点分析
难点一:虚词断句
虚词断句的重要性
虚词在文言文中起着关键的 作用,如“而”、“则”等 ,它们的出现往往标志着句 子的转折、并列或因果等关 系,因此对虚词的正确理解 和断句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断 句技巧
常见的虚词如“而”、“则 ”、“虽”等,它们在不同 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用法和 含义,掌握这些用法和断句 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 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断句,即在阅读文言文时,根据句子的意义和语
断句的重要性
2
法结构,将长句或复杂句划分成短句或简单句的
正确的断句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过程。这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步骤。
,提高阅读效率,同时也能避免因误解句子结构
而产生的错误理解。
3
断句的技巧
断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如识别主谓宾、理解
词义、分析句子结构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
识别虚词用法
1 虚词用法的识别
在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往往能揭示出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因此,掌握虚词的用 法是断句的关键。
高分断句策略分享
理解文言文断句原则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 ,如上下文关系、语法结构 等,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和 解读文言文的含义。
掌握高频词汇断句技 巧
熟悉并掌握文言文中的高频 词汇和短语,可以帮助我们 在阅读过程中快速准确地进 行断句,提高阅读效率。
运用修辞手法辅助断 句
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各种 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 设问等,可以帮助我们在断 句时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和文本的深层含义。
虚词断句的实践与应 用
通过大量的文言文阅读和实 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虚 词的用法和断句技巧,从而 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理解 能力,为高考文言文的学习 和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和翻译+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和翻译+课件

反问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 句式 “何……为”等反问句式;
被动 句式
“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固定 “如……何”、“况……乎”、“何(以) ……为”等固定句式,以及文 句式 言文中常常出现的总分、分总形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句读了。

断句时,应注意以下三类代词:
人称代词
①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 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 ②第二人称代词:尔、汝、女、若、乃、子、君、公、阁 下、足下等,代受话人。
③第三人称代词: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不仅代人, 还可以代事代物。
疑问代词
“换”:①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 ②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 的双音节词③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现代 汉语的意思④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⑤将 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翻译要 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
课文回顾:
1、(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2、( )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 既白。
季A子B贤C使D国E及F季G子H则I吴J可K以L兴M及N兄O弟P相Q继
CHM
【解析】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谒;次子叫余祭;三子叫夷昧;少 子叫季札,被称为延陵季子,在兄弟中数他最贤能,三个兄长都知道这一 点。于是吴王寿梦死后,长子谒要将王位让给季子,季子始终不肯接受。 谒便作誓约说:“季子贤能,如果君位传给季子,那么吴国就能兴盛。我 们就按照兄弟次序继承王位。”(他)每当吃饭时便祈祷说:“但愿我能 早死,把君位传给季子。”
3、观句式。

对偶句、对举句(对称句)、排比句等,顶真句式,还有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断句 课件(27张PPT)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断句 课件(27张PPT)
5
例1
刻削之道道鼻莫如大目目莫如小鼻鼻大可小小不可 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事亦然为其开了。
6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 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 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译文:“雕刻的原则是:鼻子不如先雕刻得大写,眼睛不如雕刻得小些.因为鼻子刻得
14
例3 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例4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 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思路点拨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古人十分讲究行文的音乐美和文辞美,为了 达到这一效果,需要使用修辞手法和一些特定的 句式。我们可据此定句逗。
15
3、据顶真,定句逗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 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 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上面 例中的“沛公、左右”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例3: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例4: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 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16
牛刀小试
•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 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17
例⑤: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 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 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 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 本功,从前的大学入学国文考试,多采用此题型。
3
文言文断句方法
▪ 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 2、先易后难,攻破难点。 ▪ 3、寻找标志,辅助标点。
4
断句关键点: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2.找虚词,定句读。 3.据顶真,定句读 4.据排偶(对称),定句读 5.对话、引文,定句读 6.固定句式,定句读

高考文言断句(用)

高考文言断句(用)

也 • 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 / / 而况 乎哉 然则 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 / / 非为象也不然古之桀骜者岂少哉 也 /
注:象,人名,传说中虞舜的弟弟。
君子喜爱这个人,会将爱推及到在这个 人屋子上停留的乌鸦,何况对于圣人的 弟弟呢?既然这样,那么兴建祠庙是为 了舜,而不是象啊。如果不是这样,那 么古代桀骜不驯的人难道还少吗?
练习: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上 奉 臣 糠 之
食 之 闻 妻
埃 弥 贫 不
土/ 下 饮 黄 泉 繁/ 侵 之 愈 急 贱 之 交 不 可 忘/ 糟 下 堂
古人写文章非常注重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
Hale Waihona Puke 中常用字数相同的结构。察对称,定句读。
窍门4: 理对引,定句读
对话、引语常用标志有: “曰” “云” “言” “白” “语”“道” “谓” “对”等。
窍门1: 察名代,定句读。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 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 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 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 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代)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 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用“/”给下列文言文段断句。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答案: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 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 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参考译文:尹直,字正言,泰和人。成化十一年,提 升为礼部右侍郎,他推辞不就,不被允许。遭遇父亲 去世服丧,丧期满,起用为南京吏部右侍郎,就地改 任礼部左侍郎。成化二十二年春天,被召回朝廷辅佐 兵部。占城王古来被安南逼迫,离开国家前来

文言文断句上课用

文言文断句上课用

告 王 秦 左
沛 坐 王∕ 右 ∕
∕ 公 章 秦 左
沛 台 王 右
公 见 大 皆
大 相 喜 呼
惊。 如∕ 相 如 奉 传 以 示 美 万 岁。
☆当堂断句练习: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 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 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 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 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 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 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 知怎么办好。
⑵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 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 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 句提供了方便。 例8: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 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 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 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 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 乎/平公曰/善哉
规律五: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 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例: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 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 御者胜。 故知胜有五 /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 识众寡 之用者胜 / 上下同欲者胜 / 以虞待不虞者胜 / 将能 而君不御者胜。
当堂断句练习: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 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hàn)蔽 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 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 计者过矣。(12处)(2006年北京卷)

高考文言文断句30练(含答案和翻译最方便完整版)

高考文言文断句30练(含答案和翻译最方便完整版)

高考文言文断句30练(含答案和翻译最方便完整版)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一)班级姓名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4、宗悫(què)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5、祖逖闻鸡起舞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6、画家赵广不屈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8、顾炎武手不释卷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9、陆游筑书巢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10、晋平公炳烛而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1、任末好学勤记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12、欧阳修三上作文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13、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4、陆游家训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15、唐太宗赐绢惩顺德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二)班级姓名1、钱大昕默坐观弈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先得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2、王荆公旁听文史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一日幅巾杖屦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顾有一人徐问公曰亦知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3、大树将军冯异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4、曾参不受鲁君邑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5、贤妻桓少君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6、萧何追韩信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7、汉高祖论三杰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8、齐桓公登门访士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9、陆贽论人才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孰免讥嫌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将察其情在审其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10、范式言而有信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11、娄师德与狄仁杰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12、司马迁赞李广《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13、祁黄羊去私晋平公问於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14、治国必先富民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15、创业与守成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 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 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 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 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2006年北京卷)
注释:扞(hàn)蔽,屏障。
唇亡齿寒: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参考答案】夫赵之于齐楚/扦蔽也/犹齿之有
1. 无 鸡 鸭 亦 可 / 无 鱼 肉 亦 可 / 菜 汤 一
碗足矣
(财主)
2. 无 鸡 / 鸭 亦 可/ 无 鱼 / 肉 亦 可 / 菜汤 一
碗 /足 矣
( 秀才)
整理ppt
4
学习目标
1、初步探讨并总结出一些文言文 断句的简易方法; 2、通过练习提升文言文断句和翻 译技能。
整理ppt
5
学业水平练习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
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 问
之/答 曰/树 在 道 旁 而 多 子/此 必 苦 李。取之
信然。
《世说新语》
成语 道旁苦李:比喻无用之人或事物,被人所弃,
整理ppt
6
练习讲评: 公子①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
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 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
此两人游,甚欢。平 原 君 闻 之/谓 其 夫
人曰 /始 吾 闻 夫 人 弟 公 子 天 下 无 双 /
今 吾闻 之 /乃 妄 从 博 徒 卖 浆/者/游 公 子
妄 人耳。”
注:①公子:信陵君,魏公子无忌。 ②夫人,平原君的妻子,是信陵君的姐姐。
整理ppt
7
文言文断句总方法▪ 1、通读文,把握大意。 ▪ 2、先易后难,攻破难点。 ▪ 3、寻找标志,帮助标点。
整理ppt
16
小试牛刀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女还, 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 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 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 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 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 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整理ppt
17
小试牛刀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女还, 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 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 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 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 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 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整理ppt
8
练习1: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
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 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 德行》
有乘轩冕过门者 /宁读如故 /歆废
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 /曰 /子非吾友
也!
整理ppt
9
==刻刻削削之之道道鼻/鼻莫莫如如大大目/莫目如莫小如鼻小 大例/1鼻可大小可小小不/可小大不也可目大小也可/目大小大可不 可大小/大也不举可事小亦也然/为举其事后亦可然复/为者其也 则后事可寡复败者矣也。/则事寡败矣。
13
技巧3: 对话断句
对话、引语常用标志有:
“曰” “云” “言” “白” “语”“道” “谓” “对”等。
注意: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
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
答者,明辨句读。
整理ppt
14
▪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 长于臣/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 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 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 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 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
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
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
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整理ppt
勤动笔墨习句读 触类旁通得妙法
——文言文断句 讲评
整理ppt
1
什么叫断句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 “习其句读”: 帮助他们练习文章的断句。
句:语意已尽,需作较大停顿。 读:语意未尽,需作小停顿。
整理ppt
2
趣味断句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菜 汤一碗足矣
整理ppt
3
断句解析
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
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
为国计者/过矣。
整理ppt
12
技巧2、找虚词,定句读。
1、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且、唯、 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
2、句末语气词 : “也、矣、欤、哉、 耶、乎、焉、耳等后面可断句。
整理ppt
整理ppt
18
挑战高考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 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
▪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 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 ,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
参考 译文:雕刻人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
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得小一点。鼻子刻大了, 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 ,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了。办任何事 情都是这个道理,为了以后可以再有挽回的余地, 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整理ppt
10
技巧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B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C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D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吾得兄事之。

(《史记•鸿门宴》)
整理ppt
15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
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
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
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史
记·淮阴侯列传》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 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 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 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