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对孔子的评价(最完整最实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诸子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以儒、道、墨、名、法五个学派最为著名。儒家虽为显学之首,但不立于一尊的地位。故各家对孔子的毁誉不一。

孔子门人及其后学者均推尊孔子。门人中以子贡为代表,他对孔子赞美备至,奉如天人,把孔子比拟为高天、日月、木铎,凡人是永远不可企及的,认为孔子是天生的圣人。亚圣孟子认为孔子所行的“圣人之道”是遍及自然界和社会的至高准则。然而当时民间一般看法认为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

战国末期大儒荀子,虽然其礼的思想根源于孔子,然而他有浓厚的“法”思想的成分。他以继承儒家正统自任,称颂孔子,认为孔子的美德永远不可泯灭。但他贬斥子张、子夏、子游为“贱儒”,批评子思、孟子。他的著作多处称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借孔子之名表达他重视礼法和“亲贤用知”的思想。

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繁琐礼仪。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

先秦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早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认为孔子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时宜。

上述先秦诸子对孔子的毁誉褒贬,各持己见,正是反映了当时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兴盛景象。这与汉以后独尊儒术的局面则截然不同。

秦汉评孔

秦汉时代是儒学发展中的关键时期。在先秦,孔子只算是诸子之一,儒家虽号为“显学”,也只是百家中的一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从此居于统治地位,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

儒学在秦汉时期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秦始皇虽焚书坑儒,但秦朝博士中有许多儒生,祖述孔子,传播儒学,秦尚法术,儒学并未居于统治地位;

2.西汉前期,崇尚黄老,博士诸儒具官待问,未见尊显;

3.汉武帝以后,定儒术于一尊,此后进入儒学统治时期。

汉代儒学的特点是:

1.融摄百家,综合吸取诸了各家之长来充实儒学,使儒学更加丰富;

2.由于定儒术于一尊,孔子的地位愈来愈高;

3.神化孔子和经书,使孔子由圣人变为神人,经学变为神学。

正文:

孔子的一生:

1.学习礼乐(15 岁) "礼乐" :旧有的统治秩序(奴隶制度,分封制)

2,讲学收徒(30 岁) 传承礼和仁;创办私学,广收学生

3,从政生涯(51 岁) 官:中督宰——司寇政治主张:加强君权,削弱大夫权,抑制陪臣

结果:从政失败

4,周游列国政治主张未被采纳【思考】未被采纳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诸侯争霸,崇尚武力, 答案: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

5,献身文教整理文化典籍

评价孔子

1,积极意义: (1)对中国:①政治上,成为封建政治的理论基础(维护一统) ;

②文化上,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核心内容.

③教育方面,奠定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保持文化连续性;

(2)对世界:①汉后,对亚洲,传播先进文化;

②明清后,对西方,为欧洲启蒙思想家所启发,借鉴;

③当今,世界不少学者依然推崇儒学. 2,局限性:维护等级,不平等;

【探究问题】孔子及其说学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①大思想家:提出"仁""礼""中庸" , ,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重要思想

②大教育家:开创私人办学先河,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和一系列教育理念

③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2 菱湖中学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选修四第二单元

④晚年整理文化典籍: 《六经》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⑤世界意义: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

思想的启发

(1)指出孔子的身份地位.我们研究孔子主要依据什么资料?

孔子是春秋末期人,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要依据是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

(2)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他的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重视?

"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维护周朝之"礼" ,主张贵贱有序.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的"仁""礼"思想适应封建社, 会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但在战乱纷争的年代,其主张距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遭到统治者的冷落.

(3)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孔子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比如他要求人们注意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重贤,富有爱心,言必行,遵守社会公德,学习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积极进取的处世精神等都体现他对治国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智慧和优秀价值, 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也为现代文明提供了汲取的营养.

高考演练

1,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德政" ,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

"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2,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贤良C,宏扬优秀民族文化D,协调社会人际关系

3,孔子说: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

4,孔子教育思想中,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 "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D,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有教无类无类"

5,孔子曾周游列国10 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3 菱湖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选修四第二单元A,孔子地位低下, B, 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C,受其它学派打击D,孔子主张不能满足统治者需要

6,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孔子认为"

7,子曰: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Xi:畏缩)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对这段话不正确的理解是A,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 这样才能使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 B,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的思想基本一致C, "不学礼,无以立" ,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 D,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

8,孔子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A.分封制的崩溃B. 劳动者地位的提高C. 教育向民间普及D. 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新旧矛盾尖锐社会处于转型时期,

9,孔子曰: "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 "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 .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10,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②③B. ②④C. ①③D. ①④

11,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这段材料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A.有教无类B.启发式教学 C.温故而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

12,下列有关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孔子整理的"六经"和其著作《论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子整理的"六经"和其著作《论语》B. 儒家思想经历代损益逐渐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C. 孔子创办的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 D. 孔子的思想及其学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