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生物选修3专题5《生态工程》(单元)word同步测试题一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专题5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专题5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08918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e.png)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生态工程建设要达到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的目的应遵循()A.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B. 系统整体性原理C. 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D. 物种多样性原理【答案】C【解析】解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物质循环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故选 C.2.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生态经济主要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B. 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C. 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D. 生态工程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答案】A【解析】解 A、生态经济主要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 A正确B、生态工程是低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B错误C 、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错误D、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能量不能循环 D错误.故选 A.3.下面是利用秸秆生产食用菌和蚯蚓等生产设计有关此生态农业分析错误的是()A. 属于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B. 分级利用级数越多越好C. 最终还田的秸秆有机质的肥效有所降低D. 能量在此生态工程中不能循环利用【答案】B【解析】解 A、该生态农业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等生态工程原理 A正确B、由图示可看出农作物秸秆进行了三级利用秸秆中能量得到了充分利用但是秸秆中的能量是有限的并不是利用级数越多越好 B错误C 、最终还田的秸秆有机质的肥效有所降低 C正确D、能量在此生态工程中不能循环利用 D正确.故选 B.4.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B.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 “平堤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是湿地恢复工程的重要方针D. 城市环境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答案】B【解析】A、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A正确B、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B错误C、“平堤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是湿地恢复工程的重要方针 C正确D、城市环境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 D正确5.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B. 中国农民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所包含的生态学原理是物质的循环再生C. 在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系统整体性原理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D. 我国南方水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答案】C【解析】A、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A正确B、中国农民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所包含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物质的循环再生原理 B 正确C、在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整体性原理将生态和经济结合起来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C错误D、我国南方水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 D正确6.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健全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机制下列关于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叙述合理的是()A. 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是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B. 适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措施是开发农田增加农民收入C. 恢复矿区生态环境需首先通过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D. 矿石的开采只是破坏生态环境不会产生其他危害【答案】C【解析】解 A.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这主要依靠人类的活动 A错误 B.矿区的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B错误C.恢复矿区生态环境种植绿色植被以前需首先利用机械人工制造表土 C正确D.矿山开发形成大量岩质陡边坡及矿渣废弃地边坡的不稳定性会导致许多不良地质灾害如地表塌陷等 D错误故选 C7.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经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 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 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 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答案】C【解析】解 A.由题干可知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主要由原来较单纯的农作物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该树林中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肯定会增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会逐渐提高 A正确B.在三个连续群落演替阶段中甲、乙、丙之间相互竞争依次作为优势种群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主要由原来较单纯的农作物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这时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B正确C.在三个连续群落演替阶段中甲、乙、丙依次作为优势种群但在竞争中前者被后者替代由图示可知这种演替虽然使前一优势物种的数量降至较低水平却没有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C错误D.该树林中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肯定会增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会逐渐提高 D正确故选 C8.某种物质X(一种含有C、H、O、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X 研究人员按照如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菌株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X 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X和Y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甲、乙培养基均属于选择培养基乙培养基组分中的Y物质是琼脂B. 若要筛选高效降解X的细菌菌株甲、乙培养基中X是唯一的碳源C. 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各培养瓶中的X溶液要有一定的浓度梯度D. 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若培养基中的X浓度过高某菌株对X的降解量可能下降【答案】C【解析】解 A.甲、乙培养基均以X为唯一碳源和氮源属于选择培养基其中乙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因此其组分中的Y物质是琼脂 A正确B.若要筛选高效降解X的细菌菌株甲、乙培养基中X是唯一的碳源和氮源 B正确C.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各培养瓶中的X溶液的浓度要相同 C错误D.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若培养基中的X浓度过高时可能会导致细菌细胞失水过多而失活因此对X的降解量可能下降 D正确故选 C9.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和整体性原理B. 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是运用系统整体性原理的典型实例C.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是建立稳定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D. “环境友好技术”及低污染淸洁生产工艺可以减少城市污染的产出【答案】B【解析】 A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一个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工程其运用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 A正确B、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是运用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典型实例 B错误C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是建立稳定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C 正确D、“环境友好技术”及低污染淸洁生产工艺可以减少城市污染的产出 D正确10.下列措施不属于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类型的是()A. 把人畜粪便转化为复合肥B. 在干旱地区开展雨水和地表水的收集C. 农作物秸秆的“过腹还田”D. 利用蚯蚓等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蚓粪残渣作肥料【答案】B【解析】解 A、把人畜粪便转化为复合肥是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A错误B、在干旱地区开展雨水和地表水的收集不属于物质循环再生 B正确C 、农作物秸秆的“过腹还田”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错误D、利用蚯蚓等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蚓粪残渣作肥料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错误.故选 B.11.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如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只有光源B. 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C. 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分别生长在氧化塘表层和下层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少D. 要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故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答案】D【解析】解 A、废水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中有能量因此输入氧化塘的能量有太阳能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A错误B、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错误C 、氧化塘前部的有机物含量较高需氧微生物大量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故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多 C错误D、要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故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正确.故选 D.12.下列对生态工程的理解不合理的是()A. 我国“三北防护林”运用物种多样性原理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B.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应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工程学原理等C.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可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恢复其生态功能D.在对城市进行规划和布局时要进行城市生态分区【答案】A【解析】解我国“三北防护林“虽然取得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没有完全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办事也产生了不少问题例如最初进行林带建设时没有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单一种植了大片的樟子松林导致松毛虫肆虐很多地方的樟子松因此奄奄一息故选 A13.“桑基鱼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它的“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蚕的粪便)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生产方式成为生态农业的典范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于其他农田群落的重要特征B. 蚕沙中的能量属于蚕同化的能量C. “桑基鱼塘”在本生态系统内实现了物质循环功能D. 塘泥中丰富的有机物(肥)可被桑树直接吸收利用【答案】A【解析】解 A.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于其他农田群落的重要特征 A正确B.蚕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蚕同化的能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B错误C.“桑基鱼塘”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C错误D.塘泥中丰富的有机物(肥)不能被桑树直接吸收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这些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才能被桑树吸收利用 D错误故选 A14.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遵循的哪个原理()A.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B. 整体性原理C. 物种多样性原理D.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A【解析】桑基鱼塘模式是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的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故主要体现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15.在城市环境治理中下列哪项体现了整体性原理()A. 进行城市生态分区B. 推广“环境有好技术”C. 进行污水净化处理D. 实行垃圾分类处理【答案】A【解析】解 A、进行城市生态分区主要应用了整体性原理 A正确B、推广“环境有好技术”主要应用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B错误C 、进行污水净化处理主要应用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C错误D、实行垃圾分类处理主要应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错误.故选 A.16.下列对生态学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A. 在调查某河流污染情况时发现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果反映了种群的空间结构特征B. 某农场中鼠的大量繁殖引来鹰的捕食鼠种群数量的下降说明了该农场物种多样性下降C. 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种类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D. 设计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时科学地向生态系统中增加生物种类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D【解析】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反映了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A错误某农场中鼠种群数量下降物种多样性没有发生改变 B错误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种类丰富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不同反映的是群落的结构并不是群落的演替 C错误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D正确故选D17.下列有关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违背了系统整体性原理B. 设计试管婴儿性别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调违背伦理道德C. 中国政府对于克隆技术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可有限制的进行生殖性克隆D. 由于存在生殖隔离大田种植转基因抗旱、抗除草剂农作物不存在生物安全性问题【答案】B【解析】A.整体性原理是指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故发生“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违背了整体性原理 A错误B.设计试管婴儿性别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调违背伦理道德 B正确C.中国政府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C错误D.转基因植物存在生物安全性问题 D错误故选 B18.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B. “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的建立主要体现了协调与平衡的原理C. 在城市环境生态工程中我国科技人员创造了浮床生态工艺法净化污水D.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答案】B【解析】解 A.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A正确B.“桑基鱼塘”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错误C.在城市环境生态工程中我国科技人员创造了浮床生态工艺法净化污水 C正确D.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D正确故选 B19.“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如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又减少了环境污染B. 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C. 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D. 上述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答案】B【解析】A、沼气池的建立使物质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A正确B、该生态农业调整食物链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 B错误C、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 C正确D、这种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 D正确20.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其中也蕴含着很多生物学知识对下列诗句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萤火虫发出的荧光属于物理信息对同种异性是一种性召唤这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天的红枫是植物细胞液泡内的花青素的颜色这也说明叶绿素很不稳定在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会分解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化作春泥是土壤微生物的作用这说明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D.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秋天日照缩短植物体的特定部位如叶柄合成相关激素如脱落酸于是叶子就掉了这说明植物的生命活动只是环境因子的变化引起植物体内激素变化进行调节的【答案】D【解析】解 A.声、光等均属于物理信息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A正确B.秋天枫叶变红的原因是植物细胞液泡中含有大量花青素且叶绿素不稳定易分解 B正确C.落红化作春泥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利用说明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 C正确D.植物的生命活动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D错误故选 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草鱼属于________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2)放养草鱼和青蛙后稻田中的害虫、其他浮游动物、田间杂草的数量也因此而下降水稻增产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3)与普通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稻—鱼—蛙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初级, 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有重要作用【解析】解(1)草鱼吃水草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草鱼属于初级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是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有重要作用【答案】(2)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等【解析】(2)通过生物之间的竞争、捕食的种间关系使放养草鱼和青蛙后稻田中的害虫、其他浮游动物、田间杂草的数量也因此而下降水稻增产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意义在于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等【答案】(3)物种组成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解析】(3)与普通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稻—鱼—蛙农田生态系统物种组成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故稻—鱼—蛙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22.(1)该实验结果说明在0~20cm深度的土壤中________农业区更有利于线虫生存20cm深度以下土壤中________22.(2)画出土壤中线虫的食物关系网________22.(3)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以上相关的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22.(4)土壤中腐生细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________ 腐生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22.(5)在生态农业的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还需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并且还要综合考虑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主要体现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答案】(1)生态, 不同农业模式对土壤线虫无显著影响【解析】解(1)由表中内容可知在0~20cm深度的土壤中生态农业区更有利于线虫生存 20cm深度以下土壤中不同农业模式对土壤线虫无显著影响【答案】(2)【解析】(2)由表格可知土壤中线虫的食物关系网为【答案】(3)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加使食细菌线虫增加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线虫因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减少量多于其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量【解析】(3)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主要原因是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加使食细菌线虫增加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线虫因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减少量多于其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量【答案】(4)土壤中的有机物的分解,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解析】(4)土壤中腐生细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土壤中的有机物的分解腐生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答案】(5)自生, 整体【解析】(5)在生态农业的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还需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并且还要综合考虑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主要体现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23.(1)该生态系统中群落内部的能量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其中A代表________.23.(2)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________.植食物性动物从图1中的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为________J/cm^2a.23.(3)由于某种因素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该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23.(4)图2中 AB段的种群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 C点后该种群死亡率明显增加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有机物, 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解析】该生态系统通过生产者将太阳能固定储存在有机物中群落内部的能量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散失和未被利用其中A代表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的能量.【答案】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14【解析】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传到较高的营养级时能量可能不够.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植食物性动物从图1中的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为0.5+4+9+(0.05+2.1+5.1+0.25﹣5)﹣2=14J/cm^2a.【答案】自我调节, 营养结构简单【解析】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
2024_2025学年高中生物专题5生态工程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2024_2025学年高中生物专题5生态工程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19364d4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5.png)
专题5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叙述违反生态工程中生态学原理的是( )A.充分考虑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B.尽可能削减种间竞争所产生的耗损C.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D.以单一种群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无法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 )A.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B.整体性原则和生态工程C.循环经济和工程学手段D.无污染原则和生态工程,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
3.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工程探讨的对象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B.“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属于生态工程的内容C.生态工程应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D.实施生态工程的目的是环境爱护,其目的不单纯是环境爱护,而是要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4.城市生活垃圾要做到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
与该做法关系最亲密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系统学原理,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使物质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尽量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目的,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5.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A.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B.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反抗力稳定性C.加强生物防治,限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食物链延长,消耗能量环节增多,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生态农业增加了物种多样性,使物质循环更流畅,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加强生物防治,限制有害生物的危害,从而提高反抗力稳定性;食物链延长,消耗能量环节增多,但流向对人类有益部分的能量增加了,从而使系统总能量利用率提高。
6.生态农业比一般农业( )A.投入多,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实力强B.投入少,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实力强C.投入一样,产出相当,污染少,可持续发展实力强D.投入和产出都较少,污染相同,可持续发展实力强,投入少,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实力强。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专题5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专题5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0c04b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11.png)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下列措施中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 只要保护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就可以全面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B. 设法提高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效率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C. 为控制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严重灾害也应将其天敌共同引入D. 人类可以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以缓解人口压力【答案】B【解析】解 A、应从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水平上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A错误B、设法提高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效率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这样属于生物防治既可以防治害虫也可以保护环境 B正确C 、控制外来物种入侵不能盲目引入其天敌引种不当会造成新的生态灾难 C错误D、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压力甚至引起环境的恶化 D错误.故选 B.2.我国西北沙化地区为恢复生态系统釆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栽种多种植被来防风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恢复过程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论B. 恢复过程中应禁止人类的开发以使生态系统尽快恢复C.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人为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在恢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D. 植被对水土的保持作用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B【解析】A、恢复过程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论 A正确B、恢复过程中应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不是直接禁止开发 B错误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人为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在恢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 正确D、植被对水土的保持作用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正确3.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由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虽然产量大大提高但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我国政府正大力推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生态农业.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农业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少B. 生态农业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现代农业高C. 生态农业系统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D. 生态农业系统可以提高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C【解析】解 A、生态农业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A 错误B、生态农业系统的生物种类比现代农业的多故其抵抗力稳定性比现代农业的高恢复力稳定性比现代农业低 B错误C 、生态农业系统设计的指导原则是实现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C正确D、生态农业系统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 错误.故选 C.4.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更容易遭受虫害.主要是不符合生态工程的哪项基本原理()A.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 协调与平衡原理C. 物种多样性原理D. 系统整体性原理【答案】C【解析】解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是指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故A错误B、协调与平衡原理是指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故B错误C 、物种多样性原理是指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更容易遭受虫害主要就是违背了物种多样性原理故C正确.D、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 1\gt 2” 故D错误.故选 C.5.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自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B.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C. 火灾后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D.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答案】B【解析】解 A.自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A正确B.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B错误C.火灾后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C正确D.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D正确故选 B6.“无废气物农业”所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是()A. 物种多样性原则B. 整体性原理C.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 协调与平衡原理【答案】C【解析】解 A、物质多样性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A错误B、整体性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社会、经济、自然构成复合系统如林业建设中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B错误C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物质循环如“无废弃物农业” C正确D、协调与平衡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如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过度放牧等 D错误.故选 C.7.复合式生态浮床技术将植物分布为两层如图所示并结合照明、通气等技术更好地对富营养化的水体进行生态修复据图判断叙述错误的是()A. 复合式生态浮床能吸收过多的氮和磷减少水体富营养化B. 曝气头曝气可促进需氧微生物有氧呼吸有利于降解有机污染物C. 复合式生态浮床能有效遮挡阳光避免光线过强温度过高以促进藻类的繁殖D. 合式生态浮床技术对水体生态系统的修复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C【解析】A、复合式生态浮床能吸收过多的氮和磷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A正确B、曝气头曝气可促进需氧微生物有氧呼吸有利于降解有机污染物 B正确C、复合式生态浮床能有效遮挡阳光使光线不足从而抑制藻类的繁殖 C错误D、复合式生态浮床技术对水体生态系统的修复利用的是植物净化水体这充分利用了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 D正确8.图一是庭院经济生态农业模式图图二是能量流经牛这一营养级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庭院里的卷心菜被菜粉蝶幼虫取食后能放出特殊香味吸引菜粉蝶的天敌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B. 图一中共有5条食物链其中人占第二、三、四营养级C. 图二中Ⅲ代表流入下一营养级(或人)的能量D. 图二可表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征【答案】B【解析】A、卷心菜被菜粉蝶幼虫取食后能放出特殊香味吸引菜粉蝶的天敌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说明该功能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的作用 A正确B、食物链只涉及生产者和消费者图一中共有3条食物链即农作物→牛→人农作物→鸡→人农作物→人其中人占第二、三营养级 B错误C、图二中Ⅲ表示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 C正确D、由图二可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D正确9.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答案】C【解析】解 A.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利用的都是此能量 A正确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B正确C.该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能量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不能循环利用 C错误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植物秸秆、动物粪便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正确故选 C10.士大夫A. 士大夫B. 士大夫C. 士大夫D. 士大夫【答案】B【解析】士大夫11.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垃圾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可回收垃圾收集处理可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污染保护生态环境B. 厨余垃圾中剩饭、剩菜所含的有机物经发酵处理后可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C. 有害垃圾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物质处理不合理时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中D. 其他垃圾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答案】B【解析】解 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A正确B.厨余垃圾中剩饭、剩菜所含的有机物经发酵处理后有机物中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不能循环利用 B错误C.有害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毒物质可由食物链进入人体通过生物富集作用积累 C正确D.其他垃圾如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瓷器碎片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D正确故选 B12.立体农业是指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把不同种群组合起来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种养的农业经营模式下列关于立体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 立体农业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B.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C. 该生态系统是由某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D. 群落的空间结构理论是建立立体农业的依据之一【答案】C【解析】A、立体农业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A正确B、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 B正确C、该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C错误D、群落的空间结构理论是建立立体农业的依据之一 D正确13.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A. 亚马逊热带雨林B. 呼伦贝尔草原C. 湘江D.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答案】A【解析】解 A.热带雨林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最强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A正确B.温带草原中生物种类最少营养结构最简单恢复力稳定性最强 B错误C.湘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相对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C错误D.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属于人工干预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D错误故选 A14.下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避免出现赤潮B. 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C. 曝气可增加水体的溶氧量抑制厌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D. 植物浮床能一定程度抑制浮游植物的数量【答案】A【解析】解 AD.植物浮床中的植物根能够吸收水体中的氮和磷避免水体富营养化从而抑制浮游植物的数量避免出现水华 A错误 D正确B.吸附基质的存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因此能够提高净化效果 B正确C.曝气可增加水体的溶氧量进而降低厌氧微生物降解能力抑制厌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C正确故选 A15.苜蓿种子的子叶黄色与褐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Y、y控制圆粒与肾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R、r控制某科研小组进行遗传实验时随机选用两植株杂交后代出现四种表型数量统计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 杂交后代中圆粒与肾粒的比例为1∶1 黄色与褐色的比例为3∶1B. 黄色对褐色显性圆粒对肾粒显性C. 两亲本基因型是YyRr和YyrrD. 杂交后代中纯合子的概率占1/4【答案】B【解析】解 A.据图杂交后代数据黄色(95+95)∶褐色(32+32)为3∶1 圆粒(95+32)∶肾粒(32+95)为1∶1 A正确B.根据黄色与褐色的比例为3∶1 推出黄色为显性由于圆粒与肾粒的比例为1∶1 无法推断圆粒和肾粒的显隐性 B错误C.根据子代比例得出基因型分别是YyRr和Yyrr C正确D.YyRr 和Yyrr杂交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4 D正确故选 B16.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下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该生态工程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级和充分利用B. 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温度和含水量等C. 农作物和果树等植物获取的部分物质来自有机肥D. 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属于分解者和次级消费者【答案】D【解析】解 A.该生态工程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级和充分利用 A正确B.温度和含水量都会影响蚯蚓分解处理的效率 B正确C.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矿质营养可以来自有机肥的分解 C正确D.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只属于分解者 D错误故选 D17.下列做法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是()A. 引入外来物种时仅考虑美观性和经济效益B. 利用堆肥和沤肥等方式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C. 以单一作物种植为主以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D. 排掉沼泽地的积水使之变为农田和牧场【答案】B【解析】A、引入外来物种时不仅要考虑美观性和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生态效益 A错误B、利用堆肥和沤肥等方式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这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正确C、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因此应该种植多种物种 C错误D、应该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D错误18.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D. 食用菌、甲烷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答案】B【解析】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由农作物经过光合作用输入的所以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故A正确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故B 错误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故C正确D、食用菌、甲烷菌及蚯蚓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故D正确19.“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 环境治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将是时代的主旋律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都能自给自足的系统B. 面对温室效应加剧问题主要通过各国节能减排来解决C. 生态农业利用的主要生态学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D. 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答案】A【解析】解生物圈在能量上不能自给自足要依赖于太阳给它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供应A错误B.节能减排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释放从而减缓温室效应 B正确C.生态农业利用的主要生态学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 C正确D.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正确故选 A20. 某一生态系统中其中的一条食物链为“绿色植物→昆虫→小鸟→鹰” 若一只鹰增重2kg 则在此食物链中至少需要消耗绿色植物()A. 125kgB. 250kgC. 1000kgD. 2000kg【答案】B【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21.(1)利用PCR技术扩增的目的基因可以________ 也可从基因文库中获得扩增的过程是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旋为单链 ________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在________酶作用下进行延伸如此重复循环多次21.(2)胡萝卜的组织培养的实验中要注意将外植体进行________(“消毒”或“灭菌”)愈伤组织形成后要诱导生根则需要配置的生长素含量________(“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分裂素含量21.(3)对于小鼠、兔和家畜可用________激素处理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这种获得卵母细胞的方法叫________21.(4)“三北”防护林在最初阶段单一种植了大片的樟子松导致偶然滋生的松毛虫肆虐一时原因是没有遵循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答案】人工合成, 引物, 热稳定DNA聚合(Taq酶)【解析】利用PCR技术扩增的目的基因可以人工合成也可从基因文库中获得扩增的过程是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旋为单链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在热稳定DNA聚合酶作用下进行延伸如此重复循环多次【答案】消毒, 大于【解析】组织培养的实验中要将外植体进行消毒生长素含量大于细胞分裂素含量有利于根的分化生长素含量小于细胞分裂素含量有利于芽的分化因此愈伤组织形成后要诱导生根则需要配置的生长素含量大于细胞分裂素含量【答案】促性腺, 超数排卵【解析】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这种获得卵母细胞的方法叫超数排卵【答案】物种多样性【解析】“三北”防护林在最初阶段单一种植了大片的樟子松导致偶然滋生的松毛虫肆虐一时原因是没有遵循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22.(1)下图是某森林中X鸟类一段时间内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如图该鸟类的种群数量增长类型为________型增长(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一段时间后图中两曲线发生重合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2)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对森林群落中植物丰富度调查统计最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色植物为动物提供________________ 从而影响群落中动物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进而影响群落的垂直结构22.(3)生产者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石请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生产者在森林的基石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2.(4)植树造林有利于打造宜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通过“生态+旅游”“生态+农牧业”“生态+经济发展”等方式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这里植树造林蕴含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答案】(1)“J”型, 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K值(或环境容纳量)【解析】解(1)从图中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保持不变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也就是说X鸟在一定时期内每一代都比上一代增加相同的倍数属于种群的“J”型增长一段时间后图中两曲线发生重合表示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停止增长维持在一定水平这就是这个森林所能维持的X鸟种群的最大数量即环境容纳量【答案】(2)采用样方法进行逐类观察识别并记录统计, 食物和栖息空间【解析】(2)采用样方法进行逐类观察识别并记录统计各种植物的数目是对森林群落中植物丰富度调查统计最简单的方法绿色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从而影响群落中动物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进而影响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3)绿色植物能把太阳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满足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没有生产者森林生态系统就无法建立【解析】(3)绿色植物能把太阳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满足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没有生产者森林生态系统就无法建立所以生产者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石【答案】(4)直接、间接【解析】(4)植树造林所带来的旅游观赏等价值属于直接价值植树造林有利于打造宜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等属于间接价值23.(1)漳河水库风光秀丽水质优良每年都有很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漳河水库库区内冬季的气温要比周边高3-4^\circ C 营造了一个非常适合柑桔生长的局部小气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23.(2)漳河的小岛上分布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23.(3)有的小岛上迁入了一些农户农户开荒种柑桔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这属于________演替农户的经济生产活动会导致小岛上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下降【答案】直接, 间接【解析】漳河水库风光秀丽水质优良每年都有很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漳河水库库区内冬季的气温要比周边高3-4^\circ C 营造了一个非常适合柑桔生长的局部小气候这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垂直或水平【解析】漳河的小岛上分布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或水平结构【答案】次生, 抵抗力【解析】有的小岛上迁入了一些农户农户开荒种柑桔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这属于次生演替农户的经济生产活动会导致小岛上物种单一化这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24.(1)在该图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2)该生态系统中的蝎可用来入药体现了生物的______________价值24.(3)与森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稳定性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4)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采用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蝇蛆(或猪)【解析】解(1)由图可知蝇蛆和猪以粪便为食属于分解者二者又可被蝎子和人类食用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答案】(2)直接【解析】(2)该生态系统中的蝎可用来入药体现了生物的直接价值【答案】(3)抵抗力, 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解析】(3)森林的营养结构比该生态系统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所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答案】(4)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解析】(4)从能量流动角度看该方法的优点是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专题5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专题5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87ea43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6.png)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1/5来自于兔子 1/5来自于鼠 3/5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10g体重最多需要消费植物()A. 650gB. 900gC. 5600gD. 6400g【答案】D【解析】解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需最多能量应按10%计算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1/5来自于兔子 1/5来自于鼠 3/5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10g体重根据食物链植物→兔→猫头鹰、植物→鼠→猫头鹰、植物→鼠→蛇→猫头鹰最多消耗能量(1/5×10÷10%÷10%)+(1/5×10÷10%÷10%)+(3/5×10÷10%÷10%÷10%)=6400g 故选 D2.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垃圾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可回收垃圾收集处理可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污染保护生态环境B. 厨余垃圾中剩饭、剩菜所含的有机物经发酵处理后可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C. 有害垃圾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物质处理不合理时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中D. 其他垃圾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答案】B【解析】解 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A正确B.厨余垃圾中剩饭、剩菜所含的有机物经发酵处理后有机物中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不能循环利用 B错误C.有害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毒物质可由食物链进入人体通过生物富集作用积累 C正确D.其他垃圾如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瓷器碎片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D正确故选 B3.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B.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C. 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D. 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自然生态系统高【答案】D【解析】解 A、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A正确B、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 B正确C 、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C正确D、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比自然生态系统的少故其抵抗力稳定性比自然生态系统的低 D错误.故选 D.4.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与此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工程原理是()A. 物种多样性原理B. 整体性原理C.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 系统学原理【答案】C【解析】解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这是利用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的原理即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故选 C.5.农作物秸秆除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外还可用于培育蘑菇和生产沼气等如图为某生态农场的部分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B. 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的原理C. 蘑菇和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 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了改善【答案】B【解析】A、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 A正确B、能量是不可循环的 B错误C、蘑菇和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正确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从而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了改善 D 正确6.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含作用储存的能量B. 食用菌、甲烷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利用D. 多级利用能量可大大提高该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D【解析】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由农作物经过光合作用输入的所以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A正确B、食用菌、甲烷菌及蚯蚓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正确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 C正确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错误7.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北京窦店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建立了良好的能量和物质的循环再生程序B. 在城市环境治理中实现垃圾分类处理体现了整体性原理C. 在植树造林中要特别注意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与物种多样性原理D. 我国的生态工程应该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答案】C【解析】A、物质能循环而能量不能循环 A错误B、在城市环境治理中实现垃圾分类处理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错误C、在植树造林中要特别注意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与物种多样性原理 C正确D、我国的生态工程应该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 D错误8.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D. 食用菌、甲烷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答案】B【解析】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由农作物经过光合作用输入的所以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故A正确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故B 错误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故C正确D、食用菌、甲烷菌及蚯蚓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故D正确9.如图是“果一畜一沼”循环农业模式的简图该模式兼顾了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优化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长期使用沼液和沼渣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微生物活动活跃B. 动物的同化量有呼吸作用散失和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两种去向C. 果树和蔬菜为生产者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査果蔬叶片上蚜虫的种群密度D. 与传统农业相比该模式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和物质循环再利用率【答案】A【解析】A、长期使用沼液和沼渣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微生物活动活跃 A正确B、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同化量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释放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 B错误C、果树和蔬菜为生产者常采用样方法调查果蔬叶片上蚜虫的种群密度 C错误D、与传统农业相比该模式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和物质循环再利用率 D错误10.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 水分子间具有较弱吸引力的氢键决定了其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物质运输B. 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这意味着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发生改变C. 结合水比例越大细胞抵抗干旱或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越弱D. 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C【解析】A、水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氢键易断裂和形成使水在常温下呈液体状态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物质的运输 A正确B、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发生改变 B正确C、结合水比例越大细胞的代谢越弱抗逆性越强细胞抵抗干旱和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就越强 C错误D、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D正确故选C.11.小流域治理模式是我国农民和技术人员的创举例如我国甘肃陇南地区所总结的“九子登科”的治理模式就属于小流域治理模式该治理模式所应用的生态工程原理不包括()A. 物种多样性原理B. 工程学原理C. 整体性原理D. 协调与平衡发展原理【答案】A【解析】解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及工程学等原理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林草、生物等措施层层设防控制土壤侵蚀.故选 A.12.长期使用化肥可使土壤酸碱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并污染环境下列修复和改良酸碱化土壤的措施中不属于生物工程措施的是()A. 设计构建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的现代农业种植体系B. 增施有机肥种植耐酸碱的农作物秸秆还田C. 施用化学改良剂或一些矿质肥料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D. 分离和筛选耐酸碱的微生物作为功能菌制成微生物肥料【答案】C【解析】解 A.设计构建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的现代农业种植体系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属于生态工程 A不符合题意B.增施有机肥种植耐酸碱的农作物秸秆还田符合生态工程所遵循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不符合题意C.施用化学改良剂或一些矿质肥料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轻或消除盐碱危害作用属于化学修复方法不属于生物工程 C符合题意D.分离和筛选耐酸碱的微生物作为功能菌制成微生物肥料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功能菌作为分解者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属于生物工程 D不符合题意故选 C13.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让农田秸秆和废弃农产品代替化肥改造盐碱地从生态学角度对“零废弃生态农业”的分析正确的是()A. “零废弃”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 酶催化剂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C. 废弃物再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D. 零废弃生态农业遵循了生态学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D【解析】解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和能量“零废弃”指的是“零浪费”并没有改变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A错误B.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够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酶催化剂也能够催化有机物变成无机物两者互不干扰 B错误C.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 无法改变而“零废弃生态农业”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C错误D.零废弃生态农业加快了有机垃圾的分解促进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遵循了生态学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正确故选 D14.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答案】C【解析】解 A.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利用的都是此能量 A正确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B正确C.该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能量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不能循环利用 C错误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植物秸秆、动物粪便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正确故选 C15.“退耕还林还草”是下列哪种生态工程建设的措施()A. 小流域综合治理B. 城市环境工程C. 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D.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答案】C【解析】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为了控制荒漠化的发展和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森林或草原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的生态工程如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防沙治沙生态工程等 C正确故选C16.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B. 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C. 生态经济主要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D. 在林业工程建设时应重点遵循系统整体性原理【答案】C【解析】解 A、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故A错误B、生态工程是低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故B错误C 、生态经济主要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故C正确D、在林业工程建设时应重点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故D错误.故选 C.17.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是显性抗锈病(R)对不抗锈病(r)是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甲水稻(DdRr)与乙水稻杂交其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3∶1∶1则乙水稻的基因型是()A. DdrrB. DdRRC. ddRRD. DdRr【答案】A【解析】解 A.甲水稻(DdRr)与Ddrr杂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3∶1∶1 A 正确B.甲水稻(DdRr)与DdRR杂交后代有2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 B错误C.甲水稻(DdRr)与ddRR杂交后代有2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 C错误D.甲水稻(DdRr)与DdRr杂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 D错误故选 A18.复合式生态浮床技术将植物分布为两层如图所示并结合照明、通气等技术更好地对富营养化的水体进行生态修复据图判断叙述错误的是()A. 复合式生态浮床能吸收过多的氮和磷减少水体富营养化B. 曝气头曝气可促进需氧微生物有氧呼吸有利于降解有机污染物C. 复合式生态浮床能有效遮挡阳光避免光线过强温度过高以促进藻类的繁殖D. 合式生态浮床技术对水体生态系统的修复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C【解析】A、复合式生态浮床能吸收过多的氮和磷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A正确B、曝气头曝气可促进需氧微生物有氧呼吸有利于降解有机污染物 B正确C、复合式生态浮床能有效遮挡阳光使光线不足从而抑制藻类的繁殖 C错误D、复合式生态浮床技术对水体生态系统的修复利用的是植物净化水体这充分利用了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 D正确19.“无废弃物农业”是生态工程最早的模式之一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中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案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物质循环再生”是“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主要生态学原理B. 施用有机肥能为作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和能量C. 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D. 通过蚯蚓、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等分解者能有效地促进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答案】B【解析】解 A.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传统农业特色它遵循的是物质循环再生的原则 A正确B.施用有机肥能为作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 B错误C.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通过多层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中的物质既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减少环境污染因此途径②、③优于④ C正确D.分解者可以将生产者的枯枝落叶和遗体残骸、消费者的遗体残骸、粪便等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能有效地促进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 D正确故选 B20.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目前已退耕还湿46万多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湿地生态系统可因地制宜建设成公园做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这是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体现B. 随着退耕还湿的推进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增加这是由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发生了适应性变异更加适应环境的结果C. 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中的中华秋沙鸭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自身同化能量的一部分D. 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农田生态系统是由于湿地中生物的数量更多【答案】C【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21.(1)研究人员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了全岛范围内蛇鸟蝮蛇的种群数量首次捕获5796(a)条第二次捕获5339(b)其中带有标记的1855(c)条估计该种群个体总数N=________(用字母列出算式)21.(2)研究人员在鸟类迁徙高峰期调查了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鸟类密度结果如表3所示同时采用样方法调查了不同类型生态环境中蛇岛蝮蛇的种群数量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表3不同生态环境中鸟类密度表4不同生态环境中蛇岛蝮蛇数量调查表在表4的三种生态环境中 ________中的蛇岛蝮蛇种群密度最低根据表3和表4中的数据推测上述生态环境中的蛇岛蝮蛇种群密度最低的原因是________21.(3)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________保护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由于长期的________的结果【答案】(1)(a×b)/c【解析】解(1)根据标志重捕法的原理计算式为(axb)/c【答案】(2)树林, 树林中的鸟类密度最低蝮蛇食物来源少【解析】(2)根据表4数据计算蝮蛇种群密度在树林中为56÷6000=0.009条/ m^2 在灌丛中为83÷375=0.221条/ m^2 在草甸中为19÷6=3.167条/ m^2 树林中最低与表3中鸟类密度的高低相一致故推测蝮蛇捕食鸟类所以鸟类密度低蝮蛇食物来源少因此密度也最低【答案】(3)就地, 共同进化【解析】(3)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由于长期的共同进化的结果22.(1)在某池塘中线虫以藻类为食鲫鱼以藻类和线虫为食若去掉线虫鲫鱼的总能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2)梯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22.(3)某地森林中有很多珍稀植物如水冬青在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时以________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该森林群落中动物具有一定的垂直结构其直接决定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增加, 食物链缩短能量浪费少【解析】解(1)在某池塘中线虫以藻类为食鲫鱼以藻类和线虫为食若去掉线虫鲫鱼的总能量变化趋势是增加其原因是食物链缩短能量浪费少【答案】(2)间接【解析】(2)梯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3)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群落中植物具有一定的垂直结构植物可为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解析】(3)某地森林中有很多珍稀植物如水冬青在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时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该森林群落中动物具有一定的垂直结构其直接决定因素为群落中植物具有一定的垂直结构植物可为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23.(1)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种植业”的作用是________ 家禽、家畜在食物链中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23.(2)在该生态农业生产体系的建设中为实现人类对谷物、果蔬中能量的充分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人们的具体做法是________ 为减少化肥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其具体做法是________【答案】(1)将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或能够利用光能或固定太阳能), 二【解析】解(1)在该生产体系中谷物、果蔬属于生产者家畜、家禽属于消费者食用菌、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属于营腐生生活的菌类均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谷物等生产者将无机碳转变成有机碳、将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其光合作用是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物质循环中的关键环节能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与能量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等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在该生态农业生产体系中分解者除能分解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外还能转化有机物给人们提供富含化学能的有机物(产品)和沼气(生活能源)【答案】(2)建沼气池(或延长食物链或用秸秆作为饲料等), 利用动物排泄物等进行沼气发酵可减少环境污染, 利用动物排泄物(农家肥)或沼泥肥田可减少化肥的使用【解析】(2)在该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中人们合理地调整了能量流动的方向并通过延长食物链使每个营养级的生物都能给人类提供富含能量的有机物大大提高了人类对谷物、果蔬所固定的能量的利用同时在该生态农业生产体系中通过利用动物排泄物、杂屑等进行沼气发酵而减少了环境污染通过利用动物排泄物及沼泥作为肥料进行肥田可大大减少化肥的使用24.(1)在该图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该生态系统中的蝎可用来入药体现了生物的______________价值24.(3)与森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稳定性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4)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采用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蝇蛆(或猪)【解析】解(1)由图可知蝇蛆和猪以粪便为食属于分解者二者又可被蝎子和人类食用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答案】(2)直接【解析】(2)该生态系统中的蝎可用来入药体现了生物的直接价值【答案】(3)抵抗力, 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解析】(3)森林的营养结构比该生态系统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所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答案】(4)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解析】(4)从能量流动角度看该方法的优点是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专题5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专题5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b34de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c.png)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9小题每题3分共计57分)1.“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如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又减少了环境污染B. 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C. 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D. 上述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答案】B【解析】A、沼气池的建立使物质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A正确B、该生态农业调整食物链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 B错误C、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 C正确D、这种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 D正确2.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新型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作物、家禽家畜、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B. 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的能量利用率C. 人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 该生态系统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答案】B【解析】A、农作物、家禽家畜、人和微生物组成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A错误B、该新型农业生态系统中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利用率 B正确C、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其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植物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错误D、生态农业模式下的生态系统需要外部投入 D错误3.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B. 农业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较低C. 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D. “桑基鱼塘”体现了生态农业的原理【答案】B【解析】解 A、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A正确B、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较少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B错误C 、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C正确D、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桑基鱼塘“体现了生态农业的原理 D正确.故选 B.4.用经过处理后的鸡粪沼液来培养小球藻以降低沼液中的氨氮、总磷等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鸡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鸡未摄入的能量B. 此生态系统中小球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 用鸡粪沼液培养小球藻符合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 小球藻制造有机物时所需要能量来自鸡粪沼液【答案】C【解析】解 A、鸡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鸡摄入的能量但不属于鸡同化的能量 A错误B、此生态系统中小球藻属于生产者但不属于分解者 B错误C 、用鸡粪沼液培养小球藻符合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正确D、小球藻制造有机物时所需要能量来光能 D错误.故选 C.5.“桑基鱼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它的“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蚕的粪便)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生产方式成为生态农业的典范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于其他农田群落的重要特征B. 蚕沙中的能量属于蚕同化的能量C. “桑基鱼塘”在本生态系统内实现了物质循环功能D. 塘泥中丰富的有机物(肥)可被桑树直接吸收利用【答案】A【解析】解 A.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于其他农田群落的重要特征 A正确B.蚕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蚕同化的能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B错误C.“桑基鱼塘”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C错误D.塘泥中丰富的有机物(肥)不能被桑树直接吸收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这些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才能被桑树吸收利用 D错误故选 A6.建设沼气池是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中的重要举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蓝藻与沼气池内的产甲烷杆菌都是原核生物代谢类型相同B. 沼气池是该工程中体现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重要环节C. 沼气池可作为该工程中能量多级利用的实例之一D. 沼气池在农村的推广有助于节省林木资源和保护植被【答案】A【解析】解 A.蓝藻的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而沼气池内的产甲烷杆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两者的代谢类型不相同 A错误B.沼气池将废弃物资源化这是该工程中体现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重要环节 B正确C.沼气池可作为该工程中能量多级利用的实例之一 C正确D.沼气池在农村的推广可以减少林木的砍伐有助于节省林木资源和保护植被 D正确故选 A7.如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A. 物种多样性原理B. 整体性原理C.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 协调与平衡原理【答案】C【解析】解 A、物质多样性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A错误B、整体性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社会、经济、自然构成复合系统如林业建设中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B错误C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物质循环如“无废弃物农业” C正确D、协调与平衡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如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过度放牧等 D错误.故选 C.8.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小于450 mm 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但却被某些领导硬性要求种植了属于乔木的杨树作为防护林带.生态的不适应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状远不如当地树种那样有较高的适应性结果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A. 物种多样性原理B. 协调与平衡原理C. 系统整体性原理D.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B【解析】解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呢之一.杨树不适宜栽种在少雨的地方这种做法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故选 B.9.近年来我国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号召农民退耕还林另一方面制定政策解决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这些政策的制定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哪项基本原理()A.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 协调与平衡原理C. 整体性原理D.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答案】C【解析】解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人类也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说明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可见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整体性原理.故选 C.10.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B.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 “平堤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是湿地恢复工程的重要方针D. 城市环境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答案】B【解析】A、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A正确B、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B错误C、“平堤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是湿地恢复工程的重要方针 C正确D、城市环境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 D正确11.我国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恢复力稳定性高B. 锁阳和小果白刺经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了互利共生的种间关系C. 种植小果白刺以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锁阳和小果白刺都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答案】C【解析】解 A.我国西部沙漠地区的动植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较简单因此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由于环境恶劣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 A错误B.锁阳叶退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是从小果白刺的根部获取营养物质故二者为寄生关系 B错误C.小果白刺可以防风固沙维持生态平衡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 正确D.锁阳叶退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是生产者 D错误故选 C12.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A. 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B. 将作物秸秆等再次利用可以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C. 湿地公园可以涵养水源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物种的基因库【答案】D【解析】解 A.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A正确B.将作物秸杆等再次利用如利用作物秸杆制成沼气经处理后加工成饲料供动物食用等提高了物质和能量利用率 B正确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的保持作用等湿地公园涵养水源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 C正确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只是保护物种的基因库还要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 D错误故选 D13.下列对生态学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A. 在调查某河流污染情况时发现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果反映了种群的空间结构特征B. 某农场中鼠的大量繁殖引来鹰的捕食鼠种群数量的下降说明了该农场物种多样性下降C. 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种类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D. 设计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时科学地向生态系统中增加生物种类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D【解析】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反映了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A错误某农场中鼠种群数量下降物种多样性没有发生改变 B错误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种类丰富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不同反映的是群落的结构并不是群落的演替 C错误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D正确故选D14.下列有关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违背了系统整体性原理B. 设计试管婴儿性别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调违背伦理道德C. 中国政府对于克隆技术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可有限制的进行生殖性克隆D. 由于存在生殖隔离大田种植转基因抗旱、抗除草剂农作物不存在生物安全性问题【答案】B【解析】A.整体性原理是指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故发生“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违背了整体性原理 A错误B.设计试管婴儿性别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调违背伦理道德 B正确C.中国政府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C错误D.转基因植物存在生物安全性问题 D错误故选 B15.关于菌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一个菌落往往是一个细胞在固体培养基上繁殖的结果B. 菌落的大小、颜色、有无荚膜、隆起程度等特征都可作为菌种肉眼鉴定的依据C.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菌种时可在培养基上获得均匀分布的单个菌落D. 一个菌落属于一个种群【答案】B【解析】解 A.一个菌落往往是一个细胞在固体培养基上繁殖的结果 A正确B.菌落的大小、颜色、隆起程度等特征都可作为菌种肉眼鉴定的依据但有无荚膜不能通过肉眼观察到因此不能作为肉眼鉴定的依据 B错误C.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菌种时可在培养基上获得均匀分布的单个菌落 C正确D.一个菌落是一个细胞在固体培养基上繁殖而成的属于一个种群 D正确故选 B16.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健全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机制下列关于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叙述合理的是()A. 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是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B. 适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措施是开发农田增加农民收入C. 恢复矿区生态环境需首先通过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D. 矿石的开采只是破坏生态环境不会产生其他危害【答案】C【解析】解 A.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这主要依靠人类的活动 A错误 B.矿区的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B错误C.恢复矿区生态环境种植绿色植被以前需首先利用机械人工制造表土 C正确D.矿山开发形成大量岩质陡边坡及矿渣废弃地边坡的不稳定性会导致许多不良地质灾害如地表塌陷等 D错误故选 C17.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B.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属于生态工程的内容C. 生态工程应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D. 实施生态工程的目的是环境保护【答案】D【解析】解 A、生态工程建设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A正确B、“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属于生态工程的内容 B正确C 、生态工程应遵循的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C正确D、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即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D错误.故选 D.18.如图表示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草场净初级生产量的关系图中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场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放牧量在b点时草场可持续发展并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应B. 放牧量在0和b时草场实际生产量相等C. 适当的放牧活动能调节种间关系提高草场稳定性D. 从图可知经营草场确定放牧量时要遵循协调与平衡的原理【答案】B【解析】解 A、放牧量在b点时草场的净生产量与未放牧时草场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相等可持续发展并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应 A正确B、放牧量在0和b时草场净生产量相等 B错误C 、图中显示适当的放牧活动能调节种间关系提高草场稳定性 C正确D、从图可知经营草场确定放牧量时要遵循协调与平衡的原理 D正确.故选 B.19.生态工程是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相关生态学基本原理而建立起来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某农田连年种植单—农产品品种违背物种多样性原理易引发病虫害B. 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物质循环再生原理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C. 可利用整体性原理来改善城市河流生态环境同时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D. 某湖泊引种某水生植物用于净化水体需要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答案】B【解析】解 A.在林业工程建设时为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抵抗力稳定性要考虑物种多样性考虑自生原理避免种植单一品种造成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易引发病虫害 A正确B.在林业工程建设时为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这主要考虑利用整体性原理 B错误C.可利用整体性原理来改善城市河流生态环境同时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 C正确D.某湖泊引种某水生植物用于净化水体主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即需要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 D正确故选 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0.(1)高山、河流、村庄中的生物分别属于不同的群落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________ 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包括________20.(2)太阳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后是以________能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中流动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________20.(3)食品工厂排污后河流水体变浑浊但是下游村庄附近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说明该河流具有________能力20.(4)调查表明村庄周围被踩踏过的地方很难见到高大的植被取代的是低矮的草甚至有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________20.(5)小河边的芦苇不仅可以用于造纸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价值【答案】(1)物种组成, 太阳能及工厂、村庄排污水中的有机物中的能量【解析】(1)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据图分析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包括太阳能及工厂、村庄排污中的有机物中的能量【答案】(2)(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 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2)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中化学能在各营养级中流动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答案】(3)自我调节【解析】(3)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恢复原状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4)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解析】(4)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答案】(5)直接和间接【解析】(5)芦苇造纸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生态系统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生态作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21.(1)图中包含的生物所处的最高营养级为________营养级种植作物的农田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在各种因素的调控下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和________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农田便达到了生态平衡农田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21.(2)“无废弃物农业”作为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图文内容可知其中的“废弃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常情况下它们不再沿着食物链参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功能21.(3)堆肥和沤肥与秸秆直接还田相比并没有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4)某同学认为“无废弃物农业”还不能作为完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研究的素材你是否支持这一说法并给出恰当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第三, 结构, 功能, 负反馈调节【解析】解(1)图中作物是第一营养级牲畜是第二营养级人是第二、三营养级故最高营养级为第三营养级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答案】(2)整体、协调、循环、自生, 人畜粪便、枯枝落叶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或者是图中的“作物残留、人粪尿、牲畜粪便等”), 能量流动【解析】(2)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概括为整体、协调、循环、自生图中可以看出废弃物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单向进行的废弃物不再沿着食物链参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答案】(3)将废弃物堆肥和沤肥后其中的能量仍然是流入了分解者没有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解析】(3)要提高能量利用率需要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而废弃物堆肥和沤肥后其中的能量与秸秆直接还田一样仍然是流入了分解者没有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故没有提高能量利用率【答案】(4)支持理由是物质循环中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且具有全球性不能局限于少数几个生态系统【解析】(4)物质循环中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且具有全球性不能局限于少数几个生态系统因此“无废弃物农业”还不能作为完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研究的素材22.(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沼渣返田可为水稻提供________________ 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22.(2)与传统农业相比低碳农业模式可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废弃物的量具体措施有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3)利用植物秸秆生产乙醇时完成A过程的微生物可以产生________酶 B过程相应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4)若植物总产量不变鸭从植物中直接获得的能量从原来的1/5变成4/5 则植物可养活的鸭为原来的________倍(用分数表示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 )【答案】(1)水稻杂草等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无机盐和\ CO_2, 物质循环【解析】解(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由水稻杂草等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沼渣返田可为水稻提供无机盐和 CO_2 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答案】(2)减少, 对粪便、沼渣、秸杆的利用【解析】(2)与传统农业相比低碳农业模式可减少废弃物的量具体措施有图中的对粪便、沼渣、秸杆的利用【答案】(3)纤维素, \ C_6\ H_12\ O_6xrightarrow酶2\ C_2\ H_5OH+2\ CO_2+能量【解析】(3)植物秸秤被分解为葡萄糖时所需的酶为纤维素酶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方程式为: C_6 H_12 O_6\xrightarrow酶2 C_2 H_5OH+2 CO_2+能量【答案】(4)41/14【解析】(4)由图可得到两条食物链为水稻、杂草→害虫→鸭与水稻、杂草→鸭原来鸭从植物中直接获得的能量为1/5 从害虫获得的能量为4/5 鸭每增长1kg需要消耗植物1/5÷10%+4/5÷10%÷10%=82kg 若植物总产量不变鸭从植物中直接获得的能量从原来的1/5变成4/5 则鸭每增长1kg 需要消耗植物4/5÷10%+1/5÷10%÷10%=28kg 所以鸭从植物中直接获得的能量从原来的1/5变成4/5后植物可养活的鸭为原来的82/28=41/14倍23.(1)从群落演替的角度看人工林场的形成属于________演替植树造林建设人工林场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物种多样性原则因为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填“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该稳定性的大小与生态系统________的复杂程度有关23.(2)该人工林场就是一个生态系统依据不同种类生物的________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如图为该人工林场第一、二营养级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 a_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 蚯蚓是该人工林场中的土壤动物之一其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蚯蚓种群同化的能量的两个去向一部分在进行________的过程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________【答案】(1)次生, 抵抗力, 营养结构【解析】解(1)人工林场的形成是有生物基础的因此属于次生演替植树造林建设人工林场的过程中遵循物种多样性原则因为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该稳定性的大小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答案】(2)功能, \ dfraca_6a_1 , 呼吸, 生长发育繁殖。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专题5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专题5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065b9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9.png)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9小题,每题3分,共计57分)1.“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如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又减少了环境污染B. 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C. 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D. 上述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答案】B【解析】A、沼气池的建立使物质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A正确;B、该生态农业调整食物链,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C、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C正确;D、这种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D正确。
2.埃及的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尽管改善了电力和灌溉条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巨大的水库沿岸水草丛生,使血吸虫发病率高达80\% \sim 100\% ,尼罗河下游农田失去了肥源等,这说明该工程()A.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B. 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C. 维持了原来的生态平衡D. 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得复杂【答案】B【解析】解:A、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尼罗河下游农田失去了肥源等,即生态效益恶化,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巨大的水库沿岸水草丛生,使血吸虫发病率高达80\% \sim 100\% ,尼罗河下游农田失去了肥源等”,说明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B正确;C 、根据B选项分析,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C错误;D、埃及的阿斯旺大坝建成后,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得简单,D错误.故选:B.3.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B.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属于生态工程的内容C. 生态工程应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D. 实施生态工程的目的是环境保护【答案】D【解析】解:A、生态工程建设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A正确;B、“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属于生态工程的内容,B正确;C 、生态工程应遵循的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C正确;D、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即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D错误.故选:D.4.我国西北土地沙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哪一基本原理()A. 整体性原理B. 系统学原理C. 协调与平衡原理D. 工程学原理【答案】C【解析】解: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而超载放牧超过了环境承载力,导致草地退化,这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故选:C.5.下列对生态学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A. 在调查某河流污染情况时发现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果反映了种群的空间结构特征B. 某农场中鼠的大量繁殖引来鹰的捕食,鼠种群数量的下降说明了该农场物种多样性下降C. 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种类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D. 设计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时,科学地向生态系统中增加生物种类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D【解析】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反映了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A错误;某农场中鼠种群数量下降,物种多样性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种类丰富,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不同,反映的是群落的结构,并不是群落的演替,C错误;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D正确。
生物人教版高中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五 生态工程 单元测试
![生物人教版高中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五 生态工程 单元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976627a8cc22bcd126ff0cb6.png)
专题五生态工程单元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分)1.在松毛虫肆虐的时候,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区的几十亿株杨树毁于一旦,这是由于违背了( )A.物种多样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整体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2.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符合的原则是 ( )A.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能量和物质资源 B.使产出和输入的物质达到平衡C.尽量减少生物种类D.提高沼气池的转化效率3.2008年7月初,青岛奥帆赛海面被大量浒苔(一种绿藻)覆盖,形似草坪,一人躺在上面不会下沉,经多方努力被及时处理而保证奥运比赛的正常进行。
去年5月的太湖“蓝藻事件”也曾引起全国关注。
关于上述两个自然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产生上述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相同的B.浒苔和蓝藻都通过有丝分裂大量繁殖C.浒苔和蓝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只有浒苔细胞中具有叶绿体D.这两种现象警示我们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4.根据下图说明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严重违反了什么生态工程原理()A.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5.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6.某研究机构研究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实验结果见下图。
其中P表示磷;N表示氮;COD表示化学需氧量(代表水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氧气消耗量)。
据图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A.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有一定净化作用B.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的去除P效果好于NC.8—11月份流经人工湿地的污水中N和P的减少都是同步的D.从12月分COD的曲线变化分析,浮游动物的取食作用对污水有一定净化作用7.某生物小组考查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
高中生物 专题5 生态工程同步测试(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3(2021年整理)
![高中生物 专题5 生态工程同步测试(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3(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08b7061c77da26924c5b02f.png)
广西防城港市2016-2017年高中生物专题5 生态工程同步测试(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西防城港市2016-2017年高中生物专题5 生态工程同步测试(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西防城港市2016-2017年高中生物专题5 生态工程同步测试(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3的全部内容。
专题5 生态工程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B.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C.尽量减少有害生物的种类D.提高沼气池的转化效率2.因盲目引入水葫芦,导致太湖中水葫芦泛滥,水面被单一的水葫芦覆盖。
针对上述实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实例说明引入水葫芦时没有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B.该实例说明引入水葫芦时没有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C.太湖中水葫芦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D.从最终结果来看,水葫芦的引入并没有增加物种的多样性3.(2016届珠海联考)下列有关生物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应用基因诊断,可检测受体细胞中的目的基因是否表达B.筛选产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使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C.茎尖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离体培养时不需要脱分化即可培养成完整植株D.生态工程能提高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4.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下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能量的反复利用B.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C.用蛆蛹粪便作有机肥肥田,利用了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原理D.在离开人的管理后,该生态工程仍可能正常运转5.在“稻-鸭-鱼”生态工程中,水稻为鸭和鱼提供了荫蔽条件和适宜的生存环境,鸭的粪便可作为鱼的饵料,鸭和鱼可减少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其活动又可增加水中的氧含量。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专题5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专题5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fd367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5.png)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实例中错误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解 A、无废弃物农业使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A正确B、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使物种数目增加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 B正确C 、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是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C正确D、前面造林后面砍林是违反了整体性原理 D错误.故选 D.2.在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生态系统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B. 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的能量利用率C. 人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 该新型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作物、家禽家畜、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3.生态工程师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晶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整体性原理B. 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只是运用系统整体性原理C. “1+1>2”是指生态工程的系统整体性原理D. “环境友好技术”及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可以减少城市污染的产出【答案】B【解析】解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整体性原理 A正确B.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运用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B错误C.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C正确D.“环境友好技术”及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可以减少城市污染的产出 D正确故选 B4.珊瑚虫与藻类共生提高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其原理是()A. 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B. 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原理C. 系统整体性原理D. 协调与平衡原理【答案】C【解析】解珊瑚虫与藻类共生提高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 1\gt 2” 这体现了系统整体性原理.故选 C.5.下图为某山区推行的“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指各种含碳有机物B. 该生态农业模式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的生态学原理C. 沼气池中的生物成分主要是进行有氧呼吸的真菌D. 该生态系统中的部分能量不是单向流动的【答案】B【解析】解 A.图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指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无机盐离子 A错误B.该生态农业模式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的生态学原理 B正确C.沼气池中的生物成分主要是进行无氧呼吸的微生物 C错误D.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表现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D错误故选 B6.板栗一茶树立体农业是五莲果农探索出的典型农业生产模式之一在板栗林中栽植茶树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板栗、茶树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立体农业设计的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B. 板栗林中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C. 与传统农业相比立体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D. 与传统农业相比立体农业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提高【答案】C【解析】解 A.立体农业运用的主要原理是群落的空间结构提高生物群落对空间和资源的利用能力 A错误B.板栗林中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错误C.与传统农业相比立体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C正确D.与传统农业相比立体农业中资源利用率提高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错误故选 C7.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态工程要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B. 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C. 建立不同的生态工程时要因地制宜所依据的原理都相同D. 生态工程是一类少耗能、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答案】C【解析】解 A.生态工程要应用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应用其基本原理和方法故A正确B.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故B正确C.建立不同的生态工程时根据当地的条件因地制宜所依据的原理不一定相同如北京郊区窦店村的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中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及工程学等原理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林草、生物等措施层层设防控制土壤侵蚀故C错误D.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即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故D正确故选 C8.创新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推广使用农业机械缩短了收获农作物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农田的光能利用率B. 大量使用农药除虫、除草减小了劳动强度增加了产量应该一直坚持下去C. 收割玉米时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疏松了土壤也提高了人们对能量的利用率D. 为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多种作物混种同时减少人们对农田的影响【答案】A【解析】解 A.和传统劳作手段相比农业机械的使用缩短了收获作物的时间多出来的时间段的光照就可以被利用提高光能利用率 A正确B.大量使用农药导致生物的抗性增强而且污染环境不可持续 B错误C.秸秆直接还田能量的利用率并没有提高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 C错误D.农田生态系统离不开人们的影响干预作物混种的前提是能有效提高产量产生明显经济效益 D错误故选 A9.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B. 中国农民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所包含的生态学原理是物质的循环再生C. 在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系统的整体性原理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D. 我国南方水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答案】C【解析】解 A.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A正确B.中国农民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所包含的生态学原理是物质的循环再生 B正确C.在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整体性原理将生态和经济结合起来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C错误D.我国南方水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 D正确故选 C10.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图示结构是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也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B. 杂食性鸟和蝗虫间存在竞争关系因为它们都能以生产者为食C. 图示结构中的消费者共有杂食性鸟、跳虫等四种其中杂食性鸟占三个营养级D. 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有机物碎屑中的碳被分解为\ CO_2后被生产者再利用的过程【答案】B【解析】解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也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但图示结构中不只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还包括分解者 A错误B.杂食性鸟和蝗虫间存在竞争关系它们以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生产者为食 B正确C.图示结构中的消费者共有杂食性鸟、蝗虫和蜘蛛三种其中杂食性鸟占三个营养级大型真菌和跳虫属于分解者 C错误D.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 D错误故选 B11.地球上一切生物所利用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太阳的辐射能太阳的辐射能不可直接转化为()A. 热逸散B. 俘获热C. 初级生产量D. 次级生产量【答案】D【解析】ABC、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能主要有三部分去向一是少部分被生产者固定成初级生产量大部分是热逸散散失D、次级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次级生产量 D正确12.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继续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中国特色农业生态园立体种植、桑基鱼塘等生态农业与传统种植农业相比有很好的生态和经济效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大量引进优良作物可增加农业生态园的丰富度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B. 立体种植属于农业生态工程的轮作技术C. 生态农业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经济效益就越好D. 桑基鱼塘中蚕粪养鱼使废物得到很好的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答案】D【解析】解 A.大量引进优良作物可能导致本地其他物种生存受到威胁反而使得农业生态园的丰富度降低进而降低其抵抗力稳定性 A错误B.立体种植是指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的一种种植(养殖)方式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 B错误C.生态农业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多流向人类有益部分能量越少经济效益就越低 C错误D.蚕粪养鱼使废物得到很好的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D正确故选 D13.如图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一种结构模式有关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A. 农作物和人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 分解者的有效利用不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C. 确保了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废物的积累D. 人和畜禽所处的营养级肯定是不同的【答案】B【解析】 A 、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因此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农作物 A错误B、分解者的有效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B正确C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C错误D、人和畜禽都可以处于第二营养级 D错误14.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D表示大气中的\ CO_2库各生态系统中\ CO_2的吸收与释放都是平衡的B. 进入生物群落的\ CO_2只能通过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返回无机环境C. C可表示分解者分解者位于食物链的顶端D. 由B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属于储存在B遗体残骸中的能量【答案】D【解析】解 A.D表示大气中的 CO_2库物质循环是全球性的在某个生态系统中 CO_2的吸收与释放不一定是平衡的 A错误B.进入生物群落的 CO_2可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烧等方式返回无机环境 B错误C.食物链中不包含分解者 C错误D.B属于消费者由B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属于B遗体残骸中的能量 D正确故选 D15.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1+1>2”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系统整体性原理B. 巢湖大面积水华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 生态农业的建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 为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可采用人工制造表土种植农作物的措施【答案】D【解析】解A.“1+1>2”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系统整体性原理 A正确B.巢湖大面积水华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B正确C.生态农业的建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C正确D.为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可采用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关键是植被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D错误故选 D16.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答案】C【解析】解 A.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利用的都是此能量 A正确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B正确C.该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能量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不能循环利用 C错误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植物秸秆、动物粪便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正确故选 C17.“桑基鱼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它的“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蚕的粪便)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生产方式成为生态农业的典范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于其他农田群落的重要特征B. 蚕沙中的能量属于蚕同化的能量C. “桑基鱼塘”在本生态系统内实现了物质循环功能D. 塘泥中丰富的有机物(肥)可被桑树直接吸收利用【答案】A【解析】解 A.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于其他农田群落的重要特征 A正确B.蚕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蚕同化的能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B错误C.“桑基鱼塘”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C错误D.塘泥中丰富的有机物(肥)不能被桑树直接吸收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这些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才能被桑树吸收利用 D错误故选 A18.目前南方地区普遍采用在荔枝园内养鸡的生产模式总收益约是普通荔枝园的2倍如图为该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模式实现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B. 鸡粪中所含的能量流入果树促进果树的生长C. 荔枝树固定的太阳能是输入该系统的全部能量D. 与普通荔枝园相比该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答案】D【解析】解 A.该模式遵循的原理主要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A错误B.鸡粪中能量被分解者分解后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循环利用 B错误C.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其中包括荔枝树固定的太阳能 C错误D.生态农业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D正确故选 D19.如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 增加该湿地中生物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C. 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故该湿地可以处理大量的污水D.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答案】A【解析】解 A.分析图解可知图中植物有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等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A正确B.增加该湿地中生物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B错误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要控制污水排放量 C错误D.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D 错误故选 A20.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B. 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C. 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D【解析】解 A.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和林地中的树木为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人和家禽、家畜以农作物为食处于第二营养级 A正确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其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植物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正确C.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正确D.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构建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只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传递效率 D错误故选 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无废弃物农业”通过积极种植豆科植物借助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________关系充分利用了大气中的________元素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21.(2)秸秆、粪便等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作为燃料底渣还可以用来作为饲料或食用菌的培养基实现了对能量的________21.(3)在“桑基鱼塘”农业模式中采集桑叶养蚕蚕沙(蚕粪)可以作为鱼的饲料鱼从蚕沙中获取的能量属于________(填“桑树的同化量”或“蚕的同化量”)21.(4)农田生态系统需要人们的精心管理和维护因为它的________稳定性较差弃耕农田不久后长出杂草、灌木若干年后变成一片森林这是发生了群落的________演替【答案】互利共生, 氮(N), CO_2(二氧化碳)【解析】根瘤菌和豆科植物是互利共生关系其中根瘤菌能利于大气中的氮(N)元素为大豆提供氮而大豆为根瘤菌提供营养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_2(二氧化碳)【答案】多级利用【解析】秸秆、粪便等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作为燃料底渣还可以用来作为饲料或食用菌的培养基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答案】桑树的同化量【解析】蚕沙(蚕粪)中的能量是蚕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即属于桑树的同化量【答案】抵抗力, 次生【解析】农田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因此其抵抗力稳定性较差需要人们的精心管理和维护弃耕农田不久后长出杂草、灌木若干年后变成一片森林由于起始条件不为零因此属于次生演替22.(1)该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中心各类植物的秸秆、枝叶用来生产饲料喂养畜、禽、鱼人、畜、禽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渣水返还农田、菜园、果园、苗圃、鱼塘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22.(2)沼气池中的产甲烷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成分是________ 它与酵母菌相比最大区别是________22.(3)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22.(4)在生态系统中基本组成元素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不断循环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________【答案】物质循环再生【解析】该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中心各类植物的秸秆、枝叶用来生产饲料喂养畜、禽、鱼人、畜、禽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渣水返还农田、菜田、果园、苗圃、鱼塘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分解者, 无成形的细细胞核【解析】沼气池中的产甲烷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分解者产甲烷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故它与酵母菌的细胞结构相比最大区别是无成形的细胞核【答案】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环境)【解析】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答案】氮元素不断通过农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解析】农田中的氮元素不断通过农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因此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23.(1)将野生抗虫能力强但不可食用的马铃薯与裁培马铃薯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融合的原生质体后再生出________能形成完整的体细胞可用________实验方法检测其完整性23.(2)在培育转基因抗虫马铃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在抗虫基因的两端分别连接________才能使之正常表达在将抗虫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时除运用农杆菌转化法外还可以使用________方法在培育转基因抗虫植物时科学家设法将抗虫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的线粒体或叶绿体中而不是整合到染色体DNA中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23.(3)科研小组发现转基因马铃薯抗虫效果不佳考虑使用蛋白质工程通过________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23.(4)将上述转基因马铃薯大范围种植后又建立了若干深加工工厂增加了就业、提高了经济收入这种做法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答案】(1)细胞壁, 质壁分离【解析】解(1)将野生抗虫能力强但不可食用的马铃薯与裁培马铃薯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融合的原生质体后再生出细胞壁能形成完整的体细胞可用质壁分离实验方法检测其完整性【答案】(2)启动子与终止子, 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 防止抗虫基因及其表达产物通过花粉传播带来生态学问题【解析】(2)在培育转基因抗虫马铃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在抗虫基因的两端分别连接启动子与终止子才能使之正常表达在将抗虫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时除运用农杆菌转化法外还可以使用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在培育转基因抗虫植物时科学家设法将抗虫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的线粒体或叶绿体中而不是整合到染色体DNA中是因为精子几乎没有细胞质防止抗虫基因及其表达产物通过花粉传播带来生态学问题【答案】(3)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解析】(3)科研小组发现转基因马铃薯抗虫效果不佳考虑使用蛋白质工程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答案】(4)整体性【解析】(4)将上述转基因马铃薯大范围种植后又建立了若干深加工工厂增加了就业、提高了经济收入这种做法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24.(1)人工浮床中植物对水质净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________ 另外人工浮床通过遮光作用来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繁殖可有效防止“________”发生提高水的透明度24.(2)人工浮床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等生物共同组成了________ 其中所有的鱼类获得的能量最终主要来源于________24.(3)该小组若利用人工浮床开展“不同水生植物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 为了避免实验误差你认为对每个实验装置中的植物有何要求?24.(4)该实验中对城市生活污水的治理应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________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等基本原理24.(5)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污染环境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答案】根系吸收氮、磷, 水华【解析】【答案】群落, 太阳能【解析】【答案】大小、数量和生活状态等相近【解析】【答案】协调与平衡原理【解析】【答案】已受损的生态环境【解析】25.(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其中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 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这一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25.(2)克隆动物实际上是用________方法得到的动物也就是将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________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25.(3)受精卵是胚胎发育的开端参与体外受精的卵细胞必须达到________期才具备。
高中生物 专题5 生态工程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 专题5 生态工程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d6f0774ba417866fb94a8e1e.png)
专题5 生态工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是( )①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②没有考虑生态成本③往往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④注意了物质的分层多级利用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考虑生态成本,往往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没有实现物质的分层多级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答案:D2.下列叙述违背生态工程中生态学原理的是( )A.充分考虑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B.尽可能减少种间竞争所产生的耗损C.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D.以单一种群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解析:单一种群的系统极不稳定,无法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答案:D3.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 )A.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B.整体性原则和生态工程C.循环经济和工程学手段D.无污染原则和生态工程解析:生态经济主要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
答案:A4.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B.“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属于生态工程的内容C.生态工程应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D.实施生态工程的目的是环境保护解析:生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其目的不单纯是环境保护,而是要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答案:D5.城市生活垃圾要做到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
与该做法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系统学原理解析: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使物质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是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人教版生物选修三 专题五生态工程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选修三 专题五生态工程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2bab4c3c1ec5da50e27039.png)
人教版生物选修三专题五生态工程测试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D.生态工程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2.下列关于农业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现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B.建立了“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C.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D.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3.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它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B.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实现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D.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4.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的是()A.三峡工程B.转基因工程C.南水北调工程D.防治水污染工程5.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B.我国南方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只体现了系统整体性的原理C.在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整体性原理,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D.我国农民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6.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的是()A.沼气工程B.桑基鱼塘C.长江两岸加固河堤D.退耕还林还草7.如图所示为对燕麦胚芽鞘进行不同处理的实验,胚芽鞘生长情况相同的一组是()A.a与b B.c与d C.a与e D.c与e8.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有机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C.生态工程的基本特点是无消耗、无污染、高效益D.生态工程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9.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维持生物圈的稳态,下列思路或做法不可取的是()A.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B.全民开展节能减排,实现能源的清洁生产,努力开发新能源C.建立“原料﹣产品﹣废料”的生产模式,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D.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地位上10.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11.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是一种新型污水生化处理技术,它的主要原理是污水连续经过装有悬浮填料的反应器时,附着在填料内外表面的微生物形成“生物膜”,通过“生物膜”上的微生物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膜”上附着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B.“生物膜”上附着的微生物呼吸方式不一定是有氧呼吸C.该反应器中所用的“生物膜”亦可用于海水淡化D.该反应器对有机废水和无机废水都有很好的净化效果12.如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B.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蝇蛆和蚯蚓,促进了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的进行C.合理使用农家肥可提高葡萄和蔬菜的产量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13.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B.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平堤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是湿地恢复工程的重要方针D.城市环境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14.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A.系统整体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以上都不是15.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A.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B.整体性原则和生态工程C.循环经济和工程学手段D.无污染原则和生态工程16.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如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废水流人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B.控制废水流人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无机盐被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C.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太阳能和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多D.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17.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如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C.用蛆蛹排泄物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运转18.共同生活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内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统一整体即生态系统.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在理想环境中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恒定不变B.竞争是不同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结果是一方占优势,另一方逐渐消亡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主要功能,二者特点不同,是两个独立的过程D.退耕还林的同时要兼顾农民的收入问题,遵循的是生态工程建设的整体性原理19.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污水的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污水净化过程中,微生物仅通过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B.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所需的能量由微生物供给C.该系统所遵循的生态原理是整体性原理D.植物池前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少20.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展示了较新的生态污水(常富含N、P)处理技术.如图l是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构造示意图(箭头表示水流方向).污水脱氮过程离不开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作用机理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湿地植物一般宜选用本地物种,避免生态入侵,以保证当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B.人工湿地基质常使用碎石等多种材质,碎石间留有一些空隙有利于促进根部有氧呼吸C.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分别生活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下行池和上行池D.对进水口和出水口水质进行监测,比较N、P含量的差值来分析人工擇地的净化功能二.解答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21.如图为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模式图,据图回答:(1)该生态工程体现了等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选答两项).(2)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可提高传统生态工程的效益,要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病甘蔗,需要的工具酶是,可通过技术将导入了目的基因的甘蔗细胞培养成植株.若要检测转基因甘蔗细胞染色体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可采用技术.(3)为大量繁殖良种猪,可采用胚胎移植技术.该技术首先要对母猪注射,做超数排卵处理,以获得更多的良种猪卵母细胞,然后培养到期,与经过处理的良种猪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将早期胚胎移植到本地母猪体内发育成小猪.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会发生反应,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22.【生物:现代生物学技术专题】一青年农民利用自己学习的生态学知识,在自家庭院里建了一个小型生态农业,年创收数十万元.图1是该家庭生态工程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从图中可知,人类生活中所需的能源来自于太阳能、沼气等.利用这些能源与利用煤炭相比,突出的优点是.(2)该案例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工程的案例,而生态工程是实现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这一案例中主要运用了那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3))据生态工程中的物种多样性这一原理,有人认为生态农业建设中,应使食物链和营养级越长越多越好,你是否支持这一观点?.(4)该青年为了更好地创收,引进了杜泊羊,并与当地科研工作者协作,通过胚胎工程快速繁殖了杜泊羊,流程如图2所示,据图回答相关问题:①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对雌性杜泊羊进行处理,从中采集的卵母细胞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②为胚胎在当地普通绵羊体内存活提供了可能的生理学基础.③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技术获得同卵多胎.23.回答如与雾霾天气有关的问题.(1)治理雾霾,既要控制城市人口规模、还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效益,遵循的生态工程建设原理分别是、.(2)某小组尝试用纤维素制备燃料酒精,为了获得能高效合成纤维素酶的单菌落,可采用法将初筛菌液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看,这种培养基属于培养基.欲在此基础上获得纤维素酶活性更高的菌株,最简单可行的做法是.(3)下面是一个探究雾霾天气与肺癌的相关性的实验方案.(实验用具及材料:与雾霾天气类似的烟雾箱,大白鼠若干),请完成相关的内容.实验组对照组饲养空气条件①②饲养其他条件③肿瘤成分检测④定期抽血检测细胞表面的化学成分①②③④⑤我们认为:既使实验组的肿瘤成分检出高于对照组,也不能肯定得出“雾霾天气会导致人类肺癌”的结论,你认为理由有.24.长江江心洲是由上游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某江心洲湿地从近水边到岸边的区域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如图一所示;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如图二所示.(1)由图一和图二可以说明,该湿地群落存在结构上的差异,该群落的优势种是.(2)根据江心洲的形成机制分析,近水缓冲区群落能代表区群落形成的早期状况,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优势取代表明,适者生存是通过实现的.(3)许多地方将江心洲开发成旅游景区,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在江心洲大力营造人工林,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4)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于船只表面,有效防止了水生生物附着生长,但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水,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想探究内江底泥中是否存在分解三丁基锡的细菌,以便用于今后的生态修复,筛选目标菌株的培养基成分应为:牛肉膏、蛋白胨、NaCl、H2O、琼脂和等.25.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发了全国人民对雾霾的关注和讨论,而天津港火灾爆炸事故遗址将在彻底清理后建设海港生态公园,这再次将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推上舆论的焦点.生态工程的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请回答下列问题:(1)山西省为产煤大省,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在于,具体实施的措施有(至少答两点).(2)某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中心,各类植物的秸杆、枝叶用来生产饲料喂养畜、禽、鱼,人、畜、禽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渣水返还农田、菜园、果园、苗圃、渔塘,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该生态工程建设中,鱼塘中每一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其.该生态系统把鱼塘、农田、果园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原理.(3)在上述的生态工程中,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饲养多种畜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5)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原理.26.2015年3月,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发了全国人民对雾霾的关注和讨论.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再次推上舆论的焦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如图为某地一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生态经济: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废弃物农业”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2)该生态工程模式的最大优点是.该生态工程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苗木,饲养牛、猪、鸡等多种畜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3)该生态工程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除鸡、奶牛、鱼外还有(写全才能给分),该生态工程建设中,鱼塘中每一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其.27.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依据下列生态工程图回答问题:(1)如图一中“秸秆的多级利用”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减轻了燃烧秸秆造成的 效应.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 、 的工程体系.(2)建立图二这一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 .(3)蚕粪、桑叶进入鱼塘经过 的作用又被桑基所利用.蚕粪中的氨进过硝化细菌的作用,最终形成 ,被植物利用.(4)图二系统的设计使能量、物质、信息的转换和流通实现了总体大于部分之和,体现了 生态工程原理.28.研究人员在一些果树种植区,构建了如图所示“果﹣草﹣牧一菌﹣沼”生态农业模式.请分析回答:(1)人工构建的“果一草一牧一菌一沼”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包括 ,沼气池中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生态系统结构中的 .果树和牧草可从菌土中获取 用于生长发育.此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实现了 .(2)研究人员调查了生态果园及对照果园中某些昆虫的密度,结果如表所示.昆虫种类 害虫 害虫天敌 金纹细蛾幼虫体内有姬小蜂卵的百分率(%)蚜虫 (头/枝) 雌成螨 (头/叶) 小花蝽 (头/枝) 瓢虫 (头/枝) 食蚜盲蝽 (头/枝) 生态果园 39.3 0.34 0.47 0.29 0.33 40~60对照果园 79.1 2.58 0.1 5 0.26 0.02 3~6①在两类果园中调查上表昆虫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②果园中的 有捕食关系,姬小蜂和金纹细蛾幼虫的关系是 .(3)从表中结果可知,生态果园的建立形成了有利于 生存的生态环境,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对提高果品的品质和有重要意义.29.(1)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2)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畜牧业和医学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此同时,人们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主要体现在生物安全、和等方面.面对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做法应是.(3)桑基鱼塘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原理.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这又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少,适宜种植灌木和草,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致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状,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原理.30.生态专家把某一废弃池塘改造成新型池塘,并对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该新型池塘生态系统中有香莲、芦蒿、多种藻类、水草,还有多种鱼类、虫类,塘边建有猪舍和蘑菇房.请据图回答问题:(1)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该生态系统中的挺水植物、浮游植物、沉水植物形成了群落的结构.(2)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必需遵循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试从鱼塘的环境承载力与放养鱼类的种类分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遵循了和原理.改造后的生态系统生物组分增多,食物网变复杂,提高了生态系统的.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多的一条食物链.(3)从人工栽培的鲜蘑菇中提取的多糖类,对白细胞减少症、传染性肝炎有明显疗效,但含量低,成本高,难以大量应用,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在获得该目的基因后,通过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大量扩增,再利用酶、酶和运载体等作为基本工具,通过一定的手段构建,并将其导入大肠杆菌体内,实现了高效表达.31.下面是有关现代生物工程的一些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生态工程建设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的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3)在胚胎工程中,常需要给供体注射激素.目的是.(4)在胚胎移植过程中,受体选择好后要用激索进行处理,其目的是,以保证移植的胚胎能够继续正常发育.32.如图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城市生活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稳定塘)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稳定塘一般会出现藻类增多现象,影响出水水质.在稳定塘中种植挺水植物可使藻类密度下降,也可以引进以控制藻类的过度繁殖.从稳定塘输出的CO2(大于、小于或等于)输入稳定塘的CO2.(2)底栖动物通过滤食污染物也可以改善水质.处理后的出水和流入污水相比,明显减少的元素是,即便这样氧化塘每天处理污水的量是有限的,说明生态系统的.(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生产者的有机物中.(4)稳定塘依据的最主要的生态工程原理是.在引入生物种类上可以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因为信息能够,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人教版生物选修三专题五生态工程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C;2.A;3.A;4.B;5.B;6.C;7.B;8.C;9.C;10.C;11.B;12.B;13.B;14.B;15.A;16.C;17.D;18.D;19.D;20.C;二.解答题(共12小题)2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植物组织培养;DNA分子杂交;促性腺激素;MⅡ中期;获能;免疫排斥;22.减少了燃烧煤炭所产生的污染,降低了成本;循环经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否;促性腺激素;输卵管中;代孕绵羊对植入胚胎基本不产生排斥反应;胚胎分割;23.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平板划线法;选择;人工诱变(紫外线等照射)处理菌株,再进行筛选;与雾霾天气类似的烟雾箱;在空气质量正常的环境;相同且适宜;癌胚抗原或甲胎蛋白;与雾霾天气类似的烟雾箱;在空气质量正常的环境;相同且适宜;癌胚抗原或甲胎蛋白;人与鼠还有一些诸如体重饮食生理等方面的差异;24.水平;草芦;核心;生存斗争;直接;整体性(;抵抗力;三丁基锡;25.植物恢复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人工建造表土、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物质循环再生;环境容纳量;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物种多样性;已破坏的生态系统;协调与平衡;26.物质循环再生;实现能量和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或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物种多样性(或整体性);猪、人;环境容纳量(K值);27.物质循环再生;温室;多效益;可持续;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分解者;硝酸盐;系统工程学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28.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和食用菌;生产者;无机盐;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样方法;食蚜盲蝽和蚜虫、蚜虫和植物;寄生;害虫天敌;减少污染;29.循环经济;生产原料;环境安全;食物安全;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物质循环再生;整体性;协调与平衡;30.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垂直;协调与平衡;物种多样性;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水草→虫类→鲤鱼(或鲫鱼)→人;PCR;DNA连接;限制;目的基因表达载体;31.物质循环;生态;物种多样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促性腺;使其排出更多的卵细胞(或超数排卵);同期发情;使供、受体的生理状态相同;32.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大于;N、P;自我调节能力有限;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含有的能量和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5生态工程单元测试题-中档(教师卷)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5生态工程单元测试题-中档(教师卷)](https://img.taocdn.com/s3/m/3f38694616fc700abb68fc42.png)
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5生态工程单元测试题-中档(教师卷)满分:100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共35小题,共70分)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2分)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D.生态工程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A、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A正确;B、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B正确;C、生态工程是少消耗、多效益的工程,C错误;D、生态工程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D正确。
故选:C。
2.实现循环经济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 (2分)A.大力发展“石油农业”B.生态工程C.清除污染物D.禁止产出污染物【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A、大力发展“石油农业”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A错误;B、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B正确;C、循环经济要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不仅仅是清除污染物,C错误;D、循环经济是指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而不是禁止产出污染物,D错误。
故选:B。
3.城市生活垃圾提倡分类回收处理,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
与该做法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2分)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城市生活垃圾要做到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这说明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因此,与该做法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工程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正确。
4.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2分)A.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指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B.湿地植物的主要作用是为水体提供丰富的氧,有利于微生物分解C.减少湿地面积用于种植农作物,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D.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可以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A、湿地生态恢复工程除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外,还有湿地上、中游的水土保持等,A错误;B、湿地植物的主要作用不包括“为水体提供氧气”,水体氧气来自大气中氧的扩散,B错误;C、减少湿地面积用于种植农作物,会降低生物多样性,C错误;D、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可以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D正确。
2019-2020学年生物人教版选修3同步检测:专题综合检测五 生态工程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生物人教版选修3同步检测:专题综合检测五 生态工程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64a55528ea81c759f57865.png)
专题综合检测五生态工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019·河北高二期末]下列做法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是()A.引入外来物种时仅考虑美观性和经济效益B.利用堆肥和沤肥等方式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C.以单一作物种植为主以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D.排掉沼泽地的积水,使之变为农田和牧场解析:引入外来物种时仅考虑美观性和经济效益,违背了整体性原理,还要考虑生态效益,A错误;利用堆肥和沤肥等方式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正确;以单一种群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不符合物种多样性原理,C错误;排掉沼泽地的积水,使之变为农田和牧场,违背了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原理等,D错误。
答案:B2.[2019·周口市中英文学校高二期末]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B.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较低C.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D.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解析:生态农业可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A正确;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较高,B错误;生态农业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C正确;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是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D正确。
答案:B3.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和整体性原理B.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是运用系统整体性原理的典型实例C.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是建立稳定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D.“环境友好技术”及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可以减少城市污染的产出解析: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和整体性原理,A正确;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是运用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的典型实例,B错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是建立稳定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C正确;“环境友好技术”及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可以减少城市污染的产出,D 正确。
教师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5生态工程单元测试题
![教师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5生态工程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baa7d37650e52ea54189811.png)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五生态工程单元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Ⅰ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与平衡原理B.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植被恢复C.对湿地的恢复,只要注意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D.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依据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C【解析】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而超载放牧超过了环境承载力,导致草地退化,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A正确;在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植被的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B正确;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如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及建立缓冲带等,使受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C错误;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这是利用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的原理,即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正确。
2.沼气工程是我国政府为改善农村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推广的一种生态工程,它遵循的原理是()A.系统整体性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D【解析】实施沼气工程,主要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是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故选D。
3.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的是()A.沼气工程B.桑基鱼塘C.长江两岸加固河堤D.退耕还林还草【答案】C【解析】A,B,D项都是利用生态工程原理,实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C项与生态工程无关。
4.多营养层次综合水产养殖法(IMTA)是一种全新养殖方式。
高中生物 专题五 生态工程过关检测卷 新人教版选修3(1)
![高中生物 专题五 生态工程过关检测卷 新人教版选修3(1)](https://img.taocdn.com/s3/m/60e641c6d0d233d4b14e69c5.png)
专题5 生态工程(测试时间:9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应当特别注意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A.物种多样性原理和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系统工程学原理解析:建设三北防护林时,由于环境恶劣,所以应当考虑到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和平衡问题,同时对于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又不会造成破坏,这是成功建设的起点。
答案:B2.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防风固沙、护岸固堤B.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起重要作用C.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D.在一定范围内消除污染解析: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为迁飞鸟类和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等功能。
答案:B3.据报道,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类动物从地球上消失。
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下述原因中,最重要的是( )A.干旱少雨,饮水缺乏 B.天敌过多,大量被捕食C.食物不足 D.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解析:天敌、水和食物都会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活,但是,事实上这些野生动物的天敌并没有增多,而缺水、缺少食物也都是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的。
所以,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才是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
答案:D4.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
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遵循的哪个原理( )A.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B.整体性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解析:桑基鱼塘模式,就是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高效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
该模式建立主要运用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高中生物 生态工程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 生态工程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a4b92da2bb4cf7ec4afed0f4.png)
1.(2011·贵阳模拟)请仔细读图,然后指出该生态农业的优点:(1)生态农业设计的基本原理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农业的优越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农作物→猪→农户”这条食物链中,若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产出300摩尔氧气,则农作物同时产出________摩尔葡萄糖,农户从猪中获取的能量最多相当于________摩尔的葡萄糖。
答案(1)①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②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原理(2)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互相协调,互惠互利,实现了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3)50 2解析本题考查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建设遵循的原理和优势,以及应用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等。
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路的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体系。
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食物链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
这样,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互相协调,互惠互利,实现了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人们可以利用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对生物农产品的废弃物作饲料和肥料,减轻农药和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能量和物质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按10%~20%逐级递减。
2.下图为窦店村综合发展生态工程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1)该工程主要运用了哪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蓝绿萍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5生态工程、单选题1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
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2•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种生物a 、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C.若mv 5m则生态系统和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3•某同学研究各种生态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曲线图如右图所示,老师对该同学的评价是“曲线画得基本正确,但表达不完整”,下面是四位同学对该曲线的补充, 你认为正确的是()4.我省不少河流出现一种外来漂浮植物一一水葫芦,它繁殖力强,蔓延迅速,其主要危害是5.下图为植物所A.影响植物固定太阳能的因素除了光、水、CO、矿质营养外还有温度和氧气( )B .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D .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a Tb Tc T 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m、m>> m3和m。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D.①影响通航②威胁堤坝安全③产生有毒物质④危及生物多样性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固定的太阳能的限制因素图解,有关分析正确的是B.对于所有生态系统的植物来说,水都是它们固定太阳能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C.通过取食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净生产量的 10%-20%D. 图中的营养是指落叶和枯枝中能被植物再利用的有机营养6. 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过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8•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种11k —性—i种 拌 数( )括()A. 通过兔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C.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7.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以说明B. 通过兔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D.流入狐体内的能量( )•种群密度改变的要素•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变化情况。
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t 时间 t 干扰干扰 A t干扰C千扰D9•在我国,橡胶树只能分布于北纬24 生态因素是 ()40'以南、海拔960m 以下。
影响橡胶分布的主要C . CQ 浓度D .温度[10•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生物总能量(A )和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 ) 的变化,下面是据图得出 的几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 第10年〜20年是该生态系统向营养结构复杂化发展的时期B.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30年〜40年比20年〜30年期间强C. 从a 点开始,曲线B 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数量不断增加 11•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 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以下相 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B. 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C. 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 COD. 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12.在盐城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一个年龄较老的鹿群中,雄鹿比例低于雌鹿,这种性别比例有利于( )A.种群遗传的多样性 B .不同鹿群间的C.雌鹿和幼鹿占有更多的食物D.雌鹿和幼鹿占有更多的空间超E容13•图7表示生物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f 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作肥料,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
下列有关“桑基鱼塘”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 该生态系统是生态农业的雏形C. 该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D. 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不需要人的干预 15.每年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有()A 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滩涂、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甚至包括水深不超过6m的浅海水域等B. 湿地能通过物理沉降或生物分解等方法净化污水,并且具有调洪蓄水能力C. 近年来我国旱、涝、洪灾频繁发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等与湿地的破坏有很 大关系D.湿地中细菌的硝化作用实现自然界 N 2向硝酸盐的转化16.广东近年频频出现赤潮(当赤潮发生时, 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赤潮过后往往引起大量的鱼、虾、贝类的死亡,其原因有()A 赤潮生物主要大量寄生在鱼、虾、贝类体内 B. 赤潮生物能分泌大量毒素C. 赤潮大面积发生后,使海水表层的溶解氧大量减少D. 赤潮生物粘附在鱼鳃及滤食性贝类的鳃片上,阻碍了它们的呼吸 17.下列关于环境污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环境污染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之一B. 水中N P 、K 等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含量越多对水生植物生长越有利C. 固体废弃物是没有使用价值的污染源D. 环境污染是造成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升高的原因之一 18.为了了解土壤微生物能否分解农药,并尽快得出实验结论,有人用“敌草隆”(一种除草剂)进行实验:取等量砂土分装于相同的两容器中, a 组高压灭菌,b 组不灭菌。
下列有关事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向a 、b 中喷入等量的“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 B.检测“敌草隆”的消失情况,预计 a 的“敌草隆”含14.A. 若f 表示大气中的N 2,由a T f 过程不存在,而f 表示生物固氮作用B. 若f 表示无机环境中的 NH ,则a T f 过程一般不存在, 而硝化细菌在f T a 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 若f 表示大气中的SO ,则图解可表示硫循环,造成酸雨 的主要原因是bT f 过程的加剧D. 若f 表示大气中CQ ,则碳循环不包括 f T b 途径多选题 几百年来在珠江三角洲区流行的“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作塘, 塘内养鱼, 塘基k * d -► c量不变,b的全部消失C.只用砂土,实验效果不如用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好D.各再增加c组作为对照,不喷人“敌草隆”,其它处理与a、b组相同。
19.藏羚羊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有分布。
人们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20. 连年种植花生的土地里有大量的蛴螬(一种昆虫),严重危害花生的根系和果实。
人们 发现,若花生与甘薯轮种(一年种花生,一年种甘薯),除了能大大减轻蛴螬的危害,还三、非选择题21. 简要回答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从分子水平看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性状表现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从进化角度看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美国的“生物圈2号”实验为了做人类离开地球能否生存的实验,美国花费2亿美元建造了完全密闭的“生物圈2号”实验基地。
这是一个地 13万平方米的钢架结构的玻璃建筑、远远望去仿佛是一个巨大 的温室。
透过玻璃往里看去、温室内有麦田、草地、鱼塘和微型“海洋”等;室内还放养着 猪、牛、羊和其他家禽。
从1993年1月,8名科学家和家人入住以后,科学家们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养鸡养 鸭,耕种收获。
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
两年中只为他们提供包括种子在内的物品,其余的一切都需要他们自己解决。
能源取自太阳能,氧气,由自己种植的植物中制造;粮食,全 靠自己在里面种植收获;肉类和蛋白质,取自自己养的鸡、鸭、猪、羊;甚至包括里面的气 温和气候,也由自己控制,并尽可能地模拟地球气候。
总之, 他们必须设法保证这个小小的生态系统的平衡。
一年多后,土壤中的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部分二氧化碳与建筑“生物圈 2号”所用的混凝土中的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导致“生物圈2号”的氧气含量从 21%F 降到14%加之没有调节好内部气候, 致使粮食歉收,科学家们不得不靠吃种子勉强度日。
最后,科学家们提前撤出实验室。
更令人意外的是,“生物圈2号”运行3年后,其中的一氧化碳 含量大幅度增加,足以使人体合成维生素的能力减弱,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圈1号”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试比较美国的“生物圈 2号”内的生态系统与地球上的农田生态系统的不同。
(3) 试设想科学家们如何维持“生物圈 2号”的生态平衡。
(4) 导致这场实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5) 试述美国的“生物圈 2号”实验的意义。
23.鼎湖山是我国A •保护遗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B •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保护可可西里的植被.保护特定生态环境中的食物链能够提高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原因是A. 提高了对矿质元素的利用率 C.促进了农田的物质循环( )B .提高了对光能的利用率 D.巧妙地利用了种间关系第一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保护区,鼎湖山多样的生态和丰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环境。
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内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的关系。
请据图回答([]内填写相应的字母):⑵如果初级肉食兽发生瘟疫,大量死亡, C 将发生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
⑶如果C 的总能量为5000 kJ ,D 的总能量最多是 _________________ kJ 。
⑷下表表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
偷猎丧失栖息地 生物人侵 其它原因哺乳动物 31%32% 17% 20% 鸟类 20%60%12%8%① 根据这些数据绘柱形图。
横轴表示每类动物受威胁 的各种原因,纵轴表示数值 (4分)② 分析这两类动物受到威肋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
24. ( 9分)下图为典型的农作物秸秆利用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问题。
肥料⑴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生态系统比自 然生态系统优越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