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层序地层学
沉积背景
物类型。
地震、钻测井和露头资料的层序划分与对比,层序年代标定,建立等时 层序分析 年代地层格架,确定层序周期与级别,分析层序时频特征,分析层序成
因机理,确定层序的主控因素。
确定体系域类型,分析各体系域的分布,分析地震相、沉积相的特征, 层序构型
判断古水流体系,确定准层序的叠置样式,建立地层层序模式,并进行 分析
三角洲进积与退积作用转换面
A Genetic Sequence =
Sediment Accumulated in One Base-Level Cycle
Base-Level Rise Half-Cycle Base-Level Fall Half-Cycle
2 进展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核心内容是建立多级次基准面旋回。 基本方法是判别A/S比值单向变化趋势确定基准面旋回转换 位置。
(c) 垂向叠加
LS
(d) 海向步进 海洋方向
VS
SS b 陆地方向
临滨 滨岸平原
大洋方向
有效可容纳空间迁移及伴随的地层堆积样式
不 同 基 准 面 状 态 下 砂 体 叠 加 规 律
2 进展 —不同背景的层序模式
三种边缘背景下的低位体系域构成 (据Van Wagoner等,1990)
2 进展 —陆相层序地层
示 形
式
地震相 + 模相式 体系域分析
2 进展 —由相模式到体系域
2 进展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基准面、可容纳空间及其与地表的关系
2 进展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供给充分时的有效沉积物通量(单位时间内的沉积物补给量)
沉积 物 卸 载 区
沉 积 物 补 给区
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层序地层学读书报告——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1前言层序地层学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和新技术[1]。
它是研究以侵蚀面或无沉积作用面以及可与之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有成因联系并具旋回性的地层格架内的岩石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2]。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的理论方法体系。
它的出现代表了地质学领域里的一场新的革命,是一种划分、对比和分析沉积岩系的新方法,其理论指导的地层研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地层形成过程和盆地建造控制作用的认识,其模式分析对地层格架的建立和数字模拟研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手段,使地层学的研究前进了一大步[3]。
2层序地层学的发展现状层序地层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层序概念逐步精确化、理论方法体系不断完善以及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展。
2.1 层序概念的发展Mitchum等在l977年提出层序是“一套相对整一的、成因上存在联系的、顶底以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合面为界的地层单元”(a relatively conformable succession of genetically related strata bounded by unconformities and their correlative conformities)。
这实际上指的是地震地层学中的层序,这与层序地层学中的层序是不同的。
因为:①地震层序的边界是现今界面上下地层物性差异的静态反映,可以看成一个物理界面;而沉积层序边界表象上为物理界面,但是更包含了剥蚀过程,应该是一个剥蚀地质体表现的物理界面,静态地震层序边界套用在动态层序边界上显然是不合理的。
②Mitchum定义的层序概念没有全面的考虑到“成因相关”的范畴,边缘侵蚀盆地沉积所最终保留的不整合面之下的发育的地层与不整合面以上的地层是具有成因联系的。
所以说,Mitchum先前提出的层序的概念不够全面。
李绍虎据此对层序的概念进行了完善,提出层序是“一套成因相关的以残留最大水泛面及其相对应的不整合界面为界的相对整合的地层序列[8]”(李绍虎,2010)。
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tgl
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摘要层序地层学是本20年代地震地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门新兴学科在石油勘探领域,这一新理论体系及方法的应用取得重要的成就。
层序地层学发展历史大体以划分戍概念萌芽阶段(1949 ~1979年)、地震地层学形成和发展阶段(1977 ~l988年)及层序地层综合发展阶段 (1989年至今)。
1、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和新进展当前,层序地层学已经成为国际地质科学研究的热门话题l989年以采的历AAPG年会上它都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这充分展示,它在理论上实际上以及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所取得的长足进展。
这屿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层序地层学的本理绝研究方面主要有:对北美一西欧及其它典露头地区进行细致的层序地层分析对碳酸盐岩层序层以及混积岩的层序地层的深入研究、对于高频旋回的地面及地下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对海平面的认识和精确计算(垒球性海平面变化曲线),以歧湖相盆地的层序地层学研究等方面,都有足的进展。
在被动大陆边缘条件下、沉积层序的计算机模拟也取得很大的进步层序地层学的思路和,也正在不同类型的盆地中加以应用,并证明其有效性。
这些盆地既包括被动边缘盆地,也包括话动边缘盆地,既有伸展盆地也有挠曲盆地。
(2 ) 一些新的研究方法止被引入到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中来。
Kauffman等人在1991年提出的包括物理事件、化学事件、生物事件和复合件的高分辨率事件地层学的概念和方法,甚序地层学分析的年代及地层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武器。
与之相近的Moutan—rj的综合地层学方法,以及占生态学和埋藏学也被引。
Kominz及Bou用伽马方法较准确地测定更新统及白垩系旋回沉积中的米兰科维奇旋回,进一步证实了旋回沉积中时间的相对性和旋回的周期性这一假说。
Edwars在l986年提出,用高精度的TIMs铀系统(230Th一234U)年龄测定方法来研究.平面的变化另外,还有运用地球化学进行地层及层序研究,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研究生油岩,应用层序地层学进行泥质岩层序地层分析、使用计算机沉积模拟层序进行层序地层学分析,成岩作用与层序地层研究相结合等等,这些方法的引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层序地层学的理论系统。
层序地层学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的讨论
层序地层学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的讨论作者:岳亚东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17期[摘要]在对经典层序地质学理论和现代层序地质学理论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观测地震层序地层、露头层序地层和测井层序地层活动特点的研究,发现层序地层的计算机模拟分析方法,然后利用层序地层计算机具体的分析了其出现的过程,这个过程被誉为地球科学的第一次革命,并依此对层序地层学提出了如今和未来研究方向的想法。
本文将对层序地层学目前的发展状况和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论述,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给予一定能够得启发。
[关键词]层序地层学;发展现状;未来研究方向中图分类号:P5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7-0118-01前言:层序地层学作为各个世纪年代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学科,它是以地震地层学作为参考,并结合地震、钻井及露头等方面知识,同时涵盖沉积环境与岩相古地理的理论,最后对地层层序格架做更加全面、综合的理论分析和实际预测的科学。
层序地层学也贯穿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和岩石地层学发展过程,所以层序地层学逐渐发展成为一科地质学的单独学科。
1.层序地层学的发展1.1 全球海平面变化根据最新全球海平面的实际情况,以及结合了海平面所处位置的地质年代、磁性地层和生物地层等相关地质分析,同时联系海相盆地的地震剖面及露头剖面的层序地层特征,最终绘制出目前全球海平面的变化曲线。
通过这个全球海平面的变化曲线可以再根据目标探测地点的历史地震资料,可以对所在地的地下岩石和海平面的性质进行钻前预测,同时和全球性地层进行比较。
1.2 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层序地层学模式目前中国内陆所特有的盆地类型为主动大陆边缘型、裂谷型、前陆型盆地这三种类型,这是根据海相被动大陆边缘的构建所划分。
现在中国面临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怎样解决陆相断陷盆地的资源勘探问题,研究其层序地层学特征有利于中国未来解决特殊的地质问题。
1.3 对湖相盆地的层序地层学月球对地球的吸引会引起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和潮汐现象,在海相盆地中,利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湖相盆地中进行应用,科学家发现地球上的湖平面的变化规律和湖相沉积环境的变化规律与海平面对前海地层的控制作用有关,并且两者所产生的效果非常相似。
层序地层学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
层序地层学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层序地层学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2018年1⽉层序地层学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摘要:为了加深对层序地层学的认识和理解,本⽂从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出发,系统性地认识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法以及理论基础。
⾸先查找⽂献初步了解层序地层学的概念体系和以全球海平⾯变化为特征的理论基础。
其次,梳理了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历史和近期层序地层学的相关研究进展。
最后,针对塔⾥⽊盆地的寒武-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的层序地层特征,查找了相关研究成果,加深了对塔⾥⽊盆地的海相地层的层序特征的理解。
关键字: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塔⾥⽊盆地;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1 层序地层学研究对象及内容层序地层学(Sequence Stratigraphy)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门新学科和新技术[1]。
它是研究以侵蚀⾯或⽆沉积作⽤⾯以及可与之对⽐的整合⾯为界的、有成因联系并具旋回性的地层格架内的岩⽯关系为主要内容的⼀门学科。
层序地层学的诞⽣和发展伴随着地震地层学、⽣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发展。
它是以地震地层学为基础,结合有关的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解释,对地层的层序格架进⾏综合解释的科学。
通过对地震、测井和露头资料的分析,研究在构造运动、海⾯升降、沉积物供应和⽓候等因素控制下,造成相对海平⾯的升降变化及其与地层层序、层序内部不同级次单位的划分、分布规律;研究其相互之间的成因联系、界⾯特征和相带分布,以建⽴更精确的全球性地层年代对⽐、定量解释地层沉积史。
当与⽣物地层、构造分析等结合时,能提供以不整合⾯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合界⾯为界的更精确的地层对⽐。
层序的基本模式是以不整合为边界,内部是由三个体系域组成(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位体系域),层序形成的控制因素主要有四个,即构造沉降、海平⾯升降运动、沉积物的供给和⽓候,层序的研究⽅法包括地震、露头和测井的综合应⽤。
层序地层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套相对独⽴的理论⽅法体系。
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新进展及发展方向
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新进展及发展方向最近,层序地层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在研究范围、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层序地层学是地质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岩石组合成层序及其与构造演化、沉积演化和古环境演化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科学计算技术、矿物学技术、精细岩石记录技术的发展,层序地层学研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首先,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升级。
随着量子场计算机的发展,现代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可以更轻松准确地进行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的水平。
同时,矿物学技术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如电子显微镜、微纳X射线衍射仪等,使研究者可以更精准地分析和识别出层序地层学中不同沉积物质的特征。
此外,近年来,随着新型技术的出现,如3D精细岩石记录技术,提供了比以前更准确的层序地层学的研究。
其次,层序地层学研究范围也有所扩大。
尽管传统的同源层序研究仍然是层序地质学研究的主流,但其他领域也在发展,如层序构造地理学、层序古人类学以及层序沉积学等。
在这些新领域中,层序地层学研究能够揭示构造演化、沉积演化和古环境演化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并且能够更好地提高对古地质结构的认识。
此外,层序地层学的多样性也有显著的改善。
如层序地层学中的记录和叙述类型,以及应用层序地层学学科的活动类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研究需求和发展趋势。
同时,实验室实验技术和计算机建模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使研究者可以更全面地实现层序地层学研究。
最后,层序地层学研究也有了一定的成熟性,许多研究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如层序研究方法、多尺度层序研究方法、精细层序研究方法、构造伪层序研究方法,以及层序古生物学研究方法等。
此外,对层序地层学的理解也有所改善,学术讨论日益活跃,许多层序地层学的假说也得到了更多的认可。
从上述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层序地层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然而,层序地层学研究仍然有待改进,尤其是在理论框架方面。
层序地层学的新动向
层序地层学的新动向的报告,800字
伴随着生命在地球上的演化,层序地层学也在不断地发展。
这一学科在未来数年中已经在发展出很多新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方向。
首先,层序地层学的实践研究正在加强其对地下构造的理解、建模和建立可靠的层序类型。
层序地层学家们正在采用新技术,如超强磁共振波谱仪(Hyper-Spectral MR),来探测和分析地下岩
石结构,进而建立有效的层序地层型模型。
其次,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工作正在建立新的地质地貌图,形成三维空间表示。
除了用于地质模型,这些图也可以使潜在的矿床位置明晰,并便于深入研究矿物位置和质量。
此外,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也正在深入揭示古气候的历史。
研究人员正在采用多种新技术,如地球化学和古气候分析,来追溯研究地层形成时的气候变化。
此外,层序地层学正在加强其对沉积过程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地质演变历史。
研究人员正在采用新技术,如电子显微镜和红外线共振等,来观察沉积生物结构和沉积模式,并建立更为准确的地层学模型。
总体而言,层序地层学正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研究者正在加强对地下构造和沉积的理解,构建更为精确的地层学模型,以便更好地了解地质历史过程。
未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研究方向
将会带来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有利于浅层地质勘探和开采,也有助于保护地质环境。
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层序地层学是地质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地层序列的构成、特征、形成机制和演化历史。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首先,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已经从传统的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逐渐向数值模拟和计算机模拟方向发展。
通过计算机模拟,可以更加准确地模拟地层的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为地层序列的研究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数据支持。
其次,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也更加注重地层的横向变化和横向预测。
传统的地层研究主要关注地层的纵向变化和纵向对比,而现代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则更加注重地层的横向变化和横向预测。
这使得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更加具有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此外,随着地球科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也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例如,与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可以为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持。
最后,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也更加注重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
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对大量的地层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为地层序列的研究提供更加准确和高效的数据支持和分析方法。
总之,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包括数值模拟和计算机模拟的发展、横向变化和横向预测的重视、与其他学科
的交叉融合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和广泛。
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 要 : 别 论 述 了层 序 地 层 学及 沉 积 体 系 的 国 内 外研 究 现 状 及 发 展 趋 势 , 分 阐述 了 与 层 序 地 层 学 及 沉 积 体 系 相 关 的理 论 和
基 本 概 念 。层 序 地 层 学 未 来 的发 展 趋 势 为研 究 方 法 标 准 化 及 应 用 地 区特 殊 化 , 其 要 加 强 深 水 层 序 、 酸 盐 岩 层 序 及 层 尤 碳
p ri u a ,he t is f d e wa e s q e c s n c r o ae e u n e a d e e c smu a in h ul b a tc lr t sud e o e p tr e u n e a d a b n t s q e c s n s qu n e i l t s o d e o
序模拟研 究。沉积体系研究要 由静 态描述 向动态模拟 、 由宏观分析 向微观 刻 画发展 , 加强沉 积 的等 时层 序 格 架 内编 制 沉 积 体 系 图件 , 寻 找 油 气提 供 更 可 靠 的依 据 。 为 关 键 词 : 积 过 程 ; 积体 系 ; 序 格 架 ; 序 地 层 学 沉 沉 层 层
sr n t e d. t d e fd po iin ls se h u d s f o sai s rp in t y a c smu a in a d fo te g h ne S u i so e sto a y t ms s o l hi f m ttc de c i to o d n mi i l to n r m tr m a r s o i n lss t mi r s o i c a a t rz to c o c p c a a y i o c o c p c h r c eia in.Re o sr to o e o iin l r c s e l e te g c n tucin f d p st a p o e s s wil sr n — o b t e e , n e o iina y tm swi e ma p d i o e sa a d a d f y h o i e u n e fa e r S h n d a d d p sto ls se l b p e n a m r tnd r n ne s nc r n c s q e c r m wo k,O l i a o p o i r e ib e f u dainsf rp toe m x lr to st r vde mo e r l l o n to e rl u e p o ai n. a o K e wor : e o i o a r c s , e o ii n ls se , e u n e fa wo k, e ue c ta ir p y y ds d p st n lp o e s d p sto a y t m s q e c me r s q n e sr tg a h i r
层序地层学发展进展
主 要 内 容
一、基本概念 二、层序地层学发展历程 三、三大不同学派层序模式 四、小结
层序地层学(
Sequence Stratigraphy )主要是研究 以侵蚀面、无沉积面或与其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 的,成因上相关的地层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是研究 可在全球范围内确定年代地层格架的方法的学科。
建立了沉积幕形成的成因地层层序的地层构型(退 覆部分、上超海侵部分和代表最大海泛的界面) 强调海平面变化对地层特征的普遍控制作用
B
C D
沉积幕和成因层序形成的三个要素:海平面升降、 沉积速率和沉积物补给
A 以过程-响应动力学原理为指导,以多级次基准 面旋回为参照格架 B 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紧密结合,以露头、岩心、 地震、测井资料为基础
成因层序
T-R 层序 (海进-海退层序)
据O.Catuneanu等, 2002,2009
High-Resolution Sequences Cross(1994~1998)
A、构造运动、全球海平面变化、沉积物供给、 气候变化为层序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B、层序为以不整合和与其对应的整合为界所限 制的一套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
5、将地球科学的研究从定性推向定量
理论系统化阶段
1989年, 层序地层学完善形成,Sangree和P.R.Vail等,《应用层序地 层学》
孕育阶段
1988年, Posamentier等,层序地层学基本术语的定义, 层序地层学问世,SEPM第42期特刊 1987年,Haq等,“层序地层学”名词的提出,《科学》 杂志——三叠纪以来的海平面变化 1985年,Posamentier等,层序及沉积体系域立 体模式图; Van Wagoner, “准层序”的定义, 《海平面变化控制的沉积相分布》
层序地层学
层序地层学读书报告姓名:学号:2012020637教师:日期:2013年1月5日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及前沿摘要本文总结了层序地层学的历史及其发展,提出了当前和今后研究热点和前沿,认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成岩层序地层学研究、层序地层学横向交叉研究、层序地层学的模拟分析、沉积盆地动力学演化等是今后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关键字层序地层学发展研究热点学科前沿层序地层学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和新技术,是以地震地层学为基础,综合利用地震、钻井及露头资料,结合有关的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解释,对地层的层序格架进行综合解释的科学。
它也是在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和岩石地层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依据生物地层学与年代地层学所建立的宏观年代地层格架基础开展研究,并把自己的研究同已建立的宏观地层格架结合起来;它将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相互交叉渗透而迅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的理论方法体系,在实践中不断被完善和发展;它的产生改变了分析地层记录的基本原则,被誉为地球科学的一次革命;它消除了地层学中长期存在的年代地层学、岩石地层学与生物地层学单位的三重命名的混乱现象,第一次提出了全球统一的成因地层划分方案,建立了地层分布模式,提高了对地层的分布预测能力,将地球科学的研究从定性推向定量。
本文对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发展、当前及今后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进行了综述。
1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层序地层学在学科纵向和横向上的快速发展,促生了它的多个分支学科。
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三大理论体系:海相层序地层学、陆相层序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四大方法体系:地震层序地层学分析、露头层序地层学分析、测井层序地层学分析和层序地层学模拟分析。
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过程经历了经典层序地层学阶段和现代层序地层学阶段(或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阶段)。
1.1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经典层序地层学大致有3大学派,它们均强调海平面的变化是控制层序成因和相分布的内在机制,从而形成大致3种层序划分方案。
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基本概念。层序地层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为研究方法标准化及 应用地 区特殊 化, 尤 其要加 强深水 层序、碳酸盐 岩层序 及层
序模拟研究。沉积体系研究要 由静态描述向动态模拟、由 宏观分 析向微 观刻画 发展, 要加强 沉积过 程恢复, 在更 规范、更
精细的等时层序格架 内编制沉积体系图件, 为寻找油气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
正是由于对这些层序理论 理解不够准确, 目 前有些科研项目中 出现混用层序理论的现象, 经 常是低频层序研究用 Va il层序地层学, 高频层序 研究用 C ross层序地层学, 甚至在 V ail层序理论建 立的层序格架内使用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这 些 C ross层序理论的专业术语, 这是不对的。 Va il 层序理论强调层序 界面是不整合相应整合面, 层 序发育主控因素是海 (湖 ) 平面升降; 而 Cross层序 理论强调受海 ( 湖 ) 平面、构造 沉降、沉积负荷 补 偿、沉积物补给、沉积地形等综合因素制约的地层 基准面升降旋回变化。地层基准面并非海 (湖 ) 平 面, 也不是相当于海 (湖 ) 平面的一个向陆方向延 伸的水平面, 而是一个相对于地球表面波状升 降 的、连续的、略向盆地方向下倾的抽象面 ( 非物理 面 ); 基准面之上发生侵蚀作用, 基准面之下发 生 沉积作用 [ 23 ] ( 图 1) ; 基准面一个完整的上升与下 降旋回构成一个层序。因此, V ail层序的海 ( 湖 ) 平面上升与下降并不完全等同于 C ross层序的基 准面上升与下降。换言之, 海 ( 湖 ) 平面升降变化 只是基准面变化的 影响因素之一, 有时候构造 沉 降、沉积 物 供给 等其 他 因素 的 影响 程 度大 于 海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 sciences, B eij ing 100083, China)
层序地层学
Sequence stratigraphy
朱筱敏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Sequence Stratigraphy is the study of genetically related facies within a framework of chronosratigraphically significant surfaces
二、孕育阶段(1977-1988)-地震地层学形成发展
以P.R.Vail、R.M.Mitchum 等EXXON公司的专家在AAPG 第26届专题报告《地震地 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 用》的出版为标志。
二、孕育阶段(1977-1988)-地震地层学形成和发展
1、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出现
二、孕育阶段(1977-1988)-地震地层学形成和发展
“沉积层序是由相对整一、连续的、在成因 上有联系的地层组成的,顶底以不整合面或 与之相对应的整合面为边界的地层单元”。
The sequence is defined as a relatively conformable, genetically related succession of strata bounded by unconformities (Mitchum,1977)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Cyclicity of Nature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层序地层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层序地层学的萌芽阶段
二、地震地层学形成发展阶段 三、层序地层学综合发展阶段
层序地层学发展历史(Background)
三大发展阶段
概念萌芽阶段 1949-1977 孕育阶段 1977-1988 层序概念建立阶段
浅论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及其研究前沿
随着研究领域的扩大并深入 ,层 序地层学 的研究视 角越来越 I微 u , J 观领域发展 。从研究对 象领域和视 角的不蚓 , 层序地层学按研究 对象 的沉积环境类型 ,可划 分为海相层序地层学 、陆相层 序地层 学和高分 辨率层序地层学 ;按研 究对象的岩石类型 ,可划分为碳酸盐 岩层序地 层学和碎眉岩层序地层 学 尤 其在碳 酸盐岩层 序地层 学研究中 ,一些 学者注意到在微观上成岩 作用和 成岩环境 影响层 序和体 系域 的发育并 进 行 了 一 些 有 意 义 的 探 索 ,从 而 促 生 了 成 岩 层 序 地 层 学
B a h a e 出胶 结物层 序地 层学 ,强 凋胶结作用 在层序 L 的重要 r t i 提 iw t 卜
层序地层学在学科纵I和横向上的怏速发展 。 u , j 促生 了它的多个分 支学科 。在其发展过程 中建立 了三大理 论体 系 : 柑层 序地层学 、陆 海 相层序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四大方法体 系:地震层序地层 学分析 、露头层序地层学分析 、测井层序地层学 分析和层 序地层学模 拟分析 ’ 论体 系的发展完善过程 经历了经 典层 序地层学阶段和现 。理 代层序地层学阶段 ( 或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阶段 ) 。
石 ,而低水 位富含文 石和高镁方解石 ;揭示了海平面的升降对成岩环
境和成岩作 用的控制作用 贾振远和蔡忠 贤“ 出 ,可以通过成岩作 指 用 的微观 研究来 别 那些隐伏的层序界面 A i m K m 19 ) kh a o( 93 提 i 出成岩层 序地层 学慨念 ,地层 、露头层序地层和测井层序地层研究之外 ,已发 展 到将 汁算机糗拟 分析和智能 识别技术应用于沉积盆地的层序地层学研 究 通过层 序地 层 计算机模拟分析 ,可以)i对层序发育和构成特 征 J ̄ l, l 的理解 ,揭示层序形成演化的控制I素 ,定量 分析和预测沉积体 系和 沉积相的空 组合及分布样式 ,怏速检验前缘盆地的勘探预测方 , J
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 层序地层学的发展简史层序地层学是在地震地层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凝聚了半个世纪的研究成果,是“莱依尔以来在地层、沉积领域的最大贡献”(Brown等),其发展历史大体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1.1 层序地层学的初期阶段自从Sloss于1948年正式提出层序的概念后,层序地层学便诞生了。
Sloss认为层序是“比群和超群更高一级的岩石地层学单位”,而没有现代层序地层学的概念。
其观点在20世纪50——70年代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长期进展不大。
所以该时期可称为层序地层学的初期阶段。
1.2 地震层序地层学阶段P.R.Vail等1977年在第26集AAPG杂志上发表了地震地层学论文集,这算是层序地层学的萌芽阶段。
在论文集中,作者们提出并强调了海平面升降的概念,并认为“层序地层的形成基本上或完全受全球性海平面升降变化的控制”,这为层序地层学的诞生播下了种子。
尽管地震地层学理论代表了层序应用发展历史过程中的重大一步,但此阶段层序的划分主要是用地震资料,测井、岩心和露头一般不能单独用来分析层序。
1.3 层序地层学的形成阶段地震地层学使人们开始利用地震速度来提取岩性信息,并能够在盆地规模上对地层结构、沉积相的展布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层序地层学。
1987年,P.R.Vail及J.C.Wagoner在AAPG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明确使用了“层序地层学”这一新的概念。
1988年J.C.Wagoner主编了SEPM层序地层学特刊(中译本名为“层序地层学原理(海平面综合分析));它系统全面地讨论了层序地层学的理论、方法,厘定了名次和术语的定义。
从此掀起了全球性的层序地层学热潮。
1.4 层序地层学发展阶段从1988年至今,层序地层学得到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特别是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在发展过程中还产生了层序生物地层学、细碎屑岩层序地层学、成岩层序地层学、高频层序地层学、层序充填动力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分支学科。
层序地层学发展现状及地震解释中的问题
法
海侵(TST)
低水位(LST)
准层序组
准层序
层组
海
海退沉积 海侵沉积
侵 超群
︱ 海
群
低水位沉积
退组
旋 回
段
成因单位和相 层 层组
序层
包
括
层若 干
级
别
︱
序
无 谱
系
系 统 阶 生物带 (生物地层学 ) 岩石年代学
层
纹层组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
前言--层序地层学发展的简单回顾
不整合--层序 虽然自地质年代表开始以来不整合在地层分析中起 了重要作用,但是“层序”术语直到1949年才被正式化 (Sloss等,1949)。Sloss(1963)把美国内陆中的显生 宙地层描述为由6个层序组成。认为每个以不整合为界的 层序向盆地进入整合。Sloss把层序按岩性地层单元来划 分,分成超群、群、组和段,最近又重申了这一命名 (Sloss,1988)。
术上的先进性和实践上的巨大应用价值,已被广大的地质工
作者所认可和接受,并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和盆地分析的
实践中,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理论上,它提出了一个完整统一的地层学概念。正如
Vail 所说: “层序地层学概念在沉积岩上的应用有可能提供一
个完整统一的地层学概念,就象板块构造提供了一个完整统
浮游徽古化石、底栖有孔虫类、野外露头、
钻井、地震资料
❖1980 S‵
层序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岩性地层学、地震地
层学、野外露头、测井曲线、地震资料。
(据 Vail 1977末发表)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
前言--层序地层学发展的简单回顾
❖岩石地层学---同期异相、异期同相
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与进展1
当前,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得到了全 球地质学家尤其是石油地质学家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而层序地 层学应用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建立盆地的等时地层格架。 层序地层学中强调的等时地层格架,即层序地层格架是依据层 序界面的等时性、盆地中的各地层单元之间的形态和相互关系 建立起来的年代地层框架,它不仅坚持了层序界面的等时性, 对地层单元进行旋回分析,还注重层序及体系域等地层单元的 成因分析。 层序地层学等时地层格架是通过地震资料建立起来的地震 层序格架,并结合了野外露头资料、测井层序分析、生物地层 资料、岩相和沉积环境解释等资料来建立的,同时利用了生物 地层学和其他年代地层学的方法来确定基准面变化所处的地质 年代,因而层序地层学的地层单位是具有等时的物理界面(图 3-1)。这种等时物理界面表现在以不整合面为标志的层序边界、 沉积体系域边界和以海泛面(或湖扩面)为标志的准层序边界。
I 型层序结构及形成过程
高水位体系域 Biblioteka 积、前积 海侵体系域 退积海平面下降,侵蚀 海 侵 低水位 高水位
坡折带
下切河谷充填
海(湖)岸平原砂岩和泥岩 浅海(湖)砂岩 陆架和陆坡泥岩及薄砂岩 盆底扇和有堤河道砂岩 密集段沉积
100FT SP RES
高 程
SP
RES
时 间
100FT
I 型层序界面 小层序
2、层序地层学消除了年代地层、岩石地层和生物 地层单位的混乱现象,为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新的方 法和理论依据。
3、首次提出全球统一的等时地层格架划分方案(成
因地层年表)。层序地层学通过对控制地层发育的主要 因素(全球海平面升降、构造沉降、气候和沉积物的供 给)的综合分析,提出了相对海平面(或基准面)控制 层序形成与发育的概念。将层序内部和层序之间的成因 联系起来统一考虑。 4、建立了不同级别的等时地层格架,为地层分布 模式研究提供了更为系统和科学的方法体系。 5、提高了地质学家的预测能力,包括理论和实际 的预测能力。从理论预测上讲,通过海平面相对变化的 研究,预测某些应有的体系域的展布方向、范围、可能 的岩相及其分布,从而对盆地发展史作出科学的预见。 从油气勘探实践上讲,可以通过体系域和岩相的分布规 律,预测能源资源及其它沉积矿产的有利分布区带。
层序地层学发展历程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调查和资源开发中,通过卫星或飞机搭载的遥感设备获取地质信息,具有快速、高效、覆盖面广等优点。
遥感技术
GIS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可将地质数据和其他空间数据集成,进行数据查询、分析和可视化。
GIS技术
数值模拟技术可用于模拟地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为地质调查和资源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手段。
05
CHAPTER
层序地层学展望
层序地层学将继续关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复杂性和非线性过程,包括气候、生物、化学和人类活动对地层形成的影响,以及地层在环境和资源方面的应用。
需要加强对层序地层形成和演变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和实验室模拟研究,提高对地层复杂性和非线性过程的定量描述和预测能力。此外,还需要加强层序地层学在环境、资源、灾害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为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06
CHAPTER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2
该文献是关于层序地层学应用领域的综合性论述,涵盖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3
该文献是关于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的详细介绍,包括地层学原理、测井曲线解释、地震勘探等技术。
参考文献1
该文献是关于层序地层学早期发展的历史记录,提供了对该学科背景和早期理论发展的深入了解。
数值模拟技术
04
CHAPTER
层序地层学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层序地层学为沉积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框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沉积物的堆积过程和地层形成机制。
通过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可以揭示不同类型沉积岩的层序特征和沉积规律,为沉积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层序地层学还为沉积学研究提供了定量的地层分析方法,提高了沉积学研究的精细度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进展及方向摘要:本文介绍了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当下的基本情况,并从陆相和海相方面分析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分析如今的海相层序地层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问题进行了指正,从层序地层与盆地分析、层序界面的成因分类、层序充填动力学的兴起几个方面对海相层序地层学进行阐述,评述了层序地层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研究现状、研究进展、研究方向1、层序地层学的沿革及基本思想层序地层学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Riee大学VailP R及其在Exxon公司卡特研究中心的同行Mitchum RM和Sargree JB等在地震地层学基础上创立起来的一门新的地层学分支科学[1]。
Vail提出的层序地层学认为:层序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全球海平面升降,并提出它是研究一套由侵蚀面或无沉积面、或与之相当的不整合面所限定的、重复出现并有成因联系的、限制在一定年代地层格架内的岩石关系,从而体现了成因地层学本质。
并且Vail 等提出层序是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本单元,并定义:层序是一个成因上相关、内部相对整合连续的地层单元,其顶、底被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合面所限定。
由于层序界面的等时性和层序内沉积的连续性,使层序体现了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的双重属性。
现已被广大地学工作者所认可,且以蓬勃之势发展起来,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和盆地分析之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
2、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2.1 陆相地层学研究现状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研究作为层序地层学的一个主要方面,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就成为了源于海相沉积研究发展起来的层序地层学发展史上的一大亮点。
目前,国外均已大规模地运用传统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开展陆相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成因层序地层学在陆相沉积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美国Cross(1994)提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是近年来新掘起的层序地层学新学派,该理论传入我国后,在我国陆相盆地储层预测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陆相盆地的储层预测精度。
陆相层序的研究中,中国学者据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陆相沉积体系层序地层学研究早期被介绍到中国,国内学者开始探讨大型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
特别是顾家裕,建立了陆相坳陷盆地层序模式及陆相断陷盆地中陡坡型和缓坡型两类地层层序模式,为油气勘探提供有用的理论指导。
由于陆相沉积物可容纳空间变化与海平面升降没有内在直接联系,陆相层序地层学并未形成统一的模式。
但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应用,陆相湖泊、沙漠以及河流相的层序地层学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一些新认识。
2.2 海相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在海相层序研究方面[17], Christopher和Kendall等(1989)一起研究了全球海平面变化,Scoot、Weimer、Richard和Vail(1991)等研究了墨西哥湾沿岸、阿拉伯东南早白垩世的海平面变化,加拿大北极群岛三叠纪的海平面变化事件,修订Exxon曲线并对侏罗纪海平面变化进行重新评价。
总之,与海平面变化相结合的层序地层学研究,是Vail等学者的杰出贡献,为全球性海平面变化及海相地层的全球性对比做了大量的工作。
同时也为全球海平面变化提供了证据。
目前,利用计算机手段对可容空间变化进行模拟,以此揭示层序变化的原因,为层序地层学的定量化研究作出了贡献。
目前,海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2.2.1层序地层与盆地分析目前盆山耦合及盆山转换成为揭示盆地和造山带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及大陆动力学探索的热门和前沿思想生长点。
沉积地质学家和构造地质学家把盆地和造山带之间的结构型式结合起来,从盆地内的层序结构揭示造山过程的响应,从造山带中探索盆地边缘的性质,研究地壳的形成演化和动力机制,作为恢复古大陆和古大洋的重要依据。
他们在研究中国西部的大型盆地中,以盆山系统为整体目标,以全球构造活动论和沉积-构造地质学、对比沉积学、层序地层学为指导,选择不同性质的盆地进行分析,从各种充填堆积物的式样、序列中寻找已经消失了的古动力学和古构造环境指标,恢复各盆地的相对位置。
该领域的研究已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创新。
2.2.2 层序界面的成因分类陈洪德、许效松等在研究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的过程中,从层界面的成因分析入手,以盆山转换和海平面与构造活动叠加效应为指导思路,把被动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由盆地成生、发展转为前陆盆地过程中的成层界面分成如下四种: a.代表盆地新生的升降侵蚀层序不整合方面;b.代表盆地扩大的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面; c.标志盆地稳定发展和最大海泛的水下间断层序不整合面;d.表积盆地发生转换的水下侵蚀切割层序不整合面。
上述几种成因层序界面代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至前陆盆地、盆地形成、盆山转换等一系列演变过程,该项成果将层序界面的成因研究与盆地演化阶段紧密结合,扩展和丰富了层序地层学理论。
2.2.3层序充填动力学的兴起陈洪德等(2000)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观点出发,以层序-盆地-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从层序界面与地质事件、层序级别与盆地充填格架、层序发育与盆地构造活动、层序充填过程与盆地演化史四个方面对右江盆地进行了初步的层序充填动力学研究,其结果表明:右江盆地是由不同性质的等时界,面所分割出的不同级别的成因地层单元所构成的复合建造块体,其空间形态、内部结构及构造轮廓受盆地性质、构造活动、沉积机理及海平面变化等的综合控制,右江盆地层序充填过程包括陆内裂陷、陆缘裂谷、弧后裂谷和前陆盆地四个阶段,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构造旋回。
陈洪德教授等的研究表明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依托的层序充填动力学在盆地分析中具强大的生命力。
3、层序地层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在层序地层学理论引入过程中,由于过于依赖国外海相层序地层学研究,导致概念混淆,对不同学派理论名称理解有些偏差,认为Vail层序是经典层序地层学、Cross层序是现代层序地层学,Vail层序是低分辨率层序地层学、Cross层序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这些说法不够准确。
由于Vail层序理论来源于地震层序地层学,鉴于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局限性,所以有人认为Vail层序是低分辨率层序地层学,Cross层序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这种说法也不够准确。
Vail层序地层学不等于地震层序地层学,作为一种理论方法,它同样可利用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进行高级别层序分析;而Cross层序理论是“高分辨率层序”,可用于高级别层序分析,但“高分辨率”并不等于“高频”或“高精度”[4]。
正是由于对这些层序理论理解不够准确,目前有些科研项目中出现混用层序理论的现象,经常是低频层序研究用Vail层序地层学,高频层序研究用Cross层序地层学,甚至在Vail 层序理论建立的层序格架内使用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这些Cross层序理论的专业术语,这是不对的。
Vail层序理论强调层序界面是不整合相应整合面,层序发育主控因素是海(湖)平面升降;而Cross层序理论强调受海(湖)平面、构造沉降、沉积负荷补偿、沉积物补给、沉积地形等综合因素制约的地层基准面升降旋回变化。
地层基准面并非海(湖)平面,也不是相当于海(湖)平面的一个向陆方向延伸的水平面,而是一个相对于地球表面波状升降的、连续的、略向盆地方向下倾的抽象面(非物理面);基准面之上发生侵蚀作用,基准面之下发生沉积作用[5](图1);基准面一个完整的上升与下降旋回构成一个层序。
因此,Vail层序的海(湖)平面上升与下降并不完全等同于Cross层序的基准面上升与下降。
换言之,海(湖)平面升降变化只是基准面变化的影响因素之一,有时候构造沉降、沉积物供给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大于海(湖)平面变化幅度,从而使得基准面变化趋势与海(湖)平面变化趋势相反(图2)。
Vail层序与Cross层序二者理论不同,导致形成的层序界面不能够统一吻合,因此不可混用[6]。
4、层序地层学的发展方向4.1 陆相地层中沉积程序模式关于陆相环境下沉积的层序,学者们已做了不少研究。
虽然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存在更多的特殊性与困难性,陆相盆地与海相盆地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但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原有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思路和原则在陆相盆地地层研究中是可行的,海相沉积层序及体系域的划分原则同样可以用于陆相地层。
但对其具体工作方法和工作重点还需进一步完善,例如陆上部分的基准面的确定以及沉积层序的影响控制因素等,都需深人研究。
4.2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正在向高分辨率方向发展通过对不同岩层、岩体、相带的叠置特征、分布、彼此间的分异和联系,以及它们对储油物性及油气的生、储、运、聚、保条件影响的研究,在更高精度上进行油气预测和定量化分析。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要求高分辨率的地面研究、测井资料,高分辨率的地震资料等,这就需要增强地面研究的力度、提高测井资料的精度、增加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即需要相关学科能进一步发展,以推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4.3 成岩层序地层学的研究长期以来,人们在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过程中吗,往往只注重测井、地展及野外露头资料的宏观分析,而忽略了沉积记录中各种微观现象固有的意义。
近年来通过研究表明,在沉积岩粒间胶结物、次生加大边、次生矿物和孔洞充填矿物中,准确记载着当时地球动力学和物理化学条件及各种自然变迁的信息。
自90年代以来,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沉积学家已意识到成岩微观资料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很快把成岩作用与层序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从此,成岩层序地层学应运而生。
成岩层序地层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①沉积相、层序和区域成岩作用的关系;②成岩作用与层序边界的关系;③不同成因层序,其成岩物理、化学特征及其变化;④胶结成岩事件的区域对比和连续性研究;⑥层序边界代表胶结物晶体生长间断研究;⑥成岩层序作为胶结物结晶生长过程中一系列沉积、加大事件的总和研究;⑦孔隙和孔隙流体阶段性演化与海平面周期性变化的关系。
4.4 细碎屑岩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常被用于储集岩中,主要是为了研究有利的储集层分布。
然而,在许多勘探区,并不缺乏储集层,而是因为缺乏有利的生油岩和封闭条件导致了勘探的失败,而生油岩和盖层,都与泥岩、页岩等细粒岩石有密切关系。
因此,从层序地层学角度研究它们在三维空间的分布规律,再从有机地球化学角度研究它们在三维空间中的有机地化标志的变化规律,将大大提高油气系统的研究水平。
而且综合层序地层学概念和沉积学原理建立精确的地层模式对于预测生油岩和盖层的分布,从而降低勘探的风险是十分重要的。
4.5 层序地层学与油气勘探尽管层序地层学有其局限性,但它代表了一种强有力的地质研究方法。
已经证实,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是极其有用的。
正确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分析方法,可以对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作出更为准确的预测,提高勘探的成功率。
在油田开发阶段,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可以更好地确定和预测储层的分隔性,有效地选择完井和开发井目标,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增加储量并降低勘探开发成本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