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流转卡-产品标识可追溯性
产品标示与可追溯性
![产品标示与可追溯性](https://img.taocdn.com/s3/m/0180860fbb68a98271fefa87.png)
“可追溯”是指根据记载的标识,追踪某实体(产品、工程项目或活动)的历史、应用和场所的能力。 产品可追溯性主要是对产品而言,它可能涉及到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来源,产品生产的历史和产品出厂后的分布和位置。 对某些材料、部件、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有可追溯性要求时,需要制定有关程序文件,使之可追溯到它们的特定来源,直至查明各自材料和试验证书。
产品标识转移的主要要求如下:
(1) 质量保证文件齐全,又经检验人员检验,证明产品合格;
(2) 材料出库时的标记转移或者交接一般应由仓库保管员执行,并由质量责任工程师确认;
(3) 仓库提供或复制质量保证文件时,应提供产品标识的代号目录
(4) 现场使用时作标识移植,由使用单位责成专人执行检验人员确认;
可追溯的内容有:原材料质量、加工设备、工艺参数、责任人员和成品质量特性的记载,以便为采取纠正措施提供证据。根据记录还能追回有质量问题的产品,以减少损失。记录的范围涉及采购、加工直至包装、安装等环节;记录的形式包括图形、文字记载和实物标记等形式,也可存入电脑。
本文摘自: 六西格玛管理网() 详细出处请参考:/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44
三、“产品标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供方应建立并保持生产、安装和交付各阶段的产品标识程序,在程序中,明确规定不同产品、不同阶段、不同工位上进行产品标识的方式。
(1) 在产品、容器、外包装上作标识、挂标签;
(2) 在外观相同,但功能特性不同的部件上,用涂不同颜色来作标识;
(3) 对不同工位上的产品做标识符,如序号、日期、投料号、批号等方式作标识;
产品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e6eb29356c85ec3a86c2c516.png)
1.0目的:所有正式生产产品的全过程,包括从原材料接收、生产、成品入库直到出厂,都保持相应的唯一性标识,防止不同产品的混淆,并对产品的检验状态进行清晰的标识,以防不合格品的使用和发出,以确保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实施追溯。
2.0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供方交货、仓储、生产、出货等各阶段的识别与追溯。
3.0职责与权限生产部主管。
4.0定义:无。
5.0工作流程:6.1产品识别办法:6.1.1进料识别:6.1.1.1供方进货时,由仓管员进行品名、规格型号、数量、批次点收做好待检标识牌,并通知质量部进行质量检验。
6.1.1.2质量部进货检验员按照《原辅材料检验标准》规定的内容进行检验。
所检验的数据记录在[原辅材料检验报告单]上,并判定合格与否。
其检验结果依下列规定进行标示:a. 合格品:进料检验合格时,在原辅件材料代号标识牌上贴上合格物料标识。
b.不合格品:经检验不合格时,在原辅件材料代号标识牌上贴上不合格品标签,放置于不合格品隔离区。
6.1.1.36.1.2过程识别6.1.2.1混料过程作业员填写[工序流转卡],记录炉号以及对应的原材料的批次号。
6.1.2.2半成品完工后,按《过程检验标准》规定的内容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以下列规定进行标识:半成品检验合格时检验员签字确认,[工序流转卡]上的内容应填写完整:批次号、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批量、操作者、检验员、设备号、移交情况等。
6.1.2.3半成品不合格时,在半成品上挂上不合格标识牌,将不合格品放置不合格品隔离区。
6.1.3成品识别6.1.3.1成品完工后,按《成品检验标准》规定的内容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以下列规定进行标示:成品合格时,须在包装箱上贴上本公司的条形码并标明产品型号。
6.1.3.2成品不合格时,将缺陷产品按缺陷类别放在不合格品隔离区,挂上不合格标识牌。
6.1.4半成品、成品若有可疑或标识不清时,则应于在产品或包装箱上挂待检牌,并在[工序流转卡]上注明原因,交由质量部识别判定。
产品的标识及可追溯性程序文件
![产品的标识及可追溯性程序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886a735acfa1c7aa00ccd7.png)
深圳市联通达塑料有限公司
产品的标识及可追溯性程序
文件编号:QA-02-01 总页数: 1/1 版 次: 0
1. 目的:便于产品之追溯,责任之归属,原因之分析。 2. 范围:本公司所有原材料成品。 3. 名词解释:可追溯性:追索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埸所的能力。 4. 参考资料:略 5. 作业流程: 流
识别需求
程
内 容 说 明
材料,成品产生
负 责 单 位
相关部门
相关表单或文件
识别方法 OK
成品 ( 产品 ) 编号认同客户确定 的编号, 物料编号有工程部制定 ( 包括客户提供的物料 ), 半成品 有半成品明示。
相关部门
产品代号说明
评估
NG
各责任部门保证物料, 成品编号 的独立性,並加以明示。
相关部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OK
执 行
1. 物料编号在以下文件记录中 保持一致:标准文件(配方表), P/O、物料、包装、仓存记录。 2. 成品编号在下列文件中保持 一致:客户 P/O、生产排单、标 准文件、 客户发票、 成品包装或 明示卡。 3. 出货批次编号在成品包装或 明示卡及出货报告中保持一致。
相关单位
Yes 变更
NO 继续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 因实际需要, 如 需变更或增补则重新修订识别 方法 如不需变更或增补则继续使用。
责任单位
相关单位
产品标识和可追朔性控制程序DFCPQEOMS-39
![产品标识和可追朔性控制程序DFCPQEOMS-39](https://img.taocdn.com/s3/m/06e6d0afd4d8d15abf234e16.png)
1.目的
对产品进行有效的标识,在有追溯要求时,确保产品具有追溯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原辅材料、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
3.引用文件
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 汽车行业生产件和相关服务业零件组织应用ISO9001:2000的特定要求》 4.术语
采用ISO9000:2000版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相关术语
以及ISO/TS16949:2002技术规范中相关的汽车行业术语和定义。
5.职责
5.1 质量部负责制定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方案,并监督、检查
产品标识和可追
溯性的实施。
5.2 技术开发部负责编制工艺文件时,采用统一规定的产品标识和追溯性方案。
5.3 物资管理部负责按规定对原辅材料进行标识。
5.4 生产分厂负责按规定对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进行标识。
6.工作流程
7.相关文件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方案8.记录
批准:王钊审核:王保熙编制:封波
日期:2003/6/29 日期:2003/6/28 日期:2003/6/24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流程图。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定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3cb5024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e.png)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定1。
目的公司对产品的标识进行管理,以防止不同产品之间混淆,误用。
确保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可追溯。
2。
适用范围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本公司采购产品及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成品。
3。
职责3。
1生产部负责采购产品的标识,负责生产过程中做好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控制,负责产品批次管理工作,对产品实现过程实施批次管理.3。
2技术部负责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管理工作,明确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3.3质量部负责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监督检查,按规定进行产品质量状态标识;3。
4生产部负责采购产品的标识及标识移植.3。
5生产部负责所属区域内产品标识和维护管理,负责产品的分区摆放。
4.程序4。
1采购产品的标识采购产品包括原材料、外协件、外构件等。
采购产品进入工厂车间后,生产部负责将其放置于待检区,由生产部人员向质量部提出报检并提供相关质量证明,经质量部人员检验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生产部按不同类型的采购产品分别进行标识库存。
4。
1.1原材料的标识4。
1.1。
1存放于库房的产品用挂牌方式标识规格、型号,型材、钢板在醒目位置用油漆注明其型号、规格。
4。
1。
1。
2所有采购产品应存放于固定货位,以区、排、架、格标识,生产部在库存卡上注明。
4。
1.2外协件、外购件用标签标识名称、规格、型号.4。
1。
2。
1对外协、外购的关键件、重要件按4。
4。
2进行标识.4。
1。
3检验不合格的采购产品由质量部检验员放置于不合格区域,生产部按QG/LIFT 04-2008《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
2成品标识4.2。
1完工后的成品由综合部放置于待检区或放置待检牌,交质量部检验员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应放置于合格区或放置合格牌,并在“生产卡”上由质量部检验员签章,综合部办理入成品库手续;检验不合格品由综合部操作人员放置于不合格区或放置不合格牌,生产部按《不合格控制程序》执行。
成品标识方法如下:并进行标识,分类、分批存放,建立”成品台帐。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操作指导书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操作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1ec03b81f242336c1fb95edf.png)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对产品进行标识,对不同的检验和试验状态的产品进行有效明确的标识及识别,防止使用不合格品,防止产品混淆和误用,确保只有经检验和试验合格的产品才能流到下一工序,确保产品追溯时达到可追溯的目的。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在接收、生产、交付各阶段的所有产品,包括原材料、零配件、半制品及成品、顾客提供产品以及客户退货等产品的标识。
3.0定义标识:包括产品的标识和产品状态的标识。
4.0职责5.04.1产品的标识分为进货产品标识、过程产品标识、最终产品标识。
标识方式可采用标牌、标签或区域等方法标识。
状态标识可为:待检/待处理;合格品;不合格品;让步放行;紧急放行等。
4.2公司材料、产成品在接收、生产、交付的各阶段都应有适当标识,在有追溯要求时必须确保标识的准确性与唯一性。
4.3原材料的标识和追溯4.3.1原材料以材料标识卡和区域挂牌的形式进行标识,仓管员对到厂原材料标识卡进行认真检查,内容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数量、材料编号、版本号、订单号、批次(以供应商生产日期年月日批号命名批次)及标识卡颜色,同时将材料放置于相应的区域内。
仓库送料员运送物料时负责标识的传递。
4.3.2标识卡颜色的规定➢来料为样品,标识卡的底色为桔色。
➢来料为公司试生产使用的样品,标识卡的底色为黄色。
➢执行GP-12控制时,标识的底色为黄色,成品标识按顾客要求。
➢大批量生产的材料,标识的底色为白色。
4.3.3区域标识:本公司仓库共分为以下八个区:材料待检区、合格材料区、辅助材料区、不良材料区、待处理材料区、报废品区、包装材料区、成品区。
各区分别用相应的标识牌进行标识。
4.3.4顾客提供的产品标识“顾客提供”字样,领用时仓库负责在领料单上标注“顾客提供”标识以备追溯。
4.3.5IQC检验合格后的标识:4.3.5.1样件原材料,研发部仓库人员填写送检单至IQC,经过IQC检验合格后,在供应商的来料标签上盖“样件(质量部)合格”章。
IATF16949:2016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IATF16949:2016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6d72ea9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6.png)
文件名称: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文件编号:DF-G∕B(02)15-2017总页数:版本版次: AOL目的防止不同类别、不同检验状态的产品混用和误用。
当有规定时,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
2.范围适用于物料、半成品和成品的产品标识及检验状态标识。
3、定义3.1所有生产物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在此都被定为【产品】。
3.2于公司内各个场所放置之产品,依其本身品质状况、产出日期等,加上适当标识称之为“状态标识”,状态标识可分为:3.2.1进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出货检验产品合格时,使用绿色、灰色或印有‘检'字的白色塑料箱。
3.2.2进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出货检验时产品不合格时,使用红色塑料箱。
3.2.3进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出货检验产品待检时,使用印有‘生’字的白色塑料箱。
3.3于公司内各个场所放置之产品,依其本身品质、类别、规格,放置于适当地线区域内的称之“区域标识”,区域标识可分为:3.3.1合格品区一划线圈定区域,将合格产品放于内,产品包装物上摆放合格品标识。
3.3.2不合格品区一划线圈定区域,将不合格品放于内,产品包装物上摆放不合格品标识。
3.3.3待检区一划线圈定区域,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将待检产品或可疑产品放于内,产品包装物摆放品名标识。
3.4品名标识:即将产品的名称/数量/批次/生产单位等信息写在标识卡上,摆放在产品的包装物上。
4.职责3.1生产部负责执行本程序(所有标识的编制、修订和有效性监督等)。
3.2检验人员负责检验状态标签或印章的使用,负责产品或半成品、成品检验状态的标识。
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组织对其进行追溯。
操作者负责自己生产的产品名称、规格、生产者的标识。
5.95.10货物料标识5.10.1料进厂,库管员负责将其放置于检验员指定区域,并填写《物资入厂检验申请单》。
5.10.2检验合格的物料,由检验员填写《入厂检验报告单》,库管员根据物料名称、规格、数量等内容办理入库手续,并将该批物料置于相应合格品区域。
产品工序流转卡实施细则标准与规范
![产品工序流转卡实施细则标准与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224d0df0740be1e640e9a06.png)
产品工序流转卡实施细则标准与规范一、目的为规范产品工序流程,便于统计、核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数量,保证产品质量,实现产品加工过程中可追朔性,逐步形成标准化的工作流程,统一标示卡的使用,使账、物、卡一致,为外协及公司内部各加工工序的工资结算提供真实的原始依据,为生产运作更为顺畅的进行和生产过程控制更为有效的管理提供支持。
二、实施范围本卡由生产系统实施作生产流程监控使用,统计、检验、仓库配合,财务做账为依据。
三、流程卡实施流程本卡随产品生产环节第一工序开始逐步进行流转,直至产品入库:四、实施本流转卡的原则本卡随同投料、各生产环节半成品发出之日起,到成品入库为本批产品的一个生产周期全部完成,中间过程一般不能入库。
五、实施过程中具体要求1.生产部根据生产定单情况编制工序流转卡编号,进行生产安排、跟踪并监督流转卡的运转情况。
原则为每一款产品在投料时,本卡就开始实施。
2.车间投料员在当天产品投料时,即在流转卡上标明生产日期、班组及所生产的产品型号、名称,并由检验员确认投料产出的锻件或铸件质量合格后流转至下一生产环节时,经上下工序双方核对卡号、型号、数量等准确无误后确认签收,以后的各生产环节都依此流程操作。
3.产品流转周期结束时,本卡随同产品供仓库保管员和车间统计处汇总、做帐,做账要保证流转卡的卡、物、量一致。
以“产品实际入库数+各生产环节报废数=投料数”来核对。
4.本卡做为操作工的实际操作数量来进行定额考核,严禁徇私舞弊。
5.每道工序结束,必须有检验员确认,生产主管签字、检验标准由质检部核定。
6.所有工序完工随同产品一起入库,由成品库管员确认及车间统计员汇总并保存。
7.每道工序必须有检验员确认,操作工产量方能生效。
8.本卡下发即开始试行。
生产、质检、仓库、统计按流程卡要求作业。
9.车间在安排生产前必须开具联络函证明员工所持流转卡系车间下发,开单员确认核实后方可根据流转卡卡号、数量打印生产通知单作为今后工资结算依据。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bbc16a4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0.png)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目的对产品实现(从原材料进厂到产成品包装入库)的全过程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标识,标明产品监视测量状态,防止混用,实现可追溯性。
2、范围适用于产品实现(从原材料进厂到产成品包装入库)的全过程。
3、职责3.1 物资供应部材料库管理员负责库存物资(原材料、分零件、辅助材料等)及区域的标识。
3.2 质量监督部产品库管理员负责库存各环节产品及区域的标识。
3.2 生产技术部/加工技术部各车间负责在制品、原材料和成品的标识,车间内定置区域标识。
3.3 质量监督部负责产品标识的归口管理和标识格式制定,满足产品质量可追溯性要求。
当需要追溯产品质量时,由质监部组织进行。
4、工作程序4.1 原料的标识、原材料回厂后由材料库库管员分类、分区、分批放置,并附上《原料检验(验证)标识卡》,、按标识卡上内容(材料名称、批次、厂家、进货重量、进货日期、库管员)填写完整,并签字确认。
标识位置:由库管员装入塑料袋内后固定在该批料的外包装或盛装的容器外表面上,无包装的原材料标识要悬挂在该批料存放的醒目位置,严禁将标识卡放在物料里面。
每批原料用完后,应对原有可回收使用的容器(如周转桶)悬挂的原标识卡清除干净,以防混料,造成无法进行产品追溯。
原料批次为生产厂家的批号。
4.2 配料室所存原料及配好的成料的标识4.2.1 配料室所存原料由配料员分类、分区、分批放置,并附各自的《原料标识卡》。
标识内容包括材料名称、批次、厂家或产地、重量。
标识位置:装入塑料袋内后固定在该批料的外包装或盛装的容器外表面上,无包装的原材料标识要悬挂在该批料存放地的醒目位置。
每批原料用完后,应对原有可回收使用的容器(如周转桶)悬挂的原标识卡清除干净,以防混料,造成无法进行产品追溯。
4.2.2所配好的成料用《钢锭(甩片)流通卡》进行标识。
由配料人员按标识卡上要求的各项内容填写完整,经复核后根据复核结果由复核人员签字确认后下转下一工序。
对于要分装的成料也用《钢锭(甩片)流通卡》进行标识,为防止混料,每个分装桶内再各附一张《成料标识卡》(填写内容:成料批号、分装号、操作人员)进行标识。
产品工序流转卡管理制度
![产品工序流转卡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e97d5c5b9f3f90f76c61ba2.png)
1、目的为规范产品工序流程,便于统计、核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数量,保证产品质量,实现产品加工过程中可追溯性,逐步形成标准化的工作流程,统一标识卡的使用,使账、卡、物一致,为外协及公司内部各加工工序的工资结算提供准确的原始依据,为生产运作更为顺畅的进行和生产过程控制更为有效的管理提供支持。
2、范围本卡由生产部负责实施,作生产流程监控使用,生产统计、检验、仓库配合执行,财务做账为依据。
3、实施流程及原则3.1本卡随产品生产环节第一工序开始逐步进行流转,直至产品入库。
3.2本卡随同投料、各生产环节半成品发出之日起,到成品入库为本批产品的一个生产周期全部完成,中间过程一般不得入库。
4、实施过程中具体要求4.1生产部根据生产定单情况编制工序流转卡编号,进行生产安排、跟踪并监督流转卡的运转情况。
原则为每一款产品在投料时,本卡就跟随物料一起开始实施。
4.2车间投料员在当天产品投料时,即在流转卡上标明生产日期、产品型号、名称、操作者,并由检验员确认投料产品的质量合格后流转至下一生产环节时,经上下工序双方核对卡号、型号、数量等准确无误后确认签收,以后的各生产环节都依此流程操作。
4.3产品流转加工周期结束时,本卡随同产品供仓库保管员和车间统计处汇总、做帐,做账要保证流转卡的卡、物、量一致。
以“产品实际入库数+各生产环节报废数=投料数”来核对。
4.4本卡作为操作工的实际生产数量来进行定额计件考核,严禁徇私舞弊。
4.5每道工序结束,必须有检验员确认、生产主管签字,检验标准由质检部核定。
4.6所有工序完工随同产品一起入库,由半成品库管员确认及车间统计员汇总并保存。
4.7流转卡在车间跟随产品生产流转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卡面的整洁,不能乱画,不能填写与卡内要求信息无关的内容。
要保证流转卡完整无缺,不能有穿孔缺角等现象,流转卡要规范的插到料架上或压在物料下面,不得乱放,防止在转运过程中丢失等造成卡面信息丢失而无法统计记账现象。
4.8 流转卡遇到生产数量发生分解、产品返工、报废等现象,需要另外开出流转分卡,将分卡留在原停滞物料处,主卡随着计划物料继续流转下去。
IAFT16949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IAFT16949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496cbf7758fafab069dc028e.png)
制造部
7. 过程指标:
序号
衡量指标
目标值
量化办法
监控频次
负责监控部门
1
标识的符合性
100%
抽查标识符合数/抽查总数×100%
每次抽查
质量部
8.附录:
无
制造部
3
1.仓库管理员负责外包装并分区放置;
2.出厂检验员在负责在外包装箱上的唛头上注明产品的出厂批号
仓库、质量部
4
1.质量部负责各过程产品的检验状态标识;
质量部
5
1.商务部负责提供顾客的标识及追溯性要求;
商务部
6
1.质量部负责根据产品类别、批号,归档保存相关的质量记录;
质量部
7
1.资料归档、保存
责任部门
1.3【已检待处理】用于经检验不合格但可以返工/返修的零部件和成品标识。
1.4【不合格】用于经检验判定为废品的零部件标识。
1.5【产品标识卡】用于表明零部件加工状态的标识。
1.6【物资标识卡】用于原材料批次、名称、型号和数量的标识。
1.7【样品】标识用于成品试验样品合格与否的标识。
2.产品的检验状态标识应从原材料进货到成品的交付全过程贯穿始终并随产品检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由相应的检验、验证人在有关的检验记录及区域作出标识,非检验、验证人员不得随意移动或更改检验状态标识。
章节
修订内容版次
版次
发行日期
记录者
修改前
修改后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乌龟图
1.目的
2.适用范围
3.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工作流程
4.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工作流程的实施
5.相关文件
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
![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14059ae2aeaad1f346933fe6.png)
1目的1.1确保所有物料都得到正确标识,从而防止进货、贮存、发放的原材料及零部件,制程中的半成品,出货时的成品出现混淆;1.2减少物料流转过程中,对物料的重复确认,提高检验效率;1.3提供产品的可追溯性。
2范围进货、制程、出货整个过程中,所有物料,包括零部件、半成品、成品的标识控制。
3涉及部门3.1质量部3.2生产部3.3物流部4定义4.1物料:对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的总称或其中之一;4.2标识卡:对所有物料进行有效标识的卡片,卡片上的信息必须明确这些物料所处的状态;4.3可追溯性:通过对物料进行合理的标识,可以追溯到某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特别是当产品出现问题时,能够通过产品或包装上合适的标识追溯到这些产品最初在各生产车间的生产和质量检验状况,便于进一步对产品质量的分析。
4.4不合格品:凡是偏离公司和客户批准的相关技术要求(如图纸、客户批准的文件资料、相关技术标准等)的产品;没有标识的产品视为不合格品。
5一般原则5.1任何物料都必须有标识,以明确该物料的身份和所处的状态。
5.2可以对某一个零部件进行标识,也可以按箱、按筐、按袋或按捆等进行标识,但必须保证该箱、筐、袋或捆中的物料状态一致。
5.3所有物料的标识必须在物料或物料每袋、箱等的醒目位置,要求易于识别。
5.4所有物料用标识卡进行标识,标识卡必须按规范填写清楚、完整。
5.5贮存在仓库的零部件,采用“零部件标识卡”进行标识(零件标识卡格式参见《来料检验》)。
5.6制程中的半成品物料,采用“产品标识卡”进行标识(产品标识卡格式参照“附件A”);5.7成品采用不干胶进行标识(不干胶格式由客户确定)。
5.8如果物料是经“偏差许可”的,则该批次物料必须对其进行“偏差许可”标识,注明偏差内容(参见《偏差许可》)。
5.9一箱、一袋等包装中,不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料,只能一种物料,同时进行正确标识。
5.10仓库管理员必须确保仓库里所有零件的标识正确,如果零件标识丢失,则必须对零件重新确认,填好标识卡后方能向生产部门发货。
产品工序流转卡管理制度
![产品工序流转卡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e97d5c5b9f3f90f76c61ba2.png)
1、目的为规范产品工序流程,便于统计、核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数量,保证产品质量,实现产品加工过程中可追溯性,逐步形成标准化的工作流程,统一标识卡的使用,使账、卡、物一致,为外协及公司内部各加工工序的工资结算提供准确的原始依据,为生产运作更为顺畅的进行和生产过程控制更为有效的管理提供支持。
2、范围本卡由生产部负责实施,作生产流程监控使用,生产统计、检验、仓库配合执行,财务做账为依据。
3、实施流程及原则3.1本卡随产品生产环节第一工序开始逐步进行流转,直至产品入库。
3.2本卡随同投料、各生产环节半成品发出之日起,到成品入库为本批产品的一个生产周期全部完成,中间过程一般不得入库。
4、实施过程中具体要求4.1生产部根据生产定单情况编制工序流转卡编号,进行生产安排、跟踪并监督流转卡的运转情况。
原则为每一款产品在投料时,本卡就跟随物料一起开始实施。
4.2车间投料员在当天产品投料时,即在流转卡上标明生产日期、产品型号、名称、操作者,并由检验员确认投料产品的质量合格后流转至下一生产环节时,经上下工序双方核对卡号、型号、数量等准确无误后确认签收,以后的各生产环节都依此流程操作。
4.3产品流转加工周期结束时,本卡随同产品供仓库保管员和车间统计处汇总、做帐,做账要保证流转卡的卡、物、量一致。
以“产品实际入库数+各生产环节报废数=投料数”来核对。
4.4本卡作为操作工的实际生产数量来进行定额计件考核,严禁徇私舞弊。
4.5每道工序结束,必须有检验员确认、生产主管签字,检验标准由质检部核定。
4.6所有工序完工随同产品一起入库,由半成品库管员确认及车间统计员汇总并保存。
4.7流转卡在车间跟随产品生产流转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卡面的整洁,不能乱画,不能填写与卡内要求信息无关的内容。
要保证流转卡完整无缺,不能有穿孔缺角等现象,流转卡要规范的插到料架上或压在物料下面,不得乱放,防止在转运过程中丢失等造成卡面信息丢失而无法统计记账现象。
4.8 流转卡遇到生产数量发生分解、产品返工、报废等现象,需要另外开出流转分卡,将分卡留在原停滞物料处,主卡随着计划物料继续流转下去。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定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92d7bdea83d049649a665830.png)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定1.目的公司对产品的标识进行管理,以防止不同产品之间混淆,误用。
确保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可追溯。
2.适用范围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本公司采购产品及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成品。
3.职责3.1生产部负责采购产品的标识,负责生产过程中做好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控制,负责产品批次管理工作,对产品实现过程实施批次管理。
3.2技术部负责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管理工作,明确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3.3质量部负责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监督检查,按规定进行产品质量状态标识;3.4生产部负责采购产品的标识及标识移植。
3.5生产部负责所属区域内产品标识和维护管理,负责产品的分区摆放。
4.程序4.1采购产品的标识采购产品包括原材料、外协件、外构件等。
采购产品进入工厂车间后,生产部负责将其放置于待检区,由生产部人员向质量部提出报检并提供相关质量证明,经质量部人员检验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生产部按不同类型的采购产品分别进行标识库存。
4.1.1原材料的标识4.1.1.1存放于库房的产品用挂牌方式标识规格、型号,型材、钢板在醒目位置用油漆注明其型号、规格。
4.1.1.2所有采购产品应存放于固定货位,以区、排、架、格标识,生产部在库存卡上注明。
4.1.2外协件、外购件用标签标识名称、规格、型号。
4.1.2.1对外协、外购的关键件、重要件按4.4.2进行标识。
4.1.3检验不合格的采购产品由质量部检验员放置于不合格区域,生产部按QG/LIFT04-2008《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2成品标识4.2.1完工后的成品由综合部放置于待检区或放置待检牌,交质量部检验员进行检验。
检验合格的应放置于合格区或放置合格牌,并在“生产卡”上由质量部检验员签章,综合部办理入成品库手续;检验不合格品由综合部操作人员放置于不合格区或放置不合格牌,生产部按《不合格控制程序》执行。
成品标识方法如下:4.2.2综合部管理员负责对“生产卡”把关、核查,并负责移植相关记录并进行标识,分类、分批存放,建立”成品台帐。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9db0321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0.png)
e.经检验和/或试验不合格的,经评审被确认为报废/退货的以废品标牌进行明确标识。
2)生产车间根据公司材料或产品的检验与试验状况,并结合公司生产现场现有的空间与“6S”规划出各检验过程和各生产车间材料或产品的储存和存放区域。
6.6.1对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材料或产品由技质部和相关责任缺失部门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进行作业。
6.6.2未经检验和试验合格或没有合格品标签标识的材料或产品(经让步放行的除外)不准使用、加工、转序、包装及交付给顾客。
6.6.3材料或产品在生产、安装和/或服务整个过程中,应维护和保护好其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以确保只有通过了规定的检验和试验的(让步放行的除外)材料或产品才能进入下一流程或交付至顾客。
6.7.3成品出货后,成品管理部门必须依《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产品防护和交付控制程序》建档并保存相关的出货记录,以便日后追溯及核查。
6.7.4当顾客有产品质量追溯要求或各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异常时,技质部应回溯追查出成品出货质量记录、成品检验质量记录、过程中在制品的检验质量记录及原材料、辅助材料的进货检验质量记录等资料中的检验结果和数据、生产日期、生产批号、产品名称、产品编号、规格/型号、数量、进厂检验日期、供应商、生产线,并追查其产生的原因,要求相关责任单位提出纠正与预防措施,直至所反映的问题全部解决或得到有效处理,以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发生,其具体作业由相关部门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作业。
6.4成品的标识
成品采用产品名称、批次号填于《合格证》上进行标识。成品包装箱上要注明产品名称、产品批次号作为标识。
6.5退货产品的标识
退货产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要求由相关部门挂不合格品标签或移入不合格品区隔离。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规范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37d4fff4431b90d6d85c753.png)
4.4。3合格由检验员挂合格品标识。
4.4.4经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产品,挂不合格标识。
4.5不合格品状态标识
4。5.1返工品检验员在返工部位用“黄色”标上“返”标识,并及时通知操作者返工。
4。5.2返修或让步接收的产品由检验员在该产品上用“黄色”标识分别标上“修"或“让”,同时做好记录,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
4.8.2客户有可追溯性要求时,应将可追溯的范围加以明确规定,例如所包括的产品范围、追溯的起始与终止点及所需记录的范围等。在生产、检修及采购过程中按相关文件要求,将所涉及范围的产品标识作业过程的条件及责任人员加以记录和保存,一旦发现问题,能依据标识追查到各种质量记录,迅速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成都市卓新实业有限公司技术文件
4。1。1产品标识内容有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炉号、批号、生产单位、生产日期。过程中还应标识生产场所、工装、设备、操作者、检验者等。
4。1。2标识方法
a)标识形式可以是质量记录、标牌(签)、色标、钢印、记号、合格证表示等形式;
b)生产科下达“生产计划分解单”时给出产品编号,并按规定给重要零件注上零件编号,记录在相关生产、检验记录,在产品上注上产品编号,记录于最终检验及出厂合格证中.
识.
3职责
3.1 技术科负责确定和提供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和要求的规范.
3。2生产科负责产品实现过程中材料、产品(半成品、成品)的状态进行标识。
3。3生产科、库房负责对采购材料、入库和出库成品标识的管理.
3。4质检科是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归口管理部门,必要时负责实现产品的可追溯。
4 规范要求
4。1产品标识内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