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古诗两首》教案2

《古诗两首》教案2

《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所展现的自然美和人文精神。

(2)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古诗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2. 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的背景、作者、意象等。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3. 欣赏法:感受古诗所展现的自然美和人文精神。

五、教学内容:1. 第一首古诗《春晓》(1)讲解诗的背景和作者孟浩然。

(2)分析诗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3)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第二首古诗《静夜思》(1)讲解诗的背景和作者李白。

(2)分析诗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3)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

3. 总结与拓展:(1)引导学生总结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2)鼓励学生进行古诗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4.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写一篇关于两首古诗的感受或评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2)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古诗两首》。

2. 教学第一首古诗《春晓》:(1)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分析诗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讲解重点词语。

(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学第二首古诗《静夜思》:(1)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分析诗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讲解重点词语。

(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部编版二年级《古诗两首》(夜宿山寺、敕勒歌)ppt

部编版二年级《古诗两首》(夜宿山寺、敕勒歌)ppt

修辞手法?
用夸张的手法烘托出山寺的楼高入云霄,
夸张。
将人们的视角引入到灿烂的夜空,以星 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山寺高楼的向往。
新教课学讲目解
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串起来说 一说呢?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 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 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21世纪教育网
新课讲解
写作背景:诗人夜晚住在 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里, 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 的藏经楼,于是他登了上 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 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 一首写景的短诗。
21世纪教育网
新教课学讲目解
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的前两句。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危楼:高楼,这
里指山顶的寺庙。 百尺:虚指,不是实
导入新课
敕 勒 歌
初读教学感目知


认 生
yīn sì yě cāng máng

阴似 野苍 茫
初教读学感目知
我来认偏旁
“阴”的偏旁是
“似”的偏旁是
“野”的偏旁是


“苍”的偏旁是 里

初教读学感目知
21世纪教育网
初教读学感目知
我会组词
阴 (阴天) (阴暗) 似 (似乎) (相似) 野 (田野) (原野) 苍 (苍白) (苍生) 茫 (迷茫) (茫然)
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 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 带称为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新教课学讲目解
阴山: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起于 河套西北,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笼盖:笼罩。 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1.古诗二首——咏柳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1.古诗二首——咏柳

我会写
bīn

音序:B 部首:氵 结构:左右
组词:海滨 湖滨 造句:我家住在海滨。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 “宾”下横长于宝盖。


音序:Z 部首:糸 结构:上下
组词:紫红 紫色
造句:她穿了一件紫色的 衣服。
书写指导:“糸”撇折上小 下大,竖钩居中,两点呼应。
泗 水 滨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1.念、唱。 2.用诗歌赞美。
咏 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
式叙述,在本课是歌颂、 赞美的意思。
咏柳:赞美柳树
垂 柳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检查自读情况
我会认
yǒng zhuāng sī tāo cái jiǎn
咏妆丝绦裁剪
写作手法。
绦:一种丝织的带子。
万条垂下绿丝绦,
无数柳条垂下来像是绿色 的丝带。
用了比喻的 写作手法。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道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 巧手裁出来的?
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这把剪刀 裁出来的啊!
用了设问、 比喻的写作 手法。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寻芳—— 泗水滨
春 虚写:光景—— 一时新
日 识得—— 东风面
实写:万紫千红—— 总是春
万紫千红 全靠 东 风
一、巧写同音字。
yǒng ( 永 )远
( 咏 )柳
zǐ ( 紫 )色
( 仔 )细
zhuāng 化( 妆 )
假( 装 )
bì ( 碧 )绿

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二首

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二首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yáo kàn pù bù ɡuà qián chuān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飞chǐ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耸峙 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瀑 布飞泻。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 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这“挂” 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 赞颂。
诗词赏析
望庐山瀑布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瀑布是庐山的一大奇观。庐山 瀑布是由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 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秀峰瀑布、 王家坡双瀑和玉帘泉瀑布等组成的 庐山瀑布群。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 十大瀑布之一。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 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 暠九世孙。李白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 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 。曾经 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 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 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即位后,卷入永王之 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 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著有《李 太白集》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 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 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 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 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 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

古诗两首(夜宿山寺、敕勒歌)

古诗两首(夜宿山寺、敕勒歌)
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自 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描绘 祖国的风光,有人作画、有人作诗。接下 来,我们一起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人 笔下描绘的是哪里的美景,又是用的什么 方式呢?
18 古诗两首
夜宿山寺
敕勒歌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cāng

天苍苍 苍茫 苍老 苍白
一夜之间,妈妈仿佛苍老了许多。
máng

茫然 迷茫 野茫茫 大海茫茫
牛羊在野茫茫的草原上悠闲地吃草。
课文结构
位置
阴山下
敕勒歌
天: 苍茫似穹庐
辽阔壮美
课后习题2.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示例: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我仿佛看到山上
寺院的高楼,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诗人站在楼上
住宿 寺庙 危险 星辰 恐怕 吃惊 好似
lǒng cāng máng
庐山

笼罩 苍 茫
多音字
宿
xiǔ(一宿 sù(住宿
两宿) 宿舍)

shì(似的) sì(似乎 好似)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危楼:高楼
星辰:天上的星星。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方法?
夸张 想象
我会写
wēi

危险 危机 危楼 危及 这座危楼已经不能住人了。
gǎn

勇敢 果敢 不敢 胆敢
我吓得不敢往外看。
jīng

惊动 受惊 惊吓 吃惊 惊喜 孩子们在睡觉,我们不要惊动他们。
课文结构 楼高 景物 高 手 百尺 可摘

部编二语文下第课《古诗两首》

部编二语文下第课《古诗两首》

部编二语文下第课《古诗两首》导语《古诗两首》是部编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分别选取了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和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夕》两首古诗。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智慧,培养对于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一、课文概述《古诗两首》是一篇描写中秋节的诗歌。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文人雅士们最喜欢写诗的主题之一。

在这两首诗中,诗人们通过对夜空、月亮、家庭团圆等元素的描绘,抒发了他们对家乡、家人和美好生活的思念之情。

二、《秋夕》《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诗歌,共有七个句子。

这首诗以描绘夜晚的景象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人以“銮舆卷尽西风”这样的形象化的描述来描绘夜晚的景象: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大地,使人们感到心旷神怡。

接着,诗人描述了家庭团聚的场景,通过表现家庭的和睦和团结,传递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写意的手法展开,没有严格的韵律要求。

诗人运用了对偶句、借景抒情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显得朴实自然,引人入胜。

三、《秋夕》《秋夕》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也是一首描写中秋节的诗。

与杜牧的《秋夕》不同的是,陆游的诗中更加注重细节描写,使人们能够感受到他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人通过对夜晚的描写,再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云雾缭绕,月色如水。

他用“触目皆是心期”来形容自己对于家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困境的痛苦和不满。

整首诗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结构紧凑,意境深远。

陆游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感人,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诗歌的共同点虽然这两首诗是不同时期的作品,但它们都以中秋节为主题,表达了对家乡、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它们的共同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描写夜晚的景象:《秋夕》中的銮舆卷尽西风,《秋夕》中的云雾缭绕,月色如水,都是对夜晚景象的描绘,给人一种沉思和悠远的感觉。

2.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两首诗中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家庭团聚的场景和对家人的思念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2古诗两首(草)

2古诗两首(草)

白居易 (772年—846年),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是唐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代表诗作有《长恨 歌》、《卖炭翁》、 《琵琶行》等。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诗两首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1 草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kū rónɡ shāo 枯 荣 烧
离离:形容野 草茂盛的样子。
原:原野,即 广阔 的野外。
岁:年的意思。 一岁:一年。
枯:枯萎,枯黄。 荣:繁荣、茂盛。
野火:荒山野地 燃烧起来的火 。
尽:完。 生:生长。
词语解释: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原:原野,即广阔 的野外。 岁:年的意思。一岁:一年。 枯:枯萎,枯黄。 荣:繁荣、茂盛。 野火:荒山野地燃烧起来的火 。 尽:完。 生:生长。

古诗二首(优秀10篇)

古诗二首(优秀10篇)

古诗二首(优秀10篇)《古诗两首》篇一21 古诗两首文本细读:本课所选的两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写景寓理,语言执白,却引人深思。

《登鹳雀楼》是一首自古而今广为传诵的名篇,描写了登高望远所见,歌颂了祖国河山的壮丽,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还蕴涵一定的积极人生哲理。

第一句写一轮落日正金光夺目,在连绵起伏苍苍莽莽的群山西面缓缓落下,在世界的尽头渐渐隐没,这是天空景,也是西望景。

第二句写俯瞰黄河远去天边的意中景象。

诗人面对流经楼前的滚滚黄河的滔滔大浪,视线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西向东,跟随黄河水向远方伸展。

虽不能目击黄河入海的情景,却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好像看见黄河一路汹涌,气势磅礴,流入大海,令人心旷神怡,这是陆地景,也是东望景。

三四句写诗人欲登高望远。

从前两句的眼前所见引出了深沉思索和再上一层楼的行动。

若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就应该不断的向上攀登,迈上更高的一层楼。

以“楼”收尾,很好的照应了题目。

诗句看似平铺直叙,却既富含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博大胸襟,又暗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全的哲理。

含义深远,耐人寻味。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写游山所见。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2.古诗两首(2)

2.古诗两首(2)

细细的柳叶,绿绿的小草,美美的花 朵……万紫千红的春天让人心情愉悦,让人 心生希望。当我们欣赏并沉醉在这美丽春光 中的时候,又怎能忘了那悄然打开春天之门, 默默送暖的春风?春风徐来,才有这焕然一 新的景象;春风点染,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饮水思源,相信我们每一时新,
一个时辰,这里形容 时间很短,一时之间。
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 色映入眼帘。
随意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 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但是要真正认识它, 只有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才行。
春 日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2 古诗两首
预习检查

海滨 光景

等闲 万紫千红
红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资料宝袋
作者简介:朱熹(1130—1200)
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字 元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
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
义》《诗集注》《楚辞集注》。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如何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来写作呢?
1、必须细致的观察所写的景物,要把景物描 写得生动传神,为抒情打好基础。 2、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中,使景 物仿佛也有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做到情景交 融。 3、要把立足点放在抒情上,因为在借景抒情 中写景是其次,抒情是主;写景是手段,抒情 是目的,要为抒情而写景。
红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在春天里 红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 2古诗两首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 2古诗两首

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宿:住宿。 疏疏:稀疏、稀少。 深:深远。 篱落:篱笆。 走:跑。
飞儿树篱 入童头落 宿 杨 菜急花疏万新 花走落疏里市 徐 无追未一( 宋 处黄成径)公 寻蝶阴深 店 。,。,
诗意: 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 小路伸向远方, 树上的花已经落了, 但树叶还不茂密。 一个孩子奔跑追赶一 只黄蝴蝶, 蝴蝶飞入金黄色的油 菜花中找不到了。
我会写
光荣
荣幸
欣荣
我会写
买菜
菜场
野菜
我会写
住宿
宿舍
食宿

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离离:草茂盛的样子。 岁:年。 枯:干枯,指秋季。 荣:茂盛,指春季。 尽:完。
诗意: 原野上茂盛的小草, 每年的秋天枯死,第二年春天又长得茂盛。 野火不管怎么烧也烧不完, 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重新生长。
生机勃勃的春天
2、古诗两首
《草》:白居易,唐代诗人。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南宋诗人。





ró ng

篱 宿
wè i

疏 未
shū
我 会 认
干枯
光荣
宿舍
姓徐
篱笆
疏远
未来
我会写
未来
未知
未时
我会写
追求
追忆
追赶
我会写
商店
店面酒店我会写 Nhomakorabea枯草
枯木
枯叶
我会写
徐徐升起
姓徐
徐村
我会写
烧火
发烧
烧水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草》是一首咏物诗,《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

学习啦我在此整理了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草》白居易篱篱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教案学习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宠爱春天、宠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小伴侣们,大家从小到如今确定会背不少诗吧,今日我们就来比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简洁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状况,随机纠正读音。

留意"荣'不要读成y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疏'要读翘舌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状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当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假如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稳固音、形。

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荣(rng);平舌音:菜(ci)宿(s)。

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稳固读音。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1课《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门山》和号称东坡居士的北宋诗人苏轼所著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

两者相比,都是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

但前者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后者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根据本组教材安排2课时教完,我想第一课时先教《望天门山》。

下面我就重点分析《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

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

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

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

《古诗二首》(优秀6篇)

《古诗二首》(优秀6篇)

《古诗二首》(优秀6篇)古诗两首篇一教学要求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习并初步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3.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

4.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教学难点如何把“话”变成“画”。

(即:如何使抽象思维变成形象思维。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文字投影片、图画场景投影片、录有古曲的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学法(一)导言。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诗可以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

好多古诗都通过描写引人入胜的景色,进而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把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从而正确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读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打出投影,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起对照投影片审题、解题,搞清楚“话”和“画”的涵义。

)话——诗中的语言文字。

画——通过再造想象,将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

二、指导学法(一)抓字眼、明诗意。

1.自读古诗《寻隐者不遇》。

2.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句。

3.逐字逐词逐句弄懂诗的字面意思。

(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4.指名说说这首诗的字面意思。

(贾岛在松树下问一个小孩,他师傅去哪儿了,小孩说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但是云雾弥漫、缭绕,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

)(二)提问题、想诗境。

以“松下问童子”这一句为例。

1.就诗句逐字逐词提出问题。

(可以提“什么样”、“怎么样”的问题。

)(1)什么样的松树下面?(2)谁怎么样问童子?(3)问什么?2.根据所提问题想象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1)打出投影,出示第一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帮助学生形成画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古诗两首
原创:朱小倩使用者: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教学内容分析:
这两首古诗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是唐代
诗人贺知章的作品,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初春二月的柳树。

《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
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
的源头这个道理。

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
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
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
的美丽和生气勃勃,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
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
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感情。

学习状态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学习了不少古诗,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古
诗的方法和能力,对古诗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多数学生已会
背这两首诗,但对诗意不一定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碧玉、妆
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难点:
对有关诗句的意思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卡、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咏柳》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赞美早春三月的杨柳,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杨柳迷人的姿势,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由衷的赞叹,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全诗描绘的意境是高高的柳树象是碧玉装扮成的,无比美妙,如同一位婀娜多姿的美人,那万条垂下的柳条好象是绿色的丝带随风飘摇,不知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啊,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
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后两句用自问自
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咏、绦”等生字,会写“咏、碧”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情感价值观: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领略春天大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板书:
咏柳
碧玉妆成垂下绿丝绦
裁出似剪刀
教学反思1:
柳树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非常普通,但他们没想到诗人竟写出了这么美妙的诗句,整堂课他们都沉浸在惊喜、兴奋之中,学习劲头很足,这让我意想不到。

尤其是学到“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时,不少孩子竟伸出小手模仿剪刀的样子“裁剪”起来,一脸神奇的样子。

我想,他们恐怕一辈子都记住这句诗了。

我忽然想到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在教学中应怎样去找学生的兴奋点呢?真得好好研究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