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简答题总结doc
中国音乐通史(简答与论述题答案)
![中国音乐通史(简答与论述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da2da6102de2bd9705883c.png)
二、名词解释:1.燕乐:燕乐,又称宴乐,专指统治者在宴请宾客时所用的音乐。
唐代的燕乐由多部乐和二部伎组成,它是在汉魏至隋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外各民族音乐交融的产物。
2.xx:雅乐是周代统治者在祭祀天地、祖先以及朝贺、宴飨等场合所用的音乐,因其具有“典雅纯正”的风格,所以被称为雅乐。
西周雅乐有非常严格的制度,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不同的等级享用不同的乐队和舞队规模、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乐舞。
3.xx:(1912~1935)音乐家,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原籍云南玉溪。
学生时期就参加革命宣传活动,后参与建立“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等左翼音乐组织,坚定走革命音乐道路。
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开辟了道路,著名的作品有《卖报歌》、《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等。
4.相和歌:汉代产生的艺术歌曲,它是在北方民歌基础上经过加工而成。
其发展过程经过了三个阶段,最初是清唱的民间歌谣,既而又加上帮腔,成“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后形成带有乐器伴奏的“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艺术化歌曲。
相和歌主要用丝竹乐器伴奏,有笙、笛、节、琴、瑟、琵琶、筝等七种。
5.xx:明代琴家,号青山,江苏娄东(今太仓)人。
自幼学琴,为陈爱桐再传弟子,不但擅长演奏,而且在琴学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著有琴学名著《溪山琴况》。
在此书中,徐上瀛在总结前人琴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演奏实践,提出了“和”、“静”、“清”、“远”、“古”、“澹”等二十四况。
《溪山琴况》集古琴音乐美学之大成,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琴乐审美准则,成为我国古代三部最重要的音乐美学专著之一。
6.新歌剧:是我国近现代出现的一种融音乐、文学、舞蹈等不同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既有别于传统戏曲,又不同于西洋歌剧。
《白毛女》是新歌剧的标志性作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新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7.贾湖骨笛: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在对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期的七音孔、八音孔骨笛。
中国音乐史简答题总结doc
![中国音乐史简答题总结doc](https://img.taocdn.com/s3/m/385fc50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69.png)
中国音乐史简答题总结doc1《黄河大合唱》:人民音乐家洗星海创作(1939年,光末然词),是近代大型合唱音乐取得较高艺术成就、享誉中外里程碑式的杰作。
全曲由九个乐章组成。
以朗诵词和乐队音乐加以贯穿。
备乐章的顺序依次为:《序曲》(管弦乐)、《黄河船友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黄河怨》(女高畜独唱与女声三部伴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全曲音乐主要建立在力量(《黄河船夫曲》主导动机)、崇高(《黄水谣》主题)、苦难(《怒吼吧,黄河》)三个主题上。
各个乐章相对独立,内容互相联系。
音乐通俗易懂、明快简洁,既有中国民间音乐风格,也有群众歌曲特点,同时又是史诗性和交响性兼具的作品。
洗星海在《黄河大合唱》中创造的具有民族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特征的新的合唱形式,对其后中国大型歌唱音乐创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不仅是中国人最喜爱的大合唱,也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大合唱作品。
2简述刘天华对二胡艺术的贡献。
答:刘天华对二胡艺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二胡曲创作和对二胡的改进和发展上。
创作方面,他创作了二胡十大名曲,是近代流传最广的二胡曲。
这些乐曲充分体现了其富于个性的创新精神和继承传统学习西洋的同时又有新发展的创作特色。
民族器乐改进方面,他对民族器乐教学,尤其是二胡教学,有着重要的贡献。
首先是通过他的二胡教学实践,为二胡在高等艺术教育中争得了合法的地位。
他参考小提琴、钢琴等西洋乐器的教学经验,编写了包括47首练习曲的《南胡练习曲》和一套琵琶练习曲,努力探索科学的教学体系,改变了二胡、琵琶口传心授的旧教学方法,而使之纳入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轨道;他以成功的教学实践培养了蒋风之、储师竹、陈振铎等二胡名家,形成了独具风格、影响深远的第一个二胡学派。
他对二胡音乐的其他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改进。
如改制二胡,从而改良其音色、音质;创造了二胡弓法、指法及其他演奏符号。
2020年音乐学科(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梳理归纳总结
![2020年音乐学科(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梳理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42b359583c4bb4cf6ecd129.png)
2020年音乐学科(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梳理归纳总结中国音乐史1周代按照制作材料将乐器分为“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这种乐器分类法名称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代器乐艺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
金类有钟、铙;石类有石磬、玉磬;土类有埙、缶;革类有土鼓、足鼓;丝类有琴、瑟;木类有柷、敔(y u);匏类有簧、笙;竹类有箫、管。
考题演练八音乐器分类法出现在哪个朝代?()A.夏B.商C.周D.秦2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今存《诗经》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包括十五国风,共有160篇。
为周南、召南、卫、王、郑、齐、魏、唐、秦等地的民间歌谣,就是各国的民歌;“雅”,共105篇,一般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共40篇,多半为古老的祭歌和舞曲。
2.《楚辞》《楚辞》是继《诗经》以后,对中国文学最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实际上也是我国古代南方音乐文化的代表。
它以楚国的历史、风俗、音乐、方言等为其背景,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3.《成相篇》我国最早的说唱音乐,应该从《成相篇》算起,其作者是卓越的哲学家荀况(约公元前298—前238)。
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要他们改变作风,施行开明的政治。
《成相篇》的音乐形式取材于民间说唱和歌谣。
“相”是一种由舂米或筑堤的劳动工具发展而成的打击乐器,用以击节说唱。
“成相”是当时民间流传的一种说唱、歌谣形式。
考题演练《诗经》中属于民间音乐部分的是()。
A.风B.雅C.颂D.赞3古琴曲《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即古时的《聂政刺韩王曲》,保存于《神奇秘谱》。
嵇康擅弹《广陵散》。
考题演练描写战国时期工匠之子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王的故事是古曲()。
A.《十面埋伏》B.《广陵散》C.《潇湘水云》D.《胡笳十八拍》4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谱。
考题演练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一首用文字谱记写的琴曲是()。
A.《碣石调·幽兰》B.《广陵散》C.《流水》D.《梅花三弄》5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大学中国古代音乐史论述简答题整理
![大学中国古代音乐史论述简答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d42375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5.png)
大学中国古代音乐史论述简答题整理
古代中国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
丰富的内涵。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简答题整理。
1. 什么是古代中国音乐?
古代中国音乐是指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产生、发展并广泛流传的
音乐形式和作品。
它包括了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多种
类型。
2. 古代中国音乐的起源时间是什么时候?
古代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原始社会时期,大约距
今有数千年的历史。
3. 古代中国音乐的分类有哪些?
古代中国音乐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包括音乐的用途、演奏方式、音乐形式等。
常见的分类有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农耕
音乐、舞蹈音乐等。
4. 古代中国音乐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古代中国音乐有许多经典的代表作品,例如《广陵散》、《阳关三叠》、《渔舟唱晚》等。
这些作品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古代中国音乐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古代中国音乐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用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还被广泛应用于宴会、仪式、祭祀、庆典等各种场合,是人们交流感情、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6. 古代中国音乐的演奏方式有哪些?
古代中国音乐的演奏方式多样,常见的有笛子、琴、瑟、鼓等乐器。
古代音乐的演奏也常伴随着歌唱和舞蹈,形成多种形式的表演艺术。
以上是对大学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简答题整理,介绍了古代中国音乐的定义、起源、分类、代表作品、社会作用以及演奏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历史的人们,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基础知识。
简明中国音乐史笔记摘抄(3篇)
![简明中国音乐史笔记摘抄(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3b9b2a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02.png)
第1篇中国音乐史笔记摘抄一、远古时期(约公元前8000年-公元前21世纪)1. 远古时期的音乐主要表现为祭祀仪式和劳动生产中的歌谣。
2. 《吕氏春秋·古乐》记载,黄帝时已有乐官,负责音乐创作和演奏。
3. 传说中的乐器有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4. 殷商时期,音乐成为祭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六乐”制度。
二、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1. 先秦时期音乐分为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祭祀音乐。
2.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收录了大量民歌。
3.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诗歌体裁,其中包含了许多音乐元素。
4. 儒家思想对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音乐审美标准。
5. 墨家主张“非乐”,认为音乐是奢侈的象征,不利于国家的安定。
6. 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成为诸侯争霸的工具,各诸侯国纷纷设立音乐机构。
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 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焚书坑儒”,但对音乐文化有所保留。
2. 汉朝音乐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祭祀音乐均有较大发展。
3. 汉乐府是汉朝政府设立的音乐机构,负责收集、整理民间音乐。
4. 汉代乐器有:琴、瑟、筝、笛、箫、笙等。
5. 汉代音乐理论有:五声音阶、十二律吕等。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1. 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融合了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江南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
2. 南北朝音乐以民歌为主,如《子夜歌》、《读曲歌》等。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音乐传入中国,对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理论有所发展,如“声律学”。
5. 乐器有:琵琶、古筝、古琴、笛、箫、笙等。
五、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1. 隋唐时期,音乐进入鼎盛时期,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均有较大发展。
2. 隋唐音乐以唐乐为代表,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943eb5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c.png)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乐府:乐府本是秦汉时掌管音乐的机关,因配有乐队,故名。
汉武帝时扩充其功能,它除了将文人诗辞和民间歌谣配乐演唱外,还承担采集民歌的任务。
魏晋以后乐府日渐衰落。
南北朝时乐府演变成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乐府最明显、最优秀的产物是《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2、相和歌:相和歌是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是两汉乐府在“街陌谣讴”基础上吸收了“楚声”和“新声”而形成的一种有丝竹、歌唱及舞蹈之艺术表演形式。
主要流传于河南、山东等地。
其曲式结构短小精悍,音调流畅优美,且舞曲居多,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歌舞形式。
3、八音:周代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将乐器分为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4、律:律是指特定乐音的高低标准,它规定了乐音的绝对高度。
律是由原始的自然法则产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律学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标准音,以利于乐器的制造和使用。
5、十二律:古代律制,用三分损益法生成十二律。
自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6、四声:传统音韵学关于声调的分类法。
即把汉字声调分为平(包括阴平和阳平)、上(降调)、去(升调)入(包括全入和半入)四类。
7、谱:乐谱是记录音乐的方法。
中国传统记谱法主要有工尺谱、减字谱和声诗谱三种。
8、琴曲:琴曲是指用琴来演奏的曲子,亦称“琴曲”。
琴曲的范围很广,有独奏曲,也有合奏曲;有文人创作的琴曲,也有整理和加工民间音乐的琴曲。
9、词牌: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
词的调子叫曲牌,如“浪淘沙”、“水调歌头”等。
每个曲牌都有一定的句数、字数、句式、平仄及用韵等规定。
10、曲牌:曲牌是元曲中一首诗(或一韵)小令所用的腔调(或说曲牌名称)。
同一曲牌的曲子可以由不同人演唱,但同一曲牌的平仄格律是固定的。
11、唱赚:唱赚是宋代民间流行的歌唱体裁,也称“鼓板赚”、“鼓段”、“赚”。
由同一词牌的歌曲连缀而成,属于套曲体裁。
中国音乐史重点整理(打印版).
![中国音乐史重点整理(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a3cc6c1a37f111f0855ba0.png)
中古音乐史要点整理一、中国古代乐律学1。
三分损益法在周代正式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按其振动体长度来进行音阶或十二律吕的相生,史称“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述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
其求五音之法为:先求得一个标准音“黄钟”,把它作为宫音.然后就宫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三分益一),即得低四度的徵音;再就徵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三分损一),即得高五音的商音;把商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得低四度的羽音;就羽音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可得角音.2。
周代“十二律吕"十二律吕是周代律学的名称。
它是用三分损益法求得的,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其中单数各律为“律”,双数各律为“吕"。
3。
京房六十律京房(前77~前37)西汉律学家,本姓李,字君明。
他因为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中仲吕不能回到黄钟律,因而继续推算下去,成为“六十律".京房同时觉察到律管的管口校正问题,提出“竹声不可度调”的认识,并制作了十三弦的“准”。
4。
荀勖笛律西晋律学家荀勖(?~289)在乐律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荀勖运用“管口校正”制作出较精确的十二笛。
每笛适吹一律.荀勖的“管口校正”之方法为:他作的笛有六个按孔,前五后一。
后面一个按孔离吹口最近,作为商音。
前面五孔依次由吹孔向下排列为宫、变宫、羽、徵、变徵;六孔全按为角音。
5.何承天的“新律”何承天,南朝宋时郯(今山东郯城县)人,武帝时(420~422)曾为尚书祠部郎,文帝时做过御史中丞:后因故免官,死于家中。
他在乐律学史上,第一次别开生面地提出了“十二等差律”(即隋书称之“新律")的理论。
其方法是:先以黄钟本律之数(9寸)减去由仲吕所生黄钟2之数(8.8788寸),得差数为0。
1212,再将此差数平分为十二等份。
即0.1212÷12=0.0101,然后将此数依次递加在林钟以下各律上,即得“新律”各音之数。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8ad0621ed630b1c59eeb557.png)
名词解释:大司乐答案:最早的音乐教育机构和领导,最早的音乐教育就是“大司乐”。
三分损益法答案:根据某一标准音的管长或弦长,推算其余一系列音律的管长或弦长时,须依照一定的长度比例,三分损益法提供了一种长度比例的准则。
乐舞乐舞荟萃历代歌舞所长,兼收西域众多少数民族及国外文化之精华,充分体现了盛唐王朝百国朝贺、民族交融的鼎盛景象和风土人情。
唐乐舞气势磅薄,场面壮观,集诗、词、歌,赋予吹奏弹唱,融钟、鼓、琴、瑟于轻歌漫舞。
乐曲高亢悠扬,动作舒展流畅,服饰华丽多姿,堪称历代歌舞之最。
唐乐舞的兴盛正是盛唐时期的歌舞升平、国泰民安的完美写照。
现今人们根据出土的一些描写、描绘该乐舞的文字、壁画等编制出一套乐舞,重现古代唐朝时长安乐舞的优美、盛况和艺术魅力。
礼乐制度答案:周武王死后,周公摄行王政。
为了巩固其统治,他依照周朝原有的制度,制定了一整套维护奴隶制统治的制度。
其中有一种制度叫“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也就是以“乐”从属于“礼”的思想和制度,这是一种颇为完备的典章制度。
贾湖骨笛贾湖骨笛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吹奏乐器。
贾湖骨笛的出土,是我中音乐考古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音乐文化有九千年文明史的最直接有力的佐证。
从已发掘的实物看,其形制极为固定,制作十分规范,实质较好,表现力极强,多数音域可达两个八度以上。
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为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
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相和歌答案:相和歌它始于汉初,是我国北方各地流行的一种民间音乐,经过艺术加工发展而成的艺术歌曲形式。
相和歌继承了周代的国风和战国的楚声传统发展而来,其特点是“相和,汉旧歌也。
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广陵散答案:《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作者不详,在汉末已经出现的一首古琴曲。
音乐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
![音乐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https://img.taocdn.com/s3/m/fa550fc09b89680203d825f6.png)
一、填空(每题0.5分,共15分)1.“八音”是周代开始的乐器的分类法。
2.《毕业歌》、《卖报歌》、《码头工人》等是我国作曲家(聂耳)的作品,他较著名的歌曲作品还有《义勇军进行曲》等,器乐作品有《翠湖春晓》、《金蛇狂舞》等。
3.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载在《管子--地圆篇》中。
4.(洗星海)早年留学法国,他最著名的两首大合唱是《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两首交响曲是《第一交响曲》和《第二交响曲》。
5.《乐记》是(儒家)音乐理论的经典著作。
6.(贺绿汀)创作的一首非常有名的钢琴曲是《牧童短笛》7.教坊和梨园是(唐代)的音乐机构。
8、我国戏曲艺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四大声腔是指(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和昆山腔)。
9.关汉卿是(元代)的戏曲艺术家。
10.南戏最初产生在(浙江温州)地区。
11.《延安颂》是(郑律成)的代表作之一。
12.《二泉映月》是民族音乐家(华彦钧)的作品。
13.李延年是(汉代乐府)里的音乐家。
14.相传《云门》是黄帝时代的乐舞,《咸池》是尧时代的乐舞,《韶》是舜时代的乐舞,和夏代的乐舞大夏,商代的大濩、周代的乐舞大武,并称为古代的六代乐舞,被儒家奉为雅乐经典。
1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共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共收集诗歌305篇。
16.古琴古代称瑶琴或七弦琴。
17.中国古代四大名琴是九霄环佩、大圣遗音、枯龙吟、春雷。
18.歌剧《白毛女》是中国歌剧发展的里程碑。
19.王光祈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学家。
20.李锦辉被认为是我国流行音乐的鼻祖。
21.写出下列音乐作品的作者1)学堂乐歌《黄河》的作者是沈心工。
2) 《霓裳羽衣曲》的作者是唐玄宗。
3)《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洗星海。
4) 《山林》的作者是刘敦南。
5)歌剧《江姐》的作者是羊鸣、姜春阳、金砂等作曲。
6)《教我如何不想他》的作者是赵元任。
7)《竹马》的作者是沈心工。
8)《牧童短笛》的作者是贺绿汀。
9)《窦娥冤》的作者是光汉卿。
22.我国最早的民歌《弹歌》相传是黄帝时期的民歌。
中国音乐史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音乐史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b6a3d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13.png)
中国音乐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被誉为“中国音乐之父”的作曲家是()。
A. 聂耳B. 冼星海C. 谭盾D. 黄自答案:A2. 《二泉映月》是由哪位民间音乐家创作的()。
A. 阿炳B. 刘天华C. 华彦钧D. 马思聪答案:A3. 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宫、商、角、徵、羽”指的是()。
A. 乐器B. 音乐家C. 音乐体裁D. 五声音阶答案:D4. “高山流水”这个典故最早出自于()。
A. 《诗经》B. 《左传》C. 《史记》D. 《汉书》答案:C5.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古琴曲()。
A. 《广陵散》B. 《平沙落雁》C. 《梅花三弄》D. 《十面埋伏》答案:D6. 中国传统音乐中,“丝竹”指的是()。
A. 一种乐器B. 一种音乐形式C. 一种音乐风格D. 一种音乐流派答案:B7.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哪个地区的民间音乐()。
A. 江苏B. 浙江C. 广东D. 四川答案:A8. “京剧”这一名称最早见于()。
A. 清朝B. 明朝C. 元朝D. 宋朝答案:A9. “黄钟大吕”中的“黄钟”指的是()。
A. 一种乐器B. 一种音乐理论C. 一种音乐风格D. 一种音乐流派答案:B10. “十二平均律”最早由哪位中国音乐家提出()。
A. 朱载堉B. 王光祈C. 聂耳D. 冼星海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中国古典音乐()。
A. 《春江花月夜》B. 《梁祝》C. 《黄河大合唱》D. 《蓝色多瑙河》答案:A, B, C2.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八音”包括()。
A. 金B. 石C. 丝D. 竹答案:A, B, C, D3. 下列哪些乐器属于中国传统吹奏乐器()。
A. 笛子B. 琵琶C. 二胡D. 笙答案:A, D4. 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五调”指的是()。
A. 正宫B. 变宫C. 正商D. 变徵答案:A, B, C, D5. 下列哪些作曲家属于中国近现代音乐家()。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a32615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b.png)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最早的音乐理论著作是:A.《乐记》B.《诗经》C.《周礼》D.《礼记》2. 以下哪位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A. 嵇康B. 王维C. 蔡文姬D. 李清照3. “高山流水”是以下哪位音乐家的代表作?A. 俞伯牙B. 钟子期C. 王之涣D. 李龟年4.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民族乐器?A. 琵琶B. 古筝C. 钢琴D. 二胡5. “五音不全”中的“五音”指的是:A. 宫、商、角、徵、羽B. 宫、商、角、徵、变C. 宫、商、角、徵、清D. 宫、商、角、徵、浊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中国古代音乐的“五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唐代著名的宫廷音乐《霓裳羽衣曲》是________创作的。
8. 中国古代音乐的“八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宋代音乐理论家朱熹著有《________》一书。
10. 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乐府”是指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简述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
12. 描述一下“琴棋书画”中的“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四、论述题(30分)13. 论述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及其特点。
答案一、选择题1. A.《乐记》2. B. 王维(王维是诗人,不是音乐家)3. A. 俞伯牙4. C. 钢琴(西方乐器)5. A. 宫、商、角、徵、羽二、填空题6. 宫、商、角、徵、羽7. 李隆基(唐玄宗)8.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9. 《乐记》10. 古代音乐机构三、简答题11. 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主要包括:- 以五声音阶为主,即宫、商、角、徵、羽。
- 重视音乐与道德、政治的结合,如“乐教”思想。
中国民族音乐史试题(名词解释简答题)
![中国民族音乐史试题(名词解释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1ca712c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0.png)
中国民族音乐史试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民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人民生活紧密联系的歌曲艺术,是民间音乐和民间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又是民族乐器、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的基础。
民歌的三个基本特征:民歌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现起来的;民歌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
民歌的体裁大体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
花儿:是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广大地区的一种山歌,是当地人民的口头文学形式之一。
花儿结构分两段,前段比兴,后段是歌唱的主题内容,曲调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演唱时用当地方言,有很浓的地方气息。
二人台:是流行于内蒙以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戏曲剧种,也称二人班。
剧目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形式。
昆曲:是明代发源于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
柔和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
现代一般指昆剧。
昆曲以鼓,板控制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2003年被联合国评为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曲目有长生殿。
客家山歌:是流行于粤东,粤北,闽西,赣南,台湾等客家人聚居点的山歌,用客家方言演唱,内容广泛,语言朴实生动,歌词多为七言四句结构,常用比兴手法。
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十二大套歌舞音乐艺术的总称。
它运用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各种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绚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是维吾尔族歌舞音乐中的宝贵财富,被誉为东方音乐文化的一大奇迹。
花鼓:花鼓是我国一种民间歌舞,南宋时期就有记载,是由农民在田间插秧时击鼓演唱发展而来,表演形式是一男一女,男敲小镗锣,女打小花鼓,边歌边舞,有时增加乐器伴奏。
各地花鼓的风格、曲调不同。
劳动号子:是人们在体力劳动过程中编口唱并直接为之服务的民歌,在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过程中,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所以,劳动号子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
中国音乐通史(简答与论述题答案)
![中国音乐通史(简答与论述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da2da6102de2bd9705883c.png)
二、名词解释:1.燕乐:燕乐,又称宴乐,专指统治者在宴请宾客时所用的音乐。
唐代的燕乐由多部乐和二部伎组成,它是在汉魏至隋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外各民族音乐交融的产物。
2.xx:雅乐是周代统治者在祭祀天地、祖先以及朝贺、宴飨等场合所用的音乐,因其具有“典雅纯正”的风格,所以被称为雅乐。
西周雅乐有非常严格的制度,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不同的等级享用不同的乐队和舞队规模、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乐舞。
3.xx:(1912~1935)音乐家,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原籍云南玉溪。
学生时期就参加革命宣传活动,后参与建立“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等左翼音乐组织,坚定走革命音乐道路。
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开辟了道路,著名的作品有《卖报歌》、《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等。
4.相和歌:汉代产生的艺术歌曲,它是在北方民歌基础上经过加工而成。
其发展过程经过了三个阶段,最初是清唱的民间歌谣,既而又加上帮腔,成“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后形成带有乐器伴奏的“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艺术化歌曲。
相和歌主要用丝竹乐器伴奏,有笙、笛、节、琴、瑟、琵琶、筝等七种。
5.xx:明代琴家,号青山,江苏娄东(今太仓)人。
自幼学琴,为陈爱桐再传弟子,不但擅长演奏,而且在琴学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著有琴学名著《溪山琴况》。
在此书中,徐上瀛在总结前人琴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演奏实践,提出了“和”、“静”、“清”、“远”、“古”、“澹”等二十四况。
《溪山琴况》集古琴音乐美学之大成,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琴乐审美准则,成为我国古代三部最重要的音乐美学专著之一。
6.新歌剧:是我国近现代出现的一种融音乐、文学、舞蹈等不同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既有别于传统戏曲,又不同于西洋歌剧。
《白毛女》是新歌剧的标志性作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新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7.贾湖骨笛: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在对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期的七音孔、八音孔骨笛。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c8cf0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f.png)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中国音乐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音乐传统之一。
它通过不同的时期和地域的音乐风格演变,展示了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本文将就中国音乐史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并提供相应的试题及答案。
一、先秦时期的音乐(约前17世纪 - 前221年)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阶段,那时的音乐在礼仪、祭祀、宴会等场合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部分相关试题及答案:1. 请简要介绍先秦音乐的特点。
答:先秦音乐重视声乐表达,以琴瑟等弦乐为主,并且注重音乐与礼仪的结合。
2. 先秦时期,音乐在什么场合被广泛运用?答:音乐在祭祀、宴会、军事和礼仪等场合被广泛使用。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220年 - 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音乐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呈现出新的特点和风格。
以下是相关试题及答案:1. 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受到哪些外来文化的影响?答:音乐受到了西域音乐、波斯音乐以及中亚音乐的影响。
2. 请简要描述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的特点。
答: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注重表现力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形成了独特的声音风格。
三、唐宋时期的音乐(618年 - 1279年)唐宋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在技巧和艺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以下是相关试题及答案:1. 唐宋时期,乐府文学对音乐有何影响?答:乐府文学的发展促进了音乐与诗歌的结合,使音乐更具叙事性和感染力。
2. 请谈谈唐宋时期音乐的艺术特点。
答:唐宋时期音乐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技巧上更加复杂,并注重才艺的展示和个人表达。
四、元明清时期的音乐(1271年 - 1912年)元明清时期的音乐历经了政治和社会变革,形成了不同的音乐流派和曲牌体系。
以下是相关试题及答案:1. 元明清时期流传最广的音乐剧种是什么?答:元明清时期,"皮影戏"成为最广泛流传的音乐剧种。
2. 请简要描述元明清时期宫廷音乐的特点。
答:宫廷音乐受到宗教、礼仪和政治的影响,强调庄重、端庄和严肃的音乐风格。
中国音乐史总结
![中国音乐史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c34071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8.png)
中国音乐史总结中国音乐史总结篇1中国音乐史总结中国音乐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漫长且丰富多彩。
以下是对中国音乐史的总结:1.远古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以前)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如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记载了丰富的音乐活动。
在这个时期,音乐被用来祭祀、庆典和娱乐。
同时,还出现了多种乐器,如石磬、骨笛、琴瑟等。
2.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在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个时期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和《周礼》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民间音乐如歌谣、曲艺等也得到了发展。
3.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秦汉时期,音乐成为了国家机构的一部分。
秦朝设立了“乐府”,负责收集和整理民间音乐。
汉朝的音乐发展更加繁荣,乐器种类增多,音乐风格也变得丰富多样。
4.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589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成为了文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时期的音乐理论著作《声无哀乐论》和《乐府诗集》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民间音乐如山歌、小调等也得到了发展。
5.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至960年)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音乐的高峰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多样,如唐大曲、琴曲、佛教音乐等。
此外,隋唐时期设立了“教坊”,对民间音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和规范。
6.宋元时期(公元960年至1368年)宋元时期,中国音乐继续发展。
这个时期的音乐形式以唱作为主,如词曲、戏曲等。
同时,乐器演奏和音乐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宋代的“乐府”和元代的“行省”成为了重要的官方音乐机构。
7.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至1644年)在明朝时期,中国音乐的发展与戏剧紧密相连。
这个时期的戏曲、曲艺和民间小调等得到了繁荣发展。
同时,音乐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8.清朝时期(公元1644年至1912年)清朝时期,中国音乐的风格趋向于世俗化和民间化。
这个时期的戏曲、曲艺和民间小调等继续繁荣发展,同时,西方音乐也开始对中国音乐产生影响。
中国音乐史考试总结
![中国音乐史考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7b4da3eb0717fd5360cdcef.png)
中国音乐史考试总结名词解释:1.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吕氏春秋▪古乐》有记载,就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其中包含8首歌曲,主要反映了汉族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与原始宗教信仰。
2.朱襄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中记有“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皆散,果实不成。
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
”这记载远古朱襄氏部落以音乐来求雨的事情。
3.韶乐:舜帝时的一部宗教性乐舞。
韶乐集身于诗、乐、曲、舞为一体,韶乐就是中国宫廷音乐中等级最高,运用最久的雅乐,由它所产生的思想道德典范与文化艺术形式,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古代文明。
4.贾湖骨笛:1987年考古学家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中出土了20余支骨笛,就是用猛禽的翅膀骨制成,就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吹奏乐器。
贾湖骨笛的出土,就是我国音乐考古学界的一件大事,也就是中国音乐文化有九千年文明史的最直接有力的佐证。
从已发掘的实物瞧,其形制固定,制作十分规范,实质较好,表现力极强,多数音域可达两个八度以上。
5.大司乐: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
它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音乐教育。
它的目的就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教育对象主要就是贵族子弟。
除此之外的另外两个职能就是严格的行政管理与音乐表演职能。
6.八音:在周代出现八音的名称,就是我国古代依据制作材料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的不同,将乐器分成八个类别。
这种乐器分类法名称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代器乐艺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
7.郑卫之音:就是我国周代郑国与卫国一带的民间歌舞。
原就是商民族聚居的地区。
就是保留了商族音乐风格的民间音乐,可以说,它就是商族音乐的遗声。
8.三分损益法: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以弦长为计算基础来计算乐律的理论,就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
《管子·地员篇》中有详细记载。
9.百戏:百戏就是汉代俗乐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汉代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
它包括角觝、杂戏、魔术、歌舞等形式。
教资国考:中国音乐史精选练习题【简答题】
![教资国考:中国音乐史精选练习题【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92c9f9215022aaea988f0f73.png)
教资国考:中国音乐史精选练习题【简答题】1.简述姜夔自度曲的艺术特征。
自度曲,即自制新曲之意。
南宋词人姜夔在其著述《白石道人歌曲》中保留有自度曲14首,以《鬲溪梅令》、《杏花天影》、《扬州慢》等为代表。
姜夔自度曲突破了传统的倚声填词方法,先成文辞,后制曲谱。
在形式上突破了传统曲子词上下阕强求一致的规格,不受音乐形式的舒服,表达思想更为自由。
思想感情方面,姜夔自度曲更多的是对个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命运的悲吟,以及爱国文人的忧患意识,如《杏花天影》下阕歌词:“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漫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音乐上,姜夔自度曲旋律优美,音阶、音律方面能够兼收古音阶、新音阶、燕乐音阶,强调七声音阶中的变徵、变宫二音,旋律进行既有频繁的大跳运用,又有连续性的音阶级进和琶音进行。
诗人杨万里称赞其作品:“有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
”从整体上来讲,姜夔自度曲声韵精美、格调高雅、感情真挚、韵味清苦,为我们研究宋代曲子词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音乐遗产。
2.简要论述《诗经》中各类作品的艺术特点《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采集了自周初期到春秋末期共500多年的各类音乐作品。
最初为可诵、可奏、可歌、可舞的综合形式,一般认为秦之后曲调部分逐渐亡佚,才成为今天所见纯诗歌的形式。
《诗经》现存305篇,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即民间歌曲、宫廷歌曲和祭祀乐舞三类。
《风》包括十五国风,共160篇,除了周南、召南是当时江汉流域一带的民歌以外,其余都是黄河流域地区的民歌。
作为民间歌曲,《风》的部分的作品感情真挚,语言质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大雅多为朝会宴飨之作,小雅乃是个人抒情之作。
其中许多是贵族创作的讽刺歌曲,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也有一些事对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作品。
《颂》共40篇,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内容为颂扬统治者的文德武功,语言相对古老晦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黄河大合唱》:人民音乐家洗星海创作(1939年,光末然词),是近代大型合唱音乐取得较高艺术成就、享誉中外里程碑式的杰作。
全曲由九个乐章组成。
以朗诵词和乐队音乐加以贯穿。
备乐章的顺序依次为:《序曲》(管弦乐)、《黄河船友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黄河怨》(女高畜独唱与女声三部伴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全曲音乐主要建立在力量(《黄河船夫曲》主导动机)、崇高(《黄水谣》主题)、苦难(《怒吼吧,黄河》)三个主题上。
各个乐章相对独立,内容互相联系。
音乐通俗易懂、明快简洁,既有中国民间音乐风格,也有群众歌曲特点,同时又是史诗性和交响性兼具的作品。
洗星海在《黄河大合唱》中创造的具有民族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特征的新的合唱形式,对其后中国大型歌唱音乐创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不仅是中国人最喜爱的大合唱,也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大合唱作品。
2简述刘天华对二胡艺术的贡献。
答:刘天华对二胡艺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二胡曲创作和对二胡的改进和发展上。
创作方面,他创作了二胡十大名曲,是近代流传最广的二胡曲。
这些乐曲充分体现了其富于个性的创新精神和继承传统学习西洋的同时又有新发展的创作特色。
民族器乐改进方面,他对民族器乐教学,尤其是二胡教学,有着重要的贡献。
首先是通过他的二胡教学实践,为二胡在高等艺术教育中争得了合法的地位。
他参考小提琴、钢琴等西洋乐器的教学经验,编写了包括47首练习曲的《南胡练习曲》和一套琵琶练习曲,努力探索科学的教学体系,改变了二胡、琵琶口传心授的旧教学方法,而使之纳入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轨道;他以成功的教学实践培养了蒋风之、储师竹、陈振铎等二胡名家,形成了独具风格、影响深远的第一个二胡学派。
他对二胡音乐的其他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改进。
如改制二胡,从而改良其音色、音质;创造了二胡弓法、指法及其他演奏符号。
使二胡音乐的记谱法规范化;采用小提琴固定音高定弦法等等。
这些关系到二胡艺术表现、传播、教育的基础建设,有效地促进了近代二胡艺术的发展。
(参见书上332-335的论述)3简述国立音乐院的创办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答:1927年,北洋政府—厂令停办北京各高等学校所设音乐系科,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及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均先后宣告解散。
我国近代著名音乐家萧友梅先生并未因此动摇其为中国教育家业创建的信心,他南下上海,在蔡元培支持下,于1927年11月27日在上海建立了“国立音乐院”。
这是中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专业音乐学院。
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929年七月。
国立音乐院奉命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国立音专是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院校,它的专业设置和教学管理模式,既吸收了欧美音乐学院的优长,又结合中国实际,设有不同层次、多种类型的专业,是后来者继承、创新的基础。
它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专业的音乐家队伍,他们所从事的音乐创作和校内外演出活动,不仅显示出学校教学的巨大成果,对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艺术,也是一种积极的促进。
当他们陆续毕业走向社会后,大都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事业建设发展中的主要梁柱。
4黄自在哪些创作领域有建树?答:黄自的创作领域主要有:群众合唱歌曲、独唱抒情歌曲、清唱剧及管弦乐曲。
群众合唱歌曲著名的有《抗敌歌》、《旗正飘飘》;独唱抒情歌曲主要有《玫瑰三愿》、《春思曲》、《思乡》、《点绛唇·赋登楼》等,清唱剧著名的有《长恨歌》,管弦乐曲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等。
5简述聂耳作品的历史意义。
聂耳的救亡歌曲在中国三十年代的抗日救亡时期占有突出的地位。
他的《毕业歌》(1934年)、《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等,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这些歌曲,生动地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卫民族和为祖国而战斗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各阶层群众的抗敌意志。
聂耳在音乐创作中,既吸取了外国音乐的因素,又充分运用中国民间劳动歌曲、山歌小调等形式、结构。
他既向已有的音乐文化学习,又直接向生活汲取。
如到码头、工厂观察了解群众的生活,亲身体验他们沉重的生活节奏,倾听他们痛苦的呻吟、愤怒的呐喊和不平的申诉。
因此,他的歌曲不仅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富于大众的情调,被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聂耳的群众歌曲,大多采用左翼文化工作者充满激情和战斗号召的革命诗篇作歌词。
他成功地创造了一种适于这种新诗的歌曲形式。
其主要特征有四个方面。
(1)非方整性的曲体结构。
这种结构,以短小的动机或乐句作为基础加以发展,整首歌曲音乐的各部分呈不对等状态,从而使音乐富于动力性和节奏感。
(2)丰富、多变的句式。
聂耳群众歌曲的乐句长短不定,不拘一格。
因此有着多种多样的发展变化。
(3)突出地使用短句,使音乐具有短促有力的质地,造成急促的气势,富于青春活力和战斗精神。
(4)巧用休止。
在他的群众歌曲中不仅常用前后半拍的短暂休止,而且在旋律进行中常有意外的中顿。
这对音乐的强劲气质和紧迫感的创造,有很好的效果。
这一切都较好地与其所选的歌词相配合、相发挥,真切地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呼唤、呐喊、冲锋、拼搏的时代气质。
聂肆的群众歌曲除了抗日救亡的内容之外,还有一些是描写国内外反动势力压迫下的工农大众、尤其是工人群众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感情的。
如《大路歌》(1934年)、《开路先锋》(1934年)、《码头工人》(1934年)等都是有广泛影响的作品。
它们不仅生动地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苦难,表现了他们的愤恨和反抗,同时,这些作品也充满了力量、信心、毅力和乐观的气质。
从而聂耳就在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个准确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觉悟的、斗争着的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象。
聂耳的群众歌曲不仅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巨大的社会现实斗争的意义,也对中国歌曲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贡献。
尤其是在歌曲创作方法、艺术形式的创造,对新时代的反映、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的创造。
如《码头工人》采取两个基本曲调分别予以发展变化:一个基本保持原曲调音乐形态,另一个有较多展开与变化;两个曲调及其变化展开体作交织性连接处理,这是聂耳在群众歌曲中对较复杂的音乐结构的一种独特的创造。
此外,为了增强歌曲的艺术感染力而在其中加入短暂、有力的说白,为了处理好歌词中连续出现的短词句而连续配之以多个短促的曲调,都是神来之笔,既恰到好处,又令音乐顿生光彩,极富创造性。
聂耳的群众歌曲影响广泛深远。
许多同时代和其后的作曲家,都从他的创作道路和创作经验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
如张曙的《保卫国土》、《车夫曲》等歌曲中,就有着聂耳救亡歌曲和劳动歌曲的鲜明印迹。
6.刘天华的代表作有哪些?列举八个代表作曲名和它们的演奏形式。
答:有二胡曲《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光明行》、《闲居吟》、《良宵》、《烛影摇红》、《苦闷之讴》、《独弦操》、《悲歌》,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等。
7.清代中叶以来琵琶在南方有哪些流派?(起码写出三个)代表人物是谁?(每个流派起码写出一个)答:清中叶以来,琵琶南方各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江苏无锡派的王君锡、陈牧夫、华秋苹、徐悦庄、吴婉卿、杨荫浏等;浙江平湖派的李廷森、李旦、李绳墉、李其钰、李芳园、吴梦非、程午嘉、吴柏君、朱荇青、樊伯炎、杨大钧等;江苏祟明派的蒋泰、黄秀亭、沈肇州、刘天华、徐立荪、曹安和等;上海浦东派的陈子敬、严庆绪、王惠生、沈浩初、汪昱庭、林石城等。
8.华彦钧二胡演奏艺术的风格特点是什么?答: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公元1893—1950年),江苏省无锡市东亭入。
他自幼在音乐上受到父亲(无锡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华清和)的严格训练,深入地学习与掌握了道教科仪音乐和当地的民间音乐。
以后,他又广泛地学习和接触了江南一代的民间歌曲和地方戏曲音乐,掌握了多种民族器乐的演奏,莫定了自己艺术创造的深厚传统素养与基础。
华彦钧中年时,因病双目失明,社会动乱,生活无着,开始了流浪卖艺生涯。
华彦钧饱尝了劳动人民的辛酸痛楚,受尽了权势们的欺凌,个人生活的苦难遭遇和民间艺人在社会的低下地位,使他的情感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更加接近,这对华彦钧的艺术创作和风格特点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华彦钧的演奏细腻深刻,潇洒磅礴。
他的弓法以短弓见长,多一字一弓,很少连弓。
在运用连弓时,大多吸取戏曲音乐中的运弓方法,往往是由弱进入强拍,形成弓法上的切分进行和延留进行。
华彦钧指法最大特点是民间演奏中“定把滑音”的运用。
由于华彦钧演奏时左手始终是放在二胡的第二把位上,因此,二胡第一、三把位上的旋律则多用滑音演奏。
其中特别是食指、中指滑音的运用,在丰富旋律的韵味,加深旋律的感染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华彦钧遗存给后人的著名3首二胡曲是《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
9介绍合唱曲《海韵》。
答:歌曲。
女声独唱和混声合唱、徐志摩诗,赵元任曲。
作于1927年,收入1928年的《新诗歌集》。
歌词以优美抒情又带有感伤的笔调,写一位渴望自由的少女,不愿回到家里,不怕大海风浪,暮色苍茫中独自在海滩徘徊、歌舞,最后被波涛吞没。
歌曲通过合唱、女高音独唱和钢琴伴奏,表现了作为旁观者的“诗翁”,女郎和大海三种不同形象,它们各以不同的主导主题作基础,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展开,较好地发挥了合唱的艺术效果。
在旋律和声等方面,作者都作了有意义的“中国化”实验,作品发表后,不少合唱团常在音乐会中演出,是我国早期的一部有代表性的大型合唱作品。
10什么叫“学堂乐歌”?答:自1904年左右开始,在新式学堂开设的“乐歌课”上教习的歌曲(1903年,张之洞首先将音乐课作为课程在新学堂中施行)。
这些歌曲的曲调太多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歌曲(包括一些艺术歌曲),由一些留学欧日回国的学人填上具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内涵的新词而成。
代表曲目有《何日醒》(夏颂莱编词)《中国男儿》《十八省地理历史歌》《黄河》《扬子江》等。
11、创作和教习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有哪些?答:沈心工(重点了解)曾志泯,李叔同(重点了解),高寿田,冯亚雄等12、学堂乐歌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中的意义?答:1学堂乐歌是欧洲音乐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的开端,也是中国新民族主义文化在音乐领域的萌芽,2学堂乐歌为中国“新音乐”的诞生和发展开启了源头;3为后来我国的军歌,工农革命歌曲和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开了先河;4为欧洲音乐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5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音乐家。
13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答:“学堂乐歌”是我国清未民初新型学校教育改革的具体产物之一,最初是“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于提出,“维新变法”失败后,以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文人仍积极为之进行呼吁。
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如萧友梅、沈心工,李叔同等,先后主动到日本考察以便在国内效法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