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数学考前指导ppt.ppt
2019中考数学考前指导考前必看系列课件.doc

2019 年中考数学考前指导— — 考前必看系列模块一:考试技巧一、选择题:前面几题都很简单,估计1 分钟可以完成,还是劝你不要粗心。
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怎么办?第一种是回忆法例 1.在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菱形、等腰梯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平行四边形B .等边三角形C .菱形D .等腰梯形第二种是直接解答法例 2. 二次根式12化简结果为( )A .3 2B. 2 3C. 2 6D. 4 3第三种方法是淘汰错误法,俗称排除法例 3. 如图,菱形 ABCD 的边长为1,BD =1,E ,F 分别是边A D ,CD 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设△ BEF 的面积为S ,则S 的取值范围是( )A . 1 4 ≤ s ≤ 1B .3 34 ≤ s ≤ 3 C . 3 316 ≤ s ≤ 3 4D . 3 8 3 ≤ s ≤ 3 2 第四种方法是数形结合法2x例 4.已知二次函数y x 43,若- 1≤x ≤ 6,则y 的取值范围为____.第五种方法特殊化求解法2323 2例 6.若抛物线y ax bx与yx x的两交点关于原点对称,则a 、b 分别为.特别强调,对于某些几何题在各种方法都不能作出判断时,可以按比例准确地画出图形,通 过用刻度尺或量角器的测量得出答案。
第六种方法 排.除.法.: 例 5:如果表示 a ,b 两个实数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化简│a -b │+2(a b)的结果等于 ( )A .- 2bB .2bC .- 2aD .2ab a 0第七种方法 特殊值法例 6:如果2x x成立,那么 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 0 B.x ≥ 0C. x < 0D .x ≤ 0择题可以使用,在填空题也可以使用.选在法不仅仅特殊值第1 页注意:1.旋转问题→确定旋转中心,并用圆规和尺子画出图形,注意旋转出现的等腰三角形2.求方程解,考的就是根的检验,将选项代入检验。
2019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全国版)3.2 一次函数(讲解部分)

������������������������������������������������������������������������������������������������������������������������������������������������������������������������������������������������������������������
(
点为③㊀ ( 0,b) ㊀ .
b ,0 , 与 y 轴的交 k
2. 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 (1) 函数 y = kx + b 的函数值 y >0 时, 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就 是不等式 kx + b >0 的解集;函数 y = kx + b 的函数值 y <0 时,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就是不等式 kx + b <0 的解集. 解集是 x > a;不等式 kx + b > k 1 x + b 1 的解集是 x < a. (2) 如果点 C 的坐标为( a,b ) , 那么不等式 kx + b < k 1 x + b 1 的
每确定一个字母系数,就需要一个已知点或条件; 把已知点的坐 标代入函数解析式,或者用已知条件列出方程, 求得该字母系数 的值, 写出函数解析式; 二是函数图象平移的方法得到新的函 数; 三是实际问题中, 根据变量之间的关系直接写出函数关系 式,如售价 - 进价 = 利润,路程 = 速度 ˑ 时间等.
| b | 个单位长度;当 b < 0 时, 将直 线 y = kx 向下 平移 | b | 个 单位
考点二㊀ 一次函数与方程㊁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㊀ ㊀ 如图所示,我们可以得到:
b >0 一次函数 y = kx + b( kʂ0)
中考数学考试策略及技巧PPT课件

.
1
前言
经过三年循序渐进的学习和紧张而又艰苦的 几个月的复习准备之后,同学们将要走进考 场,实现自己的宏愿,此时此刻我们一定要 坚定信心,要知道只要我们认真的进行了准 备,就一定能够成功。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良好的心境,平稳的情 绪不仅有助于积极思考,而且解决问题的效 果也是最佳的。要达到这个最佳的效果,考 前准备是十分重要的。
.
2
一、考前准备 ①考试前一天的下午,到自己的考点看 看自己的考场和座位,熟悉一下周围的 环境。 ②考试前一天的晚上一定要休息好,不 要开夜车,睡足八小时。 ③考试要准备准考证,笔,答题模板, 铅笔、橡皮、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 最好把这些列好清单,以备查点。
.
3
考场应试技巧及注意事项
▪ ①提前半小时来到考点,稳定情绪,从容进场(进 入考点大门,进入考场后都需要准考证)。
▪ ②进入考场暗示:“我经过的 考试多了,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今天感觉不错, 肯定能考好”
▪ ③试卷发到手后,填写卷头,填涂答题卡,填完之 后快速浏览一下试卷,看看试卷有多少页,是否齐 全,了解考题的题型和数量,看看哪些题容易做, 哪些题稍加思考便可以做,哪个题是难题,做到心 中有数。避免出现“前面难题做不上,后面简单题 没时间做”的情况。
.
11
十二、立足一次成功,重视复查环节,不争交 头卷。
答题一定要做到稳扎稳打,字字有据,步步准 确,尽量一次成功,如最后有时间检查,一定 讲究方法,首先检查是否有漏做的题目,其次 要有针对性地检查没把握的题目。三是格式是 否规范,字母、符号是否抄错,在确信万无一 失的情况下方可交卷,宁可坚持到终考最后一
.
4
④合理的答题顺序,三先三后。
2019年中考数学第一阶段复习课件:函数基础知识 (共21张PPT)

山东近5年中考真题精选:
1.(2015·烟台)A. B两地相距20千米,甲、乙两人都从A地去B地, 图中l1和l2分别表示甲、乙两人所走路程s(千米)与时间t(小时)之间的 关系,下列说法:①乙晚出发1小时;②乙出发3小时后追上甲;③甲的 速度是4千米/小时;④乙先到达B地。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核心素养题:
x y … … -3 3 -2 m -1 -1 0 0 1 -1 2 0 3 3 … …
2019年中考数学第一阶段复习课件 ---函数基础知识
命题趋势:
考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 命题角度 备考方略 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 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点的位置和坐标的 的相关概念,能用坐 变化情况。 标表示位置。 函数
考查自变量取值范围 掌握函数的相关概念, 的确定,函数大致图 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 像的描述和识图。 定方法,能识别函数 图像。
考点梳理
考点二 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1)函数是整式型,自变量取全体实数 (2)函数是分式型,自变量取使分母不为0的全体实数 (3)函数是二次根式型,自变量取使被开方数≥0的实数 (4)函数是分式、二次根式结合型,取两者的公共部分 (5)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考点梳理
考点四 函数图象信息综合分析及应用
根据函数图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①分清图象的横、纵坐标代表的量及函数中自变 量的取值范围; ②注意分段函数要分类讨论; ③转折点:判断函数图象的倾斜程度或增减性变化 的关键点; ④平行线: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减小)而保持不变,
考点例析
【例4】(1)(2018·重庆) A、B两地相距的路程为240千米,
1.(2018·潍坊)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是4厘米,∠B=60°, 动点P以1m/s的速度自A点出发沿AB方向运动至B点停止,动点Q以 的2m/s速度自B点出发沿折线BCD运动至D点停止。若点P、Q同时 出发运动了t秒,记△BPQ的面积为S,下面图象中能表示S与t之间 的函数关系的是( )
2019中考数学复习全套课件

0 0
知识点2:二次根式的有关概念 1.形如 (a≥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应满足的两个条件:
(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 整式 ;
(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 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
知识点3:二次根式的性质
1.双重非负性:
2.( 3. )2= a = ( a ≥ 0,
≥ (a≥0);=
第二篇
• 专题一
重点题型突破
数学思想方法
• 专题二
• 专题三
规律探索题
动手操作与方案设计
• 专题四
• 专题五 • 专题六
实际应用型问题
图形运动型问题 代数几何综合题
数学
第一篇 知识系统复习 第一章 数与式
• 第一节 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整式与因式分解
分式 数的开方 二次根式
0(a≥0). |a|
.
(a≥0,b≥0); b > 0).
知识点4:二次根式的计算 1.二次根式的加减: 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 合并. 2.二次根式的乘法: 最简二次根式 ,再把 同类二次根式 分别
3.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1)如果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应先提取公因式; (2)如果各项没有公因式,可以尝试使用公式法来分解因式; (3)检查因式分解是否彻底,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以上三步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检查”. 4.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是互逆变形,它们可以用来相互检验其正确性.
•
第2课时
实际运用
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运用
• 重难点突破四
• 第四章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2019年中考备战策略数学课件

考点知识梳理
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宇轩图书
方法总结: 添加条件时,首先分析具备了哪些条件,然后按 照菱形的判定方法确定缺少的条件.
考点知识梳理
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宇轩图书
考点二 结论开放型 例2(2014·邵阳)如图,已知点A,F,E,C在同一 直线上,AB∥CD,∠ABE=∠CDF,AF=CE.
考点知识梳理
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宇轩图书
11.(10 分)(2014·漳州)如图,点 C,F 在线段 BE 上, BF=EC,∠1=∠2.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 并加以证明.(不再添加辅助线和字母)
考点知识梳理
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宇轩图书
分析:先找出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条件,再根据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再添加一个条件使两个三角形 全等.
答案: C
考点知识梳理
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宇轩图书
2.(2013·威海)如图,在△ABC 中,∠ACB=90°, BC 的垂直平分线 EF 交 BC 于点 D,交 AB 于点 E, 且 BE=BF.添加一个条件,仍不能证明四边形 BECF 为正方形的是( )
A.BC=AC B.CF⊥BF C.BD=DF D.AC=BF
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宇轩图书
考点三 判断型开放题 例 3(2014·曲靖)如图,抛物线 y=ax2+bx+c 与坐 标轴分别交于 A(-3,0),B(1,0),C(0,3)三点,D 是抛 物线顶点,E 是对称轴与 x 轴的交点.
考点知识梳理
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宇轩图书
(1)求抛物线解析式; (2)F 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且 tan∠AFE=12, 求点 O 到直线 AF 的距离; (3)点 P 是 x 轴上的一个动点,过 P 作 PQ∥OF 交 抛物线于点 Q,是否存在以点 O,F,P,Q 为顶点的 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 P 的坐标,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