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消毒剂常见的几种分类
食品企业常用的消毒剂
![食品企业常用的消毒剂](https://img.taocdn.com/s3/m/911383cb33d4b14e852468b1.png)
食品厂消毒剂种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企业为了能够满足日益严格的食品安全要求,必须要对设备和环境进行清洗与消毒。
清洗就是把工厂和加工设备的污垢去除。
消毒是在清洗之后,用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消毒剂杀灭微生物的繁殖体,进而减少微生物的数量。
清洗是为了更好地消毒。
消毒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企业在采购消毒产品时,一定要在有卫生许可证的正规企业采购,并保存相应的资质文件,以备查验。
本文将就陕西三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的食品厂消毒剂进行简单介绍。
消毒剂定义、分类食品厂消毒剂,指用于杀灭寄生于食品设备,包装,容器,管道,环境等传播媒介上的细菌微生物,保证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的制剂。
常见消毒剂介绍:《三桥牌》过氧乙酸消毒剂物理化学性质:《三桥牌》过氧乙酸消毒剂又名过醋酸,分子式C2H4O3,相对分子质量76.05。
无色透明液体,呈弱酸性,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或乙醇等有机溶剂。
它为强氧化剂,腐蚀性强,有漂白作用。
它不稳定,易分解,遇热、强碱、有机物或重金属离子等分解加速。
《三桥牌》过氧乙酸消毒剂的合成原料为冰醋酸、硫酸、过氧化氢。
被硫酸处理过的冰醋酸与过氧化氢混合后,过氧化氢中的一个氢被冰醋酸中的乙酰基置换,形成过氧乙酸。
过氧乙酸不稳定,降解产物为冰醋酸和过氧化氢。
因此,过氧乙酸为混合水溶液,除含主要成分过氧乙酸外,另含过氧化氢、冰醋酸、硫酸等。
杀菌机理:《三桥牌》过氧乙酸消毒剂属高效消毒剂,其气体和溶液都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细菌芽孢、真菌、藻类及病毒,也可以破坏细菌毒素。
其杀菌作用比过氧化氢强,杀芽孢的作用迅速。
具体杀菌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氧化作用:可直接对细菌的细胞壁蛋白进行氧化,使细胞壁和细胞膜上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破坏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平衡,致微生物死亡。
(2)破坏细胞的酶系统:过氧乙酸分子进入细菌体内,可直接作用于酶系统,干扰细菌的代谢,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简述消毒剂的作用机理、类型及其影响
![简述消毒剂的作用机理、类型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ce868e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5.png)
截止2020年3月13日24时,中国已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81021例,累计死亡病例3194例[1];在联合国3月13日统计的数据中,除中国外共有122个国家和地区确诊51767例,死亡1775例。
WHO 就COVID-19对公众的建议中有勤洗手,经常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清洗或肥皂和清水洗手。
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中提到,病毒在56℃30min、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被有效灭活病毒[2]。
消毒剂的使用历史已逾百年,在日常生活及医院的疾病防控上起着重要作用;即使在医疗发展水平及条件愈加完善的今天,仍需要用消毒产品进行全方面的防控和预防[3]。
对物体及皮肤表面等进行有效清洁消毒在消除细菌病毒、减少交叉污染和控制感染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4]。
在2002年版的《消毒安全规范》中,消毒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是指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的微生物;抗菌是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细胞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抑菌是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抑制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5],其对微生物影响力从大到小为灭菌、消毒、抗菌和抑菌。
杀菌的概念行业标准中并未提及,杀菌是消灭物体中有害致病菌体,杀菌剂能杀灭或抑制微生物滋生,其中的杀菌并不一定是将微生物杀死,很多时候只是对其生殖有抑制效果[6]。
1 消毒剂作用机理消毒剂对细菌等微生物有消杀作用,根据细菌的结构及化学物质可对其作用机理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作用细胞壁或细胞膜结构。
细菌的细胞最外层通常带有负电,与镁离子或钙离子作用可保持其稳定,阳离子消毒剂(如季铵盐类消毒剂)带有一个强的正电荷和一个疏水区域,可取代细胞壁及细胞膜上的二价阳离子,破坏脂质双分子层,影响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功能最终导致细菌死亡[7],氯己定可能通过作用细胞壁/细胞膜上的脂质,在大肠杆菌和枯何陵玲 张 毅 王 耀(广东嘉丹婷日用品有限公司, 广东肇庆, 526238)摘 要:简述了消毒剂的三种主要作用机理,根据不同依据分类,并简单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消毒剂类型,另外还描述了消毒剂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包括饮用水污染和耐药性产生等,因此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进行合理的消毒杀菌很重要。
(完整版)常用的消毒方法
![(完整版)常用的消毒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2fe8b817cd184254a35357c.png)
常用的消毒方法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有:热力消毒和灭菌(湿热)、化学药物消毒和灭菌(含氯消毒剂、环氧乙烷、过氧乙酸、戍二醛、甲醛、乙醇等),以及紫外线消毒和电放辐射灭菌。
现分述如下:一、湿热消毒和灭菌湿热灭菌原理主要是通过凝固菌体蛋白质而杀死微生物。
湿热杀死微生物的能力比干热强,因为湿热消毒可以使菌体蛋白质含水量增加,从而易于被热力所凝固,加速了微生物的死亡。
(一)煮沸消毒煮沸消毒是最早使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方法简单,应用方便,不需要特殊设施,花费不多而效果可靠。
缺点是消毒物品被浸湿,而且处理后再污染的可能性增多。
煮沸消毒适用于消毒食具、食物、棉织品、金属及玻璃制品等。
当水温达到100℃时细菌繁殖体几乎立刻死亡,通常在水沸腾后再煮5-15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细菌芽胞抗热能力较强,有些芽胞煮沸数小时才能将其杀灭,因此煮沸消毒一般不能达到灭菌的效果。
煮沸消毒时应注意:1.消毒时间应从水煮沸后算起;2.煮沸过程中不要加入新的消毒物品;3.被消毒物品应全部浸入水中;4.碗盘等不透水物品应垂直放置,以利对流;5.消费物品不应放置过多,一般不应超过容器高的四分之三;6.消毒导热不良的物品时应适当延长煮沸时间。
(二)压力蒸汽灭菌压力蒸汽灭菌是热力灭菌中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一种方法。
其优点是穿透力强、灭菌效果可靠,能灭杀所有微生物。
穿透力强的原因主要是蒸汽凝结时释放出的潜热和凝聚收缩后产生的负压加速了蒸气对物品的穿透,使物品的深部也能很快达到灭菌所需的温度。
压力蒸汽灭菌的持续时间应从灭菌器内达到要求温度时算起,至灭菌完成时为止。
总时间包括:1.热力穿透时间;2.消毒维持时间,即杀灭微生物所需时间,一般用杀灭嗜热脂肠杆菌芽胞所需时间来表示(在121℃里需12分钟、132℃时需2分钟、115℃需30分钟);3.安全时间(一般为消毒维持时间的一半)。
其中热力穿透时间是指灭菌柜内达到灭菌温度至消毒物品中心部位亦达到灭菌温度所需时间,该时间长短取决于消毒物品的性质、包装大小、安放情况及灭菌器种类等。
消毒剂名词解释
![消毒剂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9075c5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f.png)
消毒剂名词解释消毒剂是一种用于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它们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用于消毒、消毒、灭菌和除臭等作用。
消毒剂根据其杀菌机制和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氧化性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含氯消毒液)和臭氧消毒剂(如臭氧发生器)。
这类消毒剂通过氧化微生物细胞壁和细胞内物质,破坏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效果。
2. 阳离子消毒剂:如季铵盐类消毒剂(如苯扎氨溴化物、氯化铵)和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
阳离子消毒剂能与微生物细胞膜结合,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泄,最终达到杀菌的效果。
3. 酶类消毒剂:如氢过氧化物。
酶类消毒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活性氧分子,进而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核酸和蛋白质等重要结构,实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4. 酸碱性消毒剂:如过氧化氢、氢氧化钠等。
酸碱性消毒剂可以改变微生物细胞内外的酸碱平衡,破坏微生物的酶活性和代谢过程,从而杀灭微生物。
5. 天然消毒剂:如醋、柠檬酸等。
这些天然消毒剂具有温和的杀菌作用,通常用于家庭清洁和食品加工中,以帮助消除细菌和病毒。
消毒剂的正确使用和存储对其杀菌效果和安全性都至关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消毒剂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种类,并按照正确的浓度和使用方法使用。
在存储方面,消毒剂应保存在阴凉、干燥、明确标识的地方,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
总的来说,消毒剂在维护公共卫生和保护个人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我们也应当意识到,消毒剂的乱用和滥用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产生抗药性微生物和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在使用消毒剂时,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以达到有效消杀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
(完整word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2012
![(完整word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2012](https://img.taocdn.com/s3/m/da3d61be3968011ca300919d.png)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04-05发布2012-08-01正式实施3.术语和定义3.1 清洁cleaning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washing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detergent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3.4 消毒disinfection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disinfectant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高效消毒剂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3.7中效消毒剂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3.8低效消毒剂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3.9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0灭菌剂sterilant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11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
SAL通示为10-n 。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 为10-6 。
件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3.12斯伯尔丁分类法 E.H.Spaulding classification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前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 items)、中度危险性物品(semi-critical items)和低度危险性物品(non- critical items)。
(完整word版)《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第一部分:第1-5章)
![(完整word版)《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第一部分:第1-5章)](https://img.taocdn.com/s3/m/179b0e9127d3240c8547efe6.png)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主编:李小寒、尚少梅适用范围:护理学本科专业目的:提供电子简版,以备教师备课、撰写教案使用章节:共十八个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五章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第六章患者的清洁卫生第七章休息与活动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第九章冷热疗法第十章饮食与营养第十一章排泄第十二章给药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第十四章标本采集第十五章疼痛患者的护理第十六章病情观察与危重患者的管理第十七章临终护理第十八章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五章(5号宋体,22磅行距)第一章绪论一、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一)课程的地位1。
是护理学科的基础2。
是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3。
是护生学习临床专业课的必备前期课程4。
为临床各专科护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课程的基本任务1。
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使护生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2。
使护生掌握基础护理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以履行护理人员的角色和功能二、课程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1.获得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认识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三、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1.实践学习法:实验室学习、临床学习2.反思学习法第二章环境第一节环境与健康一、环境概述1.定义: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环境的分类内环境:生理环境、心理环境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气候影响、地形地质影响、环境污染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社会经济、生活方式、文化因素、卫生服务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护士需要了解环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才能完成护理的基本任务:减轻痛苦、预防疾病、恢复健康、促进健康。
(完整word版)含氯消毒剂的正确配制和使用方法
![(完整word版)含氯消毒剂的正确配制和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89863d9ee06eff9aff80749.png)
1 含氯消毒剂的正确配制和使用方法次氯酸钠(NaClO)消毒液俗称84 消毒液1.84 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稀释以后才能使用。
一般稀释浓度为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五,即1000 毫升水里面放2 到5 毫升84 消毒液。
浸泡时间为10 到30 分钟。
被消毒物品应该全部浸没在水中,消毒以后应该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才能使用。
2.84 消毒液的漂白作用与腐蚀性较强,最好不要用于衣物的消毒,必须使用时浓度要低,浸泡的时间不要太长。
3.84 消毒液是一种含氯消毒剂,而氯是一种挥发性的气体,因此盛消毒液的容器必须加盖盖好,否则达不到消毒的效果. 4.不要把84 消毒液与其他洗涤剂或消毒液混合使用,因为这样会加大空气中氯气的浓度而引起氯气中毒。
5.要区分消毒与解毒的概念,如果有其他食物或药物中毒时切记不可把84 消毒液当作解毒药来使用,应该及时就医。
6.84 消毒液应该放在小孩够不着的地方,避免误服。
7.蔬菜、水果等食物最好不要用84 消毒液消毒。
8.84 消毒液的有效期一般为1 年,我们在购买与使用时要注意生产日期,放置太久其有效氯含量下降而影响消毒效果。
9.如果浅色衣服染色,也可以用84 消毒液进行漂白. 10.外用消毒液,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11.本品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慎用。
2 12.本品对皮肤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戴手套,避免接触皮肤。
13.毛、麻、尼龙、皮革、丝织品禁用。
14.本品宜现用现配,一次性使用,勿用50°以上热水稀释。
15.本品需25°以下避光保存。
16.有效期12 个月。
原液:清水为1:100,有效氯含量为500mg\l;原液:清水为1:50,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原液:清水为1:20,有效氯含量为2500mg\l ①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
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的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500mg/L 的消毒液浸泡10min 以上;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枝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 mg/L~5000mg/L 消毒液浸泡30min 以上. ②擦拭法。
常用的几种消毒剂
![常用的几种消毒剂](https://img.taocdn.com/s3/m/56ce5eea998fcc22bcd10de9.png)
2、处理:尽快复位、固定
注意:正红花油,用不好会过敏。如果涂抹红花油后肿胀加重,应及时就医,停止红花油的涂抹。
咬伤及蜇伤
一、毒蛇咬伤
1、表现
(1)不同的表现:被蛇咬伤后,一般都留下牙痕,局部高度肿胀,淋巴结肿大等。此外有自觉症状,如疼痛、发烧,伤口处麻木等。严重的病人会失去知觉,呼吸、循环、神经功能可呈不同程度的扰乱状态。
2、脑内出血:
表现症状:头部外伤后,病人昏迷,无意识,一段时间后病人清醒,一段时间后又昏迷。颅内大量出血时,最好的办法是开颅。
3、脑震荡:
表现症状:短暂昏迷,十几秒意识不清,很快就醒了,并伴随头晕、恶心等。此类创伤是头部创伤中伤势最轻的。通过吃药,来调节神经。最重要的是多休息,就可以恢复过来了。
2.割伤 割伤一般是锐性器械所致,边缘整齐,出血较多,周围组织破坏少。因为伤口比较干净,普通清洗即可,相对好处理。割伤时出血比较多。要用止血带,使用的部位、力量大小都要注意。时间长了容易导致组织坏死。如果皮表呈黑色,表示静脉血无法正常回流,止血做的不好,此时应该放开重新处理。止血带位置参考急救培训。蛇咬伤,要扎紧,不同于一般外伤。
长时间运动,易引起疲劳性骨折,如脚掌骨骨折等。有的运动伤,如足球,容易发生断肢、断牙、断耳等情形,处理不好会比较严重,用干净的布或纸保留好断肢、断耳和断牙,及时就医。牙齿需要用盐水清洗、泡等,马上去医院,争取时间,争取种活。
头颅创伤
1、颅底骨折:
表现症状:头疼、头晕、恶心、呕吐、七窍出血。处理要充分引流,血一样的分泌物不能堵,因为有细菌,容易颅内感染,脑膜炎等。应用抗生素,降颅压等。及时送医。
2.双氧水 双氧水的特点早已为人们所熟知,涂在伤口上会“冒泡”。可千万别小看这些气泡,医学上称之为“初生态氧”,有很强的氧化作用,是杀灭细菌的“生力军”。但是,由于双氧水释放“初生态氧”的速度过快,作用浅表而时间短暂。而且,受血液等有机物的影响较大,故杀菌力不强。此外,对伤口还有一定的刺激。当然,双氧水并不是一无是处,将之涂抹在局部所产生的气泡可以使伤口的血凝块、脓以及黏附的坏死组织松动并易于剥离,用于处理已受感染的伤口,还是比较适宜的。双氧水的性质很不稳定,存放时间稍长就会因氧化而失效。判断其是否过期变质的方法很简单——倒少许双氧水在地上,看是否生成气泡。如果有,则证明尚有杀菌效果;若无,则不应使用。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剂包括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剂包括](https://img.taocdn.com/s3/m/41184c0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3.png)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剂包括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是进行高风险生物实验的特殊实验室,为确保实验操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对实验室进行定期消毒。
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中,常用的消毒剂包括以下几种:1.活性氯消毒剂:活性氯消毒剂是最常见的一类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它可以迅速杀死细菌、病毒和真菌,是实验室消毒的首选。
活性氯消毒剂常见的有次氯酸钠和漂白粉。
使用时,只需将适量的活性氯消毒剂溶解在水中,然后将溶液喷洒或擦拭在实验台面、器具和设备上,等待一定时间后再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
2.醇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是常见的消毒剂之一,其主要成分为乙醇或异丙醇。
醇类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能迅速破坏细菌的膜结构和代谢功能,达到杀灭细菌的效果。
在实验室中,醇类消毒剂通常用于实验台面、器具和设备的消毒,使用方法与活性氯消毒剂类似。
3.过氧化物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是一类氧化性消毒剂,常用的有过氧化氢和过氧乙酸。
过氧化物消毒剂能对细菌、病毒和孢子起到高效杀灭的作用,具有广谱杀菌的特点。
在实验室中,过氧化物消毒剂可以用于空气消毒和表面消毒。
4.高效氧化剂:高效氧化剂是一类具有强氧化作用的消毒剂,常用的有过硫酸氢钾和高锰酸钾。
高效氧化剂能迅速杀灭各类微生物,对含氮有机物和有机酸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能迅速分解和破坏细菌的蛋白质和核酸。
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中使用高效氧化剂进行空气消毒和表面消毒时,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避免产生有害气体或者对设备和实验人员产生伤害。
总结: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剂包括活性氯消毒剂、醇类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和高效氧化剂。
这些消毒剂具有不同的杀菌机理和适用范围,可以对实验室的空气、表面、器具和设备进行有效的杀菌和消毒,保护实验室操作人员和实验环境的安全。
在使用消毒剂时,需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消毒的效果和安全性。
消毒剂常见的几种分类
![消毒剂常见的几种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eea7a558dd36a32d73758194.png)
消毒剂常见的几种分类常用的消毒剂按成分分类主要有9种: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环氧乙烷、双胍类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按消毒效果分类有3种: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当今社会提倡无毒环保,环凯推出了高效环保消毒剂。
下面对几种常见消毒剂进行介绍。
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
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使菌体蛋白氧化导致细菌死亡。
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
这类消毒剂包括无机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氯化磷酸三钠)、有机氯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氯铵T等)。
无机氯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丧失其有效成分,有机氯则相对稳定,但是溶于水之后均不稳定。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具有强氧化能力,各种微生物对其十分敏感,可将所有微生物杀灭。
这类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和臭氧等。
它们的优点是消毒后在物品上不留残余毒性。
二氧化氯对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和穿透能力,放出原子氧将细胞内的含巯基的酶氧化起到杀菌作用。
国外大量的实验研究显示,二氧化氯是安全、无毒的消毒剂,无“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同时在消毒过程中也不与有机物发生氯代反应生成可产生“三致作用”的有机氯化物或其它有毒类物质。
但由于二氧化氯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应避免在高浓度时(>500ppm)使用。
当使用浓度低于500ppm时,其对人体的影响可以忽略,100ppm 以下时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的影响,包括生理生化方面的影响。
对皮肤亦无任何的致敏作用。
事实上,二氧化氯的常规使用浓度要远远低于500ppm,一般仅在几十ppm左右。
因此,二氧化氯也被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
(完整word版)有效氯、活性氯、游离氯、总氯、余氯有什么区别?测定方法?
![(完整word版)有效氯、活性氯、游离氯、总氯、余氯有什么区别?测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3dafc354693daef5ff73d33.png)
residual chlorine 水中投氯,经一定时间接触后,在水中余留的游离性氯和结合性氯的总称。
余氯可分为化合性余氯(指水中氯与氨的化合物,有NH2C1、NHC12及N HC13三种,以N HC12较稳定,杀菌效果好),又叫结合性余氯;游离性余氯(指水中的OC1 +、H OC1、C1 2等,杀菌速度快,杀菌力强,但消失快),又叫自由性余氯;总余氯即化合性余氯与游离性余氯之和。
自来水出水余氯指得是游离性余氯余氯标准在加氯消毒的管网生活饮用水中,加氯消毒30 分钟后,水中游离性余氯的含量不应低于0.3mg/L ;管网末梢水中游离性余氯的含量不应低于0.05mg/L;人工游泳池水中游离性余氯的标准值为0.3~0.5mg/L;用含氯洗消剂消毒后的食(饮)具表面游离性余氯的含量应小于0.3mg/L。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余氯的测定:0 .03mg/L~2.5 0mg/L。
测定方法余氯是指水与氯族消毒剂接触一定时间后,余留在水中的氯。
余氯有三种形式:1. 总余氯:包括游离性余氯和化合性余氯。
2. 游离性余氯:包括HOCl 及OCl- 等。
3.化合性余氯:包括NH2Cl 、NHCl2 、NCl3 及其它氯胺类化合物。
余氯的作用是保证持续杀菌,也可防止水受到再污染。
但如果余氯量超标,可能会加重水中酚和其它有机物产生的味和臭,还有可能生成氯仿等有"三致"作用的有机氯代物。
测定水中余氯含量和存在状态,对做好饮水消毒工作和保证水卫生学安全极为重要。
余氯的测定方法很多。
本公司目前采用下述三种测定法:一、便携式DPD 余氯测定仪( Pocket Colorimeter Chlorine,Hach Company)1. 应用范围⑴•本法适用于分别测定生活饮用水、水源水、废水及海水的游离余氯、总余氯及化合性余氯。
⑵ .水样有色或浑浊,可作空白调零以抵消其影响。
⑶本法最高检测浓度为4.5mg/l有效氯。
2.原理水样中不含碘化物离子时,游离性有效氯立即与DPD 试剂反应产生红色,加入碘离子则起催化作用,使化合氯也与试剂反应显色。
几种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几种常用的化学消毒剂](https://img.taocdn.com/s3/m/5abf7fa765ce0508763213d3.png)
相对来说,滴露、来苏水是比较适合家庭 使用的。 滴露和来苏水比较温和,溶于水可杀灭细 菌繁殖体和某些亲脂病毒。 一般洗衣机的一滚筒水中加入3-5滴就可 以,加水配成1%-5%的溶液,将衣服、 被单放在液体中浸泡30-60分钟,再用 水清洗。 擦拭室内家具、地板的时候,可以用1% ~3%的溶液擦拭或喷洒。
[视野拓展]
现在,很多人家里都备着84消毒液、滴露、 过氧乙酸、来苏水、漂白粉、高锰酸钾 (PP粉)等消毒液和消毒药品。
使用误区:
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什么样的消毒液适合家 庭用,每次该用多少,怎么兑水,所以选 购的时候很盲目,使用的时候更是随意, 想用多少就用多少。 事实上,如果家里使用消毒液不当,会引 起许多麻烦。
一、通过与菌体的蛋白质结合,使 蛋白质变性、沉淀而达到抑菌或杀 菌作用:
如:来苏尔、乙醇、福尔马林、红汞、苯 酚等。
来苏尔:
即煤酚皂溶液(含煤酚47%-53%,其 余是肥皂和水;煤酚是邻-、间-、对-甲酚 的混合物)。 将来苏尔用水稀释成5%-10%的水溶液, 用作病人用具、排泄物及环境消毒。
一般消毒剂对微生物作用的机理 有如下6种:
① 消毒剂与微生物细胞浆的蛋白质结合,阻碍细胞的功能, 如氰氧化银、升汞。 ② 由于酸化而引起微生物细胞阻碍,如过氧化氢、过锰酸钾、 漂白粉、尿素、 聚烯吡酮碘。 ③ 使细菌及原虫细胞成分水解而引起细胞机能阻碍,如强酸、 强碱等。 ④ 透过微生物细胞膜溶解细胞浆,如甲醇、乙醇、乙醚等。 ⑤ 使微生物蛋白凝固或变性使细胞机能障碍,如石炭酸、甲 酚、戊二醛、甲醛、异丙醇等。 ⑥ 破坏微生物的酶系统,如硼酸、肥皂、色素系统药物、洗 必泰等。 而消毒剂对病毒的作用多为蛋白凝固或变性而引起。
消毒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消毒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81550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d.png)
消毒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考试试题一:1. 消毒的定义是什么?2.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消毒方法。
3. 消毒的原则是什么?4. 消毒物品的选择有哪些注意事项?5. 消毒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安全措施?6. 请简述医疗机构消毒操作的流程。
7. 温度对消毒效果有何影响?8. 请解释一下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考试试题二:1. 消毒剂分类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 使用过期的消毒剂会有什么危害?3. 请列举一些医疗器械消毒的注意事项。
4. 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高级消毒?5. 如何正确选择消毒剂?6. 请列举一些消毒不彻底的原因。
7. 请说明消毒剂的保存方法及注意事项。
8. 请简述消毒操作中的个人防护要求。
考试试题三:1. 环境消毒的目的是什么?2. 请列举一些常见的环境消毒方法。
3. 食品加工环节中应该如何进行消毒操作?4. 哪些地方是环境消毒的重点部位?5. 如何评价环境消毒的效果?6. 请说明应急情况下的消毒处理方法。
7. 家庭环境消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8. 如何正确选择适合的消毒设备?考试试题四:1. 请列举一些消毒操作中常见的错误行为。
2. 肠道微生态菌群失衡会导致哪些问题?3. 消毒操作中的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4. 哪些人员需要接受消毒培训?5. 如何正确清洁和消毒工作服?6. 请简述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7. 消毒操作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8. 解释一下联合消毒的概念及作用。
考试试题五:1. 空气消毒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2. 病房环境消毒应该注意哪些问题?3. 如何正确进行手部消毒操作?4. 护理用品消毒的步骤是什么?5. 消毒餐具的洗涤方式有哪些?6. 请列举一些消毒操作的监测方法。
7. 消毒剂残留的危害有哪些?如何避免?8. 请简述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考试试题六:1. 可见光线对部分病原体有杀菌作用吗?为什么?2. 健康教育在消毒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3. 消毒工作中的误区有哪些?如何避免?4. 消毒操作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5. 如何正确存放已消毒物品?6. 请列举一些消毒操作中常见的卫生纠错行为。
不同情况下选择该什么样的消毒剂 附如何正确选择与规范应用环境消毒技术
![不同情况下选择该什么样的消毒剂 附如何正确选择与规范应用环境消毒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225603a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5b.png)
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人们对消毒产品的重视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五花八门的消毒剂都具体有什么样的作用呢,今天就简单介绍一下。
醇类消毒剂最被大家熟知的就是酒精啦,美国FDA明确,酒精具有下列活性或成分:水溶液中含有60-95%乙醇,或含有50-91.3%异丙醇。
这类产品既适合仪器设备消毒又适合皮肤防腐,起效快,皮肤毒性低,无污染,不容易引起过敏,如果注意看一下今年销售火爆的免洗洗手液说明,是不是大部分就是这样的成分呢。
但是这类消毒剂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引起皮肤干燥,有潜在的易燃危害。
氯和产氯化合物今年重新被大家认识并一度脱销的84消毒液就是这类化合物的一种,名叫次氯酸盐,在使用时配置,曾经主要用于饮用水,游泳池和废水的氯化消毒,但在今年也被广泛用于环境物品消毒,成为家庭社区必备良品。
这类消毒剂有着广谱的抗微生物活性,起效快,不着色,不易燃,廉价,但是能够强烈刺激呼吸道, 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甚至肺水肿或化学性肺炎,在使用上还是要按需使用不可过度啊。
季钱类化合物这是一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苯扎氯钱,一些消毒湿巾也使用其作为消毒成分。
虽然这类产品不着色、无味、无腐蚀性并且相对无毒,但是其抗微生物谱较窄,仅适用于医院无危害物体表面,如地板、家具和墙壁等的环境卫生消毒。
氯已定葡萄糖酸氯已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腐剂,被广泛认可近40年。
氯已定配方目前广泛地应用于外科和公共卫生的手消毒,其他应用包括术前淋浴,产科和妇科消毒,烧伤处理,伤口消毒及口腔疾病的预防治疗,可惜由于其不能灭活新冠病毒,今年也受到了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嫌弃。
除外上述几种能够作为消毒产品主要成分的化合物外,消毒剂家族还有其它众多成员,比如戊二醛、邻苯二甲醛、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过氧乙酸、糖鱼精蛋白、铜和银离子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啦。
总之,各类消毒产品的不断发展,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消毒产品,能够使我们的生活远离有害微生物,更加卫生健康。
几种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几种常用的化学消毒剂](https://img.taocdn.com/s3/m/12bfe15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8.png)
化学消毒剂是一种常用的卫生防治工具。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消毒剂 及其特点和应用领域。
氯化合物消毒剂
1 漂白粉
常用于漂白、消毒、去污等。
3 次氯酸钠
广泛用于饮用水的消毒、环境卫生等。
2 氯酊
可用于伤口消毒、器械消毒等。
4 氯胺酮
可高效杀灭细菌、病毒、真菌等。
过氧化物消毒剂
1 过氧化氢
3 克拉霉素
常用于呼吸道感染等。
2 罗红霉素
可用于皮肤感染的治疗与预防。
4 阿诺霉素
常用于泌尿系统感染等。
酚类消毒剂
1 氯化对甲酚
常用于居室消毒、环境卫生等。
3 百菌清
常用于口腔消毒、伤口消毒等。
2 戊酚
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等。
酸类消毒剂
具有较强的杀菌活性,可用于医疗器械消 毒等。
常用于环境卫生、食品加工等。
醛类消毒剂
1 甲醛
广泛用于空气消毒、器械消毒等。
2 乙醛
常用于食品消毒、医疗器械消毒等。
3 低烷基醛
4 葵醛
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常用于水处理等。
可用于食品消毒、器械消毒等。
大环内酯类消毒剂
1 阿奇霉素
常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1 硝酸
可用于医疗器械消毒、伤口消毒等。
2 氯化亚铁
常用于水的消毒和污水处理。
3 硫酸
4 磷酸
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常用于食品加工等。
常用于环境卫生、医疗器械消毒等。
2 过氧化苯甲酰
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用于饮用水消毒、 医疗器械消毒等。
可有效消毒空气、水体和物品表面。
3 高锰酸钾
具有强氧化作用,可用于漂白消毒。
(完整word版)《消毒产品分类目录》
![(完整word版)《消毒产品分类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592baa139b89680202d825a2.png)
医院消毒防护用品目录一、消毒剂、消毒器械(一)消毒剂1、用于医疗卫生用品消毒、灭菌的消毒剂2、用于皮肤、粘膜消毒的消毒剂(其中用于粘膜消毒剂仅限医疗卫生机构诊疗用)3、用于餐饮具消毒的消毒剂4、用于瓜果、蔬菜消毒的消毒剂5、用于水消毒的消毒剂6、用于环境消毒的消毒剂7、用于物体表面消毒的消毒剂8、用于空气消毒的消毒剂9、用于排泄物、分泌物等污物消毒的消毒剂(二)消毒器械1、用于医疗器械、用品灭菌的灭菌器械2、用于医疗器械、用品消毒的消毒器械3、用于餐饮具消毒的消毒器械4、用于空气消毒的消毒器械5、用于水消毒的消毒器械6、用于物体表面消毒的消毒器械(三)生物指示物1、用于测定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指示物2、用于测定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的指示物3、用于测定紫外线消毒效果的指示物4、用于测定甲醛灭菌效果的指示物5、用于测定电离辐射灭菌效果的指示物(四)化学指示物1、用于测定压力蒸汽灭菌的指示物(包括指示卡、指示胶带、指示标签和BD试纸)2、用于测定环氧乙烷灭菌的指示物(包括指示卡和指示标签)3、用于测定紫外线消毒的指示物(包括辐照强度指示卡和消毒效果指示卡)4、用于测定干热灭菌效果的指示物5、用于测定电离辐射灭菌效果的指示物6、用于测定化学消毒剂浓度的指示物(五)灭菌包装物1、用于压力蒸汽灭菌且带有灭菌标识的包装物2、用于环氧乙烷灭菌且带有灭菌标识的包装物3、用于甲醛灭菌且带有灭菌标识的包装物(六)卫生部规定的纳入消毒剂、消毒器械管理的其他物品二、卫生用品(一)尿布等排泄物卫生用品1、尿裤2、尿布(垫、纸)3、隔尿垫(二)皮肤、粘膜卫生用品1、湿巾(纸)2、卫生湿巾(纸)3、抗(抑)菌洗剂(不含栓剂、皂类)(三)其他的一次性卫生用品1、纸巾(纸)2、卫生棉(棒、签、球)3、手(指)套4、口罩5、避孕套(四)卫生部规定的纳入卫生用品管理的其他物品三、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输注类1、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针)2、一次性使用无菌加药注射器3、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针)4、一次性使用(石英管式)输液器5、一次性使用滴定管式输液器6、一次性使用袋式输液器7、一次性使用输血器(针)8、一次性使用输血袋9、一次性使用输液袋10、一次性使用聚丙烯(PP)输液容器11、一次性使用负压采血器(针)12、一次性使用抽血器材13、一次性使用血浆分离采集器14、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用药液过滤器15、一次性使用穿刺输液器16、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17、一次性使用镇痛泵(二)导管类1、一次性使用医用导管2、一次性使用导管接头3、一次性使用造瘘管4、一次性使用导尿管5、一次性使用输尿扩张管6、一次性使用J型导管7、一次性使用单腔单气囊管8、一次性使用气管导管9、一次性使用肛管10、一次性使用三通道鼻氧管11、一次性使用胃管(三)诊断、治疗器具类1、一次性使用导尿包2、一次性使用导尿袋3、一次性使用穿刺包4、一次性使用备皮包5、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6、一次性使用手术刀(镊、剪)7、一次性使用可吸收缝合线(含针)8、一次性使用不可吸收缝合线(含针)9、一次性使用换药器具(碗、镊、剪)10、一次性使用吻合器(夹)11、一次性使用活检钳12、一次性使用阴道扩张器13、一次性使用麻醉接头14、一次性使用压舌板15、一次性使用医用换药镊16、一次性使用检查用手(指)套17、一次性使用乳胶医用手套18、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器19、一次性使用吸痰器20、一次性使用吸唾器21、一次性使用吸氧管22、一次性使用阴道冲洗器23、一次性使用体外引流袋24、一次性使用灌肠包(肠道冲洗器)25、一次性使用麻醉用过滤器26、一次性使用灌肠器27、一次性使用病灶清除器28、一次性使用换药盒29、一次性使用手术器械袋30、一次性使用体外灌肠袋31、一次性使用肠道冲洗袋(四)麻醉器具类1、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导管2、一次性使用带通条麻醉穿刺导管3、一次性使用麻醉止痛泵4、一次性使用麻醉用针5、一次性使用微量麻醉持续注液泵(五)手术巾、敷料类1、一次性使用无菌手术敷料包2、一次性使用医用手术衣、帽、口罩、垫单3、一次性使用三角巾、手术巾、治疗巾4、一次性使用医用粘贴薄膜手术巾5、一次性使用无菌敷(胶)贴6、一次性使用脱脂纱布叠片7、一次性使用脱脂纱布绷带8、一次性使用棉卷、棉签、棉球、医用棉垫9、一次性使用抗菌医用敷料10、一次性使用医用弹力绷带、四头带、护身用带11、一次性使用医用腹带12、一次性使用输液贴13、一次性使用腹部垫、产垫(产妇巾)、烧伤垫、床垫14、一次性使用卫生护理垫15、一次性使用隔离服16、一次性使用生化敷料(六)护理器材类1、一次性使用尿壶(杯、袋)2、一次性使用肛门袋3、一次性使用男性尿道夹4、一次性使用医用枕套、床单5、一次性使用输氧面罩6、一次性使用鼓泡式氧合器(七)其他类1、一次性使用消毒棉签2、一次性使用消毒纱布3、一次性使用医用透气胶带4、一次性使用纸质胶带5、一次性使用拭子(八)卫生部规定的纳入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的其他物品。
2018年护士节护士常用的消毒剂word版本 (1页)
![2018年护士节护士常用的消毒剂word版本 (1页)](https://img.taocdn.com/s3/m/4c88b629eefdc8d376ee32cf.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方便编辑修改,也可以直接使用==
护士节护士常用的消毒剂
常用化学消毒剂
(1)高效类消毒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芽胞。
1)过氧乙酸:0.2%溶液用于手的消毒,浸泡2min;0.5%溶液用于餐具消毒,浸泡30~60min;1%~2%溶液用于室内空气消毒;l%溶液用于体温表消毒,浸泡30min.过氧乙酸对金属有腐蚀性,不能浸泡金属类物品。
应现配现用并放于阴凉处,以防高温引起爆炸。
2)戊二醛:2%戊二醛常用于浸泡金属器械及内镜等,消毒时间需30~
60min,灭菌时间需10h.应现配现用。
3)甲醛:40%甲醛熏蒸消毒空气和某些物品;4%~l0%甲醛用于浸泡器械及内镜。
甲醛蒸汽穿透力弱,消毒的物品须悬挂或抖散。
熏蒸消毒要求室温在18℃以上,相对湿度在70%~90%。
4)含氯消毒剂:常用的有氯胺T、漂白粉、二氯异氰脲酸钠(优氯净)。
0.5%漂白粉溶液或0.5%~l%氯胺溶液用于消毒餐具、便器等,浸泡30min.1%~3%漂白粉,溶液或0.5%~3%氯胺溶液用于喷洒或擦拭地面、墙壁及物品表面。
干粉用于消毒排泄物。
漂白粉与粪便1:5用量搅拌后,放置2h,尿液每lOOml 加漂白粉lg,放置lh.消毒剂应现配现用,保存在密闭容器内,置于干燥、阴凉、通风处。
因有褪色和腐蚀作用,不宜用于金属制品、有色衣物及油漆家具的消毒。
羽利小编特别推荐。
消毒剂的使用及效力验证
![消毒剂的使用及效力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52d0b38dd0d233d4b14e694c.png)
一、消毒剂与灭菌剂的划分
(一)、卫生处理与卫生洗涤剂
卫生处理(sanitization)是指用化学试剂减少活 性微生物数量的过程。用于卫生处理的化学试剂称为 卫生洗涤剂(sanitizers)。
普通微生物细胞
30s
5个对数单位 ( 99.999% ) 3个对数单位 ( 99.9% )
致病微生物细胞
(一)具耐受性的细菌和不能完全致死的消毒剂剂量
在一特定的群体中,细菌对于某一特定的消毒剂剂 量敏感范围很宽。在正常的接触条件下,消毒剂能够杀 灭99.999%的细菌。从本质上讲,清洁前含1 000 000/cm2 的个细菌的表面有望在消毒后仅含10个细菌。 在这个假想的条件下,细菌数量减至了安全水平,达到 了消毒过程目的。问题在于10个耐受住了消毒程序的残 存菌,会成为再次污染的潜在因素。对表面进行充分的 润洗,那么这10个残存菌会耐受住第二个消毒过程而残 存下来,其他种类的细菌也会发生这个过程。过了一段 时间并经历了几次消毒和清洁过程之后,具有了耐受力 的残存者们有能力进行增殖。当这个过程发生以后,工 厂就得重新寻找办法处理那些对这种杀菌剂已经不再有 反应的细菌。
返回
六 细菌对消毒剂的耐受性
当细菌细胞暴露于消毒剂中时,细胞中的多 种结构就会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害。细菌细胞 增殖能力的永远丧失通常就被称为是微生物 死亡。但是在消毒过程中,一些细菌细胞往 往能够乃受消毒剂的作用,尽管它们的增殖 能力能够暂时丧失,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 它们的增殖能力又会恢复,从而使消毒过程 无效。细菌产生对消毒剂的耐受性与多种因 素有关,细菌对消毒剂产生耐受性的方式是:
(一) pH值
二是对微生物的影响,大多数微 生物能生长的pH值范围是6~8, pH值过高或过低对微生物的生长 均有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括甲醛和戊二醛等。此类消毒原理为一种活泼的烷化剂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羧基、羟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巯基,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使微生物死亡。甲醛和戊二醛均可杀灭各种微生物,由于它们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和固化作用,并可使人致敏,因此不可用于空气、食具等消毒,一般仅用于医院中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且经消毒或灭菌的物品必须用灭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后才可使用。
含碘消毒剂
包括碘酊和碘伏,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部分病毒,可用于皮肤、黏膜消毒,医院常用于外科洗手消毒。
环氧乙烷
又名氧化乙烯,属于高效消毒剂,可杀灭所有微生物。由于它的穿透力强,常将其用于皮革、塑料、医疗器械、医疗用品包装后进行消毒或灭菌,而且对大多数物品无损害,可用于精密仪器、贵重物品的消毒,尤其对纸张色彩无影响,常将其用于书籍、文字档案材料的消毒。
酚类消毒剂
包括苯酚、甲酚、卤代苯酚及酚的衍生物,常用的煤酚皂又名来苏尔,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酚。卤化苯酚可增强苯酚的杀菌作用,例如三氯强基二苯醚作为防腐剂已广泛用于临床消毒、防腐。
醇类消毒剂
最常用的是乙醇和异丙醇,它可凝固蛋白质,导致微生物死亡,属于中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破坏多数亲脂性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醇类杀微生物作用亦可受有机物影响,而且由于易挥发,应采用浸泡消毒或反复擦拭以保证其作用时间。醇类常作为某些消毒剂的溶剂,而且有增效作用,常用浓度为75%。据国外报道:80%乙醇对病毒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复合醇消毒剂,这些产品多用于手部皮肤消毒。
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使菌体蛋白氧化导致细菌死亡。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这类消毒剂包括无机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氯化磷酸三钠)、有机氯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氯铵T等)。无机氯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丧失其有效成分,有机氯则相对稳定,但是溶于水之后均不稳定。
双胍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
它们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杀菌和去污作用,医院里一般用于非关键物品的清洁消毒,也可用于手消毒,将其溶于乙醇可增强其杀菌效果作为皮肤消毒剂。由于这类化合物可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常将它们与其他消毒剂复配以提高其杀菌效果和杀菌速度。
消毒剂常见的几种分类
常用的消毒剂按成分分类主要有9种: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环氧乙烷、双胍类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按消毒效果分类有3种: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当今社会提倡无毒环保,环凯推出了高效环保消毒剂。下面对几种常见消毒剂进行介绍。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具有强氧化能力,各种微生物对其十分敏感,可将所有微生物杀灭。这类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和臭氧等。它们的优点是消毒后在物品上不留残余毒性。
二氧化氯对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和穿透能力,放出原子氧将细胞内的含巯基的酶氧化起到杀菌作用。国外大量的实验研究显示,二氧化氯是安全、无毒的消毒剂,无“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同时在消毒过程中也不与有机物发生氯代反应生成可产生“三致作用”的有机氯化物或其它有毒类物质。但由于二氧化氯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应避免在高浓度时(>500ppm)使用。当使用浓度低于500ppm时,其对人体的影响可以忽略,100ppm以下时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的影响,包括生理生化方面的影响。对皮肤亦无任何的致敏作用。事实上,二氧化氯的常规使用浓度要远远低于500ppm,一般仅在几十ppm左右。因此,二氧化氯也被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