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优质ppt]
合集下载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ppt课件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2c687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0b.png)
摹写事物的形状、体貌,使说明的事物更生动、形象、逼真,使人有鲜明深刻的印象。《中国石拱桥》写卢沟桥石柱上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字态万状,惟妙惟肖”,很好地展现了卢沟桥形式的优美。
作诠释:
下定义VS作诠释
下定义”:揭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 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作诠释:甲是乙=乙是甲×。 “作诠释”:解说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说明顺序
理清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近→远、前→后、左→右、南→北、 低→高…… (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原因→结果 现象→本质(结果→原因) ☆逻辑顺序 概括→具体 主要→次要 整体→局部 …… ☆时间顺序: 年代:古→今; ↑ 季节:春→冬; …… (程序顺序:先后安排,如“不倒翁的制作过程”、“蚕茧到成虫的过程”等)
易混知识清单
下定义
作诠释
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
真题演练
三、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严密、简明 典型试题: 限制性词语可否删除及其作用。 如:更、大约、估计、常常、估计、大约、也许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的特点。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表时间:当时……
说明内容:就是说明了什么,什 么怎么样 。
说明对象:就是说明了什么。
说明特征:就是说明对象的特点。
4
3
练一练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一幅完美的图画
漂亮、驯良、乖巧
明确下列说明文说明对象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石拱桥》 《苏州园林》 《松鼠》
01
02
03
中考复习说明文复习专题课件PPT全文
![中考复习说明文复习专题课件PPT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db954a3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0.png)
作比较 突出强调特点
作引用 准确,增强说服力
下定义 科学、准确
作诠释 解释说明
画图表 直观、形象摹状貌 使说明对象说的更具体、生动.
总览表
23
练一练:说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2、(中国石拱桥) 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3、(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作用: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20
6、列数据: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最准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作用:准确,令人信服 7、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作用:增强说服力,引用诗词还可以增强文学色彩
21
8、摹状貌
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36
学会概括主要内容
怎样指出文段或文章的说明中心(主要内容)?
方法: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
注意: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说明概括时不可以偏概全。
如:《苏州园林》第四段的说明中心:
说明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37
指代词指代对象的上、如此、此……;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当通顺。
答:不能。“几乎”是接近的意思,说明我国石拱桥分布很广, 但不是到处都有。如去掉意思就太绝对了. “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实战演练
3、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4
作引用 准确,增强说服力
下定义 科学、准确
作诠释 解释说明
画图表 直观、形象摹状貌 使说明对象说的更具体、生动.
总览表
23
练一练:说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2、(中国石拱桥) 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3、(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作用: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20
6、列数据: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最准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作用:准确,令人信服 7、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作用:增强说服力,引用诗词还可以增强文学色彩
21
8、摹状貌
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36
学会概括主要内容
怎样指出文段或文章的说明中心(主要内容)?
方法: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
注意: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说明概括时不可以偏概全。
如:《苏州园林》第四段的说明中心:
说明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37
指代词指代对象的上、如此、此……;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当通顺。
答:不能。“几乎”是接近的意思,说明我国石拱桥分布很广, 但不是到处都有。如去掉意思就太绝对了. “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实战演练
3、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4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共45张PPT)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共4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26bb83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1.png)
项目都属于技巧类雪上项目,裁判员会根据运动员的踢空高度、动作难度、动作的流畅性和美观
性来打分。其中,在技术构成中,滑雪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动作腾空的高度,动作的腾空高度又决
定了动作旋转的难度值。
●
④也就是说,想要在U型场地技巧项目中拿到高分,就要保证一连串的动作都高质量完成。
这时,滑行技术就是基础、腾空高度是关键,动作难度练就绝技,动作策略的组合体现智慧。研
●5、段落能否调换:(1、3常见) (1)、不能,某段说明了.....。,某段说明了......,他 们之间是_____顺序,若调换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 律,所以不能调换。 (2)、不能,某段说明了.....。,某段说明了......,照 应上文中“.某句话.”他们之间是_____顺序,若调换不 符合实际,所以不能调换。
《中国墨》
●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 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 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 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 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 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 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④起初,进入制作团队视野的是鸭绒、鹅绒等传统材料,但团队希望能有更多选择,开始多方征集方
案。这时,国内一家企业提供的聚酰亚胺纤维材料让团队成员眼前一亮。聚酰亚胺纤维技术起源于航空航 天对新材料的需求,此前主要用作宇航服、防护服等,但用于礼仪服装尚无先例。权威机构对比测试表明, 采用聚酰亚胺抓绒面料,相比相同克重的世界顶级抓绒保暖面料,能使受试者体温高出4—6摄氏度。最终, 北奥集团采用聚酰亚胺纤维材料作为外套填充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耐高低温特性、皮肤适应性好、材料本 身导热系数低等优势,且比传统材料更轻薄。
中考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ppt课件
![中考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a797f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0.png)
说明文 阅读专题
考查内容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文段的要点 2、辨析说明顺序 3、 辨别说明方法理解其表达作用 4、理解分析说明语言的特点及其作用。 5、从探究角度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性试题。
➢辨别说明方法
常见说明方法:
举例子 打比方 列图表
列数字 作比较 摹状貌
引用
分类别 下定义 作诠释
➢分析说明语言的典型试题:
修饰、限制性词语
如:更、大约、估计、常常、也许等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的特点。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表时间:当时……
➢分析说明语言的典型试题:
2.请你说一说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 用
据调查美国一所建筑学院29﹪的教授是 左撇子,而且准备应考博士或硕士学位 的优秀学生中,左撇子占23﹪。
1、 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 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小乔木 “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 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 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 “部
分” 一词表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方法归纳: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 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 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源结构转变的急迫。原词表达准确、严密。
方法归纳:
1表态:不能替换; 2定性: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 3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 4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5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Hale Waihona Puke ➢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 高度要高得多了,句中的“相当”可 以换成“相同”吗说说理由
考查内容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文段的要点 2、辨析说明顺序 3、 辨别说明方法理解其表达作用 4、理解分析说明语言的特点及其作用。 5、从探究角度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性试题。
➢辨别说明方法
常见说明方法:
举例子 打比方 列图表
列数字 作比较 摹状貌
引用
分类别 下定义 作诠释
➢分析说明语言的典型试题:
修饰、限制性词语
如:更、大约、估计、常常、也许等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的特点。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表时间:当时……
➢分析说明语言的典型试题:
2.请你说一说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 用
据调查美国一所建筑学院29﹪的教授是 左撇子,而且准备应考博士或硕士学位 的优秀学生中,左撇子占23﹪。
1、 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 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小乔木 “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 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 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 “部
分” 一词表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方法归纳: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 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 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源结构转变的急迫。原词表达准确、严密。
方法归纳:
1表态:不能替换; 2定性: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 3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 4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5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Hale Waihona Puke ➢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 高度要高得多了,句中的“相当”可 以换成“相同”吗说说理由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项复习(共33张PPT)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项复习(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7f200f0172ded630b1cb654.png)
15.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竹的.(3分)
16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 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 17.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3分) 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 ;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 18.文章第⑥段在结构上有什么左右能够?请结合文章内容 分析。(3分)
下定义
不忘关键词
列数字 打比方 举例子 作比较 下定义 列图表 分类别
析作用 真实形象 准确具体 条理清晰 生动形象 突出强调 科学准确 直观形象
说 明 事 +物 特 征
析作用 请指出本句话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洲际导弹身高有二三十米,胸围三到五米,使 用液体发动机时体重一百多吨,使用固体发动 机时体重二三十吨。 洲际导弹的身 运用列数字 + 具体准确 说明了 + 高、胸围和体 的说明方法 重。 地
夯实基础 掌握方法
---说明文阅读专项复习
1.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 2.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和把握;
3.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别与分析; 4.说明语言的把握,关键词、句的品析;
5.对所涉及的科学、生活现象的阐述与解说; 6.对文中所涉及的科学、生活现象提出建议等。
一、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
二、品析说明语言的特点。
5、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 ,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摹状貌
6、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凶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 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作比较 7、从前女子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 作诠释 8、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 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分类别 9、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就是物候学。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PPT优秀课件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895c3d67ec102de2bd89d8.png)
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的顺序 说明的结构
说明方法
说明的语言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
种文章体裁,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 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 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 式、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说明 文分为事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
事物性说明文:说明事物的是事物说明文。
事理性说明文:解说事理的是事理说明文。
说明性:说明文是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
所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因此说明文首先具 有说明性的特点。为了把事物、事理说明的更明 确、更生动、更形象,也可以辅助运用其它表达 方式,如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 知识性:说明文要给人以知识,知识性就自然 成了说明文的重要特点,说明文给人的知识是直 接的、集中的。
① 说明内容:针对不同范围作出相应的解
答。
② 说明对象: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
理。
③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
说明文两大类型。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首先要注意区别问题的范围是全文还是段落, 然后针对不同的范围作出相应的解答。 事物说明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等于说明对象加
பைடு நூலகம்
上其特征。
事理说明文的主要内容则需要从现象的起因、 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 有时段落的中心句就是本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 交换位置,意义不变;
作诠释对说明对象的解说则往往侧重事物
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 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
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
a.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 方法。下定义 b.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 作诠释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说明文阅读总复习》精品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说明文阅读总复习》精品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d4a891f242336c1fb95eda.png)
(二)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
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
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
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
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
(时间顺序)
(三)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 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 良的传统;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
《语文课程标准》在说明文阅读方面的要 求是: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 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科技作品,注意 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 法;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章 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 意方面的作用。 中考说明文阅读考查的主要题型有填空 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概括题、图 表题等,其中简答题设题最多,比例最大。
松鼠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 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句中“好像”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好像”一词表示猜测,并非肯定。松鼠白 天不出来的原因可能不止是害怕强烈的日光, 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技巧点击:解答此类题型时,可先解词或说 明词性作用,再分析词在句中的作用,最后再说 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
解答: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池沼配合的自然美
技巧分析: 1、明确说明内容,需抓住说明对象和特征。 2、说明对象从三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抓中心句
三看首尾段。 3、说明对象的特征应抓每段中的关键词。语言要
简明扼要,切记以偏盖全。 4、模式: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 。
2、弄清说明文的结构和顺序(2-3分)
中考语文专题说明文阅读课件(幻灯片16张)
![中考语文专题说明文阅读课件(幻灯片16张)](https://img.taocdn.com/s3/m/3595ef9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f.png)
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 降雨量的1/4以上,这对改良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
环境都有十分重总要结的意义。 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
响富的,风自然能降资水源将量越所来占越比少重,将而增台大补风。充带组:来合对的暴未要雨来言性的法降预水测和丰
中心句在文段中间,要耐心寻找,注意提示性字词; 中心句表述可以更简明,要对中心句进行删减、组合。
方学以法致回用顾: 《“睡眠不足会怎样”》第3题
整体把握,找准区域
筛
选 根据题目,挑选整合关键信息
整
合
提取主句法
选
信
组合要言法
息
分层归并法
标清序号,规范表达
学以致用
3、睡眠不足“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①损害注意力,使人容易产生工伤和意外;提取主句法
②增加患病风险; ③使人皮肤变差;
提取主句法
辅英论起助国来文信《,,息自表该然文明》首台杂次风志将与举与上地慢例慢刊震地子发与震地,了台具震说我风有的明国这相关台两关台系湾种性风组地不,合区同且一的台要个自风言研然产法究灾生团害其队联实的有系
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
如发现一段内有多处类似的表述,要对关键信息的 内容进行比较,明确哪些是中心信息,哪些是辅助 信息。
可以被人们用用于于风风力发力电发。电
分层归并法
如果没有明显的段落中心句,要弄清各个 信息点之间的关系,再来分类,组合。
第五段
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降落,其原因是 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 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由于海 水上翻,江海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会被卷 上来,鱼饵增多,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
环境都有十分重总要结的意义。 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
响富的,风自然能降资水源将量越所来占越比少重,将而增台大补风。充带组:来合对的暴未要雨来言性的法降预水测和丰
中心句在文段中间,要耐心寻找,注意提示性字词; 中心句表述可以更简明,要对中心句进行删减、组合。
方学以法致回用顾: 《“睡眠不足会怎样”》第3题
整体把握,找准区域
筛
选 根据题目,挑选整合关键信息
整
合
提取主句法
选
信
组合要言法
息
分层归并法
标清序号,规范表达
学以致用
3、睡眠不足“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①损害注意力,使人容易产生工伤和意外;提取主句法
②增加患病风险; ③使人皮肤变差;
提取主句法
辅英论起助国来文信《,,息自表该然文明》首台杂次风志将与举与上地慢例慢刊震地子发与震地,了台具震说我风有的明国这相关台两关台系湾种性风组地不,合区同且一的台要个自风言研然产法究灾生团害其队联实的有系
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
如发现一段内有多处类似的表述,要对关键信息的 内容进行比较,明确哪些是中心信息,哪些是辅助 信息。
可以被人们用用于于风风力发力电发。电
分层归并法
如果没有明显的段落中心句,要弄清各个 信息点之间的关系,再来分类,组合。
第五段
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降落,其原因是 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 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由于海 水上翻,江海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会被卷 上来,鱼饵增多,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
中考专题复习课件说明文阅读复习共38张精美课件ppt
![中考专题复习课件说明文阅读复习共38张精美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efe138f19e8b8f67c1cb9d8.png)
如“食物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又如《食物从何处来》中对“自养”,“异养”的解 释。
引
用
引用有关资料来作说明的依据或充实说明的内容, 引起读者的兴趣。
引用有引古诗词句、古名著中的名句、名人名言、 谚语、俗语、神话传说等。
举例略。
列
图
表
借助表格、插图、照片等进行说明的方法。 如《万紫千红的花》中就运用了列图表说明的方法。
8.对文本与链接材料进行综合理解。
一、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 一种文章体裁,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 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 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 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 人获得有关知识。
二、说明文的类型
事物性说明文说明事物 说明文 的是事物说明文
2.过渡句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 下的作用,同时也是上下文内容衔 接的标志.分析过渡句,有利于把握 文章内容的层次和重点.
三。归纳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
举例子:就是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容易理解说 服力强。
分类别:对一些比较复杂的事物,可以按事物 的特征,把它 分为若干类,分别进行说明 。列数字:就是运用数字从数量方面来说明事物 的特征,如基 数、百分数、比例、概数等 。 作比较: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 加以比较, 借以提示事物的异民、优劣、高下,帮助人们 认识事物,区别事物。
练一练
辨析说明文类型
1、《中国的石拱桥》 2、《故宫博物院》 3、《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4、《苏州园林》 5、《向沙漠进军》
事物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练一练
辨析说明文类型
6、《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 7、《统筹方法》 8、《死海不死》 9、《人类的语言》 10、《松鼠》
初中中考说明文阅读总复习ppt课件
![初中中考说明文阅读总复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268f0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f.png)
16. 第4段中说,“这颗捕捉到的小行星就会和机器人用最初所使 用的一样的方法进入它的轨道。” 这“最初所使用的一样的方法”具体指 怎样的方法?请作简要回答。(2分) (2008)16.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所指的具体内容。(2分)
①与之相应的,地壳的反应便产生三种不同式样的断层。 ②当地壳的“怒火”憋得越来越大,超过岩石本身能承受的强度时便使 岩层断裂错动。 (2009)17.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4分) ①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②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理解的关键 读懂文章!
一、说明文阅读整体感知的基本步骤
1.看题目——明确说明对象(无题目 则看内容确定) 2.析结构——层进式(纵式)、并列 式(横式)、总分式 3.抓重点——重点段与支撑段;中心 句(重点句)与过渡句 4.做归纳——归纳段落、层次大意及 全文内容等
二、按照说明文的常见写作思路(基本结 构)来整体感知说明内容
结构图: 引出说明对象
具体说明事理(性质结构、原理特征、
有时相结合
功能分类等)
介绍原理运用(用途体现)
展示发展前景
三、利用标志性词语梳理语段结构
1、时间变化词 2、空间方位词 3、关联词
虽然 但是 首先 其次 另外 … …
所以 最后
因此 同时
四、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你读懂文章
纵观全文重圈画,先理思路后答题。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 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 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所谓准确,就是符合客观实 际。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多体现在一些修
饰、限制语上,词性上常是副词
如: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①与之相应的,地壳的反应便产生三种不同式样的断层。 ②当地壳的“怒火”憋得越来越大,超过岩石本身能承受的强度时便使 岩层断裂错动。 (2009)17.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4分) ①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②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理解的关键 读懂文章!
一、说明文阅读整体感知的基本步骤
1.看题目——明确说明对象(无题目 则看内容确定) 2.析结构——层进式(纵式)、并列 式(横式)、总分式 3.抓重点——重点段与支撑段;中心 句(重点句)与过渡句 4.做归纳——归纳段落、层次大意及 全文内容等
二、按照说明文的常见写作思路(基本结 构)来整体感知说明内容
结构图: 引出说明对象
具体说明事理(性质结构、原理特征、
有时相结合
功能分类等)
介绍原理运用(用途体现)
展示发展前景
三、利用标志性词语梳理语段结构
1、时间变化词 2、空间方位词 3、关联词
虽然 但是 首先 其次 另外 … …
所以 最后
因此 同时
四、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你读懂文章
纵观全文重圈画,先理思路后答题。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 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 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所谓准确,就是符合客观实 际。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多体现在一些修
饰、限制语上,词性上常是副词
如: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PPT优秀课件下载16(21张)
![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PPT优秀课件下载16(21张)](https://img.taocdn.com/s3/m/daab7a9dc77da26925c5b08b.png)
7、找出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 把所有选项返回原文认真对照,错 误一般是在不易觉察处出现。有的 选项涉及的是说明文相关知识,应 熟练掌握文体知识。
8、为什么在文章中要插入××的 传说? (1)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 (2)使说明对象具有神秘色彩 。 (3)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 点。
5、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删。因为加点的词语表示1、推测、 估计 2、程度 3、范围 4、限制 去掉后就会使句意的表达1、绝对化, 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者加点的词语体现 了说明对象×个特征,体现了说明语 言的准确性。
9、说明文开头一段、末尾一段、中 间段的作用。 开 头:1、引出说明对象。 (、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 、引出下文。 末 尾:总结全文 中间段:过渡 (承上、启下、承上启 下)
10、标题的作用: (1)、揭示说明对象及特征。 (2)、引起读者关注。
11、结合文章,联系实际,提合 理化建议: (1)、不能脱离文章。 (2)、符合情感态度价值观 。 (3)、能联系实际
3、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 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 “很可能”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答:不能。“很可能”一 词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 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 不一定能够实现,“很可能” 一词表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 性。
2、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 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至少”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至少” 这个词用得 准确,它起到限制作用,强调了经 济损失之大, 如果去掉这个词, 意思变成“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 合计经济损失刚好是200亿元”, 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知识复习 课件 (3张PPT)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知识复习 课件 (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6d64ee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1.png)
01
问题1答案
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历程和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 趋势和挑战。
02
03
04
问题3答案
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包括医疗、金融、交通、教育等 。
练习题二及答案解析
练习题二:阅读以下说明文,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
答案解析
练习题二及答案解析
问题1答案
本文主要介绍了垃圾分类的意义和重要性, 以及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04
问题4答案
解决气候变化问题需要全球合 作和共同努力,政府、企业和 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应对气候 变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简答题
总结词
简答题是中考说明文阅读中较为灵活的题型之一,主要考察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和分析 能力。
详细描述
简答题通常会提出一些与说明文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简要的回答。 在解题时,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文本,理解说明文的中心思想和细节信息,同时还需要对 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以便能够准确回答问题。学生需要注意回答问题的条理性
详细描述
说明文的特点主要包括客观性、科学性、条理性和准确 性。客观性是指说明文在写作过程中要避免主观臆断和 情感色彩,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科 学性是指说明文所提供的信息和知识要符合科学原理和 事实;条理性是指说明文在组织结构和语言表达上要条 理清晰、逻辑严密;准确性是指说明文在用词和数据引 用上要准确无误,不能有任何歧义或误导。
问题2答案
垃圾分类的方法包括厨余垃圾分类、可回收 垃圾分类、有害垃圾分类和其他垃圾分类。
问题3答案
垃圾分类的意义在于减少垃圾处理压力、节 约资源、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说明文阅读指导课件(共25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说明文阅读指导课件(共25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1928bf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f.png)
白莲洞:无数先民繁衍生息之地
⑤随着“柳江人”研究的深入,有专家学者在考察发掘发现,“柳江人洞”低矮狭小,黑暗潮湿,并不符合古人类选 择居住地的标准。那么“柳江人”为何出现在这里呢?白莲洞遗址为“柳江人”的身世之谜提供了一个答案。
⑥白莲洞遗址位于柳州市郊白面山南麓的一个山洞内,距离“柳江人洞”仅2公里。经过专家们历次的发掘,白莲 洞遗址出土了两颗人类牙齿化石、大量石器、骨器和哺乳动物的化石。根据其地层堆积和文化遗物特征,确定 “白莲洞人”年为距今37000~7000年。
B.侗族大歌历史悠久,在侗语中称为“嘎老”,其歌词内容在陆游和邝露的著作 中均有记载。
C.何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由3人以上的歌班演唱,每个歌班包括 至少一个领唱、一个高音和若干低音。
D.侗族大歌是侗家人的精神食粮,它倾诉侗家人的喜怒哀乐,向人们讲述人 生哲理,传授生产生活知识。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
A.因为浓缩柳江人、白莲洞人、鱼峰山人等数万年史前文化积淀,柳州成 为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热点。
B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的一个展柜内,并列放置着柳州的“白莲洞人”头骨与北京 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头骨。
C.根据白莲洞遗址的地层堆积和文化遗物的特征,专家们确定“白莲洞人” 的年代为距今37000—70 000 年。
二、考点扫描及对应的命题角度
二、考点扫描及对应的命题角度
1.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
①判断说明对象 ②根据说明对象区分说明文类别
2.提取文本信息。
①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找出指代对象或内容 ③判断文本信息表述的正误
二、考点扫描及对应的命题角度
3.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承接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或时
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层一层的剖析事理.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 浅入深.
说明顺序VS文章结构
说明顺序:
对说明内容的先后次序的安排。
文章结构:
作者写作时的思路体现,是文章各部 分的组合方式。分为:总分式(包括 “总—分、分---总、总---分---总”等)、 并列式、递进式等。
的方法。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可以全 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能够使说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楚。
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 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
题型一
例题1、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 一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解答: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池沼配合的自然美
方法分析: 1、明确说明内容,需抓住说明对象和特征。
(说明对象从三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抓中心句 三看首尾段。
模式: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 )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的中心)
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
常用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
摹状貌,引用
下定义: 是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格式,简
明地对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加以概
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能够起到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 质特征的作用。
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 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作用分析:这里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 方法。作者用简明的语言准确地说明 了“统筹方法是什么”这个问题,揭 示出统筹方法的本质特征,使读者对 这一概念有了确切的了解。
下定义:科学、准确、精 练、严密。
答题思路:给什么下定义, 科学、准确、精练、严密 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
例如:凡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 繁殖出的一群个体,叫克隆
作用分析: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用简明的语言准确地概括了“克隆” 的本质特征,使读者对这一概念有 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引用:
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 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 明、介绍事物。
➢理清说明顺序
• ☆空间顺序:近→远、前→后、左→右、南→北、
•
低→高……
•
(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
原因→结果
•
现象→本质(结果→原因)
• ☆逻辑顺序
概括→具体
•
主要→次要
•
整体→局部
……
• ☆时间顺序: 年代:古→今;
•
↑
季节:春→冬; ……
• (程序顺序:先后安排,如“不倒翁的制作过程”、“蚕 茧到成虫的过程”等)
▪ 1.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 ▪ 注意:
1、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别 说明,或列点说明某一对象的特征,概括时不可 以偏概全。 2、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 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 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 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例如——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 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作用分析:引唐朝的张嘉贞的话说 明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 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使说明内容 更充实,有说服力。
分类别:是根据形状、性质、功能、成因等
方面,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 分成若干类别,然后逐一加以说明
说明对象:就是说明了什么。
说明特征:就是说明对象的特点。
说明内容:就是说明了什么,什 么怎么样 。
练一练 明确下列说明文说明对象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石拱桥》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苏州园林》 《松鼠》
一幅完美的图画 漂亮、驯良、乖巧
说明对象VS说明内容(中心)
说明对象:介绍的某种事物或事理 说明内容(中心):说明对象+特征
▪ 什么是说明对象?
▪ 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 对象。
明确说明对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 眼,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 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 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 纳。
例如:《苏州园林》是事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
一、对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 明内容的理解 。
说明文阅读复习
中考考点: 1、把握说明对象,分析其特征,概括 文章说明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辨析说明顺序。 3、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分析。 4、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
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客观地说明事 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以说明事 物的颜色、形状、构造、性质、 成 因、功用等特征以及阐明事理。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 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 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 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 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
佛印(右)
6、右边、往上、眼前、左右两边、左边、外面、
屋顶上…… ;往……走去、出了、来到、一进 去、出了、路过、从……爬上去,走近、
(空间顺序)
从……
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三种.
▪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
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 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举例分析:
1、旅人桥(282年)→赵州桥(605年) 桥(1189年) →长虹大桥(1961年)
→卢沟(时间顺序)
2、(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 (一般→ 个别)
3、光辉成就→首先—其次—再其次
(结果→原因; 主要—次要)
4、船头坐三人→东坡—鲁直—佛印 (概括→ 具体)
5、介绍三人:东坡(中) →鲁直(左) → (空间顺序)
分类
说明对象不同 说明语言不同
事物说明文 (《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 (《大自然的语言》) 平实说明文 生动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
练一练
辨析说明文类型
1、《中国的石拱桥》 2、《故宫博物院》
3、 《死海不死》
4、《苏州园林》 5、《向沙漠进军》
事物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层一层的剖析事理.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 浅入深.
说明顺序VS文章结构
说明顺序:
对说明内容的先后次序的安排。
文章结构:
作者写作时的思路体现,是文章各部 分的组合方式。分为:总分式(包括 “总—分、分---总、总---分---总”等)、 并列式、递进式等。
的方法。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可以全 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能够使说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楚。
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 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
题型一
例题1、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 一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解答: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池沼配合的自然美
方法分析: 1、明确说明内容,需抓住说明对象和特征。
(说明对象从三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抓中心句 三看首尾段。
模式: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 )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的中心)
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
常用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
摹状貌,引用
下定义: 是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格式,简
明地对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加以概
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能够起到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 质特征的作用。
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 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作用分析:这里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 方法。作者用简明的语言准确地说明 了“统筹方法是什么”这个问题,揭 示出统筹方法的本质特征,使读者对 这一概念有了确切的了解。
下定义:科学、准确、精 练、严密。
答题思路:给什么下定义, 科学、准确、精练、严密 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
例如:凡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 繁殖出的一群个体,叫克隆
作用分析: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用简明的语言准确地概括了“克隆” 的本质特征,使读者对这一概念有 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引用:
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 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 明、介绍事物。
➢理清说明顺序
• ☆空间顺序:近→远、前→后、左→右、南→北、
•
低→高……
•
(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
原因→结果
•
现象→本质(结果→原因)
• ☆逻辑顺序
概括→具体
•
主要→次要
•
整体→局部
……
• ☆时间顺序: 年代:古→今;
•
↑
季节:春→冬; ……
• (程序顺序:先后安排,如“不倒翁的制作过程”、“蚕 茧到成虫的过程”等)
▪ 1.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 ▪ 注意:
1、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别 说明,或列点说明某一对象的特征,概括时不可 以偏概全。 2、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 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 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 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例如——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 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作用分析:引唐朝的张嘉贞的话说 明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 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使说明内容 更充实,有说服力。
分类别:是根据形状、性质、功能、成因等
方面,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 分成若干类别,然后逐一加以说明
说明对象:就是说明了什么。
说明特征:就是说明对象的特点。
说明内容:就是说明了什么,什 么怎么样 。
练一练 明确下列说明文说明对象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石拱桥》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苏州园林》 《松鼠》
一幅完美的图画 漂亮、驯良、乖巧
说明对象VS说明内容(中心)
说明对象:介绍的某种事物或事理 说明内容(中心):说明对象+特征
▪ 什么是说明对象?
▪ 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 对象。
明确说明对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 眼,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 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 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 纳。
例如:《苏州园林》是事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
一、对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 明内容的理解 。
说明文阅读复习
中考考点: 1、把握说明对象,分析其特征,概括 文章说明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辨析说明顺序。 3、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分析。 4、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
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客观地说明事 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以说明事 物的颜色、形状、构造、性质、 成 因、功用等特征以及阐明事理。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 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 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 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 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
佛印(右)
6、右边、往上、眼前、左右两边、左边、外面、
屋顶上…… ;往……走去、出了、来到、一进 去、出了、路过、从……爬上去,走近、
(空间顺序)
从……
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三种.
▪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
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 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举例分析:
1、旅人桥(282年)→赵州桥(605年) 桥(1189年) →长虹大桥(1961年)
→卢沟(时间顺序)
2、(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 (一般→ 个别)
3、光辉成就→首先—其次—再其次
(结果→原因; 主要—次要)
4、船头坐三人→东坡—鲁直—佛印 (概括→ 具体)
5、介绍三人:东坡(中) →鲁直(左) → (空间顺序)
分类
说明对象不同 说明语言不同
事物说明文 (《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 (《大自然的语言》) 平实说明文 生动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
练一练
辨析说明文类型
1、《中国的石拱桥》 2、《故宫博物院》
3、 《死海不死》
4、《苏州园林》 5、《向沙漠进军》
事物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