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理学》2020年03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心理学》2020年03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简答题

1、利用协商解决冲突时应该注意怎样的策略?

2、谈谈如何提高自尊?

3、简述内在自我和公众自我的区别。

附:参考答案

1. 利用协商解决冲突时应该注意怎样的策略?

解答:

利用协商解决冲突时应该注意怎样的策略?解答: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通过协商来解决人际冲突,因此有效的协商被看成是解决冲突的最好工具。心理学家在协商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策略,利用这些策略不仅可使冲突得到解决,而且可以使使用这些策略的人得到更大的收益。这些策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协商中最有利的最初立场:从协商的角度讲,开始时的立场对自己在协商中的获益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讲,最初强硬的立场会使对方妥协,从而使自己受益,但应根据情况谨慎使用。二是在协商中怎样让步:通过协商解决人际冲突必然包含着让步,因为如果没有让步,协商就不可能进行下去。一般来说,每次做出小的让步将更有效。三是采用逐步回报策略:采取强硬的最初立场和每次做出小的让步并非总是有效的,有时候它们也会产生副作用,前者可能导致协商破裂,而后者则使让步一方遭受损失。为了克服这些不足,C·Osgood提出了一种被称为"逐步回报"的协商策略,这种策略以日常生活中的回报原则为基础,假设冲突双方一方减少威慑力的行为将引起另一方采取同样的缓和步骤,从而使协商能够以合作的方式进行。

2. 谈谈如何提高自尊?

解答:

自尊(self-esteem)是人的自我概念中与情绪有关的内容,它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确定自尊有两条途径:一是让个体有自己控制环境的成功经验,二是让他人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提高自尊包括学会用自我服务的方式去解释生活;用自我障碍的策略为失败找借口;使用防卫机制否认或逃避消极的反馈;学会向下比较以及采用补偿作用;在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受怀疑时转到自己擅长的活动中去。

3. 简述内在自我和公众自我的区别。

解答:

Buss把自我觉知分为内在自我觉知和公众自我觉知,前者是指个体对自己内部特征和感受比较重视,而后者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外在方面比较在意。由于内在自我和公众自我的关注点不同,所以他们所引起的反应也完全不同。内在自我的人对自己的感受比较在乎,常常会夸大自己的情感反应;同时对自己的特征比较关注,所以他们的自我概念中内在事件清楚而明确;也因为上述因素,内在自我的人常常坚持自己的行为标准与信念,不太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与内在自我的人不同,公众自我的人由于太看重外界他人的影响,他们害怕别人评价自己,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评价;其次,由于看重来自他人的反馈,他们也常常会产生暂时性的自尊感低落,容易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产生距离;最后,公众自我高的个体常常比较在乎外在的行为标准。

二、论述题

1、举证说明去个体化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有关研究说明不当理由与认知失调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管理中激励的看法。

附:参考答案

1. 举证说明去个体化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解答:

答题要点:

Zimbardo认为去个体化行为的产生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激起,匿名性和责任分担。(6分)而其他心理学家认为去个体化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匿名性和自我意识。匿名性是引起去个体化行为的关键,团体成员越隐匿,他们就越会觉得不需要对自我认同与行为负责。去个体化行为产生的第二个原因与个体自我意识功能的下降有关,Diener认为引发去个体化行为的最主要的认知因素是缺乏自我意识,人们的行为通常受道德意识、价值系统以及所得的社会规范的控制。但在某些情境中,个体的自我意识会失去这些控制功能,从而导致去个体化行为的发生。(注:须结合适当的例子进行说明)

2. 结合有关研究说明不当理由与认知失调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管理中激励的看法。

解答:

答案要点:

(1)认知失调理论是由Festinger(1957)提出来的一种理论。在Festinger看来,所谓的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Festinger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如你和你喜欢的人一起郊游或不理睬与你有过节的另一个人。但有时候态度与行为也会出现不一致,如尽管你很不喜欢你的上司夸夸其谈,但为了怕他报复你而恭维他。在态度与行为产生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为了克服这种由认知失调引起的紧张,人们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以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2)Festinger和Carlsmith的报酬对态度改变的影响的实验。(3)小的奖励可以引发人们对不喜欢工作的兴趣。(4)较轻的惩罚也可以成为人们不做某项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不当理由。

三、案例分析题

1. 案例1:作家刘心武眼中的“3·24”事件

“3·24”陕西体育中心所发生的事端,造成公共财产的严重损失当然是令人遗憾的事。有人认为这是自1985年“5·19事件”以来的第二次“足球骚乱”,而且严重程度大大超过了那一回,并指称西安闹事的那些球迷为“足球流氓”。……中国足球的市场化派生出了种种问题,尤其尖锐的是眼下已进入司法调查阶段的“黑哨”问题,导致了公众普遍的焦虑---相信这也正是触发“3·24”西安球迷情绪狂乱的一大心理背景……中国足球的进步,特别是男足终于圆了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的梦,市场化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催生的作用,而在这一过程中,广大的球迷所体现出的热情、激情、浪漫情怀,可圈可点、可歌可泣的事例真是太多太多了……

“3·24事件”作为一桩个案,应该从学理上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据我所知,在英国,有一批被称为“足球流氓”的人,他们至少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近乎职业性地到足球赛事上去寻衅滋事,哪里有大的赛事他们就一定到那里去集结;二是必定无事生非,他们拥戴的球队输了要闹,赢了也要闹,觉得裁判不公要闹,就是裁判没惹他们也要闹,总之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