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空中步道系统
现代建筑的奇迹香港的两国金融中心
现代建筑的奇迹香港的两国金融中心现代建筑的奇迹:香港的两国金融中心作为一个全球金融中心和国际大都市,香港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繁荣的经济而闻名于世。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建筑在香港的城市风景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香港的两座国际金融中心,即IFC(国际金融中心)和ICC(国际商业中心),探讨它们在现代建筑史上的地位和对香港的影响。
IFC位于香港岛中环地区,与维多利亚港隔水相望,是香港最知名的地标之一。
该建筑群由两座摩天大楼组成,分别为IFC一期和IFC二期。
IFC一期于2003年完工,IFC二期则于2011年竣工,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商务综合体。
IFC一期高415米,拥有88层,是亚洲最高的写字楼之一;IFC二期则高412米,拥有88层,同样是香港的地标性建筑。
IFC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
建筑外立面采用了高效的玻璃幕墙,减少了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IFC还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发电等先进技术,为香港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IFC不仅为香港的金融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办公场所,还拥有丰富的商业设施和购物中心。
在IFC一期的商场内,各类国际品牌云集,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了全方位的购物和娱乐体验。
IFC也成为了香港高端生活的象征,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的零售品牌和高级餐厅入驻。
与IFC遥相呼应的是位于九龙的ICC,也是香港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ICC是一座集办公楼、酒店和观光设施于一体的综合体建筑。
该建筑由两座塔楼组成,分别是高494米的ICC一期和高490米的ICC二期,是香港乃至亚洲最高的建筑物之一。
ICC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大道至简,展现了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
建筑外立面采用了带有玻璃贴片的两根竖直线条,象征着中国书法的毛笔细节。
这种独特的设计理念使ICC成为了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
除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外观,ICC还拥有多个观景平台,提供了壮丽的香港全景。
浙江省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二)及答案
浙江省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二)一、语文积累(20分)语段阅读我们说“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自冬至始绘制“九九消寒图”是古人抵抗寒冬,期待春天的一种风雅活动,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贵族皇室都很热zhōnɡ①。
因梅花位列“岁寒四君子”之首,所以最常见的消寒图就是画素梅一枝,枝上梅花九朵,每朵花瓣九片,每过一天就用颜色染上一瓣,九尽春深,一幅《梅花消寒图》也就画成了。
古人是多么智慧又温情啊!即.使在没有网络,也没有娱乐设施的年代,仍能把万物萧条的寒冷时光过得诗意ànɡ②然。
有了这样闲适从容的心态,寒冬瞬间成了一个美好的过渡,等在后面的是充满希望的暖春。
1.书写时,小骁对两个字的写法不确定暂用拼音代替,请你帮她补写。
①②2.朗读时,小骁对加点字的读音不确定,请你帮她选出正确的读音()A.数(shǔ)即(jì)B.数(shǔ)即(jí)C.数(shù)即(jì)D.数(shù)即(jí)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一曲《良宵》犹如仙乐飘飘,那难以描绘的动人旋律顿时充斥..于山野林谷之间。
B.三年时光匆匆离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C.小小的蒲公英种子不论遇到狂风暴雨,还是艳阳高照,不论经历高山流水,还是艰难险阻,它都会执着地追溯..自己的梦想。
D.读书,需要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但是对于艰涩难懂的文章,也要学会“不求甚解”。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对于中国历代文人来说,故乡被赋予了独特的涵义。
“故乡”又别称“桑梓”“故园”“故里”“乡关”等。
B.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之一,《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三国演义》都属于章回体小说。
C.《唐诗三百首》由清代孙洙选编,所选诗歌按照体裁的不同,分为古诗、乐府、绝句、律诗。
山地城市——精选推荐
⼭地城市⼭地城市⼀、⼭区和⼭地城市1、全球重要的⽣态环境系统⼭区是复杂和相互依存的⽣态环境中的⼀个重要⽣态系统,对维护全球⽣态系统起着⼗分重要的作⽤。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委员会的1997/45号决议中指出,地球⾄少1/5的陆地表⾯为⼭峦覆盖,⼤约10%的世界⼈⼝居住在包括⾼低在内的多⼭区域,⽽⽐例远远⼤于1 0%的世界⼈⼝的⽣活完全依赖⼭区资源。
⼭区为全⼈类提供⼀半以上的淡⽔,⼭区还为全球提供分额巨⼤的树⽊、矿物和牧场。
⼭区容纳着数量巨⼤的多民族群体,保留着多种多样的⽂化传统、环境知识和与⼭区环境相适应的⼈居⽅式;⼭区⼜有世界上最复杂的⼟壤⽂化基因库,还有传统的管理经验,⼭区提供着丰富的⾃然与⼈⽂景观,并使旅游业具有极⼤的发展潜⼒。
对于⼈类的未来,⼭区的这些资源与服务具有全球性的意义。
2、⼭地与⼈关系的突出⽭盾中国是⼀个多⼭国家,它在全球⼭区⾃然⽣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地已占了国⼟⾯积的2/3以上,⼈多、地少,⼭地多、耕地少,是中国社会与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个突出⽭盾,如中国西南的贵州省民间就有“⼋⼭、⼀⽔、⼀分⽥”、重庆市有“三分丘陵七分⼭,真正平地三厘三”的说法。
中国的⼭地城市分布⼴、类型多。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西部⼤开发战略的推进,⼭地资源的消耗不断加⼤,⼭地环境所承受的压⼒越来越⼤,⼭区和⼭地城市的⼈⼀地关系⽭盾更为突出。
不少地区由于不顾⽣态条件⽽进⾏的“破坏性建设”。
造成了⼭地民俗⽂化、⽣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地住区建筑风貌等⽅⾯的巨⼤损失。
这种状况继续下去,不仅酿成⼭地⼈居环境的不可持续性,⽽且还会导致⼭地⽂化遗产损失殆尽,以及⼭区各族⼈民群众⽣活质量的下降。
注:这⾥所指的⼭地和⼭地城市是⼴义的概念,包括⼭地、丘陵和崎岖不平的⾼原。
中国⼭地⾯积约为6 5 0万km2,占全国陆地⾯积的69%,其中⼭地⾯积(指⾼⼭、中⼭、低⼭)为33%,丘陵⾯积(包括深丘、中丘、浅丘)为10%,⾼原⾯积为26%,⼭地城市,是指城市的选址和建设在⼭地地域上的城市,形成与平原城市迥然不同的空间形态和环境特征。
港珠澳大桥自由行攻略
港珠澳(大桥)自由行攻略春节家庭聚会,就参观港珠澳大桥达成行动计划,待春运结束、客流减少时即刻行动。
我们3个大人和1个孩子(4岁半),决定正月底前出行。
一、准备1.机票:提前订了南京禄口机场到深圳国际机场的东航2月23日(农历正月十九,星期六)14:45的航班,价格适中,利用周六周日两个休息日,再请3天年休假,计划5天来回。
2.订房:在网上订了2间深圳机场附近,位于“下十围路”上一家有接送机服务的酒店(为避免误认为我是酒店的托,本文隐去酒店名称,下同),价格268元/间(不含早餐),看酒店宣传,房间不错。
(先只说第一站的订房啊,境外订房后边说)3.办理港澳通行证:这个不得不说,我们在地级市的出入境机构办理。
自助填写表格、拍照、采集指纹,20分钟搞定,每张证件收费110元,太方便。
哈哈,既然来一次出入境管理局,顺便把护照也办了,每证160元。
4.换汇:听说有时需用港币,共带了1400HK$,觉得可以用支付宝或刷卡,零星使用,应该够了(后来发现错了,应该多带点)。
5.上网搜秘笈:搜一通,发现很失望,没有跟我们想去的路线一致的,特别是我们想走港珠澳大桥,网上的秘笈都是老的,走大桥自由行的帖子很少!(这也是我想写这篇攻略的强烈的动机)但关于香港和澳门吃喝玩乐的介绍倒是真的不少。
6.订行程:因为我们一行都未去过,大人岁数较大,小孩又较小,不想跟团。
策划之类的事,就落在我这个“团长”身上。
她们不烦神。
所以我既有充分决策权,又有压力,毕竟我也没去过。
经过几天上网查找,最后订了一份十分紧凑的旅行计划和路线图(因和下面要写的行程一致,就不重复在这写了)。
7.手机漫游:手机漫游很简单了。
我们一行有两人用的是电信手机,一人用的是移动手机。
电信手机直接在手机的“天翼生活”APP上,找到“国际漫游”,点一下“我要去国外/港澳台通话和上网”进入模块后,点击“办理”就OK了,等收到短信提醒后,就算成功了!简单吧!8.行李准备:考虑我们所在地的当时最低气温大约在2℃左右,而港珠澳深的气温大约都在20℃左右,准备衣服时,都来了个冬春两季可自由切换的搭配:里面着春装,外边加棉衣。
香港和新加坡城市综合体建设的启示_以中环和IONOrchard购物中心为例
第10卷第5期2011年10月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Vo l.10 No.5Dec. 2011[收稿日期]2011-09-08[作者简介]王晓红(1963-),女,北京密云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有: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创意产业、跨国直接投资、国际贸易等.香港和新加坡城市综合体建设的启示以中环和ION Orchard 购物中心为例王晓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北京100038)[摘 要]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建设,其目的是实现城市土地空间充分利用、工作与生活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
香港、新加坡同属于土地资源紧张,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其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具有交通立体化、功能综合化、土地集约化、节奏高效化、生活便利化等特点,对我们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城市;立体化;综合化;便利化[中图分类号]T U -0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973(2011)05-0052-06Inspira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 omplexes inHong Kong and SingaporeTake Central Surrounding and ION Orchard Shopping C enter as ExampleWANG Xiao -hong(M acro eco no mic Resea rch Instit ute o f ND RC,Beijing 100038,China)Abstract:T he pur pose o f the dev elo pment and construction o f urban co mplex es is to achiev e a full use of ur ban land space,and to realize w o rk -life harm ony,man -environment harm ony.H ongKong,Sing apore belong to areas w ith the same land r esource constraints,population density;their urba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ur ban co mplex es have the follow ing features:transpo rtation three -dim ensional,functional integration,intensificatio n of land,efficient pace,living facilities and other character istics,w hich have important im plications to us.Key words:City;Three -dim ensio nal;Integration;Facilitation一、城市综合体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一)基本概念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的商业、办公、居住、酒店、餐饮、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和交通枢纽等若干关系密切、性质不同的服务形态在区域范围集聚,城市功能在空间上进行组合,并在各功能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
《城市中央商务区二层步行系统规划设计--以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为例》作者:胡 珊b
城市中央商务区二层步行系统规划设计--以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为例作者:胡珊| 发表于:2011年06月09日1、引言当前二层步行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中央商务区和新城中心区。
在人流密集、机动车繁忙、土地复合利用程度高的城市中心区,二层步行系统在改善城市环境、为行人提供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等方面起着日益明显的作用。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是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的重要节点,被定位为广州21世纪中央商务区(CBD)的硬核,是集金融、贸易、商业、文娱、外事、行政、居住和文化旅游等城市级功能于一体的新城市中心,是体现城市面貌的重要标志性地段。
该区域包括广州歌剧院、广州图书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第二少年宫、超高双塔等在内的39栋标志性与旗舰型建筑,集中了大量的金融、商业、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拥有大量的商务办公、酒店等配套设施,其建设规模与城市地位堪比香港的中环。
珠江新城核心区用地规模约为110hm2,总建筑面积约460万平方米,规划将提供就业岗位17.8万个。
珠江新城规划拥有高强度的开发规模、高密度的产业集聚,以及众多的城市地标性建筑,其建成后将带来巨大的人流与车流量,因此需要便捷、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进行承载和疏导。
其中,二层步行系统的建设是解决珠江新城核心区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满足珠江新城核心区公共交通的功能要求,实现核心区39座主要大厦的无障碍步行连接,有效解决人车交通矛盾起着重要作用。
广州市政府早在《GCBD21—珠江新城规划检讨》(2002年)和《珠江新城中央广场城市设计》(2004年)中对珠江新城核心区提出了构建二层步行系统的设想,但只是从城市规划层面对二层步行系统提出了一些概念性的设想,对于如何将地上、地面、地下3个层面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实现核心区内39栋旗舰建筑的无缝连接,尚无详细的指引和强制性控制要求,导致珠江新城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有些地块的建筑在二层与地下均没有预留与公共空间或相邻建筑相连接的接口,部分项目的建设不能与二层连廊取得良好的协调。
立体城市
西部某市立体城项目
陕西西咸立体城市
西咸立体城市宣传片
立体城市的发展
• 提升: 立体城市———区域的一体化
立体城市同样需要依附于现代城市而建设,是城市中核心的组成部分。它通常覆盖多个城
市街区,由多个城市综合体和其他功能单元通过城市公共空间和交通体系组织在一起,使
建筑的室内外公共空间相互融合,体现城市的运行效率与空间资源的集约利用,从而辐射整个
城市甚至更大的区域。
立体城市的发展
可以说,立体城市是城市功能由点到面进行发 展,然后走向区域,最终形成的一个高效开放、一 体化的城市空间形态。
立体城市 建筑综合体
城市综合体
立体交通——香港岛空中步道系统
( 1) 公共空间立体化与层 叠化处理。 ( 2) 建筑突破街区限制。 在功能使用和心理感觉上, 人们愿意把建筑群视为整 体。 ( 3) 城市与建筑一体化, 建筑的功能也趋向复合化。
土地集约利用——东京六本木新城
土地集约利用——东京六本木新城
土地集约利用——东京六本木新城
G - Green 绿色: 创造一种绿色低碳城市发展方向;
Great City
R – Relational 和谐: 形成包容性和综合性的社会关系; E - Economical 经济: 提供高性价比的新型生活形态; A - All-encompassing 全能: 融合更完善的城市运行职能; T - Technology 科技: 运用高新科技提升社会生活水平。
马赛公寓
立体城市的发展
• 发展: 城市综合体———空间的巨型化
将酒店、商务办公、公园、购物中心、会议、公寓等城市功能空间集合在一个完整的街区或 者建筑群内,在各功能之间形成一种互补共生的关系,并与城市景观和交通相协调,从而形 成的街区建筑群体。 不过,这些城市综合体一般仅限于该街区内,与周围城市区域在空间、功能以及管理上形成 了一定的隔离,从而限制了运营效率和对外联系,体现了其独立性和封闭性,对周边城市片区的 辐射能力有一定的制约。
基于TOD模式的城市近郊区域综合开发
基于TOD模式的城市近郊区域综合开发作者:王宇靓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中旬》2021年第10期【摘要】伴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对于城市近郊区域来说,围绕轨道交通站点进行综合开发成为一种有效的开发模式。
通过引导中心城区的人口和功能向外围地区疏解,从而带动近郊区域的发展。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近郊区域TOD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项目实例进行相关探讨,以期为未来城市近郊区域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TOD模式;近郊区域;综合开发【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引言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中心城区人口趋于饱和,建设用地基本稳定,交通拥堵问题也越发严重。
为了疏解中心区人口压力和转移部分城市功能,近郊区域的开发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
城市格局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多组团转变。
TOD理论最初为了应对城市无序蔓延和粗放型增长的问题,由新城市主义代表人物彼得·卡尔索普于1993年提出,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模式,此后在全球范围内的规划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TOD模式的核心理念在于以人为本,强调土地集约式混合利用和适宜的步行环境。
轨道交通通过提供快速、大容量和公交化服务,加强了近郊与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
在此基础上引导土地优化整合、公共空间重塑、生活生产方式转变等,实现交通提升和土地利用的相互耦合成为近郊区域建设的重要课题。
2、我国城市近郊区域TOD综合开发现状特征及其存在问题本文研究中城市近郊区域是指中心城区与新城核心区之间的范围,是城市中心向外拓展的重点。
通常这些区域已有一定的交通基础设施,且以联系中心城区的过境交通为主。
与中心城区相比,现状近郊区域轨交站点综合开发存在下列问题:2.1 轨交线路密度较低,站点间距较大一般来说,近郊站点及线路覆盖率远远不足,往往要采用其他换乘方式进行衔接。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汇总
地下一层
地面层
LOGO
中环-半山扶梯系统
中环广场屋顶花园
香港中环 —— 特色四:较高的空间聚集度
空间聚集度上可以看到,香港中环地区基本达到了每公顷一栋楼宇的密度(1栋/Ha)。
LOGO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重点一:融合自然环境及周边发展
较低的发展密度 合适的建筑 形态、高度和布局 (1)确定建筑物的界线 (2)打造远眺维港的景观廊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重点三:尊重文化历史脉络
1. 2. 3. 重视具有历史意义或文化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地点。 历史脉络和与历史建筑互相协调的环境均予以保留。 构建历史走廊,加强新旧海滨在历史意义上的连系。
1902年的中环
LOGO
中环文化历史点
20世纪初从维港望向香港的景观
皇后码头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
香港中环 —— 特色一:突出的核心功能
香港本岛的核心区主要是指上环、中环、金钟、湾仔以及铜锣湾 地区。上环、中环是传统的商业中心,湾仔是新兴商业区,铜锣 湾至宵箕湾是过去工厂、仓库发展起来的新城区。 中环是香港的起源和核心,是香港的心脏地带、城市CBD,也是 香港的商业中心。以金融、行政、商务、高端商业功能为主。 东西向延伸则更多的商业、餐饮、居住功能;南北为山、海,观 光游憩功能突出。整个区域共同形成城市商业游憩区RBD。。
行
业 中环 金 融 文 化
居
政 商
务 办 公
住
休 闲
维多利亚港 金融、商业、办公
餐饮、休闲 (兰桂坊、荷南美食区)
LOGO
香港中环 —— 特色二:高度复合化的功能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
建筑物高度将向海滨逐渐递减,以低至中层高建筑物为主,与现有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互相配合。
LOGO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重点一:融合自然环境及周边发展
2. 打造远眺维港的景观廊
六条主要的景观廊包括:
1号景观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OGO
景观廊
由国际金融中心平台至海港 2号景观廊: 沿毕打街和民祥街至海港 3号景观廊: 由皇后像广场至海港 4号景观廊: 由大会堂至海港 5号景观廊: 由添马舰至海港 6号景观廊: 由香港演艺学院扩建部分至海港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重点二:注入多元化用途和朝气活力
2. 设计走廊和特色区域,增添中环新海滨的朝气活力。
码头广场
露天剧场
LOGO
设计走廊及特色区域
特色广场
海滨活动广场
海滨活动广场
与海旁有关的休闲设施
3. 营造融和一体的海滨,使其成为中环新海滨的标记。 4. 通过休憩用地、绿化走廊和行人通道集结而成的网络,连接市中心与海滨长廊。
地下一层
地面层
LOGO
中环-半山扶梯系统
中环广场屋顶花园
香港中环 —— 特色四:较高的空间聚集度
空间聚集度上可以看到,香港中环地区基本达到了每公顷一栋楼宇的密度(1栋/Ha)。
LOGO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重点一:融合自然环境及周边发展
较低的发展密度 合适的建筑 形态、高度和布局 (1)确定建筑物的界线 (2)打造远眺维港的景观廊
1. 优化商业、零售、康乐、艺术、文化及旅游等公共空间。 各类优化公共空间包括:
LOGO
公共空间网络
• 文娱、文化及具纪念性:添马舰文 娱广场、旧天星码头钟楼展览廊、 爱丁堡广场及扩展部分和公众艺术 展览区等。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步行体系策略――以香港中环地区为例(1)
・城市绿地系统UrbanGreenSpaceSystem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步行体系策略一以香港中环地区为例PedestrianSystemStrategiesintheHigh—densityDowntown—ACaseStudyontheHongKongCentral郭巍/GUOWei侯晓蕾/HOUXiao—lei摘要:香港中环地区步行体系呈层叠状和网络化,是长期以来城市演变进化和地区迅猛发展以及地形条件影响制约的共同结果。
通过汲取中环地区步行体系的成败经验,提出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步行体系发展策略:建立层级化的步行体系网络结构,构筑高连通性的复合步行体系,提倡多功能的步行体系空间使用,合理设置和利用步行体系节点。
这些策略对我国其他类似的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建设经济、高效的步行体系将起到有效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规划与设计;步行体系;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香港中环文章编号:1000—6664(2011)08—0042-04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0-08—04;修圃日期:2011—02—19基金项目:北京林业大学青年科技启动基金(编号BLX2W8017)资助Abstract:Thepedes咖systemintheHongKongCentralislayeredasanetwork,whichisacommonresultofthecityevolutioninalongtime,withthearea'squickdevelopmentandtopographyconditioninfluence.ThroughlearningSUCCeSSeSandfailuresofitspedestriansystem,thispaperproposesthatpedestriansystemofhigh-densityurbancenterareasshouldadoptthefollowingstrategies:Establishalevel・-networkstructureofpedes伍锄system;Constructacompositepedestriansystemwithhi【gh-connectivity;Advocatemulti—functionaluseofpedestriansystemspace;Setandutilizethepedestriansystemnodesinreason.Thesestrategieswillserveasaneffectivereferenceforothersimilarconstructionofhigh—densityurbancenterstoconstructaneconomicandefficientpedestriansystem.Keywords:landscapearchitecture;urbanplanninganddesign;pedestriansystem;high-densitydowntown;HongKongCentral香港总面积为1100km2,人口约700万(2010年3月数字)。
二层步行系统的问题反思与改进对策——以广深CBD地区为例
福田中心区现有步行设施较大部分未能建设顶棚,日晒雨 淋,降低了其实用性。(2)地面接驳:二层连廊与地面接 驳设施少,缺乏交通联系。且已有的接驳设施多为楼梯形式, 宜人性差。(3)标识系统:二层步行系统普遍缺乏标识系 统,对其人流的引导性差。(4)景观设计:二层步行系统 缺少绿植、休闲设施,缺乏交往、停留空间,成为“冷冰冰” 的交通构筑物。以深圳福田 CBD 福华路二层步行设施为例, 既未考虑遮阳挡雨设计,与地面接驳的条件又差,且在标 识系统和景观设计上也较为缺乏,可达性和吸引力不强。 2.3 缺乏完善的实施管理机制
2021 年第 3 期
工程前沿
21
二层步行系统的问题反思与改进对策
—以广深 CBD 地区为例
雷雪姣 广州明城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 作为城市步行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层步行系统被普遍应用于国外新城中心区及 CBD 地区的规划建设,国内
亦多次实践。为充分发挥二层步行系统的交通组织和公共空间功能,通过对广深 CBD 地区二层步行系统进行实地调查分析,
建筑附设
结合建筑外立面设计, 美观性好,但入口设在 建筑内部时开放性差
位于建筑内部,常用于 地铁接驳物业、私人建 筑空间,开放性差,流
线组织一般较复杂
位于建筑外部,开敞 性好,利于二层空间 流线组织,对底层空
间影响较大
2.2 步行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不足 应用“坚固、实用、美观”的标准来评判,坚固已经
是建筑物和构筑物应满足的最基本条件,而现有步行设施 的实用、美观性较差,人性化考虑不足,主要体现在全天 候设计、地面接驳、标识系统、景观设施设计四个方面。
反思和总结二层步行系统既有的建设形式、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国内外经验,提出从规划、设计、管理层面的改
浅析天桥步行系统在CBD内的应用——以香港中环地区为例
力并 促进 了城 市建筑 、 通 的综 合 发展 , 点是 我 交 这 们在 进行商 圈交 通改造 时需 要借鉴 和学 习的 。
图 1 千 诺 道 人 行 天 桥
摘 要 : 过 对 香 港 c D内天 桥 步 行 系统 形 成 的 背 景 及 其 现 状 的 分 析 , 通 B 总结 其 成 功经 验 , 出 国 内 商 圈 的 交 通 改 造 不 是 只 有 步 指 行街 及 人行 过 街 天 桥 两 种 人 车 分 行 的 交通 方 式 。 以结 合 国 内 商 圈 的现 状 、 景 及 周 边 环 境 在 商 圈 内形 成 一套 完整 的 可 背 立体 交 通 系 统 , 国 内老 城 区商 圈交 通 改造 找 出 可 以借 鉴 的 模 式 。 为
2 相 关概 念
2. CBD 1
即 中央 商 务 区(e t lB s es Ds c 是 现 C nr ui s ir t a n t ) i
1
代 化 城市 中以商 务 办公 为 主 的第 三 产 业 聚集 地 。 它属 于城 市 中心范 畴 中的的商 务 中心 ,代 表一 个 城市 的经济水平 和城市形 象 , 是城 市 的“ 片 ” 名 。
关键词 : 天桥步行 系统 ; B 老城 区商圈; C D; 交通改造
中 图分 类 号 :U2 9 + T 7.2 7 文 献标 志 码 : C 文 章 编 号 :6 3 19 (0 8 0 —0 8 0 17 — 0 3 2 0 )6 0 3 —4
l 序 言
随着我 国经济 的快 速发 展 ,人 民生 活水 平不
【香港智慧城市应用案例】香港智慧城市
【香港智慧城市应用案例】香港智慧城市《香港智慧城市》香港,这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一直以来都以其高效的经济体系、先进的金融服务和多元的文化氛围闻名于世。
在全球步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香港也积极投身于智慧城市的建设,通过科技的力量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智慧交通是香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香港的道路狭窄,车辆众多,但交通却能保持相对的顺畅,这得益于其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
智能交通信号灯能够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自动调整信号灯的时间,减少交通拥堵。
同时,公共交通系统也引入了智能化的元素,比如巴士上的实时到站信息显示屏,让乘客能够准确掌握巴士的到达时间,方便规划出行。
此外,电子道路收费系统的应用,有效地调控了道路的使用,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降低了私家车的使用频率,从而减轻了道路压力。
在智慧医疗方面,香港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电子病历系统的普及使得医生能够更快速、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治疗记录,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率。
患者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预约挂号、查询检查结果,减少了排队等候的时间。
远程医疗服务的开展,让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能够在家中接受医疗咨询和诊断,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这种服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既保障了患者的就医需求,又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香港的智慧教育也在不断发展。
学校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在线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进度进行自主学习。
智慧校园系统实现了对学生考勤、成绩管理等方面的数字化管理,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
智慧能源管理也是香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电表的推广使用,让市民能够实时了解自己的用电情况,从而更加合理地安排用电,节约能源。
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香港在智慧政务方面也做出了努力。
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在线服务平台,市民可以通过网络办理各种政务事项,如纳税、申请证件等,无需亲自前往政府部门排队办理,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也降低了行政成本。
商业中心区立体步行系统规划研究
商业中心区立体步行系统规划研究摘要:随着解放碑商圈的改造的提档升级,商圈面积的扩大,为更好的提供便捷的步行交通环境,本文尝试借鉴香港二层步行系统的成功经验,研究解放碑商圈的行人步行产生源与中心商务区、商业中心区,休闲文化娱乐中心的关系,试图将解放碑商圈各商业业态通过立体的步行系统进行联系,为行人提供便捷,舒适、人性化的步行空间。
关键词:解放碑香港立体步行系统人性化中心区1、解放碑商圈步行系统的现状情况解放碑商圈是重庆市五大中心区之一,是重要的核心窗口,集中了众多大型商业办公建筑。
近几年来,随着商圈提档升级的日益深入,步行环境设施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一是商圈环道车流量大,人行过街设施不足,品质不高,人车互扰严重的问题;二是行人多选择地面过街步行方式,地下通道利用率不高;三是步行系统不完善,整体性不强,商圈活力氛围未能充分挖掘。
2、香港步行系统的经验2.1 香港步行系统案例2.1.1 步行廊道网络化香港在20世纪80年代成功地运用城市设计手段建成了目前CBD范围内以中环、金钟、湾仔3个地铁站为核心的3个天桥步行系统网络,其中干诺道人行天桥,主线1公里长。
天桥与支线、自动扶梯等组成立交网络,并与主要建筑物和地铁站口相互联系。
规划将过街天桥、大厦中的二层走廊及各种零售店、地铁站、公交站点和其它的活动场所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可防雨雪和烈日寒风的网络体系,增加了楼宇的商业价值,实现了人车分流,逐步成为香港重要的城市标志之一。
2.1.2 步行可达性好中环步行系统除步行通廊外,还包括了其他支撑交通系统设施:合理设置的停车场,快速、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完善的换乘系统,步行与车辆的交通组织达到平衡等等;中环步行系统保证了商贸室内空间、广场、地下等空间以及步行空间的连续。
2.1.3 步行设施人性化香港中环步行系统建构注重社会公平,无障碍步行设施完善。
天桥设置顶篷,适应气候变化。
设置休闲座椅,方便行人,路牌标识清晰。
建筑与城市综合体系设计
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整合的初探—以香港地区为例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我国的大城市几乎都面临着土地资源稀缺与交通拥挤等问题的困扰。
当前,我国一方面缺少集约化的多功能中心,另一方面亦十分缺乏集约化的交通枢纽:城市功能的分散导致了大量通勤的产生,而交通设施的分散不但形成资源浪费,还大大降低了公共交通整体运行的效率。
近几年,城市建筑功能多元化与集约化组织的趋势在我国越来越明显,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以及追求效益的最大化都促使城市建筑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形成紧凑、高效、有序的功能组织模式。
在流动人口日益剧增,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提高运转效率是交通设施建设的迫切要求。
当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现状和城市发展趋势,提出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的整合理念,以期利用建筑手段拓展城市空间,整合相关交通功能与设施,实现城市、建筑、交通的一体化设计。
关键词:建筑综合体;城市交通;一体化;整合1.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挤、停车无地、步行环境恶劣、各种交通方式缺乏联系等“城市综合症”日益成为各大城市的严重困扰。
如何利用建筑手段,整合城市、建筑功能及设施,并拓展城市空间,以创造多样整体的出行环境及综合换乘环境,成为当今一大研究热点[1]。
当前,建筑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建筑综合体内容纳了更多的城市交通职能与设施,如城市步行通道、城市休憩中庭、汽车停靠站、交通转换站等,各种空间要素组织成立体网络,供人们在其中穿梭与停留。
建筑空间与城市交通空间的整合,在大大改善了人们出行环境的同时,也增强了城市的活力和促进了城市与建筑的和谐发展。
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的整合,一方面是城市功能与交通功能的有效结合,是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城市规划综合协调的微观体现;另一方面是有效整合各种交通设施,通过“借用”建筑空间的方式来创造舒适的室内综合换乘环境;还有就是摒弃过往交通空间围绕建筑布置的常规思路,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整合理念,体现城市、建筑、交通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香港机场最新跑道规划方案
香港机场最新跑道规划方案简介香港机场作为亚洲地区最繁忙的国际航空枢纽之一,不断面临着机场容量不足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升香港机场的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香港特区政府以及机场管理局一直在进行跑道规划方案的研究与探索。
本文将介绍香港机场最新的跑道规划方案,以及对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跑道规划方案根据最新的规划方案,香港机场拟增设一条新的并行跑道,以提升机场枢纽的容量和灵活性。
新跑道将位于现有的两条跑道之间,并具备现代化的导航和通信设备,以确保飞行安全。
技术细节- 长度:新跑道的长度将达到4000米,可以满足大型客机的起降需求。
- 方位:新跑道将与现有的两条跑道呈东西方向并行,以减少起降时间和航空器等待排队的情况。
- 跑道标识:新跑道将使用国际通用的标识符号,便于飞行员准确导航和操作。
环境保护措施为了减少对周边环境和社区的影响,新跑道规划方案同时考虑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 噪音减少:新跑道将采用先进的隔音材料和技术,减少飞机起降时产生的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 空气污染控制:引入新的燃油和发动机技术,减少飞机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 水资源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将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不对周边水资源造成污染或破坏。
施工时间和费用预计新跑道的施工时间将为3到5年,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机场的正常运营造成一定影响。
而跑道规划方案的总费用预计将达到数十亿港元。
影响与挑战香港机场最新跑道规划方案的实施将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和挑战。
容量提升新增的一条跑道将极大地提升机场的容量,使得机场能够同时满足更多航班的起降需求。
这将进一步加强香港作为国际枢纽的地位,为航空公司提供更多的飞行选择。
运营效率提升通过跑道并行布局,新跑道将减少起降时间和航空器等待排队的情况。
这将使机场的运营更加高效,减少航班延误和运力浪费。
周边环境保护尽管新的跑道规划方案考虑了环境保护措施,但仍有可能对周边环境和社区造成一定影响。
特别是在施工期间,施工噪音和物流运输可能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带来一定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者 共同 发起
4 宏观规划
空中步行系统的建设是以调节城市空间结构为目标,缓解城市中心商务区 存在的诸多问题,改善交通,促进经济活动等等。
香港有着山水城市的格局。
东西两侧分别与同为城市中 心区的上环、湾仔-铜锣湾相 邻,共同沿着平缓的维港海 岸线呈带状发展。
联系周边区域的强烈需求
空中步行系统的建设
建筑 预留 通道
设计导则 香港各区域的空中步道系统都在同意的 设计导则下进行建设,保障整个步道系 统的统一,协调。
核心&节点
核心&节点 的分布
决定
步道系统的走向
香港中区以上环、中环、金钟、机场快线香港站四个地铁站和大 型公建、商业综合体作为系统的核心,产生大量的城市活动,为 系统运行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大量建筑包括国际金融中心 商场、交易广场、遮大大厦、长江集团中心、金钟廊、太古广场、 力宝中心在内的 43 栋重要建筑物都共同肩负起系统内部高程或 线路转换空间的角色,是空中步行系统的节点。
与二层广场结合
与公交站结合
垂直交通要素
由于中区位于太平山北麓,地形不平整,坐落于此的建筑群之间也错落层叠,常使空中与地面的界限是含混的。故 中区的空中步行系统充分利用了各建筑中庭内的垂直升降机与自动扶梯实现高程转换,实现了全系统无障碍化。 楼梯32处、自动扶梯11处、垂直升降梯5处、无障碍斜道1处
卡尔加里具有类似美国大城市的极高建筑密度。
3 发展过程
香港中区 20世纪60年代,开展了地上、地下空间的开发建 设。 20世纪70年代,兴建许多空中廊道,空中步行系 统网络逐渐扩大成形。 1993年建成第一个空中步行系统。 1998年,逐渐建立立体化步行网络,与空中步行 系统连为一体。直至今日,各个系统间的良好结 合,形成了一个便捷通畅的三围空间网络。 加拿大阿尔伯特省卡尔加里市 20世纪70年代开始计划,进行初步规划。 20世纪80年代,已具有一定规模,满足人们基本 需要。 20世纪90年代,为满足增加的经济与人口带来的 更多需求进行一定扩建,逐步完善。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 2002年与2004年的文案中初步提出概念性设想。 2007年提出具有一定强制力的实施标准与导引。 2009年初,系统部分区段的建筑设计编制完毕。 2010年9月部分区段竣工启用。
多城市对比
1 2
香港中区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
3
加拿大阿尔伯特 省卡尔加里4 Nhomakorabea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
1 概况
香港中区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
用地面积约1.53平方公里,总 建筑面积约400万平方米,拟 连接43栋建筑,总长度约 4400米。 加拿大阿尔伯特省卡尔加市
用地面积约1.25平方公里, 总建 筑面积约460万平方米, 拟连接42栋建筑,总长度约
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 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实践。 20世纪70年代空中步道系统已颇具规模,成为中 心城区主要步行交通元素。 20世纪80年代,为满足人口和经济增长带来的新 需求,提出市中心2000年的人行步道系统规划。
4 策略
香港中区 ①.不仅满足交通功能,还作为生活空间,全方位 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 ②.中区的城市空中步道通过台阶、城市中庭、建 筑中庭、多层面的活动平台等设置,把系统中步 行空间、建筑室内空间、城市公共区域、地面空 间之间进行整合,达到功能上的连续与融合,空 间上既区分又统一。 加拿大阿尔伯特省卡尔加里市 ①.商务区的大量高层建筑低层部分互相连接以形 成功能互补; ②.将步道系统上升城市战略的宏观决策层面。 ③.空中步道依据所连接业态与公共性的不同分为 工作日早7点至晚9点与每日早七点至晚上12点。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 ①.将区域内若干重要建筑物紧密连接起来,缓解 人车矛盾。 ②.对空中步行系统的建设作出深入的研究与规划, 使得空中步行系统成为充满活力的城市场所与观 景空间。
明尼阿波利斯空中步行系统
2 香港空中步道系统兴起与发展
早在上个世纪中期,香港城市规划委员会就 已经开始着手解决机动车与行人之间日益凸 显的交通矛盾,空中步行系统的解决方案应 运而生。此后,在中环地区拥有大量产业的 各大财团,先后开始将各自持有的不同物业 通过空中连廊联系起来,使得商业的活力得 到大幅度提升。 在这些成功案例的基础上,香港规划署和香 港政府开始积极推进中环地区空中步行系统 的建设与完善。换言之,香港的空中步行系 统是商业发展驱动的产物,以提升经济效益 作为最初的目的。因此本小组选取香港中区 空中步道系统这一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作为研 究对象。
由政府发起,“自上而下” 决策 主体 由开发商发起,“自下而上”
各团体间通过反复协调,寻找保障多方利益的平衡点。
由于其开放式的开发模式,各方积极的参与协商与合 作,共同努力,加上通过奖励政策的行政手段,公众 参与的反馈机制,保障了空中步行系统的顺利建设与 优秀的实施效果。
政府 发起
+
开发 商 发起
+
并联式
空中步道游走于建筑外部,成为连贯的城市景 观要素。
步道系统与建筑整合
平台式
交易广场的一侧连接空中步道,成为局部放大 的节点,承担集散人流的功能。
步道系统与建筑整合
层叠式
力宝中心的裙楼屋顶成为步道系统中的休憩平 台。
步道系统与开放空间整合
香港中区空中步行系统通过空中连廊的延伸与 散布在高楼大厦间的城市开放空间串联,并在 适宜的位置通过垂直连接要素把行人引导至城 市开放空间中,与其进行整合。 城市开放空间的引入,使空中步道系统的空间 更加丰富生动。
2900米。
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
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空中步道系 统,总长达9000米,包括41 座距地面15英尺的过街天桥。
有62座过街天桥,连接200家商
店及各类公司和政府机构,至今 总长度约8000米。
2 背景
香港中区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 高密度城市开发的发展使该区域逐渐引发了城市 珠江新城的高强度开发规模以及高密度的产业集 空间割裂,城市交通拥挤,环境品质下降等问题, 聚,给区域带来极其巨大的人流与车流量。 对城市形象造成破坏。 急需缓解珠江新城人车交通矛盾,提高区域整体 区域内人行道狭窄,公共空间匮乏,人口稠密, 交通通行效率。 给步行者带来了很大不便。 将区域内若干重要建筑物紧密连接起来,对人车 交通矛盾的解决十分重要。 加拿大阿尔伯特省卡尔加里市 北美冬季寒冷的气候让人出行很不舒适; 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 冬季时间较长,气候寒冷,为保障居民正常出行, 提供舒适的出行环境; 解决高密度建筑带来的问题。
建筑预留通道
香港空中步道系统在规划层面就将系统与 建筑整合设计,根据步道的走向,在建筑 内部预留相应的通廊。 通廊常常和开放性质的商业结合在一起。
步道系统与要素整合
6 微观规划
太古广场
交易广场
力宝中心
中区的城市空中步道通过台阶、城市中庭、建筑中庭、多层面的活动平台等的设置,把系统中的步行空间、建筑室 内空间、城市公共区域、地面空间之间进行整合,达到功能上的连续与融合,空间上既区分又统一。
遮打花园与城市空中步道的结合,成为城市中 独特的驻足交往空间。
步道系统创造活动场所
在香港中区的空中步行系统中,通过系统自身步行廊道的布局设置或与建筑、城市开放空间的整合,为 各种休憩、交流与驻足活动提供场。
一到双休日就跑到天桥上摆龙门阵的大妈们
天桥沿线的咖啡厅和餐馆
步道系统创造活动场所
7 小结
1、香港的空中步道系统促进人车分流,构建绿色交通网络; 2、增加商业价值,促进经济活动; 3、调整了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了市民的生活环境; 4、成为城市的标志之一。
直到 70 年代,香港中区迎来了国际金 融机构及跨国公司总部的纷纷落户,更 加加剧了土地稀缺问题,极大的压缩了 该区域的公共空间与人行道空间。亦由 于地域条件的限制,中区只能沿海岸线 方向东西延伸,呈带状发展,进一步加 大东西向的交通压力,城市交通矛盾、 人车矛盾激发。于是政府号召发展商兴 建了一条横跨干诺道中的空中廊道连接 遮打大厦、怡和大厦、香港邮政总局。 后来随着更多大厦的建成以及它们之间 空中廊道的连接,空中步行系统网络逐 渐扩大成形。
3 中区空中步行系统的发展历程
自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由于区位的优越,自那时 起香港中区(中环-金钟)就确立了香港最重要的商 务中心的地位。其后经过高密度城市开发的发展, 该区域逐渐引发了城市空间割裂,城市交通拥挤, 环境品质下降等问题,对城市形象造成破坏。
同时由于区域内人行道狭窄,公共空间匮乏,人 口稠密,给步行者带来了很大不便。为了缓解城 市中心区严重的人车矛盾,自 60 年代开始,香港 开展了地上、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先后修建了 近 200 个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但当时两者是相 互孤立的,未能从根本上实现人车分流的目标。
2 项目实施策略
评估:使用度、对城市的影响、城市效益……
分步推进
将该评估作为下一步建设的指引,边建边评
在其后十余年,逐步延伸开来,连接周边建筑&交通站点
众多连廊形成4000多米的中环系统和金钟系统
3 决策主体
香港城市空中步道项目的决策主体包括政府部门、资 深城市规划与设计咨询机构、利益团体、与公众。
实施策略与成果
香港中区空中步道系统
1 步道系统范围
范围 功能属性 系统连接建筑量 商业建筑 公共建筑
约为1.53平方公里 以商务办公为主,结合文娱,旅游观光等功能 区域内公连接建筑43个 商业程度高,包括置地广场等13座商业综合体 邮政总局、海港政府大楼等5个公共建筑
建设连接渣打大厦、怡和大厦与香港邮政总局的空中连廊
活动基面
形成了区别地面步 行基面的另一个城 市步行体系
活动基面由于地形 原因,从海岸到山 地,逐步抬升,在 中区内形成“终端 式+穿越式”的路 线组织。
布局密集、连续性 强,高程度网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