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问题
2021年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工作时间
![2021年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工作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0349ac7c0029bd64793e2c7c.png)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工作时间工作时间是劳动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作时间在我国的劳动法中是有相关规定的。
下面是的劳动规定的工作时间,以供大家阅读。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季工作R : 250天宁4季=62. 5天/季月工作日:250天一12月=20. 83天/月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一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三(月计薪天数X8小时),《劳动法请假工资规定》月计薪天数二(365天-104天)*12月二21. 75天《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一)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二)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三)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木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资。
《—劳动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劳动法对工作时间的相关规定:加班时间《劳动合同法》第31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
此外,《劳动法》第41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
《劳动合同法》对于年休假的规定(两篇)
![《劳动合同法》对于年休假的规定(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e2494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4.png)
《劳动合同法》对于年休假的规定(二)《劳动合同法》对于年休假的规定(二)一、背景介绍在《劳动合同法》中,年休假是一项重要的福利待遇,旨在保障员工的休息权益,为其提供休息、调整和放松的机会。
年休假的规定有助于维护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平衡,提高劳动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
本文将继续探讨《劳动合同法》对于年休假的规定,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相关法律条款。
二、年休假的计算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员工连续工作满一年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年休假的计算方式以年为基本单位,通常为以员工入职日期为起点,至次年入职日期前的一整年为计算周期。
例如,某员工于2020年1月1日入职,那么他的年休假计算周期将从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
三、年休假的天数四、年休假的支付与安排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年休假期间员工的工资,且不得低于平时工资。
此外,员工与用人单位应当商定具体的年休假时间,如无法商定,由用人单位按照合理的方式安排年休假时间。
五、年休假的使用限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员工享受年休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限制员工的休息、娱乐和其他非工作活动。
这意味着用人单位不能以公司需要或其他理由要求员工在年休假期间执行工作或加班。
员工应当自由安排年休假时间,用人单位应全力配合。
六、未休年休假的处理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员工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休完年休假的,用人单位不得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也不得以经济补偿方式代替年休假。
用人单位应当支付未休年休假的工资报酬,并安排员工合理安排休假时间。
如果因用人单位原因导致员工无法休年休假,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支付三倍工资报酬。
七、解雇与年休假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解雇员工时,应当向员工支付尚未休的年休假工资报酬。
这意味着,员工在被解雇后仍有权利获得未休年休假的工资报酬。
八、法律责任与救济途径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关于年休假的规定,员工可以依法提起劳动争议或劳动仲裁申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法第66条解读
![劳动合同法第66条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5fafe6a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6.png)
劳动合同法第66条解读引言劳动合同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其中第66条是关于劳动者实行休息、休假制度的规定。
本文将对劳动合同法第66条进行详细解读,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法律规定。
第66条的内容劳动合同法第66条规定了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具体内容如下:1.劳动者每周休息一天,一般为星期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商定安排休息日;2.劳动者连续工作满一年的,享有带薪年休假;3.年休假按劳动者在同一个用人单位工作时间的长度确定:-工作满一年但不满十年的,年休假为5天;-工作满十年但不满二十年的,年休假为10天;-工作满二十年的,年休假为15天;-工作满二十年以上的,每满五年增加5天;4.劳动者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工资相等的休假工资。
解读1.休息日的安排根据劳动合同法第66条,劳动者每周有一天的休息日,一般为星期天。
然而,具体的休息日可以根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协商来确定,这样能更好地满足双方的需求。
例如,部分行业(如餐饮、零售)需要在周末提供服务,因此可以安排其他工作日作为休息日。
2.带薪年休假劳动合同法第66条规定了劳动者在连续工作满一年后享有带薪年休假的权利。
这意味着劳动者在享受年休假期间,将获得与其工资相等的休假工资。
年休假是劳动者享受休息、放松和调整工作状态的重要机会。
3.年休假的计算方式根据劳动合同法第66条的规定,年休假的长度与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工作的时间长度有关。
工作满一年但不满十年的劳动者,享有5天年休假;工作满十年但不满二十年的劳动者,享有10天年休假;工作满二十年的劳动者,享有15天年休假;工作满二十年以上的劳动者,每满五年增加5天。
这一规定体现了对长期为同一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的尊重和激励。
4.年休假工资劳动合同法第66条明确规定,劳动者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工资相等的休假工资。
这意味着用人单位需要按照劳动者正常工作日的工资水平发放休假工资,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
《劳动合同法》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劳动合同法》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https://img.taocdn.com/s3/m/9a03d62f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9.png)
《劳动法》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相关规定如下: 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 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 酬标准。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条 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 休息办法。 第四十条 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 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 时。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限制: (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条 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第四十五条 国家实行带薪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劳动法》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还是比较明确的。国家规定每天的工作时间为八小时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 过四是四小时且最少享受一天休假。是应该休假,如果的话,需要支付双薪甚至三薪。才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
关于工作时间和加班时间的新劳动法规定
![关于工作时间和加班时间的新劳动法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c239aba6e518964bce847cc2.png)
关于工作时间和加班时间的新劳动法规定什么是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又称劳动时间。
是指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在一昼夜和一周内从事劳动的时间。
工作时间的长度由法律直接规定,或由集体合同或劳动合同直接规定。
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不遵守工作时间的规定或约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什么是加班时间?加班时间是职工在法定节日或公休假日从事工作的时间。
下面是劳动法对工作时间和加班时间的最新法律规定。
新劳动法关于工作时间及加班时间的具体规定如下:1.什么是工时?我国现行的标准工时制度是多少?答:工时,又称为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根据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在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中用于完成本职工作的时间。
工时是劳动者进行劳动的时间,是劳动的自然尺度,是衡量每个劳动者的劳动贡献和付给劳动报酬的计算单位。
工时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工作日,即指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在一昼夜内的工作时间长度。
所谓标准工时制度,是指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劳动者为履行劳动义务而消耗时间的最长限度的一种工时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有关规定,我国现行的标准工时制度是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小时。
在正常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2.哪些企业职工可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答: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应当明确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概念。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指因企业生产特点或工作性质等原因不能均衡生产,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连续生产或工作,以一定期限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采取集中工作、集中休息的一种特殊工时制度。
根据国家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和上海市劳动局《关于贯彻实施〈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的有关规定,企业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职工,可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一是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二是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三是因受季节条件限制,淡旺季节明显的瓜果、蔬菜等食品加工单位和服装生产,以及宾馆、餐馆的餐厅和娱乐场所的服务员等;四是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作制的职工。
劳动中的工作时间和休息规定
![劳动中的工作时间和休息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400f3c0d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f.png)
劳动中的工作时间和休息规定劳动合同的签订是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一项重要协议,其中涉及到工作时间和休息规定。
在劳动过程中,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规范休息制度,不仅可以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本文将探讨劳动中的工作时间和休息规定,并介绍各国的相关政策和实践。
一、工作时间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用于完成工作任务所花费的时间,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工作时间一般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合理的工作时间既能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又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1.1 国际工时标准国际劳工组织(ILO)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工作时间的国际劳工公约,并提供了一般的工时标准作为参考。
根据该公约,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或者每年工作时间不得超过2,400小时。
此外,还强调了保护妇女、青少年和夜班工人的特殊规定。
1.2 不同国家的工时规定不同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和劳动市场状况,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工时规定。
以美国为例,根据《联邦劳动标准法》,标准工作时间为每周40小时,超过部分需支付加班费。
相反,在法国,法律规定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5小时,超过部分也要支付加班费。
1.3 加班和休假安排加班是指在正常工作时间外,劳动者进行的额外工作。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加班工资和休假安排有所不同。
有些国家规定超过标准工时的工作需支付加班工资,并要求给予劳动者相应的休假,以保障其休息和调整。
二、休息规定规范的休息制度不仅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也是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重要保障。
休息不仅能够恢复体力和精力,还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2.1 法定休息日法定休息日是指国家或地区法律规定的每周例行休息日。
在大多数国家,周末通常是法定休息日,即星期六和星期日。
劳动者在法定休息日有权休息,雇主不能强制加班或要求劳动者工作。
2.2 年假和带薪休假年假是指根据劳动者工龄和服务年限规定,享受的额外带薪休假。
许多国家都规定了年假制度,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任职时间长短,规定了相应的年假天数,并要求雇主支付相应的工资。
关于法定工作时间和休假的司法解释
![关于法定工作时间和休假的司法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7e9f74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4.png)
关于法定工作时间和休假的司法解释法定工作时间和休假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
司法解释对于这一制度的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解释和规定。
下面将结合我国劳动法及相关司法解释重点解析法定工作时间和休假的相关问题。
首先,法定工作时间是劳动法中的重要概念,它规定了劳动者每天的工作时间是多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法定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每周四十四小时。
对于特殊行业或职业,劳动者的工时可在法定工时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延长。
此外,劳动者在工作超过法定工作时间部分,应按照法律规定执行加班工资。
其次,休假制度是保障劳动者休息权益的重要保障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在工作满一年后,享有带薪年休假的权益。
年休假的具体天数根据劳动者在单位工作年限进行逐级增加,一般为五天至十五天不等。
另外,根据司法解释,劳动者还享有婚假、丧假、产假、陪产假等特殊休假的权益。
这些休假的天数和具体细则也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此外,司法解释还对特殊情况下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做出了一些具体规定。
例如,在对国家利益具有权威解释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职务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规定了领导干部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同时,在法定工作时间和休假方面,司法解释还强调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应当通过协商、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等方式明确约定和保障双方的权益。
对于违反法定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的用人单位,司法解释也给予了一定的法律制裁。
总结来看,法定工作时间和休假是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保障措施,司法解释对于这一制度的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明确的解释和规定。
劳动者应当了解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也有责任和义务按照法律规定履行职责,确保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假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当加强对法定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的宣传和普及,共同营造尊重劳动者权益的良好社会氛围。
劳动法常见问题2024解答
![劳动法常见问题2024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cbfd2a3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c.png)
劳动法常见问题2024解答《劳动法常见问题 2024 解答》在日常的工作中,劳动法与我们息息相关,但其中的一些规定和条款常常让人感到困惑。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劳动法中的常见问题。
一、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文件。
很多人会问,用人单位没有及时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会怎么样?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那么,劳动合同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一般来说,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关于工作时间,标准工时制下,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 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 40 小时。
如果用人单位需要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 1 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 3 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 36 小时。
在休息休假方面,劳动者享有法定节假日、年休假、病假、婚假、产假等。
其中,年休假的天数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而定,工作满 1 年不满 10 年的,年休假 5 天;工作满 10 年不满 20 年的,年休假 10 天;工作满 20 年的,年休假 15 天。
三、工资支付工资是劳动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用人单位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如果遇到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
那么,加班工资怎么计算呢?在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150%的工资报酬;在休息日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200%的工资报酬;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300%的工资报酬。
劳动合同法关于年休假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关于年休假的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a61612f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c.png)
劳动合同法关于年休假的规定年休假是国家规定的合法的职工的带薪假期,也是劳动合同法规定给职工的一项基本福利,那关于年休假怎么休是怎么规定?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劳动法对年休假的规定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劳动法对年休假的规定《劳动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假。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国务院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确定职工休假天数时,要根据工作任务和各类人员的资历、岗位等不同情况,有所区别,最多不得超过2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然而自劳动法公布至今国务院没有根据劳动法该条的规定制订职工享受带薪年休假的具体办法。
劳动部关于印发《〈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问题解答》的通知第二条对该问题作了规定:“劳动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在国务院没有发布企业职工年休假规定以前,1991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发出的《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应继续贯彻执行。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1、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2、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3、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4、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5、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年休假规定有多少天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 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关于全职的法律规定(3篇)
![关于全职的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024c1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2.png)
第1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职工作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
全职工作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双方约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处从事全日制工作的一种工作形式。
全职工作在我国法律法规中有着明确的规定,本文将详细阐述我国关于全职工作的法律规定及其内涵。
一、全职工作的定义全职工作,顾名思义,是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处从事全日制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全日制工作是指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劳动形式。
二、全职工作的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关于全职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据。
该法对全职工作的内容、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1)劳动合同的签订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①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②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③劳动合同期限;④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⑤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⑥劳动报酬;⑦社会保险;⑧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⑨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2)劳动合同的履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劳动者应当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管理,完成劳动任务。
(3)劳动合同的变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的变更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劳动合同的变更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4)劳动合同的解除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应当遵循以下原则:①双方协商一致;②劳动者一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通知用人单位;③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通知劳动者。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我国关于全职工作的基本法律。
周末上班法律规定(3篇)
![周末上班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2e827c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8.png)
第1篇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劳动市场日益活跃,企业用工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日益受到关注。
周末上班作为一种常见的工作形式,涉及到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加班费等问题。
本文将围绕我国周末上班的法律规定,探讨其权益保障与平衡发展的路径。
一、我国周末上班的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是我国劳动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其中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这意味着,劳动者每周应享有至少两天的休息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和休息休假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该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加班费。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和休息休假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安排加班的,应当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并支付加班费。
”二、周末上班的权益保障1. 加班费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2. 休息日安排工作《劳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3. 调休《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并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劳动者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法律释义
![劳动者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法律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920b835176eeaeaad0f3307d.png)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时制度]3.1 甲方安排乙方执行下列第种工时制度:(1)标准工时制度:每日工作不超过八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小时。
(2)综合计算工时制度: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小时。
(3)不定时工作制度:在保证完成甲方工作任务情况下,乙方自行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甲方实行第(2)、(3)项工作制的,应当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
●律师批注【风险提示】⊙标准工时制,每天工作时间八小时,每周工作时间四十小时⊙综合计算工时制,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小时⊙不定时工作制,无固定的上下班时间,除法定节假日工作外,其他时间工作不算加班工时制度,即工作时间制度。
我国目前实行三种工作时间制度,即标准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制和不定时工作制。
标准工时制是我国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工时制度。
在标准工时制下,劳动者每天工作的最长工时为八小时,每周最长工时为四十小时。
标准工时制有以下特点:(1)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2)因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一般每天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3)特殊原因每天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三小时;(4)每月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根据标准工时制的规定,工作时间比较固定,且延长工作时间有明确严格的限制条件。
综合计算工时制是以标准工时制为基础,以一定的期限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
该类工时制度有以下的特点:(1)一般以月、季、年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2)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当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在综合计算周期内,某一具体日(或周)的实际工作时间可以超过八小时(或四十小时),但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总实际工作时间不能超过总法定标准工作时间;(3)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的,无论劳动者平时工作时间数为多少,只要在一个综合工时计算周期内的总工作时间数不超过以标准工时制计算的应当工作的总时间数,即不视为加班。
劳动法对上班时间规定
![劳动法对上班时间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29847ea0ad02de80d5d840bb.png)
一、2021年劳动法对上班时间规定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一条为了合理安排职工的工作和休息时间,维护职工的休息权利,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根据宪法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的职工。
第三条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第四条在特殊条件下从事劳动和有特殊情况,需要适当缩短工作时间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因工作性质或者生产特点的限制,不能实行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标准工时制度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延长职工工作时间。
因特殊情况和紧急任务确需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
企业和不能实行前款规定的统一工作时间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息日。
第八条本规定由劳动部、人事部负责解释;实施办法由劳动部、人事部制定。
第九条本规定自1995年5月1日起施行。
1995年5月1日施行有困难的企业、事业单位,可以适当延期;但是,事业单位最迟应当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最迟应当自1997年5月1日起施行。
二、国家法定假日加班工资怎么算的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休假期间,用人单位应该支付工资,也就是说,用人单位按月支付的正常工资中已经包括了法定节假日工资。
但是,在计算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时,却不能将正常工资抵消加班工资。
原劳动部发布的《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明确规定,凡是安排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安排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补休的,均应该支付给劳动者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或日工资标准150%、200%的工资;安排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则应该另外向劳动者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小时或日工资标准300%的工资。
劳动法视角下的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纠纷案例研究
![劳动法视角下的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纠纷案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7d0f40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9.png)
劳动法视角下的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纠纷案例研究一、引言在职场中,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是雇主和劳动者之间常见的争议点。
根据劳动法,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提供充足的休息休假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劳动法视角出发,通过研究一些实际案例,探讨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纠纷的问题。
二、工作时间争议案例分析1. 案例一:加班遣散事件某公司的员工小张在一次特别忙碌的项目期间,被迫连续加班了一个月。
当他请求休息几天时,却被告知公司没有强制要求加班并且不会支付任何加班费用。
小张感到很沮丧,并认为这是公司侵犯了他合法的休息权利。
分析: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不超过四十四小时。
”小张在连续加班一个月后请求休息几天是合理的,并且应该获得相应的补偿。
该公司无权拒绝支付加班费用。
2. 案例二:无法享受带薪年假某公司的员工小李在一年间累计了15天的带薪年假,但上级始终未批准他休假。
小李觉得这是他的权益被侵犯,并且在劳动合同期满后提出索赔。
分析:《劳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由于小李没有享受到带薪年假,可以认为公司违反了相关规定。
此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享有未休年休假依法应支付报酬。
”所以小李有权要求公司支付相应的年休假报酬。
三、休息休假争议案例分析1. 案例一:取消长期休息日某公司突然宣布取消每周固定的一个长期休息日,并告诉员工们需要全天加班。
很多员工对此感到不满,并向公司提出异议,坚持要求恢复原来的安排。
分析:根据《劳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有一天休息日。
”公司无权随意取消周休,并且没有提供合理的解释。
员工有权要求恢复原来的安排。
2. 案例二:假期安排不公平某公司在节假日时,将特别重要的工作交给了部分员工,而其他员工则仍需正常上班。
那些没有额外休息的员工觉得这是对他们不公平,并向公司提出申诉。
第五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邹解读
![第五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邹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0f698d40242a8956aece40c.png)
蒙古族:旧历新年、那达慕、马奶节……
探亲假
1.探望配偶:每年30天; 2.未婚探望父母:每年
年休假
年休假--是国家根据劳动者 工作年限和劳动繁重紧张程 度每年给予的一定期间的带 薪连续休假。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 1—10 年的,年休假5天; 10—20年的,年休假10天; 20年及以上,年休假15天。 国家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未休牛休假的补偿:3倍
20天,2年45天;
3.已婚探望父母:4年20
天;
4.在休假期间探亲,包
括法定休假日、休息日
婚丧假
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1—3天的婚 丧假。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本人 去外地料理丧事的,可以根据路程远近,另给 予路程假,但是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职工 自理。 《广东省企业职工假期待遇死亡抚恤待遇暂行 规定》第3条规定“职工本人结婚,可享受婚假 3天,晚婚者(男年满25周岁、女年满23周岁)增 加10天。异地:路程假 丧假:三天
不定时工作制法律规定
不定时工作日--是指每日工作时间不能确定, 实行非固定工作时间的工作日。 原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事工作制 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的审批办法》第4条的规 定,企业中的长途运输人员、出租车司机、高 级管理人员、推销人员等其他因生产特点、工 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适合实行不定 时工作制的职工。 案例分析
第一类 全体公民的节日
元 旦:1月1日放假1天 春 节: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放 假 3天 劳动节:5月1日放假1天 国庆节:10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 清明节:放假1天 端午节:放假1天 中秋节:放假1天
第二类
第二类 部分公民节日及纪念日
妇女节:3月8日 妇女放假半天 青年节:5月4日 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
2024劳动法规定每周工作时间是多少
![2024劳动法规定每周工作时间是多少](https://img.taocdn.com/s3/m/ed88cf7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8.png)
2024劳动法规定每周工作时间是多少一、员工劳动法的规定内容是什么?一、员工《劳动法》的规定内容是什么?员工《劳动法》的规定内容是法律当中明确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在哪些情况下适用经济补偿按发生原因划分,以下七种情况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1、单位解约经济补偿金:法定情况,用人单位根据用工自主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2、员工解约经济补偿金:因用人单位的法定过错,劳动者主动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仍应当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3、协商解约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单位仍需要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4、劳动合同终止经济补偿金:5、额外补偿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除全额发给经济补偿金外还须按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百分之五十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6、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情形;7、克扣拖欠劳动报酬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工作调休的法律规定(3篇)
![工作调休的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1db94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b.png)
第1篇一、引言工作调休,即调整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是现代企业为了适应员工需求和工作性质,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而采取的一种灵活的休息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工作调休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工作调休的相关法律规定,以期为企业和员工提供参考。
二、工作调休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是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其中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这一规定为工作调休提供了法律依据。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对工作调休也作出了相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调整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调整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应当遵守国家规定,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对带薪年休假的具体实施作出了详细规定,包括年休假天数、休假时间、休假程序等,为企业实施工作调休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对带薪年休假的实施细节进行了补充,包括年休假的时间安排、工资支付、特殊情况处理等。
三、工作调休的法律规定内容1.带薪年休假(1)年休假天数: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2)休假时间:职工可以选择在一年内连续休假或者分段休假。
具体休假时间由用人单位与职工协商确定。
(3)工资支付:职工在年休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工本人工资支付年休假工资。
2.调休(1)调休类型:包括加班调休、年假调休、事假调休等。
(2)调休条件:用人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调整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3)调休程序:用人单位应当与职工协商确定调休时间,并告知职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及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和社会保险福利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及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和社会保险福利的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93f28ef6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c.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及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和社会保险福利的规定一、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第十六条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第十七条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第十八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第十九条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以下条款:(一)劳动合同期限;(二)工作内容;(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四)劳动报酬;(五)劳动纪律;(六)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七)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
第二十条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第二十一条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二十二条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
第二十三条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
第二十四条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
第二十五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二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合同法》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问题
十堰法律咨询网 2008-06-12 09:50:36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劳动合同法》未做特殊规定,仍可沿用《劳动法》第4章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
1、工时和休息制度
根据《劳动法》和1995年5月1日发布施行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我国目前原则上实行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这一标准工时制度。
其中,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周六、周日为每周休息日;企业和不能实行前述规定的统一工作时间的事业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息日,即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对于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也应根据标准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根据1997年9月10日劳动部发布的《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企业因工作性质和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的,应保证劳动者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一日;此外,根据1994年12月14日劳动部发布的《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企业中的①高级管理人员、②外勤人员、③推销人员、④部分值班人员和⑤其他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时衡量的职工,⑥长途运输人员、⑦出租汽车司机和⑧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以及⑨因工作性质特殊、需机动作业的职工,以及⑩其他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且适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可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同时,①交通、②铁路、③邮电、④水运、⑤航空、⑥渔业等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且需连续作业的职工,⑦地质及资源勘探、⑧建筑、⑨制盐、⑩制糖、〇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以及〇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可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即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规定,年工作日:365天/年-104天/年(休息日)-11天/年(法定休假日)=250天/年;季工作日:250天/年÷4季=62.5天;月工作日:250天/年÷12月=20.83天。
每周、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即得每周、月、季、年的工作小时数),但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
对于实行前述两种工时制度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的职工,企业应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并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采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中央直属企业实行前述两种工时制度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的,须经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地方企业实行前述两种工时制度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的审批办法,由省级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根据1995年3月26日人事部发布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贯彻〈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因工作性质或者职责限制,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的部分事业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由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实施意见并报人事部批准后可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作时间制等办法。
2、法定休假制度
根据《劳动法》第40条和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第二次修订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
假办法》,用人单位应在①新年(1月1日)、②春节(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③清明节(农历清明当日)、④劳动节(5月1日)、⑤端午节(农历端午当日)、⑥中秋节(农历中秋当日)和⑦国庆节(10月1日、2日、3日)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休假节日共计11天期间安排全体劳动者休假,且适逢周六、周日的,应当在工作日补假;同时,部分劳动者遇特殊节假日时,也应安排该部分劳动者休假,包括:⑧妇女节(3月8日),妇女休假半天;⑨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休假半天,但适逢周六、周日的,不予补假。
3、带薪年休假制度
根据《劳动法》第45条和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发布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规定,所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包括公务员)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有权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
年休假假期因工龄长短不同,且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得计入年休假假期:①已满1年不满10年的,5天;②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10天;③已满20年的,15天。
但劳动者①依法享受寒暑假且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②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用人单位按规定不扣工资的,③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但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④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但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或⑤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但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无权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所有劳动者享受年休假,可根据其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劳动者本人意愿,统筹安排。
在1个年度内既可集中安排,也可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的,可跨1个年度。
劳动者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用人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年休假的,经其本人同意,可不安排,但应根据其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既不安排年休假又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的,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人事部门或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外,用人单位还应按照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加付赔偿金;对拒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赔偿金的,由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或职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4、加班加点(延长工作时间)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1条和《劳动法》第43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加点,因生产经营确需劳动者加班加点的,也不得违反《劳动法》关于加班加点的相关规定。
用人单位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是其决定加班加点的必经程序,且无论实行何种工时制度,均须在《劳动法》第41条限定的延长工作时数内决定延长的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进一步延长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也不得超过3小时,但每月工作日的加点、休息日和法定休假日的加班的总时数累计不得超过36小时。
如果①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并需紧急处理的,
②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而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并须及时抢修的,或
③出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时,用人单位决定加班加点的,无需经过协商程序,
也不受延长工作时数上限的限制。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加点的,应按下列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加班加点费:①正常工作日加点的,支付不低于其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150%的加点费;②休息日加班的,应先按同等时间安排其补休;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其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200%的加班费;③年休假、法定休假日(新年1日、春节3日、清明节1日、劳动节1日、端午节1日、中秋节1日、国庆节3日、妇女节半天、青年节半天,共计13天)加班的,支付不低于其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300%的加班费。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加点但拒不支付加班加点费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5条和《劳动法》第91条的规定,可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其按应付加班加点费50-100%的标准加付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