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说谎行为论文

合集下载

浅析幼儿说谎行为原因及对策研究

浅析幼儿说谎行为原因及对策研究

浅析幼儿说谎行为原因及对策研究【摘要】:“说谎”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现象。

本文回顾皮亚杰对幼儿说谎行为的研究,对“说谎”和“幼儿说谎”概念进行界定,并结合案例分析了儿童说谎行为的原因和幼儿说谎行为的具体表现,最后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幼儿、说谎、说谎行为、对策一、引言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说谎的时候,这种现象让许多家长和教师十分担心,但是说谎有的时候并不一定是坏事。

幼儿在两岁左右出现说谎行为,早期幼儿所说的谎话大部分是无意说谎,这个时候孩子说谎,说明孩子的认知水平正在发展。

一些家长大可不必太过紧张,甚至上纲上线到“道德层面”的问题。

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是十分重要的。

家长和教师们所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幼儿说谎的原因及行为表现,这种行为出现反应了幼儿什么问题,教师和家长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对症下药对儿童的一些不良行为给予科学的教育,从而达到矫正的目。

二、幼儿说谎概念界定谎言,就是指假话,编造出来的骗人的话。

《美国英语文学大词典》将“谎言”定义为:(1)打着真实的旗号蓄意提供给别人的虚假说明或者虚假信息;(2)意味着欺骗的任何事情或者给别人的错误表达。

最早对说谎概念作出界定的是皮亚杰,在界定时他关注行为的意图因素。

在1930年的研究中发现,6岁以下的儿童尚不能考虑意图的性质,而是将所有的错误行为都视作说谎,10~11岁时儿童才认识到只有有意的欺骗才能被认定为说谎。

即“任何有意图的错误陈述都是谎话。

”西班牙学者Masip等人认为说谎是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有目的地隐瞒、伪造、假造有关事实或情绪的信息,以诱导他人形成或维持一种沟通者本人认为是假的信念,无论成功与否,均可被视作说谎。

三、幼儿说谎行为原因分析(一)生理方面的原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低龄幼儿经常分不清想象和现实,由于年龄的原因,幼儿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发育还不完善,而在各项生理机能发育中占支配地位的是神经系统的发育。

关于幼儿说谎问题的心理论文

关于幼儿说谎问题的心理论文

关于幼儿说谎问题的心理论文幼儿的说谎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

导致幼儿产生说谎行为的成因主要有他人的影响、自身心理发展特点、为达到个人目的和害怕指责、逃避惩罚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幼儿说谎问题的心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幼儿说谎问题的心理论文篇一《浅析幼儿心理之说谎现象》摘要: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何判断幼儿是有意撒谎还是无意撒谎,如何避免孩子撒谎,本文从幼儿心理出发,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索相应的方法帮助幼儿改正,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发展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偏差有意说谎无意说谎一、正确判断幼儿说谎的性质说谎,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

说谎的幼儿必然会受到别人的鄙视与不信任,与社会环境格格不入、不相适应。

这类幼儿内心经常出现种种矛盾,如恐惧、不安、自卑、孤僻、逆反、对抗等。

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心理因素分析,幼儿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

学龄前幼儿的撒谎行为一般为过失撒谎,这种撒谎多是无意的、非功利性的。

有的是为了好玩,或是为让父母高兴,或是自己喜欢什么东西就说有什么东西。

心理学家认为,对于过失撒谎,父母不必严加训斥,只要在生活和学习上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分清想象与现实,巧妙引导和教育,就可以纠正。

但是有一些孩子为达到某种目的会有意说谎,这类说谎与品行有关,反映出幼儿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要让孩子避免撒谎,必须从小做起,从预防入手,特别是对于有意说谎,成人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分析其中的原因,运用相应的方法帮助幼儿改正,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发展健康的人格。

从实践可以看到,幼儿屡次说谎甚至不知道羞耻的原因,与成人的教育态度有直接的关系。

二、案例分析幼儿说谎的原因1.在成人“暗示”下成长起来的谎话孩子心理发展不成熟,缺少是非判断能力。

浅谈3—6岁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说谎行为

浅谈3—6岁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说谎行为

浅谈 3—6岁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说谎行为[摘要]说谎行为在幼儿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

本文通过案例及分析,探讨了幼儿说谎行为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对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这一现象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教师和家长要高度重视,针对幼儿说谎行为的现象,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改掉这个不良习惯,为孩子以后能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关键词]幼儿;有意说谎;无意说谎;原因3—6岁的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此阶段的幼儿还无法准确的分辨想象与现实的差距。

说谎这个现象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也时常发生,每个幼儿说谎都是有原因的,这就要通过家长、教师等发现孩子的问题并积极有效的解决。

此阶段是幼儿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成人要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加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根据心理因素来分析,幼儿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一、无意说谎(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往往会出现与事实不相符的情况,这属于无意说谎。

)[案例1]有一天主班李老师要小朋友回家带一些糖果来幼儿园,其中有一个小女孩回家后跟妈妈说老师要他们每个人带一个蛋糕去幼儿园,这位妈妈第二天拿着买好的蛋糕把女儿送到了班上,李老师差异的告诉她并没有让小朋友带蛋糕,她昨天讲的是糖果。

这位妈妈严厉的对着孩子问她为什么要说谎。

[分析]李老师事后跟那个小朋友谈心时,发现原来这个小朋友昨天听清了老师的要求,但是回家后就忘了,凭借自己的记忆跟妈妈说要带蛋糕。

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成人要细心、耐心的教育孩子以后要听清老师的话,如果忘记了要告诉家人,父母可以打电话问老师究竟要带什么。

从父母的角度说不可以一味的责备孩子,如此下去只会让幼儿心里产生恐惧,以后更加不敢讲实话,那么他只能说谎。

由于孩子的年龄还比较小,他认知事物的能力低,记忆力也较差,常常将想象与现实混淆在一起,把一些虚有的想象当做实实在在的生活,因此他会本能的将想象定位与现实。

关于幼儿说谎问题的心理论文(2)

关于幼儿说谎问题的心理论文(2)

关于幼儿说谎问题的心理论文(2)关于幼儿说谎问题的心理论文篇二《关于幼儿说谎问题》【摘要】幼儿的说谎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

导致幼儿产生说谎行为的成因主要有他人的影响、自身心理发展特点、为达到个人目的和害怕指责、逃避惩罚等。

本文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说谎心理提出了原因及引导方法。

【关键词】幼儿说谎心理方法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有思想、有能力、有感情的。

成人中会有“善意的谎言”之说,相信说谎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讲意义是不同的,那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于他说谎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样的?应采取的措施是什么?一、幼儿说谎原因分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幼儿说谎的问题应该并不少见,对此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说谎行为有一些观察及想法。

2-3岁的幼儿,“说谎”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

这时孩子基本上不可能分辨出自己是在说谎还是在说实话。

孩子的那些无伤大雅的谎言可能源于活跃的想象力、健忘等原因。

3-4岁的孩子,说话时会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讲不符合实际的假话。

这些多半是为了实现某些愿望所致。

初次说假话,经教育后一般就不会再发生。

但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引起孩子继续说假话。

5-6岁这个时期的孩子因害怕受罚而试图欺骗,谎话成了保护伞。

父母与其发怒,还不如利用这个极恰当的机会跟孩子一起讨论撒谎行为及由此引起的后果。

这是帮助孩子分辨真实和想像的最佳时期,比较容易养成诚实的好习惯,并将影响他的一生。

如果发现孩子在说谎,首先应跟他们说明诚实的重要性,并且告诉他为什么不能原谅孩子说谎。

如果孩子继续通过说谎话来掩饰自己的过错,那么一定要让他受到惩罚,必须要让他知道,说谎对他没有任何好处。

此对策必须要保证是在孩子真实犯错误的情况下采用,否则对孩子心理将会造成很大的阴影。

二、采用对策以上各年龄幼儿说谎情况并不是特殊案例,面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说谎时,他们的心理活动是不同的。

此时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1.证实孩子是否在说谎当家长怀疑自己的孩子说谎时,应该首先进行仔细的调查、了解,搞清楚孩子是不是真的在说谎,因为有的时候父母的判断不一定是正确的,如果没有搞清事情真相就鲁莽行事,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

科研论文:小班幼儿的“撒谎”现象

科研论文:小班幼儿的“撒谎”现象

科研论文:小班幼儿的“撒谎”现象科研论文:小班幼儿的“撒谎”现象【摘要】儿童说谎的行为是近些年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焦点,说谎行为在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并且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因此说谎行为对于儿童心理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说谎的概念的界定,说谎的分类及其动机因素和原因,说谎行为的发展,说谎发展的理论假设,还有应对说谎行为的方法及对策。

【关键字】儿童说谎行为心理研究说谎理论对策《心理学》中将“撒谎行为”视为心理障碍,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编造出某些情节或理由,即以欺骗的方式歪曲事实真相以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不良行为。

[1]幼儿的撒谎问题已引起众多幼教工作者的关注,有些家长甚至产生恐惧心理,担心孩子品质变坏。

其实幼儿的撒谎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我们不能一概而论,都认为是幼儿品行不良。

由于幼儿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幼儿的撒谎行为是性质各异的,幼儿的撒谎行为可分为无意撒谎和有意撒谎。

[2]无意撒谎指的是撒谎者并没有什么自觉的撒谎目的,或者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目的,甚至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在撒谎,无意撒谎是由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的,无须用道德标准来衡量。

有意撒谎指的是撒谎者意识到自己在撒谎,并且有明确的目的,就是掩盖错误,欺骗别人,不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不利于幼儿行为的健康发展。

一、现象分析在诸多品格特质中,父母通常最在意“诚实、不说谎”,甚至认为这是一切善良人格的基本要件,一个人若没有诚信,一切表现便难以为人所信赖。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大人都无法忍受孩子说谎、不诚实,甚至认为说谎为“万恶之源”,孩子容易一错再错,说一个谎话,事后必须说一连串谎言来掩饰。

有时家长会正面教育,有时也会出现错误举措,如诓孩子“说谎鼻子会变长”、说谎就打等。

二、幼儿“撒谎”的原因(一)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对幼儿撒谎行为形成的影响1.幼儿把现实的与想象的混淆,从而撒谎。

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有时孩子把他所想象的事物当成了现实,因为他还分不清想象的情景和现实之间的界限。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精选5篇)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精选5篇)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精选5篇)第一篇: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陈杏媚一、问题的提出说谎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

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就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做出探讨。

二、幼儿说谎行为的概念及成因根据心理因素来分析,幼儿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

(一)无意说谎的概念及成因 1.无意说谎的概念从幼儿认知和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特点来看,3岁幼儿已有说谎的经验,4岁幼儿开始出现策略性说谎,但这一时期幼儿的说谎行为基本上都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属于无意说谎,常表现为满足愿望的心理、理解性心理错觉和自信心的萌动等。

2.无意说谎的成因(1)满足愿望的心理幼儿有时会把幻想、愿望与现实混合在一起。

他们为了满足某种理需要,常常无意识地和不自觉地“说谎”,这与品德行为无关。

如一幼儿在电视上看到海边的孩子玩得非常开心,就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绘形绘色地说自己在大海边玩得多么开心,形成一种“美丽的谎言”。

(2)理解性心理错觉幼儿常因认识不足和理解错误产生心理错觉,用想象的情节代替记忆不确切的情节。

于是便出现了“说谎”现象。

例如,有的幼儿在园里做了错事,老师教育说:“你做错事是不对的,以后注意改了,就同样是好孩子。

”幼儿听到“好孩子”这样词语,往往会把它当成“表扬”,回家就高兴地报告给爸爸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我了,说我是好孩子!”这种情况就是由于幼儿缺乏经验而产生的理解性心理错觉。

又如,有的幼儿不理解某些概念的真正内涵,往往不自觉地“说谎”。

有的幼儿在家看过爸爸妈妈和朋友打扑克、下象棋,就对老师说:“我会打扑克,也会下象棋。

”其实,他只不过是会模仿大人的样子,并不理解这类活动的真正含义。

(3)自信心的萌动幼儿由于理解问题的简单化和不善于分辨想象与现实,往往不切实际地说“大话”,夸“海口”。

例如,在运动会前挑选小运动员时,教师问:“我们班谁跑得最快?”结果全班幼儿都争着举手说:“我跑得最快!”从另一角度来说,这不但是孩子无意说谎,同时,还是幼儿自信心的萌动时期。

关于孩子说谎问题论文

关于孩子说谎问题论文

1、对于不明就里的孩子,如果他们处在幼儿时期家长不必担心。

因为他们还分不清现实与幻想的区别,因此他们的“说谎”,实际上是自我想象的产物。

是一种不符合现实的“谎话”,这种情况与诚实不诚实没有多大关系。

所以家长当孩子说错的时候及时纠正他然后耐心告诉正确说法。

2、对于逃避惩罚的孩子,家长的处罚方式要适当。

当发现孩子犯了错时,家长先要压压自己的火气,在气头上教育孩子,往往容易犯急躁的毛病。

这时应当想想孩子为什么犯错?如果孩子是由于顽皮、好奇、过失而犯错时,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要耐心地向孩子指明错在何处,应该如何做。

当孩子说出真相后,我们决不可凶神恶煞地马上加以训斥甚至处罚,相反我们还应该和气地与他们娓娓而谈,用爱去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使他们明白说谎的危害,知道诚实的可贵,教育他们以后不再说谎。

3、对于模仿性说谎的孩子,宝宝树上有一个家长带着孩子去邻居家串门,邻居阿姨说她公公每次钓完鱼都不收拾整的家里很乱,那个家长随口说了句:“这有什么,他爷爷每次吃饭吃的到处是,我都在沙发吃的。

”然后晚上回家晚饭,孩子的爷爷在沙发上边吃饭边看体育节目,孩子妈妈没有吃饭。

然后孩子对他爷爷说:“你知道为什么妈妈没有和你一吃饭吗,因为她说你吃的到处都是”。

所以,家长一定要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样。

此外,另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家长让孩子有选择的接触外界信息,避免给他们带来负面影响。

4、对于想要获得认同的孩子,一帮助他们区分现实和想象,二是该表扬的时候多给孩子肯定。

想要获得认同的孩子,他们一般会通过夸大自己而达到目的。

对于有些孩子通过自己想象夸大自己说的故事这并不是在说谎,但如果孩子将一件现实中发生的事通过吹嘘,夸大来让家长给于肯定,家长应该重视。

告诉他们有些内容和现实情况是不相符的,你不要以这种形式进行叙述,你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妈妈为你骄傲,所以你不用说谎使你自己的成果更出色,要记住,事实是什么就是什么。

5、对于表示对抗的孩子,家长应该多多理解他们,聆听他们的想法。

幼儿说谎行为论文

幼儿说谎行为论文

幼儿说谎行为研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摘要:儿童说谎的实质是其在恐惧心理下所采取的一种自卫策略,儿童说谎的时候存在一种矛盾心理,想认错但又怕失去信任,缺乏勇气。

此时,成人应该以宽容的心态,给予其爱的抚慰,抓住儿童说谎时的矛盾心理,消除儿童说谎的心理刺激动因,缓解儿童的情绪和心理力。

关键词:幼儿说谎行为幼儿教育儿童早期说谎行为是近年来儿童心理认知研究关注的焦点,也是道德发展和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说谎是儿童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的行为,且伴随着儿童个体的成长,可以说个体说谎行为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化的一个过程。

因此,从皮亚杰开创说谎行为研究以来,在发展心理学领域对儿童的说谎行为展开了一系列相关研究。

一、说谎的界定(一)说谎与欺骗的关系说谎与欺骗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独立概念,它们同属于一个研究范畴,但所涉及的认知维度不一样。

Astington从心理理论的范畴考虑认为:“说谎或谎言仅属于心理理论系统的初级维度,初级维度系统只关心别人做什么,自己所做的只是想影响别人的行动;而欺骗则属于心理理论系统的次级维度,次级维度系统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影响别人的想法来达到目的,即通过操纵人的信念来操纵别人的行为,而且往往是以耍手段、说谎等方式来实现目的。

”[1]实际上,说谎是人类常用的一种欺骗方式,是欺骗的策略之一,是欺骗行为的一部分。

目前研究者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如果一个人的言语表述被认定为说谎或欺骗,必然满足三个关键的成分:事实成分、信念成分和意图成分。

可见,说谎是指个体或者群体有意或者无意做出与事实不符合的陈述或用不正确的方式隐瞒事实真相的一种情境性行为,而欺骗则具有有意性、策略性和信念性的特点。

(二)儿童谎言的分类及说谎动机说谎从认知的角度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种类型,而说谎行为表现为外显、内隐和错误信念理解三种形式。

无意说谎是说谎的初级形态,属于一种无意识行为,有意说谎是带有目的性的意识行为,但是有意说谎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欺骗。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心理原因及教育措施论文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心理原因及教育措施论文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心理原因及教育措施论文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心理原因及教育措施论文一、关于幼儿“说谎”的相关理论幼儿说谎行为是一种很正常、很普遍的行为,有研究表明,成人在与别人交谈时,10 分钟之内会说3 个不同的谎言,因此,幼儿的这种说谎行为在真实情况中并不能全部称之为“说谎”,与我们成人认为的说谎行为有本质性的区别。

关于幼儿说谎的研究由来已久。

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洛克的“环境决定论”认为,儿童说谎是一种恶劣的品质,是许多恶德败行的温床和庇护所。

他认为正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成人在这种环境下不停的说谎,影响了幼儿的行为,助长了幼儿说谎的心理原因,提供了不良的环境。

虽然成人努力掩盖自己说谎的事实,但要想做到让幼儿难以察觉是很困难得,所以成人应该以身作则,严加规范自己的行为,让幼儿在一个良好氛围中成长。

所以洛克的观点认为,应该成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找寻导致幼儿说谎行为的真正原因。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道德阶段说”认为,是认知发展水平的原因导致了幼儿说谎行为的产生,皮亚杰把幼儿说谎行为的产生建立在认知结构心理学上,是站在了幼儿思维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角度,将其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他的观点指出,当幼儿正处于前道德阶段时,思维发展水平受限,不能准确辨认出主客观世界的实际差别,这时候就会出现与事实相差别的“谎言”;当幼儿正处于他律阶段时,会服从规则,遵从权威并以自我为中心,会因为自我中心和成人权威强制之间出现分歧而产生说谎的行为;当幼儿处于自律阶段时,幼儿会有欺骗性的谎言行为。

二、幼儿说谎行为的主要原因皮亚杰的理论指出,当儿童成长到10~11 岁时,才具有能准确判断有意识谎言的能力。

所以,对于幼儿说谎行为,可以从两个原因来分析: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

(一)无意说谎由于在幼儿思维意识中没有察觉到自身的说谎行为,也就不存在要故意说谎的主动动机,所以幼儿的这种行为属于无意说谎。

当幼儿说谎时,内心并没有内疚、不安、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

幼教毕业论文-浅析幼儿说谎行为

幼教毕业论文-浅析幼儿说谎行为

学号:********** 浅析幼儿说谎行为学院名称:教师与教育发展学院专业名称:学前教育年级班别: 2010级学前教育1班*名:***指导教师:**2014年05月浅析幼儿说谎行为摘要学前期是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学前期幼儿的品行问题会对幼儿的学习生活、同伴关系、师幼关系带来不良影响,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幼儿身心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影响幼儿的成年期生活。

本文针对幼儿说谎的问题展开思考,在界定了说谎的概念和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幼儿说谎的行为现状,并且在对幼儿进行实地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对幼儿说谎的原因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最后,针对幼儿说谎的原因特别提出关于对家长与教师的建议关键词幼儿;说谎行为;教养方式Analysis on the Lying Children’s B ehaviors Abstract Preschool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period of life, preschool children's behavioral problems would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children’s kindergarten life, peer relations and teacher-child relations, at the same time will also affect on adult life. In this paper, the issues of children thought to lie in defining the concept and the phenomenon of lying, based on the further elaboration of the Behavior class children to lie, and using case studies, the situation of older kids lie to a specific analysis, and finally, in particular, Parents and teachers make on the proposals.Key words preschoolers; lying behavior; parenting style一、应关注幼儿说谎问题(一)幼儿说谎行为问题的提出人们都愿意相信人之初性本善,都希望幼儿诚实、不撒谎,可是我们都无奈的发现,即使在很严格的教育条件下,幼儿说谎仍然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幼儿说谎现象思考论文

幼儿说谎现象思考论文

关于幼儿说谎现象的思考【摘要】在当今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下,幼儿也在不断发展自己而且越来越聪明。

然而幼儿日常行为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在此通过对幼儿说谎的原因和类型的分析与思考,进而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并以此增进对幼儿的了解。

【关键词】说谎;自卫;暗示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孩子撒谎的现象,对此,不要简单地归结为孩子没有诚信。

幼儿偶尔说谎,人们还能容许,但经常说谎总会令人不快。

幼儿说谎问题已引起了众多幼教工作者的关注,有的家长甚至产生了畏惧心理,担心孩子会变坏。

其实,对幼儿说谎我们大可不必恐慌,而应具体分析说谎的心理,然后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一、说谎是指说假话骗人的行为苏联的一位心理学家(a.b.彼得罗夫斯基,1997)认为说谎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点,其表现是有意歪曲实际情况,竭力对事实和事件造成不正确的印象。

当前,发展心理学家认为谎言的概念必须具备三个要素:①它确实是假话;②说的人明确知道它不是真的;③说的人希望听的人能够认为它是真的。

只有在这三个要素都成立的情况下,我们才能认为某人已说谎。

如果所说的事情是假的,但说的人并不知情,这时我们只能说那是一个错误;如果所说的确实是假的,说的人也知道这一情况,同时也不希望别人相信他所说的,此时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玩笑或是嘲弄、讽刺、隐语等。

二、幼儿说谎的原因幼儿到了三四岁以后,一般都有说谎的行为,导致幼儿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三种。

1.因害怕训斥、打骂而说谎幼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觉好奇,尤其是家里刚买回来的东西,非要亲自动手拿一拿,仔细看一看,往往一不小心,就会弄坏东西。

这时由于幼儿内心紧张而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受到父母的训斥和打骂,而不知不觉地开始说谎。

2.因父母的教育不当而说谎说谎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发现幼儿说谎时父母应及时教育。

但是,有时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往往就是平时父母的教育不当而导致的。

3.因有某种愿望而说谎幼儿时期,心理发育尚未健全,感知事物的能力和成人还有一定的差别。

科研论文:解读幼儿说谎的原因及策略

科研论文:解读幼儿说谎的原因及策略

科研论文:解读幼儿说谎的原因及策略科研论文:解读幼儿说谎的原因及策略科研论文:解读幼儿说谎的原因及策略文章摘要:说谎是幼儿遭受到困境、压力或处境难堪的时候,用来掩饰自己困窘情况的一种方式。

目前,幼儿说谎的现象不仅没有减少,还呈递增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找到导致幼儿说谎的原因,寻求解决的策略,草根式的解决幼儿的说谎行为。

关键词:说谎原因策略提到“说谎”两个字,最先闪现在我们头脑中的就是这个人比较恶劣,品质很有问题,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并不代表着品质不好,但如果幼儿说谎的次数越来越多,那么幼儿说谎的行为就会渐渐的成为一种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逐渐的使幼儿的诚信降低,最终将导致品质变差,因此,我们要尽量降低幼儿说谎的次数,最好能避免幼儿说谎,如何做到这一点,俗话说:“治病必先寻其因”,那首先要找到幼儿说谎的根源,然后再对症下药,才会逐渐减少幼儿说谎的次数,最后让幼儿自觉说真话。

一、幼儿说谎的原因(一)不能区分真实与想象的差异幼儿的记忆力不准确,认识水平也不高,有时会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混淆起来,当想象的事物成为期盼的事物时,就会产生这种说谎行为。

如:一个幼儿看见别的小朋友有好玩的汽车,特别想要,就想让妈妈买,妈妈就骗他说,等爸爸回来,让爸爸买个更好的,第二天,孩子起床就问妈妈:“妈妈,爸爸给我买了一辆小汽车,我的小汽车呢?”这种想得到却又得不到的强烈缺憾,使幼儿相信自己所说的、所做的以及所看到的都是真的,因此他在陈述时,就相信却有其事。

(二)做错事想要逃避惩罚、掩盖错误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分析:说谎乃是因害怕说实话会挨骂的避难所。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每个幼儿都会大大小小的犯不同的错误,而当幼儿犯错后,心理会感到很恐慌、焦虑,害怕承担责任,更害怕被成人指责、惩罚,因此幼儿就会用说谎来掩饰所犯的错,逃避惩罚,特别是当犯了错讲出事实之后又被惩罚的幼儿,更容易说谎。

如:红红在家玩,一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奶奶问:“红红,是不是你把花瓶打碎了?”红红说:“不是的,是小猫跳到桌子上把花瓶撞到摔碎的。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幼儿有意说谎现象论文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幼儿有意说谎现象论文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幼儿有意说谎的现象摘要:在教学、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幼儿有说谎的现象,但就其原因分析,其中包含了很多心理现象,例如逃脱惩罚的恐惧心理、取悦他人的虚荣心理等等。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教育。

关键词:心理现象;年龄特点;说谎;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289-01从幼儿认知和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特点来看,3岁幼儿已有说谎的经验,4岁幼儿开始出现策略性说谎,但这一时期幼儿的说谎行为基本上都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属于无意说谎,常表现为满足愿望的心理、理解性心理错觉和自信心的萌动等。

有意说谎在幼儿5岁时开始萌芽,如果这时成人不注意教育或引导,有意说谎就会发展成严重的欺骗行为,从而影响幼儿的道德发展。

一、5岁幼儿有意说谎的界定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来看,说谎属于社会交往中的一种问题行为(或策略),反映了幼儿在人际交往中互动与反馈的信息:从幼儿的心理发展来分析,说谎属于一种认知活动,反映了幼儿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进程。

5岁幼儿正好处在思维和智力从无意性、不稳定性向有意性、稳定性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也开始萌芽,此时幼儿心理所发生的质变主要体现在认知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的有意性开始发展。

由此可知,5岁幼儿的说谎行为开始带有有意性,但还处于萌芽阶段,其目的是为了满足某种愿望或避免责骂等,并常伴有紧张不安、恐惧内疚等情绪体验。

二、影响幼儿有意说谎行为的因素分析特定的年龄特点存在特定的心理特点。

幼儿有意说谎的行为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来自主观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客观因素方面的影响。

1、主观因素(1)逃脱惩罚的恐惧心理。

罗素说过,幼儿的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

幼儿已有了“自我防御”的意识,当他们因做错事而将要受到惩罚时,他们会产生恐惧和逃避的心理。

当成人对幼儿的要求和规范目益严格,为幼儿的行为设定了各种“限制”时,这些来自成人的“权威压力”使幼儿害怕成人的批评与纠正,但又不得不迎合成人对他们的期盼,从而导致有意说谎。

【幼儿教育论文】幼儿说谎的心理分析及纠正方法

【幼儿教育论文】幼儿说谎的心理分析及纠正方法

幼儿说谎的心理分析及纠正方法一个孩子说了句谎话,家长听了会这样训斥:“小小年纪就会说谎,长大了还得了”?别人听了会这样议论:“小小年纪就会说谎,真是没教养”。

老师听了会这样反映:“小小年纪就会说谎,道德品质差。

”孩子说了句谎话,就应该被判上“教养差”、“品德差”的“死刑”吗?本人想用从事幼儿教师工作七年以来的亲身经历,试分析一下幼儿说谎的原因,找一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幼儿说谎时的心理诚实是一种美德,不说谎,是诚实的表现,成人发现幼儿说谎,首先应冷静客观地分析他们说谎的原因,寻找说服教育的方法。

孩子说谎原因很多,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由于记忆、想象上的错误而说出了与事实不相符合的话。

例一:一天早上,丁士诚兴冲冲地跑进教室,“老师,今天我过生日。

”我很高兴,立即组织全班幼儿向他祝贺,我们共同唱起了《生日歌》“祝你生日快乐……”手工课,孩子们正在为丁士诚准备生日小礼物,突然,吴明跑过来:“老师,今天我也过生日”。

不用说,生日礼物一人一半,两人都美极了。

下午放学时,吴明的妈妈来接他,从他妈妈的口中得知:吴明生日早过过了。

幼儿的想象属于初级阶段,往往没有特殊目的。

不自觉的想象,容易把已发生的事记为目前的事,把这件事记成那件事,当孩子十分渴望或羡慕一件事或得到某一件东西时,他会把希望发生的事通过想象变成现实。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事:一个孩子说:“我妈给我买了个变形金刚”,另一个孩子说:“我家的变形金刚有柜子那么高”,其实这不可能。

遇到这类情况,教师和家长应当帮助孩子弄明白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区别,要求幼儿记忆事情的经过,逐渐提高他们辨别真伪的能力。

吴明因为看别人过生日这么有趣,就幻想自己过生日,这时教师或家长可以帮他回忆他过生日那天的情景,告诉他:人一年中只能过一次生日,而且过一次生日就长大一岁。

今年你的生日已经过过了,说明你已经长大了一岁。

如果你喜欢在幼儿园过生日,明年老师和小朋友再帮你过好吗?我想,吴明会很高兴地盼着明年的那一天的。

幼教论文:浅析幼儿说谎行为与对策

幼教论文:浅析幼儿说谎行为与对策

幼教论文:浅析幼儿说谎行为与对策说谎,这在成人眼里似乎是一个不太好的字眼。

可是人们却不得不承认,人在孩提时代就开始学会说谎。

幼儿两岁半至三岁时就会讲十分完整的谎话。

面对这一情况,作为成人不必大惊小怪,因为这也有积极的一面。

德国教育学家施鲁克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第一次有意义的说假话是他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进步,孩子能说谎标志着他有了想象力,能用开创性的行为与周围环境打交道。

对于孩子说谎,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孩子渴望独立的一个标志,因此大人应该平静的、坦然的面对孩子的说谎,正确的引导幼儿,让孩子学会实话实说。

一幼儿说谎行为的界定按照康德的理论,人不应该说谎,因为如果全世界人民都说谎的话,那么就没有人相信别人的话,那么因此也就无所谓说谎与否,因而这反而取消了说谎,因而这是不合理性的。

康德说:你应当让你的行为能够成为普遍立法的准则,也就是说你应当为自己的行为树立起一种绝对的道德法则,以使你的行为完全遵照道德法则运行。

何谓道德法则?按照康德的说法,其更象一种绝对的、无条件的命令,也就是别问某个行为能给你带什么好处,别问为什么,反正照着做。

那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道德法则?我们可以暂时这么理解,即相当于耶稣说的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你就应当怎么对待别人,也就是说,你行动之前应当考虑到,我的这种行为会不会被众人普遍认可从而上升为一种普遍的、绝对的意志。

回到说谎的问题,就如上面说的,如果每个人都说谎,那么它必然取消的说谎,因而不可能成为道德法则。

人为什么会说谎?按照康德的理论,是因为没有遵从绝对的道德法则而行事。

道德法则是合乎理性的,那么人为什么会不遵从?是因为人不仅是理性人,而且也是生物人,因而会时不时受到感性世界的影响,也就是会受到短期行为结果对自身的影响,比如利益、情感等等,这都是在行为之前过多考虑了这项行为能给我带什么好处,而不是遵从绝对无条件的道德律令。

比如我们会为了钱而说谎(利益),会为了不伤害别人而说谎(感情)。

幼儿说谎行为原因与引导策略论文

幼儿说谎行为原因与引导策略论文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原因与引导策略【摘要】孩子的说谎是把现实和想象混在一起编出话来。

是想象与现实混淆,记忆不清而说出与现实不符的话,是幼儿时期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为帮助成人正确对待孩子的言行,我对此种现象进行了探讨,分析孩子说谎的原因及采取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说谎探究对策引导一、问题的提出说谎是指儿童有意或无意的讲假话。

而说谎行为是指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编造出各种各样的话来骗人的一种行为。

对于尚在幼儿时期的孩子,由于他们还分不清现实与幻想的区别,因此他们的“说谎”,实际上是自我想象的产物。

案例:记得我在教中班时,有一个小男孩名叫豆豆,他脑子聪明、性格天真活泼,胆子很大,表现也不错。

很自然地,在幼儿园与小朋友游戏时常常是领头人物。

可是,有近段时间,我觉得他在活动中有说谎现象,有时候事情明明是他做的却抵死不认账,教育起来大伤脑筋。

家长又跟我反映说:豆豆这些天爱撒谎,一件事一会儿这样说,一会儿那样说,不知道哪句话是真的,请我帮忙教育教育。

于是就观察豆豆,经常与他交流、沟通。

经分析后,最后我得出结论,凡是豆豆有说谎行为时,大多是在大人赞扬别的小朋友的时候,或者在做事后希望得到表扬。

豆豆的行为属于无意说谎范畴。

也就是说,幼儿没有具备有意骗人的主观动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说谎。

没有紧张、内疚、恐惧等情感体验。

这种行为在孩子期间并不少见。

由于说谎是一种不为社会接纳的行为,因此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那么如何解决幼儿说谎的问题呢?通过我多年对幼儿的观察以及教育实践,我认为首先要搞清楚是假性说谎,还是真性说谎,然后针对性的引导。

二、说谎种类的表现及原因分析(一)假性说谎假性说谎是幼儿时期的一个正常的心理现象。

它主要由于孩子记忆、想象、联想、判断上出现错误而说出与事实不符的话。

比如,有一位小朋友与我说,今天一辆小汽车撞我,我一点也没事,汽车却破了。

原来他刚看了变形金刚动画片。

这是幼儿凭着自己知识结构予以想象,是一种独立进行创造想象。

幼儿说谎行为调查问卷硕士论文

幼儿说谎行为调查问卷硕士论文

幼儿说谎行为调查问卷硕士论文小孩的说谎行为已成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心理健康的重大问题。

说谎行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本硕士论文旨在调查幼儿说谎行为,以期找出症状、原因、影响及可能的解决措施,以帮助社会、家庭与孩子及家理之间建立一种良性、和谐的关系。

首先,本文针对调查问卷问题“幼儿在社会中常常会说谎”,作出两个层面的回答,一是理论层面的回答,二是实际层面的回答。

从理论层面上,孩子会说谎是因为他们尚未具备足够的社会建构能力;他们会想要抗拒社会的冲击而维持自我;他们可能不能冷静的客观的看待事物,并缺乏正确的反思能力。

从实际层面上,孩子说谎的原因也可能源于过度的家庭压力,幼儿对家庭具有依赖性,然而承受过度的压力,他们就可能出现说谎行为。

本文也考察了这种说谎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首先,孩子说谎会使当地的社会环境失去信任,这会损害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机会。

其次,孩子渐渐成长起来也会受到说谎行为的影响,他们可能会欺骗父母、拖拉学习,犯下大小违反家法的行为,性格和道德也将受到严重不良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幼儿说谎行为的原因之后,接着考虑了说谎行为如何解决。

根据前述研究,本文提出了以下改善措施:第一,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要积极主动,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让他们明白所做的事情的后果;第二,当地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要建立教育体系,多加一些游戏、课外活动,以增强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三,社会应该以一种婴儿无错的态度,容忍并接纳孩子,不尔人会帮助孩子实现自我尊严和建构能力,并帮助他们摆脱当前的不幸处境。

综上所述,幼儿说谎行为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对孩子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说谎行为研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摘要:儿童说谎的实质是其在恐惧心理下所采取的一种自卫策略,儿童说谎的时候存在一种矛盾心理,想认错但又怕失去信任,缺乏勇气。

此时,成人应该以宽容的心态,给予其爱的抚慰,抓住儿童说谎时的矛盾心理,消除儿童说谎的心理刺激动因,缓解儿童的情绪和心理力。

关键词:幼儿说谎行为幼儿教育儿童早期说谎行为是近年来儿童心理认知研究关注的焦点,也是道德发展和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说谎是儿童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的行为,且伴随着儿童个体的成长,可以说个体说谎行为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化的一个过程。

因此,从皮亚杰开创说谎行为研究以来,在发展心理学领域对儿童的说谎行为展开了一系列相关研究。

一、说谎的界定(一)说谎与欺骗的关系说谎与欺骗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独立概念,它们同属于一个研究范畴,但所涉及的认知维度不一样。

Astington从心理理论的范畴考虑认为:“说谎或谎言仅属于心理理论系统的初级维度,初级维度系统只关心别人做什么,自己所做的只是想影响别人的行动;而欺骗则属于心理理论系统的次级维度,次级维度系统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影响别人的想法来达到目的,即通过操纵人的信念来操纵别人的行为,而且往往是以耍手段、说谎等方式来实现目的。

”[1]实际上,说谎是人类常用的一种欺骗方式,是欺骗的策略之一,是欺骗行为的一部分。

目前研究者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如果一个人的言语表述被认定为说谎或欺骗,必然满足三个关键的成分:事实成分、信念成分和意图成分。

可见,说谎是指个体或者群体有意或者无意做出与事实不符合的陈述或用不正确的方式隐瞒事实真相的一种情境性行为,而欺骗则具有有意性、策略性和信念性的特点。

(二)儿童谎言的分类及说谎动机说谎从认知的角度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种类型,而说谎行为表现为外显、内隐和错误信念理解三种形式。

无意说谎是说谎的初级形态,属于一种无意识行为,有意说谎是带有目的性的意识行为,但是有意说谎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欺骗。

年龄小、认知水平较低的儿童容易出现想象性谎言;而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尤其期望得到别人的赞美或表扬的低龄儿童,容易出现夸张、虚构的虚荣性谎言;当儿童把自己日常的所见所闻交汇融合进自己虚构的世界,然后将各种素材进行随意加工,编成自己的童话故事,便出现了创造性谎言;由于儿童不具备逻辑抗辩能力,为了逃避受谴责,于是逃避性谎言便成为儿童一种自我防御性行为。

[2]关于儿童早期说谎行为的发生,卢乐珍认为其动机主要表现为天真幼稚、争强好胜、虚荣性强、逃避惩罚、恐惧焦虑和利益诱惑六方面。

[3]说谎首先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与儿童的社会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其次是由于强化的原因,包括儿童偶尔尝试说谎并获得成功由此得到强化,儿童简单幼稚的说谎行为在成人眼中却成了聪颖的体现,也就强化了儿童早期的说谎行为;再次是某些成人教儿童说谎或欺骗他人。

二、儿童早期说谎行为的理论假设(一)命题理论命题理论的研究者认为,言语涉及的事实、说话者的意图和信念等语义特质在说谎概念的形成、发展及其道德评价中起关键的作用,它是构成说谎概念与道德评价认知结构的重要部分。

说谎概念的发展取决于儿童对这三个关键成分的理解,其中没有社会背景或文化因素的影响。

[4](二)原型理论原型理论通过三个语义成分定义了说谎的特征:1.言语表述与事实相违背(事实成分):2.说话者知道此言语表述是错的(信念成分);3.说话者有意欺骗听者(意图成分)。

[5]近年来,随着研究者对这三种原型成分的考察,在儿童理解说谎及其道德评价中的作用与发展性问题上存在着分歧。

(三)民俗模型理论20世纪80年代末,Sweetser的民俗模型理论向原型理论提出了质疑,强调社会与文化因素在个体定义说谎时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种言语表述是否被认定为谎言不仅取决于说谎的原型成分是否出现,还取决于交谈发生的背景。

”[6]研究者提出,如果说话者的说话动机是善意的,人们很少会把这种陈述判断为说谎。

相反,如果这种与事实相反的陈述是为了伤害听者,那么人们更有可能将其判断为谎言。

三、儿童早期说谎行为的认知研究进展目前众多研究者对于儿童说谎认知所持的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儿童对说谎概念的理解涉及事实、信念、和意图三个认知成分,但研究者关于儿童说谎的认知和道德评价的研究则受社会文化的影响而各不相同。

儿童对说谎的道德判断和对说谎概念的理解并不是同时发展的,其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相对要早一点。

目前我国学者徐芬、王卫星等通过“抵制诱惑情境”的实验发现:3岁组儿童中有59.3%出现说谎行为,并且对说谎的认识是杂乱无章的,而4岁组中说谎儿童的比例更高,达到了75.0%,主要依据事实来标记“谎言”和“真话”。

[7]儿童说谎行为研究是道德发展和儿童社会认知研究关注的焦点,但是无论是皮亚杰的“对偶故事”,还是其他学者所创设的“抵制诱惑情境”,目前针对儿童早期说谎行为的研究大多数是从心理学视角出发,通过在实验室设置情境的情况下进行,很少有研究者从社会学的视角,将儿童早期说谎行为置于自然、真实的情境下进行研究。

儿童说谎其实是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发生的,因此,社会学为儿童早期说谎行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探究成人,尤其是父母及教师对儿童说谎行为以及其他错误行为的态度差异,分析成人的态度是否会强化儿童的说谎行为和习惯,或者抑制儿童说谎的情境性及发展的阶段性。

传统的道德教育认为说谎是一种应该抵制的不良行为,可是有研究指出说谎是儿童自主性发展的一种表现,对儿童自身调节能力的提高可能起到推动作用。

在社会性交往中善意谎言策略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儿童的社交能力。

对于儿童而言,学会把握说谎及讲真话的方式和时机是一项重要的发展任务。

[8]说谎,对于儿童早期发展而言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儿童心灵的“毒药”,还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催化剂”?这个问题为儿童社会性发展和道德教育的进一步探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启示(一)正确对待儿童的说谎行为儿童说谎的实质是其在恐惧心理下所采取的一种自卫策略,儿童说谎的时候存在一种矛盾心理,想认错但又怕失去信任,缺乏勇气。

此时,成人应该以宽容的心态,给予其爱的抚慰,抓住儿童说谎时的矛盾心理,消除儿童说谎的心理刺激动因,缓解儿童的情绪和心理压力。

儿童说谎所揭示的不仅仅是儿童的道德认知问题,更为本质的是它反映了儿童对他人愿望、信念等基本心理状态的了解。

儿童如果理解了自己和他人的错误信念,就可能会开始蓄意说谎。

儿童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期,不难看出,这种说谎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儿童在生活中运用心理理论的表现。

对于有说谎行为的儿童,成人不理智的言语和行为等很容易造成儿童的心理创伤,不能轻易将儿童的某些不真实的陈述或者不诚实的行为定义为说谎,更不能贸然给儿童贴上行为问题或道德问题的标签。

(二)引导儿童正视自己的说谎行为著名的德国教育家克雷奇默认为,说谎是由于儿童对成人的不信任而产生的。

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采取理解的方式对待儿童的说谎,要让儿童相信成人,成人首先要信任儿童。

首先,要思考儿童为什么会说谎,认真分析他们产生说谎行为的原因和动机,帮助他们应对挫折,对他们的合理要求予以满足,对不合理的要求讲明不能满足的原因,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引导儿童的行为逐步向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其次,成人要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

儿童在观察他人的行为时所获得的榜样行为、行为情境以及行为结果会使儿童获得替代性强化,当儿童出现不诚实的有意说谎行为时,家长和教师要言行一致,不要敷衍塞责,否则儿童就很容易形成不良的说谎习惯,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水平。

再次,儿童的说谎是一种情境性行为,成人要善于“察言观色”,为儿童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鼓励幼儿参与同伴交往或者混龄交往,对于诚实守信的儿童,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强化诚实行为。

参考文献:[1]Astington,J.W.The child’s discovery of the mind[M].Cam —bridgeMA:Havard University Press,1993:94-105.[2]孙永霞,刘晶波.儿童说谎行为研究综述[J].儿童教育(教育科学),2010(3):49-50.[3]卢乐珍.儿童道德启蒙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395-401.[4]徐芬,荆春燕,刘英,包雪华.交往情景下个体对说谎的理解及其道德评价 [J].心理学报,2002,34(1):74—80.[5]Lee K.Lying as doing deceptive things with words:A speech ac t theoretical perspective[M].In Astington J.W.(Ed.),Mind in the making.Blackwell Publishers,2000:179-186[6]Sweetser E.E.The definition oflieAn examination of the folk models under1ying a semantic prototype[M].In D.Holland( Ed.),Cultural models in1anguage and thought,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43—66.[7]徐芬,王卫星,张文静.儿童说谎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心理理论水平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5(1):73-78.[8]查尔斯·福特著,高卓等译.说谎:你所不知道的一切[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71—79附件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