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免疫系统
第八章 免疫系统
![第八章 免疫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b3e02d4a0b4e767f5bcfce0c.png)
胸腺细胞 胸腺上皮细胞 (T细胞)(上皮性网状细胞)
皮质 多 实质
髓质 少
少 多 胸腺小体
被膜、小叶间隔、小叶的皮质与髓质
皮质:大量的胸腺细胞和少量的胸腺上皮细胞(上皮网状细胞)
髓质:大量的胸腺上皮细胞(上皮性网状细胞)→胸腺小体,少量的胸腺细胞
(二)淋巴结
组织结构
被膜 小梁
皮质淋巴窦
皮质 浅层皮质(B细胞)
实质
副皮质区(T细胞)
髓质 髓索(B细胞) 髓窦
示被膜、小梁、皮质和髓质
示被膜、小梁、皮质淋巴窦和浅层皮质(淋巴小结)
被膜下窦
淋巴小结
髓质:髓索与髓窦
髓质:髓索与髓窦
(三)脾
组织结构
被膜 小梁
动脉周围淋巴鞘(T细胞) 白髓
脾小体(淋巴小结() B细胞) 实质 边缘区
红髓 脾索(B细胞) 脾(血)窦
第八章
免疫系统
主要学习内容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主要淋巴器官的组织结构。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淋巴器官) 免疫组织(淋巴组织) 免疫细胞
(一)免疫细胞
1. 淋巴细胞
T细胞 B细胞 NK细胞
2.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来源:血液的单核细胞
库普弗细胞
巨噬细胞 (肝)
组成: 破骨细胞
尘细胞 (肺)
小胶质细胞
(二)淋巴组织
组成:
淋巴细胞网状组织 + 巨噬源自胞浆细胞分布形式:
弥散淋巴组织
淋巴小结
淋巴小结
弥散淋巴组织
(三)淋巴器官
胸腺 中枢淋巴器官
骨髓
T细胞 B细胞
淋巴结 周围淋巴器官 脾
扁桃体
免疫细胞的分化过程
动物免疫学第八章 免疫分子 天然免疫系统的分子补体等
![动物免疫学第八章 免疫分子 天然免疫系统的分子补体等](https://img.taocdn.com/s3/m/844b696d2e3f5727a5e9629b.png)
二、补体系统的三条激活途径 1、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 2、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3、MBL途径(MBL pathway)
(一) 经典激活途径
1.激活剂: Ag-Ab复合物( IgG、IgM )
2.参与成分:C1、C2、C3、C4、C5、C6、C7、C8、C9
(四)CR4(P150/95、CD11c/CD18) 1.配体 iC3b和C3dg 2.生物学功能 增强Fc受体介导的吞噬作用。
(五)C3a/C4a受体和C5a受体 1.配体 C3a/C4a和C5a 2.生物学功能 介导补体激活的炎症效应。
(六)C1q受体 1.配体 C1q 2.生物学功能 (1)免疫调节作用 (2)调节血小板功能
(二)CR2(CD21)
1.配体 iC3b和C3dg 2.生物学功能 (1)调节B细胞增殖、分化、记忆和抗体的产生。 (2)作为EB(埃-巴二氏)病毒受体,与某些疾病 相关。
(三)CR3(Mac-1、CD11b/CD18)
1.配体: iC3b
2.主要生物学功能
(1)介导粘附 (2)增强吞噬细胞功能 (3)具有凝集素活性
1.未结合的C4b、C3b易被水解失活。 2.与细胞膜结合的C4b、C3b易衰变。 3.与病原体结合的C4b、C3b稳定。
(二)调节因子的作用
四、补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CR) 细胞膜上存在的能与补体活性分子相结 合的糖蛋白。
(一)CR1(CD35) 1.配体: C3b、C4b 2.生物学功能 (1)抑制补体激活,协助I因子裂解C3b和 C4b (2)调理作用 (3)促进免疫复合物清除 (4)免疫调节
3.激活过程(三个阶段)
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第八章 免疫 第二节 运动与免疫
![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第八章 免疫 第二节 运动与免疫](https://img.taocdn.com/s3/m/da7f555b960590c69fc3763c.png)
mmol/L
两组血脂水平的比较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TC
安静组 运动组
TG
LDL-C
HDL-C
结果显示,10周有氧运动可显著下调apoE基因缺陷小鼠血清TC、 TG和LDL-C动对主动脉壁炎性因子及 巨噬细胞浸润的影响
二、维生素调理
维生素又名维他命(Vitamin),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的一 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维生素在体内 的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以及性质虽然 不同,但它们却有着以下共同点:①维生素均以维生素原的形式 存在于食物中;②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 它也不会产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③大 多数的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 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得;④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 日需要量常以毫克或微克计算,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 素缺乏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1. 维生素A的免疫调理作用
维生素A有两种。一种是维生素A醇,是最初的 维生素A形态(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另一种 是胡萝卜素,在体内转变为维生素A的预成物质, 是维持体表皮肤和脏器粘膜健康的重要物质,也 是人体免疫力的重要影响因素,β-胡萝卜素不但 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发挥维生素A的作用,还具 有维生素A所不具备的抗氧化作用。
▪ 大强度运动后,淋巴细胞浓度下降,增殖分化能力及活性降 低,免疫球蛋白含量及功能也受到影响,出现免疫低下期, 表 现为对疾病的易感率升高。
▪ 故一般形象地将这段免疫低下期称为“开窗”期,意为“免 疫系统被打开了窗户,病原体可较自由地进入”。故此段期 间运动员易感率明显上升。
第八章免疫系统
![第八章免疫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4ffce025ccbff121dd36835e.png)
第八章免疫系统免疫是机体对抗原物质产生的一种生物学反应,称为免疫应答。
其生理功能是识别、清除抗原物质,如病原体及其产物、自身的衰老细胞和恶变的细胞等。
将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结构统称为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
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淋巴组织、免疫器官组成。
免疫系统和其它系统一样,也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一、免疫细胞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主要有两大类,即淋巴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
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核心成分,是参与特异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具有捕获抗原的能力,在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此外,红细胞、有粒白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等在一些免疫应答中亦具有一定的作用。
(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在体内分布很广,普遍存在于血液、淋巴液、淋巴组织及免疫器官内.人类淋巴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的淋巴干细胞。
近十几年来研究发现,淋巴细胞是机体内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一个复杂的细胞群体。
根据它们的发育过程、细胞膜表面标记、寿命长短及功能不同,将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B细胞、K细胞和NK细胞四类。
1、T细胞(T淋巴细胞) 在循环血中,T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75%。
T细胞来源于骨髓的淋巴干细胞,在胚胎时期到达胸腺,在胸腺微环境的培育下增殖、分化成具有免疫活性的小淋巴细胞,称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T细胞)。
该细胞经血液循环移至周围淋巴组织或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定居,经抗原刺激后,T细胞再次分裂、分化,形成大量效应性T细胞和部分记忆T细胞。
效应性T细胞具有与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应答的能力。
目前已知效应性T细胞至少可分为三个亚群:①辅助性T细胞,形状似小淋巴细胞,数量较多,它可协助T细胞或B细胞识别抗原,引起和增强免疫应答。
②抑制性T细胞,体积略大,数量较少,它能抑制免疫应答,与辅助性T细胞共同凋节免疫应答强弱。
②细胞毒性T细胞.与抑制性T细胞形态相似,它受抗原澈活后可大量增殖,是行使细胞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其主要功能是直接杀伤靶细胞或分泌淋巴因子间接杀伤靶细胞。
免疫系统【34页】
![免疫系统【34页】](https://img.taocdn.com/s3/m/125b698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7.png)
细 胞
| 免疫细胞分类 [3]
细
• 免疫细胞 | 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胞
粒细胞是一类细胞质中包含颗粒体 的吞噬性白细胞,又因其细胞核形态多 样而称多形核白细胞。
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 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 嗜碱性粒细胞。绝大部分的粒细胞是中 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主要生物学功能:
加工呈递抗原 诱导T、B细胞发育分化和激活 免疫调节作用
树突状细胞最早于19世纪末被发现,但直 到1973年,“dendritic cells”一词才被拉尔 夫·斯坦曼和赞威尔·A·科恩两人创造。
为表彰斯坦曼在树突状细胞在获得性免疫中 的重要作用,他被授予2007年的拉斯克奖基础 医学研究奖和201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免疫器官 | 外周淋巴器官
周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的T、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也是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阑尾、肠集合淋巴 结以及消化道及呼吸道黏膜的许多分散的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
淋巴结
脾脏
外
• 免疫器官 | 淋巴结
周
淋巴结位于遍布全身的淋 巴通道相互连接的交点上,大 小类似豆粒。作用类似过滤器, 内部蜂窝状的结构聚集了淋巴 球,能够将病毒与细菌摧毁, 当身体在对抗入侵的病菌时, 淋巴结内部的淋巴球会快速增 殖,而淋巴结则会肿胀。
细 胞
• 免疫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胞核呈分叶但 不清楚,胞浆中布满深蓝色
细胞颗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约占白细胞总数的0.2%,颗粒内含 有组胺、肝素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等,与机体过敏性反应有关。
第八章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第八章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77781caa1c7aa00b52acb0b.png)
3. 应激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
• 西方医学的许多早期观察均说 明应激性刺激可导致疾病或促 进发病。 进发病。 1936年,Selye发现 “应激” 应激” 年 发现 ( stress) 是由肾上腺皮质激 ) 素分泌过多所致, 素分泌过多所致 , 由此证明了 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内 容 纲 要
一、引 言 二、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特性和共性 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四、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五、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控 六、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七、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环路 神经、 八、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间相互调节的结构 基础及作用机制
一、引
另一方面, ②另一方面,神经生理学家和神经生物家们也仅关注神经 元的结构和功能及突触传递等课题而无暇它顾
③在客观上也受技术条件及各学科发展深度的限制。 在客观上也受技术条件及各学科发展深度的限制。
5. 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概念的形成和确立
1979年 Wybrain证明了人 淋巴细胞上存在阿片肽受 年 证明了人T淋巴细胞上存在阿片肽受 证明了人 阿片肽可以通过特异性受体调节淋巴细胞的功能, 体,阿片肽可以通过特异性受体调节淋巴细胞的功能, 这直接证明了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存在功能联系。 这直接证明了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存在功能联系。
•
•
嗣后, 嗣后 , 不断有报道描述神经精 神因素及内分泌因素对免疫功 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影响。 能 、 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影响 。
• 英国的 英国的C. Murry Parkes博士和他的同事们,于1969 博士和他的同事们, 博士和他的同事们 年公布了他们关于鳏夫寿命的研究, 年公布了他们关于鳏夫寿命的研究,他们发现鳏夫的 死亡率高得惊人——常常在女方去世后 个月内相继 常常在女方去世后6个月内相继 死亡率高得惊人 常常在女方去世后 去世, 去世,他们认为这是心理应激损害了人的防御系统所 造成的。 造成的。 • 澳大利亚的研究者 澳大利亚的研究者Roger Baitrop及同事对 名男女 及同事对26名男女 及同事对 丧偶者进行过一项简单的血液实验, 丧偶者进行过一项简单的血液实验,他们分别在两周 和六周之后抽取了两个血样,从血样中发现, 和六周之后抽取了两个血样,从血样中发现,两周后 免疫能力没有下降, 但是6周以后免疫细胞的反应性 免疫能力没有下降 , 但是 周以后免疫细胞的反应性 下降了,该组织研究人员第一次宣称, 下降了,该组织研究人员第一次宣称,“严重的心理 应激会使免疫功能的异常达到明显的水平。 应激会使免疫功能的异常达到明显的水平。” • 一 般 的 应 激 也 会 危 害 人 的 免 疫 系 统 。 Steven E.Lovcke所做的实验发现 , 那些应付能力差的大学 所做的实验发现, 所做的实验发现 生(poor copers),对大学生活向他们提出的一般 ) 要求都感到压力很大,这些人的杀伤细胞活动较低。 要求都感到压力很大,这些人的杀伤细胞活动较低。
第八章免疫器官
![第八章免疫器官](https://img.taocdn.com/s3/m/583919f905087632311212c0.png)
效应T细胞的亚群: 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 辅助性T细胞( helper T cell) 抑制性T细胞(suppressor T cell)
(二)抗原提呈细胞作用示意图
三、淋巴组织
•以网状细胞和网状 纤维为支架,网眼中 含大量淋巴细胞及浆 细胞、巨噬细胞和肥 大细胞 •无明显界限,结构 弥散 •高内皮的毛细血管 后微静脉
(3)红髓(red pulp):
脾窦
脾索
脾血窦结构示意图
内皮间隙
杆状内 皮细胞 内皮 间隙 网状 纤维
脾 窦 扫 描 电 镜
Splenetic sinusoid
鱼脾脏
脾脏是鱼类红细胞、颗粒白细胞产生、贮 存和成熟的主要场所。
脾脏外面有被膜,其中有平滑肌及纤维组 织,被膜向脾内伸入形成小梁
第一节、免疫器官
淋巴结
脾脏 胸腺
中枢与外周免疫器官的区别
初级淋巴器官(中枢淋巴器官)
次级淋巴器官 (外周淋巴器官)
名称: 胸腺、骨髓(哺乳类)、腔上 淋巴结、脾、扁桃体、血结、
囊(鸟类)
血淋巴结等
发生 发生早,性成熟后逐渐退化
发生迟,终生存在
支架 网状组织(骨髓)或上皮细胞 (胸腺和腔上囊)
淋巴细胞 来自骨髓淋巴干细胞,增殖 分化受微环境影响
脾脏由红髓和白髓组成。白髓的结构不如 哺乳动物明显。无边缘区。
鱼类的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胸腺,头肾,脾脏。 免疫组织:消化管淋巴组织,
血液和淋巴。
头肾
成年鱼头肾完全由淋巴样组织构成,为鱼 类重要的造血器官。
头肾无被膜,外周仅有一层胶原纤维包裹 其实质无肾单位,主要由网状细胞、淋巴
种痘—是最早的免疫手段
免疫系统课件
![免疫系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b5483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10.png)
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免疫
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过敏原产生过度的免疫 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的疾病。
常见过敏反应
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等。
过敏反应的治疗
治疗过敏反应的方法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 治疗、免疫疗法等。
03
特异性免疫
T细胞
T细胞来源
T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 细胞,经过胸腺的分化发 育,分化为成熟的T细胞。
T细胞功能
T细胞具有识别抗原、激活 和调节免疫反应的功能, 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 组成部分。
T细胞分类
根据功能和分化阶段,T细 胞可分为CD4+辅助性T细 胞、CD8+细胞毒T细胞和 调节性T细胞等。
表面。
T细胞激活
T细胞通过T细胞受体(TCR)识别 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物, 被激活并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 细胞。
B细胞激活
B细胞通过B细胞受体(BCR)识别 抗原,被激活并分化为浆细胞和记 忆B细胞。
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细胞因子分泌
活化的T细胞和B细胞分泌细胞因 子,如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4等,促进免疫细
抗原类型
抗原可以是微生物、自身成分或其他外源性物质 ,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
3
抗原识别与免疫应答
抗原识别是启动免疫应答的关键步骤,通过抗原 识别,T细胞和B细胞被激活,并产生相应的免疫 应答。
04
免疫应答过程
抗原识别阶段
抗原识别
抗原进入体内后,被抗原提呈细 胞(APC)摄取并处理,形成抗 原肽-MHC复合物,表达于APC
重组蛋白疫苗
DNA疫苗
免疫学基础
![免疫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ca12b06aaeaad1f347933f40.png)
主要免疫功能:1)T细胞成熟的场所;2) 产生胸腺激素。
腔上囊或类同结构(Bursa or Bursa Analogue)
腔上囊(法氏囊)位于泄殖腔上方,盲囊状。 鸟类特有。
哺乳动物的肠道淋巴结,扁桃体及骨髓有类 似功能。
其主要作用为控制体液免疫。胚胎期用睾丸 酮或可的松抑制腔上囊发育,或孵化时切除 可影响体液免疫。
B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B 淋巴细胞(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or, bursa dependent lymphocyte) 是由哺乳动物骨髓或鸟类法 氏囊中淋巴样前体细胞分化成熟而来。
浆细胞(plasma cell)由活化的B细胞而来, 能分泌针对特异性抗原(antigen,Ag)的抗 体(antibody,Ab)。
多系异体的大分子蛋白质。Mostly heterogenous
proteins
抗原
抗原性(antigenicity)包括两个方面: 1.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
胞的特性。 Immunogenicity: ability to stimulate the generation of antibodies and activated special lymphocytes.
Lymph node
Spleen
Peryer’s patches 淋巴集结
Appendix阑尾
Bone marrow
Lymphatic vessel 淋巴管
第一节 免疫系统
二、免疫细胞, Immunocyte
-----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第八章 免疫学的基础理论
![第八章 免疫学的基础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a4e1d9480eb6294dd886ca6.png)
电子教案:第八章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第八章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第一节免疫的概念、功能和类型第二节非特异性免疫第三节特异性免疫第四节变态反应第一节免疫的概念、功能和类型一、免疫的概念免疫学是人们在与传染病长期做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免疫一词来源于拉丁语“Immunis”,亦是免除税役或免除奴役的意思,将之引用于医学上,以示免除瘟疫或免除感染,既是机体对病员微生物及其产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免疫学的研究范围,以往一直被局限于传染病的特异性预防、诊断和治疗.随着免疫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现已证实,有很多免疫现象与微生物有关,如动物的血型、同种异体器官移植反应、过敏反应、自身免疫及肿瘤免疫等.可见免疫的概念实际上已大大超过了抵抗感染的范围。
现代免疫学的概念是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和清除非己的复杂生理学机能的总和。
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非己物质做斗争的免疫系统.机体的免疫系统支持这种功能。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免疫学的知识被广泛的应用与生物科学的各个领域,免疫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免疫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免疫理论体系的建立,又派分出很多学科,如基础免疫学、医学免疫学、兽医免疫学、免疫病理学、免疫血清学、免疫化学、肿瘤免疫学、移植免疫学、临床免疫学以及分子免疫学等等.其中兽医免疫学的侧重点在于免疫血清学和抗感染免疫,尤其应重视免疫学诊断、预防和治疗,这是学习本章的重要内容。
二、免疫的基本功能(一)抵抗感染动物机体对病原微生物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由于机体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各式各样的微生物包围之中,时时刻刻都有成千上万的微生物从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黏膜进入动物体内,其中也包括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
清除这些病原微生物是机体抵抗感染的具体表现。
如果机体抗感染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免疫缺陷,就会引起反复感染;相反,如免疫异常亢进时,就会导致机体发生变态反应。
(二)自身稳定机体在正常条件下每天都有大量的细胞衰老和死亡,这些细胞如果积累在机体内,就会毒害细胞的正常的生理功能。
八年级生物第八章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第八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e2acb9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e.png)
八年级生物第八章知识点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是我们了解自身身体构造及身体内发生的所有过程的科学。
生物学是一门拥有广泛知识领域的学科,其中,八年级生物的第八章是关于人的免疫系统和卫生保健的知识。
一、免疫系统人的免疫系统是指人体内的所有细胞、组织和器官,通过相互协作来对抗外来病原体的一种自我防御系统。
免疫系统是我们身体内的守卫,它会把许多不属于我们的物质视为入侵者和病原体,并利用多种机制来打击和消灭它们。
1. 免疫系统的两种防御机制人的免疫系统包括两种防御机制:非特异性防御和特异性防御。
非特异性防御是指人体内的多种机制,如皮肤、粘膜、细胞分泌物等,这些机制可以消灭多种不属于人体的物质,并只作出通用的反应。
特异性防御是指由人体内抗体和免疫细胞介导的防御机制。
这种防御机制对于某种病原体具有专一性,而且可以识别和击败该病原体。
一旦特异性免疫系统感知到某种特定病原体,就会产生特定病原体的抗体,并通过T细胞来识别、标记和消灭这些病原体。
2. 免疫系统中的器官和细胞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是由多种器官和细胞组成而成。
其中最重要的免疫器官是脾脏和淋巴组织。
脾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它在人的胃肠道附近。
淋巴组织包括淋巴结、扁桃体和腺体,分布在全身各部位。
同时,免疫系统中的关键细胞包括白细胞和T细胞。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包括吞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等。
T细胞则有特工般的任务,能够寻找外来的抗原并进行标记,从而识别和消灭它们。
二、卫生保健卫生保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它能够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
以下是一些卫生保健方面值得关注的事项。
1. 保持皮肤清洁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卫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洗手、刷牙、洗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的卫生习惯,不仅为他人提供一层安全保障,也能够保护自己。
2. 饮食均衡健康饮食均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另一个重点。
均衡的饮食含有足够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免疫系统PPT课件
![免疫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6f0fff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0e.png)
细胞免疫 Ag
效应TC
记忆性TC
(1周)
A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年)
清除Ag 直接杀伤靶 C
B淋巴细胞
初始 B 细胞
体液免疫 Ag
浆 C (效应 BC ) 记忆性 BC Ag
产生Ab Ab + Ag, 清除Ag
3. NK细胞 无需抗原刺激,也不借助抗体,即可直
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
### 单核吞噬C系统 ###
概述
组成: 免疫C 淋巴组织 淋巴器官
功能:
免疫防御:体外 Ag(Antigen) 免疫监视:体内变异 C 免疫稳定:体内衰老 C
二、主要的免疫细胞
(一)淋巴细胞
分类:
T细胞(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淋巴细胞) B细胞(B淋巴细胞,骨髓依赖淋巴细胞)
NK细胞(自然杀伤性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初始T细胞
LC由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通道
2. 淋巴小结(淋巴滤泡)
B细胞
生发中心
四、淋巴器官
胸腺 中枢淋巴器官 骨髓
淋巴结 周围淋巴器官 脾
扁桃体
T、B早期分化的场所 免疫应答的场所
1. 胸腺
皮质
cortex
髓质
medulla
胸 腺 高 倍
( )
Thymus HE
(1)胸腺皮质
皮质:
胸腺上皮C:少. 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 胸腺C:多,85-90%.
胸腺上皮C 胸腺C
(85-90%)
胸腺上皮C
胸腺皮质:两种主要C的分布
(2)胸腺髓质
胸腺上皮C:多.
胸腺C:少.
胸腺髓质
medulla
胸腺上皮C
胸腺小体
第七章第八章免疫系统详解演示文稿
![第七章第八章免疫系统详解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4fdbba8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9.png)
§ 在人和动物的血中,存在形态不同、功能各异的 多种血细胞。它们是: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
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等。
§ 其生命各不相同,但起源于共同的祖先细胞,即 造血干细胞。
第33页,共74页。
组 成:
淋巴细胞:T-C, B-C, K-C, NK-C
第一节 淋巴细胞
免疫系统的核心成分。 免疫应答中其核心作用。 人体大约有1012个淋巴细胞 T-C, B-C,K-C, NK-C 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
始祖T细胞(pro-T) 骨髓中 始祖B细胞(pro-B)
进入胸腺后可发育分化为成熟T 细胞
骨髓内(哺乳类)或法氏囊(禽类) 发育分化为成熟B细胞。
3.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1)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构成机体抵抗病原入侵的第一道免疫 屏障,它是阻止病原菌入侵的主要门户
2) 分布: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以及外分泌腺. 3) 黏膜免疫系统在胎儿期就已开始发育,但在出生时还
未发育完全。随着年龄的增长,受骨髓和胸腺的影响以 及在抗原的刺激下逐步完善.
4)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产生分泌型IgA(SIgA)
(4)鼻相关淋巴样组织
(Nose-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NALT)。
第31页,共74页。
1. 免疫系统是由()组成
A: 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B: 胸腺和骨髓
C: T细胞和B细A: T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 B: B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
第36页,共74页。
第37页,共74页。
1.T淋巴细胞
• T细胞
名称:胸腺依赖淋巴细胞;
来源:骨髓淋巴干细胞--胸腺分化成熟;
第八章 免疫学基本知识
![第八章 免疫学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c4efb619b6648d7c1c746a1.png)
第八章免疫学基础理论一、名词解释1.免疫2. 非特异性免疫3.特异性免疫4.自动免疫5.人工自动免疫6.人工被动免疫7.被动免疫8.免疫活性细胞9.免疫器官10.抗原11.抗原决定簇12.抗原结合价13.完全抗原14.半抗原15.异嗜性抗原16.佐剂17.抗体18.免疫球蛋白19.补体20.免疫应答21.感应阶段22.反应阶段23.效应阶段24.体液免疫25.细胞免疫26.初次应答27.再次应答28.变态反应29.Ⅰ型变态反应30.Ⅱ型变态反应31.Ⅲ型变态反应32.Ⅳ型变态反应33.自身免疫34.免疫耐受35.免疫抑制36.免疫缺陷37.免疫防御二、填空题1.免疫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组成。
2.免疫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免疫功能失调可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免疫应答分为B细胞介导的__________和T细胞介导的____________。
5.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6.中枢免疫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周免疫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7.细胞免疫应答常和_________共存。
三、选择题1.胸腺的作用是()A.T细胞发生场所;B.B细胞定居场所;C.T细胞成熟、分化场所;D.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E. T细胞定居场所2.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A.IgM抗体显著升高B.产生快,维持时间长C.潜伏期长D.浓度低E.亲和力低3.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是()A.胸腺B.骨髓C.腔上囊D.淋巴结E.血液4.外周免疫器官不包括()A. 骨髓;B.淋巴结;C.脾脏;D.粘膜伴随淋巴组织;E.扁桃体;5.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周免疫器官的区别是()A.中枢免疫器官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B.外周免疫器官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C.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成熟的场所,而外周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分布定居和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D.外周免疫器官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E.中枢免疫器官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6.免疫对于机体()A.有利;B.有害;C.有利也有害;D.无利、无害;E.正常情况下有利,某些情况下有害7.与载体偶联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A.变应原B.完全抗原C.半抗原D.佐剂E.载体8.甲、乙两种抗原都能与某一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这两种抗原相互称为()A.半抗原B.完全抗原C.TD-AgD.TI-AgE.共同抗原9.抗体分子中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A.CH1B.CLC.CH2D.CH3区E.VH与VL区10.可将IgG分解成F(ab’)2和pFC ’的酶是()A.木瓜蛋白酶B.胰酶C.胃蛋白酶D.激肽原酶E.脂氧化酶11.下列成分有可能与大分子抗原结合而出现肉眼可见反应的是()A.IgG的H链B. IgG的L链C.Fc段D.F(ab’)2段E.Fab段12.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A. IgMB. IgGC. IgAD. IgEE. IgD13.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的介导细胞主要是()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C.巨噬细胞14.免疫应答的发生场所是:()A.骨髓B.胸腺C.腔上囊D.淋巴结E.血液15.初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A.潜伏期短B.抗体亲和力高C.抗体维持时间短D.抗体含量高E.以IgG为主16.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不包括()A.潜伏期短B.抗体亲和力高C.抗体维持时间长D.以IgM类抗体为主E.迅速产生大量IgG类抗体17.体液免疫初次应答时产生Ig的特征是()A.产生的抗体以IgG为主; B.IgG出现较晚;C.抗体为高亲和力抗体D.抗体含量比再次应答高; E.抗体的产生持续时间较长18.天然免疫耐受失调可导致()A.免疫抑制B.I型超敏反应C.自身免疫病D.移植排斥反应E.肿瘤免疫19.下列物质中,可引起I~IV型变态反应的变应原是()A.药物B.尘屑C.真菌D.食物E.花粉20.青霉素引起的变态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属于I型变态反应的是()A.过敏性休克B.溶血性贫血C.接触性皮炎D.免疫复合物病E.血小板减少四、问答题1.如何理解"免疫"的概念?机体的免疫反应有何功能?2.试述哪些因素构成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第八章 免疫应答(文理版)
![第八章 免疫应答(文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7d9c0e345727a5e9856a61de.png)
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单识别) * 抗原的来源: 加工处理的方式 * 抗原呈递细胞: Mφ, DC * 呈递物: 抗原肽-MHC-Ⅱ复合物 * 呈递对象: CD4+T细胞
* BCR直接识别抗原的B细胞决定基,由Igα和Igβ传递特 异性识别信号(活化信号1)
外源性抗原的摄取
B细胞应答的效应
1 、中和作用 2、激活补体 3、调理、粘附作用 4、ADCC效应 5、穿过胎盘和粘膜
B细胞对TD抗原的初次应答
TD抗原 BCR识别抗原 B细胞表位
活化信号1
APC摄取、处理、提呈抗原 B/Th间 协同刺激分子作用 Th细胞活化
活化信号2
分泌IL-2、IL-4、 IL-5、IL-6
3)机体的免疫抑制状态 免疫抑制状态有利于诱导耐受
三.意 义
• T、B细胞的阴性选择使正常机体得以建立
针对自身抗原的中枢免疫耐受。
• 若阴性选择发生障碍,可致自身免疫病。
免疫调节
Immune regulation
概 念:
指免疫应答过程中, 免疫细胞之间、免
疫细胞与免疫分子之间以及神经内分泌系
统等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免疫应答的全过
记忆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
记忆B cell 浆细胞
IgG、A、E类抗体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针对TD抗原)
• 个体发育中免疫球蛋白的产生规律
胚胎晚期:IgM 出生3个月:IgG 出生4-6个月:IgA
• 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规律
潜伏期
对数生长期
平台期
下降期
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
(一) 初次免疫应答
程,使免疫应答维持合适的强度,以保证
免疫系统课件 PPT
![免疫系统课件 PPT](https://img.taocdn.com/s3/m/2ad505c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0.png)
图2 Tc细胞作用过程模式图
图3 Tc细胞攻击肿瘤细胞扫描电镜图 (体外培养实验 人工加色)
2、 B 细胞(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
(骨髓或腔上囊产生, 进入外周)
初始B细胞
(受抗原刺激
转化、增殖与分化)
浆细胞(效应B细胞) 记忆性B细胞
(大部分)
(小部分)
功能:阻挡大分子抗原物质进入胸腺皮质,维持 内环境稳定,保证胸腺细胞得正常发育
图11 血-胸腺屏障模式图
4、胸腺得功能 (1)形成初始T细胞(2)分泌激素 5、胸腺得发育与退化
性成熟时最大,后逐渐退化消失,被脂肪 组织代替。
(二)淋巴结(lymph node) 被膜:含若干输入淋巴管 门部:血管、神经、输出淋巴管通过 得地方。 小梁:被膜伸入实质形成,构成粗支架。 实质:皮质与髓质
图19 脾光镜图( 小梁 △白髓)
1、 白髓(white pulp)
动脉周围淋巴鞘: 中央动脉周围得弥散淋巴组 织,含大量 T 细胞及少量巨噬细胞与交错突细 胞
淋巴小结(脾小结):动脉周围淋巴鞘一侧,主要 含B 细胞
图20 脾白髓光镜图
2、边缘区:
白、红髓交界处得狭窄区域有边缘窦(血 液与淋巴细胞进入脾内得重要通道;边缘 区就是脾内免疫细胞捕捉、识别、处理 抗原与诱发免疫应答重要部位)
定义: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 得细胞。
主要指淋巴细胞、浆细胞与抗原呈递细 胞。此外,还有有粒白细胞、红细胞、肥 大细胞与血小板等。
(一)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就是由淋巴干细胞发育分化而 来得,具有特异性、转化性与记忆性。
根据发育部位、形态结构、表面标志与 免疫功能得不同,一般将淋巴细胞分为T 细胞、B细胞、K细胞与NK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还包括成纤维细胞、内
皮细胞和上皮细胞等
巨 噬 细 胞 处 理 抗 原 过 程 示 意 图
巨噬细胞(左)向T细胞(右)提呈抗原电镜像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
表面有大量MHC-II类分子,有树枝状突起, 细胞核形态不规则。 包括: 血液DC 郎格汉斯细胞(表皮和消化管) 面纱细胞(淋巴) 间质DC(心、肝、肺、肾、消化管) 交错突细胞(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课件
组织胚胎学
(第十七讲)
主讲人 姜文华 学 时:48
第八章
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抗原提 呈细胞、浆细胞、粒细胞等 2. 淋巴组织: 弥散淋巴组织、淋巴小结 3. 淋巴器官:中枢淋巴器官(胸腺、骨髓) 外周淋巴器官(淋巴结、脾、扁桃体)
1.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
(胸腺产生, 进入外周, 处于静息状态)
效应T 细胞 (大部分)
记忆性T 细胞 (小部分)
行使细胞免疫(细胞直
接作用的免疫应答)
处静息状态,长期保持
免疫记忆,保持迅速再
次反应的能力
T细胞增殖分化过程示意图
T 细胞分三个亚群 • 辅助性T 细胞(Th细胞):辅助B细胞和Tc 细胞进行免疫应答 • 细胞毒性T 细胞(Tc 细胞):通过释放穿 孔蛋白,直接攻击带异抗原的肿瘤细胞、 病毒感染细胞和异体细胞
浆细胞(效应B细胞) (大部分) 分泌抗体 行使体液免疫(由B细胞 产生的免疫应答)
记忆性B细胞 (小部分) 处静息状态,长期 保持免疫记忆,保持 迅速再次反应的能力
3. NK细胞 无需抗原提呈细胞中介,可不借助抗 体,即可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
细胞
(二)巨噬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1.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穿出血管后形成
面纱细胞扫描电镜图像
交错突细胞电镜像 (1交错突细胞 2 淋巴细胞
三、淋巴组织(lymphoid tissue)
概念
•
弥散淋巴组织:无明确界限;有毛细血 管后微静脉(高内皮微静脉),是淋巴
细胞从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通道
弥 散 淋 巴 组 织 光 镜 图 像
2. 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 • 又称淋巴滤泡。呈圆形或椭圆形,有较 明确的界限 • 含大量B细胞,部分Th细胞、滤泡树突状 细胞、巨噬细胞等 • 抗原刺激下,增大增多,是体液免疫应 答的重要标志 • 抗原刺激后, 产生生发中心。无生发中 心者, 称初级淋巴小结;有生发中心者 称次级淋巴小结
淋巴小结光镜图像
• 滤泡树突状细胞
形态:有许多细长且有分支的突起,胞质嗜
酸性,核多呈椭圆形
功能:不表达MHC分子,但有大量Fc受体和 C3受体,在B细胞的活化和调节体液免疫应 答起重要作用
• 又可分为孤立淋巴小结和集合淋巴小结
淋巴小结的细胞组成及相互关系示意图
四、淋巴器官(lymphoid organ)
• 中枢淋巴器官:
• 外周淋巴器官:
(一)胸腺(thymus)
被膜(薄层结缔组织), 小叶间隔 胸腺小叶: 分皮质和髓质 1. 皮质(cortex) 胸腺上皮细胞构成支架, 间隙内含有大 量胸腺细胞和少量基质细胞
★
△
胸腺光镜图像(
被膜 △皮质 ★髓质)
胸腺光镜图像(高倍)
•胸腺上皮细胞 包括被膜下上皮细胞和星形上皮细胞 (上皮性网状细胞)
淋 巴 结 髓 索 与 髓 窦 模 式 图
淋巴结髓质光镜图像(
髓索
髓窦
小梁)
• 淋巴结内的淋巴通路
输入淋巴管 被膜下窦 小梁周窦
皮质淋巴组织
髓窦 输出淋巴管
3.淋巴细胞再循环 (recirculation of lymphocyte)
• 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离开淋巴结,进 入到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最终进入血 循环,在流经淋巴结的毛细血管后微静 脉(高内皮微静脉)时,部分细胞穿越 内皮再进入淋巴组织内,如此不断循环, 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 淋巴细胞再循环库
• 形态
• 功能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课件
组织胚胎学
(第十八讲)
主讲人 姜文华 学 时:48
(三)抗原呈递细胞: 能捕获、吞噬和处理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
特异性淋巴 细胞,激发T淋巴 细胞活化、增殖的
一类免疫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主要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脾光镜图像(↑小梁 △白髓)
1. 白髓(white pulp)
• 动脉周围淋巴鞘:
• 淋巴小结:
脾白髓光镜图像
2. 红髓
• 脾索:富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织;有较多B 细胞、 浆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笔毛微动脉 开口于脾索 巨噬细胞可吞噬异物、衰老的红细胞和血
小板;脾索对滤过血液和产生抗体有重要作用
功能不详
★
胸腺光镜像(★髓质)
胸腺髓质光镜图像(高倍)
胸腺小体光镜图像
3. 血-胸腺屏障
• 结构:
• 功能:
血-胸腺屏障模式图
血-胸腺屏障电镜图像
4.胸腺的功能
1.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分泌多种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诱导
胸腺细胞分裂分化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
2.胸腺的免疫调节功能 3.分泌功能
有许多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淋巴结光镜图像(高倍)
淋巴结副皮质区光镜像 ( 示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淋巴结副皮质区光镜像 (示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毛 细 血 管 后 微 静 脉 模 式 图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电镜图 ( 红细胞 内皮细胞 淋巴细胞)
•皮质淋巴窦 包括: 结构:窦壁由连续性单层扁平上皮构成, 窦腔内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支撑窦腔,许 多巨噬细胞附着于网状细胞上 功能: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课件
组织胚胎学
(第十九讲)
主讲人 姜文华 学 时:48
(二)淋巴结(lymph node)
被膜:
小梁:
门部:
实质:
1. 皮质
• 浅层皮质
淋 巴 结 模 式 图
淋巴结光镜图像(低倍)
淋巴结光镜图像(高倍)
•深皮质
又称: 位置: 构成:主要由T 细胞,并有散在的网状细胞 和交错突细胞
• 调节性T 细胞(Tr 细胞):于免疫应答后期 增多,减弱或抑制T、B 细胞的活性,调节 免疫应答的强度
Tc细胞作用过程模式图
Tc细胞攻击肿瘤细胞扫描电镜像(体外培养实验 人工加色)
2.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
(骨髓产生, 进入外周)
•外周淋巴器官和 淋巴组织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高内皮微静脉)
淋巴管
血液 •有利于识别抗原,促进免疫细胞间的协作, 使散在于全身的免疫细胞成为一整体
输入淋巴管 毛细血管 后微静脉 淋巴结
静脉
动脉Βιβλιοθήκη 淋巴管心脏淋巴细胞再循环通路示意图
4.淋巴结的功能
1.
2.
(三)脾 (spleen)
• 被膜:
• 小梁: • 实质:
淋巴小结光镜图像
胸 腺 内 细 胞 分 布 示 意 图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防御:识别和清除进入机体的抗原 (病原微生物、异体细胞和异体分子) 2.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表面抗原发生变 异的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3.免疫稳定:识别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
细胞,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概
• 免疫
念
• 抗原
• 抗体
• 免疫应答及过程
二、免疫细胞
(一)淋巴细胞
脾红髓光镜图像
• 脾血窦: 形态不规则,相连成网;长杆状内皮 细胞围成,细胞间隙较大,基膜不完整, 网状纤维环绕血窦,形成栅栏状多缝隙 结构,有利于血细胞的穿透;周围有大 量巨噬细胞;脾索内血细胞穿越内皮间 隙进入脾血窦
脾索与脾血窦模式图
脾血窦光镜图像
脾血窦扫描电镜图(M巨噬细胞 N中性粒细胞)
• 生发中心 暗区:位于生发中心的内侧,着色深(细胞嗜 碱性强),主要含大而幼稚的B细胞。 明区:位于生发中心的外侧,着色较淡(细胞 分布松散),含中等大的B细胞和部分Th细胞、 滤泡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
(小结)帽:位于生发中心的顶部及周围,由 密集的小淋巴细胞构成,含记忆性B细胞、幼 浆细胞、初始B细胞
脾血窦扫描电镜图
红细胞穿越脾血窦内皮细胞间隙 (上:扫描电镜 下:透射电镜 R红细胞 E内皮细胞)
3.边缘区
• 白、红髓交界处的狭窄区域
• 有边缘窦
• 是淋巴细胞从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 通道,是脾首先接触抗原并引起免疫应
答的重要部位
4.脾的血液循环
脾A 小梁A 中央A
(主干分支形成)
(侧支末端膨大) 边缘窦
腭扁桃体模式图
扁桃体光镜像
本章重点
• 淋巴细胞的分类及各类的主要功能
•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 抗原提呈细胞的构成和功能
• 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的形态、主要
细胞构成和功能
• 胸腺、淋巴结、脾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2.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和由其分 化的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 包括:单核细胞(血液) 巨噬细胞(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 破骨细胞(骨组织) 小胶质细胞(神经组织) 肝巨噬细胞和肺巨噬细胞
淋巴结被膜下窦模式图
淋巴结被膜下窦光镜图像(低倍)
淋巴结被膜下窦光镜图像(高倍)
2. 髓质
• 髓索(medullary cord) :索条状淋巴组织; 有B 细胞、浆细胞 、巨噬细胞、肥大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