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材料微观分析测试技术课题论文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2篇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2篇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帮助人们了解材料的性能、结构和成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两篇关于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的文章。
第一篇文章是关于X射线衍射(XRD)技术的研究。
XRD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测试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材料表征和分析领域。
文章首先介绍了X射线原理和衍射现象。
X射线通过物质时会与物质中的原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衍射现象。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被衍射的X射线的特征衍射峰来确定材料的结构和晶体学参数。
接下来,文章介绍了XRD技术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
XRD可以用于分析晶体材料的结构和晶体学参数,以及非晶态材料的相变和晶化过程。
此外,XRD还可以用于定量分析材料中的成分,例如优化合金中的元素含量。
文章中还提到了XRD在矿物学、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纳米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第二篇文章是关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的研究。
SEM是一种高分辨率显微镜,可以观察和分析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
文章首先介绍了SEM的工作原理和设备结构。
SEM通过向样品表面扫描电子束,然后收集由样品发射的信号来生成显微图像。
SEM具有高分辨率和大深度和视场,可以观察到微米甚至纳米级的细节。
接下来,文章介绍了SEM技术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
SEM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形貌和表面粗糙度,例如观察纳米颗粒、纤维和微观结构的形貌。
此外,SEM还可以通过分析样品的光谱信号来确定元素的分布和成分。
文章中还提到了SEM在材料科学、材料工程、半导体行业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总之,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对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XRD和SEM是其中两种常用的测试技术,它们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材料的性能、结构和成分。
通过应用这些测试技术,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材料的特性,推动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
材料微观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材料微观结构分析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材料科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了解其组成、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
2. 掌握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等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3. 提高对材料微观结构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材料的微观结构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材料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可以了解其内部的组织、缺陷、相结构等,从而为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本实验采用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材料进行微观结构分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金属合金、陶瓷、复合材料等。
2. 实验仪器: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样品台、载物台、电源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分析的样品进行切割、抛光、腐蚀等处理,制成适宜的样品。
2. 电子显微镜观察:将样品放置在电子显微镜样品台上,调整样品与电子束的距离,观察样品的微观结构。
3. 扫描电镜观察:将样品放置在扫描电镜样品台上,调整样品与电子束的距离,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
4. 数据分析:对观察到的图像进行测量、计算和分析,得出材料的微观结构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金属合金(1)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合金的微观结构主要由晶粒、晶界、位错等组成。
通过观察发现,晶粒尺寸、晶界形态、位错密度等对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2)扫描电镜观察:金属合金的表面形貌较为平整,无明显缺陷。
但在晶界处存在少量孔洞和夹杂物。
2. 陶瓷(1)电子显微镜观察:陶瓷的微观结构主要由晶粒、晶界、孔隙等组成。
通过观察发现,晶粒尺寸、晶界形态、孔隙率等对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2)扫描电镜观察:陶瓷的表面形貌较为粗糙,存在大量孔隙和裂纹。
在晶界处存在少量孔洞和夹杂物。
3. 复合材料(1)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主要由基体、增强相、界面等组成。
通过观察发现,基体与增强相的界面质量、增强相的分布等对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材料力学性能的微观表征与分析

材料力学性能的微观表征与分析材料力学性能的微观表征与分析在现代材料科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材料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可以揭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力学行为的本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微观表征技术,并探讨其在材料力学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1. 金相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是一种常见的材料显微镜,能够观察材料的显微组织和颗粒尺寸。
通过金相显微镜,可以对材料的晶粒大小、晶体结构和相含量等进行直观的观察和分析。
晶粒大小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小晶粒尺寸通常会导致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增加。
2. 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可以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是其中一种常用的电子显微镜技术,可以获得材料表面的高分辨率图像。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则能够观察材料的内部结构。
这些电子显微镜技术可以提供关于材料微观结构和缺陷的详细信息,揭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失效机制。
3. X射线衍射X射线衍射是一种常用的材料表征技术,通过对材料中的晶体进行衍射分析,可以确定晶体的晶胞参数和晶体结构。
通过X射线衍射,可以研究晶体中的缺陷和残余应力等信息,从而揭示材料的力学行为。
4. 原子力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AFM)是一种能够对材料表面进行原子级分辨的显微镜技术。
通过AFM,可以获得材料表面的三维形貌和力学性质。
AFM在材料力学性能的表征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可以通过AFM 观察微米级混凝土的表面纳米级颗粒的分布和力学特性。
5. 纳米压痕技术纳米压痕技术是一种通过在纳米尺度下对材料表面施加压力,来研究材料力学性质的方法。
通过纳米压痕实验,可以获得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和塑性形变等重要力学参数。
这种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材料,从金属和陶瓷到生物材料和聚合物等。
通过以上的微观表征技术,我们可以揭示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这些表征技术为材料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依据。
例如,在材料的强度提升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晶粒大小和晶体结构来优化材料的微观结构,从而增强材料的力学性能。
【2019年整理】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论文

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考试试卷学号______ ________研究生姓名______ ________班级______ ________考试科目______ ________考试日期________ ______课程学时_______ _______开(闭)卷________ ______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在煤热解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摘要: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在化工生产的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讨论X射线荧光分析(XRF)、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在制备煤热解催化剂中的应用。
关键词:XRF、XRD、SEM、煤热解催化剂、应用Abstract: the modern analysis determination technique in the study of chemical production occupie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XRF),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oal pyrolysis catalyst.Key words:XRF, XRD, SEM, the coal pyrolysis catalyst, application1、引言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是化学、物理等多种学科交叉发展、前沿性应用以及合而为一的综合性科学研究手段,主要研究物质组成、状态和结构,也是其它学科获取相关化学信息的科学研究手段与途径,因此想要获得准确有效的实验数据就必须能够正确的运用各种分析测试手段,对化工类学生更是如此。
本次论文主要对煤热解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用到的分析测试技术手段进行论述。
材料现代测试技术

材料现代测试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材料科学02班姓名:吴明玉学号:20103412SnO基纳米晶气敏材料微观结构的表征2一.摘要随着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为人们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人们对气敏材料机理有了更为客观的认识。
本文主要以X衍射分析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等现代材料测试技术为基础,设计出了可行的气敏材料微观结构表征方案。
关键词:XRD XPS SEM HRTEM二.引言材料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半导体SnO2气敏材料在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大气环境的检测以及工业生产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等领域的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是,目前开发的半导体气敏材料仍存在着灵敏度不高、交叉敏感严重、长期使用敏感材料易中毒失效稳定性差、重复性不好等缺点。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者们做了大量工作。
气敏材料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改进、优化成膜工艺和对现有材料进行掺杂、改性、表面修饰等处理,以提高气体传感器的气敏性能,降低工作温度,提高选择性稳定性等性能。
掺杂不仅可以提高元件的电导率,还可以提高稳定性和选择性,金属掺杂是最为常见的掺杂方式,掺杂物的电子效应可以起到催化活性中心的作用,降低被测气体化学吸附的活化能,有效提高气敏元件的灵敏度和缩短响应时间。
成分,结构,加工和性能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基本要素,成分和结构从根本上决定了材料的性能,对材料的成分和结构进行精确表征是实现材料性能控制的前提。
材料的分析包括表面和内部组织形貌,晶体的相结构,化学成分和价键结构,相应地,材料分析方法有形貌分析,物相分析,成分与价键分析和分子结构分析。
为了对SnO掺杂金属离子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本文设计出了2微观结构表征方案,为微观结构研究做好了铺垫。
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显微分析技术IR资料

拓展应用领域, 从材料科学向 生物医学等领
域延伸
结合人工智能 和机器学习技 术,实现自动 化和智能化分
析
深入研究IR显 微分析的机理 和相互作用机 制,为新技术 的应用提供理
论支持
06
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技术: 利用数字化技 术提高分析测 试的准确性和
03
显微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光学显微镜的原理
显微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将物体放大并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目镜将这个实像再次放大并 呈现给观察者。
光线通过显微镜时,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使得观察者能够看到物体细微结构。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力主要取决于物镜的数值孔径和照明光源的波长。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长度或宽度与原物体长度的比值,通常由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 数相乘得到。
显微分析技术在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中的应用,如测量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 电性能等。
显微分析技术在高分子材料老化研究中的应用,如观察高分子材料在老化过程中的微观变 化和性能变化等。
显微分析技术在高分子材料合成中的应用,如监测高分子材料的聚合反应过程和产物形貌 等。
陶瓷材料显微分析技术应用
电子显微镜的出现:20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鲁斯卡和克诺尔发明了电子显微 镜,实现了对微观世界的更深入观察。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诞生:1981年,瑞士物理学家宾尼和罗雷尔发明了扫描隧道 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原子结构,为材料科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原子力显微镜的发展:1986年,日本科学家日立造次和恩格尔巴特发表了原子力 显微镜的论文,实现了对表面形貌的超高分辨率成像。
05
IR资料在显微分析中的应用
材料微观构造的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材料微观构造的分析及其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大量的材料被应用于制造各种产品。
材料微观构造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材料性能及其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材料微观构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材料微观构造的概念材料微观构造指的是材料的内部结构和组成,包括其结晶状态、晶体结构、晶界和缺陷等方面。
从宏观上看,材料通常被认为是均匀的物质。
但在微观上,材料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组成,这些结构和组成决定了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因此,对材料微观构造的分析是材料科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材料微观构造的分析方法在材料微观构造的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包括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
其中,X射线衍射是测定材料结晶状态和晶体结构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测量材料中X射线的衍射图案,可以确定晶体的晶格参数和晶体结构。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则可以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
扫描电镜主要用于表面和断口的观察,透射电镜则可以观察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
这些方法可以对材料的微观构造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揭示材料性质和应用的本质。
三、材料微观构造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材料微观构造的分析对材料科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材料的合成和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微观结构的形成。
例如,通过控制材料的晶化条件可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从而影响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此外,在材料的性能调控和优化中,了解微观结构成为关键环节。
通过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调控,可以有效地改善材料性能,例如增强材料的韧性和强度。
同时,在材料的故障分析和材料的可靠性评估中,了解微观结构也显得非常重要。
通过分析材料的晶界和缺陷,可以确定材料出现故障的原因,并指导材料设计和制造的优化。
四、结论材料微观构造的分析是材料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通过对材料微观结构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材料的性质和应用,从而指导材料的设计和制造过程。
在未来,材料微观构造的研究将继续蓬勃发展,为人类的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25727051_材料微观分析测试方法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材料微观分析测试方法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张景怀(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材料微观分析测试方法类课程是高等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微观表征是材料、冶金、化学、物理、生命等科研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
结合目前该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从教学专业内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专业教学、教学方式和方法改变(包括科研案例研讨、翻转课堂、课程网站建设)角度对这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对提出的一些措施进行实践,有助于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品格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微观分析测试方法;课程教学;教学改革[作者简介]张景怀(1981—),男,河北吴桥人,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新型镁合金材料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1)44-0062-05[收稿日期]2021-07-21一、引言新材料是决定国家高端制造及国防安全的关键因素,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
目前,新材料及相关技术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支撑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因此,更高性能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是材料工作者追寻的不变目标。
材料微观结构决定其宏观性能是自然界的永恒规律,通过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可获得满足性能要求的新材料。
为了研究开发新材料,须在不同微观层次(微米至原子级)观测和分析材料在制备、加工及服役条件下微结构和微区成分的变化,揭示材料成分—工艺—微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建立、丰富和发展材料科学基本理论。
可见,材料微观分析在新材料研究中至关重要,是现代材料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目前,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已应用到材料、冶金、固体化学、固体物理、机械、生物医学、电子信息、地质矿物等多个科学领域。
材料微观分析测试方法类课程是材料、冶金学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程,也是其他相关学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第一篇:材料分析测试技术一、引言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是现代材料科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涵盖了材料结构、材料性能以及材料组成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材料进行分析测试,能够为材料的合理设计、精细加工、可靠使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二、主要内容1.材料结构分析测试:此项测试主要是通过对材料的原位形貌、拉伸或压缩变形过程以及破坏机理的观察和分析,来揭示材料微结构的特征和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2.材料物理性质测试:此项测试主要包括材料的热学性能、电学性能、光学性能等各个方面。
其中,热学性能测试包括热膨胀系数、热导率、比热等;电学性能测试包括电导率、介电常数、磁导率等;光学性能测试包括透过率、反射率、吸收率等。
3.材料化学成分测试:此项测试主要是通过对材料中各种元素化学量的测定,来确定材料的组成及其含量范围。
其中,常用的测试方法有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质谱法等。
4.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此项测试主要是通过对材料的受力响应、变形、破坏等参数的测定,来评估材料的强度、韧性、脆性、疲劳性等力学特性。
其中,常用的测试方法有拉伸试验、压缩试验、硬度测试等。
三、测试技术优化为了提高材料分析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测试设备的选用和改进:从设备的选型、使用、维护等多方面考虑,提高设备的测试精度、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为特定的测试任务提供更优化的测试方法。
2.测试方法的优化:对测试方法的有效性、精度和可重复性进行评估和提高,并根据实际测试情况不断优化测试方法。
3.测试样品的处理:要注重对测试样品的处理和制备,避免样品的变形、损伤、干扰等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4.测试人员的素质提高:对测试人员必须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技能的提高,使其具备独立进行测试的能力和科学分析测试结果的能力。
四、应用前景目前,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各个方面,如材料设计、加工制造、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开发等。
高职《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期时代农机TIMES AGRICULTURAL MACHINERY第45卷第2期Vol.45No.22018年2月Feb.2018基金项目: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课程改革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4KCGG-001,基于材料分析与检测技术手段的课程考核改革与应用,《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作者简介:张保林(1980-),男,青海贵德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焊接检测教学工作。
高职《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张保林(,712000)摘要:文章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课改实践证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良好,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目前,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越来越快,对新材料结构和性能的研究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材料检测手段。
高职院校的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专业也紧跟时代发展,培养这方面的专业技术应用人才,所以该专业除了开设常规的理化测试课程和无损检测课程之外,还开设了《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这门课程,目的在于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现代主要分析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样品制备及应用,掌握常见测试技术所获信息的解释和分析方法,最终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材料的分析和测试工作。
1《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学习理解这样一门介绍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表征方法的课程,难度较大。
因为该课程需要讲授的分析测试方法很多,每种方法原理、适用范围各有不同,理论部分比较深奥,教学内容庞杂。
(2)条件有限,学生无法单独进行实验操作。
课程所涉及的测试仪器都是大型精密设备,价格昂贵,并且数量有限,因此在学校现有条件下无法安排实践教学。
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论文DOC

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论文一、X射线单晶体衍射仪(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ometer,简写为XRD)基本原理:根据布拉格公式:2dsinθ=λ可知,对于一定的晶体,面间距d一定,有两种途径可以使晶体面满足衍射条件,即改变波长λ或改变掠射角θ。
X射线照射到某矿物晶体的相邻网面上,发生衍射现象。
两网面的衍射产生光程差ΔL=2dsinθ,当ΔL等于X射线波长的整数倍nλ(n为1、2、3….,λ为波长)时,即当2dsinθ=nλ时,干涉现象增强,从而反映在矿物的衍射图谱上。
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d值。
X射线分析法就是利用布拉格公式并根据x射线分析仪器的一些常数和它所照出的晶体结构衍射图谱数据,求出d,再根据d值来鉴定被测物。
主要功能:收集晶体衍射数据以及进一步确定晶体结构,过程主要包括:挑选样品,上机,确定晶胞参数,设定参数进行数据收集,数据还原,结构解析。
二、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y ,简写为OM)基本原理:显微镜是利用凸透镜的放大成像原理,将人眼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到人眼能分辨的尺寸,其主要是增大近处微小物体对眼睛的张角(视角大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大),用角放大率M表示它们的放大本领。
因同一件物体对眼睛的张角与物体离眼睛的距离有关,所以一般规定像离眼睛距离为25厘米(明视距离)处的放大率为仪器的放大率。
显微镜观察物体时通常视角甚小,因此视角之比可用其正切之比代替。
显微镜放大原理光路图显微镜由两个会聚透镜组成,光路图如图所示。
物体AB经物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A1B1,A1B1位于目镜的物方焦距的内侧,经目镜后成放大的虚像A2B2于明视距离处。
主要功能: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息。
三、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写SEM)工作原理:SEM的工作原理是用一束极细的电子束扫描样品,在样品表面激发出次级电子,次级电子的多少与电子束入射角有关,也就是说与样品的表面结构有关,次级电子由探测体收集,并在那里被闪烁器转变为光信号,再经光电倍增管和放大器转变为电信号来控制荧光屏上电子束的强度,显示出与电子束同步的扫描图像。
材料微观形貌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

材料微观形貌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材料的微观形貌分析是材料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对于材料性能的理解和改进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的形貌分析方法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不断涌现出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就材料微观形貌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进行探讨。
一、材料微观形貌分析方法1.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EM是一种通过扫描电子束与材料表面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图像的分析仪器。
该方法应用颇广,可用于研究材料表面形貌、结构组成、热膨胀性质等。
SEM由于具有高分辨和大视场等优点,因此在材料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透射电子显微镜(TEM)TEM是利用透射的电子束来研究材料的性质和形貌的一种分析方法。
由于TEM的分辨率很高,可达到纳米级别,特别适用于材料微观结构的表征。
该方法通常用于研究材料晶体结构、纳米材料的形貌等。
3.原子力显微镜(AFM)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常用于研究材料表面形貌的分析技术。
该技术通过采用探针对材料表面进行扫描,从而获取表面形貌信息。
AFM具有高分辨率、高重复性和高灵敏度等优点,适用于研究纳米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质等。
4.散射电子显微镜(SEM)散射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可用于研究材料成分及其相互作用的分析技术。
该技术利用材料与电子相互作用发生的散射现象,通过对散射电子的能量、动量等参数进行分析,可以获得物质的结构、组成等信息。
二、材料微观形貌分析的应用研究1.纳米材料的形貌分析纳米材料是指直径小于100纳米的材料,其常规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几何特性都具有新颖性质。
纳米材料的形貌特征对其物理、化学性质具有直接影响。
通过SEM和TEM等手段的应用研究,可以对纳米材料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等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其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为纳米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2.材料界面形貌分析材料界面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之间的分界面,其形貌及性质对材料的机械力学性能、电学性能以及化学性能等具有重要影响。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结课论文

西安理工大学结课论文课程名称:材料现代分析方法代课教师:姓名:专业:学号:目录摘要 (1)第1章扫描电子显微镜构造及原理 (2)1.1构造 (2)1.2工作原理 (2)第2章材料的组织形貌观察 (4)2.1断口分析 (4)2.2镀层表面形貌分析和深度检测 (4)2.3微区化学成分分析 (4)第3章 SEM的缺陷 (6)第4章结论 (7)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及其在材料上的应用摘要20世纪60年代中期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出现,使人类观察微小物质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相对于光学显微镜,SEM在分辨率、景深及微分析等方面具有巨大优越性,因而发展迅速,应用广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SEM 的性能不断提高,使用的范围也逐渐扩大。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继开发了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其他一些新的电子显微技术,这些技术的出现,显示了电子显微技术近年来自身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大大扩展了电子显微技术的适用范围和应用领域。
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使材料科学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
第1章扫描电子显微镜构造及原理1.1构造扫描电子显微镜由以下基本部分组成(如图1-1所示):产生电子束的柱形镜筒,电子束与样品发生相互作用的样品室,检测样品室所产生信号的探头,以及将信号变图像的数据处理与显示系统。
镜筒顶端电子枪发射出的电子由静电场引导,沿镜筒向下加速。
在镜筒中,通过一系列电磁透镜将电子束聚焦并射向样品。
靠近镜筒底部,在样品表面上方,扫描线圈使电子束以光栅扫描方式偏转。
最后一级电磁透镜把电子束聚焦成一个尽可能小的斑点射入样品,从而激发出各种成像信号,其强弱随样品表面的形貌和组成元素不同而变化。
仪器(具有数字成像能力)将探头送来的信号加以处理并送至显示屏,即可显示出样品表面各点图像。
图1-1 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构原理框图1.2工作原理扫描电镜是在加速高压作用下将电子枪发射的电子经过多级电磁透镜汇集成细小的电子束。
先进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

先进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先进材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航空航天领域的高强度合金到电子设备中的半导体材料,从生物医学中的人造器官材料到能源领域的新型储能材料,先进材料的性能和应用不断刷新着我们对科技的认知。
而要深入理解这些材料的性能和特性,微观结构分析是关键。
先进材料的微观结构,就像是一座隐藏在微观世界的神秘城堡,它决定了材料的各种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
比如,金属材料的晶粒大小、形状和分布会影响其强度和韧性;陶瓷材料的晶界结构和孔隙率会对其热稳定性和耐磨性产生重要影响;高分子材料的链结构和聚集态会决定其弹性和强度。
那么,如何去揭开这微观结构的神秘面纱呢?常见的微观结构分析方法有很多。
首先是光学显微镜。
虽然它的分辨率相对较低,但在观察较大尺寸的微观结构,如金属的晶粒、陶瓷的裂纹等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光学显微镜,我们可以初步了解材料的组织结构和缺陷分布。
电子显微镜则是微观结构分析的强大工具。
其中,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够提供原子级别的分辨率,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材料的晶格结构、原子排列以及各种缺陷,如位错、晶界等。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则擅长观察材料的表面形貌,通过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产生二次电子成像,我们可以看到材料表面的微观特征,如粗糙度、孔隙分布等。
除了显微镜技术,X 射线衍射(XRD)也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
它基于 X 射线与晶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衍射现象,通过测量衍射图谱,可以确定材料的晶体结构、相组成以及晶格参数等信息。
对于多晶材料,还可以通过 XRD 分析其晶粒尺寸和微观应力。
此外,还有能谱分析(EDS)、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热分析技术等多种方法,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相互结合使用能够更全面、深入地揭示材料的微观结构。
在实际的研究和应用中,微观结构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材料的性能,还能为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指导。
例如,在研发新型高强度合金时,通过微观结构分析发现合金中的强化相分布不均匀,那么就可以调整制备工艺,如改变热处理参数,以获得更均匀的微观结构,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
材料结构与微观特性分析

材料结构与微观特性分析材料结构与微观特性分析是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对材料的结构和微观特性进行分析,可以揭示材料的物理、化学、力学等性质,并为材料设计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材料结构与微观特性分析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材料的结构是指材料内部各种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和连接方式。
在材料结构的分析中,最常用的技术是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
X射线衍射是通过照射材料的X射线,根据材料晶体中的原子排列和晶格常数的信息,利用布拉格方程计算原子间距从而得到材料的晶体结构。
而TEM则是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技术,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包括晶体晶格、晶界和缺陷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材料内部的结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微观特性。
其次,材料的微观特性指的是材料在微观尺度上的一些基本性质,包括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等。
对于力学性能的分析,常用的方法有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
SEM可以通过对材料表面形貌的观察,获得材料的表面形态、粒度和形貌等信息,从而推测出材料的力学性能。
XRD则可以通过测量材料晶体的衍射角度,得到晶片的晶格参数,进而推断出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弹性模量等。
对于热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的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热重分析(TGA)和电子能谱仪(AES)等。
TGA可以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质量变化来研究材料的热学性质,例如热稳定性和热分解温度等。
AES则可以通过测量材料中的电子能谱来研究其禁带结构、导电性和离子焓等性质。
另外,材料结构与微观特性分析在各种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金属材料方面,结构和位错信息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变形能力,进而设计和优化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在陶瓷材料方面,结构和晶界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致密性和气体渗透性等特性,有助于开发高性能的陶瓷材料。
在聚合物材料方面,结构和分子链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和结晶度等特性,有助于改善聚合物材料的热学性能。
现代材料课程期末论文

现代材料分析期末论文题目:TiNi形状记忆合金SEM 及TEM研究姓名:范春雨班级:机械一班学号:201200800194指导老师:宫建红(编号:)山东大学(威海)二○年月TiNi形状记忆合金SEM及TEM研究摘要:本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Ti一50.59at.%Ni形状记忆合金的断口组织形貌,存在初窝、撕裂带,表明该合金具有一定的韧性;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合金的微观组织,发现有位错塞积、形变亚晶界、马氏体片以及孪晶,认为位错对合金的马氏体相变具有重要的作用,马氏体间的应力集中是合金中出现微裂纹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形状记忆合金;TiNi合金;马氏体;位错1前言TINi形状记忆合金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发现,因其具有优良的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性能,故目前仍得到极大的重视,对其各方面的研究也更加深入。
TiNi合金的各项宏观性能的表现和发挥都源于其具有特定的微观组织结构,即马氏体相变理论中所论及的各个微观组织:马氏体、孪晶、晶界、位错等。
在前人对TiNi记忆合金的微观组织的观察和研究中,对其断口表面的微观形貌分析并不多见,故本文对Ti-50.59at.%Ni合金的断口形貌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对内部微观组织还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了观察,得出了一些有参考及理论意义的结果。
2实验该实验中所用的TiNi形状记忆合金为棒材,直径6.00mm。
其具体的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以下称此合金为Ti一50.59at.%Ni。
此棒材是按照合金配比成分冶炼浇铸后并经多次悬辊压制而成。
取约为3Ocm长的合金棒材,用力学试验机将其拉断,之后保护好断口。
用线切割机切下一段断口处的试样,浸人丙酮中放入超声波仪中清洗约10分钟,再换用氟利昂浸泡并再用超声波仪清洗约15分钟,然后用飞利浦公司的XL一30E扫描电镜对断口进行微观组织观察。
合金棒材先经预加拉应力产生应变,再经一定的热处理工艺使其结构稳定,后用线切割机从合金棒材上(应变变形区中)切下若干片约0.5mm厚的薄片,采用特殊工艺将其磨至厚度约为20um,用日立公司生产的H一800型高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结构,并拍摄明场相片,观察视野均为薄片的外围边缘区。
新型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研究

新型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新型材料具有先进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成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技术革新的重要引擎。
本文从微观结构与性能入手,介绍新型材料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前景。
一、微观结构的研究材料的性能直接受到其结构的影响。
因此,对于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研究,是提高材料性能的重要途径。
1.1 原子结构大部分材料的微观结构都由原子组成,因此首先需要了解材料的原子结构。
传统的晶体学理论认为,晶体是由周期性的格子结构和其中填入的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而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的微观结构不止包含晶格结构,还包括各种缺陷和杂质,对材料的性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 非晶态结构除了晶态结构,材料还存在非晶态结构,也就是无定形态结构。
非晶态结构的材料由于没有明显的长程有序性,其物理性质是与晶体材料截然不同的。
传统基于晶体学的材料研究方法很难应用于非晶态材料,因此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尝试寻找新的研究方法。
1.3 局域结构除了格子结构和无定形态结构,材料还存在局域结构。
局域结构指的是一些比单个原子更大的结构体,如几何纳米团簇、晶粒界、晶界、界面等。
局域结构对材料的宏观响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性能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决定其性能。
因此,通过对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可以为材料的微观结构提供更深入的认识。
2.1 机械性能材料的机械性能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表现。
这些性能包括强度、韧性、硬度、弹性模量等。
近年来,人们通过纳米压痕测试等新型的试验手段,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同时,人们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材料的机械性能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为材料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2.2 光、电、磁性能材料的光、电、磁性能是指材料在外界光、电、磁场作用下的表现。
这些性能决定了材料的应用范围和效率。
如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和禁带宽度,金属材料的导电性能和磁性等。
现代材料分析技术课程论文

研究生课程论文《浅谈现代分析技术在塑料材料测试中的应用》课程名称现代材料分析技术姓名黄棉学号J201306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高校教师)任课教师陆静开课时间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论文提交时间:2013 年07月01日现代分析技术在塑料材料测试中的应用摘要:本文综述了塑料的性质及塑料材料测试的标准,对不同类型的塑料测试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塑料;性质;标准;测试技术;发展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perties of plastics and plastic materials testing standards, to analyze the plastic test methods of different types.Keyword:Plastics; properties; test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1 引言自比利时人列奥·亨德里克·贝克兰于1907年7月14日注册酚醛塑料的专利以来,塑料制品便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着,并且与纤维、橡胶统称为三大高分子材料。
从桌椅板凳等日常用品,到电子设备、汽车零部件、航模材料等,塑料制品可谓无处不在,可以说,塑料制品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与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发展紧密相连。
我国塑料工业经过长期的奋斗和面向全球的开放,已形成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与钢材、水泥、木材并驾齐驱的基础材料产业,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其使用领域已远远超越上述三种材料。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塑料工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作为轻工行业支柱产业之一的塑料行业,近几年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经济效益也有新的提高。
塑料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总额在轻工19个主要行业中位居第三,实现产品销售率97.8%,高于轻工行业平均水平。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论文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论文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是由密切联系的许多分支学科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材料分析测试技术论文,仅供参考!材料分析测试技术论文篇一材料分析方法与测试技术教学改革初探【摘要】立足于高分子专业课程《材料分析方法与测试技术》建设的实践,结合当今材料类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讨论课程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并提出本课程现今存在的问题和四点改革方法,以期为本课程建设提供更多的教学改革方法与理论。
【关键词】材料分析方法与测试技术高分子专业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52-01一、前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材料分析方法与测试技术》课程于二十世纪末出现在材料类专业高等教育中,并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均受到一定的冲击,为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进行有效的改革。
我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四种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改革,即多媒体教学、演示教学、实训教学和开放式实验教学,通过以上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材料分析方法与测试技术》课程内容与特点本课程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门课程,主要是利用仪器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本课程所包括的分析方法很多,目前有数十种之多。
每一种分析方法均具有各异的原理,所测量的物理量也不同,故仪器操作过程及应用范围大相径庭。
本课程主要包括电化学分析法、光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热分析法以及其他仪器分析法[1-5],如图1所示。
本课程具有以下四大特点:1.知识覆盖面广,学科交叉性强材料分析方法与测试技术是由密切联系的许多分支学科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涉及了近代物理学、计算机技术、光电子技术以及当今一些科学发现等内容,因此本课程具有知识多、技术密集性和学科交叉性等突出特点。
2.理论性强课程涉及了众多分析方法与分析技术,包含了各学科的理论知识,故需要较高的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材料微观分析测试技术课题论文-- X射线及产生原理
摘要:简单介绍X射线机器在生活、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及其发展,并详细描述X射线的产生原理,由此对X射线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X射线伦琴波长电磁辐射电磁波波粒二象性
姓名:邵硕
专业:材料成型11-3
学号:14115422
2014.5.1
X射线是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间的电磁辐射。
X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辐射,其波长约为(20~0.06)×10-8厘米之间。
由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于1895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
伦琴射线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领,能透过许多对可见光不透明的物质,如墨纸、木料等。
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射线可以使很多固体材料发生可见的荧光,使照相底片感光以及空气电离等效应,波长越短的X射线能量越大,叫做硬X射线,波长长的X射线能量较低,称为软X 射线。
波长小于0.1埃的称超硬X射线,在0.1~1埃范围内的称硬X射线,1~10埃范围内的称软X射线。
X射线的特征是波长非常短,频率很高。
因此X射线必定是由于原子在能量差悬殊的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粒子流。
X射线(英语:X-ray),又被称为艾克斯射线、伦琴射线或X光,是一种波长范围在0.01纳米到10纳米之间(对应频率范围30 PHz30EHz)的电磁辐射形式。
X射线最初用于医学成像诊断和X射线结晶学。
X 射线也是游离辐射等这一类对人体有危害的射线。
1906年,实验证明X射线是波长很短的一种电磁波,因此能产生干涉、衍射现象。
X射线用来帮助人们进行医学诊断和治疗;用于工业上的非破坏性材料的检查。
X射线是波长范围在0.01纳米到10纳米之间(对应频率范围30PHz到30EHz))的电磁波,具波粒二象性。
电磁波的能量以光子(波包)的形式传递。
当X射线光子与原子撞击,原子可以吸收其能量,原子中电子可跃迁至较高电子轨态,单一光子能量足够高(大于其电子之电离能)时可以电离此原子。
一般来说,较大之原子有较大机会吸收X射线光子。
人体软组织由较细之原子组成而骨头含较多钙离子,所以骨头较软组织吸引较多X射线。
故此,X射线可以用作检查人体结构。
X射线和其他电磁波一样,能产生反射、折射、散射、干涉、偏振和吸收等现象。
但是,在通常实验条件下很难观察到X射线的反射。
对于所有的介质,X射线的折射率n都很接近1(但小于1),所以几乎不能被折射到任一有实际用途的程度,不可能想可见光那样用透镜成像。
但一位n非常接近1,所以只有在及其精密的工作中才需考虑折射对X射线作用介质的影响。
X射线能产生全反射,但其掠射角极小,一般不超过20’~30’。
X射线在军事、医疗卫生、科学及工农业各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1)应用医学诊断
因为X射线的波长很短,因此穿透本领很强。
X光能穿过肌肉,
但不能穿过骨头。
在医学上可以用作人体的透视,检查体内的病变和骨骼情况,例如在医院中医生利用X光片查看病人的骨头是否折断。
在一个暗的背景上,骨头会清晰地呈现出来。
照片上就是通过X光显示出来的人手的骨骼。
如果骨折的话,在底片上的阴影里很容易找到断裂处,因此,X 射线首先就被应用到外科探伤中去。
X 射线被发现3 个月后,奥地利维也纳一家著名的医院,就开始在外科诊断中
用X 射线来拍片了。
半年之后,英国就出版了第一本X 射线研究的专业杂志《X 射线临床摄影资料》。
X 射线在医学诊断上的应用如燎原之火,如今,拍X 光片已成为医学诊断中一种常用的手段了。
可是,这一切都源于1895 年伦琴的一次意外发现,以及他对这一奇怪现象所进行的深入研究。
由
此可见基础研究的深远意义。
从本世纪60 年代起,南非出生的美国物理学家科马克和英国电气工程师豪斯菲尔德,提出了
用计算机控制的X 射线断层扫描原理,并发明了X 射线断层扫描仪( 简称CT 扫描仪)。
这一发明使医生们能看到人体内各种内脏器官的横断面图
象,因而能准确诊断许多病症,大大丰富了医用X 射线诊断的内容。
他们两人也因此而荣获1979 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2)窥探物质结构
正当X 射线在医学诊断中大显身手时,它的另一个重要应用也显露端倪。
1912 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大胆假设,如果X 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晶体中的原子又都按一定规则排列
的话,当X 射线穿透晶体时,应当跟光线穿过衍射光栅后一样,也会出现衍射图样。
他的这一设想不久就被实验所证实。
规则分布在感光底片上
的衍射黑点,被称为“劳厄图样”,它就是晶体的微观结构在宏观上的体现。
劳厄的成功可谓是
一箭双雕:既证明X 射线具有波动性,又证明晶体中的原子是有规则排列的。
为此,他荣获了1914 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紧接在劳厄之后,1915 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俩,原因是他们在劳厄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布拉格公式”。
这一公式可以使人们在研究
被晶体散射的X 射线的情况后,求得晶体中原子平面间的距离d,从而精确测定晶体的实际原子结构。
1917 年,英国物理学家巴克拉又因研究X 射线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的贡献是发现了元
素的X 射线标识辐射,人们可以根据元素所发射的标识X 射线,来确定这种元素在周期表上的排位,从而决定它是什么元素。
瑞典物理学家西格巴恩又进一步建立了X 射线的光谱学,并为此荣获1924 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仅利用X 射线研究物质结构,在短短十年中就有4 次5 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基础研究之重要性,在此一览无遗。
(3)利用射线制备一种神奇的热收缩材料。
塑料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其中聚乙烯材料就是一种乙烯单体聚合而成线状分子的集合体,市场随处可见,但是它们不具有热收缩性能,它们不管膜,还是管材在商店里是什么样,应用时就是什么样。
所谓热收缩材料就是该材料经加热以后即收缩变形。
如冷时是一个粗管,当加热以后可以收缩成细管,并紧贴在其附着的物体表面,从而可保证物体的绝缘或保证金属表面的防腐。
如果材料是薄膜,用此包装食品,一经加热即膜材料收缩紧包住食品,使食品空气隔绝,起到保鲜作用。
(4)除这些之外还有,墙壁厚度测量,测量尺寸的复杂变化,测量密度变化,透视复杂物体的内部结构,产生组件缺陷位置的影像。
在机场里,X光被用于检查旅客的行李中是否带有危险品。
当包裹通过机器时,屏幕上就会显示出包里装的是什么。
在古埃及,为了防止尸体腐烂,人们用布把尸体裹起来。
这种用布包裹的尸体叫做木乃伊。
现代的科学家能够利用X光观察木乃伊的内部。
在工业上用作零件探伤,检查金属部件有没有砂眼、裂纹等缺陷无损探伤X–射线。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C.RÖntgen)在研究阴极射线管中气体放电现象时,用一只嵌有两个金属电极(一个叫做阳极,一个叫做阴极)的密封玻璃管,在电极两端加上几万伏的高压电,用抽气机从玻璃管内抽出空气。
为了遮住高压放电时的光线(一种弧光)外泄,在玻璃管外面套上一层黑色纸板。
他在暗室中进行这项实验时,偶然发现距离玻璃管两米远的地方,一块用铂氰化钡溶液浸洗过的纸
板发出明亮的荧光。
再进一步试验,用纸板、木板、衣服及厚约两千页的书,都遮挡不住这种荧光。
更令人惊奇的是,当用手去拿这块发荧光的纸板时,竞在纸板上看到了手骨的影像。
当时伦琴认定:这是一种人眼看不见、但能穿透物体的射线。
因无法解释它的原理,不明它的性质,故借用了数学中代表未知数的“X”作为代号,称为“X”射线(或称X射线或简称X线)。
这就是X 射线的发现与名称的由来。
此名一直延用至今。
后人为纪念伦琴的这一伟大发现,又把它命名为伦琴射线。
X射线的发现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为自然科学和医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为此1901年伦琴荣获物理学第一个诺贝尔奖金。
现在人们已经发现许多的X射线产生机制,其中最为实用的能获得足够强度的X射线的方法仍是伦琴所采用的方法--用阴极射
线(高速电子束)轰击对阴极(靶)的表面。
X射线波长略大于0.5纳米的被称作软X射线。
波长短于0.1纳米的叫做硬X射线。
产生X射线的最简单方法是用加速后的电子撞击金属靶。
撞击过程中,电子突然减速,其损失的动能(其中的1%)会以光子形式放出,形成X光光谱的连续部分,称之为制动辐射。
通过加大加速电压,电子携带的能量增大,则有可能将金属原子的内层电子撞出。
于是内层形成空穴,外层电子跃迁回内层填补空穴,同时放出波长在0.1纳米左右的光子。
由于外层电子跃迁放出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所以放出的光子的波长也集中在某些部分,形成了X光谱中的特征线,此称为特性辐射。
科学总是在不断发展的,X射线的发现,是物理上的一大进步,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X射线。
参考文献
【1】管学茂王庆良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江传海X射线衍射技术及其应用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3】叶大年金晨伟X射线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