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理论5:符号互动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人类社会是由互动组成的,社会的各种特性 是由个体行为维持与改变的,符号互动学家 承认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社会行为范围内的 一个框架,社会角色与社会阶级的设置是由 于存在人类行为与互动,但并非完全取决于 二者; 4.人类在确定个人行为上具有能动性,此观点 与行为学家和符号互动学家相信人们有能 力选择、诠释刺激,并能够构建新的内涵与 行为路径的观点不谋而和,人们不能超越所 有相关影响,但可通过变更此类影响而创建 并改变其个体行为方式;
显著符号可能具备指示功能,成为真正的符号:
一个人对显著符号的最初反应,同时也是对他自 己的一个刺激,因为它是与那个显著符号相对应 的一系列反应的开端。 显著符号,可以在行动中使‚其他人的反应被唤 起并且成为控制他的动作的刺激,‛主观感知到 的意义就这样产生了,通过另一个体的态度而对 对象作出的反应,那么这种反应便具有某种‚主 体间性‛,既能显现在他人世界中,又能显现在 自己的世界,而且这两种显现是同一的。‚采取 另一个体的态度‛而作出的反应,其恰当性必须 以‚共同经历和参与一个共同的社会经验与行为 过程‛为前提,并不是先验的。
米德是公认的符号互动论的创始人,在总
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他首次系统地 论述了符号互动论思想。他以进化论思想 为铺垫,指出‚精神和人类之间的符号沟通 可使人类能够进行对于生存来讲十分必要 的合作;从持续进行的社会过程开始,精神、 自我和社会产生于这一过程‛。 之后,芝加哥学派的赫伯特· 布鲁默和爱荷华 学派的曼德福· 库恩分别继承和发展了米德 的互动论学说。
2.心智是如何形成的?
主体解释符号的意义的能力称为心智 一个刺激有无数特质,把这个刺激描述出来,用
显著符号展现给别人,这就是人的智能,而这里 的关键是‚指出导致我们对一个对象做出那种反 应的那些特征‛,人的分析能力在米德看来不过 是‚能辨别出是一种刺激而不是另一种刺激,从 而把握属于那一刺激的反应,把它从其他反应中 挑出来,并与其他反应重新结合起‛ 对于智能而言,不仅要分析,而且要能依据分析 行动。
但当把重点放在个人因素上时,他无法将其研究
与心理行为理论分开,把心灵介入刺激与反应之 间。他理论的最基本元素——行动,具有四个阶 段:
冲动:行动者对某种外在刺激有反应,并自觉响应 知觉:刺激也让行动者找寻因应方法,对刺激思考, 作出选择 操控:对知觉到的对象进行操控,是反应释出前的阶 段,包括:心灵与反向思考的能力 完成:采取能满足原先冲动的行动。
自我
自我: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客体的能力,自我与心
灵相关,是一种心智过程(mental process) 自我的基本要素是反身性(reflexivity),即将自己 放在他人位置上,像他人一样地思考,像他人一 样地行动的能力。 自我是由孩提时代的两个关键期发展出来
扮演期(play stage):孩子扮演别人角色 游戏期(game stage):孩子开始发展完全的自我,不 仅扮演明确他者的角色,能扮演游戏中的每名参与者 的角色,每名他者在游戏中均有特定的角色 走入概化的他人角色,才能发展完整的自我
米德对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主要贡献主要体现
在对两个问题的成功回答
1.刺激是怎么成为符号的?
米德吸收行为主义心理学特别是冯特的‛
平行论‛心理学的思想,把语言的产生归 结于互动,而且把语言的形成逻辑地分解 成三个层次:
姿态(gesture):一方的动作是另一方的刺 激来源。包括有声姿势与非有声姿势
通过使用显著符号,人类能够同其他人进
行交流,把刺激的微妙之处辨别出来描述 给别人。 ‚泛(概)化他人‛(generalized other) 观点:指行动者所处的整个群体或任一集 体的态度,概化的他人使抽象思考与客观 性变得可能。‚思想和理性的这种普遍性 和非个人性,使特定个体采取他人对自己 所持态度的结果,是他把所有这些态度具 体化为一种态度或观点的结果‛。
把意识从对互动的分析中悬置起来 米德在冯特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姿态成为互动的
媒介,并不是因为其中包含着姿态发出者的主观 意图,而是因为它类似于‚条件反射‛中的刺激, 它预示着姿态发出者的后续动作,姿态的接受者 根据这个后续动作做出反应,这个反应也是一个 姿态,它也有自己的后续动作,因而反过来也激 起最初姿态发出者对它的反应。这样互动就建立 起来了,中间不需要意识的介入,只需要刺激、 反应和条件反射这样的机制就能完成
与库恩的理论相反,布鲁默则认为,“人对社
会客体的作用应依据该客体对他的意义,社 会客体的意义来自于社会互动,而意义则是 在解释过程中获得和改变的。布鲁默学派 把社会互动解释为符号的直接沟通,人能够 设想他人或群体如何评价个人,即能够通过 扮演经过概括化的他人角色,并相应地解释 情境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布鲁默和库恩的理论探讨发展到后来最终 构成当代符号互动论的基本理论框架。
三、布鲁默与库恩的论战
符号互动论一词为布鲁默最先开始启用,他与库恩
关于互动论观点的论战成为继米德之后互动论体 系发展的主旋律。他们都同样强调人类运用符号 的能力以及发展思维、确定意义和自我反省的能 力。 在对人类个性的结构与稳定性程度的看法上,却存 有很大的分歧: 库恩认为:“作为一种客体的人类,‘核心自我’的重 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通过社会化过程,人类掌握了 对自己较稳定的一套态度和意义。人们通过界定 自己的角色和限定被置入社会情景中的客体,使核 心自我塑造,并限制他们解释情景的方式。人类 个性是由此被建造起来的,且较为稳定,它使人类行 为具有持续性和可预期性。‛(特纳语)
表意的符号(significant symbols),指表达 者能够对听话者引发预期反应(不一定要与表 达者的感受完全相同)的符号。即语言:带给 说话者和听话者一样的反应。 显著符号,尤其是语言,让符号互动变成可能。 人类不仅透过姿势也透过显著符号和别人产生 关联。使用符号比使用姿势更能让更复杂的人 类互动模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变得可能。
中我‛的概念,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相互可 以作为镜子,都能照出他面前的人的形象。‛ 与库利处于同等重要地位是社会学家托马 斯,他对情境的定义被认为为符号互动论提 供了初级方法论原则。托马斯指出,若欲解 释人类行为,需兼顾人类经验的主观与客观 事实。客观事实是由情境( situation)构成 的,情境要求个体或群体作出适应性的反应。
四、符号互动论的总结
乔姆· 曼尼斯和伯纳德· 麦尔兹于1978 年对
现代符号互动论的7 个侧面作了总结性: 1.符号互动论的中心观点是,人类特有的互动 是传媒符号及各种内涵的载体,刺激的意义 来自与他人的互动,而非刺激本身所固有; 2.人类具有与他们结交的特殊行为能力,并由 此产生各种人际关系;
第四讲 符号互动理论
一、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符号互动论作为一个学派,与行为主义泾渭分明
行为主义仅仅把人当成对特定刺激做出特定反应的有 机体。行为主义则有意不予涉及:在刺激和反应之间, 对有机体感受刺激和做出反应的内在过程;把个体内 部当成无法也不必窥视的‚黑箱‛,认为这不是科学 所能研究的范围。
詹姆斯在其1890 年写的《心理学原理》一
书中提出了‚自我‛的概念,并认为它是 多面性的,是与他人关系的产物;通过对 ‚习俗‛概念的研究,强调了社会作为一 种对行为的强制的重要意义。 后来,杜威进一步把人格构成基本上看作 是某种习惯问题,坚持认为个人与社会之 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库利对符号互动论的贡献在于提出了‚镜
自我包含顺从性和个人性
主我:是自我对他者的立即响应,是自我中无法计算、 无法预测,但具创造性的一面; 主我是社会创新的源头 主我是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是了解自我的要素 长期的社会进化过程将人类由客我主宰的初民化社会进化到
由主我扮演更重要角色的近代社会
客我:个人对概化他人的认同和认知,是自我的顺从 性方面。从众者由客我主宰,经过客我实现社会控制 客我使个体在社会世界运转自如,主我使社会有改变 的可能
有声姿态(姿势对话,vocal gesture, conversation of gesture)某人不经意的字词 引起另一个人做出响应的姿势,包括显著符号 与非显著符号。对互动参与者的影响是同样的, 当我们在自己身上引起了他人的反应之后,这 个反应就成为控制自己的下一步动作的刺激了。 如果有声姿态不仅被互动双方同样听到,而且 激起的反应也相同,它就成为显著符号 (significant symbols)。
五、符号互动理论的衍化
衍化出了另外两种社会心理学经典理论:社
会角色理论与参照群体理论。
1. 社会角色理论
角色,原意指戏剧舞台上的人物,20 世纪20
年代,角色理论萌发于早期符号互动论的发 展过程之中,在本世纪中期以后趋于完善。 乔治· 米德与拉尔夫· 默顿是角色理论的先驱 和相关体系的主要构建者。由米德首先将 角色引入其理论结构中,称为社会角色,并 将互动与角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以研究 角色间互动,以此发展了符号互动论的互动 机制思想。
5.意识、理念与自我互动,即当一个人思考时, 允许其在时间、地点上标明目标与事件,去 想像性地创造现象与其他抽象内涵; 6.符号论学者相信个体的过去事件与经验并 不总是必要的,尽管他或她的确受其影响,尤 其是个体的生命早期的社会化经历; 7.若欲理解、认知人类的各种举动,则需探析 个体隐含以及外显的行为。另外,明确其行 为意义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
当代符号互动论专家谢尔顿· 斯特赖克认
为:“互动(持续的社会过程) 、精神、自我和 社会之间的关系即米德的社会心理学主 题‛。 米德于1934 年发表的著作《精神、 自我和社会》(Mind Self Society)是其主 流思想的经典之作。 米德把重点放在思考、行动和互动时,强 调这一切要从团体或社会开始讨论。认为 整体比个别要素重要
就人类心智的发展而言,米德更看重的是人的内
部对话(inner conversation)。‚我们可以自 己跟自己谈话,这就是我们在内心舞台上所做的 我们称之为思考的活动‛,‚个人在对别人说话 时也在对自己说话,通过在内心舞台上保留这个 对话,我们称之为心灵的那个场就形成了。‛ 思考的能力,加上特定的情境,使人有可能进行 反思, 而获得‚ 反思智能‛(reflective intelligence) ‚应用智能的过程就是对给定的环境情境的刺激, 延迟、组织、挑选一个反应或者行动的过程‛(米 德:《心灵、自我与社会》p100)
符号互动论强调个体对刺激的主观解释,认为不是刺 激本身,而是接受刺激的个体对刺激的意义的解释, 决定了个体的后续行动wenku.baidu.com类似于行为主义的术语—— 个体的反应)。此时,刺激就不能再叫做刺激了,它 代表意义,所以成为符号。
思想渊源可追潮到18 世纪苏格兰道德哲学
家们的意识流之中,亚当· 斯密、休谟等人为 其代表人物。作为符号互动萌芽意念,他们 提出:若欲建立人类的科学,则必须重视人类 相互联系的基本事实,并应把注意力集中于 人际间的沟通、同情、模仿及风俗上。 美国早期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斯、 约翰· 杜威、查尔斯· 霍顿· 库利、威廉· 伊萨 克· 托马斯及乔治· 米德等人对该理论的诞生 起了重要作用。
默顿对该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成熟起到了
很大的作用。他将其理论观点进行综合,大 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角色是指与行动者——他人身份的某种特 殊结合相联系的各类愿望; 对于大多数角色,社会共识不可能存在,因此,行 动者所学会的角色与他人所学会的角色可能大 相径庭;
如果行动者只是简单地套用以前学到的系列角 色模式,那么构成角色的方式就一定会使行动者 面临角色紧张的问题; 一个社会角色不止是一套规范,它还是规范与反 规范的一种复合; 个体在社会中占有与他人地位相联系的一定地 位,当个体根据他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而实现个 人的权利与义务时,他就扮演着相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