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的教学设计
非连续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非连续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7515d6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8.png)
确定阅读策略
针对不同文本类型,选择合适 的阅读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主旨和作者 意图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策 略
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阅 读兴趣和动力
设计教学环节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非连续类文本 阅读的教学目标,如提高学生信息 筛选、分析、评价等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 小组合作、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等,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和思考。
跨学科整合的实践案例:介绍一些成功的跨学科非连续类文本阅读教学实践案例,以及其教 学效果和影响。
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在非连 续类文本阅读教 学中得到广泛应 用,如数字化资 源、在线学习平 台等。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 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教学提供了更多的 可能性,如虚拟现 实、增强现实等技 术可以模拟真实场 景,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文本内容。
信息技术可以促 进师生之间的互 动和交流,如在 线讨论、实时反 馈等,提高教学 效果。
信息技术可以帮 助教师更好地管 理和评估学生的 学习情况,如数 据分析、智能评 估等,为教学提 供有力支持。
多元化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教师、 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
评价内容多元化:知识、能力、 情感态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案例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得到了显著提高。
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需求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需 要改进
改进措施
增加实践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强化阅读技巧:教授学生有效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引入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63495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4.png)
汇报人:XXX
情境模拟法:创设与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加深理解,提高 应用能力。
跨学科整合法:将非连续性文本与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视野,培养综合 思维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实践
确定阅读主题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结合课程内容,选择适 合的非连续性文本作为 阅读主题。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 求和特点,制定个 性化的教学计划和 方案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实现个性化推送和 智能辅导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 学习内容和学习方 式,培养自主学习 能力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 展和特长发挥,提 供多元化的学习路 径和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从单一的知识掌握转向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 评价主体:从教师单一评价转向学生自评、互评等多元评价主体
效率和质量。
确定阅读目标:根据非连续性文本 的特点,制定明确的阅读目标,引 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
设计阅读任务:根据阅读目标,设 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阅读任务,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选择阅读材料:选择适合学生年龄 和认知水平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 料,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多样性。
添加标题
注意事项:选择的图像、图表等资源要与文本内容相关,避免过于复杂或无关的信息;在阅读过程 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避免单纯的图片展示或文字解读。
情境模拟法的定义: 通过模拟真实情境,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和应用非连续性文本。
情境模拟法的实施步骤: 首先确定模拟情境,然 后设计文本,接着组织 学生进行模拟,最后进 行总结和反思。
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86324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c.png)
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孩子们经常接触到各种形式的非连续性文本,如广告、漫画、图表等。
这些文本以图像为特点,通过视觉方式传递信息,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的意图和信息。
2.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来处理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
3. 学生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对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的理解和观点。
三、教学内容1. 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和分类2. 阅读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的基本技巧3. 阅读策略的介绍和实践4. 图文阅读的评价和提高四、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即连续性文本阅读。
- 提问学生对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 介绍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和分类,如广告、海报、漫画等。
- 分析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区别,并引导学生思考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 阅读技巧训练- 向学生介绍阅读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的基本技巧,如观察图像、阅读标题和图注等。
- 给学生分发一些简单的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并指导他们用所学技巧进行阅读,随后进行讨论和解答疑惑。
4. 阅读策略教学- 介绍一些常用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概括等,并解释它们的作用和使用场景。
- 结合具体的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案例,示范给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策略来处理阅读材料。
5. 实践应用- 分发一些挑战性较高的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给学生,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技巧和策略进行阅读,以及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促使彼此思考和学习。
6. 评价和反馈- 对学生的阅读时关注的注意事项和检查点进行评价。
- 针对学生在图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的教学设计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7937b5102de2bd960588a0.png)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训练东坡中学杨惠【设计意图】在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这样表述的: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13页目标5)。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第15页目标8)。
今年中考,将增加此类阅读题的考察。
因此,无论从应考的角度还是实用的角度来说,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很重要。
基于此,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1.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知识。
2.掌握重要题型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1、学生能较熟练地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思路和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学生熟练把握几种重要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教会学生熟练把握几种重要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练习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漫画《啃老》,请同学说说此漫画的含义与思路。
思路点拨:我们通过对漫画的标题、构图、画中的人物关系以及老人身下那个盆上“父母积蓄”的文字观察。
将漫画中表述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相关的部分,把握漫画的深层含义。
这幅漫画的标题是《啃老》,画面上的子女将老人的积蓄挤了出来,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可以看出漫画讽刺的就是社会上的啃老现象。
答案示例:讽刺了那些已经成年并具有劳动能力的儿女,为维持自身需要而压榨父母积蓄的社会现象。
二、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大多是由文字、图标、漫画、数据、统计图表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阅读材料,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三、阅读练习,把握答题思路与方法材料一:【事件回放】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2014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超过8300万人次,2015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共9000多万人次。
随着中国人出境旅游的不断增多,一些游客乱丢垃圾、大声喧闹、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游客的专属“标签”。
非连续性文阅读教学设计
![非连续性文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c59e84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4.png)
非连续性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 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3. 提高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阶段:导入教师可选择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非连续性文章,例如一篇关于动物的科普文章。
教师通过简单介绍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引起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思考。
第二阶段:预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文本的标题、图片、图表等,并根据这些信息推测文章的大致内容。
学生可以与同伴进行讨论,形成初步的预测。
第三阶段:阅读学生开始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教师可提供一份阅读指导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提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学生也可以与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第四阶段:梳理信息学生可以按照教师提供的指导,将文章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整理。
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表格等方式来梳理信息。
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
第五阶段:讨论与思考学生可以与同伴一起进行讨论,分享彼此整理出的信息。
可以就文章中提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第六阶段:评估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也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总结性的小作文,对整篇文章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
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尝试更多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以满足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进一步探索。
通过上述的非连续性文阅读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这种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45bde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3.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教学设计五、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回忆非连续性文本的含义,特点和类型,引入主题。
(指向目标1)1.学生上台在地图上指出老师乘坐地铁的线路。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
在老师指导下小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事情发展或逻辑关系排列的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
它虽然也是由内容相关的语言文字和各种图形、表格等组成,但前后内容不是按事情发展或逻辑关系排列的。
3.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补充自己在生活中看到过的非连续性文本。
4.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直观简明、图文结合,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实用价值高等。
5.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反驳老师提出的观点。
1.同学们,今天卢老师要到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听课。
为了避免堵车,绿色出行,我打算从学校出发,坐地铁前往。
该怎样选择最佳线路呢?卢老师上网查了一下成都市地铁线路图,找出了学校和东城根街小学的位置。
出示地图,提问:同学们,你能告诉卢老师该怎样乘坐地铁吗?2.像地图、表格、图表等,和我们平时学习的大部分文章长得不一样,它们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什么?谁能说说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指导学生小结。
3.同学们还阅读过哪些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呢?学生回答后,相机出示几个非连续性文本。
总结:小学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类型有:表格、指引图表、票据、说明书。
4.你喜欢阅读这一类文本吗?它有哪些让你喜欢的特点呢?抽学生发言后,教师相机总结板书。
5.有些同学觉得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与我们的生活关系不大,所以没要必要花时间去认真阅读这种文本。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6.教师总结,引入复习重点:非连续性文本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实用性文本,在我们的生活随处可见。
所以对于现代小学生而言,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得出结论,是我们成为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之一。
下面我们就按照表格、指引图表、能够看图思考,正确表达,说清地铁上下站和换乘方法。
2024精选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设计
![2024精选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b5384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3.png)
04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教材分析与选用建议
教材分析
针对2024年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教材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教材 内容应涵盖不同领域的非连续性文本,如广告、图表、新闻报道等,以提供多样化的学
习材料。
选用建议
在选择教材时,应注重其实用性和时效性。优先选择那些内容新颖、与现实生活紧密相 关的教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要确保教材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
深度思考引导
提供与文本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 本进行深度思考,挖掘文本背后的深 层含义。
文本结构与逻辑关系分析
指导学生分析文本结构,理清句子之 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批判性思维训练策略
批判性思维概念介绍
01
向学生介绍批判性思维的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02
关注细节
注意文本中的细节信息,可能会对理解全文起到重要作 用。
03
结合背景知识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理解文本中的专业术语和 概念。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传统教学方法回顾
讲授法
通过教师系统、生动的口头语言 ,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
力的方法。
讨论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 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 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 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
批判性思维技巧教授
02
教授学生如何提出质疑、分析问题、评估证据等批判性思维技
巧。
案例分析与实践
03
提供案例让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
批判性思维பைடு நூலகம்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 教学设计
![《非连续性文本》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a45d4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0.png)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和类型。
2、培养学生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
3、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非连续性文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
(2)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非连续性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将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运用。
(2)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非连续性文本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如地图、图表、说明书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文本与平时阅读的连续性文本有何不同。
(二)知识讲解1、介绍非连续性文本的定义和特点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它是由数据表格、图表、清单、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等组成,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2、非连续性文本的类型(1)图表类: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用于展示数据的对比和变化。
(2)图文类:由图片和文字结合,图片往往能直观地表达主要信息,文字则对图片进行补充说明。
(3)清单类:以罗列项目的方式呈现信息,如购物清单、任务清单等。
(4)说明书类:对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说明。
(三)阅读方法指导1、观察标题和表头标题和表头通常能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帮助我们快速了解文本的主题和关键信息。
2、提取关键信息关注数据、关键词、重要语句等,抓住核心内容。
3、分析图表趋势对于图表类文本,要注意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分析原因和影响。
4、整合信息将从不同部分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对文本的完整理解。
(四)小组合作探究1、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份非连续性文本材料。
2、任务布置让学生根据所学的阅读方法,合作完成对文本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d4a287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8.png)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能够:1. 熟悉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及特点;2. 掌握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策略;3. 提高分析和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4. 练习在非连续性文本中找到关键信息的技巧。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 非连续性文本的定义和类型;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策略;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技巧的练习。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课话题,例如:“你们在阅读过程中是否遇到过一些文本中有些信息不连续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你们的阅读策略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非连续性文本的局限和挑战。
步骤二:引入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15分钟)通过示例文本向学生介绍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并简要解释几种常见非连续性文本的类型,例如:对话、广告、公告等。
步骤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20分钟)介绍学生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可以采取的一些策略,例如:先读整体了解大意,再回归关键信息的查找,通过上下文推断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策略在不同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中的应用。
步骤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技巧的练习(30分钟)提供一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的策略和技巧找出关键信息,并整理成连贯的理解。
同步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要求学生对文本中可能存在的隐含信息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步骤五:巩固与总结(10分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在阅读和理解非连续性文本时的策略和技巧,并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引导他们讨论如何将这些策略和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阅读中。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阅读理解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篇非连续性文本进行阅读,并用所学的策略解读文本中的信息。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运用多种策略,并写出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定义、特点以及阅读策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练习和讨论,他们也提高了在非连续性文本中查找关键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的教学设计方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的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dce6e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2.png)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的教学设计方案一、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面对的阅读材料种类繁多,从书籍到新闻、邮件到社交媒体,每天都有大量的文本需要阅读和理解。
然而,许多学生在阅读理解上遇到了困难,尤其是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
这些文本不按照线性方式展示,而是由多个非线性部分组成,挑战了学生们的理解能力。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种教学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结构与组织方式;2. 学生能够运用合适的阅读策略,有效解读非连续性文本;3. 学生能够推断文本中的隐含信息,并进行相关分析;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的阅读场景。
三、教学内容1. 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和结构;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策略和技巧;3. 推断隐含信息的方法和实践;4. 实际阅读案例分析和讨论。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并与线性文本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和结构,包括多篇文章合成一篇、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等。
同时,介绍阅读策略和技巧,如预览、标记关键信息等。
3. 练习1:提供一篇非连续性文本,并要求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阅读,并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文本的主旨和重要信息。
4. 解读与讨论:学生交流和分享他们的阅读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非连续性文本的组织方式,并讨论其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法。
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学习推断隐含信息的方法,如通过上下文理解、推理等技巧,并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6. 练习2:提供一篇非连续性文本,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运用推断隐含信息的方法,并写出自己的分析和理解。
7. 解读与评价:学生展示和解读自己的分析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并引导学生改进和完善他们的分析过程。
8. 应用实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阅读和分析真实的非连续性文本。
9. 总结与归纳:回顾教学过程,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归纳出有效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和技巧。
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30db81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9.png)
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是指由多个独立的篇章组成的阅读材料,这些篇章彼此之间并无明确的逻辑关系。
本文将介绍一种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能和理解力。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兴趣,增强阅读主动性;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信息;3.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总结等;4.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1.选取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如不同主题的短篇故事、科普知识等;2.设计相关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文本内容;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交流;4.引导学生运用各种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总结等。
四、教学步骤1.导入:与学生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或知识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阅读文本:学生阅读所选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注意理解每个篇章的主题和内容;3.问题引导:设计一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文本材料;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各自的理解和解答问题;5.展示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理解和答案;6.阅读策略引导: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并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总结等;7.再次阅读:学生再次阅读文本材料,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进行理解;8.个人练习: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完成相关练习,巩固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理解;9.反思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所学的阅读策略和技巧。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检查学生在个人练习中的答题情况;3.通过学生的展示和分享,评估他们对文本的理解程度;4.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反馈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六、教学延伸1.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2.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或写作,通过创作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和想法;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进行独立阅读和探索。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设计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67ab0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7.png)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设计XXX《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拓展训练》教学设计XXX雷寿森【教学目标】1.通过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知识。
2.通过练和讲解,让学生较熟练地把握阅读几种非连续性文本的思路和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练和讲解,让学生熟练把握阅读几种非连续性文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练和讲解,让学生较熟练地把握阅读几种非连续性文本的思路和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通过练和讲解,让学生熟练把握阅读几种非连续性文本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练和讲解,让学生熟练把握阅读几种非连续性文本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练法等【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具【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观察课件,谈谈你有什么想法?师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打开的“另一扇窗”-----非连续性文本。
二、研读表格式非连续性文本。
1.请你研读一份表格,得出研读结论、阅读思路及答题技巧。
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揭晓童贞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举行了统计。
(1)从图表中你获得哪些信息?(2)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A.引导学生对图表信息进行推断。
B.总结解题方法。
(相机板书: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得出结论文字表达)2.请你研读一份表格,完成操演。
概括下列表格内容。
小学高段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调查表阅读目的汲取文学素养人数比例25%应付考试55%消遣12%其他8%(1)从图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从这些信息当中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3)针对表格的信息,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主研究,小组内探究,全班交流。
师述:刚才我们研读了表格式的非连续文本阅读,这其实长短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一种形式,下面我们再研读一种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漫画类型的题型。
三、请你研读下面漫画,得出研读结论、阅读思路及答题本领1.阅读漫画《烦死了》,回答问题。
(1)(1)你认为图中孩子的是一种什么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引导学生对图表信息举行揣度。
五年级语文下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15a9c6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17.png)
五年级语文下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在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学生在这个阶段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能够理解基础的句子和段落,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接触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文本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展开具体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分析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把握文本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能够通过阅读和理解文本内容,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和学习经验,进行文本的解读和评价;4.能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短篇故事–读图断句–古诗词赏析–谜语解读2.阅读策略:–主题思维导图法–关键词挖掘法–句子精读法3.文本分析:–分段理解和梳理–主题思想总结–语言表达分析4.语言表达:–通过阅读文本,进行作文练习–调研写作四、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引入故事情节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2.导学:介绍文本形式和阅读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3.阅读摘录:引导学生逐段阅读,对文本中关键信息进行摘录和总结;4.整体理解: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本,挖掘其中的主题和中心思想;5.文本分析:通过分组合作,让学生共同分析文本,探讨内在逻辑关系;6.提问引导: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启发他们表达观点和见解;7.作文练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反思,展开写作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五、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包括主动参与讨论、能够理解文本的能力、文本分析和提出观点等;2.作业考核:设置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书面表达,评价其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的熟练程度;3.小组合作:开展小组讨论和合作,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文本分析深度。
2024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x
![2024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x](https://img.taocdn.com/s3/m/4892ca5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b.png)
2024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x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该单元的主题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本节课将教授该单元的第一篇文章《统计表》。
文章内容为一篇介绍统计表的运用和制作方法的说明文。
文章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统计表的特点、作用以及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表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统计表的概念,了解统计表的特点和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制作统计表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统计表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统计表的概念,了解统计表的特点和作用,掌握制作统计表的基本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篇新闻报道,让学生初步接触非连续性文本,引导学生关注新闻报道中的图表,激发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说明性文本,让学生联系旧知识,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 教师向学生介绍统计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统计表的特点和作用。
3.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教授制作统计表的基本方法。
三、课堂讲解与练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统计表》,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向学生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教师设计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制作统计表的方法,实际操作制作一张统计表。
板书设计:统计表特点:直观、清晰作用:展示数据、便于分析制作方法:1. 收集数据2. 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3. 设计图表的、轴、图例等4. 绘制图表作业设计:请学生运用所学的制作统计表的方法,从生活中选取一个主题,实际操作制作一张统计表。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语文百花园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语文S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语文百花园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语文S版](https://img.taocdn.com/s3/m/fdcd68f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d.png)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阅读心得。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不同观点,提高合作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涵盖不同类型和难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针对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差异,教师应设计不同难度的阅读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面上得到提升。同时,注重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帮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3.合作学习,交流分享
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阅读任务。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可以借鉴他人的阅读方法,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提高阅读效果。
3.设计一份关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调查问卷,让学生在课后向家人或朋友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认识和看法,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4.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每组选择一个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题,如环保、科技等,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查找相关资料,整合成一篇图文并茂的简报,展示给全班同学。
5.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选择一则相关非连续性文本,如政策文件、新闻报道等,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撰写一篇评论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
4.指导学生关注文本内涵,学会分析作者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非连续性文本中提炼关键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重点:培养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6.结合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内容,布置一道拓展性思考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讨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四年级语文下学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复习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四年级语文下学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复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1f9c27f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6f.png)
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四年级语文下学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复习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除文字之外,多以统计图、图画等形式呈现。
它的特点是信息量大、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对于学生来说是生活中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在语文学习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有意识渗透培养。
目前,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基本以文字形式展示,由句、段构成的篇章结构的连续性文本为主,非连续性文本的资源较为少,课堂上教师也容易缺乏忽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的指引,因此复习期间应该带领孩子系统复习和了解非连续文本非常重要,让学生感受到非连续性文本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在阅读实践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的认识比较模糊,但对这类阅读材料并不陌生,统编版语文教材藏着一些非连续性文本。
如在目录、课文插图、课后资料袋、课后题、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栏目中蕴含的图片、图标、数据等非连续性文本因素。
学生在生活中也遇到很多非连续文本,如通知、告示、路牌等。
虽然这样,但由于教学内容的缺失,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中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比较缺乏。
因此,阅读这类文本要着重指导学生从多元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整合信息的方法。
【教学目标】1、能快速、准确地从文本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学会整理信息。
2、复习文字类、图文类等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思路和方法,提高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
3、尝试运用学会的方法留意身边的非连续性阅读材料,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重点:能快速、准确地从文本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学会整理信息。
难点:复习文本类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思路和方法,提高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期待。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新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8cf8faf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c.png)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新版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新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方法,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技能。
该教学设计方法简单易行,无法提供法律方面的争议。
目标
-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步骤
步骤一:选择文本
选择适当的非连续性文本,确保其内容与学生的年龄和语言水平相符。
步骤二:练预读
在阅读文本之前,请学生通过观察标题、图像或首段等元素进
行预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关于文本内容的可能性。
步骤三:构建阅读目标
为学生设定明确的阅读目标,例如回答特定问题、找出关键信
息或理解文本的主旨等。
步骤四:分段阅读
将文本分成适当的段落,并组织学生进行分段阅读。
鼓励学生
在每个段落后进行简短的回顾和总结。
步骤五:理解检测
在学生完成整篇文本的阅读后,进行理解检测。
可以使用问题、练或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对文本的理解。
步骤六:语言拓展
借助文本中的词汇、表达方式或句式结构,进行语言拓展训练。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词汇研究、句子转换或写作练等。
总结
通过采用以上教学设计步骤,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
和语言技能。
这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方法简单易行,旨在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不会涉及
到法律方面的争议。
非连续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非连续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779bc7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18.png)
非连续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阅读是学生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阅读教学中,传统的连续类文本阅读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非连续类文本的出现已经成为现实,这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旨在设计一种针对非连续类文本的阅读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此类文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提取非连续类文本中的关键信息;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非连续类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3. 学生能够通过非连续类文本进行创造性思考和问题解决。
三、教学内容1. 非连续类文本的特点和分类2. 非连续类文本的阅读策略和技巧3. 非连续类文本的应用和拓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引入非连续类文本阅读的概念,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这类文本的特点和分类。
2. 学习活动(1)给予学生一篇非连续类文本,例如一篇游戏攻略。
(2)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攻略,并指导他们使用各种阅读策略和技巧,例如扫读、略读、详读等,来理解攻略的内容和结构。
(3)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攻略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或进行讨论,以促进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并展示对非连续类文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分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篇不同类型的非连续类文本(例如广告、新闻摘要、公告等),要求他们使用相同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并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和提取关键信息的任务。
(5)学生代表不同小组汇报所阅读的非连续类文本,讨论各自的阅读体验和成果。
3. 拓展活动(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非连续类文本,并针对该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展示他们对非连续类文本的分析和解读,并与全班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发现。
五、评价和反馈1. 教师观察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非连续类文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发展。
六、延伸阅读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非连续类文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相关材料,并通过讨论和写作来加深对这类文本的理解。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8e947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7.png)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阅读和理解非连续性文本,如表格、图表、清单等,掌握从非连续性文本中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内容1. 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介绍非连续性文本的定义、特点和常见类型。
2. 阅读策略:教授如何快速浏览、寻找关键信息和进行数据比较。
3. 信息整合:学习如何将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技巧,能够有效地提取和整合信息。
2. 难点:培养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实物展示台。
2. 学具:练习册、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非连续性文本实例引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详细介绍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和阅读策略,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示范。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个非连续性文本实例进行阅读和分析,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4. 全班讨论: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和讨论结果,全班进行讨论和评价。
5.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技巧和重要性。
板书设计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 关键词:特点、阅读策略、信息整合3. 核心内容:非连续性文本的定义、类型、阅读技巧和应用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和分析练习。
2. 小组作业: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一个非连续性文本的项目,如制作一个信息图表或报告。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理解和阅读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3.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74563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3.png)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 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非连 续性文本的内容和意义,提高学 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利用思维导图辅助阅读:通过思 维导图的方式,将非连续性文本 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类,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本内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开展主题式学习:围绕某一主题, 选择相关的非连续性文本进行阅 读和学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主 题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前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非连续 性文本的内容。
确定阅读策略
针对不同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策略 教授学生如何根据文本特点确定阅读重点 强调阅读过程中的思考与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关键词和关键信息,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训练学生理解和分析图表、表格等非连续性文本,培养其逻辑思维和信息处理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阅读应用能力。
教学意义
提高学生信息获取与处 理能力
增强学生阅读理解和批 判性思维能力
拓展学生知识面和视野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终 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非连续性文03本阅读教学
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激活学生的前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训练东坡中学 杨惠 【设计意图】在 2011 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这样表述的:阅读简单的非连续 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 13 页目标 5)。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 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第 15 页目标 8)。
今年中考,将增加此类阅读题的考察。
因此,无论从应考的角度还是实用的角度来说,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很重要。
基于此,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知识。
2.掌握重要题型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 1、学生能较熟练地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思路和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学生熟练把握几种重要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熟练把握几种重要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投影漫画《啃老》,请同学说说此漫画的含义与思路。
思路点拨:我们通过对漫画的标题、构图、画中的人物关系以及老人身下那个盆上 “父母积蓄”的文字观察。
将漫画中表述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相关的部分,把握漫画的深层含义。
这幅漫画的标题是《啃老》,画面上的子女将老人的积蓄挤了 出来,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可以看出漫画讽刺的就是社会上的啃老现象。
答案示例:讽刺了那些已经成年并具有劳动能力的儿女,为维持自身需要而压榨父 母积蓄的社会现象。
二、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大多是由文字、图标、漫画、数据、统计图表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阅 读材料,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三、阅读练习,把握答题思路与方法 材料一:【事件回放】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2014 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超过 8300 万人次, 2015 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共 9000 多万人次。
随着中国人出境旅游的不断增多,一些游客乱 丢垃圾、大声喧闹、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游客的专属“标签”。
每逢假期过后,凡是出境游归来的人首先不是描述那个地方有多么好,而是会抒发一句感慨:人真多。
紧跟着的一句话十有八九会是:中国人真多。
假日一到,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被中国人包围。
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旅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或刻画上自己的名字等,证明“到此一游”。
至于旅游地的风光到底好在哪,那里有什么文化底蕴和特色,此番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被无意识地忽略掉了。
(《城市快报》)材料二:【数据调查】 近日,某网站进行了一项“文明出境游”调查,盘点出国民心目中“最不文明的出境旅游行为”。
“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不 文 明 行 乱 丢 不尊重风 对景区规定 公共场合 插队 随 地 乱 刻为垃圾 俗习惯 不以为然大声喧哗吐痰 乱画投票结果 72% 31%13%材料三:【漫画展示】46%8% 65% 37%(一)、阅读【事件回放】部分,你认为“中国式旅游”有哪几个特点?请分别归纳,并说 出你的答题思路。
此题旨在考察学生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
答题思路: 定位(抓关键词)、取舍(理关系)、 完善(深加工)、 表述(美表达)1.看:看材料,圈点勾画; 2. 找:找定位,回原文; 3. 读:读题目,提取关键词; 4.想:想问题,提炼整合; 5.答:答周全,扣题目。
示例答案:扎堆出游; 注重形式(热衷拍照); 行为不文明 (二)、 根据【数据调查】“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写出调查结果和答题思路。
此题主要考察学生比较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 答题思路: ①关注表头或标题;②关注题干提示或暗示;③横看竖看比较数字特征 示例答案:“乱丢垃圾”获得 72%的投票,是国人心目中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
(三)、 结合以上材料,说说漫画的寓意和答题思路。
此题考察观察漫画,揭示寓意的能力 答题思路: 仔细观察画面,不忽略画中每个组成元素;联系主题或生活合理想象; 挖掘深层含义; ④用上“反映”“讽刺”“揭示”“批评”等词语作为概括的谓语中心词。
示例答案:这幅漫画揭示了那些在旅游胜地乱刻乱画的可耻行为,告诫我们不要做这类可 耻的人。
(四)、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请联系实际说说你对“中国式旅游”的看法。
考点:发表个人观点答题思路:1、分析比较,求同存异,明确观点。
2、观点要健康、积极、向上。
3、联系现 实对比,言简意赅,逻辑严谨。
示例答案例 1:我觉得不文明行为只是少数游客的个人行为,不能打上中国标签。
国人的不文明的现 象只是少数游客的个人行为,外国人也有这样那样的不文明行为,实在不必专门针对中国 游客横加指责。
例 2:我们没有办法禁止他人戴“有色眼镜”看中国人。
但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如 果每一个中国游客都能遵守当地的行为准则,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约束个人的不良行为 习惯,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标签”终将消失。
四、小结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及答题思路文本类浏览全文,了解大概;定位阅读,提取信息;整合信息,解决问题(文字片段)图表类(图画、 读标题,知主题;析图例,明内容;比数据,得结论。
图形、表格等)图文类(前二者 读文读图,图文结合;提取信息,合理想象。
的结合)五、课堂练习题:(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4 分)(概括整合信息)[材料一]调查显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与肥胖等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在低 龄化,逐渐成为威胁城市儿童少年健康的突出问题。
15 至 17 岁少年高血压患病率高达 7.0%; 学龄儿童血脂异常率为 2.2%。
13 至 17 岁少年糖尿病患病率为 3.6‰。
在包括高血压、肥胖、 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血脂异常等一系列代谢异常指标的“代谢综合征”检测中,有 64.1%的孩子至少有一项指标异常。
[材料二]——《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某地学龄儿童生活习惯调查统计调查内容及次数 每周自发体育锻炼 每天吃蔬菜水果 每周连续上网超过 1 小时3 次以上 11.3% 10.2% 40%1-3 次 18.8% 50.6% 44.5%0—1 次 69.9% 39.2% 15.4%示例答案:锻炼时间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不良的娱乐习惯等原因造成学龄儿童成年期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低龄化,超过半数儿童的"代谢综合征"指标异常。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 -3 题。
(16 分) 【材料一】人们在荒僻地和那些远离居住区的地方都从未发现过麻雀。
(甲)麻雀,同鼠类一样,眷恋人类的住宅。
它们在树林里,在广袤的田野里都不乐意。
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城里的麻雀比乡村还多。
它们乐于待在人多的地方,以便依靠人们生活。
我们集散种子的各处自然成为它们喜欢出入之处。
它们又多又贪,它们尽干蠢事;它们的聒噪令人心烦,它们的欢跃给人添乱;它们一文不值,它们的羽毛一无所用,它们的肉不好吃。
因此,它们到处被驱赶,人们甚至不惜花很高昂的代价将它们轰走。
(节选自布封《动物素描》,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有删改)【材料二】麻雀 [法]法布尔麻雀属于鸟类,而不是昆虫,但是,它们与人朝夕相处,所以,我心血来潮,在观察研 究昆虫的同时,又想到了它们:麻雀在哪儿搭窝筑巢呢?每一种动物都应该具备一门生命攸关的建筑技艺,以便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可使用的场 地。
在尚未有屋顶和墙壁的年代,麻雀是利用树洞来作为其栖息之所的,因为树洞较高,可 以避开不速之客的骚扰,而且树洞洞口狭窄,雨水打不进来,但洞中却别有一番洞天,宽敞 得很。
因此,即使后来有了屋檐和旧墙,它仍旧对树洞情有独钟。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树洞, 麻雀就只好不辞劳苦地一点一点地搭建自己的窝巢。
令人惊叹的是它筑巢时所使用的材料。
它的那张床垫可谓形状怪异,由一堆乱七八糟的羽毛、绒毛、破棉絮、麦秸秆等组成,这就需要有一个固定而又平展的支撑物来支撑。
这种 困难对麻雀来说,简直是小事一桩,它会想出一个大胆的方案来:它打算在树梢上,仅用三 四根小枝丫作为依托,建窝搭巢。
它的这个窝巢悬于半空中,摇摇晃晃的,要想让它不掉下 来,可得具有高超的建筑技艺呀!它在几根枝丫的树杈间把所能找到的东西——碎布头、碎纸片、绒线头、羊毛絮、麦秸 秆、干草根、枯树叶、干树皮、水果皮等等——全都聚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很大的空心球, 一旁有一个小小的出入口。
这个球形窝体积庞大,因为它的穹形窝顶需要有足够的厚度来抵 御雨水。
这个窝布置得很乱,没有一定之规,没有艺术性,但却非常结实,能够经受得住一 季的风吹雨打。
我家屋前有两棵高大的梧桐树,树枝垂及屋顶。
整个夏季,麻雀都飞到这儿来栖息,生 息繁衍。
梧桐树交相掩映的碧绿枝叶,是麻雀飞出其家屋的第一站。
(乙)小麻雀在能够飞 翔觅食之前,总是在这第一站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吃得肚子滚圆的大麻雀从田间同来也先 在此歇息;成年麻雀经常在这儿开“碰头会”,照管家中刚刚出巢的小麻雀,一边训诫不听 话的孩子,一边鼓励胆怯的孩子;麻雀夫妇常在这儿吵嘴;还有一些麻雀常在此议论白天所 发生的事情。
它们从清晨一直到傍晚,络绎不绝地在梧桐树和屋顶之间飞来飞去。
然而,12 年中,我仅见过一次麻雀在树枝间搭窝的。
一对麻雀夫妇忙碌着,辛辛苦苦地在一棵梧桐树 上搭建空中巢穴,但是,它们好像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不满意,因为第二年我就没看见它们 再搭了。
瓦屋顶提供的庇护所既牢固又省力,何需再费心劳神地去搭建什么空中楼阁呢?看 来,麻雀们更加偏爱这种省时省力而又牢固的屋檐下的窝巢。
(选自《昆虫记》,陈筱卿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 年版,有删改) 【材料三】但令四海常丰稔,不嫌人间鼠雀多丰子恺 (选自《护生画集》,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年版) [注释]画中诗句出自明代方孝孺的《百雀诗》:“曲巷高檐避罗,朝来饱啄陇头禾。
但令四海 常丰稔,不嫌人间鼠雀多。
”稔(rěn):庄稼成熟。
1、三则材料中,作者对麻雀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各出于什么原因?(6 分)材料一中,作者厌恶麻雀,因为作者认为麻雀一无所用,反给人们带来干扰和 损失;材 料二中,作者欣赏麻雀,因为作者认为麻雀具备高超的建筑技艺,能充分利用 ,可使用的 场地;材料三中,作者宽容爱护麻雀,因为作者希望丰收,人能与麻雀共享丰收的果实。
2、材料二中,作者详略得当地说明了麻雀是如何利用不同场地筑巢的。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 析。
(6 分)试题分析:麻雀的筑巢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树洞来作为其栖息之所,而是 利用屋檐和旧墙,先是详细写前者,对于后者只是一带而过,因为树洞较高,可以避开不速 之客的骚扰,而且树洞洞口狭窄,雨水打不进来,宽敞得很。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