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矿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合集下载

铀矿地质普查规范

铀矿地质普查规范

EJ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行业标准EJ/T702-92 铀矿地质普查规范1992-07-24发布1992-12-01实施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发布EJ/T702-92目次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2普查目的和任务 (1)3普查工作基本准则 (1)4普查工作程序 (2)5普查工作程度 (2)6普查技术要求 (3)7 储量计算 (6)8 普查区资源评价及矿床技术经济评价 (8)附录A 铀矿地质普查成果标准(补充件) (9)附录B 铀矿普查地质报告编写格式及附图、附表(参考件)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核行业标准铀矿地质普查规范EJ/T 702-92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铀矿地质普查阶段(下称普查)的目的、任务、基本准则、工作程序,工作程度、技术要求、储量计算、资源评价与矿床技术经济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铀矿地质普查的总体技术要求,也可作为铀矿普查工作质量监督、报告验收和制定工作细则的依据。

2 普查的目的和任务依据铀矿地质资料和综合找矿信息,运用有效的技术方法,在选定的铀成矿远景区内,大致查明铀成矿地质背景、放射性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特征,圈出成矿远景地段,发现和评价铀异常点(带)、矿化点和矿点及查明是否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床(见附录A)或矿体,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

3 普查工作基本准则3.1 铀矿普查工作要以找大矿、富矿为目标,以提高普查效果和经济效益为目的。

3.2 铀矿普查包括普查找矿和普查评价两个层次的工作。

普查找矿要在铀矿区域地质调查或成矿预测成果基础上进行。

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和交通、经济情况,优先选择下列地区进行普查工作:a. 区域地质调查确定的远景区;b. 各类物探、化探测量发现的异常点(带);c. 中、大比例尺成矿预测选出的找矿靶区;d. 已知矿区外围或其他方法发现的矿化点、矿点。

3.3 坚持区域展开、重点突破、面中求点、点面结合的工作方法,加强综合研究,提高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程度。

3.4 根据新的成矿理论和找矿模式,积极开辟新区,探索新类型。

铀矿勘查普查阶段水文地质专业工作技术要求

铀矿勘查普查阶段水文地质专业工作技术要求

铀矿勘查普查阶段水文地质专业工作技术要求261队吴小微铀矿地质勘查分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四个阶段,在地质勘查的同时,水文地质专业开展相应阶段的工作。

现以非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勘查普查阶段为例,谈谈水文地质专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内容及技术要求,以及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铀矿水文地质普查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普查阶段的主要任务:开展水化学找矿,初步查明区内铀矿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水异常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

调查主要含水层、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水量、水化学特征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初步分析矿床的充水因素、估算矿坑涌水量;了解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状况;划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类型,提交普查报告。

普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结合水化学找矿进行大比例尺水化详查和探矿工程水化学找矿;揭露水化远景区段,进行水文地质测绘,探矿工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和代表性钻孔抽(扬)水试验等;采集水样测定水化学成分、放射性元素含量、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指标和水动态观测等。

二、水文地质工作技术要求1、铀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绘铀矿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是调查矿区(床)各岩层和构造断裂带以及含水层、隔水层的分布、埋藏条件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等,为分析矿床充水因素、研究铀矿床水文地球化学条件提供基础资料。

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分别为:区域水文地质测绘1/25000--1/50000;矿区水文地质测绘1/5000--1/10000;矿床水文地质测绘1/2000—1/5000。

野外工作比例尺应大于所用地形图比例尺。

区域水文地质测绘范围应尽可能包括比较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矿床水文地质测绘范围包括矿床开采,疏排地下水时的补给边界。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可收集区域资料编图,辅以适当野外调查。

测绘内容主要是:调查地下水天然和人工露头的出露条件,实测流量、水位、水温,取水样测定放射性元素含量和化学组分等;调查地表水体的分布,最高、最低和正常水位、水深、流量、最大库容量、洪水淹没范围、延续时间及其与地下水的关系。

铀矿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铀矿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铀矿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报姓名:杜宗飞学号:2011090118专业:铀矿地质与勘查技术班级:铀矿地质与勘查技术01班指导教师:赵建明实习时间:XXXX-X-X—XXXX-X-X20XX年1月9日目录目录 (2)前言 (3)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3)1.1实习目的 (3)1.2实习任务要求 (4)二、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4)2.1实习单位简介 (4)2.2实习岗位简介(概况) (5)三、实习内容(过程) (5)3.1举行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岗位上岗培训。

(5)3.2适应铀矿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岗位工作。

(5)3.3学习岗位所需的知识。

(6)四、实习心得体会 (6)4.1人生角色的转变 (6)4.2虚心请教,不断学习。

(7)4.3摆着心态,快乐工作 (7)五、实习总结 (8)5.1打好基础是关键 (8)5.2实习中积累经验 (8)5.3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

(8)5.4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

(8)本文共计5000字,是一篇各专业通用的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属于作者原创,绝非简单复制粘贴。

欢迎同学们下载,助你毕业一臂之力。

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铀矿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毕业实习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铀矿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刚进入实习单位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在大学学习铀矿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知识与实习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些脱节,但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过程之后,我慢慢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实习单位和个人的岗位以及发展方向。

地质勘查成果报告编写要求

地质勘查成果报告编写要求

地质勘查成果报告编写要求地质调查成果报告编制要求一.编写报告的基本准则1.固体矿产勘查分为四个阶段:预勘查、普查、详查和勘查。

在每个勘探阶段结束时,应编制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探报告。

目前,在详细调查完成后,一些项目将不再进一步勘探,地质勘探工作将因中途取消项目而停止。

地质勘探报告应根据获得的数据编写。

2.地质调查报告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调查工作中获得的全部数据和结果。

本次编制依据如下:地质勘查工作符合《固体矿产地质勘查通则》、《相关矿产地质勘查规程》等相关规程的技术要求;收集了第一手数据,数据准确,并进行了全面研究。

3.地质勘探与项目可行性评价应紧密结合。

地质勘探报告应包括地质勘探和可行性评价。

可行性评估分为三个阶段:总体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

如果评价程度粗略,勘探单位应直接编制报告;如果评价程度为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勘探报告中应引用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

4.地质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原始数据准确,研究分析简明扼要,结论可靠。

我们应该努力使它图形化和基于数据。

5.各勘探阶段的地质勘探工作应按照相关地质勘探规范(或勘探合同中的约定)的要求进行,所获得的勘探数据应作为编制相应阶段勘探报告的依据。

1二。

报告要求1.报告编制前,由勘探投资方或勘探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根据相关规范和勘探设计要求,组织对勘探工作区的工作程度和原始数据质量进行现场检查和验收。

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在报告撰写前解决。

未经现场验收,不得编制报告。

2.地质调查报告编制前,报告编制技术负责人应结合矿产特点、勘察工区实际情况和勘察投资者的具体要求(矿山建设设计报告还应听取矿山设计单位的意见),补充、根据本要求的模板和《固体矿产勘查/闭坑报告编制规范》进行核选,拟定一份实用的报告编制大纲,并提交给调查投资者审批。

经批准的报告大纲的使用如有重大变化,应提交勘探投资者审批。

3.报告编制技术负责人应根据批准的报告编制大纲组织编制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报告编制的及时完成。

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与写作规则

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与写作规则

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与写作规则编写地质勘查报告和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以下简称“地质报告”), 是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 是地质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工作能力。

为使年青同事们尽快熟悉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与写作规则, 现对有关问题进行初步的介绍和简要的讨论。

这些常见问题, 也不同程度地出现在地质论文的编写中。

因此, 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与写作规则, 同样适用于地质论文的编写。

一、编写要求地质报告的章节设置及章节内容, 要严格按照《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闲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编写。

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①章节内容、附图、附表齐全;②行文规范、表述清楚;③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合理、数据正确;④资料完整、立论有据。

编写中问题较多的章节为: 摘要、关键词、目的任务、以往地质工作评述、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及各章的章首语。

(一)摘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 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 简明、准确地论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文摘编写规则, GB/T6447-1986)。

地质报告都要编写摘要。

1.编写要求地质报告一般采用报道性摘要, 以“摘录要点”的形式, 反映地质报告的目的任务、勘查方法、工作结果。

编写的主要方法是:将各章的主要内容浓缩为“章首语”, 在“章首语”的基础上编写摘要。

在摘要中, 地质报告的每一章, 都有一段话与之对应。

摘要具有独立性、全息性、简明性、客观性。

(1)独立性摘要中要有重要的数据和结论, 形成一篇完整的短文, 可以独立使用。

读者不需阅读地质报告正文, 也能完全理解摘要所表达的内容。

常见问题为:使用缩略语、略称、非专业代号, 使读者难于理解摘要所表达的内容。

(2)全息性摘要要全面覆盖地质报告, 拥有与地质报告等量的主要信息。

即不阅读全文, 就能获得必要的、完整的信息。

常见问题是:①对地质报告进行评论, 把摘要写成书评, 缺少摘要所应提供的信息;②过多地叙述目的与任务, 把摘要编写为地质报告的引言, 仅反映了地质报告的部分;③由于字数所限, 省略了不该省略的重要内容。

铀矿地质行业标准

铀矿地质行业标准

核地质标准一览表(地质、物化探部分) 2005年9月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GB/T10630—97放射性矿产地质术语分类与代码2EJ/T276—1998铀矿水化学找矿规范3EJ/T299—1998铀矿床水文地质勘探规范4EJ/T353—881:20万铀矿遥感地质技术规定5EJ/T363—1998地面Y能谱测量规范6EJ/T366—89铀矿地质采集格式7EJ/T551—91铀矿资源评价规范8EJ/T605—91氡及其子体测量规范9EJ/T611—2005 γ测井规范10EJ/T701—92铀矿水化学编图规范(1:200000)11EJ/T702—92铀矿地质普查规范12EJ/T703—92铀矿地质详查规范13EJ/T749—93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查管理数据采集格式与代码14EJ/T864—94铀矿地质勘探规范15EJ/T830—94铀矿普查测量规范16EJ/T831—94地面Y总量测量规范17EJ/T832—94碳硅泥岩型铀矿找矿指南18EJ/T865—94铀矿探矿工程地质物探原始编录规范19EJ/T866—94铀矿地质填图规范(1:2000)20EJ/T867—94铀矿地质填图规范(1:10000)2l EJ/T847—94放射性矿产资源探矿工程综合管理数据采集格式与代码22EJ/T909.1—94铀矿资源评价方法主观概率法23EJ/T909.2—94铀矿资源评价方法矿床规模频率法24EJ/T909.3—94铀矿资源评价方法成矿成功树法25EJ/T909.4—1996铀矿资源评价方法矿床模型法26EJ/T909.5—1999铀矿资源评价方法专家系统法27EJ/T909.6—1999铀矿资源评价方法丰度估计法28EJ/T909.7—1999铀矿资源评价方法体积估计法29EJ/T920—95陆相沉积盆地铀矿找矿指南30EJ/T956—95水的放射性组份检测取样规程31EJ/T969—95铀矿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00000) 32EJ/T974—95铀矿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50000)33EJ/T975—95铀矿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通则34EJ/T976—95花岗岩型铀矿找矿指南35EJ/T980—95车载Y能谱测量规范36EJ/T983—95铀矿取样规程37EJ/T995—1996放射性矿产资源坑探规程38EJ/T996—1996火山岩型铀矿找矿指南39EJ/T1021—1996放射性矿产资源铀矿地质勘探基础数据代码与采集格式40EJ/T1030—1996铀矿射气系数测量规范41EJ/T1031—1996放射性矿石密度测量规程42EJ/T1032—2005航空Y能谱测量规范43EJ/T1052—1997放射性矿产资源钻探规程44EJ/T1070—1998铀矿岩矿心管理规定45EJ/T1094—1999铀镭平衡系数测量规程46EJ/T1120—2000铀矿地质勘探工程测绘图件编绘规范47EJ/T1121—2000铀矿样品加工管理技术规程48EJ/T1130—2001210Po测量规范49EJ/T1133—2001水中氡测量规范50EJ/T1140—2002可地浸砂岩铀矿钻探技术规范51EJ/T1157—2002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勘查规范52EJ/T1158—2002地浸砂岩型铀矿取样规范53EJ/T1159—2002地浸砂岩型铀矿钻探工程地质物探原始编录规范54EJ/T1160—20021:500000地浸砂岩型铀矿资源区域评价规范55EJ/T1161—20021:250000地浸砂岩型铀矿资源区域评价规范56EJ/T1162—2002地浸砂岩型铀矿地球物理测井规范57DZ/ T0199—2002铀矿地质勘查规范(硬岩型,代替EJ/T 702—92 EJ/T 703—92 EJ/T 864—94)58 EJ/T1173—2004铀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59 EJ/T1174—2004铀矿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60 EJ/T1187—2004古河谷型铀矿找矿指南注:红色部分为新增加或新修定标准1EJ/T275—85铀矿地质生产安全规程2EJ/T744—92铀矿地质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测定方法3EJ/T913—94铀矿地质设施退役辐射环境安全规程4EJ/T977—95铀矿地质辐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5EJ/T1016—1996铀矿地质生产安全检查规程6EJ/T1100—1999 X射线荧光测井仪7EJ/T684—1992便携式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仪8EJ/T823—1994激光荧光微量铀分析仪9EJ/T824—1994活性炭吸附氡子体Y测量仪10EJ/T584—1991勘探用便携式Y幅射仪和Y能谱仪11EJ/T1139—2001勘察用Y辐射仪和Y能谱仪性能和测试方法12EJ/T1146—2001用于核素分析的碘化纳(铊)探测系统标定和使用核行业标准一览表(分析部分) 2003年6月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 GB/T13070—91 铀矿石中铀的测定电位滴定法2 GB/T13070—91 地质水样中234U/238U,230Th/23’Th放射性比值的测定方法3 GB/T13072—91 地质水样中226Raj228Ra活度比值分析方法4 GB/T13073—91 岩石样品中226Ra的分析方法5 GB/T17036—1997 铀矿地质样品中锗的测定一水扬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6 GB/T4930—93 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方法通则7 GB/T17672—1999 岩石中铅、锶、钕同位素联合测定方法8 GB/T17863—1999 钍矿石中钍的测定N263分离EDTA滴定法9 EJ/T267.1—84 铀矿石中铀的分析方法总则及一般规定10 EJ/T267.5—84 铀矿石中铀的测定氯化亚锡还原/钒酸铵氧化滴定法11 EJ/T297.1—87 花岗岩、花岗岩铀矿石组份分析方法总则及一般规定12 EJ/T297.2—87 花岗岩、花岗岩铀矿石组份分析方法二氧化硅量的测定13 EJ/T297.3—87 花岗岩、花岗岩铀矿石组份分析方法全铁量的测定14 EJ/T297.4—87 花岗岩、花岗岩铀矿石组份分析方法三氧化二铝量的测定15 EJ/T297.5—87 花岗岩、花岗岩铀矿石组份分析方法氧化钙量的测定16 EJ/T297.6—87 花岗岩、花岗岩铀矿石组份分析方法氧化镁量的测定17 EJ/T297.7—87 花岗岩、花岗岩铀矿石组份分析方法氧化锰量的测定18 EJ/T297.8—87 花岗岩、花岗岩铀矿石组份分析方法二氧化钛量的测定19 EJ/T297.9—87 花岗岩、花岗岩铀矿石组份分析方法五氧化二磷量的测定20 EJ/T297.10—87 花岗岩、花岗岩铀矿石组份分析方法氧化钾量的测定21 EJ/T297.11—87 花岗岩、花岗岩铀矿石组份分析方法氧化钠量的测定22 EJ/T297.12—87 花岗岩、花岗岩铀矿石组份分析方法总流量的测定23 EJ/T297.13—87 花岗岩、花岗岩铀矿石组份分析方法氟量的测定24 EJ/T297.14—87 花岗岩、花岗岩铀矿石组份分析方法化合水量的测定25 EJ/T349.1—88 岩石中微量铀、钍分析方法总则及一般规定26 EJ/T349.2—88 岩石中微量铀的分析方法27 EJ/T349.3—1997 岩石中微量铀钍的分析方法28 EJ/T349.4—1998 岩石中微量铀、钍的P350吸附树脂萃取色层分离连续测定方法29 EJ/T1105—1999 矿物流体包裹体温度的测定30 EJ/T546—91 岩石矿物钐钕等年龄测定31 EJ/T547—91 含铀矿石中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32 EJ/T548—91 含铀矿石中微量铜的测定示波极谱法33 EJ/T549—91 含铀矿石中微量锌的测定示波极谱法34 EJ/T550—91 激光荧光法直接测定土壤中的铀35 EJ/T553—91 矿物晶胞参数的测定粉末X射线衍射法36 EJ/T554—91 五氟化溴法测定石英单矿物氧同位素37 EJ/T691—92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含铀矿石中微量银38 EJ/T692—92 岩石矿物铷、锶等年龄测定39 EJ/T693—92 沥青铀矿、晶质铀矿的年龄测定40 EJ/T751—93 放射性矿产地质分析测试实验室质量保证规范41 EJ/T752—93 含铀矿石中微量钼、钨的示波极谱同时测定42 EJ/T753—93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含铀矿石中微量钴、镍43 EJ/T754—93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含铀矿石中微量硒44 EJ/T755—93 黑云母钾、氩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45 EJ/T756—93 锆石铀一铅同位素发射光谱测定46 EJ/T860—94 含铀矿石中铅同位素发射光谱测定47 EJ/T861—94 岩石中微量铷和锶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48 EJ/T862—94 示波极谱法测定沥青铀矿石中的铅49 EJ/T863—94 铀矿物反射率光电测定50 EJ/T955—95 岩石中砷、锑、铋、硒的流动注射一氢化物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法51 EJ/T1149—2001 含铀矿石中微量铋、汞的测定氢化物发生一双道原子莹光法。

矿产勘查设计、报告编写要求131页PPT文档

矿产勘查设计、报告编写要求131页PPT文档

1.1.1 项目来源
编写的重点是:
地质勘查任务来源(委托方),任务书(勘查协 议书)文件号、承担单位,下达的勘查阶段、 主要工作量、工作周期、勘查经费、预期提 交的资源储量类别及数量(或勘查基地类型) 及成果提交时间等。
1.1.2 目的任务
要注意: (1)目标任务必须符合任务书(合同)要求; (2)要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对任务书进行具
2.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以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或l:20万、1:25万 区调资料)为基础,简明扼要地说明勘查区在区域构 造中的位置,区域内对矿田(床)成因有影响的主要地 层、构造及岩浆岩种类、特征及分布,区域地球物理 、地球化学特征,遥感地质特征,区域矿产分布及成 矿规律、找矿标志。
本节要特别注意:力求文字精练、高度概括,针对 性强,避免泛泛罗列地质资料。
(2)原来已进行过勘查的项目,勘查单位必须出 具证明前期工作量和资金投入情况的文件资料。 设计审查单位要对其前期工作量和资金投入情况 进行核实。
(3)如有已知矿区,应阐明矿床从发现至本次勘 查前人所投入的主要工作,实际达到的勘查程度; 如有生产矿山,还应描述矿山规模、生产概况、 累计采出矿量及已消耗的资源储量。
(2)简述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 主要地质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3)对其成果质量和勘查、研究程度进行评述; (4)说明工作单位、工作时间、审批单位、审批
结论及本次工作的利用程度。
要特别注意:
(1)以往矿产勘查工作要特别注意说明已进行 勘查的工作程度、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取得 的主要成果,应附已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表及 主要工程分布图,对已提交的成果应确切地予以 评述。
(4)以往工作评述要实事求是,重点说明 其工作成果和重要结论,针对影响找矿突破 的重大问题,如对勘查区主攻矿种或矿床成 因类型认识有改变,提出可能解决的途径、 方法;这些问题可以集中描写也可分散到具 体工作中描述,但凡是本次工作加以利用的查区地质矿产特征

地质勘查设计书与报告编写基本要求

地质勘查设计书与报告编写基本要求

设计书编写基本要求设计书编写应严格按各类地质勘查项目主管单位(部门)下发的管理制度或文件要求格式进行编写。

没有相关要求的参照国土资源大调查地质调查项目要求执行。

设计的工作方案应充分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加强技术方法的有效性试验,实现勘查手段的优化组合,力争用最经济的工作量实现最佳的工作成果,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设计书要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要求内容完整、文字简炼、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附录1:立项申请书编写格式封面“项目类别”立项申请书(或续作项目论证报告)(小一号、黑体、居中)项目名称:(三号、仿宋、加粗)项目负责人:(三号、仿宋、加粗)单位名称:(三号、仿宋、加粗)提交日期:(三号、仿宋、加粗)新开项目立项申请书编写提纲一、概况1、项目名称、承担单位、项目起止时间2、项目工作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工作范围(地理坐标)及面积二、工作区地质背景及立项地质依据三、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及综合分析四、目标、任务及实现的可行性论述五、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工作标准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六、预期成果与效益分析七、主要实物工作量八、质量保证九、组织管理十、经费预算十一、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十二、附图、附件续作项目论证报告编写提纲一、项目执行情况1、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2、工作进展与取得的主要成果3、质量评述二、年度安排方案1、项目续作的必要性2、技术路线或方案的可行性3、实物工作量安排及合理性4、年度经费预算5、预期成果三、结论附录2:设计书格式封面格式设计书(工作方案)名称(宋体、二号、粗体、居中)承担单位名称(仿宋、三号、粗体、居中)年月日(仿宋、小三号、居中)扉页格式设计书(工作方案)名称(仿宋、二号、粗体、居中)任务书(计划文件)编号:(仿宋、四号)项目编号(仿宋、四号):编写单位:(仿宋、四号)项目负责人:(仿宋、四号)编写人:(仿宋、四号)单位负责人:(仿宋、四号)总工程师:(仿宋、四号)提交单位:(仿宋、四号)(盖章)提交时间:(仿宋、四号)矿产资源普查评价项目设计书编写提纲第一章前言1、目的任务:主要包括任务来源、任务书的主要内容、工作周期及提交成果时间等。

砂岩型铀矿编录细则

砂岩型铀矿编录细则

砂岩型铀矿编录细则(仅供参考)编录必备:地质锤、编录刀、放大镜、钢卷尺、直尺、量角器、10%HCL溶液、编录夹、钻孔原始地质编录表、2H铅笔、彩色铅笔、γ+β编录仪、数码照相机编录前:检查钻机小班记录表,简易水文记录表,岩心箱编号,回次牌,岩心摆放顺序,大于10cm的岩心编号,拍岩心照片。

地质、水文编录:1.泥:微细粒土状<0.004mm,手触有粘性、粘手;且无砂粒感。

2.粉砂:细砂粒状<0.06~>0.004mm,手摸有砂感;无明显砂粒,多发育有细砂纹、波纹及水平砂纹层。

3.细砂:细砂粒状<0.25~>0.06mm,手摸为砂粒状;粒度均匀、无较粗砂粒感。

见水平及小型交错层理。

4.中砂:为砂粒状<0.5~>0.25mm,手摸为砂粒状;但粒度略粗、无较粗砂粒感。

多见有交错层理等。

5.粗砂:为粗粒状<2.0~>0.5mm,手摸为粗粒状;但粒度较粗。

多见有多种大、中型交错层理等。

6.砾:细砾<8~>2.0mm,中砾<32~>8mm,粗砾<128~>32mm,巨砾~>128mm编录格式:颜色+定名,层理,结构,构造,主要岩石矿物成分,胶结类型,磨圆度,分选性,渗透性,特殊夹层,岩心块度,其他(黄铁矿、结核、煤屑、沥青、碳屑、植物化石)。

1、胶结类型:泥质胶结,钙质胶结,硅质胶结,铁质胶结;2、胶结程度:按疏松程度进行描述,如疏松,较疏松,致密;3、胶结物含量:按泥质或钙质的百分比含量进行描述;4、磨圆度:按岩石的形状描述,如圆状,次圆状,次棱角状,棱角状;5、分选性:采用三级描述,如分选性差(某一粒级含量<50%),分选性中等(某一粒级含量50~75%),分选性好(某一粒级含量>75%);7、特殊夹层;铝土层,石膏薄层,煤线;6、岩石块度与RQD值:长柱状(岩心块段>20cm),短柱状10~20cm,块状5~10cm,碎块状2~5cm,碎屑状<2cm;8、渗透性:分强、中等、弱、差;9、透水性:不透水、弱透水、中等透水、强透水;10、隔水层:泥质含量>25%;11、透水层:泥质含量<25%;12、碳酸盐含量:Ⅰ级滴盐酸不起泡或微气泡Co2含量<3%Ⅱ级滴盐酸见到较多气泡Co2含量3~5%Ⅲ级滴盐酸剧烈气泡Co2含量>5%13、蚀变类型:褐铁矿化、赤铁矿化、绢云母化、水云母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物探编录1、采用FD-3010进行γ和γ+β照射量率功能测量,2、仪器满足“三性”要求,3、岩心测量时,非矿段一般以0.5~1.0m的点间距记录,岩心不连续的界面要增加测点;含矿段及顶底板以0.1~0.2m的间隔记录,若矿芯各面的强度差别很大时,应同时记录最低和最高强度。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

附录 & (资料性附录)铀矿山首期建设设计还本付息年限和铀矿冶企业建设规模及服务
附录 ((资料性附录)铀矿床确定特高品位下限品位变化系数 $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非地浸型铀矿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研究程度、控制程度、工作 及质量要求、可行性评价工作、铀矿资源 ) 储量分类依据及类型条件、铀矿资源 ) 储量估 算等。 本标准适用于非地浸型铀矿地质勘查各阶段的总体工作部署;可作为验收、评审铀 矿资源 ) 储量及各类成果的总要求;也是制定铀矿地质各类专业规范、规程、规定、指 南等的总要求;还可作为铀矿矿业权转让,铀矿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 中评价、估算铀矿资源 ) 储量的依据。 ’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 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 ) +$,,--—$### !* ) +$.#%/—’%%’ 01 ) + %%..—’%%’ 1*0 $%%%$—$#/# . ."$ 固体矿产资源 ) 储量分类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固体矿产勘查 ) 闭坑矿山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附录 )(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 ’ 储量分类 附录 *(规范性附录)铀矿一般工业要求 *"# *"$ *"% *"+ 铀矿一般工业要求 矿床规模 矿石品级 矿石工业类型
附录 ,(资料性附录)铀矿床伴生组分综合利用 附录 -(资料性附录)确定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因素 -"# -"$ -"% -"+ 主矿规模 矿化分布均匀程度 矿体厚度稳定程度 矿体形态和被破坏程度分三类

地质勘查成果报告编写要求

地质勘查成果报告编写要求

地质勘查成果报告编写要求地质勘查成果报告编写要求一、报告编写的基本准则1.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

现在有些项目完成详查后即进行开发而不再进行勘探,还有因项目中途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2.地质勘查报告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勘查工作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和成果。

其编写的基础是:地质勘查工作符合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总则、有关矿种地质勘查规及其他有关规的技术要求;已取全、取准第一手资料,并经过了综合研究。

3.地质勘查工作与项目可行性评价应紧密结合,地质勘查报告中应包括地质勘查和可行性评价工作。

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的,由勘查单位直接编入报告;评价程度为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的,应在勘查报告中引述该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

4.地质勘查报告的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原始数据资料准确无误,研究分析简明扼要,结论依据可靠。

要力求做到图表化、数据化。

5.各勘查阶段的地质勘查工作,按照有关地质勘查规要求(或勘查合同的约定)部署进行,取得的各项勘查数据资料作为编写相应阶段勘查报告的依据。

二、报告编写要求1.报告编写前,应按照有关规和勘查设计的要求,由勘查投资人或勘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勘查工作区的工作程度和第一性资料的质量进行野外检查验收。

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在报告编写前解决。

未经野外验收,不应进行报告编写。

2.在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前,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应结合矿种特点、勘查工作区实际情况以及勘查投资人的具体要求(供矿山建设设计的报告还应听取矿山设计单位意见),以本要求模版及《固体矿产勘查/闭坑报告编写规》为基础进行增减、取舍,拟定切合实际的报告编写提纲,送勘查投资人批准。

批准后的报告提纲在使用中如须作重大变动,应将变动后的提纲送勘查投资人审核同意。

地浸砂岩型铀矿钻探原始编录规范

地浸砂岩型铀矿钻探原始编录规范

EJ lCSF 40备案号:11082-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核行业标准EJ/T 1159-2002 地浸砂岩型铀矿钻探工程地质物探原始编录规范Specifications of initial geological-geophyoical documentation on in-situ 1eaching sandstone type uranium deposits2002-11-20发布2003-02-01实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符号和缩略语 (1)4 目的任务 (1)5 技术要求 (1)6 编录工作程序 (3)7 编录的主要内容 (5)8 编录的检查和验收 (7)附录A(规范性附录)岩心牌式样 (8)附录B(规范性附录)岩(矿)心物探编录记录表式样 (9)附录C(规范性附录)钻孔综合柱状图式样 (10)附录D(规范性附录)钻孔综合成果表式样 (11)附录E(规范性附录)钻孔定位通知书式样 (12)附录F(规范性附录)钻孔施工通知书式样 (13)附录G(规范性附录)钻孔设计指示书式样 (14)附录H(规范性附录)钻孔见矿预告通知书式样 (15)附录I(规范性附录)钻孔补取矿心通知书式样 (16)附录J(规范性附录)钻孔任务变更通知书式样 (17)附录K(规范性附录)钻孔终止通知书式样 (18)附录L(规范性附录)岩(矿)心验收单式样 (19)附录M(规范性附录)钻孔孔深校正报告单式样 (20)附录N(规范性附录)钻孔封孔设计和封孔记录式样 (21)附录O(规范性附录)钻孔质量验收书式样 (22)附录P(规范性附录)钻孔原始地质编录本式样 (23)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附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附录N、附录O、附录P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铀矿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铀矿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铀矿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篇一:铀矿地质勘查规范铀矿地质勘查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非地浸型铀矿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研究程度,控制程度,工作及质量要求,可行性评价工作,铀矿资源/储量分类依据及类型条件、铀矿资源/储量估算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3908-20XX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DZ/T0033-20XX 固体矿产勘查/闭坑矿山地质报告编写规范ZBD10001-1999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3 铀矿勘查的目的、任务3.1 目的铀矿勘查最终目的是为铀矿山建设设计或矿业权流转提供铀矿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2 任务3.2.1 预查通过对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铀矿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

3.2.2 普查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或物探、化探异常区,进行地表野外工作和施工少量的取样工程,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作出初步评价,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圈出详查区范围。

3.2.3 详查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对详查区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

3.2.4 勘探是对勘探区加密各种取样工程,并通过可行性研究,为铀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4 铀矿勘查研究程度4.1 地质工作4.1.1 预查阶段收集、研究区域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在预查区采用有效的技术、方法,选择一至数条路线进行的综合铀矿地质路线踏勘。

4.1.2 普查阶段收集各种地质资料,研究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和铀矿成矿远景,在普查区采用~铀矿地质填图,因地制宜地选择有效的物探和化探方法。

4.1.3 详查阶段在详查区通过(1:10000)~(1:20XX)的铀矿地质填图,合理选择(1:5000)~(1:20XX)的物探、化探测量,并综合运用其他有效的勘查方法,基本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及次生变化等矿床地质特征。

铀矿地质普查规范

铀矿地质普查规范

EJ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行业标准EJ/T702-92 铀矿地质普查规范1992-07-24发布1992-12-01实施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发布EJ/T702-92目次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2普查目的和任务 (1)3普查工作基本准则 (1)4普查工作程序 (2)5普查工作程度 (2)6普查技术要求 (3)7 储量计算 (6)8 普查区资源评价及矿床技术经济评价 (8)附录A 铀矿地质普查成果标准(补充件) (9)附录B 铀矿普查地质报告编写格式及附图、附表(参考件)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核行业标准铀矿地质普查规范EJ/T 702-92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铀矿地质普查阶段(下称普查)的目的、任务、基本准则、工作程序,工作程度、技术要求、储量计算、资源评价与矿床技术经济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铀矿地质普查的总体技术要求,也可作为铀矿普查工作质量监督、报告验收和制定工作细则的依据。

2 普查的目的和任务依据铀矿地质资料和综合找矿信息,运用有效的技术方法,在选定的铀成矿远景区内,大致查明铀成矿地质背景、放射性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特征,圈出成矿远景地段,发现和评价铀异常点(带)、矿化点和矿点及查明是否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床(见附录A)或矿体,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

3 普查工作基本准则3.1 铀矿普查工作要以找大矿、富矿为目标,以提高普查效果和经济效益为目的。

3.2 铀矿普查包括普查找矿和普查评价两个层次的工作。

普查找矿要在铀矿区域地质调查或成矿预测成果基础上进行。

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和交通、经济情况,优先选择下列地区进行普查工作:a. 区域地质调查确定的远景区;b. 各类物探、化探测量发现的异常点(带);c. 中、大比例尺成矿预测选出的找矿靶区;d. 已知矿区外围或其他方法发现的矿化点、矿点。

3.3 坚持区域展开、重点突破、面中求点、点面结合的工作方法,加强综合研究,提高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程度。

3.4 根据新的成矿理论和找矿模式,积极开辟新区,探索新类型。

铀矿地质行业标准【最新版】

铀矿地质行业标准【最新版】

铀矿地质行业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GB/T10630-97放射性矿产地质术语分类与代码2EJ/T276-1998铀矿水化学找矿规范3EJ/T299-1998铀矿床水文地质勘探规范4EJ/T353-881:20万铀矿遥感地质技术规定5EJ/T363-1998地面Y能谱测量规范6EJ/T366-89铀矿地质采集格式7EJ/T551-91铀矿资源评价规范8EJ/T605-91氡及其子体测量规范9EJ/T611-2005 γ测井规范10EJ/T701-92铀矿水化学编图规范(1:200000)11EJ/T702-92铀矿地质普查规范12EJ/T703-92铀矿地质详查规范13EJ/T749-93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查管理数据采集格式与代码14EJ/T864-94铀矿地质勘探规范15EJ/T830-94铀矿普查测量规范16EJ/T831-94地面Y总量测量规范17EJ/T832-94碳硅泥岩型铀矿找矿指南18EJ/T865-94铀矿探矿工程地质物探原始编录规范19EJ/T866-94铀矿地质填图规范(1:2000)20EJ/T867-94铀矿地质填图规范(1:10000)2l EJ/T847-94放射性矿产资源探矿工程综合管理数据采集格式与代码22EJ/T909.1-94铀矿资源评价方法主观概率法23EJ/T909.2-94铀矿资源评价方法矿床规模频率法24EJ/T909.3-94铀矿资源评价方法成矿成功树法25EJ/T909.4-1996铀矿资源评价方法矿床模型法26EJ/T909.5-1999铀矿资源评价方法专家系统法27EJ/T909.6-1999铀矿资源评价方法丰度估计法28EJ/T909.7-1999铀矿资源评价方法体积估计法29EJ/T920-95陆相沉积盆地铀矿找矿指南30EJ/T956-95水的放射性组份检测取样规程31EJ/T969-95铀矿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00000)32EJ/T974-95铀矿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50000)33EJ/T975-95铀矿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通则34EJ/T976-95花岗岩型铀矿找矿指南35EJ/T980-95车载Y能谱测量规范36EJ/T983-95铀矿取样规程37EJ/T995-1996放射性矿产资源坑探规程38EJ/T996-1996火山岩型铀矿找矿指南39EJ/T1021-1996放射性矿产资源铀矿地质勘探基础数据代码与采集格式40EJ/T1030-1996铀矿射气系数测量规范41EJ/T1031-1996放射性矿石密度测量规程42EJ/T1032-2005航空Y能谱测量规范43EJ/T1052-1997放射性矿产资源钻探规程44EJ/T1070-1998铀矿岩矿心管理规定45EJ/T1094-1999铀镭平衡系数测量规程46EJ/T1120-2000铀矿地质勘探工程测绘图件编绘规范47EJ/T1121-2000铀矿样品加工管理技术规程48EJ/T1130-2001210Po测量规范49EJ/T1133-2001水中氡测量规范50EJ/T1140-2002可地浸砂岩铀矿钻探技术规范51EJ/T1157-2002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勘查规范52EJ/T1158-2002地浸砂岩型铀矿取样规范53EJ/T1159-2002地浸砂岩型铀矿钻探工程地质物探原始编录规范54EJ/T1160-20021:500000地浸砂岩型铀矿资源区域评价规范55EJ/T1161-20021:250000地浸砂岩型铀矿资源区域评价规范56EJ/T1162-2002地浸砂岩型铀矿地球物理测井规范57DZ/ T0199-2002铀矿地质勘查规范(硬岩型,代替EJ/T 702-92 EJ/T 703-92 EJ/T 864-94)58 EJ/T1173-2004铀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59 EJ/T1174-2004铀矿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60 EJ/T1187-2004古河谷型铀矿找矿指南注:红色部分为新增加或新修定标准1EJ/T275-85铀矿地质生产安全规程2EJ/T744-92铀矿地质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测定方法3EJ/T913-94铀矿地质设施退役辐射环境安全规程4EJ/T977-95铀矿地质辐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5EJ/T1016-1996铀矿地质生产安全检查规程6EJ/T1100-1999 X射线荧光测井仪7EJ/T684-1992便携式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仪8EJ/T823-1994激光荧光微量铀分析仪9EJ/T824-1994活性炭吸附氡子体Y测量仪10EJ/T584-1991勘探用便携式Y幅射仪和Y能谱仪11EJ/T1139-2001勘察用Y辐射仪和Y能谱仪性能和测试方法12EJ/T1146-2001用于核素分析的碘化纳(铊)探测系统标定和使用核行业标准一览表(分析部分) 2003年6月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GB/T13070-91 铀矿石中铀的测定电位滴定法2GB/T13070-91 地质水样中234U/238U,230Th/23’Th 放射性比值的测定方法3GB/T13072-91 地质水样中226Raj228Ra活度比值分析方法4GB/T13073-91 岩石样品中226Ra的分析方法5GB/T17036-1997 铀矿地质样品中锗的测定一水扬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6GB/T4930-93 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方法通则7GB/T17672-1999 岩石中铅、锶、钕同位素联合测定方法8GB/T17863-1999 钍矿石中钍的测定N263分离EDTA滴定法9EJ/T267.1-84 铀矿石中铀的分析方法总则及一般规定10 EJ/T267.5-84 铀矿石中铀的测定氯化亚锡还原/钒酸铵氧化滴定法11 EJ/T297.1-87 花岗岩、花岗岩铀矿石组份分析方法总则及一般规定12 EJ/T297.2-87 花岗岩、花岗岩铀矿石组份分析方法二氧化硅量的测定13 EJ/T297.3-87 花岗岩、花岗岩铀矿石组份分析方法全铁量的测定14 EJ/T297.4-87 花岗岩、花岗岩铀矿石组份分析方法三氧化二铝量的测定15 EJ/T297.5-87 花岗岩、花岗岩铀矿石组份分析方法氧化钙量的测定16 EJ/T297.6-87 花岗岩、花岗岩铀矿石组份分析方法氧化镁量的测定17 EJ/T297.7-87 花岗岩、花岗岩铀矿石组份分析方法氧化锰量的测定18 EJ/T297.8-87 花岗岩、花岗岩铀矿石组份分析方法二氧化钛量的测定19 EJ/T297.9-87 花岗岩、花岗岩铀矿石组份分析方法五氧化二磷量的测定20 EJ/T297.10-87 花岗岩、花岗岩铀矿石组份分析方法氧化钾量的测定21 EJ/T297.11-87 花岗岩、花岗岩铀矿石组份分析方法氧化钠量的测定22 EJ/T297.12-87 花岗岩、花岗岩铀矿石组份分析方法总流量的测定23 EJ/T297.13-87 花岗岩、花岗岩铀矿石组份分析方法氟量的测定24 EJ/T297.14-87 花岗岩、花岗岩铀矿石组份分析方法化合水量的测定25 EJ/T349.1-88 岩石中微量铀、钍分析方法总则及一般规定26 EJ/T349.2-88 岩石中微量铀的分析方法27 EJ/T349.3-1997 岩石中微量铀钍的分析方法28 EJ/T349.4-1998 岩石中微量铀、钍的P350吸附树脂萃取色层分离连续测定方法29 EJ/T1105-1999 矿物流体包裹体温度的测定30 EJ/T546-91 岩石矿物钐钕等年龄测定31 EJ/T547-91 含铀矿石中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32 EJ/T548-91 含铀矿石中微量铜的测定示波极谱法33 EJ/T549-91 含铀矿石中微量锌的测定示波极谱法34 EJ/T550-91 激光荧光法直接测定土壤中的铀35 EJ/T553-91 矿物晶胞参数的测定粉末X射线衍射法36 EJ/T554-91 五氟化溴法测定石英单矿物氧同位素37 EJ/T691-92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含铀矿石中微量银38 EJ/T692-92 岩石矿物铷、锶等年龄测定39 EJ/T693-92 沥青铀矿、晶质铀矿的年龄测定40 EJ/T751-93 放射性矿产地质分析测试实验室质量保证规范41 EJ/T752-93 含铀矿石中微量钼、钨的示波极谱同时测定42 EJ/T753-93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含铀矿石中微量钴、镍43 EJ/T754-93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含铀矿石中微量硒44 EJ/T755-93 黑云母钾、氩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45 EJ/T756-93 锆石铀一铅同位素发射光谱测定46 EJ/T860-94 含铀矿石中铅同位素发射光谱测定47 EJ/T861-94 岩石中微量铷和锶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48 EJ/T862-94 示波极谱法测定沥青铀矿石中的铅49 EJ/T863-94 铀矿物反射率光电测定50 EJ/T955-95 岩石中砷、锑、铋、硒的流动注射一氢化物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法51 EJ/T1149-2001 含铀矿石中微量铋、汞的测定氢化物发生一双道原子莹光法。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

立志当早,存高远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非地浸型铀矿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研究程度、控制程度、工作及质量要求、可行性评价工作、铀矿资源/储量分类依据及类型条件、铀矿资源/储量估算等本标准适用于非地浸型铀矿地质勘查各阶段的总体工作部署;可作为验收、评审铀矿资源/储量及各类成果的总
要求;也是制定铀矿地质各类专业规范、规程、规定、指南等的总要求;还可作
为铀矿矿业权转让,铀矿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评价、估算铀矿资源/储量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
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 0033 一2002 固体矿产勘查/闭坑矿山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ZBD 10001 一1989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3 矿勘查的目的、任务
3.1 目的铀矿勘查最终目的是为铀矿山建没设计或矿业权流转提供铀矿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2 任务3.2.1 预查通过对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铀矿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

3.2.2 普查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或物探、化探异常区,进行地表野外工作和施工少量的取。

地质报告编写规范【范本模板】

地质报告编写规范【范本模板】

地质报告电子汇交排版要求地质,电子,排版纸张为A4(大小不得超过210×297毫米)70—80克的复印纸或胶版纸,附表、插表、插照、图版等按实际尺寸制作。

所有插图、插照、插表、图版应直接插入文字中的相应位置,不得覆盖其他信息,也不得采用超链接的方式链接其它软件制作的文件.所有图片、照片、表格、图版等在电子文件中的显示方向应向上.需装订成册的资料必须用绳线装订整齐,不得用锈蚀的金属物装订。

按规定应该着色的图件必须着色,色泽要协调、均匀、鲜艳、分色界限要准确,不允许用彩色铅色、圆珠色等着色划线,不允许有光栅出的黑白图用手工着色。

其插图、插表、插照粘贴时不得压盖文字.汇交的资料袋正面写清报告名称、正文、审批、附图、附表、附件的数量和汇交单位全称,其厚度不得超过10厘米。

1.地质报告文字的排序汇交的成果地质报告,其文字组成排序内容为:正文封面、题名页(内封面)、正文目录、审批文件目录、附图目录、附表目录、附件目录和报告正文。

⑴正文封面内容:文字报告的封面应反映地质工作项目的全称(包括所在省、县、乡(镇)、矿区或地区名称,矿种或类别,工作性质)、工作单位名称(不得缩减)、报告提交时间。

封面采用大于80克以上的的封皮纸或胶版纸(但不得过硬影响翻折),不得用塑料皮装订。

⑵题名页(内封面)内容:文字报告的扉页应反映地质工作项目全称。

除具备正文封面内容和相同格式外,还包括下列各项:野外工作起止日期、编写单位、主要编写人、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单位负责人、合作单位、提交报告单位和提交日期,并盖有报告编写单位或汇交单位的印盖。

开本尺寸与规格要求与正文相同。

⑶正文目录页:主要标注报告正文目录的级次,有篇、章、节、条、款等,以及排序编号、标题名称和页号。

一般在正文目录中确定为三级,即:章、节、条,如遇特殊情况时可适当调整(省厅规定为二级,即:章、节).⑷审批文件目录页:依序为册号、序号、审批文件名称.⑸附图目录页:依序为图号、顺序号、图名和比例尺。

硬岩型铀矿勘查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硬岩型铀矿勘查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硬岩型铀矿勘查地质报告编写提纲A.1 绪论A.1.1 目的任务简述勘查目的、任务和投资主体或项目主管部门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A.1.2 工作区位置、交通说明勘查工作区的区块编号、勘查范围、拐点经纬度;说明矿床位于县级政府所在城市(镇)的方位和直距,矿床边界和面积(插图);说明经过或邻近矿床的(现有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及矿床距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距离(直距、运距)。

A.1.3 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概述矿床所在地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床所在地的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雷电、雨季、冰冻期、冻土层深度和地质灾害情况等。

简述区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人口等;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和电网的距离;说明供水、供电满足程度及可供选择的方法和手段。

A.1.4 以往工作评述简述矿床的发现经历,从发现至本次勘查按时间先后所开展的地质、物探、化探、水文地质和科研等工作情况,投入的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勘查和研究程度进行评述;如属已开采的勘查矿区,应简述矿山生产建设的规模、生产情况、矿山开采后的资源/储量变化情况、累计采出量、已消耗和尚保有的资源/储量及取得的地质认识。

A.1.5 本次工作情况说明工作的起止年月、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插表)、投入资金总额、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简述矿床地质特征、资源/储量规模、首采区范围、开发前景。

A.2 区域地质以1:50000 或1:250000 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说明勘查区的区域构造位置(插图),简述区域内与铀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等特征和分布以及其它矿产的种类和分布。

A.3 矿床地质A.3.1 地质构造位置简述矿床的地质构造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铀矿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篇一:铀矿地质勘查规范铀矿地质勘查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非地浸型铀矿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研究程度,控制程度,工作及质量要求,可行性评价工作,铀矿资源/储量分类依据及类型条件、铀矿资源/储量估算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3908-20XX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DZ/T0033-20XX 固体矿产勘查/闭坑矿山地质报告编写规范ZBD10001-1999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3 铀矿勘查的目的、任务3.1 目的铀矿勘查最终目的是为铀矿山建设设计或矿业权流转提供铀矿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2 任务3.2.1 预查通过对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铀矿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

3.2.2 普查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或物探、化探异常区,进行地表野外工作和施工少量的取样工程,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作出初步评价,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圈出详查区范围。

3.2.3 详查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对详查区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

3.2.4 勘探是对勘探区加密各种取样工程,并通过可行性研究,为铀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4 铀矿勘查研究程度4.1 地质工作4.1.1 预查阶段收集、研究区域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在预查区采用有效的技术、方法,选择一至数条路线进行的综合铀矿地质路线踏勘。

4.1.2 普查阶段收集各种地质资料,研究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和铀矿成矿远景,在普查区采用~铀矿地质填图,因地制宜地选择有效的物探和化探方法。

4.1.3 详查阶段在详查区通过(1:10000)~(1:20XX)的铀矿地质填图,合理选择(1:5000)~(1:20XX)的物探、化探测量,并综合运用其他有效的勘查方法,基本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及次生变化等矿床地质特征。

4.1.4 勘探阶段在已知具工业价值的矿床或详查圈出的勘探区范围内进行(1:20XX)~(1:1000)的铀矿地质填图,加密取样工程,详细查明主要矿体或主要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内部结构及厚度、品位的变化特点,确定主矿体或主要矿体的连续性。

4.2 矿石物质组成和矿石质量4.2.1预查阶段收集预查区内与铀成矿有关的资料,并结合初步野外观测和工程验证后取得的成果,通过与邻区或相似地质特征的矿体类比,大致了解矿石的物质组成和质量。

4.2.2 普查阶段大致查明与发现矿体的矿石物质组成、品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矿石类型。

4.2.3 详查阶段基本查明主要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的粒度、嵌布特征、结构、构造、基本查明矿石工业类型、分布特征和相互关系,开展工艺矿物学研究,基本查明矿石品位、变化规律和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及其变化特征。

4.2.4 勘探阶段详细查明矿石物质成分和矿石质量,尤其是矿石的工艺性质、矿石工业类型、矿物的粒度几嵌布特征。

4.3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4.3.1 预查阶段不作具体要求4.3.2 普查阶段大致了解普查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4.3.3 详查阶段4.3.3.1 水文地质利用专门水文地质孔和其他勘查工程收集主要含水层、隔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矿区含水层、隔水层、构造、岩溶等水文地质特征、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基本查明矿区内地表水体分布及其与矿床主要充水层的水利联系,初步评价起初矿床充水的影响。

4.3.3.2 工程地质初步划分矿床工程地质岩组,测定主要岩、矿石物理学参数和硬度、湿度、块度、节理密度等,研究其稳定性,基本查明矿床内断裂、裂隙、岩溶、软弱夹层的分布,评价其对矿体及其顶底板围岩稳固性的影响,调查老窿及采空区的分布,充填和积水等情况。

4.3.3.3 环境地质收集泥石流、滑坡、岩溶等自然地质灾害的有关资料,分析其对矿山建设和开采可能产生的影响,基本查明岩石、矿石地下水中放射性及其他有害元素、气体的成分、含量、对矿区环境地质及辐射环境做出初步评价。

4.3.4 勘探阶段4.3.4.1 水文地质详细查明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充水因素、利用专门水文地质孔和其他勘查工程取全、取准必需的水文地质参数,预测矿山首采区及其正常水平的和最大涌水量及矿坑可能的突水部位,指出地下水的侵蚀性。

4.3.4.2 工程地质详细观察和分析矿体及其顶底板围岩的稳定性,确定不良的层位和构造部位,预测掘、采时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工程地质问题。

4.3.4.3 环境地质详细调查泥石流、滑坡、岩溶等自然地质灾害及地震、新构造运动等区域稳定性因素。

4.4 矿石选冶加工技术性能试验4.4.1 普查阶段有类比条件的矿石以类比结果作出可否工业利用的评价,对组分复杂、国内尚无成熟选冶工艺的矿石,进行可选(冶)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

4.4.2 详查阶段一般矿石应作实验室流程试验。

4.4.3 勘探阶段一般矿石应作实验室流程试验,难选冶或新类型矿石应作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必要时还应作半工业试验,为确定最佳工艺流程提供依据。

4.5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4.5.1 预查阶段发现工业铀矿化后,应大致了解有无与铀矿共生、伴生的矿产。

4.5.2 普查阶段大致查明共生、伴生矿产的种类、含量、赋存状态、空间分布特征,并研究综合开发利用的可能性。

4.5.3 详查阶段基本查明共生、伴生矿产的种类、产出部位、含量、赋存状态、分布特点及与铀矿化的相互关系,探讨其综合回收利用的可能性,并作出初步的综合评价。

4.5.4 勘探阶段矿床中有综合利用价值的共生矿产,应详细查明其产出部位、空间分布、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品位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

5 铀矿勘查控制程度5.1 勘查类型划分5.1.1 勘查类型划分依据确定勘探类型的主要依据是矿体规模、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形态复杂程度、构造复杂程度以及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平均程度地地质因素来确定。

5.1.2 勘查类型5.1.2.1 简单性(I类型):主矿体规模大、形态简单、产状稳定、矿体连续、厚度变化小,矿化均匀,构造简单,对矿体影响很小。

5.1.2.2 中等性(II类型):主矿体规模中等,形态较简单,产状较稳定,局部有变化,主矿体基本连续,矿化较均匀,矿体有错动,但错剧小.5.1.2.3 复杂性(III类型):矿体规模小,形态复杂,产状变化较大,矿体不均匀,矿体连续性差或被构造破坏严重。

5.2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5.2.1 确定工程间距的依据确定工程间距的主要依据是勘查类型。

5.2.2 确定工程间距的方法对于大型矿床,应进行不同勘查手段的工程验证,或进行不同工程间距对比,以确定最佳工程间距。

5.3 工程布置、施工原则和控制程度5.3.1 工程布置原则应根据矿体地质特征,地形地貌、施工条件和矿山建设的需要,参考同类型矿山的勘查经验、安全、经济、合理地单独或配合选用各种勘查工程。

5.3.2 施工原则应按照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稀到密的原则进行。

5.3.3 控制程度预查阶段对发现的矿体或异常矿化区,可用少量槽探、浅井工程,极少量钻探工程验证。

5.4 勘查手段的选择和应用勘查手段的选择应以经济、有效、快捷、准确获取各类资料为原则,尽可能应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

6 铀矿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6.1 测绘工作6.1.1 测绘工作应满足地质勘查的需要,根据测区的面积、测图比例尺、矿区发展前景,因地制宜地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

6.1.2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

6.1.3 地形图测绘应合理综合取舍,清晰易读,内容齐全。

6.1.4 地质勘查工程应根据矿区已有基本控制点和图根点进行布设和实测,其平面和高程系统应保持一致。

6.1.5 测量图件应尽可能采用数字化成图,其成果成图需进行三级检查、二级验收。

6.1.6 测绘工作执行ZBD10001-1989《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6.2 地质填图地质填图应以地质观察为基础,其标准和质量应按相应比例持的地质填图规范执行。

6.3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勘查工作技术要求及其质量标准按EJ/T299《铀矿床水文地质勘探规范》执行,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标准和质量要求按GB/T12719《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执行。

6.4 物探、化探6.4.1 地面物探、化探工作6.4.1.1 地面放射性物探、化探工作。

6.4.1.2 地面非放射性物探测量的工作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按有关规范、规程执行。

6.4.2 探矿工程的物探工作6.4.2.1 伽马编录应根据不同的矿化类型、不同的矿化规模和矿化均匀程度确定测量方法和测量网度,力求客观反映抵制矿化特征。

6.4.2.2 伽马取样探矿工程中的伽马取样应根据伽马编录成果并对取样段完成壁面平整、清除矿渣和氡子体后进行。

6.4.2.3 伽马测井钍铀比值小于的铀矿床和铀钍具有显著相关的铀钍混合矿床可采用伽马总量测井,一般铀钍混合矿床应采用伽马能谱测井。

6.4.2.4 综合测井钻孔工程中除进行伽马测井和孔斜测量外,应根据地质任务需要选取井径测量、井温测井、视电阻频率测井、自然电位测井、伽马-伽马测井等综合测井方法。

6.4.3 物探参、系数6.4.3.1 岩石、矿石质量密度和湿度按不同岩石类别、矿石类型和品级均匀布点,用伽马法测定时中型以上矿床不少于20组,小型矿床不少于10组,重复检查工作量不少于20%。

6.4.3.2 铀镭平衡系数应按矿体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分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按铀含量品级,分不同岩性,沿矿床的走向和倾向均匀选区样品。

6.4.3.3 射气系数天然状态下铀矿石的射气系数采用平板法和炮眼法测量,测点应布置在不同含矿岩性、铀矿化均匀的无积水地段。

6.4.3.4 钍、钾含量在不同矿石类型中分品级和含矿盐系有代表性地取样分析钍、钾元素含量。

6.4.3.5 矿石有效原子序数按矿石类型进行有代表性的取样,数量不少于10个。

6.4.4 铀水化学找矿各勘查阶段铀水化学找矿比例尺一般为:普查阶段(1:25000)~(1:10000),详查阶段1:5000,勘探阶段根据需要而定。

6.5 探矿工程6.5.1 槽、井、硐探工程都应按设计施工,不能任意改变设计,工程质量标准和要求按EJ/T995《放射性矿产资源坑探规程》执行。

6.5.2 钻探工程的质量标准和要求按EJ/T1052《放射性矿产资源钻探规程》标准执行。

6.6 采样及测试6.6.1 采样工作必须随工作进展及时进行,各类样品的采集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足够的代表性,其各自的采集和制作方法应符合EJ/T983《铀矿取样规程》和EJ/T1121《铀矿样品加工管理技术技术规程》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