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一、教材分析
《国共十年对峙》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5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本节内容是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及红军长征的历程等基本史实。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长征精神的内涵。认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保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分析南昌起义的背景和影响。
(2)了解“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和作用,归纳总结中共在1927至1936年工作重心实现了怎样的转移、探索出了怎样的新的革命道路,
(3)认识红军长征的历程,遵义会议的召开,分析长征的原因和胜利意义,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原因和意义,
2.能力目标:
结合大革命失败的史实,分析南昌起义的背景,结合现实分析南昌起义的影响,使学生学会联系的学习方法,将前后发生的事物联系起来,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分析事物发生的因果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努力,艰苦探索,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开始独立自主地利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和实践、遵义会议、长征的意义
2.教学难点:南昌起义的背景、国共对峙局面的形成、遵义会议的意义,理清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反抗和探索斗争的线索及成功之处。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国共合作失败后两党对峙期间中共的努力探索革命新道路。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中国近代史认识还可以,对中共的发展有所认识。因此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而是学生能参与其中,而达到能学会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1.采用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学案见后面)。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国共十年对峙》教材,完成学案课前预习部分。初步认识本课基本知识。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及学案课前预习的完成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展示一段材料,提问学生: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象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问:“把我们象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是指什么历史事实?
我们又是如何孵出小鸡来的?
答:指1927年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革命面临严重危机。中共是如何孵出小鸡来的?也就是中共如何摆脱危机,使革命重新走向高潮的呢?这正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南昌起义
探究点一:1结合教材分析南昌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意义,最终南昌起义的余部去了什么地方?这说明了什么?
展示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图片,这正是81年前,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地方。
1.原因:大革命失败使中共认识到必须掌握武装力量
2.经过:时间、地点、结果、起义后部队的去向
3.意义: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这些重要成就正是在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基础上获得的。
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后于1928年4月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另一部分进入海陆丰,与当地农民军会合。最终起义军余部都转入农村。说明大城市敌人统治力量强大,革命力量逐渐转入农村。
二、土地革命
探究点二:南昌起义后,中共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的反抗和探索还在继续,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从1927至1936年中共开辟、扩大、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与国民党政权形成对峙的局面。
一、八七会议(党中央的决策指示)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理清八七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内容和影响。
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实践探索)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理清秋收起义的时间、地点、结果。
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升理论,更促发展)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弄清“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作用
1、思想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2、作用:使根据地不断扩大,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引导学生回忆大革命失败时,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解释课题的涵义)
展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动态示意图。
四、反“围剿”斗争和红色政权的建立(实践发展)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弄清前三次反“围剿”斗争的领导者和成果;红色政权建立的时间、地点、政权名称领导者等
2、中国共产党为说那么要发动农民的力量?如何发动农民?
答案:原因:①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受封建剥削深,生活困苦,有革命要求。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②广大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易于中共力量的发展壮大。
发动农民:中共通过开展土地革命,使农民获得土地,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从而激发了革命热情。
三、红军长征
探究点三:中共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的扩大,使国民党十分恐慌,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围剿”,前四次反“围剿”都取得了成功,但第五次失败了。为什么?中共该怎么办?为什么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什么是长征精神?
1.长征的原因:
学生阅读材料归纳原因:①“左”倾错误的推行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长征的经过:
遵义会议的召开:1935、1
背景: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②长征初期的挫折和损失
内容::①在军事上: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②在组织上: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在军事上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在组织上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①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②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③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的胜利及意义
4、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国共十年对峙这节课,那么,中共的新路线能否行得通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抗战胜利之后的历史。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什么原因导致抗战的爆发。并完成本节的课前预习部分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九、板书设计
(一)南昌起义
1.原因:
2.经过:时间、地点、结果
3.意义:
(二)土地革命
一.八七会议
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