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护理新进展

合集下载

心脏康复护理新进展

心脏康复护理新进展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心脏康 复护理新进展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我国目前冠心病患者有4000万人,每小时死亡 260例
发病率及死亡率呈急剧上升趋势 病人呈年轻化趋势
国内心脏康复的现状
(已确诊的冠心病)
>90%未得到合适的康复治疗 >90% 超重、饮食不合理 50%住院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
谈话运动水平
运动时谈话无明显气促—运动量适宜 运动中能唱歌—运动量不足
自觉疲劳分级
患者主观的用力程度是重要的评价指标。常用Borg自觉劳累分级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进行量化评估,在13-16的范 围内活动,15相当于最大氧耗的70%(AT附近)
重视患者的自觉劳累程度,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常有服用影响 心率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不宜用心率作为自我监测指标。
减慢或逆转病变进 预防或减少心脏事件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康复干预(一级预防)
最终目的--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心脏康复五大处方
营养
运动 (核心 内容)
生活方式 指导(戒
烟)
药物
心理
现代心脏康复概念
通过综合措施,消除因心 脏疾病引起体力和心理的 限制,使病人身体、精神 、职业和社会活动等方面 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小量开始,逐渐增量(循序渐进)
选择适当的运动,避免竞技性运动 只在感觉良好时运动 定期检查和修正运动处方,避免过度训练 警惕症状:如:上身不适(包括胸、臂、颈或小颌)无
力、气短、骨关节不适 一旦出现,停止运动,及时就医
阻抗运动处方
训练方式:利用自身体重、哑铃、弹力带等 频率:周2-3次(隔天一次) 时间:10-15分钟 Borg评分11-14分 注意事项: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避免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搜索以往研究资料,分析发展情况,归纳患有冠心病的心理疾病的康复护理内容。

国内外护理学的发展速度均比较快,国内康复措施一般包括药物干预、宣教、运动指导、营养指导、情绪指导等措施,其中运动指导为主要的干预措施,随着临床发现,很多个性化措施也引入到康复措施中,如针灸等中医特色康复措施。

【关键词】冠心病;心脏疾病;康复措施;护理方案;进展心脏疾病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冠心病(CHD)的发病频率相对较高,其主要为心脏供血发生异常,其冠状动脉出现异常[1]。

临床治疗方式较多,药物、手术等方式均取得不错的治疗成效,但心脏康复依旧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措施不仅可以较大程度恢复患者心功能,也被广泛应用在心脏围手术期,以降低临床风险,提高疾病存活率。

1.心脏康复概念根据国际理念,该项措施主要概念为根据心脏疾病患者病情、心理等特点,制定专项的护理措施,从身体、心理、社交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支持,以最大程度恢复患者心功能和社会生活能力。

也有研究认为,其主要为全方面、形同、长期、协调发展的心脏锻炼计划,也包括评估方法、生活行为纠正、宣教、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等多个方面的康复措施[2]。

国内专家多数认为,该项措施为通过各方面、多个科室联合工作,采取一切可行措施,可以包含药物、饮食、运动、情绪疏导、社交引导、纠正不良行为等措施,以改善患者行为方式,维持健康、科学的行为模式,以控制生活中的危险因素。

2.发展情况该措施在国外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其应用场所主要为医院、社区,前者占80% [3]。

国内心脏康复措施为发展阶段,其在80年代引入中国,刚开始其发展速度较慢,其重视程度较低,在93年到08年国内进行初步尝试,其重视度逐渐增加,而13年到现在,其发展速率相对较快。

3.康复措施3.1药物干预措施国内心脏康复主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医师可以根据患者身体状态选择合适的药物,以降低危险因素,或减缓病程进展速率、获取较好的干预成效。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不断增加,多数患者伴有剧烈以及持久的胸骨后疼痛,患者常常并发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研究发现,多数患者均实施PCI治疗,而在治疗术后实施一项有效的护理较为重要。

常规护理仅针对患者日常生活进行照料,该种护理方式缺乏针对性和主动性,导致护理效果不显著。

而心脏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其针对患者病情开展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健康,改善心功能。

关键词: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进展急性心肌梗死是人体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肌坏死,多数患者伴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可并发休克、心律失常等症状,危害患者健康。

在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不断增加[1],是由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累积引起的心肌梗死急性发作,而PCI在临床广泛应用,取得显著效果,能显著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一直以来医务人员较为关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而忽视心肌梗死的预防和心脏康复,人体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容易导致心功能下降、术后冠脉再狭窄,目前国内外专家着重呼吁对心肌梗死的预防,认为心肌梗死疾病术后的管理也是研究的重点[2-3]。

本文目的在于探究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具体内容见下文。

1.心脏康复护理概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脏康复护理主要包括多种,例如运动锻炼、心理干预、用药干预、健康宣教、营养指导等多项措施。

心脏康复的定义为通过整体、综合的康复医疗,对患者实施各项护理措施,能改善由于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心脏功能低下,预防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2.心脏康复护理(1)成立心脏康复护理管理小组:小组均由医务人员组成,包含护士长、心内科医师、心血管专科护士等,护士长主要对项目的开展进行协调,而医师主要负责疾病的治疗方案调整和疾病咨询,专科护士主要负责护理服务开展和健康教育。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 PCI 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式也是越发严峻,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就是人们日常所称的冠心病,其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患者出院以后的生活质量、心理变化、生理均无法恢复到最初状态。

因此,针对冠心病PIC术后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PCI;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前言:如今,PCI治疗是冠心病治疗中创伤性最小的侵入性治疗手段,可以让闭塞或是狭窄的冠状动脉再行通畅,在冠心病治疗中是尤为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而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依旧存在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性,因为患者欠缺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危险因素的存在,使患者心血管疾病在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怎样增强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现已成为我国医护人员的重点工作内容。

1延续性护理的定义延续性护理的定义在美国老年协会中是各种行动设计,为患者从医院回归家庭、社区以及医院内部的不同科室均会受到不同水平的连续性以及协作性照护,而延续性护理一般指的是从医院回归家庭的延续,其中包含医院建立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回归家庭或是社区以后的持续随访和指导。

《欧洲心脏病学会血运重建指标》中明确指出,在进行心机血运重建治疗的基础上一定要具有充分的二级预防,其中包含药物治疗的优化、危险因素的控制、不良生活行为的永久改善等。

在延续性护理的实施过程中,疾病不同侧重点也存在差异,而针对冠心病患者开展的延续性护理主要就是二级预防,就是患者出院以后对其实施的延续性护理的过程,利用合理的干预措施实现较好的药物治疗、危险因素的控制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彻底改善等效果,但冠心病临床二级预防的具体情况和指南依旧存有很大的差异性。

2我国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现状与对策2.1专业人才资源紧缺,跨学科人员合作匮乏现如今,我国医疗护理人力方面的资源本就紧缺,而专业的延续性护理人才更为缺乏,而我国的护士并未具有叮嘱权,无法自行修改患者的治疗方案。

冠心病护理现状与进展

冠心病护理现状与进展

冠⼼病护理现状与进展页⾯功能【字体:⼤中⼩】【打印】【关闭】 冠⼼病护理的现状与进展据世界卫⽣组织(WHO)估计:到2020 年左右,我国会迎来⼼⾎管疾病(主要为冠⼼病)的“流⾏”顶峰。

⼼脏病流⾏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我国的冠⼼病发病趋势正在上升,⽽风⼼病发病率则有所下降。

随着内科药物治疗和介⼊治疗的不断进步,使⾮外科治疗的适应证范围也相应扩⼤。

1.急性⼼肌梗死的护理进展 急性⼼肌梗死(AMI)作为冠⼼病的严重类型,在发达国家已位居⼼⾎管疾病死亡之⾸。

我国AMI 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越来越引起⼈们的关注,AMI 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

根据美国⼼脏病发作警报协作委员会(NHAAP)规定,对AMI 患者应实施三阶段处理法的护理。

三阶段处理法也称为4Ds,第⼀阶段(Door)指患者进⼊医院阶段;第⼆阶段(Da2 ta)指为患者做⼼电图检查收集资料阶段;第三阶段(Decision and Drug)指医⽣决定治疗⽅案和使⽤药物阶段。

AMI 患者的4Ds 护理过程,有利于医⽣有效的评估和收治患者,减少误诊率和病死率。

相关⼤规模对⽐试验表明,AMI 患者从症状发作到治疗开始所延误的时间对存活率的影响较选择不同溶栓药物更为显著 . 静脉溶栓是近年来AMI 治疗的重要⽅法之⼀。

掌握溶栓后护理规律,对提⾼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及准确性是⾮常重要的。

⾸先要严密⼼电监测。

AMI 溶栓治疗24h 内可以并发各种⼼律失常,3h内以室性早搏多见。

前、侧壁AMI患者,应警惕快速⼼律失常的发⽣,应⽤利多卡因等药物治疗频发早搏及短阵室速,发⽣室速、室颤时⽴即给予电复律。

下、后壁AMI 患者,应注意缓慢型⼼律失常的发⽣,尤其夜间睡眠时,防⽌因迷⾛神经张⼒增⾼所致的⼼率减慢,必要时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等药物,床旁备临时⼈⼯⼼脏起搏器。

当⾎压降低⽽同时伴有周围循环灌注不⾜时,则要积极处理,防⽌进⼀步发展为⼼源性休克⽽危及⽣命。

稳定性冠心病康复治疗与护理实践中国专家共识2024

稳定性冠心病康复治疗与护理实践中国专家共识2024

稳定性冠心病康复治疗与护理实践中国专家共识2024摘要以运动康复治疗为核心的心脏康复对稳定性冠心病疗效确切,目前已被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在临床实践中正逐渐推广和普及。

近年来国内外稳定性冠心病康复治疗技术规范和护理实践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康复师护理联盟组织相关专家撰写本共识,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稳定性冠心病康复治疗和护理实践的快速规范发展。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s,CVD)患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1]。

研究显示,心脏康复(cardiacrehabilitation,CR同有效降低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冠脉)事件的发生率和再住院率,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年内猝死风险降低45%,全因病死率降低8%~37%,心血管病死率降低7%~38%[2];2020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指出基于运动的康复治疗与心血管疾病全因病死率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运动康复可使不良事件减少20%~30%[3]z有效改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再住院率、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CR 已被中华医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ESC等多个权威学会纳入临床指南,推荐应用于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康复(A类证据/1级推荐)[4,5]。

稳定性冠心病(stablecoronaryarterydisease z SCAD)包括慢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后稳定的病程阶段,是冠心病康复治疗和护理实践的重要阶段[6]。

本共识对稳定性冠心病在心脏康复评估、运动危险分层、运动处方、物理治疗与护理实践等核心环节明确流程和方法要点,通过康复团队合作,致力于推动稳定性冠心病在住院期、门诊康复和家庭康复过程中,高质量实施康复治疗和护理,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理及心理健康状态,同时强调SCAD的预防工作,有效控制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康复治疗师及护理人员提供实践操作的重要理论依据。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摘要: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是指通过系统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帮助PCI术后患者达到心脏功能的恢复和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心脏疾病的不断增加和PCI术的广泛应用,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逐渐受到重视。

研究发现,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心脏负荷,促进患者的血流循环,改善心肌功能,降低再发心脏事件的风险。

然而,目前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研究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PCI术后;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前言:心脏康复护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模式,旨在通过系统的康复干预措施来促进心脏病患者的恢复和改善生活质量[1-2]。

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作为心脏康复护理的重要对象,其康复护理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心脏康复护理理论的不断完善,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呈现出了新的进展。

基于此,本文结合现有研究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进行综述,现报告如下。

1 PCI术后心脏康复概述PCI术是一种通过介入手段修复冠状动脉病变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脏血流和功能[3-4]。

然而,PCI术后患者需要接受有效的康复护理,以促进术后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5-6]。

心脏康复是一种通过综合性医疗和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改善心血管状况,减轻症状,预防并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过程[7]。

对于PCI术后患者而言,心脏康复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身体功能和心血管健康状态。

心脏康复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患者心脏功能的恢复和改善:通过对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和体力活动,促进心脏肌肉的功能恢复,增强心脏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8]。

(2)控制心脏症状和减轻心血管病的相关风险: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行为干预,控制心脏症状,减轻患者的疾病风险,如再次发作心脏事件的风险[9]。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

96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张 慧(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摘 要:目前冠心病是全球广泛流行的一种心脏疾病,而且冠心病的年龄从中老年已经慢慢的提前,很多冠心病的患者在接受了手术治疗之后能够完全得到恢复,但是后续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后续护理不当,那么术后的冠状动脉再狭窄率依然会呈现一个很高的值数。

因此,对于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心脏康复,以致后续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关的护理工作者应该对此进行一个研究,从而更好地造福冠心病患者。

关键词:冠心病;心脏康复;护理;研究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张慧,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1 前言冠心病患者所接受的手术主要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或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来进行的生存路径,在进行这类心脏手术之后,对于后续的心脏保养一定要十分注意,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冠状动脉的在狭问题,对于手术来说就会产生很大的麻烦,相关的医务工作者根本无法保证二次手术能够成功,对于患者来说,精神和生理上造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因此,我国相关的冠心病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完善自身护理知识,针对于冠心病患者有一个全面的护理体系,使得冠心病患者能够得到后续很好的心脏康复训练[1,2]。

2 心脏康复的发展历史进程心脏康复训练起初是针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进行的,这类患者对于长期卧床提出了一些质疑活动,认为采用“椅子疗法”可以有效的得到缓解。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于这类方案相关的医务工作者开始重视了起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出院之后也进行了类似的康复训练,这些患者在进行训练的过程当中已经将住院期形成了一种常规模式,出院后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从而提高心脏的承受能力,避免心脏事件再次发生危险性能的指数,而“危险性分层”这一概念也得到了初次的使用。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心脏康复方案得到了一个综合性的评估,目前医学界的很多医务工作者对于这些方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且,提倡越来越多的心脏患者来参加心脏康复训练,而我国的心脏康复训练已经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走向正规的程序,人们对于心脏康复训练的认识也变得越来越重视,目前根据国家的相关部门提供的标准,中等强度的训练不但可以有效的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而且对于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症状来说,都是有很明显的术后修复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近l0年国内外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的新进展,概述了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康复的定义、意义、康复对象、康复时机的选择及评估,对康复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对未来建立新型康复模式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康复;运动疗法;心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658-02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属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和寿命的延长,ami发病率逐年增加,成为国人致死致残的首位原因,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大大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1]。

通过对ami病人实施正确的心脏康复将有利于提高ami病人的生活质量,现将近年有关ami病人的心脏康复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心脏康复的定义心脏康复是心脏病患者最大活动能力及其相应心脏功能恢复的过程[2]。

1995年美国《临床实践指导心脏康复》对心脏康复的定义为:心脏康复是涉及医学评价、处方运动、心脏危险因素矫正、教育、咨询和行为干预的综合长期程序,用以减轻心脏病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减轻再梗死和猝死的危险,控制心脏症状,稳定或逆转动脉硬化过程和改善患者的心理和职业状态[3]。

2 心脏康复的意义2.1 医学意义 euroaspire研究显示,7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中约50%患者的血压和58%患者的血清胆固醇未得到有效控制,吸烟、肥胖和糖尿病人群中大部分未得到控制[4]。

研究表明心脏康复可以提高运动耐量,纠正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改善心理状态,缓解紧张情绪,降低死亡率[5,6]。

2.2 经济学意义心脏康复使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其生活质量,从而大大减少被动治疗所需花费的巨额开支,不但节省个人、单位的经费开销,也是对社会的重大贡献[7]。

心脏康复护理质量指标的研究进展

心脏康复护理质量指标的研究进展

Likert 5 级 评 分 法 ,包 括 过 程 焦 虑 、结 果 焦 虑 和 f t 主 性 3 个维
其 进 行了修改,删 除 2 个 条 目 ,形成了 15个条目的修改版的
度 ,共 18个 条 目 。量 表 总 的 Cronbachfe a 系 数 为 0.825,各
CKPF(CRPF-R),该 量 表 采 用 Likert 3 级 评 分 法 ,包括项目本 维 度 的 Cronbach's a 系 数 分 别 为 0.724、0.716、0.653。该量
Cronhach's a 系数分别为0.91、0.82。Fernandez等 应 用 此
用 量 表 时 ,应充分考虑本国国情和文化的差异,设计符合患
f i 表 评 估 PCI术后患者参与CR计 划 的 障 碍 ,结果显示,作为 者自身需求的个性化评价量表。
-种 临 床 工 具 ,该量表可以帮助CR团队估计将要参加CR的
表 与 CRPF-R 相 比 ,优点是考虑患者自身因素对依从性的影 病 学 院 基 金 会 (ACCF/AHA) [18_2°]、欧 洲 预 防 心 脏 病 学 协 会
响 ;局限之处是在量表的形成过程中,其主要的访谈对象为 (EAPC) [2|],澳 大 利 亚 心 血 管 健 康 和 康 复 协 会 (ACRA) [221、
0.85、0.81。CRPF-R 的特点是可以让医护人员了解PC丨术后 学 因 素对患者CR依从性的影响程度。该量表的局限性在于
患 者 对 CR方 案 的 某 些 特 定 方 面 的 偏 好 ,从而提高患者进行 据 此 量 表 结 果 调 整 的 CR方 案 能 否 提 高 患 者 的 CR参与率和
【Keywords】 Review; Cardiac rehabilitation; Nursing; Evaluation tools; Quality indexes Fund program:Pilot Talents Training Program of Shanghai East Hospital (Ea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ongji University)(2019hllhrcjh) DOI:10.3760/l 15682-20210105-00037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PCI(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但是术后的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PCI术后患者存在着心脏康复护理不足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进行深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人们对心脏健康的重视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也在不断得到关注和提升。

通过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的角度出发,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护理策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最新研究进展,评估目前康复护理措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和优化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内容和方法,进一步完善康复护理方案,提高康复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减少PCI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还旨在探索未来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发展方向,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促进PCI术后患者的健康康复。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期望为改善PCI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心脏康复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1.3 研究意义心脏病是世界范围内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而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对于他们的生存质量和长期康复至关重要。

随着PC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PCI治疗。

患者在手术后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康复期间的身体恢复、心理状况、药物管理等方面。

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也有利于医护人员的实践操作。

通过对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需求和困难,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具体、有效的护理措施;也可以为患者提供更贴心、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促进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康复。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摘要】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康复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本文对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心脏康复护理对患者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心脏康复护理的因素。

本文还总结了一些对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有效的策略,并提出了对心脏康复护理效果评价的方法。

通过讨论心脏康复护理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可以为提高PCI术后患者康复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现状、重要性、影响因素、策略、效果评价、局限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主要病理生理过程是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受损及脂质代谢紊乱,导致动脉管壁逐渐硬化、斑块形成、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最终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通过导管放置、扩张支架等操作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帮助减轻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是一种常规的治疗方式。

随着PCI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接受PCI 治疗。

PCI术后的心脏康复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良好的心脏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心肌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加强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探讨有效的护理策略和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系统总结近年来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心脏康复护理对PCI术后患者的重要性,探讨影响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策略,并评价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改善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康复效果和降低并发症风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团体标准介入治疗术后心脏康复护理

团体标准介入治疗术后心脏康复护理

团体标准介入治疗术后心脏康复护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团体标准介入治疗术后心脏康复护理心脏疾病是当今社会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心脏疾病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在心脏疾病治疗中,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方式,手术后的康复护理尤为重要。

团体标准介入治疗术后心脏康复护理是一种将团体治疗和个体化护理相结合的康复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心脏康复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团体标准介入治疗术后心脏康复护理的内容及其优势。

1.心理护理:手术后的患者常常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团体标准介入治疗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患者对康复的信心。

2.体能训练:手术后的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体能锻炼,以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团体标准介入治疗可以通过团体运动训练,帮助患者逐步恢复体能,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3.饮食指导:合理的饮食对于心脏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团体标准介入治疗可以通过专业的营养师指导,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饮食习惯,降低心脏疾病的发病风险。

4.药物管理:手术后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病情。

团体标准介入治疗可以通过专业医护团队提供药物管理指导,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提升治疗效果。

5.康复指导:团体标准介入治疗还包括康复指导,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生活方式,提升患者的心脏康复质量。

1.提升康复效果:团体标准介入治疗将团体治疗和个体化护理相结合,能够更全面地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提升康复效果。

2.节约成本:团体治疗能够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3.增进社会支持:团体治疗能够增进患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建立互相支持的群体,提升患者的康复信心,减轻康复过程中的心理负担。

4.提升服务质量:团体标准介入治疗能够通过专业医护团队的协作,提升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

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分析

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分析

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分析【摘要】目前,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数量显著增加,此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式就是介入治疗,不仅可使患者生活质量优化且心功能有所改善。

而心脏康复护理始终是临床治疗的重点且不容小觑。

基于此,文章将冠心病介入术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心脏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术;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基于冠心病临床发病率的提升,介入术治疗效果备受临床关注。

此治疗方案可使瘀堵血管疏通并改善心脏组织缺氧缺血状态,但术后受损心肌很难尽快恢复,患者心功能仍需不断提升,因而心脏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极为明显。

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国内外心脏康复进展为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并延缓疾病进展,西方国家自上世纪四十年代已经针对心脏康复展开临床研究,且有益性和安全性被证实,在心脏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亦得到推广[1]。

德国心脏病患者经住院急性期治疗后,均需行3-4w心脏康复训练。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行心脏康复的冠心病患者当中,超过半数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

而在美国(2007年以前),仅有冠脉搭桥手术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存活患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适用心脏康复。

而2007年以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以及心脏移植患者中的56%均接受心脏康复(美国心脏病协会指南数据),且58%患者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患者。

现阶段,国内心脏介入术后康复与护理研究开始被关注,《心脏康复危险程度分层》、《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康复程序》(2006)备受欢迎[2]。

亦有部分学者指出,行心梗介入手术治疗后,针对患者开展心脏康复护理,能够使患者并发症减少、死亡率降低,更有利于其康复。

仍有其他相关研究表明,早期的心脏康复可使冠心病患者运动能力增强,利于其不良生活方式的转变,确保患者具有健康社会心理,避免其再次入院。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HD),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冠心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血管病。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患者的增多,其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其中冠状动脉介入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而受到患者及家属的欢迎。

但术后患者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病情的变化、心理的变化及出院后的护理等。

在术后延续性护理的研究中,既要关注患者出院后对药物、生活方式、运动及心理等方面的管理和干预措施,也要关注出院后家庭护理以及后续的随访管理。

基于此,文章就冠心病PCI患者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计划的内容进行了探究。

一、护理评估(一)基本评估:对病人的基本情况,如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及附属检查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其次,以心肺耐力、肌肉耐力、躯体组成、柔韧性和平衡性为主要内容,尤其要注重中央肺耐力;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则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1]。

(二)心肺运动风险评估:心肺运动风险评估是评估患者康复风险的主要手段,也是评估心血管疾病患者具体病况的最灵敏手段。

当前,心脏运动试验在冠心病病人的心脏康复风险评估工作中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并可用于指导病人的康复锻炼处方[2]。

在临床中,患者需根据病史、心肺功能及行动能力等综合评价,采取适当的锻炼方式,以脚踏车或平板运动为常见手段,或者采取6分钟行走测试。

(三)心理状态评估:PCI术后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且情绪低落、应激等与冠心病发病及预后有显著关系。

生活质量、精神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个性特征等都是心理评估的重要指标。

目前比较常见的评估手段包括: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多维度量表、以及临床表现自我评估量表。

二、控制危险因素(一)不抽烟:在冠状动脉疾病病人中,抽烟是引起心绞痛、心梗及脑梗塞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吸烟就是采取了心理支持以及药物帮助外的行为指导康复延续性护理指导方式。

我国临床戒除指导原则提出,对暂时不愿意戒断的人群采用“5R”措施来强化其戒烟意识,对自愿戒断的人群采用“5R”干预方式。

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新进展

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新进展

通过心肺运动试验、心 脏超声等检查方法评估 患者的心血管功能状况。
采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 表进行评价,分数越高,
心理状态越差。
实证研究对康复护理实践的启示与影响
01
02
03
04
康复护理应成为冠心病患者治 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介入
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康复护理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 者的心理状态有积极 影响,减轻焦虑和抑 郁情绪。
康复护理能够改善冠 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功 能,降低心绞痛发作 频率。
康复护理效果的评估指标与方法
生存质量评估
采用专业化的生存质量 量表进行评价,包括生 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等
方面。
心绞痛发作频率
心血管功能
心理状态
通过患者日记或电子监 测设备记录心绞痛发作 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以提高护理效果。
康复护理实践中应注重患者心 理支持,提供全面的身心护理
服务。
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 实证研究,为冠心病患者康复
护理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04 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的未 来展望与挑战
新技术发展对康复护理的影响与展望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个 性化康复护理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整合医学、护理、营养、心理等多学科资源,为冠心病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 康复方案。
心脏康复护理APP
利用移动医疗技术,开发专为冠心病患者设计的康复护理APP,提供在线咨询、康 复指导、健康管理等功能。
先进的康复护理设备与技术
心脏康复机器人
利用机器人技术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运动,减轻医护人员工作 负担,提高康复效果。

冠心病患者院外护理干预研究新进展

冠心病患者院外护理干预研究新进展

冠心病患者院外护理干预研究新进展摘要: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该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因素及心理因素等。

传统的临床护理方案仅对患者提供院内护理服务,未能延续到患者院外护理,需要明确冠心病患者院外护理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应对。

关键词:冠心病;院外护理;研究进展冠心病是全球流行性疾病,对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一种慢性疾病,该疾病的发生率不断提升。

在患者疾病干预中,除了对症治疗外,患者自身健康行为也十分重要,根据有关实践表明,一些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正确的健康指导可保持良好的健康行为,但是部分患者出院后则难以摒弃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如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等,这会对患者健康造成较大威胁,因此需注重对患者的院外护理。

对此,文章以冠心病患者院外护理基本方法展开综合分析,综述如下。

1冠心病患者院外护理方法1.1健康宣教为提升患者认知水平,使其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需要对其健康宣教,可对出院患者发放疾病知识宣传手册,并组织其观看影像资料等,提升患者对冠心病的了解。

讲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病因、临床表现及注意事项,提升患者自护意识。

在此期间,可组建患者微信群,促进病友相互交流,并了解患者出院后状态,及时解答患者问题,为其安全提供良好保障。

还可开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形成健康信念,对存在不良行为的患者加以劝导,达到良好的冠心病防治效果[1]。

1.2心理护理心理因素对冠心病患者恢复情况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促进患者疾病快速恢复。

在对患者进行院外护理干预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情绪变化,当患者存在不良心理问题时需要与其积极沟通,了解其心中困惑,并进行积极引导,缓解其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要注重沟通方式方法,掌握患者性格特点,逐渐开导患者,赢得患者信任,鼓励其主动倾诉内心想法,进而予以针对性心理指导[2]。

还可在社区内安排专业心理护理人员,解决患者心理问题,避免心理因素对疾病带来不利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 负担
毛家亮.双心医学.2008; 114-120.
王青.双心医学.2008;101-106. 黄若文.双心医学.2008;89-93.
心内科焦虑、抑郁的误诊和漏诊

国外非专科医师对精神障碍的识别率为15%~25% 国内对167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分析显示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美国运动医学会提出的运动禁忌症:
不稳定心绞痛、静息时DBP>110mmHg、新发或未控制 的窦速(>120BPM)、体位性低血压、静息时心电图 表现ST段移位>2mm、新发或未控制的房性或室性心律 失常、未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高度AVB(未安装 起搏器)、活动的心包或心肌炎、血栓性静脉炎、明 显主动脉硬化、未控制的糖尿病或代谢异常、急性全 身性疾病或发热、近期发生的肺栓塞或其它栓塞、合 并影响影响运动的身体或心理障碍。
减慢或逆转病变进 预防或减少心脏事件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康复干预(一级预防)
最终目的--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心脏康复五大处方
营养
生活方式 指导(戒 烟)
运动 (核心 内容) 药物 心理
现代心脏康复概念
通过综合措施,消除因心 脏疾病引起体力和心理的 限制,使病人身体、精神 、职业和社会活动等方面 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注意事项: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避免
Valsalva动作
柔韧性训练



有助于释放压力 增加关节活动度 降低受伤风险 增加关节营养 降低肌肉僵硬 改进体型及平衡肌肉 减少腰背痛
平衡训练



原则:双足到单足、睁眼到闭眼 平地到垫上、由易到难 强度:每个动作做到患者的最大限度或持续1 分钟 频率:每周2-3次 时间:每次5-10分钟 注意事项:循序渐进,预防跌倒
避免忽视运动损伤(关节、肌肉的损伤)
运动损伤对心血管患者的影响
身体活动受限
加重患者心理负担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阻碍心脏康复的进行
心理处方
医院心理障碍发生率
* 最常见的心理障碍:抑郁、焦虑。 心血管:40-50%;肿 瘤:44% 消化科:31.2%; 内分泌:30% 神经科:25.3%; 外 科:22% 性病科:20%; 妇产科:12%

抑郁和焦虑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后果
抑郁和焦虑可能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抑郁和焦虑影响心血管疾病的转归
抑郁和焦虑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抑郁和焦虑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吴文源.双心医学.2008;25-32.
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问题的原因
对疾病 不确定性
社会功 能受限 对手术 不了解 围术期 并发症
教会病人自我管理
运动中的自我监测
若感觉心绞痛,应立即减速或停止。 若症状2~3分钟不缓解,舌下含硝酸甘油,5分钟后仍有疼痛,
含第二片,再等5分钟,如仍无效,立即就医。
若运动中出现呼吸短促,应停止运动就医。 若运动中出现眩晕,恶心、无力时,最好平卧,头低位。
若运动时或运动前出现脉律不整,应停止运动就医。
暂停康复活动指征
1 活动引起心前区不适、气短或心悸
2 HR>110次/分或休息心率+20次
住院期
3 活动出现眩晕、头昏等脑缺血症状
4 活动后SBP下降>10mmHg或上升≥20~40mmHg BP>180/105mmHg或<100/60mmHg 5 ECG:ST段缺血型下降>0.1mv,上升≥0.2mv; 出现严重心律失常 6 明显疲劳(RPE≥14级)
走路、跑步 踏车、游泳 交谊舞(慢节奏)
太极拳
人体需要的几种运动(新观念)
有氧 运动
平衡 训练
互相 补充
柔韧性 训练
阻抗 运动
运 动 量

运动强度:关键
运动时间
运动频率
有氧运动强度确定方式

运动试验:最高强度指标×安全系数
最大心率、最大摄氧量、最大代谢当量

心率储备法 无氧阈法 年龄预计方式 靶心率法 主观劳累计分方式
教会病人自我管理
了解具有警告性症状和体征:如胸痛、胸闷在服药和休息后 15min仍不缓解,立即就医;如有气短、头晕、极度疲乏,不
寻常的心悸、过快或过慢的心率,特别是在休息短时间后仍
不恢复正常心率时,及时就医。 了解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并报告医生:下 肢浮肿、近期体重迅速上升1-2kg,夜间睡眠枕头必须加高才感 到呼吸顺畅。


改善心肺功能:接近AT — 明显改善,无不适感 <AT — 无效 >AT — 有害 方法:气体代谢仪(无创)、乳酸法(有创)
运动强度的确定(简易)
年龄预计方式
靶心率(次/分)= 170(180)- 年龄(岁) 例:50岁,身体好,平常有一定运动 靶心率(次/分)= 180 - 50 =130 脉搏计数(测停止运动头10秒的脉搏) 心率表:运动总时间、目标心率运动时间 能量消耗(热卡)、报警系统
有氧运动频率与效果
频率:3-5次/周(〉5次不继续提高训练效果)
(一次运动训练效果可持续24-48小时)
特点(以治疗高脂血症为例)
起效慢:6-8周才显效
维持时间短:停训4天血脂恢复从前(可逆效应)
坚持不懈、终生治疗
有氧运动注意事项
医务人员咨询与指导,必要时监护下进行 理解个人的限制

Ⅲ期 院外长期康复
减少绝对卧床带来 的不利影响。运动 能力达到2~3METs, 可适应家庭生活。
控制危险因素,改善 或提高体力活动能力 和心血管功能,恢复 发病前的生活和工作。
院内运动康复训练也要循序渐进
(Ⅰ)冠心病监护病房阶段:主要为床上各关节被动、主动运动;
(Ⅱ)普通病房阶段:逐渐恢复体力,鼓励病人长时间处于立位, 床旁及室内个人卫生及短距离步行; (Ⅲ)出院前阶段:继续上一阶段的运动方式并增加运动强度, 以步行为主,逐渐增加步行的距离和速度。
自觉疲劳分级


患者主观的用力程度是重要的评价指标。常用Borg自觉劳累分级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进行量化评估,在13-16的范 围内活动,15相当于最大氧耗的70%(AT附近) 重视患者的自觉劳累程度,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常有服用影响 心率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不宜用心率作为自我监测指标。
心脏康复成为现代心脏病整体治疗的重要部分!
运动处方
规律性运动训练和体力活动为抵抗严重心脑血管事 件提供保护。然而,高强度运动训练,心源性猝死或 心梗会短暂增加。运动是双刃剑,过度会带来伤害! 不幸的是,在外界看来,大家对此种结果的重视超过 运动训练和体力活动的益处。其实规律运动的长期益 处超过他的风险!
小量开始,逐渐增量(循序渐进) 选择适当的运动,避免竞技性运动 只在感觉良好时运动 定期检查和修正运动处方,避免过度训练 警惕症状:如:上身不适(包括胸、臂、颈或小颌)无 力、气短、骨关节不适 一旦出现,停止运动,及时就医

阻抗运动处方
训练方式:利用自身体重、哑铃、弹力带等 频率:周2-3次(隔天一次) 时间:10-15分钟 Borg评分11-14分
心脏康 复护理新进展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我国目前冠心病患者有4000万人,每小时死亡 260例 发病率及死亡率呈急剧上升趋势 病人呈年轻化趋势

国内心脏康复的现状
(已确诊的冠心病)

>90%未得到合适的康复治疗 >90% 超重、饮食不合理 50%住院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
鼓励患者 主动活动、 生活独立 多动口 少动手 力图让患者回 归社会,运动总时间
目标心率运动时间
能量消耗(热卡)
报警系统
运动强度的确定(简易)
自觉劳累分级—博格(Borg)分级表
在13-16级的范围内运动 相当于最大氧耗70%(AT 附近) 高危患者:在13-14级范围内运动
谈话运动水平
运动时谈话无明显气促—运动量适宜 运动中能唱歌—运动量不足
护理新 理念
工作方向: 落实护士对患者进行健 康教育和康复训练的责任
心脏康复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 一个新概念。 1000年前,中国晋代名 医许逊提出运动治疗心脏病。现代心 脏康复20世纪30年代诞生于西方国家, 至今已近七十余年历史。80年代确立 了心脏康复的功绩。
国 内

体育锻炼治疗心脏病
1000+年前,晋代名医许逊提出
分级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较累 (气喘)
16
17
很累
18
19
20
RPE
非常非常轻
很轻松
轻度用力 (唱歌)
有点累 (谈话)
极累
运动处方三部曲

准备活动(热身运动):5-10分
目的:使心血管及四肢关节、韧带、肌肉渐渐适应

训练活动:30-60分
达治疗作用

结束活动(放松运动):5-15分
血液从四肢逐渐返回心脏(避免心脏负荷突然增加)
心理障碍已成为世界的第四大疾患, 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
2020年中国疾病总负担排行榜
22 20 18 16 14 12 10
恶性肿瘤 呼吸疾病 心血管病
……
(%) 第五位
第四位
第三位
第二位
第一位
两者的共病问题已成为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 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心血管疾病与焦虑抑郁疾病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