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浅谈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浅谈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国高端人才急需大量补充。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使命是为社会培养大量实用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既要关注数量的增长,更要确保质量的提升。
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什么呢?首先,高职教育应当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通过产教融合、企业协作的方式,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培养职业素养卓越,熟练掌握先进技能、充满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满足市场对人才的急切需求。
高职教育应当深入挖掘市场需求,结合专业优势、学科特长,鼓励学生积极就业创业。
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将实训基地与招聘信息齐头并进,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为精准的指引。
其次,高职教育应当注重人文精神素质的培养。
人才的成长不仅取决于其在职业技能上的掌握与运用,更需要在过程中积累起健全的道德、品德、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感恩敬业的态度。
因此,高职教育不能局限于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要教育学生准确理解并落实合理的职业伦理标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最后,高职教育还应加强学科交叉与综合创新的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拥有综合工程师和复合型专家。
在高职教育的教育过程中,应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和交流,探索多学科融合的实践模式。
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的提升,高职教育能力的增强,都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当是聚焦产业需求,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注重人文素质,培养职业素养卓越、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才;加强学科交叉与综合创新的培养,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际竞争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战略定位论证及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论证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战略定位论证及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论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战略定位论证及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论证一、引言高职院校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成为关乎国家未来的重要任务。
然而,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战略定位和专业结构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优化调整的建议,以期帮助高职院校实现更全面、更质量的人才培养。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战略定位论证1. 高职院校的定位与职业导向高职院校应当以职业导向为核心,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定位自身,培养与市场紧密对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通过深度的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建立完善的实习教育体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
这种定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提升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加大课程设置中的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与科研机构、企业等建立联合实验室、实训基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将所学知识变成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3.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与企业合作,高职院校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教学更贴近实际、更有针对性。
另外,在合作中实现教育与就业的无缝对接,提供更多的实习与就业机会,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应积极发挥其人力资源培养的优势,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培养模式的创新。
三、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论证1. 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应当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通过深入市场调研,了解各行业的用人需求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开设与市场紧密对接的新专业,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浅谈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浅谈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与时俱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新形势下工作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高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职教育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新时代,高职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通过实践项目的开展,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还应与企业合作,提供实训基地和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学习和实践,培养他们适应工作的能力。
高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时代,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高职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
这需要高职院校改革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院校还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提供创新平台和资源,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实际的科研和创新项目中,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高职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时代,人才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专业技术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综合素质。
高职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也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实训项目等方式,提供学生锻炼和展示综合素质的机会。
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既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目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通常涉及到对学生、社会和行业的服务,以确保他们能够胜任特定领域的工作,并满足社会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1. 培养实用型专业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的实际应用技能,使其毕业后能够迅速投入工作并具备职业素养。
2. 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对接社会和产业的实际需求,设立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专业方向,确保学生毕业后有较高的就业率。
3. 强调实践和实习:-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实习经验,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积累经验,提高适应能力。
4. 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
5. 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使其具备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和行业中应对挑战的能力。
6. 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7. 终身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其能够适应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8. 国际视野:-提供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具备国际竞争力,能够适应全球化的职业发展。
9. 教育与实际结合:-实行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加强产学合作,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无缝对接实际工作需求。
10. 学术与职业发展平衡:-在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保持一定的学术水平,使学生能够在职业领域中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些定位目标可以根据高职院校所在地区、专业方向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调整。
定位目标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学校的资源、师资力量以及学生的需求,以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浅谈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浅谈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新时代高职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也需要与时俱进,符合现实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一、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应该是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高职教育应当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培养具有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还需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团队协作能力。
这样的人才更有可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更容易融入社会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专业人才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还应该是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专业人才。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专业知识,更看重的是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职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校期间就能充分接触和参与到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提高专业技能。
高职教育也应该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对于现代人才来说愈发重要。
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还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高职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动态,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让他们具备开阔的思维和视野。
高职教育也应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
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的人才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还应该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的人才。
在现代社会,除了专业能力和素质,人才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高职教育应该通过教育让学生认识社会责任,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首先介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对国内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比较分析,接着探讨了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因素,提出了定位的策略和路径,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了讨论。
最后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重要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比较分析、影响因素、策略、路径、实践案例、总结、展望、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而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主要途径,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社会经济的需求。
而目前各地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存在着差异,导致了人才培养质量层次不齐的问题。
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研究,可以有助于明确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对于完善高职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意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将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比较分析国内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帮助我们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引言在当前社会发展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高职教育需要不断调整目标定位,以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本文将探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关注行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实用性强,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职业岗位需求。
因此,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该紧密关注各个行业的需求,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应与相关企业进行紧密合作,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根据行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确保学生能够具备实际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
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职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未来的职业环境将更加复杂多变,需要人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
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实践项目和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高职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关注专业技能,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个优秀的高职人才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等综合素质。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可以通过开展各类综合素质培训和活动,加强学生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社交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促进高职人才的职业发展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仅仅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各个行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引导他们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可以通过开设职业规划课程、组织实践活动和提供实用就业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实现需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是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提供学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具备实际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首先,在专业技能方面,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专业实践教学,学生能够获得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环境中。
比如,在工程技术类专业中,学生将学习到机械原理、电子电路等专业知识,并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锻炼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样的培养目标使得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职场环境,胜任相关工作。
其次,在职业素养方面,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在学生的课程安排中,学校会开设一些通识课程,如职业规划、人际交往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高职院校还通过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这些培养目标有助于学生在工作中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成为个人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
再次,在创新创业方面,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现代社会对于创新创业的需求日益增多,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学校会提供相关创新创业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和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项目,学生能够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并能够将创新理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样的培养目标有助于学生在工作中具备创新能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在终身学习方面,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高职院校通过开设一些拓展课程和继续教育项目,帮助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学习到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专业技能的培养、职业素养的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
再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之定位
型, 肩负 着培 养面 向生产 、 设 、 务和 管理 第一线需 要 的高素质 技能 人才 的使命 。每次文件 的 出台 , 建 服 都给 高 职高 专改 革 与发 展指 明 了方 向 , 都反 映 了国 家对 高职 高专 发 展 的期望 与 要求 , 映 了新 形 势下 高职 高 反
专发 展 中的重大 现实 问题与 理论 问题 。 件政 策性 、 导性 都非常 强 。 文 指
第1 0卷 第 2期 2 0 1 0 年 6月
南 通纺 织职业 技术学 院学报 ( 合版 ) 综
Ju a fNa tn e t eVo ain lTe h oo yColg o r lo no gT xi c to a c n lg le e n l
V0 .0. . 11 No2
南 通纺 织职 业技术 学 院学报 ( 合 版 ) 综
2 1矩 00
教育是 有区别 的 。当前仍需继 续强调 技能 型人才 与技术 型人才 这两类 职业技 术教育 , 自办 出特 色Ⅱ 各 】 。
就文 件 中培 养 目标 描述上 的差 别 , 一些 专家提 出 了他 们 的见 解 。马树 超和郭 扬在他 们编 著的 《 高等职 业 教育 跨越 转型 提升》 一书 中有这样 的一些 认识 :00年 正式 将 高职高 专教 育统一 确定 位为培 养 20 “ 高等技 术应 用性 专 门人 才 ”培 养 目标越 来越 清晰 地定位 于 实施技 术教 育 , 养 “ 术 型人才 ”这 与 国际 , 培 技 , 高职教育 发展 的普遍趋 势是相 一致 的 。同时指 出 , 了培养技 术型 人才 , 将部 分技能 型人才作 为 自己的 除 也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与实践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越来越受到。
如何根据市场需求、行业趋势和国家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已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期为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现状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院校过于强调理论教学,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部分院校过分追求就业率,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有些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特色,未能与地方经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
二、解决策略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1、理论实践并重:高职院校应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2、综合素质培养: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包括人文素养、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3、结合地方经济和行业需求:高职院校应深入了解地方经济和行业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
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三、实践案例以某高职院校为例,该校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学校加强了综合素质培养,开设了人文素养、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课程。
学校根据地方经济和行业需求调整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当地企业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
经过这些改革与实践,该校的毕业生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认可。
四、结论与展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注重理论实践并重、综合素质培养和结合地方经济与行业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未来,高职院校应继续深化改革,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浅谈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亦面临着更高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挑战。
本文旨在浅谈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以期引起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一、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许多传统行业正在面临着深刻的转型升级,同时新兴产业也迅速崛起。
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要切实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这些人才既要具备传统行业所需的技术技能,同时也要具备未来新兴行业所需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能够胜任多种复合型工作需求。
二、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还包括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能力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高职教育与传统本科教育的区别所在。
高职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使他们学以致用,能够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并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新时代高职教育要注重实践教学的环节,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需求,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促进全面素质提升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还包括促进全面素质提升。
作为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职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自信自立的精神。
新时代高职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当下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四、提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第四,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还包括提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已经成为高素质专业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现代服务业人才。
在这一目标下,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使学生具备实用性强、适应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社会责任感强的职业素养和才能。
具体而言,高职院校主要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一是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职业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提升职业素养和技能;二是注重专业技能培养,深入挖掘产业需求,构建专业技能的学习体系,提高学生在行业中的实际应用水平;三是推进多元化教学,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学习机会,培养跨领域、跨行业的综合能力;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鼓励学生探索新领域、发现新需求,实现自我价值及社会价值的双赢。
总之,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不断适应社会需求,培育整体素质较高、职业能力强、创新精神旺盛的人才,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各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作为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确保培养出既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又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重点。
1. 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各个领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通过与相关企业和行业紧密合作,高职院校需要了解行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并确保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以此,确保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有竞争力,并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高职院校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成为能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栋梁之才。
2. 培养创新能力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高职院校也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高职院校应该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和科研活动。
通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设计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高职院校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提供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
3. 培养综合素质除了技术技能的培养外,高职院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包括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如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通过开设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活动,高职院校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竞争力。
4. 培养社会责任感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高素质的人才,学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高职院校通过课程设置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高职院校要以身作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最重要和最基础的,直接关系到专业口径、课程构建、教育组织方式以至教育方法等问题。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类学院在开设相关专业时的就应该确定的。
如果定位不准确将导致教学运行、教学管理和就业中的一系列具体问题。
如:学生觉得课程太难、实践环节太少、学的知识没有用,找工作太难。
而教师觉得学生底子太差、理解能力差等等、教学困难。
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根源就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问题。
如何才能科学的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呢?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学院如何培出合格的学生呢,什么样的学生才能是合格的学生呢?所谓合格的学生应该是会学习,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关职业的适应能力。
即便是一所最优秀高职院校,具有非常完善的教学大纲,有着富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也不可能把学生在今后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讲出来。
所以我认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从如下几方面考虑一、把握市场导向社会对某一类人才的需求会因时、因地而变化,与一定的市场、职业、技术等条件有紧密的联系。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欢迎,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预测,未雨绸缪,适时、超前地开办有发展潜力的专业。
高科技的日益发展,使传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断地发生裂变,这种裂变又不断促使产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也引起了产业岗位的不断调整,旧的岗位不断消亡,新的岗位又不断产生,即使是同一个岗位,也会因时代的变化而会注入不同的劳动内容和要求。
越来越频繁的岗位变更和职业流动,需要劳动者对不同岗位有更强的适应性,进而需要教育不仅要有结构性的对接,更要有功能的整合。
因此,如果高职教育在新的社会需求特点面前无动于衷,那么,高职教育就难以在变化起伏大,发展不均衡的人才市场运行中找到自己的应有位置。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分析当前高职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策略。
文章首先回顾了高职教育的历史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演变过程,指出了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然后,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行业需求的新变化,文章提出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接下来,文章将深入探讨如何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创新和优化,包括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文章将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进行总结和展望,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也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升级。
早期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一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更多地关注技能的传授和实践的训练,以满足当时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升级,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始逐渐转向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这一阶段的教育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技能,还要求他们具备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升级,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向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转变。
这一阶段的教育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技术基础和创新能力,还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是一个不断升级和适应的过程。
从早期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到后来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再到现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始终与社会发展和经济需求紧密相连。
浅谈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浅谈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职教育是指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阶段。
在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围绕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展开探讨。
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升级,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高职教育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使他们能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随着工业4.0的发展,对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时代的高职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智能制造技术能力、数字化工作能力等新兴技术能力,使学生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二、注重创新创业教育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大规模的就业已经难以为继,创业就业成为了许多人的首选。
高职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通过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率和创新能力。
新时代的高职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创业所需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够成为优秀的技术人才,也能够成为有创新精神的创业者。
三、强化实践教育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强化实践教育。
高职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也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实际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专业知识,才能真正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四、提高综合素质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作为社会进步的动力,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高等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前途,也影响到每一个人的未来。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是当前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体系。
高职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因此其人才培养目标有其独特性和特点。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强实际操作能力、高技术操作能力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业精神,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所以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传统高等教育有区别。
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应该注重教育实效。
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为了迎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社会对于高职教育学生的期望主要集中在其能快速进入社会,能应对各种职业环境,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应该强调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社会实践中的经验为其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很多帮助,因此,高职教育应该强调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真正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能力。
这样可以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使得高职教育真正成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该考虑到市场需求。
高职教育是培养服务社会的人才,服务的对象是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考虑到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确保高职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应该强调职业性,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又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对于各种行业职业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市场需求对于高职毕业生的求职方向、工作领域和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与再定位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与再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本质问题,同时人才培养目标也是决定教育类型属性的关键。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培养的基本方向,是职业院校一切教育活动的指南,规定着教育活动结束后学生在知识、技能、素养等多方面要达到的标准,也是进行教育评价、评估的参照。
一、改革开放以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嬗变在不同的时期,国家政策文件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有不同的表述,每一种表述都代表着特定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导向时期(1980—1993年)1982年教育部发布《中国短期职业大学和电视大学发展项目报告》,对职业大学及其培养目标做了初步的界定,指出“职业大学是根据地方需要,按照灵活的教学计划招收自费走读生,是学生将来可以担任技术员的工作”。
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为企业事业单位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指出“努力办好一批培养技艺性强的高级操作人员的高等职业学校。
”分析政策文本可知,这一时期高职教育刚开始兴办,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也相对模糊,但提出的“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代表了高职教育未来发展方向,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型”人才指为满足经济建设和地方发展需要,高职教育培养的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艺性强的操作人员,强调职业性、地方性、技艺性,满足经济建设需要是其主要特征。
(二)“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导向时期(1994—1998年)1995年8月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研讨会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人才”。
1996年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优先培养满足基层一线和农村地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实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发展后提出的又一个目标定位,有着特殊的价值与意义。
“实用型”人才是指高职教育培养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应用于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人才,逐渐解决本科教育过于偏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弊端,强调知识的实用与技艺的适用是其典型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摘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认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高等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人才培养的目的和标准,它既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人才培养的方向,反映了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
当前,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论述比较多,但争议也较多。
因此,探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问题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演变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时期的阐述不尽相同。
现就不同时期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典型表述进行梳理,以史为鉴,从而更好地探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解放初颁布的《专科学校暂行规程》规定专科学校“培养高等专门人才”。
1952年院系调整后,普通高等工业学校举办的两年制专修科的培养目标为“高级技术员”。
199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基层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生产工作等一线需要的,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积极推进现有职业大学的改革,努力办好一批培养技艺性强的高级操作人员的高等职业学校。
”1995年,原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属于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一类专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培养目标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人才。
这类人才的主要作用是将已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和服务,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管理和运作工作。
这类人才一般称之为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1996年,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优先满足第一线和农村地区对高等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
”该文件首次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定位问题。
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
”2003年,党中央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高技能”人才的概念,把培养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全党人才工作的范畴。
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2004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三届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服务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纵观上述,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基本上经历了从“实用型人才”到“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再到“高技能人才”的转换过程。
同时,不同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点:(1)人才类型的实用性、应用性。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是实用型、应用型,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学术型、学科型人才具有明显差异。
(2)人才层次的高级性。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其综合素质比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要高。
(3)工作内涵的转化性。
高职教育的工作内涵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和服务。
(4)工作岗位的基础性。
高职教育的工作场合和岗位是基层第一线。
二、目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局限与不足(一)从高技能人才的外延来看,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不全是高技能人才关于高技能人才的外延,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对“高技能人才”做出了权威界定,即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
在高技能人才的统计中,一般也将获得高级工(国家职业三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具备相应技能水平与职业资格的劳动者视为高技能人才。
然而,目前除了极少数高职院校试行了高级工鉴定外,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职业资格鉴定仅限于初、中级(国家职业五、四级),与中等职业学校无异。
而对技师(国家职业二级)和高级技师(国家职业一级)的评定,一般应该采取能力评价和业绩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因此,从培养并鉴定技能人才的等级来看,目前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掌握了专业技能,有潜力在第一线的工作岗位上锻炼成为高技能人才,但绝大多数还不是高技能人才,只能称为高技能预备人才。
因此,从人们通常理解的高技能人才的角度看,把高技能人才作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并不妥当。
(二)从技术角度进行分析,高技能人才不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部从社会生产或工作性质来看,社会人才可以分为两种,即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
其中,应用型人才又可分为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
据此,社会人才又可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四种类型。
技术型人才也称工艺型、执行型、中间型人才,他们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他们将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转换成具体的物质形态。
技能型人才也称技艺型、操作型人才,主要应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
这类人才与技术型人才的区别在于其主要依赖操作技能进行工作,即技术型人才需要较多的技术理论和智力技能,而技能型人才在动作技能上更熟练、更有经验。
至于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和内涵,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高技能人才是指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掌握了当代高水平的应用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并具有创造性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高技能人才是身怀绝技的一线操作能手,“手脑并用”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具有综合素质的创造技能型人才。
由此可见,高技能人才属于技能型人才。
相对于一般技能人才来说,高技能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更精、更深,其技术和智能含量更高,具有独立解决复杂性、关键性和超常规实际操作难题的能力。
一般来说,高职教育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在当前也包括培养部分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级技能型人才,而一般技能型人才则主要由中等职业教育培养。
因此,高技能人才只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部分。
(三)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看,高技能人才不能完全涵盖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2003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方案选编》中有282个专业教改试点方案,其中绝大多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但有六十多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表述多样化,诸如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操作型人才”“实用型专门性人才”等。
2004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简介》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多为某专业领域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级管理专门人才、高级管理人才。
如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数控原理、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从事数控程序编制、数控设备的操作、调试、维修和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城市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城市交通运输专业必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从事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高级管理专门人才。
这种现象说明,单纯用“高技能人才”不能完全涵盖高职人才培养的各专业目标,也不利于高职专业培养目标的准备定位。
当前,如果把高职教育仅仅定位于培养高技能人才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不利于高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和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
具体而言,一是不利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如前所述,从人才类型来看,高技能人才属于技能型人才。
如果高职教育只培养高技能人才,而普通高等院校主要是培养学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也不培养技术型人才,这样就造成技术型人才培养处于缺位的状况,将来有可能出现技术型人才严重短缺的现象。
二是可能导致许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偏离或错位。
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
如果高职教育仅仅定位于高技能人才,不能完全涵盖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这就很可能导致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符合社会实际岗位的需求,造成人才培养的偏差,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不利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技能型人才的发展。
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仅仅定位于高技能人才,实际上就是把高职教育定位于专科层次。
目前,将高职教育定位于一种教育类型已经成为共识。
职业教育体系有初等、中等、高等之分,高职教育有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
如果高职教育只有专科层次,就不是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从以上的分析可知,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人才并不妥当,而采用以前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也不太合适,这些表述都不能很好地表达当前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不能完整反映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类型。
因此,笔者认为,从普通大众容易理解、切合时代需求、反映高职教育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角度而言,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表述为“培养高等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等”表示高职教育的高层次和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的高级性。
从教育的层次来说,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这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从人才培养的层次来看,高职教育的人才是高级专门人才,其生源是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文化基础的学生。
同时,“高等”还表明,高职教育不限于专科层次,可以有本科甚至更高层次的教育。
教育培养的人才的层次性是由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和科技进步决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更新,高职教育必然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当前,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出现对更高层次的高职人才的需求。
“技术技能型”指的是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的类型。
从人才类型来看,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既区别于培养学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又不同于培养一般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