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清平调》诗歌鉴赏
李白《清平调》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李白《清平调》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导读:【原文】:清平调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注释】:1:飞燕:赵飞燕【翻译】:杨贵妃似一枝红花沾着露水凝发着馨香,楚襄王云雨山中的梦中仙女根本比不上这花的美丽。
问一下汉宫中谁和那只红花最相似?可怜赵飞燕即使扮上新妆也无法和她相比。
【赏析】: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
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运用典故,以牡丹带露比贵妃得宠。
“一枝红艳露凝香”一句,从字面上看来似乎是在写牡丹的颜色和牡丹的香味,但仔细品味后,不难体会,李白仍是想借花写人,写贵妃自身之美,以及她承恩露之美。
这比起第一首中的“春风拂槛露华浓”更进一层。
“云雨巫山枉断肠”一句,借用楚襄王的故事,将第一句的花比作人,写使楚王断肠的梦中仙女,根本就比不上面前的美人。
三、四句写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即使扮上新妆,也无法和不施粉黛的杨贵妃相比。
所以,杨贵妃是真正的国色天香。
这一首诗正是通过贬抑巫山神女和赵飞燕,来抬高杨贵妃,褒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阅读训练】:(1)据说这首诗是写杨贵妃的,那它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2分)(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那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非心气度和备受恩宠。
一、三、四句写出了杨贵妃的娇鲜艳丽,二句写出了杨贵妃备受皇上恩宠,与君王鱼水相倾,不是虚诞的梦境。
(2)反衬(衬托)。
二句“枉断肠”感叹楚王神女两两相惜,但毕竟只是梦中相会,根本不能和杨贵妃相比。
因此,连神女也要自惭形秽,即神不如人。
三、四句“倚新装”说明赵飞燕美则美矣,但若无新装相助,则怕比不上杨贵妃。
因此赵不如扬,即古人不如今人。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古诗清平调词三首翻译赏析
古诗清平调词三首翻译赏析《清平调词三首》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古诗全文如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前言】《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属七言乐府作品。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
第二首写杨贵妃的受宠幸。
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令人觉得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注释】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是关联句,“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翻译】看到彩云想起她的衣裳,看到花儿想起她的面容,春风吹拂着栏杆露珠闪艳浓。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也会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鉴赏】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
“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
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
“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
李白诗词《清平调》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清平调》诗意赏析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杆。
赏:
赏花亦在赏人,花容玉面,相互映衬,因此才得君王带笑看。
诗人写花又在写人,物我交融,言在此而意在彼。
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李白《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原文及赏析
李白《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原文及赏析李白《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原文及赏析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唐代:李白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译文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常常使得君王满面笑容不停观看。
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春愁春恨。
注释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名花:牡丹花。
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
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得:使。
解释:了解,体会。
释,一作“识”。
春风:指唐玄宗。
春风:代指君王。
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
唐玄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或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春天的.一日,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三首,这是其中一首。
赏析这首诗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
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烦恼都为之消释了。
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
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十分优雅风流。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清平调其一原文及赏析
清平调其一原文及赏析李白〔唐代〕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注释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赏析此诗想象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
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句,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
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
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
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首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比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就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容颜与衣裳之美,表现出杨贵妃的富贵之态。
其次,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
比如,“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就是通过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亮丽容颜和高贵身份。
赏析二诗人首先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
”“想”即像。
“花”指牡丹花。
读解这一句,是可以双解的,或者说,看见天边的云彩就想起杨贵妃的衣裳,看见娇嫩的牡丹花儿就不由得想起杨贵妃的容颜。
诗人通过“云”与“衣裳”,“花”与“容”的相似性,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衣着的绚丽轻盈,容颜的娇嫩可人。
唐诗《清平调词》鉴赏及译文注释
唐诗《清平调词》鉴赏及译文注释《清平调词》是由李白所创作的,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清平调词》的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清平调词》朝代:唐朝|作者:李白【清平调词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词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词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清平调词》古诗简介《清平调词》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是组诗作品,共三首。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
第二首写杨贵妃的受宠幸。
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令人觉得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清平调词》翻译/译文【清平调词其一】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春风吹拂着栏杆露珠闪艳浓。
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清平调词其二】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清平调词其三】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春风中明白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清平调词》注释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是关联句,“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
红,一作“秾”。
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顶上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清平调》原文、翻译及赏析
《清平调》原文、翻译及赏析《清平调》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
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清平调》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清平调·其一唐代: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注释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创作背景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
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
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本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赏析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
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
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
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
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古诗赏析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古诗赏析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古诗赏析《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清平调词三首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注释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⑸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
红,一作“秾”。
⑹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顶上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⑺飞燕:赵飞燕。
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⑻名花:牡丹花。
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
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⑼解释:了解,体会。
释,一作“识”。
春风:指唐玄宗。
⑽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白话译文其一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其三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春风中消解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创作背景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
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
清平调李白诗三首
《清平调》三首鉴赏《清平调·其一》唐·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
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美丽的赞歌,赞美了女子容颜的美丽和风姿的动人。
首句“云想衣裳花想容”中,诗人将女子的衣裳比作云朵,将她的容颜比作花朵,展现了她的华美和娇艳。
这种比喻形象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诗人用春风拂面和露水润泽来比喻女子的风姿和容颜更加迷人。
春风与露水的形象,既暗示了女子的青春与活力,又增加了诗意的清新与韵味。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两句,诗人进一步赞美女子的美丽如同仙女一般。
群玉山、瑶台月都是仙境中的景象,诗人将女子与之相提并论,表明她的容颜美丽动人,仿佛不属于人间凡尘。
整首诗以华丽的词藻、生动的比喻和仙境的比喻来赞美女子的美丽。
诗人的高超技巧和深邃想象力,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美丽诗篇。
注释:1)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2)云想: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3)槛:栏杆;4)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5)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6)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译文: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
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像?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依仗新妆!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浓郁美感的宫廷诗篇。
李白清平调原文解析
李白清平调原文解析
《清平调》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及其解析:
原文: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解析:
1.云想衣裳花想容:诗人通过“云”和“花”两个自
然意象来形容女子的衣裳和容貌,既形象生动,又
富有浪漫色彩。
“云想衣裳”是说女子的衣裳像云一
样柔软轻盈,“花想容”则是说女子的容貌像花一样
美丽动人。
2.春风拂槛露华浓:诗人描写了一个春夜的场景,春
风轻拂着门槛,露水晶莹剔透。
“露华浓”形容露水
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增添了夜晚的美丽和诗意。
3.若非群玉山头见:诗人表达了一种遗憾,如果不是
在群玉山的山头相见,那么这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将
无法得见。
“群玉山”可能是虚构的地名,象征着一
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
4.会向瑶台月下逢:诗人寄寓了一种期盼,希望在月
光下的瑶台与那位美丽的女子相逢。
“瑶台”通常指
的是仙女居住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一个幽静而美
丽的地方,也增添了诗意和浪漫的氛围。
整体来看,这首《清平调》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女子的赞美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新、明丽、梦幻般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doc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爱读诗的我今天给大家带来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及翻译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清平调词三首《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
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清平调词三首⑴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⑵,春风拂槛露华浓⑶。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⑷。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⑸,云雨巫山枉断肠⑹。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⑺。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⑻,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⑼,沉香亭北倚阑干⑽。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⑸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
红,一作“秾”。
⑹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⑺飞燕:赵飞燕。
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⑻名花:牡丹花。
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
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⑼解释:了解,体会。
释,一作“识”。
春风:指唐玄宗。
⑽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白话译文其一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李白《清平调》(三首)原文、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
李白《清平调》(三首)原文、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移动版] 作者:李白李白《清平调》(三首)原文、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原诗】:清平调三首①李白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②。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③。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④。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⑤。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⑥。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⑦。
【注释】:①清平调:题为乐府调名,实际上这组清平调是李白用七绝格律自创的。
②槛:栏杆。
华:花。
③群玉山: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居的仙山。
瑶台:传说在昆仑山,是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④红艳:指牡丹。
云雨巫山:指楚王与巫山神女欢会事,典出宋玉《高唐赋》。
⑤飞燕:汉成帝宠妃赵飞燕。
⑥倾国:喻美色惊人。
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⑦解释:消散。
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写作背景】:有关李白的这三首《清平调》,是李白在长安期间创作的流传最广、知名度最高的诗歌之一。
据说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宫中曾经在兴庆池东面的沉香亭畔,栽种了不少名贵的牡丹,到了花开时节,紫红,浅红,全白,各色相间,煞是好看。
一日,唐玄宗骑着心爱的照夜白马,杨太真,即杨贵妃则乘了一乘小轿,一同前来赏花,同时带着当时宫中最著名的乐师,即大名鼎鼎的李龟年。
李龟年看到皇帝与杨玉环兴趣盎然地在赏花,便令他那班梨园弟子拿出乐器,准备奏乐起舞为皇上与贵妃助兴,唐玄宗却说到:“赏名花,对爱妃,哪能还老听这些陈词旧曲呢?”于是急召翰林学士李白进宫,李白进得宫来,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很快下笔如飞,一挥而就,在金花笺上写了三首《清平调》诗送上,唐玄宗看了十分满意,当即便令梨园弟子奏起丝竹,李龟年展喉而歌,杨贵妃拿着玻璃七宝杯,倒上西凉州进贡的葡萄美酒,边饮酒边赏歌,不觉喜上眉梢,唐玄宗一见愈发兴起,忍不住也亲自吹起玉笛来助兴,每到一首曲终之际,都要延长乐曲,重复演奏,尽兴方止。
唐诗《清平调·云想衣裳花》原文及赏析
清平调·云想衣裳花【原文】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注释】1、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2、槛:有格子的门窗。
3、华:通花。
4、群玉山:神话中的仙山,传说是西王母住的地方。
5、瑶台:传说中仙子住的地方。
【译文】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赏析】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
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
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
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
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参考鉴赏】诗人首先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
”“想”即像。
“花”指牡丹花。
读解这一句,是可以双解的,或者说,看见天边的云彩就想起(杨贵妃的)衣裳,看见娇嫩的牡丹花儿就不由得想起(杨贵妃的)容颜。
诗人通过“云”与“衣裳”,“花”与“容”的相似性,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衣着的绚丽轻盈,容颜的娇嫩可人。
也可以理解成衣裳像云彩一样轻盈,容颜像花儿一样美丽可人。
无论那种解读,诗人都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联想方法,形象而生动地描写了杨贵妃的富贵及其容颜之美。
接着写道:“春风拂槛露华浓。
”“拂”即轻轻擦过。
“槛”即花圃的围栏。
“华”通“花”意思是说,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春风”一词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写自然环境之美,春天的风和煦的,暖暖的;二是暗示杨贵妃受到皇帝的恩宠,正是春风得意之时。
这一句表面描写了环境之美,其实暗示了杨贵妃春风得意状态。
特别是诗人抓住了杨贵妃那似如花儿上沾满了露水一样泽润容颜来突出了内心的骄人之态。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盛唐大诗人李白的沉香亭咏牡丹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说的是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在沉香亭观赏牡丹,歌手李龟年领着一班子弟奏乐歌唱。
唐玄宗对李龟年说:“赏名花,对艳妃,你们怎么演唱旧词?这样吧,你快召李白来写新词。
”李龟年赶紧到长安大街有名的酒楼寻觅,果然李白正和几个文人畅饮,已经喝得酩酊大醉。
当李龟年向他传达圣旨时,他醉眼微睁,半理不睬地睡过去了。
圣旨是误不得的,李龟年只好叫随从把李白拖到马上,到了宫门前,又用几人左扶右持,推到唐玄宗面前。
唐玄宗见李白一醉如泥,便叫待臣搀到玉床休息,吩咐端来醒酒汤,杨贵妃叫人用冷水喷面解洒。
李白躺在玉床把脚伸向高力士,要他脱靴。
高力士无奈,只好憋着一肚子气蹲下来为他脱,忙乱一阵,李白才从醉梦中惊醒。
唐玄宗叫他快作诗助兴。
李白微微一笑,拿起笔来,不到一炷香工夫,已经写成了《清平调》词三首:李白《清平调词三首》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鉴赏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鉴赏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鉴赏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彩云像她的衣裳花儿像面容,春风吹拂着栏杆露珠闪闪明。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也会在瑶台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可怜赵飞燕也要靠精心梳妆。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春风中消解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李白《清平调三首》赏析
李白《清平调三首》赏析清平调三首李白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简析:《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属七言乐府作品。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
第二首写杨贵妃的受宠幸。
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令人觉得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这三首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写花光,又似在写人面。
“一枝红艳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溶,言在此而意在彼。
读这三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不待什么刻画,而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无怪这三首诗当时就深为唐玄宗所赞赏。
虽然历史上描写皇帝身边女子的诗歌数不胜数,但是要论起既能够得到当事人的喜爱,又受到后人一致好评的却不多,而其中最着名的恐怕非李白这三首《清平调》莫属了。
注释: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是关联句,“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⑸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
红,一作“秾”。
⑹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顶上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⑺飞燕:赵飞燕。
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⑻名花:牡丹花。
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
李白《清平调·其一》原文及赏析
李白《清平调·其一》原文及赏析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
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白《清平调·其一》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清平调·其一唐代: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注释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创作背景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
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
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本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赏析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
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
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
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
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李白清平调译文及赏析
李白清平调译文及赏析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对其进行阅读赏析,领略古诗词的美。
以下是收集整理的李白清平调译文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清平调·其一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注释】①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②槛:有格子的门窗。
③华:通花。
④群玉山:神话中的仙山,传说是西王母住的地方。
⑤会:应。
⑥瑶台:传说中仙子住的地方。
【赏析】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
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
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
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
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云想衣裳花想容”起句以重字出现,这在绝句诗虽不常见,但它却是写作七言诗的一种值得效仿的手法,而且也由此更见出诗人举重若轻的笔力。
加以“互文见义的手法在该句子里的运用,更是见出诗人从侧面烘托美妇人杨玉环的技巧和功力,从而也难怪文学素养均为极高的唐玄宗和杨贵妃对此都很为欣赏。
宋人乐史《太真外传》就记载了玄宗高兴地亲自吹笛伴奏,而杨氏则被感动得“敛绣巾再拜”;所有这一切,当然是大诗人李白该成功诗作的魅力引导下的现场感所致!拼音读音参考qīng píng diào清平调míng huā qīng guó liǎng 某iāng huān, cháng dé jūn wáng dài某iào kàn.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爱读诗的出guo今天给大家带来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及翻译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
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清平调词三首⑴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⑵,春风拂槛露华浓⑶。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⑷。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⑸,云雨巫山枉断肠⑹。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⑺。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⑻,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⑼,沉香亭北倚阑干⑽。
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⑸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
红,一作“秾”。
⑹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⑺飞燕:赵飞燕。
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⑻名花:牡丹花。
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
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⑼解释:了解,体会。
释,一作“识”。
春风:指唐玄宗。
⑽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其一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清平调诗歌鉴赏
清平调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歌,以歌颂杨贵妃的美貌和风采为主题。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1. 主题与情感:这首诗以杨贵妃为题材,通过描绘她的美貌和仪态,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形象地展现了杨贵妃的美丽和魅力。
2. 语言与表达: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杨贵妃的美貌与云、花相比,突显她的国色天香。
3. 结构与布局:这首诗的结构紧凑,共有三章,每章四句。
诗人通过逐层递进的方式,从不同角度描绘杨贵妃的美貌和风采,使整首诗歌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感。
4. 艺术特色:清平调是唐代乐府诗的一种,具有浓厚的音乐性。
诗人运用了平仄、韵律等技巧,使诗歌具有优美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典故和传说,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李白的《清平调》是一首以歌颂杨贵妃为主题的诗歌,通过生动的比喻、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杨贵妃的美貌和风采。
这首诗歌在唐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清平调》诗歌鉴赏
李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清平调》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意思:云霞想要她的衣裳,鲜花想要她的容貌;春风吹拂着栏杆,花上的露珠是那么浓盛。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
有一次,唐明皇(即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