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第五章重点
设计美学PPT课件
![设计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3efded27284b73f24250a2.png)
.
3
课程框架:
第一章 导论(含义、研究范围、作用) 第二章 设计美学的形成和发展(随着设计发展史领略各个
时代、东西方地域里不同的设计美学以及背后的文化) 第三章 设计美的本质和特征 第四章 设计美的构成要素 第五章 设计美感(设计审美体验论) 第六章 设计审美鉴赏(根据设计类型分别鉴赏) 第七章 设计的思维形式与审美评价
.
4
参考书目: 《设计美学》李超德 《设计美学》李龙生 相关阅读: 《设计史》相关书籍 《谈美》朱光潜 《美学散步》宗白华
.
5
要求:
1、注意广泛浏览和学习其他设计学科的好设计,培养设 计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2、阅读和学习设计史,了解设计发展脉络,掌握各时代 设计特色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3、从东西方设计中吸取经验
4、阅读和学习美学原理,培养审美能力。
.
6
考核方式:论文+课堂论题
课堂论题题目:
1、设计与制作分工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2、要“中国设计”还是“中国制造” 3、在工业设计中,技术创新与设计创新谁更重要 4、电脑的使用是提高了设计师的创造力,还是阻碍了设
计师的创造力 5、产品设计中,舒适性和美观性谁更重要
设计美学
.
1
问题
设计? 美学? 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研究什么? 研究的意义何在? ……
.
2
课程介绍
课程定义:设计美学主要是把美学原理广泛地运用于设 计艺术(包括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之中而产生的一 门应用美学。
课程定位:为艺术设计学生提供设计美学理论的系统学 习。
课程意义:学习设计美学,能提高设计师的设计水平, 拓展设计师的设计思维,有助于培养设计师的设计创 新能力。实践证明,缺乏理论修养,设计水平很难上 升到一定高度;“跟着感觉走”的设计,是成不了大 气候的;没有理论修养的设计师,是不会成为设计大 师的。
(完整word版)广东自考《设计美学》模拟试卷(第五章)
![(完整word版)广东自考《设计美学》模拟试卷(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a5a9a6767cd184254a353532.png)
1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装 订 线高等自学考试《设计美学》模拟试卷(第五章)温馨提示:老师预测的试卷只是进行测试,并非考试必考范围,切记多看书!—张君山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现代设计的两大体系是_____和_____。
( ) A .欧洲体系、美国体系B .北欧体系、美国体系C .德国体系、亚洲体系D .北欧体系、亚洲体系2. 现代社会的主要文化形态是主流文化、大众文化、_____三足鼎立。
( ) A .波普文化B .精英文化C .商业文化D .绿色文化3. ——法国当代思想大师。
提出“我们正身处一个信息愈来愈多,意识却愈来愈少的宇宙” _____。
( ) A .赫尔佐格B .让·博厄迪约C .德梅隆D .玛丽·宽特4._____ 美国尼尔森·诺曼公司创始人。
提出“功能增加2倍,产品会复杂4倍”( ) A .艾伦·琼斯B .拉朗C .罗伯特·史密斯D .唐纳德·A.·诺曼 5.——德国设计委员会主席,提出设计委员会宗旨( )A .让·阿德B .唐纳德·A.·诺曼C .迪特·拉姆斯D .查尔斯·詹克斯 6.——美国哲学家,创立“一般系统论”( ) 。
A .约瑟夫.帕克斯顿B .查尔斯·詹克斯C .L.V.贝塔朗菲D .罗伯特·文丘里 7.——英国评论家。
提出“波普艺术”的观念。
( ) A .查尔斯·詹克斯 B .劳伦斯·艾洛威 C .罗伯特·斯特恩D .查尔斯·詹克斯8.——英国波普艺术家。
《到底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为“波普艺术”作了定( )A .迪特·拉姆斯B .保罗·罗马兹C .理查德·汉密尔顿 D.罗伯特·斯特恩 9. 161——美国波普艺术家。
04026设计美学第五章《符号表现论》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04026设计美学第五章《符号表现论》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05726feefdc8d376ee327f.png)
《设计美学》教材版本:李砚祖、王明旨主编;徐恒醇著课后题:第五章符号表现论简答题:一、影响信息(或文化)传播的因素有哪些?二、符号与信号的区别何在?符号种类怎样划分?三、产品语言作为一种形象化符号,如何表现它的意义?四、从语构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视角为产品设计提供了那些规范和要求?五、运用符号学原理来分析不同的标志和广告的设计。
课后题参考答案一、答:(1)所传播的文化必须具有共享性,只有当人们对传播对象有一定认同或理解时,才能发挥传播的效果。
(2)传播关系的建立,任何传播都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完成的,因此需要建立起连接双方的渠道,一般的传播并不限于两个人之间,而往往形成一个社会的关系网。
(3)传播媒介的应用,传播媒介是传递信息所使用的载体,它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表示各种传播手段的总和。
媒介是人体延伸,它不仅可以传播信息,而且它一经产生就参与各种社会的变革。
(4)传播方式的选择,不同的传播过程有不同的模式,如广播是单向的,电讯电话则是双向的,广告是横向的,文件传递则是自上而下垂直式的。
选择好传播方式,可以达到更好的文化传播效果。
二、答:区别:信号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一种即时的物理刺激,可以用数学符号表示为S=f(x,y,z,t)。
信号所传递的信息往往与信号之间存在一种自然的联系,如电闪雷鸣和下雨。
符号却是人为设定的表征系统,可以用符号表示为Z①R(M,O,I),就是说符号是媒介、对象指涉及解释三者构成的。
从符号的表征对象(指涉方面),划分为图像符号、标示符号、象征符号。
A.图像符号:是指通过模拟对象或是形象上的相似来构成符号。
B.标示符号:与指称对象具有某种因果或空间联系的符号。
C.象征符号:通过约定俗成的方法形成的与其对象没有直接联系的符号。
从符号的媒介的性质上,划分为性质符号、单一符号、规则符号A.性质符号:它是利用媒介的材料质地因素来构成符号的,如色彩作为造型符号。
B.单一符号:作为一个实际存在的事件与一定时空相关联,如产品或艺术品本身。
《设计美学》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9846ad819e8b8f67c1cb933.png)
《设计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122851课程名称:设计美学/Aesthetics of Design课程总学时/学分:48/3 (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0学时)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学一、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大学本科艺术设计学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设计美学的原理及相关理论知识,充分领悟设计美学独到的精神内涵,提升设计鉴赏能力,从而为艺术设计学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创作。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美学的产生和发展、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掌握设计美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2、重点掌握和领会设计本体的美学特征,设计作为艺术与科学结合的特点;3、重点掌握和领会设计审美心理、设计的形式美;4、重点掌握中外设计思想的历史沿革及其最新发展背后的美学动力;5、重点掌握和领会设计审美欣赏和批评的基本规律,培养和提高设计艺术的审美能力;6、掌握设计文化与审美的关系、设计形态语义学与审美、技术美学等内容。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中外设计美学观的历史回顾(8学时)1.1 中国古代器物审美观知识点:设计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中国古代各时期代表性的器物审美观。
1.2 国外设计美学研究的不同视角知识点:国外各阶段的代表性设计美学观念,及其背后的文化、经济、政治的内驱力。
重点和难点:设计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第二章产品(4学时)2.1 产品是设计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知识点:产品的定义;设计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2.2 产品的形态构成知识点:产品的自然形态、人工形态、技术形态、艺术形态、形式自由度。
重点和难点:产品的技术规定性与形式自由度,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与功能启示。
第三章设计审美范畴(10学时)3.1 形式美知识点:形式与形式美的概念;人的形式感的形成;形式因素的表现性和情感意蕴。
重点和难点:形式因素的表现性和情感意蕴。
3.2 技术美知识点:技术作为人的劳动形态;技术美的深远意义;范例剖析。
《设计美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489452e77232f60dccca165.png)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设计美学导论英文名称:AESTHETICS TO DESIGN学时: 48学分: 3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动画设计课程性质:必修课选修课程:无一、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美学导论》是一门对艺术设计活动中的审美现象、审美规律进行研究并以设计美学原理为研究对象的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指导思想是,根据设计美学的相关理论,立足于我国设计学的实际情况,着眼于设计美学的发展趋势,讲授设计美学的原理、规律、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运用设计美学原理指导实践。
设计的终极目的是改善人的环境、工具及人自身。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设计美学的原则与表现形式,深刻认识艺术设计的美学特点和审美规律,能够合理地融合设计学与美学的理论知识,针对现代设计在审美和艺术上如何与技术结合的问题,提出更加合理的方式和途径,理解和把握设计的本质和寻找适合设计领域的美学基本规律,从而指导学生在设计中进行实践运用。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第一章设计美学概论(13学时)第一节设计美学的研究途径、现状和对策(1学时)1、设计美学的研究途径1.1在国家精品课程的基础上采用网络教学的特殊要求进行章节概括和内容简化。
1.2以传统美学理论为基础,进行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美学理论研究。
1.3建立以艺术家和设计师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美学理论框架。
1.4构建以艺术创作和艺术设计实践体验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美学理论。
2、设计美学的研究现状2.1设计艺术专业方向混乱,学术方向不明确。
2.2专业领域覆盖面太广,通才太多专才太少。
2.3专业学术体系建立不完整,学术定位不准确。
2.4学术成果鉴定标准多元化,学术成果真伪难辨。
2.5学术抄袭,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现象严重。
2.6学术明星多,学术权威少。
2.7教学管理型教师多,教学研究创作型教师少。
2.8一般性学术研究成果多,标志性研究成果太少。
2.9设计作品多,设计精品少。
2.10展品多,产品少。
自考设计美学考前复习资料
![自考设计美学考前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dee0d1e6294dd88d1d26b37.png)
自考设计美学考前复习资料2021年第一章绪论什么是美学?设计美学?概念: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它研究人对现象的审美关系及其一般规律。
设计美学是美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研究人的审美价值在艺术中的应用及其规律。
美学的产生“现代美学之父”---鲍姆嘉登美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a.美学研究人类所独有的审美现象,它涉及到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而这一关系是广阔无比和非常复杂的。
“人”b.审美现象不仅复杂而且常常产生矛盾,这也就怎增加了确定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c.审美对象受到历史条件,民族,阶级状况的制约。
d.审美活动存在着美丑转化的问题。
中外美学思想的渊源和发展:1、华夏美学思想核心:阴阳相合儒道佛三家美学共有核心“和谐”(魏晋南北朝时的“个体审美”山水画自然美)2、西方美学思想:古希腊美学:a,毕达哥拉斯学派数是万物之源,美就是数的和谐、比例”黄金分割率“1:1.68b.亚里士多德艺术的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西方美学的两大特点:概而言之:美学的研究领域由客体转向主体,由理性转向非理性,由美的主体转向审美经验,由逻辑推演转向实证分析,导致审美理论的多样化、多元化、丰富复杂化。
第二章美论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1、从社会物质属性探求美,认为美是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
2、从意识精神属性探求美,认为美是人的精神意识观念。
3、从心里、生理属性探求美心理学、生理学美的含义:美是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的统一体美的特征:a、社会客观性:公认的评判标准b、具体的形象性c、感情真挚性:打动人d、自由开放性第三章美感论概念:美感是个体对美的对象的感受,体验与评价诞生:美感从使用感中分化出来的关键之一是:原始巫术(舞蹈、绘画)、图腾崇拜。
美感的界说:区分:1、关于美感和快感,美感以快感为基础,但是美感不等于快感,而是快感的升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a、生理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归属和爱的需要e、自我发展的需要(自我实现)2、美感和理智感第四章审美意识审美意识的形式:(以观念的形式体现在四个方面)。
设计美学第五章-设计审美的形态类型
![设计美学第五章-设计审美的形态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2376b6923186bceb19e8bbf2.png)
(2)技术美:技术从生产劳动中来,它体现了人类制造 工具的生产活动的根本特征。因此,用技术生产活动所创 造出来的产品,它所具有的美称为技术美。
不论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还是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它 们都是物质生产的成果,都是当时人们某种观念和情感在 器物形式中的反映,这是人们审美意识的一种物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美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越 来越具有更重要的地位。
15
(2)设计产品的形式可以分为:内形式与外形式。 一、内形式由产品的内结构形成,它与产品的效用功能有
着密切关系。 二、外形式主要由产品的外结构形成,但有着自身发挥的
相对独立性。 (3)设计产品的形式美:是指产品的外形式所产生的美感。
16
思考并讨论: 形式美能不能脱离产品的效用功能和操作功能而单独 存在?
第五章 设计审美的形态类型
[教学内容]
5.1技术美——设计产品审美形态的独特视角 5.2 形式美——设计产品的视觉审美 5.3 艺术美——发挥着与技术相辅相成的作用
[学时安排]
4 学时
1
[知识点及其基本要求]
必须掌握的概念: 技术美 审美态度 功利 形式 内容 形式美
产品设计的形式美 符号 指示符号 象征符号 基本要求: 1. 通过本章的学习,基本掌握设计审美的几种形态类型,了
实践的审美态度主要专注于事物的感性形象,在审美 观照中获得某种情感体验和感情。
认识审美活动的特点,有助于人们对审美价值和功利 价值的区分。
9
5.13 技术美的核心是功能美
(1)产品首先是按照它的物质功能的要求来选择形式和造型 的。同时,产品的外形式也决定着产品的功能状况。正是由于 功能与形式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才构成了技术美审美方式的 独特性。
04026设计美学(实践)考试大纲和练习带答案
![04026设计美学(实践)考试大纲和练习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d86d6a783e0912a2162afa.png)
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何谓现代设计第一节现代设计诞生的背景第二节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第三节设计美学第二章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第一节从工艺美术运动到现代设计运动第二节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在各国的发展第三节从“包豪斯设计学院”到“乌尔姆设计学院”第四节欧洲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第五节美国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第三章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第一节何谓后工业经济时代第二节现代设计的后现代转向第三节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多元化设计第四章当代语境中的中国设计第一节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第二节设计美学中的传统文化情结第三节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第五章当代设计美学的批判第一节当代设计观的建立第二节当代设计的美学特征第三节当代设计的内容和层次第四节当代设计美学观第五节大众文化与当代设计美学第六节当代商业设计恶俗美学的批判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设计美学》是一门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课程,是学生深入认识设计专业的较高层次的思想指导,课程中有大量讨论和研究的设计理念和美学的问题,是把美学思想运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之中而产生的一门应用美学课程。
本课程探讨主要围绕现代设计理念与美学思想这个中心,不同程度地运用了美学、社会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系统论、心理学、传播学、文化学、经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以哲学思想为根基的美学观念与设计艺术发展的关系之密切和直接是显而易见的。
设计美学是从现代设计发展的视角,通过对设计美学思想的诠释和解读来认识设计、理解设计。
二、本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在于《设计美学》(Design&Aesthetics)与《设计概论》、《设计史》共同构成设计类各专业史论课,是设计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
学习《设计美学》有助于理解、发现和解决设计中的美学问题,有助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美学修养,对提高设计水平,创造美的设计,培养合格的设计人才大有裨益。
《04026设计美学》历年考点分析1-6章
![《04026设计美学》历年考点分析1-6章](https://img.taocdn.com/s3/m/b3800433e53a580217fcfe55.png)
《设计美学》教材版本:徐恒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历年考点分析第一章形态构成论第一节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1.法国建筑师柯布西埃以人体比例为基准和尺度,使建筑模式化。
历年考核:[201510判断]2.人工产品的构成要素中,产品的物质基础是材料。
历年考核:[201810判断]3.水晶宫:1851年作为伦敦国际博览会会场而兴建的水晶宫是由园艺师兼建筑师的帕克斯顿设计构思的。
历年考核:[201310判断]4.产品结构特点:一般具有层次性、有序性、稳定性的特点。
历年考核:[201610判断201810判断]5.材料是产品的物质基础,结构是产品内部不同的材料组合方式,形式是产品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功能则是产品与外部环境的互相作用,从而构成了对人的效用。
历年考核:[201610判断201810判断]6.人工形态:人工形态是指人工制作物这一形态类型,它是由天然形态的物质材料经过人的有目的的加工而制成的。
历年考核:[201810名词201510名词]7.结构:产品中各种材料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称为结构。
历年考核:[201210名词]8.形态: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
历年考核:[201610名词]9.自然形态的功能机制对人类的启示历年考核:[201704评析](1)各种生物形态的美,都是与自身物种属性的特点关联,每一种属都有自身的尺度,从而构成特定的和谐。
适应是自然界中生命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生物对于环境和生活条件的趋附作用。
(2)例如蜻蜓和蜜蜂等昆虫具有复眼,它们是由成千上万的视觉单位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半球状的视野。
当蜻蜓在空中飞舞,花簇草丛在眼下急速运动时,它看到的不是景物连续运动,而是分隔开的单一“镜头”。
这就提高了它对时间的分辨率,应用这一仿生学原理制成了光学测速仪,可以精确地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
10.以塑料为评析对象,简要分析材料在人工形态构成中的重要性:历年考核:[201601评析](1)塑料作为典型的人工合成材料,塑料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标志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多元化的社会文化特征;(2)材料作为产品的构成要素,新的材料的出现为产品的结构的变革提供物质前提;(3)材料的选择对于产品的工艺性能、质量特性以及市场效果具有重大意义,产品的创新往往是从材料上突破的。
设计美学第五章设计美学要素分析
![设计美学第五章设计美学要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0c365b7fd5360cba1adbdd.png)
• 5.1形式美 • 5.2功能美 • 5.3技术美 • 5.4材料美
5.1形式美
• 作为一个概念,形式首先是有着广义的哲学概念,它既应用于艺术现 象,又应用在生活中。
• 对于形式的认识,中外有很大的差别。
• 我国古代美学观认为“人之有形、行之有能,以气为之充,神为之 使。”(《淮南子·原道训》)指出事物的形式是与生命相关联的, 君行者,神、气也,正是精神或生命才使形式相应生辉。
均衡是一种等量不等形的组合形式它是根据力的重心将各种分量进行配置和调整从而使整体达到平衡的状态强化了事物的整体统一性和稳定对比是事物之间差异性的表现和不同性质之间的对照通过不同色彩质地明暗和肌理的比较产生鲜明和生动的效果并形成在整体造型中的焦点
第5章设计美的要素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读者认识设计美的形式美、功能美、材料美、技术美 四要素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 “工业美”、“功能美”等诸多新美学观念的产生与确立,使“功能 美”成为现代产品美学、设计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用即美”的思想又一次被提出,也就是只要具 有使用价值就是美的产品。
• 产品的功能美是产品功能效用和使用者目的性的象征,它的形成是将 设计活动中的功利内容凝结成为形成要素的过程,是人的生活经验向 审美直觉的转化。
• 首先,认知功能体现在物的指 示功能方面,特殊的造型、色 彩和标识,显示了它的功能特 性和使用方式。
• 其次,认知功能另一个表现为物的象征性方面,象征能传达出物 “意味着什么”的信息内涵。
• 在认知功能中,还有一种功能因素是以传播展示物的实用功能为 目的的,利用传播媒介和展示手段。
• 认知功能以信息传达为目的,以外在的形式因素引发人对“物” 的知觉和概念形成,因此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和外在形式的表现具 有重要的意义。
(完整版)《设计美学》第五章重点
![(完整版)《设计美学》第五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6be2d154ce2f0066f4332269.png)
《设计美学》第五章纲要主要概念:1、符号P167:是指以某种媒介来指称或表现另一事物的信息载体。
从符号的表征对象(指涉方面),划分为图像符号、标示符号、象征符号。
2、图像符号P167:是指通过模拟对象或是形象上的相似来构成符号。
3、标示符号P167:与指称对象具有某种因果或空间联系的符号。
4、象征符号P167:通过约定俗成的方法形成的与其对象没有直接联系的符号。
从符号的媒介的性质上,划分为性质符号、单一符号、规则符号5、性质符号P168:它是利用媒介的材料质地因素来构成符号的,如色彩作为造型符号。
6、单一符号P168:作为一个实际存在的事件与一定时空相关联,如产品或艺术品本身。
7、规则符号P168:按照规则而习惯地使用的符号如科学符号或交通符号。
8、语言P165:是表达概念的符号系统,语言符号是由音响形象和概念内涵组成的,前者称为‘能指’,后者称为“所指”。
9、言语P165;是在具体日常情境中由说话人所发出的话语,它具有个别性,因人而异。
10、语构学P181:符号学中研究符号之间结构关系的学科。
11、语义学P181:是指研究符号与它所指涉对象的关系(即意义)的学科。
12、语用学P181:研究符号与使用者或环境关系的学科。
13、传播P200:信息由发送到接受的过程,有不同的模式和多种组成要素。
二问答题:14、影响信息(或文化)传播的因素有哪些?P164答:其一是所传播的文化必须具有共享性,只有当人们对传播对象有一定认同或理解时,才能发挥传播的效果。
其二是传播关系的建立,任何传播都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完成的,因此需要建立起连接双方的渠道,一般的传播并不限于两个人之间,而往往形成一个社会的关系网。
其三是传播媒介的应用,传播媒介是传递信息所使用的载体,它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表示各种传播手段的总和。
媒介是人体延伸,它不仅可以传播信息,而且它一经产生就参与各种社会的变革。
其四是传播方式的选择,不同的传播过程有不同的模式,如广播是单向的,电讯电话则是双向的,广告是横向的,文件传递则是自上而下垂直式的。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1f9df08a5e9856a561260f0.png)
《设计美学》第一章复习要点主要概念部分:形态: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
人工形态:是指人工制作物这一形态,它是由天然形态的物质材料经过人的有目的的加工而成。
结构:是指产品中各种材料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
产品结构的特点:层次性、有序性、稳定性。
结构的有序性:是指产品结构要使各种材料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即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组成。
结构的稳定性:是指产品作为一个有序的整体,无论处于静态或动态过程中,它的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能保持一种平衡状态。
结构的层次性:是指根据产品复杂程度的不同,它的结构可能包含零件、组件、部件等不同隶属程度的组合关系。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它是以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化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总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定势:是行为的准备状态,主要由过去的经验和知觉者的需要、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念所决定。
完形质:由知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性,如曲调,风格等.形式自由度:产品形式在设计创造中的变化范围.技术规定性:物质产品生产所依据的制作要求.意境:由产品实体与空间,形象与意义作用于人所产生的精神境界.一、填空题1、形体学的研究首先出现在(生物学)领域,生物形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结构形态)的科学。
生物形态学通过(对动植物的机体结构及其外部形状关系)来了解它们的不同类型和特征。
2、形态是(指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系的外在特征)可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3、产品的结构一般具有(层次性)(有序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4、决定产品形成的因素包括产品的(材料)(结构)(实用功能)(认知功能)。
5、(对象性)是人的活动的根本特点,也是人的审美活动的特点。
6、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是由(由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的整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7、视觉的恒常性是指(在视网膜成像不断变化过程中,我们的知觉映像却保持不变)8、完形质是指(由知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征<如曲调、风格>)9、完形心理学是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墨)开创的。
设计美学导论(知识点)
![设计美学导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08a077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d.png)
知识点第一章导论:设计美学概论环境设计是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环境”的涵义范畴不仅有生态、景观意义上的,也有政治、经济文化意义上的。
所以环境设计亦是一宽泛的概念,小到室内家具及摆设,大到室外各种建筑及其周围的环境设计,以及对人类的生活空间所进行的综合规划也属于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
视觉传达包括"视觉符号"和"传达"这两个基本概念,所谓"视觉符号",顾名思义就是指人类的视觉器官--眼睛所能看到的、并且能表现事物一定性质的符号。
所谓传达,是指信息发送者利用符号向接受者传递信息的过程,它可以是个体内的传达,也可能是个体之间的传达。
室内环境设计运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与经济能力,根据对象所处的特定环境,对内部空间进行创造与组织,形成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内部环境,满足各部门的物质功能需要与精神功能需要。
即在建筑环境中为了实现某些功能而进行的内部空间的创造和组织,而且这种室内空间的设计必须把功能、技术、经济要素与人文、美学、心理等因素完美地结合起来。
设计美学的发展态势1.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精品化2.大众化、普及化、多元化、系统化3.人文化、理想化、象征化、抽象化4.功能化、功利化、适用化、物质化第二章设计美学的审美学说艺术设计的真实性是指艺术设计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
艺术设计的倾向性是指艺术设计师的社会思想、美学观念、生活经历、内在情感在设计中的体现。
艺术设计的倾向性是建立在艺术设计真实性的基础上,包含在整个设计过程中。
美感是指美的事物在欣赏者头脑中所引起的一种主观情感。
艺术设计作品的美感,是艺术美在观众头脑中的反映。
优秀设计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为形式美)映入观者的头脑后,使观者在情感上引起一种强烈的反响,是在审美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综合心理效应。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370944b80eb6294dd886cfe.png)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本课程是艺术类学生必修的课程,该课程覆盖面大,适用范围广泛。
设计美学是美学与设计交叉形成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美学与工业设计、美学基本原理、设计美的性质、设计美的构成、设计美的形式法则、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人机工程学、设计思维学、设计心理学)以及形态设计。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美学的层面上培养审美的理论修养,而不仅仅停留在设计的形式上。
本书是依照教育部2006年3月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指导方案》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和具体要求而编写的。
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美学概念论、设计审美现象论、设计审美要素论、设计审美表现论、设计审美心理论、设计审美历史论、设计审美趋势论等。
本书既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非艺术专业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艺术院校各专业和普通高校各艺术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广大社会青年的自学用书。
二、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是根据设计美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立足于我国艺术设计的实际情况,着眼于设计美学的发展趋势,讲授设计设计美学的原理、规律、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运用设计美学原理指导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设计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理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还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从而引导学生从美学乃至艺术哲学的高度对设计艺术的审美现象进行分析,以自觉的理论高度来指导设计艺术实践,为实现“设计让生活更美好”这一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如理论教学、媒体展示等形式。
本课程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学生动手习作练习和设计创意相结合学时数分配表: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设计美学概念论学时:3学时(讲课3学时)本章讲授要点:了解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理解设计美学的中心问题,掌握设计美学的学科性质及设计美学的形成。
重点:设计美学的命名问题难点:设计美学的学科性质第一节设计美学的命名问题✧设计美学是一门新兴的、发展中的学科;✧设计美学著作编写队伍的复杂性问题;✧“设计”的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和发展性;✧“美学”本身界定的困难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美学》第五章纲要
主要概念:
1、符号P167:是指以某种媒介来指称或表现另一事物的信息载体。
从符号的表征对象(指涉方面),划分为图像符号、标示符号、象征符号。
2、图像符号P167:是指通过模拟对象或是形象上的相似来构成符号。
3、标示符号P167:与指称对象具有某种因果或空间联系的符号。
4、象征符号P167:通过约定俗成的方法形成的与其对象没有直接联系的符号。
从符号的媒介的性质上,划分为性质符号、单一符号、规则符号
5、性质符号P168:它是利用媒介的材料质地因素来构成符号的,如色彩作为造型符号。
6、单一符号P168:作为一个实际存在的事件与一定时空相关联,如产品或艺术品本身。
7、规则符号P168:按照规则而习惯地使用的符号如科学符号或交通符号。
8、语言P165:是表达概念的符号系统,语言符号是由音响形象和概念内涵组成的,前者称
为‘能指’,后者称为“所指”。
9、言语P165;是在具体日常情境中由说话人所发出的话语,它具有个别性,因人而异。
10、语构学P181:符号学中研究符号之间结构关系的学科。
11、语义学P181:是指研究符号与它所指涉对象的关系(即意义)的学科。
12、语用学P181:研究符号与使用者或环境关系的学科。
13、传播P200:信息由发送到接受的过程,有不同的模式和多种组成要素。
二问答题:
14、影响信息(或文化)传播的因素有哪些?P164
答:其一是所传播的文化必须具有共享性,只有当人们对传播对象有一定认同或理解时,才能发挥传播的效果。
其二是传播关系的建立,任何传播都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完成的,因此需要建立起连接双方的渠道,一般的传播并不限于两个人之间,而往往形成一个社会的关系网。
其三是传播媒介的应用,传播媒介是传递信息所使用的载体,它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表示各种传播手段的总和。
媒介是人体延伸,它不仅可以传播信息,而且它一经产生就参与各种社会的变革。
其四是传播方式的选择,不同的传播过程有不同的模式,如广播是单向的,电讯电话
则是双向的,广告是横向的,文件传递则是自上而下垂直式的。
选择好传播方式,可以达到更好的文化传播效果。
15、符号与信号的区别何在?符号种类怎样划分?P167
答:区别:
信号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一种即时的物理刺激,可以用数学符号表示为S=f(x,y,z,t)。
信号所传递的信息往往与信号之间存在一种自然的联系,如电闪雷鸣和下雨。
符号却是人为设定的表征系统,可以用符号表示为Z①R(M,O,I),就是说符号是媒介、对象指涉及解释三者构成的。
从符号的表征对象(指涉方面),划分为图像符号、标示符号、象征符号。
A.图像符号P167:是指通过模拟对象或是形象上的相似来构成符号。
B.标示符号P167:与指称对象具有某种因果或空间联系的符号。
C.象征符号P167:通过约定俗成的方法形成的与其对象没有直接联系的符号。
从符号的媒介的性质上,划分为性质符号、单一符号、规则符号
A.性质符号P168:它是利用媒介的材料质地因素来构成符号的,如色彩作为造型符号。
B.单一符号P168:作为一个实际存在的事件与一定时空相关联,如产品或艺术品本身。
C.规则符号P168:按照规则而习惯地使用的符号如科学符号或交通符号。
16.产品语言作为一种形象化符号,如何表现它的意义?P176
答:(1)产品语言作为一种表象符号,具有认知功能,表现和代表自身产品的功能结构,是产品造型的形象基础。
(2)产品语言以它的形象特征和意义蕴含而具有审美功能,审美效应的发挥是在形象感受和意义认知中完成的。
(3)产品语言具有整体性。
一种产品上所使用的产品语言,它的每一个符号构成都应该从属于这一确定的符号系统,整个符号序列具有同调性。
17.简述商标形象设计的五方面要求。
P192
答:(1)首先,商标形象应该构成一个视觉完形,使之能从背景中突现出来。
以便给人造成鲜明的印象
(2)商标的形象应具有独特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个性,以便与其他品牌商标区分开来
(3)商标形象应该尽量简明
(4)商标形象应该富有寓意性和象征性,从而使商标形象的意义蕴含更加丰富
(5)商标形象要富有艺术感染力,给人以审美的快感
18.不同时代、民族和地域特点对产品或建筑风格的变迁有什么影响?P171-172
用案例回答
三论述题
1、运用符号学原理来分析不同的标志和广告设计。
P189-192
用案例回答
2、从语构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视角为产品设计提供了哪些规范和要求?P186
答:
1.产品造型的语构学要素以及规范
产品造型的语构学要素划分为:算术质的、几何质的和拓朴质的三类。
产品造型的语构学规范可概括:
(1)把握各种数学质的特征,发挥形式美的作用:其中算数质(节奏.比例.韵律),几何质(景深.位置关系),拓朴质(多样性.立体感和形式感)
(2)完形规律的运用:注意图形的闭合.相似和对称以及连续性效果,以独特性构造完形
(3)注意结构要素在坐标系中的状态:可以利用水平.垂直或倾斜而取得稳定的.突出的或动态的感觉,并保持中心位置适当
(4)在几何关系变换的基础上取得秩序感,处理好秩序与复杂性的关系
(5)注意造型形态的单义性和多义性
(6)处理好造型和环境的关系,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具有主导性或中立性,其指向可发散或集中
2.产品造型的语义学规范
(1)产品语言的可理解性:应具有同调性.无认知障碍并易于学习识记。
此外,与文化背景相关的语义内容也应具有可认知性质
(2)传达方式的内在性:首先要能以隐含的或外显的方式传达出产品的存在性.生产厂家及质量等的信息,其次对产品的功能意义和使用方式给你直观的呈示
(3)造型具有完形张力和间接性:使其形象鲜明,具有独特性,并能引发一定联想,其指向可以是集中的或发散的
(4)通过形态转换取得审美表现力:体现人文价值,并将物质要素转化为情感符号同时强化秩序感
(5)造型应具有时代的适应性:使它与时代的精神和文化特征相适应,以带动生活时尚的发展。
同时可依据产品的整体印象来判断它对市场的适应程度
(6)保持必要的信息冗余度:使造型传达的语义信息量大于所需的基本信息量,保证在干扰或损耗的情况下能够辨认
3.产品造型的语用学造型规范
答:(1)以人为中心的尺度适应性:它表现在与人的直接或间接联系上,以及对社会普遍的及针对个人的尺度关系
(2)空间视觉效果:造型应考虑到背景.辐照和视觉后像的影响,以便使产品适应不同环境条件
(3)造型的整体性效果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整体布局中是强对比处于中心或用补偿对比加强整体效果。
各构件之间保持整体的相关性
(4)运动的适应性:应考虑中心位置等对人在使用产品中的影响,你保持产品的稳定性
(5)设计的工艺可行性:所有材料和工艺应与现有生产技术条件相适应性,这是产品经济可行的必要条件
(6)产品类型及市场前景:根据产品类型特征选择造型款式并顾及市场接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