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 进制计数器
10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
![10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dc12d9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1e.png)
10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10进制计数器的基本概念,掌握10进制数的组成和计数规律。
2. 学生能运用10进制计数器进行数值的加减运算,并正确表达计算过程和结果。
3. 学生了解10进制计数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10进制计数器,进行简单的数值计算。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作和团队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10进制计数器产生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培养耐心、细致、勇于尝试的精神。
3. 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数学学科,旨在帮助学生掌握10进制计数器的运用,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入10进制计数器概念,介绍其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数的认识》- 内容:10进制计数器的定义、计数规律、数位顺序表。
2. 学习10进制计数器的操作方法,进行数值的加减运算。
- 教材章节:第四章《简单的数学计算》- 内容:10进制计数器操作方法、数值加减运算、进位与退位。
3. 实践与应用,运用10进制计数器解决实际问题。
- 教材章节:第五章《生活中的数学》- 内容:运用10进制计数器进行购物找零、时间计算等实际问题的解决。
4. 小组合作,探讨10进制计数器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六章《数学与科技》- 内容:10进制计数器在计算机、电子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引入10进制计数器概念,学习计数规律和数位顺序表。
60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报告
![60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cd15008f121dd36a22d82a8.png)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程设计60进制计数器一、实验目的(一)掌握中规模集成计数器74LS161的引脚图和逻辑功能。
(二)熟悉555集成定数器芯片的引脚图。
(三)利用74LS161和555定时器构成60进制计数器。
(四)在Multisim软件中仿真60进制计数器。
二、实验容(一)集成计数器74LS161逻辑功能验证。
(二)用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器。
(三)用两片74LS161和555定时器构成60进制计数器。
三、集成计数器介绍(一)集成计数器74LS161管脚介绍74LS161是4位二进制同步加法计时器。
图1为它的管脚排列图,集成芯片74LS161的CLR是异步清零端(低电平有效),LOAD是异步预置数控制端(低电平有效)。
CLK是时钟脉冲输入端,RCO是进位输出端,ENP、ENT是计数器使能端,高电平有效。
A、B、C、D是数据输入端;QA、QB、QC、QD是数据输出端。
图1 74LS161管脚排列图(二)集成计数器74LS161功能介绍由表1可知,74LS161具有以下功能:1.异步清零。
当CLR=0时,无论其他各输入端的状态如何,计数器均被直接置“0”。
2.同步预置数。
当CLR=1、LOAD=0且在CP上升沿作用时,计数器将ABCD同时置入QA、QB、QC、QD,使QA、QB、QC、QD=ABCD。
3.保持(禁止)。
CLR=LOAD=1且ENP、ENT=0时,无论有无CP脉冲作用,计数器都将保持原有的状态不变(停止计数)。
4.计数。
CLR=LOAD=ENP=ENT=1时,74LS161处于计数状态。
表1 74LS161功能表四、用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器(一)多谐振荡器的构成由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如图1所示,R1,R2和C是外接定时元件,电路中将高电平触发端(THR脚)和低电平触发端(TRI脚)并接后接到R2和C的连接处,将放电端(DIS脚)接到R1,R2的连接处。
(二)工作原理由于接通电源瞬间,电容C来不及充电,电容器两端电压为低电平,小于(1/3)Vcc,故高电平触发端与低电平触发端均为低电平,输出为高电平,放电管V1截止。
课程设计任意进制计数器
![课程设计任意进制计数器](https://img.taocdn.com/s3/m/d93197e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b.png)
课程设计任意进制计数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任意进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不同进制数系统的定义和转换方法。
2.掌握任意进制计数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3.熟悉常见进制计数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4.能够进行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5.能够设计和制作简单的任意进制计数器。
6.能够运用任意进制计数器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培养学生对数学和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进制数系统的介绍和转换方法。
2.任意进制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3.常见进制计数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4.任意进制计数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5.第一节课:进制数系统的介绍和转换方法。
6.第二节课:任意进制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7.第三节课:常见进制计数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8.第四节课:任意进制计数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来传授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进制数系统和任意进制计数器的基本概念。
2.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验,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实验法:学生动手制作和操作任意进制计数器,通过实践来加深对进制计数器原理和使用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预习和复习。
2.多媒体资料: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进制数系统和任意进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3.实验设备:准备一些简单的进制计数器设备,供学生在实验环节进行实际操作和探索。
以上是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设计的示范课程。
希望这个设计能够为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数电-课程设计-60进制计数器
![数电-课程设计-60进制计数器](https://img.taocdn.com/s3/m/b65fc93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6.png)
表1 十进制计数器功能表CP RD` LD` EP ET 工作状态×0 ××置零↑ 1 0 ××预置数× 1 1 0 1 保持× 1 1 ×0 保持↑ 1 1 1 1 计数连接方式如图:图2 十进制计数器(个位)2、十进制计数器(十位)电路图3 十进制计数器(十位)3、时钟脉冲电路图4 时钟脉冲电路4、置数电路图5 置数电路5、进位电路图6 进位电路6、译码显示电路图7 译码显示电路三、绘制原理图1、完整原理图图7 计数器原理图2、选定仪器列表仪器名称型号数量用途同步十进制计数器74LS160 2片极联构成60进制计数器与门与非门非门74LS21D74LS00D74LS04D各1个辅助设计构成其他计数器共阴极显示器DCD-HEX 2只显示数字计数电压源1个提供脉冲电压表二原理图仪器列表四、测试方案测试步骤:1)进入Multisim7界面图8 软件页面2)右击空白处,选择放置元件,进入元器件选择区,选择要放置的元件,然后单击好。
图9 放置元件3)放置好各种器件之后,即可进行线路连接,同时标明所需参数值。
设置元器件的参数时,用鼠标双击,弹出属性对话框,分别给元件赋值,并设置名称标号。
图10 元器件属性图4)确认电路无误后,即可单击仿真按钮,实现对电路的仿真工作。
5)观察结果看是否与理论分析的预测结果相同。
五、测试验证结果与分析1、验证结果以下两个仿真结果分别是计数器计数的仿真起点00和仿真终点59,之后计数器会自动恢复原来的00起点继续进行循环计数,并且进位输出灯会在59时发光。
图11 60进制计数器起点00 图12 60进制计数器终点592、理论分析本计数器由两个10进制计数器构成60进制计数器的接线图,右边的10进制计数器作为个位,左边的10进制计数器作为十位。
输入端全部接地,计数开始循环一周后通过置位法自动进行归00,之后再继续循环计数。
5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
![5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db79cd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a.png)
5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5进制计数的基本原理,掌握5进制数与10进制数的相互转换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5进制计数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如加、减运算。
3. 学生了解5进制计数在计算机科学和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5进制计数器模型,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5进制计数相关问题,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耐心、细心的学习态度,提高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了解我国在数学领域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学科的一节实践探究课,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5进制计数原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依据课程目标,选取以下教学内容:1. 5进制计数原理:介绍5进制计数的基本概念、计数规则及其与10进制数的区别与联系。
2. 5进制与10进制的转换:讲解5进制数与10进制数之间的转换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3. 5进制计数器设计与搭建: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5进制计数器模型。
4. 5进制数学运算:教授5进制数的加、减运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练习。
5. 5进制计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5进制计数在计算机科学、电子技术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5进制计数原理、5进制与10进制的转换。
60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
![60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50dfc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3.png)
60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60进制计数器的概念,掌握其与十进制的转换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60进制计数器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 学生了解60进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时间、角度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60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将时间、角度等转换为60进制表示。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60进制计数器产生兴趣,培养对数学的热爱。
2.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尝试的良好习惯。
3.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学科的一节实践探究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60进制计数器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计数器》相关内容,组织以下教学大纲:1. 引言:介绍60进制计数器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时间、角度等。
2. 知识讲解:a. 讲解60进制计数器与十进制的区别与联系。
b. 详细介绍60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方法。
c. 通过实例,展示60进制在时间、角度等方面的应用。
3. 实践操作:a. 学生独立完成60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练习。
b.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如将时间、角度等转换为60进制表示。
4. 拓展延伸:a. 探讨60进制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激发学生思考。
十进制加法计数器课程设计
![十进制加法计数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0e0500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a.png)
实验十九 计数、译码、显示电路一、实验目的1、掌握中规模集成计数器74LS90的逻辑功能。
2、学习使用74LS48、BCD译码器和共阴极七段显示器。
3、熟悉用示波器测试计数器输出波形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计数、译码、显示电路是由计数器、译码器和显示器三部分电路组成的,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计数器:计数器是一种中规模集成电路,其种类有很多。
如果按各触发器翻转的次序分类,计数器可分为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两种;如果按照计数数字的增减可分为加法计数器、减法计数器和可逆计数器三种;如果按计数器进位规律可分为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可编程N进制计数器等多种产品。
常用计数器均有典型产品,不须自己设计,只要合理选用即可。
本实验选用74LS90二—五进制计数器,其功能如下表所示。
6263(1) R 0(1)和R 0(2)为直接复位端,R 9(1)和R 9(2)为直接置位端,可以预置数字“9”(Q D = Q A = 1,Q B = Q C = 0)。
(2) A 为二分频计数器的输入,Q A 的输出频率为CP A 的1/2。
B 为五进制计数器的输入,把Q A 输出作为五进制计数器B 的输入,即构成8421BCD 码十进制计数器。
2、 译码器:这里所说的译码器是将二进制数译成十进制数的器件。
我们选用的74LS48是BCD 码七段译码器兼驱动器。
其外引线排列图和功能表如下所示。
1234567891011121314GNDVCC 74LS48B1615CLTBI/RBORBIDAgabcdef十进制数 或功能输 入LT RBI D C B A 0123H H H H H X X X L L L L L L L H L L H L L L H H BI/RBO H H H H 输 出a b c d e f g H H H H H H L L H H L L L L H H L H H L H H H H H L L H 字 型注4567H H H H X X X X L H L L L H L H L H H L L H H H H H H H L H H L L H H H L H H L H H L L H H H H H H H H L L L L H H H X X X H L L L H L L H H L H L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L L H H L L L H H L H L L H H L L H 891011H X H L H H H H H H X X X H H L L H H L H H H H L H H H L H L L L H H H L L H L H H L L L H H H H L L L L L L L 12131415H X H H H H H 1BI RBI LTX H LX XL X X X X X X X XL L L L L L H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H H H H H H H2 34(1) 要求输出数字0~15时,“灭灯输入”(BI )必须开路或保持高电平。
24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
![24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957e6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e.png)
24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24进制计数原理,掌握24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方法;2. 学生能运用24进制进行简单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3. 学生了解24进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例如在时间计算、编码等领域。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24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2. 学生能够运用24进制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24进制计数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进制转换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 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增强团队协作能力;3. 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数学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数学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进制转换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探究新知识。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强调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24进制计数原理介绍:通过课本知识,讲解24进制的定义,对比十进制,让学生理解进制的概念和转换方法。
- 章节关联:《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数的认识”,第二节“认识进制”。
2. 24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详细讲解转换方法,举例说明,让学生掌握两种进制之间的转换技巧。
- 教学安排:2课时。
3. 24进制数学运算:讲解24进制下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让学生学会运用24进制进行计算。
- 教学安排:2课时。
4.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分析24进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时间计算、编码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 章节关联:《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数的认识”,第四节“进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小组合作制作24进制计数器:分组让学生设计并制作计数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
![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39c91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c.png)
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进制计数器的基本概念,包括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的转换方法;2. 使学生理解进制计数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计算机科学、电子技术等领域;3.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进制计数器进行不同进制间转换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电子技术、计算机编程等领域的问题;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共同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进制计数器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对待科学知识具有敬畏之心;3. 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认识到我国在进制计数器领域的发展成就。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与数学相结合的实践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生,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但需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进制计数器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计数实例,引出进制计数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 简介进制计数器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 激发学生对进制计数器的学习兴趣。
2. 基本知识学习:- 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的定义及特点;- 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如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八进制与十六进制的转换等。
3. 实践操作:- 安排学生进行进制计数器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实际案例,让学生动手解决进制计数器相关问题。
4. 拓展与应用:- 介绍进制计数器在计算机科学、电子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引导学生探讨进制计数器的未来发展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2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
![12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473126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68.png)
12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12进制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和计数方法;2. 使学生了解12进制与其他进制(如二进制、十进制)之间的转换关系;3. 帮助学生理解12进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时钟、货币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12进制进行计数和简单运算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设计一个简单的12进制计算器;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2.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养成独立思考和质疑的习惯;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学科的一节实践课,旨在通过12进制计数器的设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进制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引入12进制计数器概念,讲解12进制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通过实例分析,介绍12进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时钟的12小时制、货币的12等分等;3. 教学进制转换方法,以12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为切入点,让学生掌握进制转换规律;4. 引导学生探索12进制与二进制的联系,理解不同进制之间的内在联系;5. 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12进制计数器,巩固所学知识;6. 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完成12进制计算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7. 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系统掌握12进制计数器知识。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 第1课时:引入12进制概念,讲解基本原理和应用;2. 第2课时:教学进制转换方法,进行12进制与十进制转换练习;3. 第3课时:探索12进制与二进制的联系,理解进制之间的内在规律;4. 第4课时:动手制作12进制计数器,巩固进制知识;5. 第5课时:小组合作设计12进制计算器,展示和分享成果。
68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
![68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713c88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1.png)
68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68进制计数器的概念,掌握进制转换的基本原理;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10进制与68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3. 学生了解68进制计数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计算机科学、密码学等领域。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68进制计数器模型;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进制转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数学和科学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2.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3. 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数学与科学技术的交叉领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合作与分享。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介绍计算机中的进制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进制计数法的特点,激发学生对68进制计数器的兴趣。
2. 基本概念:- 介绍进制的基本概念,如10进制、2进制、8进制、16进制等;- 讲解68进制计数器的原理及其与10进制的相互转换方法。
3. 实践操作:- 指导学生使用计数器模型,进行10进制与68进制之间的转换操作;-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进制转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应用拓展:- 介绍68进制计数器在计算机科学、密码学等领域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进制转换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5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
![35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40c32b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64.png)
35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35进制计数器的概念,掌握其与十进制的转换方法;2. 学会使用35进制计数器进行基本的数值运算,如加、减、乘、除;3. 了解35进制计数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机科学、密码学等领域。
技能目标:1. 能够熟练运用35进制计数器进行数值转换和运算;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数学运算速度和准确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探索新知识,勇于挑战;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数学学科,旨在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和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讲解、实践、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35进制计数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进制转换的必要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计数制》第一节《进制的基本概念》2. 知识讲解:a. 35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方法b. 35进制计数器的运算规则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计数制》第二节《进制转换及其运算》3. 实践操作:a. 学生自主完成35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练习b. 学生分组进行35进制计数器的基本运算实践c. 教师指导,解答学生疑问4. 案例分析:a. 分析35进制计数器在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中的应用案例b. 讨论进制转换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作用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计数制》第三节《进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5. 总结与拓展:a.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b. 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和研究c.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本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共需2个课时完成。
74161设计任意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
![74161设计任意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74505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1.png)
74161设计任意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课程名称:任意进制计数器设计1.课程简介任意进制计数器设计是一门面向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中进制转换和计数器设计的原理,并通过实践设计和实现各种进制的计数器。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制转换、进制的表示、进制计数器的设计与实现等。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进制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等;-理解进制转换的过程及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熟悉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功能;-掌握进制计数器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能够根据需要设计和实现任意进制的计数器。
3.课程设置3.1进制基础知识-进制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的互相转换;-进制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与应用。
3.2进制计数器设计-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二进制计数器的设计与实现;-其他进制的计数器设计与实现(如十进制计数器、八进制计数器、十六进制计数器等);3.3综合设计与实践-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实现任意进制的计数器;-进行基于FPGA的计数器实验;-进行计数器的性能分析与评估。
4.教学方法4.1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进制的基本知识、计数器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4.2实验实践通过实验环节,学生将亲自动手设计和实现各种进制的计数器,并进行实验验证。
4.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应用场景和案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实践能力。
5.考核方式5.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等。
5.2期末考核面向学生的期末考核将包括理论知识考察和实验设计两个部分,通过答题和实际操作考察学生对进制计数器设计原理和实践的掌握程度。
6.参考教材-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 《FPGA数字逻辑设计与实验》7.总结任意进制计数器设计课程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中进制转换和计数器设计的原理,通过实践设计和实现各种进制的计数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系统设计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60进位计数器课程设计
![60进位计数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37b5f7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1.png)
60进位计数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60进位计数器的基本原理,掌握60进制的数制转换方法。
2. 学生能运用60进位计数器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了解60进位计数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时间的计算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60进位计数器,进行数制转换和基本运算。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涉及60进位计数器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学生通过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学科教学,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知识性与实践性的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以《数学》课本中关于计数器及其数制转换的相关章节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组织以下内容:1. 60进位计数器的基本原理:介绍60进位计数器的起源,引导学生了解其发展过程,理解60进制的数制特点。
2. 数制转换方法:讲解60进制与10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帮助学生掌握转换技巧。
3. 60进位计数器的运算:教授60进位计数器进行加、减运算的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运用计数器解决简单问题。
4. 60进位计数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时间为背景,介绍60进位计数器在时间计算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60进位计数器的基本原理,数制转换方法。
100进制计数器
![100进制计数器](https://img.taocdn.com/s3/m/0fd4ed23a8956bec0975e38a.png)
四川工商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电路课程设计100进制计数器设计学生姓名杨露学号2015101027所在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名称通信工程班级15通信(移动)(1)班指导教师周春梅成绩×××四川工商学院二○一七年十二月电子电路课程设计任务书计数器内容摘要:计数是一种最简单基本的运算,计数器就是实现这种运算的逻辑电路,计数器在数字系统中主要是对脉冲的个数进行计数,以实现测量、计数和控制的功能,同时兼有分频功能,计数器是由基本的计数单元和一些控制门所组成,计数单元则由一系列具有存储信息功能的各类触发器构成,这些触发器有RS触发器、T触发器、D触发器及JK触发器等。
计数器在数字系统中应用广泛,如在电子计算机的控制器中对指令地址进行计数,以便顺序取出下一条指令,在运算器中作乘法、除法运算时记下加法、减法次数,又如在数字仪器中对脉冲的计数等等。
计数器可以用来显示产品的工作状态,一般来说主要是用来表示产品已经完成了多少份的折页配页工作。
它主要的指标在于计数器的位数,常见的有3位和4位的。
很显然,3位数的计数器最大可以显示到999,4位数的最大可以显示到9999。
关键词:计数器指令触发器CounterAbstract:The count is one of the most simple basic computing counter logic circuit is to realize this operation, the counter in digital systems is to count the number of pulses to achieve the measurement and counting and control functions, also has the function of frequency division, the counter is composed of basic counting unit and a control gate, a all kinds of trigger counting unit is composed of a series of information storage function, the trigger RS flip-flop, T flip-flop, D flip-flop, JK flip-flopetc.. The counter is widely used in digital systems, such as the address of the instruction count in the computer controller, in order to remove the order of the next instruction, in the arithmetic unit for multiplication and division operations to write down the number of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and as in the digital instrument of pulse counting etc.. The counter can be used to display the working status of the product, are commonly used to indicate the product has completed a number of copies of the folding with page. Its main indicator is the number of bits of the counter, 3 - bit and 4 - bit common. It is clear that the maximum of the 3 digit counter can be displayed to 999, the maximum of the 4 digits can be displayed to 9999.Keywords:Counter Instructions Trigger目录前言 (1)1 设计内容 (1)1.1 设计要求 (1)2 涉及工具 (2)2.1 计数器 (2)2.1.1 计数器的应用 (2)2.1.2 计数器的种类 (2)2.2 触发器 (2)2.2.1 触发器的作用 (3)2.2.2 触发器的种类 (3)2.3 数码管 (4)2.3.1 数码管的结构 (4)2.3.1 数码管的应用范围 (4)3 实验流程 (4)3.1 新建工程 (4)3.2 书写程序 (6)3.3 程序仿真 (7)4 结束语 (11)附录 (12)附录1:程序 (12)参考文献 (13)100进制计数器前言计数器电路是一种随时钟输入CP的变化,其输出按一定的顺序变化的时序电路,其变化的特点不同可将计数器电路按以下几种进行分类:按照时钟脉冲信号的特点分为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两大类,其中同步计数中构成计数器的所有触发器在同一个时刻进行翻转,一般来讲其时钟输入端全连在一起;异步计数器即构成计数器的触发器的时钟输入CP没有连在一起,其各触发器不在同一时刻变化。
数电课程设计(60进制计数器设计)
![数电课程设计(60进制计数器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833318c6529647d2728523a.png)
目录摘要: (2)1设计题目 (2)1.1设计要求 (2)2题目分析 (2)3设计思路与原理 (3)3.1 LED简介 (3)3.2 芯片74290及六十进制计数器的设计 (4)3.3 三十九进制计数器 (6)4电路图的仿真 (7)4.1六十进制计数器的仿真 (7)4.2三十九进制计数器的仿真 (8)5仪器列表 (9)6心得体会 (9)7参考文献 (10)摘要:要获得N进制计数器,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时钟触发器和门电路来设计:二是用集成计数器来构成。
当要得到一些进制数大的计数器时,用时钟触发器和门电路来实现就显的很复杂。
我们就可以用集成计数器来构成,当然集成计数器是厂家已定型的产品,其函数关系已被固化在芯片中,状态分配以及编码我们自己是不可以更改的,而且多为纯自然态序编码,因而利用清零端或置数控制端,让电路跳过某些状态而获得N进制的计数器。
1设计题目60进制计数器的设计1.1设计要求(1)要求学生掌握74系列的芯片和LED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熟悉集成电路的使用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规定的电路。
1.2设计任务(1)完成一个60进制的计数器。
(2)LED显示从00开始,各位计数从0—9,逢10 进1,是为计数0—5。
59显示后,又从00重新开始计数。
2题目分析要实现60进制的计数器,单用一片计数器无法实现,我们可以利用级联方式获得大容量的N进制计数器,60进制的计数器就可以由六进制和十进制计数器级联起来构成。
CP 3设计思路与原理 3.1 LED 简介LED 是一种显示字段的显示器件,7个发光二极管构成七笔字形“8”,一个发光二极管构成小数点。
七段发光管分别称为a 、b 、c 、d 、e 、f ,g ,构成字型“8”,如图(a )所示,当在某段发光二极管上施加一定的电压时,某些段被点亮发光。
不加电压则变暗,为了保护各段LED 不被损坏,需外加限流电阻。
信号源 计数器数码显示器十进制计数器(个位)六进制计数器(十位)其真值表如下。
14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
![14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6175ac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f.png)
14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14进制计数器的概念、原理及应用;2. 了解14进制与其他进制(如二进制、十进制等)之间的转换方法;3. 理解计数器在不同进制下的运作规律。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14进制计数器进行计数、运算和转换;2.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计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数器及其相关知识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交叉领域,旨在通过14进制计数器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进制转换和计数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合作与探究。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操作,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后续学习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二、教学内容1. 计数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计数器的作用与意义- 14进制计数器的特点2. 14进制计数原理- 14进制的基数与权值- 14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方法- 14进制计数器的运算规则3. 进制转换方法及应用- 14进制与二进制的转换- 14进制与八进制的转换- 进制转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计数器操作与运算- 14进制计数器的操作方法- 基本运算(加、减、乘、除)- 解决实际计数问题的案例分析5. 14进制计数器编程实践- 编程环境与工具介绍- 设计并实现简单的计数器程序- 编程解决进制转换和计数问题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计数器基本概念与分类,14进制计数原理第二课时:进制转换方法,14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第三课时:14进制与二进制、八进制的转换,计数器操作与运算第四课时:实际问题案例分析,14进制计数器编程实践教材章节:《信息技术》第三章 计数器与编码《数学》第二章 进制与计数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编程思维。
n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
![n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8dde68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4.png)
n进制计数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n进制计数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常见进制的基本概念和转换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进制知识,进行不同进制之间的数值转换,包括但不限于十进制与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3. 学生能够理解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并学会设计简单的n进制计数器。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计算与转换技巧。
2.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有效沟通,协同完成计数器的设计与搭建。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例如计算器和编程软件,辅助进制转换和计数器设计的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增强对进制计数器实用性的认识,激发探索科学和技术奥秘的欲望。
2. 学生通过学习小组的活动,发展团队协作精神,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在集体中共同成长。
3. 学生在探索进制计数器的过程中,培养耐心和细致的学术态度,认识到科学学习的严谨性和连续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信息技术》教材中“进制与计数器”章节为基础,结合以下内容进行教学:1. 进制概念:讲解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基本定义,以及它们与十进制的联系。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进制的概念及其转换”2. 进制转换方法:详细解析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知识。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三节“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3. 计数器原理:介绍计数器的工作原理,结合实物图解,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计数器的工作原理”4. n进制计数器设计:指导学生运用所学进制知识,设计简单的n进制计数器。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n进制计数器的设计与实现”5. 实践活动:安排小组合作,进行进制转换和计数器设计的实际操作。
- 教材章节:实践活动“进制转换与计数器设计”教学进度安排:1. 进制概念及转换方法(2课时)2. 计数器原理及n进制计数器设计(2课时)3. 实践活动及总结评价(2课时)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兴趣激发:1.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进制计数的基本原理和转换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子技术与创新实践基地
《现代电子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现代电子系统设计-74163设计29/28进制计
数器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期限:2010.10-2011.1
一、设计任务
用74163设计29/28进制计数器。
二、设计要求
用74163设计29/28进制计数器,结果用数码管显示,用开关切换两种进制显示方式。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思想
①74163为异步可预置计数器,29/28进制从0开始计数,则当数码管显
示到28/27时就清零,74163为16进制计数器,所以要用两片74163
级联
②因为结果需用数码管显示则还要用到译码器,用七段显示数码管需要
用七段译码器
③当数码管显示到28/27时通过与非门反馈到74163清零端,将数码管
清零,实现29/28进制计数器的设计。
2.系统方案或者电路结构框图
因为要实现29/28进制,所以要用到开关一个、3输入的与非门和与门各一个,由上还可知需要1个时钟沿驱动两片74163的级联,两片74163后各接一个4511,两个七段数码管。
3.设计和使用说明
在multisim中进行仿真,用系统自带的时钟控制74163的计数,74163为16进制异步可预置计数器,CLR(1)为异步清零端,当CLR为0时,计数器直接被清零,与其他控制状态无关,LOAD(9)为预置数控制端,在CLR为1,LD为0
时A、B、C、D输入端的数据将分别被QA、QB、QC、QD所接收,CLK(2)为时钟输入端,输入时钟控制74163的计数,EP(7)、ET(10)为计数控制端,当EP*ET=0时,不管CLK作用,计数器都将保持原有状态不变,EP=0、ET=1时,进位输出RCO也保持不变,ET=0时,不管EP状态如何,RCO都为0,A(3)、B(4)、C(5)、D(6)为数据输入端,QA(14)、QB(13)、QC(12)、QD(11)为数据输出端,RCO(15)为进位输入端
将第一片的RCO接入到第二片的EP、ET端,成为级联,当数码管显示28时,两片74163的输出为00101000,用与非门连接第一片13和第二片11脚反馈输入到LOAD端,当数码管显示27时,两片74163输出为00100111,用四输入与非门连接第二片13和第一片的14、13、12、11脚反馈到LOAD端,这样可在数码管显示28/27时对74163置数,实现29/28进制计数器的设计。
在74163输出之后接两片4511译码,4511中EL为锁定控制端,当EL为0时允许译码输出,BI为消隐输入控制端,当为0时不管其它输入端状态如何,七段数码管均处于熄灭(消隐)状态,不显示数字,当为1时可以译码输出,LT为测试输入端,当BI=1,LT=0时译码输出全为1,不管输入DCBA 状态如何,七段均发亮,显示“8”。
它主要用来检测数码管是否损坏。
所以只有当4511EL、BI、LT、分别为0、1、1时才工作在译码状态。
之后再接两个共阴数码管,而VCC+5V相对数码管电压太大,所以在数码管后接上拉电阻,之后接地使显示管工作。
在DXP中没有时钟,所以要用555来设计一个时钟来控制74163的计数。
即设计一个单稳态电路来代替时钟周期对74163的控制。
单稳态触发器只有一个稳态状态。
在未加触发信号之前,触发器处于稳定状态,经触发后,触发器由稳定状态翻转为暂稳状态,暂稳状态保持一段时间后,又会自动翻转回原来的稳定状态。
用555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R、C为外接元件,触发脉冲u1由2端输入。
5端不用时一般通过0.01uF电容接地,以防干扰。
改变R、C的值,可改变输出脉冲宽度,从而可以用于定时控制。
仿真图如下:
开关可切换两种进制显示方式。
DXP原理图如下:
用555设计的时钟代替multisim中的时钟控制74163计数。
PCB板图如下:
3D效果图:
四、设计总结
通过近两个月的实验及课程设计,我掌握了很多知识,对以前学的很多知识也有了新的理解,很多以前不懂的现在也明白了,而且通过这些实验我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不再是只顾学习理论知识,同时也让我由学习理论知识的不感兴趣过渡到接触硬件时的兴奋,我想这不止对我学习这门课程有很好的帮助,也影响到以后的后续课程。
在课程设计中,我碰到了很多让我感到很难的问题,但是在我的努力下,我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进一步熟悉了multisim和protel DXP软件,对它们的操作也更得心应手,这让我的心态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次课程设计也让我对此类设计有了大慨的了解,这对以后的毕业设计的帮助是很大的。
五、参考资料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彭容修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Protel DXP使用教程(修订本)赵志刚吴海彬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电子线路综合设计谢自美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