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走进生活
放手让孩子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思品科学习资料放手让孩子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五眼桥小学冯秀珍08学年第二学期“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因为,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
《品德与生活》课就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体目标有四个方面,即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各个目标有的需要通过养成性学习,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有的主要是操作性学习,主要想激发儿童探索的热情,让儿童积累探索的经验,通过学习获得探索的方法。
这些不同性质的学习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相对应。
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
所以《品德与生活》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的世界,生活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
让儿童自主实践,才能获得愉快地生活,积极地生活。
1、结合课程特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单纯的。
他们在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的知识、教师课上讲的知识相矛盾,因此会产生许多困惑。
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学生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教师要时刻关注儿童,听他们说;教他们做,解除他们内心产生的困惑,这便是我们做老师的责任。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而是儿童活动的合作者和指导者。
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身体验,并非依靠听讲来学习。
因此教学时,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怎样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
例如,学习《春天在那里》这一课时,结合语文课上的活动“找春天”我首先安排在课前先让孩子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去公园、野外寻找春天。
让智障儿童的语文学习走进生活

让智障儿童的语文学习走进生活概述智障儿童的语文学习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所关注的问题。
由于他们的智力水平存在差异,他们的学习进度相对于其他儿童要慢,而且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也相对较弱。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通常采取分散的、机械的、简单的传授知识的方式进行语言教育,但这种方式是难以满足智障儿童学习语文的需要的。
因此,如何让智障儿童的语文学习走进生活显得格外重要,这不仅能够帮助智障儿童更好地学习语文,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具体方法供大家参考。
方法一:借助生活场景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利用智障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比如家里、学校、街道等地方,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语文。
如:家里的餐桌,可以让孩子读出食品的名字,并用学过的句子描述自己喜欢或不喜欢这种食品,从而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游乐场,可以让孩子看到游乐设备的名字,如滑梯、秋千、蹦床等等,并教会他们一些形容词,比如高、低、大、小等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认识世界。
同时,我们也可以让孩子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来自发地学习,比如教孩子读路牌,比如学习水果和蔬菜名字,用拼音发音并教会他们如何使用这些食材,这样不仅有助于孩子增加词汇量,而且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如何使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方法二:利用口语化教学智障儿童语文教学最难的一点是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因此,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可以使用口语化的教学方式,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比如:课上老师可以把重点词语的用法、意义讲解清晰明了,然后要求学生模仿口语发音,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讲解语文教育知识时,可以借助配合动作、声效等方法,引起孩子的兴趣,从而让他们更容易学习和吸收知识。
方法三:利用阅读教学阅读有利于提高智障儿童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能够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到知识。
阅读教学的方法一般分为阅读课堂讲解和阅读课堂演练两种。
比如:对于懂汉字的智障儿童,可以给他们一些合适难度的小学生读物,然后老师可以逐字和句子进行讲解,让孩子更好的理解文字的意义。
双减认识和理解

双减认识和理解
“双减”政策落地,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生活中处处皆教育,该理念的核心是让孩子更多走进生活,多体验,多感悟,进而成人、成才。
“双减”可以让生活更多走进教育。
“双减”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作为家长的我们,应更多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障睡眠时间;加强体育运动,拥有良好体魄;鼓励孩子拥有艺术、体育类的兴趣爱好,夯实一生发展之基;有更多时间走进自然、社会,发现生活之美,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去行“千里路”,观“万里景”。
“双减”也让家长更多研究教育。
“双减”让家长有更多时间参与孩子培养,也督促家长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研究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以便与老师一同更好培养孩子的各类习惯,如学习的主动性、自制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等,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与基本素质。
孩子具备良好的能力之后,“读万卷书”后,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实现双赢的局面。
怎样帮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

怎样帮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孩子从家庭走进幼儿园、学校,或者参与各种集体活动,适应集体生活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课。
这不仅关乎孩子当下的快乐和学习,更对其未来的社会交往和个人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呢?首先,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在家庭中,不要过度包办孩子的一切事务,让他们有机会自己穿衣、吃饭、整理玩具等。
比如,早上起床时,鼓励孩子自己挑选要穿的衣服,而不是家长直接为其准备好;吃饭时,让孩子试着自己使用餐具,即使一开始会弄得有些狼狈,也不要急于帮忙。
当孩子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时,他们在集体生活中会更有自信,也更愿意去尝试新的挑战。
其次,提前让孩子了解集体生活的规则和秩序。
可以通过讲故事、看绘本的方式,给孩子讲解在集体中需要遵守的规则,比如排队、轮流、分享等。
比如,读《小熊宝宝》系列绘本,其中就有很多关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遵守规则的情节。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以身作则,遵守公共秩序,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比如,在超市购物时排队结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给有需要的人让座。
再者,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
多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如小区里的儿童聚会、亲子活动等。
鼓励孩子主动与其他小朋友打招呼、交流、玩耍。
当孩子在交往中遇到问题时,家长不要急于干预,而是先观察,让孩子尝试自己解决。
如果孩子无法解决,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建议。
比如,当孩子因为玩具与小伙伴发生争执时,可以引导他们一起商量轮流玩的办法。
另外,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也非常重要。
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情,如被老师批评、与同学发生矛盾等,这时他们需要学会正确地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家长要教会孩子识别不同的情绪,比如高兴、生气、难过等,并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
当孩子情绪不好时,家长要耐心倾听,给予理解和安慰,而不是指责和批评。
比如,孩子因为在幼儿园被同学抢了玩具而哭闹,家长可以说:“宝贝,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被抢了玩具肯定不好受,那我们想想办法,下次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还有,与老师保持密切的沟通。
让小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增加社会意识

让小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增加社会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创新和科技在飞速发展,社会也在不断改变。
如何让孩子们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增加社会意识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如何将他们引导到社会中去,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人生,不仅会对他们产生积极作用,而且对未来的人生道路也有重要的引导和影响。
一、导入众所周知,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阶段,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对小学课程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
除了基础学科教育,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其中,让小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增加社会意识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本文将就如何让小学生进入社会,体验生活和增加社会意识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二、培养小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会是一个大家庭,社会意识是指热爱社会、关心社会、遵守社会规则、乐观向上的心态。
在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应该如何去提高小学生的社会意识呢?以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一)将社会用教育方式引入小学生的课堂小学生一直生活在学校和家庭这两个中心,很难走出这个小圈子去了解社会。
因此,老师应该充分利用教育的功能去引导学生去了解社会这个大家庭。
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更要让他们知道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如何遵守社会的规矩。
可以通过开设社会科学课程等多种方面入手,向学生传递对社会、对人生的正确认知。
(二)学生户外教育活动户外教育是将课堂教学内容引入到草地、田野、森林、山川等自然环境的教育活动。
通过学生户外教育活动,可以让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大自然、社会的某些方面,引导他们跳出课本,进入社会,与社会进行更深入的接触,让他们走进社会,开阔视野。
比如,常见的小学生户外教育活动如去公园里进行亲子活动、去旅游地学习,去社区团建。
(三)开展对社会经典名著的阅读经典名著是对人生、社会、人类文明发展的高水平阐释。
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个维度的人文自然经典,增强学生对社会的复杂性的认知,陶冶学生心灵情操,启示学生认知世界的更深层次的方式。
让智障儿童的语文学习走进生活

让智障儿童的语文学习走进生活智障儿童是指智力发育迟缓,思维能力和心理功能不完善的儿童,他们的语文学习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帮助儿童增强语中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表达能力,促进其个人心理成长。
然而在智障儿童中,由于他们的智力障碍,往往存在困难,需要特别照顾。
智障儿童的语文学习需要和生活相结合。
首先,我们应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对于程度不同的智障儿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对于智力发展相对滞后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应注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从单词的认识、拼写、语言模仿等方面加强对语言的理解。
通过拼音、拼写、象形文字、童话等多种教育方式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字的含义,增加阅读的乐趣,同时通过理解文字的含义、学习语言、理解“场景语境”等方法来培养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注重和他们的家长和社区的沟通。
智障儿童的学习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关注和支持,如家长应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感受,以便于帮助孩子理解生活中的语言信息。
同时,教师应多与家长交流、协调,定期与家长互相分享智障儿童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经验,尽可能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孩子的生活经验、家庭事例进行语言训练,使孩子更好地理解课堂中的知识。
除了与家长的交流,社会上的各种信息也是智障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来源。
我们应该带领智障儿童去参观各种各样的文化场所,如美术馆、历史博物馆、科技馆等等,让他们能够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并运用汉语能力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
同时我们还可以与一些志愿者团队合作,以游戏形式、多样化的活动来让智障儿童学习语文,如科技、体育、手工、音乐等多种方式,如对智力发展较慢、学习困难的儿童可以与大家共同参加体育项目,在运动中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对于智力比较发达的儿童,我们可以定期组织科技实验、艺术绘画等活动,让他们种植花卉、鱼类,让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更加充实。
在智障儿童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及时及期给予一些奖励和肯定。
让孩子爱上生活的小技巧

让孩子爱上生活的小技巧生活,对于孩子们来说,本应是一场充满惊喜和欢乐的奇妙之旅。
然而,在现实中,不少孩子却对生活感到无聊、压力大,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作为家长,如何让孩子真正爱上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乐趣呢?这里,我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小技巧。
首先,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是关键。
好奇心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源动力。
家长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和探索。
比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当孩子对这些问题产生兴趣时,和他们一起寻找答案,无论是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还是进行简单的实验。
这样的过程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还能让他们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
其次,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不要觉得孩子小就不让他们动手,其实,适当的家务劳动能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感。
可以从简单的任务开始,如整理自己的玩具、帮忙摆放餐具等。
当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被认可和需要的。
再者,鼓励孩子发展兴趣爱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喜好和天赋,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运动。
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比如,如果孩子喜欢画画,就为他们准备好画笔和画纸;如果孩子喜欢音乐,就让他们学习一种乐器。
在追求兴趣爱好的过程中,孩子能够感受到全身心投入的快乐,也会更加热爱生活。
还有,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今的孩子们大多生活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之中,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
家长可以利用周末或假期,带孩子去公园、郊外、山区等地,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倾听鸟儿的歌声,触摸溪水的清凉,这些都能让孩子对生活充满热爱。
另外,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和目标也是很有意义的。
可以是短期的,比如每天阅读半小时;也可以是长期的,比如学会骑自行车。
当孩子通过努力实现目标时,他们会获得成就感,从而对生活充满信心和期待。
让幼儿走进生活 激活幼儿教育

把 自 己制作 的美 术 作 品做 墙 饰 , 满 足 幼 儿 对 成 就 感 的 小小 渴望 和享 受 ; 平 时 组 织 幼
儿 用 生 活 中废 旧物 品制 作 小 手 工 艺 品 , 点
2 、 从 课 堂 走 进 生 活 。大 自然 、 大 社 会 是 本 活 教材 , 我 们 要 充分 利 用 各 种 教 育 资
一
口 贵 州省 盘县松 河 乡 中心幼儿 园
儿 生 活 的整 体 性 , 我们就必须也要把幼儿
的发 展 看 作 一 个有 机 的 整 体 , 幼儿教育必 须 做 到 生 活 的 回归 , 并 且 以一 个 整 体 的形 成呈现给幼儿 , 让 幼 儿 拥 有 一 个 完 整 的生 活, 让 幼儿 以一 个 完 整 人 去 面 对 一 个 属 于 自己 的完 整 的 生 活 。 1 、 以 幼 儿 社 会 生 活情 境 作 为 内容 。 幼 儿 园环境作为 “ 隐形 课 程 ” 教 育 对 幼 儿 有 了家 庭 的 又 一 个 重要 的生 活场 所 , 在 这 里 他们受到教育 , 感受另一种生活。 因此 , 教 师 要 善 于 以生 活 情境 作 为 教学 内 容 , 激起 幼 儿 参 与 学 习 的兴 趣 , 让 幼 儿感 受 别 样 的 生活乐趣。如 , 我 经 常 让 幼 儿 亲 自动 手 美 化 我 们 的 小 班级 , 让 幼 儿 在 创 造 氛 围 中获
生 活 对 幼 儿 成 长 的 教育 价 值 。 生 活 是 幼儿
着 潜 移 默 化 的 教 育影 响 。 幼儿 园是 幼 儿 除 水 果 , 说水果 , 了解 水 果 的形 状 和 不 同 味
动 中, 幼儿体 验着生 活的乐趣 , 学 习着 生 活 的本 领 。 《 香喷喷甜蜜蜜》 这 些 活 动 的 组 织 都 以 幼儿 体 验 生 活 这 种 方 式 来 实 施 的 。
带孩子见世面的经典语录

带孩子见世面的经典语录(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句子大全、说说大全、标语大全、口号大全、心语大全、经典语录、名人名言、个性签名、祝福语、幽默笑话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entences, sayings, slogans, slogans, heart words, classic quotations, famous quotes, personalized signatures, blessings, humorous joke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带孩子见世面的经典语录1、生命的福音在于不断地探索和发现,带孩子到外面去看看吧。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走进生活,快乐写作

课堂新探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他的写作教学论著中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
”这番论述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作文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也是学生的一种创造。
因此,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真实的感受,是一个人个性与人格的体现。
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发现好多孩子平时与小伙伴唧唧喳喳,在家人面前也能滔滔不绝,可习作时却常常语言缺乏,内容空洞。
因此,我们要从生活入手,与生活互动,采用多种方式和策略,努力实践“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作文教学新理念。
一、关注生活。
丰富积累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丰富的积累既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又对提高写作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写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句,如果学生心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优美的句段,写作时就能畅所欲言,得心应手。
那么,如何丰富学生的积累呢?1.做生活有心人。
细观察,勤积累“学生的观察力、思维与创造力都是生活磨炼所赋予的。
”生活每天都给人以启迪,如何捕捉并留住生活中所发生的有价值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萄筹萧群拦黔口陈玉洁累生活,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例如,把今天发生的最特别的事记下来,把最真实的心情写下来,这就是日记。
鼓励学生节假日多走出去了解社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或浏览美丽的自然风光。
更强调学生时时留心身边的生活小事,截取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并作观察与记录积累。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就会积累下许多生活小片段。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了学生五花八门的写作题材,学生下笔有话,吐心中真言,写心中实情,习作状况就会大为改观。
如班上一位男生在和妈妈一起卖了一上午的菜后,写下了这么一段话:“妈妈擦了把手,把赚到的一角钱、两角钱一张张地抹平,小心地放到口袋里。
看到妈妈这样,我的心里酸酸的。
让孩子“走进生活,超越自我”

让孩子“走进生活,超越自我”一、案例背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的革新。
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不拘泥于课本所学,不断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鼓励学生的求新、求异思维。
在小学语文《泉水》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学生走进生活,超越自我,提升情感,努力构建了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环境。
《泉水》是二年级下册第二组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语言美,内容美,泉水的声美、色美、味美的文章。
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二、课堂实录师:丁冬,丁冬……泉水还会流到哪里?一路上它还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生1:泉水流到森林里,它看见森林里的花、草和高大的树,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会长得更美、更健壮。
”生2:泉水流到棉田里。
它看见了洁白的棉花,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喝了我的水你们能结出更多、更白的花。
”生3:泉水流到小溪里,它看见了小溪里的鱼和虾,泉水说:“玩吧,玩吧,我的水很清,很清,你们会有更多的玩伴。
”师:真美呀!从大家的发言中我可以看出你们对泉水的喜爱。
生4:泉水流过小笋芽的家门口,它看见小笋芽大口大口地喝着水,泉水说:“喝吧,喝吧,喝饱了,你会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
”生5:泉水流到我们海阳的母亲河里,它看见了河边的柳树在跳舞,泉水说:“跳吧,跳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优美的舞姿伴奏。
”生6:泉水流进新元广场里,它看到了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们来玩耍,泉水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凉快,很凉快,和我一起玩耍你们会更快乐。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呀!大家就好比是那一股股清凉的泉水,流啊流啊,流到哪里,就把幸福和快乐带到哪里。
此时的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纯洁美丽的童话世界中。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短短几分钟,他们就展开了无限的遐想。
让孩子体验乡村生活的感觉:中班春游,走进乡村感受生活。

让孩子体验乡村生活的感觉:中班春游,走进乡村感受生活。
作为现代都市中的孩子,很多人很少有机会亲身体验乡村生活的感觉。
因此,每到春季,中班的小朋友们就会参加一次走进乡村感受生活的春游活动,让孩子们以亲身经历的方式感受乡村的美好和生活的多彩。
一大早,我们精神抖擞地出发了。
大家都兴致勃勃,无论是坐在汽车上,还是走在乡间小路上,目不转睛地观察着周围的一草一木。
初到小村落中,小朋友们惊奇地发现,乡村与城市的区别很大,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喧嚣嘈杂的交通,只有清新宜人的自然生态和优美的田园风光。
在俯瞰田野和林间小路时,孩子们的欢呼与笑声乐此不疲。
在田间里,孩子们也学到了关于农作物的种植、收割的知识。
他们和农民一起走进了田野里,仔细观察了田地里装满了芦苇和野草的堤坝,了解了田里的缺水和缺肥的问题。
走在小路上,他们观察到了小蚂蚁、小蜜蜂、神秘的蜘蛛和青蛙等生物。
他们也尝试着在麦田里走过,直接采摘水果、玉米、豌豆和半夜的田螺等自然食物。
孩子们通过这次春游认识到了食物的来历和原本生活的简单美好。
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品尝了农家自制的米饭,小鱼干和小油炸丸子等美食,孩子们一会儿吃完了一碗米饭,一会儿又拿着一只藕进行大吃。
他们品尝到了传统的乡土味道,体验到了单纯美味的乡村风情。
除此之外,在这次乡村生活体验活动中,孩子们还学会了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如割麦子、编竹筐和捏陶瓷等。
这些手工艺品是他们亲手制作的,代表了他们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真实成果。
而且,孩子们还在乡村学习了基本的交际能力,在和乡村小伙伴游戏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信任。
这次参观乡村生活体验活动给孩子们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通过这个活动,他们感受到了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巨大差异。
通过亲身体验,他们学到了关于自然生态的知识,了解到了祖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和风俗,领悟到了吃自己种、生活自给的幸福感和乡村生活的自然而然。
同时,他们也学会了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朋友,锻炼了生存和生活的基本技能,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取的自信和尊重,有助于他们成长成独立和成熟的人。
让孩子到工地体验生活的朋友圈说说

让孩子到工地体验生活的朋友圈说说
以下是一些让孩子到工地体验生活的朋友圈说说:
1.带孩子来到工地,让他感受一下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
愿他在这次体验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启示!
2. 让孩子走进工地,接触那些辛勤劳动的工人,让他学会尊重和感激。
这次工地体验,让孩子明白了生活的来之不易。
3. 带孩子到工地体验生活,让他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的独立精神和责任感。
这次体验,让孩子更加明白努力工作的重要性。
4. 让孩子到工地体验生活,让他亲身感受工人们的辛勤付出和汗水,让他学会珍惜和感恩。
这次工地体验,让孩子明白了劳动成果的可贵。
5. 带着孩子到工地,让他亲身经历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让他学会坚韧和勇气。
这次工地体验,让孩子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感恩别人的付出。
这些朋友圈说说可以表达让孩子到工地体验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强调劳动的意义和勇气,帮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表达。
《北京》教案:让孩子感受都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发掘内心的认知和情感。

《北京》教案:让孩子感受都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发掘内心的认知和情感。
?作为孩子们的教师,我们有责任通过教学让他们了解北京这座城市的真实面貌,更重要的是发掘并激发孩子内心的认知和情感。
这不仅能够增加孩子们对家乡的自豪感,而且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让他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生活和学习的挑战。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都会生活真实面貌,发掘内心的认知和情感。
一、探索北京的历史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北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我们可以通过展示北京的历史遗迹和名胜古迹,让孩子们了解到北京在历史上的辉煌,如天安门、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城等等。
同时,还可以介绍北京的传统文化,如京剧、京杂技、京味小吃等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不仅能够对北京的历史和文化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而且还能够在情感上产生对家乡的认同感。
二、感受北京的城市生活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是一个繁华的都市,在这个城市里,孩子们可以体验到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们走进大型商场,让他们了解到商业文化的繁荣和消费文化的影响。
我们还可以带领孩子们走进北京的街头巷尾,感受到北京的喧嚣和拥挤。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不仅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城市”这一概念,而且还能够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三、感受北京的自然风光除了繁华的都市风光,北京还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如颐和园、圆明园等等。
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们走进这些风景特色景点,让他们领略到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奇妙。
同时,我们还可以介绍大运河等自然景观,通过对这些景观的介绍,让孩子们体会到北京的绿色之美。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不仅可以增加对家乡的热爱,而且还可以对环保和生态意识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四、感受北京的人文风情北京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城市,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有着独特的人文风情。
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们参加北京的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如年画制作、京剧学习等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到北京的人情味,增加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让幼儿走进大自然和体验社会生活读后感

让幼儿走进大自然和体验社会生活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让幼儿走进大自然和体验社会生活读后感》哇塞!我读完《让幼儿走进大自然和体验社会生活》这本书,心里就像开了花一样,别提多高兴啦!书里说,让幼儿走进大自然,那感觉就像是给他们打开了一个神奇的魔法盒子!你能想象吗?就像我们在学校里,整天对着书本和黑板,多无聊呀!可那些小弟弟小妹妹们,如果能去大自然里玩耍,那简直就是进入了一个超级大乐园!比如说,他们可以在花园里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这难道不比在图画书上看更有意思吗?他们还能听到小鸟欢快地唱歌,“叽叽喳喳”,那声音多好听啊!这可比听老师用录音机放出来的声音真实多啦!还有还有,他们去小河边,能看到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那小尾巴一摆一摆的,多可爱呀!这就好像小鱼在给他们表演舞蹈呢!再说说体验社会生活,这就像是给幼儿们上了一堂超级有趣的实践课!他们可以去超市,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眼睛都不够用啦!“哇,这个糖果看起来好好吃!”“哎呀,那个玩具我好想要!”他们还能看到叔叔阿姨们在忙着结账、挑选东西,这多有意思呀!或者去医院,看到医生护士们忙忙碌碌,为病人治病。
这时候,小孩子们可能会想:“原来医生这么厉害,可以把生病的人治好!”这难道不是一种很棒的学习吗?我就忍不住想啦,我们小时候咋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呢?要是我也能像他们一样,早早地去大自然里疯跑,去社会里体验,那该多好呀!我跟我的小伙伴们说起这个,他们也都特别兴奋。
“是呀是呀,要是咱们也能这样,那得多好玩!”“可不是嘛,感觉比在教室里有意思多啦!”我觉得呀,让幼儿走进大自然和体验社会生活,这真的是太重要啦!这能让他们看到真实的世界,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就像小树苗需要阳光和雨水才能茁壮成长一样,幼儿们也需要这样丰富多彩的经历才能变得更聪明、更勇敢、更有爱心!所以呀,大人们一定要多给小弟弟小妹妹们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快乐地成长!示例文章篇二:《让幼儿走进大自然和体验社会生活读后感》哇塞!我读完《让幼儿走进大自然和体验社会生活》这本书,心里那叫一个激动呀!就好像发现了一个超级大宝藏!书里说,让幼儿走进大自然,那感觉就像是给他们打开了一扇神奇的魔法门。
让作业引领农村孩子走进生活——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实践性作业设计初探

采摘野果等都非常熟悉 。于是, 在上《 农产品的家园》浙教 (
版 三 年级 上册 ) 后 , 之 我布 置 了实践 性作 业 : 周末 的 时候 , 在
跟 随 家长 一 起 种菜 、 采茶 、 菊花 , 在实 践 活动 结 束 后 写 摘 并 下 自己的劳 动 感悟 。 学生 们在 田园中体 验到 了劳 动 的快 乐 , 同时也 在劳 动过 程 中感 受到 了父 母的艰 辛 ,从而 更加 懂 得 要 好好 珍惜 现 在的美 好生 活 , 动帮 父母 做事 的人 生道 理 。 主
际情 况 , 置品德 作 业 。如 在农 村 , 布 邻里 之 间的 关系 非常 融 洽 , 互赠 送 一 些农 产 品 , 互 分享 一 些美 食 是很 正 常 的 , 相 相 遇上 哪 家办 红 白喜 事 , 造房 子 、 搬新 房 的 , 家 也 都会 主 动 大 前来 帮忙 , 闲时坐 在一 起还 常常谈 天 说地 。 这和 城市 中邻 里
学 生 不断 体验 、感悟 道德 准则 并培 养 学生创 新 意识 和社 会 生 活 能 力 。实 践体 验 的作 用不 仅 在于加 深 学生 对书 本知 识 的理解 与 掌握 , 更在 于它 是 一个 获取新 知 、 陶冶 I 青操和 提 升
能 力 的过 程 。作为 课堂 活动 的 组织 者和 引领 者 , 结合 山 如何 区农村 实 际来 进行 实 践型 品德 作 业的布 置呢 ?笔者结 合 自 己这 些年 来 的实践 谈 几点 体会 。
教学荟萃 ・ 思品
留 碉 四 园
农村小 学《 品德 与
浙江 淳安县枫 树 岭镇
实践 性 品 德 作 业指 根 据教 学 要 求 、 生 实 际 , 学 在家 庭
学校 、 区等能 够支 持 的范 围 内 , 社 以个 体 、 组 、 队等形 式 小 中
让阅读走进孩子的生活

让阅读走进孩子的生活摘要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成为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中最现实,最活跃动力源泉,是推进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基本条件,也是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的基础。
本文立足于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本体研究,首先概述了阅读习惯培养的意义,继而提出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对策。
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在课改环境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已成为共识,但是又要从何处入手呢?关键点还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只有让阅读走进孩子的生活、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进入到乐学、会学、好学的境界。
一、阅读习惯培养的意义(一)良好阅读习惯促成学生参与活动心理倾向的形成对于知识的学习,首先就是从习惯开始的,通过习惯的养成,感到了心理上的亲近,所学的课程就有了新奇感。
而且,所有的知识都是都是成体系化、融会贯通的,良好阅读习惯会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成为其前进的动力,促使学生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去学习,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
(二)对知识的渴求与阅读习惯的培养相辅相成如果一个小学生特别喜欢上语文课,上课认真听讲、课下乐于阅读,积极参加阅读竞赛,我们说这个学生已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会促使他去探索新知,在获取知识的道路上愈加宽广,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对知识的学习产生动力,促进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所以说,习惯的养成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活动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三)阅读习惯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习惯对人们的日常活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小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
良好阅读习惯是小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要素。
如果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的阅读习惯,就会以发自内心的行动,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新知的活动。
二、培养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对策新课改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让情景阅读走进孩子童年生活[论文]
![让情景阅读走进孩子童年生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3b2f945767f5acfa1c7cdb5.png)
让情景阅读走进孩子的童年生活情景创设好比布景,背景美丽了,舞台才更精彩。
阅读活动的情景创设,能帮助幼儿在特定的氛围里优化阅读质量,提高认识能力,加深对阅读活动的兴趣。
教学中,应创设各种阅读情境,让情景阅读走进孩子的童年生活,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更好地享受阅读之乐。
情景阅读孩子童年在幼儿阅读环境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适宜于现实基础的帮助,让幼儿在适宜的阅读情景中接触优秀的阅读资源,学习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活动的情景创设,能帮助幼儿在特定的氛围里优化阅读质量,提高认识能力,加深对阅读活动的兴趣,享受故事带来的快乐。
一、集体阅读情景的创设集体阅读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没有图片的文本故事、图片故事、绘本故事、录音或vcd动画故事等,后两种因为有鲜明的视听感受,幼儿的兴趣明显比前两种浓厚,但由于条件限制,很多故事仍离不开前两种形式。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在创设情景时,遵循视、听结合的原则,尽可能为幼儿创造生动有趣的故事情景,提高集体阅读活动效果。
1.文本故事情景这类故事只有文字,或是书本上的,或是老师创编的。
老师在组织讲故事活动时,可以有意识编排好幼儿位置,半圆形围坐在老师身边,与老师面对面,与老师的声音、表情正面交流,幼儿在这样的情景下容易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方便与老师进行对话互动,在头脑中想象出活动的故事情景。
2.图片故事情景这类故事配有一幅或几副图片,一般比较大,容易让幼儿凭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老师在故事阅读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先读图片,产生疑问,带着疑问听故事。
故事《小乌龟找家》讲的是小乌龟出生了,问小鱼、蚯蚓、小鸟、小蜗牛,他的家在哪里,最后找到了自己的家——甲壳的故事,共有5幅图片,老师引导幼儿边听边欣赏图片,调动多种感官同时参与阅读,把兴趣、情感融入故事中,感受到家庭的舒适和温暖,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3.绘本故事情景这类故事属于幼儿专门的读本,一般画面色彩丰富,文字简洁。
近年来,一些优秀的国内外绘本故事不断被带进幼儿园,如《爷爷一定有办法》《逃家小兔》《三个强盗》等,独特的画面,精彩的文字,纷呈在幼儿的视野。
快乐小木匠——让儿童游戏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父母孩子2023.9——让儿童游戏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快乐小木匠文|江苏省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肖芳陈晓思1场景自然角太乱了孩子们在自然角旁热烈地讨论着,我有些好奇,便走了过去。
教师:你们在讨论什么呀?乐乐:自然角的植物太多,都快放不下了。
教师:是呀,我们班的植物越来越多了。
乐乐:这样乱糟糟的真不好看。
教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然角整洁有序呢?熙熙:我爷爷家的花放在花架上,一点都不乱。
木木:我们也买一个花架吧。
豆豆:不如去木工坊做一个。
行为分析:在照料自然角的过程中,孩子们观察到自然角植物过多,摆放混乱,萌发了制作花架的想法。
可见,孩子有问题意识,能联系生活实际和学习经验来解决问题。
教育建议: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
孩子的问题从生活中生发,我们应重视儿童的发现,站在儿童的视角思考问题,并通过提问的方式链接儿童已有的生活与学习经验,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架。
场景做怎样的花架豆豆:怎么做花架呢?乐乐:可以让熙熙把花架画下来,我们照着做。
熙熙:爷爷家的花架有四层的,也有两层的,画哪个呢?豆豆:四层难做,画两层的吧。
画架很快就画好了,孩子们拿起“图纸”,走进木工坊,开始寻找合适的工具和材料。
教师:你们找到了哪些工具和材料?豆豆:我找到很多长木条,把这些长木条拼起来就可以放花盆。
慕陈:我找到了锯子。
熙熙:我找到了钉子和榔头。
行为分析:凭借着对花架的记忆,熙熙画出设计图。
同时,孩子们对自己的制作能力有着正确的预估和判断,决定先做一个两层的花架。
显然,生活经验给了孩子们很大的学习支持。
教育建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
我们要相信儿童的能力,适当退后,给予儿童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儿童用图画表征等方式记录自己的语言和思维。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非常喜爱玩木工游戏。
木工游戏隐藏着哪些教育价值?我们该如何支持孩子游戏,让孩子的游戏从生活中来,又能回归到生活中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木匠”游戏现场!21789844003@qq .com走进幼儿园18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父母孩子2023.9场景如何等距摆放木条按照图纸要求,第一层平台需要5根长木条等距摆放并钉好钉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孩子走进生活
关键词:小学作文;走进生活;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对作文的教学曾明确提出要求,大致内容可以概括为,小学生写作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现实中许多教师却在教学的过程中偏离了这一初衷,如今的许多小学生作文已经出现了一些在网络上抄袭或是运用一些不符合他们这个年纪的成人化的模式作文。
一、当今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情境创设法的不合理使用
当情景创设这一教学方法被广泛的应用在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的时候,发现许多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盲目运用这一手段,效果也当然是可想而知的了。
例如,在一次要求学生描写自己最喜爱的动物的写作练习时,教师为了在课堂上带领大家更好的观察小动物,于是让学生将各自家中的小动物带到了课堂,课堂瞬间演变成了动物世界,课堂也瞬间被动物的叫声和学生的吵闹声所充斥,这种做法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扰乱了课堂秩序。
2.教学方式的形式化
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形式化,没有真正为学生考虑,不贴近学生的生活。
比如,习作要求学生描述一处景物或是一个人物,教师们通常会通过多媒体,播放几张景物或人物的照片,就这样草率地完成了他们的教学任务,而没有考虑到这些学生是否真正接触过这些事物,这样是无法将真情实感反映到作文中的。
他们只能摘抄一些
名人对于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或是加以适当修改,这样的作文犹如行尸走肉,毫无生机。
3.作文形式模板化
我们不得不说,教师在当今的小学作文教学中过于注重形式,而忘记了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现在的作文教学是从设置题目到读范文再到写作最后是修改,这样千篇一律的形式根本无法使学生创作出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
二、走出误区应采取的措施
1.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
俗话说,好的学习环境是教学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为了克服学生对于写作的这种厌恶和畏惧,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对于写作不再恐惧。
例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一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了文章后,展开想象,续写狐狸在抢夺了乌鸦的肉之后的故事。
还可以在讲述“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时,为学生讲述本诗作者王安石在写这首诗时,对绿字的数次揣夺。
2.注重学生文字驾驭能力的培养
要注重将学生的语言表达转化为文字的形式,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每一单元都会有关口头表达的一个训练,教师要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大胆发言,并将所说的落实到文字上,既拓展了他们写作的思路,也锻炼了他们与人交谈的能力。
3.强化师生角色扮演
注重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总体说来,学生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是一个主人公的角色,教师则是一个配角,一个线索,一个引导者。
教师通过组织课堂上的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小组互评等环节,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4.尊重学生主体
教师应注重把握,让学生的作文充满属于这个年纪的纯真与快乐,而不是像成人所写的文章那样,开头喊口号,文中唱高调。
小学生的作文就是要保持着那份不成熟与自然和新鲜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会在这个纯真的年代有他们的奇思妙想,将这些感受记录下来,才是写作的真谛。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懂得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适当的删减课后写作练习的内容,对于符合实际情况的要保留,对于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在剔除后也要及时的以课外的内容来补充。
我们通过一系列的举例分析,探究出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和误区,只要我们坚持作文应具有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来源于生活的初衷,我们定能在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姚秀英.让学生走进写作的乐园:谈小学语文作文素材的积累[j].吉林教育,2012(12).
[2]丁则洁.牵起孩子的小手走进写作的殿堂:浅谈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的指导[j].新作文,2011(09).
[3]张以磊.浅析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d],2007. (作者单位吉林省大安市太山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