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学》粗纱工程

合集下载

纺纱学简要回顾。doc

纺纱学简要回顾。doc

第一章绪论1、纺纱基本原理(松解、集合、开松、梳理、牵伸、加捻、除杂、精梳、混和、卷绕)P1~2页及PPT教案。

2、纺纱工程包含的工序①初步加工工序:原棉的轧棉;原毛开洗烘及含草多时炭化;麻类纤维脱胶;绢纺中的精练以去除丝胶、油脂等。

②梳理前准备工序:棉纺即开清棉工程,制成棉卷(定量单位为克/米)或均匀的棉流。

使用机台为开清棉联合机。

毛纺即和毛。

使用机台即和毛机。

麻纺即精干麻→机械软麻→给湿加油→分磅堆仓→开松③梳理工序:棉纺盖板梳理机,制成生条(定量单位克/5米);毛、麻、绢纺用罗拉梳理机。

④精梳工序:对棉纺而言,是精梳前准备工序(制精梳小卷)+精梳机(制精梳棉条)的统称。

⑤并条(针梳)工序:制半熟条、熟条。

涉及并合原理、牵伸原理、混和原理(涤棉混纺纱采用棉条混和)。

⑥粗纱工序:制粗纱(定量单位为克/10米)。

⑦细纱工序:制细纱(定量单位为克/100米)。

⑧后加工工序:络筒、并纱、捻线、烧毛、上蜡、丝光等。

3、棉纺纺纱系统(普梳系统、精梳系统、废纺系统:与普梳系统相比,无并条工序)化纤与棉混纺系统(精梳系统:棉要经过精梳、涤要经过预并、然后三道混并普梳系统:棉不需精梳但要经过预并、涤要经过预并、然后三道混并)第二章纤维原料初加工与选配1、轧棉机分类、轧棉质量判断(三观察:外观变化、长度变化、皮辊棉黄根的多少及锯齿棉疵点的多少)。

2、棉包质量的标识方法(P9页。

类型代号、品级代号、长度代号、马克隆值代号)。

3、“三丝”定义,三丝含量分档(“无、低、中、高”四档)。

4、含糖棉的处理方法。

5、乳化洗毛原理及工艺流程。

(P12~13页)6、炭化原理。

7、麻纤维脱胶基本原理(微生物脱胶、化学脱胶)。

Chapter3 原料的选配与混合配棉定义:棉纺厂将几种唛头、地区或批号的原棉,按比例搭配使用的方法。

1.配棉目的或意义(能满足不同纱线的质量要求、能保持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多唛混纺,混和批量大,混和棉的性能差异也较单一品种间的原棉性能差异为小,因而采用混和棉纺纱既可增加投产批量,又能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原棉性能的稳定,确保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能节约原棉和降低成本)3.原棉主要性能(长度、短绒、细度等)与成纱强力、条干间关系。

纺纱学-粗纱

纺纱学-粗纱
第六章 粗纱
一、粗纱工序的任务
1.牵伸
2.加捻
将熟条抽长拉细,施以5~12倍的牵伸, 并进一步改善纤维的平行伸直度与分离度。
将牵伸后的须条加上适当的捻度,使粗 纱具有一定的强力,以承受粗纱卷绕和在细纱机 上退绕时的张力,防止意外伸长。
3.卷绕与成形
将加捻后的粗纱卷绕在筒管上, 制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卷装,便于搬运、贮存, 并适应细纱机的喂入。
(二)粗纱卷绕的条件 为了将管纱绕成上述的形状,粗纱卷绕时, 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1.筒管与锭翼有相对运动
2.管纱的卷绕速度与卷绕直径成反比 3.下龙筋的升降速度与管纱的卷绕直Fra bibliotek径成反比
4.下龙筋的升降动程逐层缩短
1.筒管与锭翼有相对运动
一般筒管和锭翼的回转方向一致, 因而两者回转速度应有差异,两者
① 粗纱的捻度不变,即 Ns和VF不变。 ②因DX由小变大,所 以Nb将随DX的增大而减 小。 ③由此可见,Nb是由恒 速的Ns和变速的卷绕转速 VF/π·Dx两部分速度合成 的,而合成的结果仍是变 速。 ④在一落纱的时间内, 锭翼(子)转速不变,筒 管转速和卷绕转速随卷绕 直径的增大而逐层减小; 同一纱层里,筒管转速和 卷绕转速不变。
在一落纱
的时间内, 龙筋升降速
度随卷绕直
径的增加而
逐层减小;
同一层内, 龙筋升降速 度不变。
的转速之差为卷绕转速,即:
管导: 翼导: NW=Nb-Ns NW=Ns -Nb
式中:Nb——筒管转速(r/min) Ns——锭翼转速(r/min) NW——卷绕转速(r/min) 在棉纺粗纱机上,一般都采用管导
式,即Nb>Ns。
2.管纱的卷绕速度与卷绕直径成反比

纺纱学第7章粗纱

纺纱学第7章粗纱
编辑课件
3、真捻的获得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普遍的传统纺纱加捻过程是握持
点(输入端)----加捻点(加捻器)----卷绕点(握持点)。 如图示,纱条两端都握持,两个加捻区,非自由端加 捻。这一加捻过程,根据稳定捻度定理:
AB区:n-vT1=0 T1=n/v n---B的转速 BC区:vT1-n-vT2=0 T2=0。
近似表示该纤维变形或应力的大小,因此捻幅的分布也可近 似表示纱线截面内捻度与应力分布状态,此方法较简单,分 析结果接近实际,是捻合理论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
编辑课件
4、捻度矢量
捻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 有方向,它的大小用单位长 度上的捻回数表示;方向由 回转角位移方向(螺旋线的方 向)来决定,Z捻(右捻,成 纱为顺手纱),S捻(左捻, 成纱为反手纱)。 加捻点回转的单位矢量根据 加捻器回转方向用右手法则 表示(如右图)
二、加捻过程及捻度获得
(一)真捻的获得 1、加捻区:
编辑课件
在传统纺纱工程中如上图,须条被罗拉握持从A点输 入加捻区AB,加捻器B使纱条作回转或扭转运动。 B点称加捻点。被加捻成纱的纱条从另一端输出或 卷绕在卷装上,即BC区,由于卷绕处并不使纱条 扭转,因此在加捻过程的分析中可以看作握持点, 而加捻器总是在输入端和输出端这两个握持点之间, 加捻器对两侧纱条的作用是不同的。
编辑课件
加捻点矢量方向指向握持点,捻向为负值,S捻,如图甲。 加捻点矢量方向离开握持点,捻向为正值,Z捻,如图 乙、丙。
加捻点矢量与握持点钳口线平行,纱条在加捻器回转平 面上,不绕本身轴线自转,没有获得捻回,而仅仅是 卷绕,但具有捻势。(如图丁)
因此,捻回方向与加捻器回转的绝对方向无关,而取决 于握持点相对加捻点的位编置辑课。件

纺纱学-第六章 粗纱(1-3)

纺纱学-第六章  粗纱(1-3)

v
T2
n
B
T1
A
A
捻陷点
43
4、假捻的应用 顶孔和纱条间的摩擦力矩使纱条在顶孔边缘自转, 产生假捻。 锭翼顶孔刻槽或加装假捻器,纵向摩擦不变,增 加纱条与顶孔周向的摩擦,增加假捻,提高纺纱段 的强力,减少意外伸长。
44
锭帽式假捻器
45
(三)粗纱捻系数的选择 捻度越大↑→粗纱的强力↑→粗纱伸长↓ →锭速↑→振动与耗电↑ →产量↓ 确定粗纱捻系数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 、粗纱定量:定量大时,纤维根数多,粗纱 抱合力大,捻系数可偏小。 2 、精梳与普梳:精梳粗纱纤维的长度与整齐 度都较好,可偏小掌握;一般同特数的精梳粗纱 比粗梳纱低10%左右。
39
4、捻陷的危害 B 点的摩擦力阻止了捻回的 传递,顶孔以下( BC段)捻回 多,顶孔以上( AB段)捻回少 (比应加的少20~30%),故上 段粗纱强力低,易断头; 解决方法:顶孔刻槽或装假捻 器,产生假捻,提高强度。 前后排锭翼:包围弧不同,前 排捻陷更严重;(采用前后排 高低锭杆)
A
加捻旋转点
形式:弹簧摇架式、气压摇架式、重锤杠杆式 国产新型粗纱机均采用弹簧摇架式。

13
粗纱机YJ1-150A摇架
加压:按下手柄,摇架自锁 释压:抬起手柄,摇架脱离自锁

14
气压摇架(F1/1A)
加压:按下手柄,气囊对压力板3作用,杠杆传递力 释压:抬起手柄,传递杆脱离手柄;

15
(二)牵伸形式 1、三罗拉双短皮圈 三对罗拉组成两个牵伸区,在主牵伸区设置有 上、下皮圈,上、下销,隔距块,集合器等附加元 件以加强对纤维运动的控制。下皮圈工作边易中凹。

11
皮圈(Apron)

纺纱工程八个工序的总结

纺纱工程八个工序的总结

纺纱工程八个工序的总结要将纺织原料纺成符合一定性能要求的纱,除了以上述纺纱原理为基础外,还需要应用各种相应的技术手段,并经过一系列加工过程才能实现。

把纺织纤维制成纱线的过程称为纺纱工程,它由下列若干子工程或工序组成,而上述的纺纱原理就贯穿于这些工序之中。

1.初步加工工序纺织原料特别是天然纺织原料,因为自然环境、生产条件、收集方式和原料种类本身的特点,除可纺纤维外还含有多类杂质,而这些杂质必须在纺纱前加以去除,这个过程即为初步加工工程。

各种纺织原料初步加工工程随原料不同而异。

(1)从棉田中采摘下来的棉铃除了棉纤维外,还含有棉籽及其他杂质,在进行下道加工前必须用轧棉机排除棉籽,制成无籽的皮棉,故棉的初步加工称为轧棉。

轧棉在轧棉厂里完成,轧下来的皮棉(原棉)经检验打成紧包后,运输到棉纺厂进行后续加工。

(2)毛纺工厂使用的原料是从羊身上剪下来的羊毛(原毛)。

原毛含有油脂、汗液、粪尿以及草刺、沙土等杂质,必须在原毛初步加工(俗称开洗烘工程)中清除。

除杂时,首先将压得很紧的纤维进行开松,去除原毛中易于除去的杂质如砂土、羊粪等,然后用机械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去除羊毛中的油脂、羊汗及黏附的杂质。

有的羊毛如散毛含草杂较多时,还需经过炭化,即利用化学和机械方法除去净毛中所含的植物性杂质,所用的设备为开洗烘联合机和散毛炭化联合机,得到的半制品分别为洗净毛、炭净毛。

(3)从茎秆上剥下来的麻皮(又称原麻)中除含有纤维素外,还含有一些胶质和杂质,它们大多包围在纤维表面,使纤维粘在一起,为了确保纺纱过程的顺利和纱线质量,这些非纤维杂质必须在成纱前全部或部分除去,这部分初步加工在麻纺厂称为脱胶。

苎麻原麻经过脱胶后得到的半制品叫做精干麻。

(4)绢丝原料是养蚕、制丝和丝织业的疵茧和废丝,其中含有丝胶,油脂,泥沙污杂物和其他杂质。

这些杂质必须在纺纱前用化学、生物等方法去除,这种初步加工在绢纺中称为精练工程,制得较为洁净疏松的半制品叫做精干绵。

纺纱学 第1章绪论

纺纱学 第1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服用纺织品生产系统 纤维、纺纱、织布、染整、服装
二、纺纱概念 1、纱线 由一定长度的短纤维或长丝集聚而成具有一定强力, 能制成纺织品的细长体。 (1)长丝 蚕丝长丝和化纤长丝略加捻或不加捻合股直接用于 机、针织。 (2)短纤纱 棉、毛、麻、丝(绢)和化纤切断纤维经纺纱过程 制得的产品。 (3)长丝、短纤复合纱线 (4)纺纱 是把棉、毛、麻、丝(绢)和化纤切断纤维制成 纱线的工艺过程。
Ä ´ § ·É Ñ
郁崇文 67792664 yucw@ 3#楼4055室
主要参考资料
• 纺纱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郁崇文主编,中国纺织工 业出版社,2009年。 • 纺纱原理,于修业,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1996年。 • 棉纺工艺原理,陆再生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 • 棉纺设备,陆再生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 • 毛纺学(上、中、下),西北纺织工学院主编,中 国纺织出版社。 • 苎麻纱线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郁崇文主编,东华 大学出版社,1997年。 • 绢纺学,中国纺织大学主编,中国纺织出版 社,1985年。 • 中国纱线网: • 中国纺织机械网
3、 混纺纱
棉 涤 开清- 梳理-精梳前准备-精梳 开清-梳理-预并条 混并条(三道) -粗纱- 细纱-后加工
4、 新型纺纱
开清棉- 梳棉-并条二道-新型纺纱(转杯纺、喷气纺等)
5、 中长纺
中长专用开清棉设备- M型梳棉机-并条(2-3道)-粗 纱-细纱
6、 废纺系统
利用下脚纺制棉毯等 开清-梳棉-粗纱-细纱
思考题 1、何谓纱线?何谓纺纱? 2、纺纱的四大基本原理是什么? 3、写出精梳棉纱、普梳棉纱生产工艺流程? 4、棉纺生产的特点(与毛纺生产比)?
3、黄麻纺纱系统 黄麻纺工艺流程较短,成纱主要供织麻袋 用,要求不高。其纺纱加工流程: 原料→梳麻前准备→梳麻(2道)→并条 (2-3道)→细纱→黄麻纱。

《纺纱学》课内实验指导书(项目四)

《纺纱学》课内实验指导书(项目四)

《纺纱学》课内实验指导书项目四:环锭细纱机工艺与设备原理一、基本知识细纱是纺纱工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它将前道工序纺成的粗纱,通过牵伸、加捻,纺制成符合一定号数(或支数)和品质要求的细纱,供后道工序使用。

因此,细纱工序的主要任务是:1 喂入的粗纱和条子,均匀地抽长拉细到成纱所要求的号数。

2 对牵伸后的须条加上适当的捻度,使成纱具有一定的强力、弹性、光泽和其它的物理机械性能。

3 将纺成的细纱,按一定的成形要求,卷绕在筒管上,便于运输、储藏和后道工序加工使用。

细纱机是纺织厂的主要设备之一,它决定了纺织厂各种机台配备的数量。

通常纺织厂的规模就是以拥有细纱机的总锭数来表示的。

细纱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是衡量一个纺织厂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的综合表现。

因此,细纱是整个纺纱工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道工序。

二、实验的目的与要求1 了解环锭细纱机的工艺流程。

2 了解环锭细纱机的牵伸、加捻、卷绕和成形机构的结构及作用。

3 了解环锭细纱机的全机传动和各变换齿轮的作用。

三、实验设备、仪器和用具环锭细纱机(短车)一台四、实验内容1 观察细纱机的结构及运转情况,了解并掌握环锭细纱机的工艺过程。

如图所示为环锭细纱机的工艺流程简图。

粗纱从吊在纱架1上的粗纱筒管3表面退绕出来,经过导纱杆4及缓慢往复的导纱器,进入牵伸装置5,被牵伸后的须条由前罗拉输出,通过导纱钩6,穿过钢丝圈9,经加捻后卷绕到紧套在锭子7的筒管上。

2 观察并掌握环锭细纱机各主要机构的组成、主要机件的作用和运动配合要求环锭细纱机主要由喂入机构、牵伸机构、加捻卷绕机构、卷统成形机构等组成。

(1)喂入机构:喂入机构包括粗纱架、导纱杆、吊锭(或托锭)。

横动导纱器等组成,其作用是使粗纱有控制地、均匀地喂入牵伸机构。

1 粗纱架2 吊锭3 粗纱4 导纱杆5 摇架牵伸装置6 导纱钩7 锭子8隔纱板9钢丝圈10 钢领(2)牵伸机构:牵伸机构由罗拉、皮辊、皮圈、皮圈架、皮圈肖、集合器、摇架加压装置等机件组成。

智慧树知到《纺纱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纺纱学》章节测试答案

正确答案:开松 5、下列不能进行短纤维纺纱的原料是( )。 A:毛纤维 B:棉纤维 C:玻璃纤维 D:麻纤维 正确答案:玻璃纤维 第二章 1、原料选配的目的是( )。 A:减少工序 B:提高产量 C:增加混合 D:稳定生产 正确答案:稳定生产 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纤维细度细,纱线强度低 B:纤维强度高,纱线强度高 C:纤维短绒率高,纱线强度低 D:纤维长度长,纱线强度高 正确答案:纤维细度细,纱线强度低 3、配棉时,同类棉的主要性质差异应小,以下不需要考虑的主要性质是( )。 A:品级
A:纱越细,捻系数越大 B:经纱捻系数大于纬纱 C:针织纱捻系数小于机织纱的捻系数 D:起绒织物用纱的捻系数较大 正确答案: 4、细纱卷绕时,以下关于钢领板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钢领板为短动程升降 B:钢领板一般上升快、下降慢 C:钢领板每次升降后应有级升 D:管底成形阶段绕纱高度和级升由小逐层增大 正确答案: 5、以下关于细纱断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随着锭速的增加,细纱的断头会减少 B:断头多发生在卷绕段和气圈部分 C:小纱断头最多,中纱最少,大纱断头多于中纱 D:断头实质上是纱线某断面的强力大于该处的张力 正确答案: 第九章 1、将纱从小卷装变成大卷装的工序是( )。 A:烧毛 B:并纱 C:络筒
D:压掌 正确答案: 5、形成假捻的基本条件是( )。 A:纱条两端握持,中间加捻 B:纱条一端握持,另一端绕轴线回转 C:纱条中间握持,两端加捻 D:加捻时不卷绕,卷绕时不加捻 正确答案: 第八章 1、以下关于后牵伸区工艺,正确的是( )。 A:V 型牵伸是细纱后区牵伸的一种形式 B:V 型牵伸的后区牵伸倍数比常规牵伸小 C:后区牵伸倍数越大,细纱条干越好 D:纺针织纱时,后区牵伸倍数应比纺机织纱时大 正确答案: 2、细纱的加捻由( )完成。 A:锭子的回转 B:钢丝圈的回转 C:钢丝圈和锭子回转的速度差 D:钢丝圈和筒管回转的速度差 正确答案: 3、以下关于捻系数的选择,错误的是( )。

《纺纱学》总结3

《纺纱学》总结3

绪论 一、棉纺系统与工艺流程1. 普梳系统→普梳纱配棉→开清棉→梳棉→头并→二并→粗纱→细纱→后加工2、精梳系统→精梳纱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准备→精梳→头并→二并→粗纱→细纱→后加工3、棉与化纤混纺系统(涤棉混纺)→混纺纱棉卷生条半熟条熟条粗纱细纱4、纺纱的强力和混纺比有关,在某一混纺比时出现强力最低值,此时的混纺比称临界混纺比。

第一章纺纱原料的选配一、配棉目的:(1)合理使用原棉,多种搭配,取长补短(2)保持生产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3)节约用棉,降低成本方法:传统配棉方法(分类排队法)和现代配棉方法。

1.原棉的分类(概念):根据原棉的性能及不同纱线的要求,把适纺某类纱的原棉划为一类,称~。

(1)分类原则:先细特,后中粗特纱;先重点,后一般或低档产品。

(2)分类时应考虑的因素成纱要求:普梳纱用细绒棉、精梳纱用长绒棉。

到棉趋势:原棉资源差的少用,好的多用。

气候条件:如高温高湿条件应选择成熟度好、含杂少的原棉。

指标的平衡:成纱质量指标的某项较好或较差时,应调整配棉成分。

2、排队(概念):在分类的基础上将同一类原棉分成几队,把产地、性质相近的原棉排在一队内,当一批原棉用完,将同队内另一批原棉接替上。

原棉排队时的注意事项主体成分:配棉时选择若干队性质相近的原棉作为主体。

主体成分应占70%左右。

队数安排:5~6队交叉抵补:接批时后一批原棉的某项指标太差,选用另一队对应质量较好原棉同时接批。

勤调少调:接批时每次调动的比例小些,调动的次数多些。

如,某批原棉混用25%,接近用完前,先将后批原棉用上15%,前批棉用完后再将后批棉增加到25%。

二、原料混和方法:(1)棉包混合(散纤维混合):适于纯棉、纯化纤、化纤混纺纱。

(2)条子混合 :适于棉与化纤混纺。

(3)称重混合 :适于混纺比要求较高的化纤混纺。

混纺比:混纺纱中以混纺纤维干重计算的比例 投料比: 混纺时以混纺纤维湿重计算的投料比例 1.棉包混和、称量混和:式中:Xi 第i 种纤维的湿混纺比Yi 第i 种纤维的干混纺比Wi 第i 种纤维的实际回潮率(%)。

纺纱学-纺纱工艺过程

纺纱学-纺纱工艺过程
纺织厂从轧花厂购买打成包的原棉。
籽棉
原棉(皮棉)
3
成包的原棉
4
因此,纺织厂的原料(原棉),含 有很多杂质,并且以压紧的包状形式存 在。
纺纱的过程:由原料的三维状态 (棉包)逐步过渡到一维状态(纱线)。
5
纺纱过程:
开清棉(清花) 梳棉 并条 粗纱 细纱 络筒(后加工)
6
纺纱过程:
一、开清棉(清花) 1.目的 (1)开松 将压紧的棉包中的团状纤维 松解小团块或小纤维束。 (2)除杂 除去原棉中的部分杂质。 (3)混和 将不同性质的棉纤维均匀混 和(目的,如降低成本)。
18
粗纱
19
五、细纱
1. 牵伸 将粗纱牵伸到所要求的粗细。(罗拉牵伸)
2. 加捻 给牵伸后的纱条加上一定的捻度,使之具
有一定的强力、弹性和光泽。 3. 卷绕
卷绕成管纱,便于运输和后加工。
管纱
20
细纱
21
六、络筒 目的:
1. 接长纱线,以增加纱线的卷装容量,提高 后续工序的生产效率。 2. 清除纱线上的疵点、杂质,改善纱线的品 质和强力。
12
梳棉→棉条 此为旧式机器
13
奔达的机器
14
三、并条工序 通过条子粗、细部分的并合,来改善条
子的粗细均匀度。将6~8根条子并合喂入 并条机,经罗拉牵伸获得1根条子,盛放于 条筒。
一般经过2-3次(道)并条。
15
并条
16
四、粗纱工序 将条子抽长拉细成粗纱。(罗拉牵伸)
条子
粗纱
17
1.牵伸:将条子抽长拉细成为粗纱。 2.加捻:给粗纱加上一定的捻度,提高粗纱强力。 3.卷绕:将加捻后的粗纱卷绕在筒管上。
10

第7章纺纱学 粗纱

第7章纺纱学 粗纱

2
T0 n = = λ1 V λ1
翼锭(粗纱)加捻
CD区:
T3 T4
T0 n = = λ2V λ2 T0 n = = λ3V λ3
DF区:
FG区:
T5
T0 n = = λ4 V λ4
GH区:
n T= = T0 V
综上知,除AB区外,其它各区纱条的稳定捻度为:
T0 n Ti = = V λi λi
第三节
2、真捻的形成过程

动画
稳定捻度定理:加捻器单位时间内加给纱条某区段的 捻回数等于同一时间内由于纱条运动而从该区带出的捻回 数。
n 稳定状态下有:n=VT,即:T= V 在稳定状态下纱条获得的最终捻度,与加捻时间和加


捻区的长度无关,仅与加捻器转速和纱条线速度有关。
(二)假捻的获得
(一)静态假捻过程 动画
纱条结构
• 实捻:加捻须条基本上呈圆柱体形,如长丝、单纱在纱条 中呈圆柱螺旋线状态。(如股线) • 卷捻:加捻须条呈扁平状。加捻时,钳口处的须条围绕轴 线回转,须条宽度逐渐收缩,两侧逐渐折叠而卷入纱条中
心,形成三角形。
•层捻:纤维一边凝聚一边加捻,凝聚一层加捻一层,先凝 聚的多加捻,后凝聚的少加捻,成为分层加捻状态。(如转 杯纺纱和摩擦纺纱) •缠捻:部分纤维绕纱条主体包缠。(如喷气纺纱)
•搓捻:纱条作圆周搓动。(如自捻纺纱)
纱条结构
四、粗纱中的加捻
(一)加捻的目的 • 加捻使粗纱强力增加,减少卷绕和退绕过程中的意外伸长 或断头。 利于纺纱
• 加捻粗纱绕成的管纱,层次清楚,不互相粘连,搬运和贮
存也不易损坏。 利于成形
• 适量的粗纱捻度,有利于细纱机牵伸过程中纤维运动的控 制,对改善成纱质量有利。 利于细纱后区牵伸

纺纱学-PPT课件-PPT精品文档

纺纱学-PPT课件-PPT精品文档

(三)国外开棉机简介
Rieter co.
http//rieter
Truetzschler.co
truetzschler
五辅助机械
在流程中的位置
凝棉器——图示
配棉器—— 图示
强力除尘器—— 图示
金属除杂装置——
图示
火花检测与灭火装置-特吕茨勒公司 图示
六 清棉机-成卷机
在流程中的位置 图示
加压的三种方法: 重锤+杠杆-压力稳定、操作维护不便、车面负荷重; 弹簧形变-压力可能衰变、操作调节方便、车面负荷小; 气动+杠杆-压力稳定、调节方便、便于自动控制。
刺辊(锯齿)式打手示意图
返回
特吕茨勒的锯齿 式开棉机




流程
返回
预开棉机与开棉机的组合
返回
刀 片 式 豪 猪 开 棉 机
共19X12=228把刀
返回
凝棉器 Condenser
风机
返回
尘笼 剥棉打手
配棉器 Distributor
B返ac回k
金属除杂装置
返回
FA061型强力除尘器 返回
金属与火花探测器
返回
4
5
13 8
6 7
11 12
10
返回
开松原理
豪猪式开棉机气流除杂原理



特吕

茨勒

的除

杂机
返回
喷射除杂原理
返回
尘棒结构与除杂
毛纺原料的准备 洗毛处理 炭化化处理 和毛加油
麻纺原料的准备 绢纺原料的准备
第三章 纺纱原料的选配与混合
第一节 纤维原料概述-纺材内容

纺纱工程

纺纱工程

把纺织纤维制成纱线的过程称为纺纱工程。

1.初步加工工序•轧棉:籽棉→皮棉(原棉)•开洗烘工程:原毛→洗净毛(炭净毛)。

原毛通常要经过分选、开松、洗涤、烘干、炭化等初步的加工,经过初步加工的毛叫做洗净毛(炭化净毛)。

•麻脱胶:原麻→(苎麻)精干麻•精炼工程:精干棉2.梳理前准备工序•开清棉工程:开清棉联合机,开松、除杂、均匀、混合。

•和毛机:和毛机,开松、混和、加油、给湿、散毛染色。

•机械软麻、给湿加油、分磅堆仓:软麻机、开松机。

改善纤维的柔软度,增加纤维回潮率,减少静电。

•选别、给湿、配绵、开绵:剔除毛发、麻丝、蛹屑等杂质,增加纤维回潮率,减少静电。

使用开绵机制成有一定松散度、纤维平行伸直度及一定规格厚薄均匀的绵片。

3.梳理工序:盖板梳理机和罗拉梳理机。

4.精梳工序:精梳前准备工序和精梳机5.并条(针梳)工序:并条机或针梳机6.粗纱工序:粗纱机7.细纱工序:细纱机8.后加工工序:络筒、并纱、捻线。

1.纺纱基本原理•开松、梳理、牵伸、加捻•除杂、混合、并和、精梳•卷绕2.纺纱工程:把纺织纤维制成纱线的过程•初步加工工序、梳理前准备工序、梳理工序、精梳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后加工工序3.纺纱工艺系统•棉纺普梳、精梳、废纺和化纤与棉混纺系统;•毛纺精梳、粗梳和半精梳系统;•绢丝纺与丝纺系统以及麻纺系统。

4、结论(1)目前,国产悬锭粗纱机落纱方式都属半自动落纱,并在纺织企业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科技进步,国内粗纱机制造厂商,已研制出自动落纱系统,必将带动纺织企业对这一方面形成需求,自动落纱粗纱机是半自动落纱粗纱机的升级换代产品。

(2)由于我国纺织企业的多样化,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半自动落纱粗纱机与自动落纱粗纱机将并存。

半自动落纱粗纱机为主流机型。

(3)自动运输粗纱装置一般是与自动落纱粗纱机配合使用,为纺纱无人化创造了条件,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并且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可以实现我国纺织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改变。

新大纺纱学讲义第7章 粗纱

新大纺纱学讲义第7章 粗纱

第七章粗纱第一节粗纱工序概述一、粗纱工序的任务1、牵伸:将棉条抽长拉细成为粗纱。

2、加捻:给粗纱加上一定的捻度,提高粗纱强力。

以避免卷绕和退绕时的意外伸长,并为细纱牵伸做准备。

3、卷绕:将加捻后的粗纱卷绕在筒管上,制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卷装,以便储存、搬运和适应细纱机上的喂入。

二、粗纱机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我国生产了第一代粗纱机,其代表机型有1271。

20世纪60年代我国生产了第二代粗纱机A453B、A456C。

20世纪90年代生产了FA401、FA423、FA423A。

进入二十一世纪,变频技术、微电子技术、数控技术的应用,使纺织设备进入了智能化发展阶段,其代表机型有EJ521A、FA425、FA468、FA491。

三、粗纱机的工艺过程1、喂入机构:条筒、导条辊、喇叭口。

2、牵伸装置:牵伸罗拉、牵伸胶辊、加压装置等。

3、加捻卷绕机构:锭子、锭翼、筒管,上下龙筋。

图 8-1-1 粗纱机的工艺过程第二节粗纱机的喂入、牵伸机构一、粗纱机的喂入机构1、分条器和导条辊分条器一般由铝或胶木制成,其作用是隔离棉条,防止相互纠缠。

导条辊的作用是托持并引导棉条向前输送。

由后罗拉通过链条依次积极传动。

导条辊的表面速度略慢于后罗拉的表面速度,使棉条在输送中不致松垂。

但在采用高架喂入时,因棉条经过的路线长,应尽量减少意外伸长,以保证粗纱质量。

故应采取以下措施:a)在并条机上加大压辊压力,以增进棉条的紧密度。

b)采用有弹簧底的棉条筒,以减少棉条引出的自重伸长。

c)在保证操作方便的条件下,导条辊离地高度不宜过高,导条辊间的距离不宜过大。

d)前导条辊与后罗拉间的速比、距离应视熟条规格和质量来调整。

2、导条喇叭(后区集合器)导条喇叭的作用是正确引导棉条进入牵伸装置,使棉条经过整理和压缩后,以扁平形截面且横向压力分布均匀地喂入后钳口。

图 8-2-1 粗纱机的喂入机构二、牵伸机构(一)粗纱机的牵伸型式须条从喇叭口出来,即进入牵伸装置。

第八章粗纱

第八章粗纱

(二)加捻的实质 1、传统的加捻定义 将纱条一端握持,使另一端绕自身轴线回 转,则回转一周,纱条上便得到一个捻回。 捻回的获得是因纱条各截面产生角位移。 2、广义的加捻定义 凡是在纺纱过程中,纱条(须条、纱线、 丝)绕其轴线加以扭动、搓动、缠绕、交络 等都称为加捻。
3、真捻成纱的实质 因加捻后,纤维对纱条存在包围角,纤 维对纱条便有向心压力,且包围角越大, 向心压力越大。由于向心压力的存在,使 外层纤维向内层挤压,增加了纱条的紧密 度和纤维间的摩擦力,从而改变了纱条的 结构形态并使之具有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质。 向心压力反映了加捻程度大小,包围角 大,加捻程度大。但在实际中,一般不用 包围角而用捻回角反映加捻程度。
(二)捻回传递 定义:捻回从加捻点沿轴向向握持点传递 的现象称~。速度传递、数量传递。 因纱条是非完全弹性体,因此传递过程 中有捻回损失,传递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影响捻回传递的因素 纱条的扭转刚度、长度、捻回数、张力、 传递过程所受摩擦阻力。
(三)捻陷 加捻过程中,当纱条自握持点A向加捻点运动时, 加捻区中摩擦件C对纱条有摩擦阻力,在一定程度上会 阻止捻回自加捻点B向握持点A的正常传递,致使BC 段的捻度在传递到AC段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损失,其传递 效率为: T
二、粗纱机的工艺过程(见动画7-1) 粗纱机构分为喂入、牵伸、加捻和卷绕四个部分。 熟条引出→由导条辊、喇叭口积极输送进入牵伸 装置→ 前罗拉输出,前钳口是握持点,经锭翼加捻成 粗纱→粗纱穿过锭翼的顶孔、侧孔,进入锭翼的导纱 臂,然后从导纱臂下端引出,在压掌曲臂上绕几圈→ 引向压掌叶绕到筒管上。。 锭冀每转一转给纱条上加上一个捻回;筒管既做 回转运动,又做升降运动,因锭翼与筒管回转的转速 差,使粗纱径向卷绕在筒管上。升降龙筋带着筒管做 上下升降运动,从而实现了粗纱在筒管上的轴向卷绕。 成形机构控制龙筋的升降动程逐层缩短,便可制成两 端为截头圆锥形、中间为圆柱体的粗纱卷装外形。

《纺纱学》PPT课件

《纺纱学》PPT课件

• 圆盘式抓棉机
➢ 主要机构
图示
➢ 工艺过程
➢ 大手结构特点
➢ 三台电机的作用分析
• 往复式抓棉机
• 联动控制原理
• 抓棉机的作用分析
➢ 开松作用影响因素分析 下页
13
三 棉箱机械 (一)自动混棉机
• 在流程中的位置与作用(参看流程图) • 主要机构 • 工艺过程 • 联动控制原理 • 影响开松除杂作用的因素分析
《纺纱学》
SPINNING
SPINNING
SPINNING
SPINNING
SPINNING
SPINNING
SPINNING
1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纺纱基本原理
➢ 什么是纺纱学? ➢ 纺纱过程的理论描述与形象化
▪ 理论描述 ▪ 形象化描述 • 第三节 纺纱工艺系统
图示
图示
2
第三节 纺纱工艺系统
• 升降电机-小车每转一周或运动到
棉包堆的两端点时,该电机运行一
次,使打手下降一段距离以便打手
抓取下一层原棉。
Back
53
FA104型六滚筒开棉机
Back 54
FA106型豪猪式开棉机
特吕 茨勒 的开 棉机
返回 55
FA102型单轴流式开棉
双滚筒 Back
56
FA014型双滚筒轴流式开棉机
Back
21
五辅助机械
• 在流程中的位置
• 凝棉器——
• 配棉器——
图示
• 强力除尘器——
• 金属除杂装置——
图示
• 火花检测与灭火装置-特吕茨勒公司图示
图示
图示
22
六 清棉机-成卷机

《纺纱学》粗纱工程

《纺纱学》粗纱工程
目的
通过粗纱工程,实现纤维原料的初步加工和成型,为细纱工程提 供质量稳定、性能优良的粗纱,确保最终纱线的品质和产量。
粗纱工程在纺纱学中的地位
基础性
粗纱工程是纺纱学的基础环节之一,为后续细纱工 程提供必要的原料准备。
关键性
粗纱工程的加工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细纱工程的顺 利进行和最终纱线的品质。
多样性
粗纱工程涉及多种纤维原料和加工工艺,需要根据 不同原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工艺和设备。
质量控制
对原料进行定期检测,确 保其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并建立原料质量档案,实 现质量追溯。
03
粗纱加工技术
粗纱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0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03
04
喂入机构
将棉条从棉条筒内引出,并喂 入牵伸机构。
牵伸机构
对喂入的棉条进行牵伸,使其 抽长拉细到工艺要求的粗纱细 度。
加捻机构
对经过牵伸的须条进行加捻, 使其成为具有一定强力的粗纱 。
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 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生产安全。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注意事项
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性能及操作规程,严禁超负荷运行,确保 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日常保养
每天对设备进行清洁、润 滑、紧固等常规保养,确 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定期保养
按照规定周期对设备进行 全面检查、清洗、调整等 保养工作,延长设备使用 寿命。
维修管理
建立设备维修档案,记录 设备维修情况,分析故障 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降 低故障率。
张力控制
保持粗纱在加工过程中张力稳定的措施,影响粗纱的质量 和产量。应采用适当的张力装置和调整方法,确保张力稳 定且符合工艺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摆动装置的作用-将差动机构的合成速度准确的传递到空间
位置始终在变化的龙筋上,此龙筋上承载着筒管;
摆动装置的要求
接上页-6
摆动装置的要求
❖ 输入轴、输出轴、中间轴等在同一平面内; ❖ 输入轴、输出轴平行
升降机构
升降机构的作用-使承载筒管的龙筋上下运动,完成
粗纱的轴向卷绕运动,龙筋的升降速度随卷绕直径的增 大而减小,升降动程逐渐缩短;
升降机构原理 图 示
成形机构
成形机构的任务
-换向-改变龙筋的运动方向
-降速-降低筒管和龙筋的速度
-缩短动程-缩短龙筋的运动动程
成形机构工作原理 图 示
接上页-7
三个任务的完成
换向原理
变速原理
缩短动程原理 图 示
辅助机构
下铁炮升降机构 满纱自停装置-三定--定向、定长、定位 图 示 防细节装置 图 示 张力微调装置 图 示
龙筋等组成 锭子、锭翼、筒管 图 示 上龙筋 图 示 下龙筋
接上页-3
粗纱的卷绕与成形
粗纱管的卷装形式 图 示 卷绕形状的实现-圆周运动+轴向往复直线运
动,且直线运动的动程逐渐缩短,使纱管两头呈 圆锥形;
怎样实现加捻与卷绕的同步运行
加捻是由锭子的旋转完成的,锭子每转一转,给前罗
拉输出的粗纱条加一个捻回;
返回
皮辊结构示意图
返回
成形机构
升降机构示意图
返回
粗 纱 管 形 状
返回
卷绕方程
VL
VF h D x
nw VF
nw
nb ns
nw nb ns
D n xVF Dx nw
nwBiblioteka VF D xwVF
nb
ns
VF D x
D x
nb
ns
VF D x
筒管转速
锭子转速
随着卷绕 直径的增 大,筒管 的转速逐 渐降低, 以使卷绕 长度等于 前罗拉输 出长度
《纺纱学》
(粗纱工程)
SPINNING
SPINNING
SPINNING
SPINNING
SPINNING
SPINNING
主讲:宁福军
TEL: 13405323132 E-Mail: fjning2002@
第七节 粗纱工程
概述
粗纱工序的目的与任务
任务 牵伸-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 加捻 卷绕成形
变速机构
变速机构的作用-满足卷绕速度、轴向移动速度随卷 绕直径的变化而改变的要求;
变速机构的原理
铁炮形变速机构 PIV型变速机构 变频调速器应用
图示 图示
接上页-5
差动机构
图示
差动机构的作用-将卷绕方程中的恒速部分(等值于锭子速
度)与变速部分提供的运动合成后驱动筒管,使筒管的转速符 合卷绕方程的要求;
粗纱机传动系统简图 下一图
皮圈牵伸机构示意图
返回
上龙筋结构示意图 返 回
弹簧摇架加压机构 返回
铁炮变速机构示意图 返回 成形机构
变速 换向 缩短动程
成形机构示意图
返回
成形机构 粗纱筒管的卷绕原理 返 回
皮圈上销示意图
下销
皮圈下销结构示意图 返 回
靠模式粗纱张力调节装置 返回
粗 纱 的 加 捻 机 构
真捻与假捻
➢ 稳定捻度原理-加捻器单位时间内加给某区段的捻回数等于同时间内自该区
带出的捻回数
➢真捻- 图 示
➢ 假捻- 图 示
➢ 假捻在粗纱加工中的应用- 图 示
捻回传递
捻回传递-由加捻点向握持点运动,使捻回传递的力来自于加
捻后纤维的变形,外部条件可使捻回传递速度加快,也可使捻回 传递受阻。
接上页-10
加捻的实质与意义
加捻的度量
图示
捻度 图 示
捻系数、捻回角
捻幅
图示
捻向-S向捻、Z向捻 图 示
接上页-9
加捻使纱体具有强力
图示
✓ 加捻产生的向心压力,使纤维内外转移;
✓ 纤维沿纱轴在径向上的位置变化,增加了纤维间的接触面积,提
高了纤维间的摩擦力,另一方面,加捻产生的向心力,使纤维具
有较大的正压力,也是纤维具有摩擦力的因素,纤维间的摩擦力 即纱的强力;
返回
返回
防 细 节 装 置 示 意 图
工艺设计与计算 返 回
➢ 粗纱的工艺参数-牵伸倍数、加压、罗拉隔距、捻度、粗纱号数、卷绕
筒管的旋转将前罗拉输出的粗纱须条卷绕起来,同时
协同锭子一同将纱条加上捻度;因此,筒管的旋转速 度大于锭子的旋转速度,大出的速度值用于卷绕,与 锭速等值的部分用于加捻。
接上页-4
卷绕方程的确立 图 示
卷绕速度、锭子速度、筒管速度
加捻与卷绕的同步实施
轴向移动速度 实现加捻、卷绕要求的传动系统原理 图 示
差动机构的类型-外壳为转臂型、主轴为转臂型
关于差动机构的不一致系数P-若P=0,则表示主轴给予筒管的转速与主
轴给予锭子的转速相等,意义在于加捻对卷绕无影响;反之,加捻对卷绕产生了影响。
试验求证:将变速机构提供的运动解除,转动主轴,若锭子与筒管同步运动,说明P=0, 否则P≠0。
摆动装置 图 示
粗纱机的组成与工艺过程
主要组成 图 示 工艺过程
接上页-1
喂入部分
喂入部分的机构-导条辊、分条器、导条喇叭、
横动装置
图示
牵伸机构
牵伸机构的形式 图 示
牵伸机构的主要部件-罗拉、皮圈、加压机构等
皮辊与皮圈 皮圈上销与下销
图示 图示
加压机构
图示
接上页-2
粗纱机的加捻卷绕机构
加捻机构主要由锭子、锭翼等组成 图 示 卷绕机构主要由锭子、锭翼、筒管、上下
什么是粗纱张力?张力大小的判断方法。 图 示 靠模式张力微调装置的工作原理-根据粗纱的张力
变化情况,微调每次的铁炮皮带的移动量,即微调筒 管的卷绕量,以调张力。
接上页-8
粗纱的传动与工艺计算
粗纱机的传动系统 图 示
工艺设计与计算 图 示
关于加捻的理论
加捻的实质与意义
什么是捻回角、加捻? 图 示
捻陷与阻捻-捻陷与阻捻是指加捻区内的非加捻部件的
摩擦阻力导致捻回传递受到阻碍,使该部件两边的捻回
数存在明显的差异,一般情况下,使握持点处的捻回数
更少,纱的强力低而断头或条干不匀。 图 示
捻缩-加捻使纱内纤维在轴向上长度缩短,纱的径向尺
寸,即直径加大,在粗纱、细纱的细度设计
图示
时应注意。
股线的捻合原理
什么是股线的捻合
反向加捻与同向加捻
双股股线的反向加捻原理
图示
几种特殊的股线加捻形式 图 示
加捻对股线性能的影响-强力、伸长、光泽、手感、捻伸
捻线工艺-单捻、复捻、捻向
粗纱机示意图
返回
喂入部分传动图
返回
返回
差 动 装 置
N 992 a 493 M
与 1485 1485 摆 动 装 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