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制品检验标准教程文件

木制品检验标准教程文件
木制品检验标准教程文件

木制品检验标准

遂川县洋鑫行实业有限公司

木制品检验标准

一、总则

1、供应商批量生产前必须先打一套产前样(试制品), 产前样(试制品)经本公司产品质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共

同确认后方可批量生产。同时,公司将样品进行封样处理,批量进货检验以封样产品为基准。(确认单)

2、供应商送货前,经进料品管 IQC 依照产前样和图纸对照检验。

3、进料品管确认进料品质并在送货单上签字后,仓库方可收货。

4、成品抽检率要达到10%以上,不良品不准入仓。

5、特殊情况,通过会审或特采(特殊方式采用,如:按等级采用)处理。

6、原则上不允许供应商在本公司返工或跟线处理。

二、检查方法:

1、按产前样(试制品)对照检查。

2、组装配套检查。区分材质、部件、五金、流程、规格、说明书以及其他相关配件等,安装说明书上的步骤进行完整安装,目的是检验产品结构和制作精度是否存在不足,同时也是对说明书是否正确进行操作验证。

3、物品或 50PCS 以下数量较少之物件采取全检方式,对一般物品采取抽检方式,抽检比例视品质状况而定。(进料抽检判定表注:不良品挑出,由供应商整修处理)

产品批量数抽检比率允许率

进口产品及内采: 1-50PCS 全检 2%以内

51-200 PCS 20% 3%以内

201-1500 PCS 15% 5%以内

1500PCS以上 10% 5%以内

4、.首件制作检验:

首件是量产的第一件合格产品。在每天开机、换模、模具修理、设备维修及物料更换时,作业员按照工程图纸、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制作首件。首件检验不合格,产品不能量产。首件确认分细作(或称机加工)首件确认、组立(或称组装)首件确认、油漆(或称涂装)首件确认、包装首件确认。

首见之必要时机:

a、批量生产之前;

b、调机、换模板之后;

c、操作员调换之后;

d、末件与首件之对照;

e、材料更换之后;

f、上班生产第一个配件;

g、调漆,换色之后(涂装);

h、首件检查

i、在生产进行中要 100%检验;

g、出现异常要立刻停机逐级汇报,部门间进行检讨经确认后方可生产;

三、质量外观检验常识

1、产品外观要求

产品外观要求是对木加工、涂饰加工、五金配件安装后的技术要求。

木加工完成后的产品,不允许存在以下缺陷:

a、人造板制成的部件应经封边处理而未经封边处理的;也就是说原则上人造板(多层板或中密度板)是要求全部封闭的,出了大面要贴面或者油漆封闭外,其截面裸漏在外面的部分全部要求封闭处理,封闭方式可采用油漆或其他材质。

b、覆面材料胶贴后存在脱胶、鼓泡、拼接处离缝和明透胶的;

c、零部件接合处、榫孔结合处,装板部件和各种支承件存在松动、离缝、断裂的;

d、产品外表倒楞、圆线、圆角存在不均匀不对称的;

e、雕刻、车木加工后存在花型线型不对称,铲底不平,有刀痕、破痕的;产品外表没有达到精光,内表没有达到细光,粗光部件存在锯毛,和创痕的等;

油漆加工后的产品不允许存在以下缺陷:

a、整件产品或成套产品有明显色差的;产品表面涂层存在漆膜皱皮,发黏的和漏漆的;

b、漆膜涂层有明显雾光、白楞、白点、油白、流挂、缩孔、刷毛、积粉、杂渣、划伤、鼓泡和脱皮的;(加图片)

c、软、硬质覆面材料表面存在凹陷。麻点、划伤、裂痕、崩角和刃口的;

d、产品不涂饰部位和产品内部不清洁的;

五金配件安装后的产品不允许存在以下缺陷:

A、配件缺件,有安装孔缺安装件的;安装件漏钉、透钉的;

b、活动部件起动不灵活的;配件安装不牢固有松动的;

c、安装孔周边毛边的。

四、木材含水率要求

木材含水率变化较大时,木材内部产生不均匀内应力,木材外观则发生变形、翘曲、开裂等重大缺陷。一

般的,江浙一带实木含水率按如下标准控制:实木备料段控制在 6~8 之间, 机加工段、组装段控制在 8~

10 之间。三夹板含水率控制在 6~12 之间,多层胶合板、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控制在 6~10 之间。

一般要控制在12以下。

九、组装检验标准

组装原则:密、平、牢、准

组装总体检验标准

1、组立前所有配件必须准确,包括材质、部件、五金、流程、规格、说明书等必须正确匹配;

2、所有组立接合处必须连接紧密、牢固无开裂、基准面平、正摆放、相关对角线相等、对称和谐;

3、所有组立的胶水必须按照质量要求正确使用;

4、所有组立部件的连接部位必须涂胶,涂胶均匀充足,组立后四周均有胶水外溢方可;

5、涂胶方法:涂胶前把所要涂胶的的部件用风枪把灰尘吹干净,空内涂胶必须环形分布,四壁均有涂胶;长孔

(母榫)胶水涂在较大的两侧壁上;公榫榫肩较大的部件榫肩部位需涂胶;

6、外溢的胶水及时擦拭干净,不能有遗留胶水以至于影响涂装;

7、组立时间必须保证,标准时间根据不同胶种而定;

装配要求

1、对角线长度对边长度≥1000 ≤1.5 <1000 ≤1.0 ,例如:婴儿床床头和护栏的对角线一般在1000mm——1400mm之内的,对角线长度误差应控制在1.5mm以下。

2、片件(面板)翘曲度,700≤对角线长度<1400 ≤1.5 ,对角线长度<700 ≤1.0,例如:把护栏或者床头放置在一个水平基准面上,正常应该四角平稳,如果有一边或者两边翘曲,那这个翘曲的范围应控制在1.5mm以下。

3、底脚平稳性 mm ≤1.5 ;例如:组装好的床或着家具,要求四脚平行着地,但是如果有翘曲现象,范围应控制在1.5mm 以下。

4、邻边垂直度 mm 面板对角线长度≥1000 ≤1.5,<1000 ≤1.0 ,就是指组装好的家具四角和地面的垂度,通过对角线的比对得出的数值。

电子元件来料检验标准(doc 32页)

电子元件来料检验标准(doc 32页)

上海零线电气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Q/LSD3401.1-2010 编制: QA规范来料检验版本号: A 页码:1 本页修改序号:00

1.目的 对本公司的进货原材料按规定进行检验和试验,确保产品的最终质量。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原材料的入库检验。 3.职责 检验员按检验手册对原材料进行检验与判定,并对检验结果的正确性负责。 4.检验 4.1检验方式:抽样检验。 4.2抽样方案:元器件类:按照GB 2828-87 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一般检查水 平Ⅱ进行。 非元器件类:按照GB 2828-87 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特殊检查 水平Ⅲ进行。 盘带包装物料按每盘取3只进行测试。 替代法检验的物料其替代数量依据本公司产品用量的2~3倍进 行替代测试。 4.3合格质量水平:A类不合格 AQL=0.4 B类不合格 AQL=1.5 替代法测试的 物料必须全部满足指标要求。 4.4 定义: A类不合格:指对本公司产品性能、安全、利益有严重影响不合格项目。 B类不合格:指对本公司产品性能影响轻微可限度接受的不合格项目。 5.检验仪器、仪表、量具的要求 所有的检验仪器、仪表、量具必须在校正计量期内。 6. 检验结果记录在“IQC来料检验报告”中。 文件编号:Q/LSD3401.2-2010 上海零线电气有限公司 编制: QA规范来料检验版本号:页码:2

本页修改序号:00 目录 材料名称材料类型页数电阻器元器件类 3 电容器(无极性)元器件类 4 电容器(有极性)元器件类 5 电感器元器件类 6 集成电路元器件类7,8 线路板元器件类9 二极管元器件类10 三极管元器件类11 塑料件非元器件类12 场效应管/IGBT 元器件类13 插针、插座元器件类14 线材非元器件类15 高频变压器元器件类16 螺钉、铜螺柱、8字扣、万向转非元器件类17 三端稳压器(78L05)元器件类18 控制变压器非元器件类19 数显表元器件类20 扎带非元器件类21 说明书、包装箱等印刷品非元器件类22 海绵胶条、贴片非元器件类23 热缩套管非元器件类24 跳线非元器件类25 蜂鸣片元器件类26 蜂鸣器元器件类27 晶体、陶振、滤波器元器件类28 继电器元器件类29 自恢复保险丝元器件类30 送丝机构元器件类31 辅料非元器件类32

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监督管理细则(试行)

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监督管理细则(试行) 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监督管理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监管有效、诚信有序的检验鉴定行业秩序,规范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的业务行为,加强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管理办法》(一下简称《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的机构(以下简称检验鉴定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检验鉴定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地区的检验鉴定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必要时,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可授权分支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地区部分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检验鉴定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包括:日常检查、年度审查、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违法违规行为处理等。 第五条检验鉴定机构应当经过国家质检总局的许可,方可办理检验鉴定业务。未经许可的检验鉴定机构不得从事检验鉴定业务。 检验鉴定机构应当接受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检验检疫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对检验鉴定机构实施日常监督管理,对知悉的商业及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七条检验检疫机构应接受检验鉴定机构的服务对象以及社会有关方面对检验鉴定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投诉,调查属实的,依法处理。 第八条国家质检总局及其设在各地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应建立检验鉴定机构监督管理信息通报制度,对外公布许可检验鉴定机构名录、日常监督管理情况、违法行为,设立举报、投诉的电话和电子信箱。 第二章日常检查 第九条直属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地区检验鉴定机构的日常检查工作,经直属检验检疫机构授权的分支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地区部分日常检查工作。 第十条日常检查是指检验检疫机构对经许可的检验鉴定机构的日常检验 鉴定业务及与检验鉴定相关业务的监督检查,其形式主要包括例行检查和现场跟踪检查。 检验鉴定机构注册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负责例行检查,检验鉴定业务活动发生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负责现场跟踪检查。 例行检查每年至少一次,现场跟踪检查可根据检验检疫机构以往对检验鉴定机构监督管理的情况和检验鉴定机构业务开展情况决定。 第十一条对举报、投诉或者其它途径发现检验鉴定机构有涉嫌违法违规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类 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课程学分:8 总学时:144 1 课程定位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趋势及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在充分进行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以培养食品检验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人才为办学目标,主要为广东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培养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技术骨干,学生毕业后主要在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岗位上工作。 食品检验技术(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属于产品质量控制范畴内的专门技术,在企业实际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食品产品研发、原料供应、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是食品质量控制与安全保证不可缺少的手段。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依据食品相关标准,运用分析的手段,对各类食品(包括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及包装材料)的成分和含量进行检测,进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实验学科。理化检验是企业检验岗位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食品检验职业技能鉴定的核心部分。所以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素养的养成和专业的发展起主要支撑作用。 本课程是学生在完成分析化学、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等课程的学习后再进行学习,并通过食品检验校内生产实训、顶岗实习等后续课程的强化,使学生可以逐步获得独立进行食品理化检验的工作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食品食品质量安全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团结协作、拓展创新等综合能力。 2 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现代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熟悉食品相关标准,具有高水平的食品检验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

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人员资格-基础知识50要点

1.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 2.1988年,我国原商检部门最早将这一编码制度应用于原产地证的签发管理中。我国海关 已于1992年1月1日开始以H.S编码为基础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制》 3.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不符合约定的,应依法承担的责 任 4.FOB、CFR、CIF仅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运输,而FCA、CPT、CIP不仅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运 输,同样适用陆运空运等多联方式 5.我国自1959年起以米制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制度,在1991年起采用现代米制。 6.条形码是快速、准确的进行商品信息交流和物流控制的现代化手段。目前,条形码被世 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 7.商品的品质是商品的内在质量和外官形态的综合,是反映商品满足使用者明确和隐含需 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8.我国法律规定在国内销售的商品不得使用中性包装。 9.商检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加强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规范进出口商品的检验行为,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进出口贸易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对外贸易的顺利发展。”10.合同的履行,是指债务人全面地,适当地完成其合同义务,债权人的合同债权得到完全 实现。《合同法》第六十条规定,合同履行的原则主要包括全面履行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两项 11.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有四种:和解、调节、仲裁、诉讼 12.共同海损,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遭遇共同危险时,为了共同 的安全,有意地、合理的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的牺牲、支付的特殊费用,由受益的各方按比例分摊的法律制度。 13.代为求偿权,又称“利益转让”活简称“代位权”。是各国保险法立法共同承担的一项 债权转移制度。代位求偿权仅适用于财产保险 14.《检验证书》,适用于经检验不符合要求的入境货物和报检人要求或交接。结汇。结算 需要的入境货物。 15.销售服务过程包括进货验收、入库存放、提货搬运、商品陈列、装配调试、包装服务、 维修退货等内容。这一过程中工作质量最终影响商品非自身质量的优略。因此,商品良好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质量已被视为商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16.海运提单简称提单,是承运人收到货物后出具的货物收据,也是承运人签署的运输契约,

锂电池来料检验的标准新.docx

序号更改前章节 / 条款内容更改后章节 / 条款内容更改后版本提出人批准人生效日期1全页次全版更新A1熊佳敏蔡大军2016-6-17 2检验项目更新A2

1、目的 使锂电池在我司入料及制程中相关检验人员有所依据,确保锂电池满足质量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联维亚所有锂电池的来料检验。 3、职责 品保单位:依据本检验规范进行入料检验,判定检验结果。 4、引用标准 引用GB/T31241-2014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电池安全要求,GB/T18287-2013移动电话用锂电池总规范。 抽样检验依GB/T 2828-2003标准,按一般检验Ⅱ级水平,Cri:代表致命缺陷,AQL =0;Maj :代表主要缺陷,AQL =;Min :代表次要缺陷,AQL =;常规充放电测试按特殊检验S-3级水平进行检验。 5、缺陷定义 致命缺陷:产品存在对使用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缺陷。 主要缺陷:功能缺陷影响正常使用,性能参数超出规格标准,导致客户拒绝购买的严重外观缺陷;包装存在可 能影响到产品形象的缺陷。 次要缺陷:不影响产品使用,最终客户有可能愿意让步接受的缺陷。 6、工作工序 检验条件 荧光灯强度:400— 800Lux( 60W—100W)或自然光; 检查距离: 30-35cm; 目视 +放大镜、数显卡尺、样品、承认检验条件检验时间:10s± 5s; 书、万用表、电池综合测试仪检验角度:水平方位45°± 15°; 检验人员裸视或矫正视力以上,不能有色盲、色弱者。 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抽样判 内容检验工具抽样数 定 1. 工艺检查:电池工艺与承认书及样品核对一致,每批来料抽检3-5PCS/ 目视 / 样Maj 外观解剖观察内部结构,不允许轻易更改工艺(保护板安装位置,绝批 品 / 剪钳 缘胶纸材质、颜色,线头绝缘方式等)。

来料检验标准

隔离并标识 来料检验报告 特采 选用 退货 供应商 NG OK 跟进签批 1. 目的:确保来料质量符合本公司规定要求。 2. 范围:适合公司原辅材料及外加工半成品的检验。 3. 职责:质控部:负责材料的检验。 4.作业流程: 5.公司来料按类别分类为:纸张类、辅料类、外协类。 5.1 纸张类 5.1.1 术语及定义: A 、尺寸偏差(横向坚向):对规矩型样品进行平行或垂直方向测量得到数据与标准数据比。 B 、歪斜底:对规矩型样品,进行对角线测量,对比其两者的数据差异。 C 、克重:指在一般条件下,所测量数据(不考虑环境及材料本身的含水量)。 1.仓管员通知IQC 检验。 2.IQC 开始准备检验。 检验合格流程: 1、IQC 依据《物料RoHS 对应清单》确认所来物料其 有害物质含量是否符合要求后进行后续检验,如不符合作则直接作退货处理; 2、检验物料与《收货通知单》一致性及外观有无异常。 3、据物料的抽样标准及检验标准进行验收检查,填写《来料检验报告单》。 3、检验合格后书面通知仓库办理入库手续,并挂“合 格品”标识牌,注明检验状态、检验时间及检验人。 检验不合格流程: 1、检验不合格的,由IQC 挂“不合格品”标识牌,通知仓库隔离并提交《来料检验报告单上报品质经理处理。 2、根据《来料检验报告单》的签批情况,进行相关处理。 3、特采与选用合格的按合格品流程入仓,选用不合格的与报告签批退货的通知仓库退供应商。 流程 操作规范 OK NG IQC 验收物料 通知IQC 检验 仓库 品质部 异常处理 入库

D、厚薄均匀度:包含同一样张的不同部位或不同样张的同一部位两组数据。 5.1.2 指标要求: 来料与《来料通知单》一致,有效的标签(生产厂家、日期、批号及等级等),整批 纸张平整,没有卷曲,外观包装一致,包装完好。 5.1.3 抽样标准: 5.1.3.1 来料为散装纸(分切纸等)的,按国标GB2828.1-2003的AQL 2.5标准进行抽检。 5.1.3.2来料为板装铜版纸、灰卡纸、单铜纸、哑粉纸的查看外观及生产日期即可。 5.1.3.3 来料为大批量的,按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进行抽检: A、同一生产日期或生产批次的,只抽检一板,每板随机抽5张。 B、不同生产日期或生产批次的,每板都随机抽5张。 5.1.4 检验项目、标准与使用: 检验 项目 控制标准轻微缺陷严重缺陷使用仪器操作方法 尺寸±1mm,歪斜度<0.5mm ±2mm,歪斜度≤1mm ±2mm以上,歪斜度≤ 2mm 卷尺/直 尺 见5.1.5.1 克重±5% ±8% ±8%以上电子天平见5.1.5.2 厚薄偏差<5% ±8% ±8%以上测厚仪见5.1.5.3 纸张颜色同一克重不同批次纸张颜 色相对一致。 同一克重不同批次 的纸张有轻微的纸 张颜色偏差。 同一克重不同批次的 纸张有明显的纸张颜 色不一致。 无见5.1.5.4 纸纹同批纸张纸纹一致或纸纹 不一致的纸有明确标识。 同一批纸纸纹不一 致,且无标识。 无见5.1.5.5 尘埃度直径小于0.2mm2的斑点、 墨点或污点,且一张纸表面 不允许大余等于2处。 有大于0.2 mm2的不 良斑点,且一张纸上 斑点多于10处。 无见5.1.5.6 耐折度反复折摺10次不应有裂 痕。 反复折摺10有轻微 裂痕。 反复折摺10有严重裂 痕。 无见5.1.5.7 含水量 双胶:<8% 灰卡:<12% 铜板:<10% ±2% ±2%以上 高周波数 字水分仪 见5.1.5.8 5.1.5 检验方法、使用仪器及保养。 5.1.5.1 尺寸检验: 5.1.5.1.1 使用仪器:卷尺/直尺。 5.1.5.1.2 取样要求:待测样品全样(整幅)。 5.1.5.1.3 操作方法: A、将待测样品平放在台面上。 B、样品边缘与0刻度对齐。

《食品标准》掺伪食品检验课程标准

《掺伪食品检验》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课程主要介绍各类食品商品质量检验有关的内容。主要包括:粮谷、粮油制品、糕点糖果、蔬菜果品、肉蛋及制品、乳及乳制品、酒类、软饮料、调味品、茶叶等食品的检验。介绍每类食品商品分类或种类、商品及原料、质量特点、质量要求、质量标准、检验项目、质量检验方法选择、各类食品主要可能的掺假形式及检验方法等有关基本知识;介绍识别变质食品、伪劣食品商品和绿色食品等有关的基本科学知识及基本技能。介绍掺伪食品质量检验现状、必要性及前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各类食品商品的感观特性、理化指标、检验方法及发展动态、理解其方法原理、掌握操作技能、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鉴别掺伪食品的方法、操作技能为整顿食品市场、发展食品工业、开拓食品贸易培养新型实用人才。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食品商品基本概念 第二节掺伪食品鉴别 要求:了解食品商品分类、特点、要求、作用、发展掺伪食品定义、方式、 特点、产生及现状,鉴别要求、检验的法律依据、危害、处理及技术措施。 第二章粮品类 第一节粮谷 第二节粮谷类制品 第三节常见掺伪粮谷的鉴别检验 要求:了解大米、面粉、大豆、淀粉及其相关制品的质量标准、检验项目, 掌握其检验方法:鉴别大米新旧程度,面粉冲混杂物粘面剂、硼砂的检验,玉米、小米中色素的鉴别,油条中掺洗衣粉的鉴别。 第三章食用油脂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食用油脂的检验 第三节食用油脂掺伪鉴别 要求:了解食用油脂分类、植物油料、油脂用其制品的检验项目。掌握其检验方法以及芝麻油掺伪,食用油中掺桐油、矿物油,菜籽油中掺棕榈油等的鉴别方法。第四章肉、禽、蛋、水产类 第一节肉用家禽 第二节畜肉制品 第三节蛋用蛋制品 第四节水产品 第五节畜肉类食物掺伪鉴别 要求:了解向用家畜:猪、牛、羊。鸡、鸭、蛋、水产及其灌肠制品、干肉制品、蛋糕等的质量标准。掌握其质量检验方法和掺伪鉴别。

电子材料来料检验标准

目录 1、电阻器检验……………………………………………………………第3-4页 2、电解电容检验…………………………………………………………第5-6页 3、薄膜.贴片电容检……………………………………………………第7-8页 4、三极管MOS管检验 (9) 5、二极管检验 (10) 6、线路板检验 (11) 7、电感,变压器检验 (12) 8、跳线检验 (13) 9、导线检验 (14) 10、接线端子检验 (15) 11、塑料外壳检验 (16) 12、助焊剂检验 (17) 13、焊锡检验 (18) 14、灯珠检验 (19)

一、电阻器检验 电阻通用检验方法 1.检验项目:型号规格、外观、尺寸、电阻值、可焊性、耐温性、耐压性、真伪性、耐冲击性2.检验设备:游标卡尺、锡炉、LCR数字电桥、高温箱 3.抽样标准:GB/T2828.1-2003 AQL-Ⅱ MI=2.5 MA=0.4 CR=0 4.检验步骤: 4.1型号规格、外观检验: a)检验方法:目测法 b)要求:型号正确,色环、标志正确,且要清晰、可识别;电阻油漆不起皮,无机械损伤;引脚无氧化,无断裂,无涂漆。贴片电阻外包装或LABEL上的P/N及 实物是否都正确。 4.2尺寸检验: a)检验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 b)要求:尺寸应与样品一致。 4.3电阻值检验: a)检验方法:LCR数字电桥测量(测试方式为串联1KHZ) b)要求:电阻值在标称值的允许范围内。 4.4可焊性检验: a)检验方法:待测电阻先浸助焊剂,然后浸入适度温度的锡炉中(以插件组调试的温 度为准),浸锡时间3秒,浸锡深度距离电阻体根部2mm。 b)要求:浸锡部分上锡良好,光亮、无针孔现象。 4.5耐温性检验: a)检验方法:把电阻放入高温箱测试 把电阻放进高温箱,温度100℃,1小时后取出电阻待其冷却后用LCR 数字电桥测其阻值。 b) 要求:电阻值应保持在标称值的允许范围内。 电阻特殊检验方法 4.6 耐压测试(只针对碳膜电阻470K 1/2W、560K 1/2W、680K 1/2W): a) 测试仪器:耐压测试仪 b) 测试条件:漏电流0.5mA,根据公式U=P*R 设置测试电压(U为直流) c) 测试方法:在上述条件下,连续通电1分钟不击穿。 d) 冲击试验:连续冲击被测电阻10次,电阻不能有击穿现象。 e)要求:经过上述试验,被测电阻阻值应保持在标称±5%范围内。 4.7 保险用电阻检验(只针对脉冲电阻、线绕电阻): a) 真伪检验:用介刀刮开电阻漆层 b) 要求(脉冲电阻):电阻体为黑色无刻槽 c) 要求(线绕电阻):电阻体有银色线缠绕在上面 e) 冲击试验:各电阻接上相应的负载作连续冲击试验(开1秒关10秒)10次 脉冲电阻10R 1/4W 接200W/220V白炽灯泡负载 脉冲电阻3.6R 1/2W 接500W/220V白炽灯泡负载 线绕电阻3.9R 1/2W 接800W/220V白炽灯泡负载

《食品质量管理》课程标准

《食品质量管理》课程标准 1.前言 1.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1.2 适用专业三年制食品营养与检测。 1.3 课程性质《食品质量管理》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先修课程是《基础化学》、《食品化学》、《仪器分析》、《食品加工技术》、《食品理化检测》、《食品微生物》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食品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食品设计、加工、贮藏和销售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方法;深入理解食品质量控制的方法,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培养学生食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的应用,学会针对不同食品加工企业进行质量保证体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以适应日益严格的安全食品生产、质量检验、控制及评价工作的需要。它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规范性的课程。 1.4 设计思路食品质量管理的课程设计是根据以就业为主导、职业岗位为载体、工作任务为目标,按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需求。该课程是在对食品质量管理岗位群的职业分析基础上,确立典型工作任务,然后设计其职业行动领域,最后转化为该学习领域。该学习领域的情景设计与食品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工作方式相一致,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来学习掌握相应的职业能力。本学习领域课程以食品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为主线,以现场实际操作和场景模拟为主要手段来进行教学。整个学习领域包括10章,每个章节依据它的难易程度及重要程度,分配不同的学时,共计56个学时。在课程的结束安排学生进行一周的实训,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与应用。整个教学组织过程中强调3个原则:(1)开放性原则:以现实社会中食品链的各个环节为载体进行实际训练;关注社会食品焦点问题,提出问

进出口检验鉴定资格考试试题

进出口检验鉴定资格考试试题(基础知识部分) (2010-05-14 23:07:43) 第一部分:判断题,每题0.5分(请用“T”表示正确,“F”表示错误) 1)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 2) H.S编码是专为海关征税而建立的。 3) 所有的违约行为都导致违约责任。 4) 在国际贸易术语当中,FOB,CIR和CIP仅适合海运和内河运输,而FCA,CPT和CIF 适用于多种运输方式。 5) 我国自1959年起以米制作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制度,从1990年开始采用现代米制。 6) 进出口属于进出口技术,应当向商务部办理合同备案登记。 7) 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人和与资合公司的双重性质,而股份有限公司具有典型的合资性质。 8) 《海商法》中的船舶包括用于军事需要的船艇。 9) 责任保险担保只能限额给付。 10) 国家标准是强制性标准。 11) 条形码是商品流通与国际市场的一种通用的国际语言,是商品身份证的国际统一编号。 12) 一船玉米,因高温潮湿在海运途中发霉变质,此种情况不在海上运输保险的承保范围内。 13) 在FCA、CPT和CIP条件下,其奉献的界定以货交承运人而定。 14) 商品的品质是指商品的内在质量。 15) 我国法律规定,出口商品不得使用中性包装。 16) 我国关境是指除单独关境以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部领域。 17) 海上保险合同是一种“限制性赔偿合同”。 18) 人寿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保险人请求给付保险金的权利,自其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3年不行使而消灭。 19) 海商法是民法的一个特别法。 20) 我国的《海商法》适用于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及港口之间的货物及旅客运输以及船舶碰撞和海难救助等海上事故。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以下简称《商检法》是规范进出口商品检验活动的基本法,它源于进出口商品检验活动,同时又服务于进出口商品检验。 22) 《商检法》的立法宗旨是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维护国家安全。 23) 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主要是基于当事人的委托,从事进出口商品的检验鉴定工作,其性质是商业性委托检验。 24) 进口商品装运前经检验可以替代按照规定对商品进口后进行的最终检验和验收。 25) 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出口商品,当产地与出境口岸不一致时,出口商品可以直接向口岸商检机构申请检验。 26) 合同履行的原则有适当履行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27) 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有协商、调解和仲裁三种。 28) 所谓共同海损就是共同遭受的财产损失。 29) 保险事故是指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约定的任何海上事故,包括与海上航行有关的发生与内河或者陆上的事故。 30) 代位求偿权仅适用于财产保险。 31)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标的是进出口货物,是指有形动产。

《食品分析》课程标准.

《食品分析》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食品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理论基础是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等基础理论课。课程主研究、讨论食品生产、科研,营养学研究,卫生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所需解决食品组分、含量分析,结构、作用的确定等问题;主要的内容有: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污染物等。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化学法,物理法,仪器分析法等。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后续课程有食品工艺学、食品品质控制管理等。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学科。其主要任务是依据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按照制订的技术标准对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验。食品分析的作用是为食品行业把好生产质量关,为改进生产工艺、加工技术和包装技术、开发新的食品资源提供依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掌握食品分析和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正确处理分析结果,具有较强的综合实验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食品分析的性质、任务和作用。 2.食品分析的内容。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 1.食品分析方法及发展方向。 2.食品分析的学习方法和主要的参考资料。 第二章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 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正确采集样品的方法。 2.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及分析方法的选择。 3.掌握食品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的方法。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 1. 样品的制备及保存方法。了解国内外食品分析标准。 第三章 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熟练掌握比重法、折光法、旋光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 理解和掌握比重法、折光法、旋光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原理。 第四章水分和水分活度值的测定 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水分的测定方法:干燥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

IQC来料检验规范

深圳市恒浩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IQC来料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 版本号: *修订覆历* 版本文件变更单号修订项目修订日期 制定审核批准 日期日期日期 发放范围:(在此声明发放部门、人员及数量) 品质部( 1 ) 生产部(1) 仓储部(1)市场部() 研发部(1)工程部(1)

深圳市恒浩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IQC来料检验规范文件编号 版本 文件类型3级文件 第1页共5页 一、目的 为保证本公司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益,对来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所有入库之物料都符合本公司使用要求,特定此规范。 二、范围 凡本公司采购物料、外发加工或客户提供物料,以及自行加工物料/半成品均使用于本规范。 三、责任单位 3.1品质部负责本规范的制定、修改、废止的起草工作。 3.2总经办负责对本规范的制定、修改、废止的核准工作。 3.3作业部门:品质部IQC。 四、检验规则 4.1抽样计划 依据MIL-STD-105E单次抽样计划。 4.2品质特性:分为一般特性和特殊特性。 4.2.1一般特性 a 检验工作容易,如外观特性等。 b 品质特性对产品有直接且重大的影响。 c 品质特性变异大的。 4.2.2特殊特性 a 检验工作复杂,用时或费用高的。 b 品质特性可有其他特性的检验参考判定的。 c 品质特性变异小。 d 破坏性的试验。 4.3检验标准 4.3.1一般特性采用MIL-STD-105E正常单次抽检一般II级水准。 4.3.2特殊特性采用MIL-STD-105E正常单次抽检特殊S-2级水准。 4.4缺陷等级:由抽样检验中发现的不符合品质标准的瑕疵,且份如下三种 4.4.1致命缺陷(CR): 能或可能危害到使用者、携带者的生命或财产安全的缺陷,称为致命严重缺陷,用CR表示。 4.4.2主要缺陷(MAJ): 不能正常使用或使用效果差的缺陷,称为主要缺陷,用MAJ表示。 4.4.3次要缺陷(MIN): 不影响产品正常使用的缺陷,称为次要缺陷,用MIN表示。 4.5允收水准(AQL) 4.5.1 AQL的定义 AQL即Acceptable quality level,是可以接受的品质部良率上限,也称之为允许接受品质水准。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学时/学分:64/4 编制人: 1.课程概述 1.1课程性质 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关系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与食品加工、发酵生产、食品检验等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密切相关,是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资格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细菌的生化试验、食品微生物指标检验与分析等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无菌操作技术、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技术、微生物鉴定技术关键能力;使学生能适应食品行业技术领域相关职业岗位(食品检验、酒酿造操作、品质控制)的工作要求。它以食品微生物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为进一步学习食品工艺、食品检测技术实训等后续课程提供理论和技能支撑。 1.2设计思路 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 本课程是依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对应的质检员、化验员、品控员等职业岗位要求而开设。主要培养学生的微生物检测技能,在掌握与食品卫生检验中的有关微生物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检验方法,及时、准确地对食品样品做出食品卫生检验报告,为食品安全生产及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 本课程以食品企业工作岗位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发酵食品和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微生物培养和检验技能培训为核心。在内容选取上,我们遵循以下标准:(1)针对岗位工作必需够用;(2)教学内容跟踪国家及行业标准;(3)将每个项目按实际工作完整

商品检验鉴定人员文档

商品检验鉴定人员文档 Document of commodity inspection and appraisal perso nnel 编订:JinTai College

商品检验鉴定人员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自我鉴定是个人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 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的一个自我总结。篇幅短小,语言概括、简洁、扼要,具有评语和结论性质。本文档根据自我鉴定内容要求展 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针对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行业的新情况,根据培养 检验鉴定新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推动行业发展的需要,国家质检总局检验监管司组织编写了这套进出口培训教材。 培训教材分上、下两册,上册《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基 础知识》是与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密切相关的经济基础知识,共3篇18章。下册《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实务》是进出 口 天堂ii初章战乱魅影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商品检验鉴定业务理论和实务基础知识,共两篇8章。 该书涉及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中各方面的知识,是 迄今为止比较系统和全面介绍该业务领域相关经济和理论基础

知识以及工作程序和方法等实务知识的一套业务培训教材。由于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对象广泛,检验专业技术差异很大,难以在一本书中全部介绍,因此本书内容仅限各专业共同要求掌握的知识,使得本书具备了很强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该书可作为检验鉴定人员的业务培训教材和自学教材。 该书定价(上、下册):70.00元 邮购价:80.00元 咨询电话:(010)xxxxxxx 关于20xx年度第一次全国进出口商品 检验鉴定人员资格考试的公告 国家质检总局决定于20xx年5月26日举行20xx年度第一次全国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人员资格考试(以下简称“资格考试”),现就考试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考试内容、形式、时间、地点 20xx年度第一次资格考试采取计算机化考试形式,全部考试科目通过计算机操作进行。全国统一命题、统一时间、统一评分标准、闭卷考试。

《食品质量管理》课程标准

食品质量管理》课程标准 1.前言 1.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1.2 适用专业三年制食品营养与检测。 1.3 课程性质《食品质量管理》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先修课程是《基础化学》、《食品化学》、《仪器分析》、《食品加工技术》、《食品理化检测》、《食品微生物》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食品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食品设计、加工、贮藏和销售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方法;深入理解食品质量控制的方法,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培养学生食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的应用,学会针对不同食品加工企业进行质量保证体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以适应日益严格的安全食品生产、质量检验、控制及评价工作的需要。它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规范性的课程。 1.4 设计思路食品质量管理的课程设计是根据以就业为主导、职业岗位为载体、工作任务为目标,按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需求。该课程是在对食品质量管理岗位群的职业分析基础上,确立典型工作任务,然后设计其职业行动领域,最后转化为该学习领域。该学习领域的情景设计与食品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工作方式相一致,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来学 习掌握相应的职业能力。 本学习领域课程以食品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为主线,以现场实际操作和场景模拟为主要手段来进行教学。整个学习领域包括10 章,每个章节依据 它的 难易程度及重要程度,分配不同的学时,共计56 个学时。在课程的结束安 排学 生进行一周的实训,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与应用。整个教学组织过程中强调3 个原则:(1)开放性原则:以现实社会中食品链的各个环节为载体进行实际训练;关注社会食品焦点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多层次思考,综合归纳总结 1 的能力。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能力的发展有机

全国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人员资格考

第一篇国际贸易实务基本知识 第一章国际贸易术语 1、国际贸易惯例的作用 2、有关贸易术语的三个国际贸易惯例(名称、基本内容、作用、适用范围) 3、传统的三大贸易术语:卖方共同的基本义务有哪些、不同之处又有哪些、买方的义务是 什么、风险的划分点是什么、术语的变化情况(装船费和卸货费的负担) 4、新贸易术语:卖方的共同义务有哪些、不同之处又有什么、风险的划分点 5、传统的贸易术语与新贸易术语有哪些区别 第二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6、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概念、特征(4个) 7、国内法、国际条例、国际惯例的适用范围、约束力和有效性 8、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有效成立的条件(3个) 9、合同的基本内容(合同标的、商品价格、买卖双方的义务、争议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10、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双方的义务 11、订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三种形式(口头、书面、行为表示) 第三章国际贸易商品的品质、数量、包装和作价 12、商品品质的定义 13、品质公差的含义、主要适用对象 14、品质机动幅度的含义、只要适用对象、实践中规定这种幅度的方法有哪三种 15、商品品质的表示方法(实物表示和文字说明表示,这两种表示方法还可细分为什么)、 16、商品的度量衡制度有哪四种,其主要的单位是什么、适用的国家有哪些 17、商品的质量表示方法(2种):以个数表示和以度量衡单位表示,在这里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单位换算 18、计算重量的方法(5种)、它们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19、要重量掌握公式的计算、去年考试已出现 20、商品包装的分类:按包装方式分(3种)、按包装的作用分(2种) 21、包装包装运输标志的分类和作用 22、佣金和折扣的区别 23、含佣价的计算公式 24、折实价的计算公式 25、出口商品成本核算的两个主要指标(出口商品的换汇成本、出口盈亏率) 26、出口商品换汇成本的计算公式 27、出口盈亏率的计算公式 第四章国际贸易的运输和保险 28、国际贸易的运输方式的种类 29、海洋运输的分类(班运运输和租船运输)、班轮运输的特点:(四定一负责) 30、不同运输方式下的运输单据种类 31、海运提单的作用(除具有运输契约和货物收据的作用外,它还代表了一种物权,除多式联运单据的抬头是不定抬头货指示性抬头时也具有这么一种物权作用外,其他单据都不具有这种作用) 32、装运条款的主要内容(装运时间、装运港和目的地、能否分装和转运、滞期和速遣条款) 33、海运货物保险的保障范围(保障的风险、保障的损失和保障范围) 34、保障的风险分类:一般外来风险和特殊外来风险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食品检验)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况 注:课程类别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岗位方向课。 二、专业对课程要求 《食品营养与卫生》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以培养学生从食品营养与卫生的观点出发,掌握营养素在人体中的功能、人体缺乏中毒症、影响吸收的因素,推荐营养素需要量和主要来源、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营养配餐、食品污染途径及预防措施、食物中毒的发病机理及预防、各类食品的营养与卫生要求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在食品企业或健康机构解决食品营养与卫生所涉及到的实际问题,具备参加四级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考试的知识与技能。 三、课程培养目标 总体目标: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现代食品、营养、卫生科学知识,又具有食物选择、食谱制定、营养评价、营养卫生教育等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 知识目标: 1、掌握各类营养素的功能、营养价值和食物来源; 2、掌握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3、掌握各类人群的营养特点和需要;

4、掌握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 5、掌握食品污染的概念、来源、危害及防止措施; 6、掌握食物中毒及预防; 7、掌握各类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和管理措施。 能力目标: 1、具有简单食谱编制能力; 2、具有食物选择与营养价值评价的能力; 3、具有食品营养、食品卫生宣教能力; 素质目标: 1、方法能力:继续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 2、社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灵活适应能力、沟通能力。 四、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以“必需够用、实用、职业定向”为原则,以岗位及工作任务为依据,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将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内化于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掌握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技术,同时注意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与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课程设计的职业性: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针对公共营养师活动领域,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逻辑顺序来组织。

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人员资格 基础知道个人总结

检验鉴定考试-基础知识个人总结 1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FOB、CFR、 CIF、 FCA、CPT和CIP六个主要贸易术语概念;买卖双方基本义务;不同术语对买卖双方在风险、责任和费用等方面的具体义务;术语变形情况。 答案: FOB是Free on board,装运港船上交货,要指明装运港的名称,如FOB NINGBO CHINA.它是指货物在指定装运港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交货义务。 CFR是Cost and Freight,成本加运费,指卖方将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后,并支付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所需的费用和运费,就算完成交货。 CIF是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成本加保险加运费,指卖方须支付将货物运至目的港所需的运费和费用,但交货后货物灭失和损坏的风险及由于各种事件造成的额外费用即由卖方转移到买方。此外,卖方还必须办理海运货物保险。 FCA是Free Carrier ,货交承运人,是指卖方只要将已经过出口清关的货物在指定地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即完成交货义务。 CPT是Carrier Paid to ,运费付至,是指卖方向其指定的承运人交货,并须支付将货物运至目的地的运费,而交货之后的一切风险和其他费用由买方承担。 CIP 是 Carrier and Insurance Paid to ,运费、保险费付至,是指卖方向其指定承运人交货,并须支付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的运费、负责办理运输保险,支付保险费,而买方承担交货后的一切风险和其他费用。 总结:1.运输方式不同。FOB、CFR、CIP仅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运输。而FCA、CPT、 CIP不仅适用于海运和内河,同样适合陆运空运等多式联运方式。 2.交货和风险转移地点不同。前三种均为装运港船舷,风险划分以船舷为界。后三种因不同运输方式和约定而定,其风险的界定以货交承运人为界。 3.装卸费用负担不同。前三种,如果租船方式,买卖双方应明确装卸费用由哪方负担,而后三种的装卸费用由承运人负担。 4.运输单据不同。前三种,卖方一般提交已装船清洁提单,而后三者,卖方提供的单据则视不同的运输方式而定,有提单、铁路运单、公路运单、航空运单等多式联运单据。 2.国内法、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适用范围、约束力和有效性。 答案:国内法。我国按照国际通行的法律与惯例,规定合同当事人可自主选择处理争议所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于与合同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一般而言,我国的国际贸易买卖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双边或多边国际条约。应符合双方所在国家政府间所缔结的有关条约和规定。。其中与我国最密切的是1998年生效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 国际贸易惯例。国际贸易不是法律,对贸易双方不具有强制性。只有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使用某一惯例才对当事人有约束力。但是,国际惯例对国际贸易实践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交易双方未对某一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也未注明该合同适用某项惯例,在合同执行中发生争议时,受理该争议案的司法和仲裁机构常常会引用国际惯例来进行判决或裁决。

0801食品理化分析课程标准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食品理化分析》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食品理化分析,课程代码:TC1 总学时数:72 学时(理论课学时:36学时实践课学时:36 学时) 适用专业:08 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1. 课程概述 1.1课程的性质 《食品理化分析》是专门研究各种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价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它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食品理化分析》课程任务是:在学生基本了解了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原理、各种分析检测仪器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掌握食品理化分析的基本知识,具有合理选用分析检测方法、分析检测仪器能力,能够制定食品中各种检测组分的检测规程,熟练掌握各种组分检测的国家第一法(即国家仲裁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应用现代分析检测方法和设备检测的能力,对在线食品生产质量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具备分析、解决生产中与现代食品产品质量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1.2、课程定位 1.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随着食品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食品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食品加工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的分析检测方法大量应用,根据对食品企业的调查,这些新技术新方法所对应的岗位群主要分布在各类食品生产工艺的操作、设备的调试、食品在线品质管理、食品化验室化验、食品产品质量技术监督及食品的销售与技术服务岗位。 因此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培养生产、分析检测、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能在食品企业、商检、卫生防疫等领域,从事与食品质量检验有关的技术、管理、食品生产及教学、实验等相关工作的高等技术性应用型人才。 2.课程定位 食品理化分析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技术技能课程,综合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和《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的相关内容,具有实践性强、应用面广的特点,该课程是学生考取中级食品检验工资格证书、毕业就业的坚实基础,该课程对学生受益面大,影响非常深远。一名从事食品分析检验工作的人员必须学好《食品理化分析》课程的内容,无论是食品企业产品质量控制分析、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还是食品超市,其检测分析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几乎全在此课程中。 学生掌握了食品理化分析课程以后,能够从事食品一般营养成分的分析;食品安全性分析与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