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心肺功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氧运动的生理基础
1. 有氧运动的生理基础
乳酸阈 定义: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 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 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乳酸 阈有氧运动的乳酸拐点多在4mmol/L。
意义:乳酸阈反映了人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 乳酸开始积累时的VO2max百分利用率,其阈值的高低 是反映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又一重要生理指标。
加强医务监督,牢记安全第一 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运动注意 事项
个别对待,持之以恒 防止疲劳,注意训练卫生
(二)耐力运动训练方法与分析
方法 持续训练法(主要)
循环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 整理运动(5~10min) 法特莱克速度游戏等。
组成 准备活动(5~10min)
运动训练(30~60min)
绝对禁忌证主要包括:急性或近期的心肌梗死、不稳定
性心绞痛、急性心肌炎和急性心包炎等 。
相对禁忌证主要包括:不引起临床症状加重,或可以控
制不引起严重后果的病症等。
4.常用的运动试验方案
5.运动试验终止指标
心脏表现:心绞痛、心律不齐;心电图严重异常; 外周循环障碍表现:脸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 呼吸系统:严重呼吸困难; 中枢神经系统及胃肠表现:头痛、头晕、共济失调;恶性、
续运动2~3min),完成该项运动的理论需氧量与实际耗 氧量之差。 最大氧亏积累是衡量机体无氧供能能力的重要标志。
2. 无氧运动训练
四、耐力运动处方
(一)耐力运动处方组成
概念
耐力训练是心 肺功能训练的最主 要方法,其运动训 练以运动处方进行 指导与实施,也称 耐力运动处方。
运动方式 运动强度
组 成
毛细血管与肌纤维的比值增大
2. 血压的变化
血压:收缩压、舒张压与平均动脉压 。
运动时,收缩压升高,并与运动强度的增大成 正比;不论强度如何,舒张压的变化很小。
(三)运动对冠状动脉的影响
(四)其他
运动
二、呼吸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组成呼吸的三个环节: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 换气;气体运输;内呼吸, 也称组织换气 。 运动时机体代谢加强, 呼吸的三个环节也将发生一 系列变化,以满足机体代谢 的需要。长期运动训练可促 使呼吸功能和调节能力产生 良好的适应,从而提高人体 工作能力。
引言
心肺功能是耐力运动的基础。科学合理的运 动锻炼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健康、减少疾病,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运动干预也是治 疗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 运动对疾病的防治作用逐渐被人们接受和重视。
内容
运动对心肺功 能的影响
心肺功能评定 基础
心肺功能异常 与运动
第一节 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一、高血压与运动
(一)运动对高血压的预防 作用
(二) 运动对高血压的降压作用
运动降压的特点
经常运动的个体血压要低于 安静不活动的个体。而且,运动 运动降压的机制 与血压成负相关。运动越多的个 体血压越低,不论男女均是如此。 抗阻运动的应用
1.运动降压的特点
2.运动降压的机制
作用于大脑皮质和皮质下血管运动 中枢,使血压下降
最大摄氧量
定义: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 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 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 最大摄氧量。 正常值:我国正常成年男子最大摄氧量绝对值约 为3.0~3.5 L/min,相对值为50~55 ml/(kg· min);女 子较男子略低,其绝对值为2.0~2.5 L/min,相对值 为40~45 ml/(kg· min)。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运动
(一)运动训练方法:
呼吸运动训练; 促进排痰的运动训练; 全身性耐力训练 。
(二)运动训练机制:
呼吸运动和排痰运动训练,
促进肺内分泌物排出,改善 肺通气 。
全身耐力训练,可以改善全
身组织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和机体耐力。
2. 有氧运动的特点
4. 有氧运动形式
适于老年健身用的 地掷球、门球、柔 力球等 典型的有氧运动包 括走、慢跑、跑、 骑自行车、上下台 阶等 周期性有氧运动有: 爬山、游泳、划船、 滑冰、旱冰和滑雪 等 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气功、太极拳 (剑)、木兰拳 (扇)、五禽戏和 八段锦等
非竞赛性球类项目: 篮球、排球、足球、 羽毛球、乒乓球和 网球等也是良好的 有氧运动
二、呼吸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1.运动时通气功能的变化
2.运动时换气功能的变化
3.运动时呼吸的调节
1.运动时通气功能的变化
呼吸当量:指每分钟通气量与摄氧量的比值。 安静时的呼吸当量为20~28,机体从24L左右的 通气量中摄取到1L的O2;50%VO2max的运动呼吸 当量增加到30~35,机体要从30~35L的通气中 才能摄取1L的O2 。 呼吸当量越小,氧的摄取效率越高。运动生理学 把呼吸当量最小的一点称为最佳呼吸效率点 。
心肺功能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主要取决于运 动强度(小强度40%~50% VO2max、中等强度 60%~85%VO2max及大强度85%VO2max以上)、运动 时间与运动频率;同时,也应考虑不同运动个体对 运动刺激的适应能力。
学习内容
1 2 3 4
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呼吸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有氧、无氧运动
体液因素 ——慢相
交感肾上 腺系统分 泌激素
体温 升高
心血管中枢
1. 运动与心率
心率储备——安静时心率与最大心率差值,因最高 心率不 同,心率储备的个体差异较大 。
窦性心动徐缓——长期耐力运动可使安静时心率减慢的现 象 ,某些优秀运动员安静时心率低至40~60次/分。
2. 每搏量(SV)与心排血量
耐力运动处方
(一)心脏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
1.运动与心率 2.每搏量与心排血量 3.心脏形态的适应
1. 运动与心率
1. 运动与心率
心率变 化规律
心率变 化规律
1. 运动与心率
心率 变化 机制 神经因素 ——快相
肌肉 和关 节 心脏 朋氏 反射 牵张 窦房 结 交感 神经 兴奋 血液的 化学变 化
运动时间:每次20~30min,辅助性放松运动每天10~20min; 运动频率:每周3~4次。
反应:冠心病运动摄氧量增加时,可出现心绞痛。
适应:冠心病长期耐力运动训练后,心肌灌注有改
善,最大有氧能力提高,最大运动时ST段降低幅度 减少和最大心率增加。
耐力运动训练后,自主神 经在降低安静和运动时心 肌耗氧量上起重要作用。 运动增加冠状侧支血管氧供, 改善冠脉血流,使患者症状 减轻,运动能力提高
通气量迅 速升降
运动时 呼吸的变化
多种因素共同 调节
神经调节 (主要作用) 体液调节和其他因素 (辅助作用)
通气量缓 慢升降
3. 运动时呼吸的调节
(二)呼吸功能对运动的适应
肺通气的适应性变化 : 耐 呼吸肌耐力的增强 :经过
力训练后安静状态下,肺 通气量基本不变或稍下降; 尽管是增加运动强度的训 练,呼吸系统对运动仍保 持适应。耐力运动有利于 提高肺功能。
运动时间
运动频率 运动注意事项
个体化运动强 度是运动处方 的关键要素之 一。
运 动 强 度
有氧训练的 运动强度应 为中小运动 强度。
Baidu Nhomakorabea (一)耐力运动处方组成
最大摄氧量百分比(%VO2max)
最大心率百分比(%HRmax)
运动强度的 评价指标
靶心率
代谢当量 主观强度感觉
运动持续时间:运动处方的三要素之一。
呕吐; 其他:仪器故障。
二、肺通气功能评定
肺功能测定 用力肺活量 最大呼气中期流速 最大自主通气量
肺功能评定
三.最大摄氧量评定
乳酸阈测定:受试者在渐增负荷运动试验中,连续采集每一 级运动负荷时的血样(一般用耳垂或指尖末梢血)测得其血 乳酸阈值。 通气阈测定: 在渐增负荷运动中,将肺通气量变化的拐点称 为“通气阈” 。在渐增负荷运动中,当乳酸急剧增加时,肺 通气量、二氧化碳呼出量等指标出现明显的变化,可以此来 判定乳酸阈。
运动持续时间应结合运动强度、患者健康状况
及体力适应情况而定。
运动强度与运动持续时间的积为运动量。
(一)耐力运动处方组成
运动频率:运动处方的三要素之一,运动频率取决 于运动量大小。 运动量大,每周训练3次; 运动量小,最好每天活动; 一般运动频度为每周3~7次。 每周少于2次的运动训练无治疗作用。
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血压下降
运动降压的机制
运动中肌肉的节律收缩与舒张 ,有助于降压
改善情绪,减少血压波动幅度。
3.抗阻运动降压应用
小强度、多重复 次数的力量耐力 训练,用于轻度 高血压患者。提 倡采用小强度循 环训练法
进行力量锻炼时, 仍需注意调节呼 吸,不要憋气, 注意心率监测, 保持其在靶心率 范围之内
心室功能曲线
机制
心室壁应力增加 心肌合成代谢增强 室壁增厚
3. 心脏形态的适应
3. 心脏形态的适应
运动与心脏肥大:心脏肥大主要表现为心室后壁和 室间隔肥厚,而心腔内径并无成比例扩大(心脏同 心肥大)。
机制:
1.血管的适应 2.血压的变化
1. 血管的适应
新生毛细血管增多
受过训练者
毛细血管开放增多
运动训练后,呼吸肌也会 在训练过程中受到负荷的 刺激而产生一些适应性变 化。
三、有氧、无氧运动
(一)有氧运动能力
1.有氧运动的生理基础 2.有氧运动的特点 3.有氧运动的作用 4.有氧运动的形式与项目
需氧量:人体为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量称 为需氧量。正常成人安静时需氧量约为250ml/min 摄氧量:单位时间内,机体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 利用的氧量称为摄氧量
2.运动时换气功能的变化
运动时器官组织代谢加强,O2在肺部的扩散速率增大 血液中儿茶酚胺含量增多,通气肺泡的数量增多
肺换气 的变化
肺泡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扩张,呼吸膜的表面积增大
右心室泵血量的增加也使肺血量增多
2. 运动时换气功能的变化
活动的肌肉组织耗氧量增加,O2在肌肉组织部位 的扩散速率增大
组织换 气的变 化
方法:
注意:
二、冠心病与运动
(一)运动降低CHD的危险 因素
降低血脂 降低血压
(二)冠心病的运动疗法
冠心病人的运动处方 冠心病人的运动反应与适应 冠心病人运动适应的可能机
制
慢性冠心病
运动强度:最大摄氧量60%的有氧运动,从小强度逐渐过度
到中等强度,心率在110~130次/分;
活动组织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增多,增大了气 体交换的面积
组织中由于CO2积累PCO2的升高和局部温度的升高 使氧离曲线右移,促使HbO2解离进一步加强
2. 运动时换气功能的变化
3. 运动时呼吸的调节
条件反射
神经调节 大脑皮质运动中枢 本体感受性反射 血液化学成分:CO2、O2和H+
体液调节
3. 运动时呼吸的调节
靶心率(15min)
(三)耐力运动处方应用
一、运动试验
运动试验的目的 运动试验分类及其适应证 运动试验的禁忌证 常用的运动试验方案 运动试验终止指标
1.运动试验的目的
协助诊断、判断病变 程度及预后
运动试验 的目的
评定功能状态
指导康复治疗
2.运动试验分类及其适应证
3.运动试验的禁忌证
有氧 运动 形式
(二)无氧运动能力 内容
无氧运 动的生 理基础
无氧运 动训练
1. 无氧运动的生理基础
能源物质的贮备 ;ATP和CP的含量 、糖原含量及 其酵解酶活性 。 代谢过程的调节能力:酶活性 、神经与激素 、内 环境变化 。
1.无氧运动的生理基础
最大氧亏积累:指人体从事极限强度运动时(一般持
SV随着运动功率的提高而提高,但运动强度提 高到40%~60%VO2max的某点时,SV基本保持不变。 心排血量是HR与SV的乘积,长期耐力运动有 利于提高心排血量。
3. 心脏形态的适应
运动与心脏扩大 心脏扩大(心脏非同心肥大)主要表现为左、右心室内径增大, 心容积增加,尤其是左室扩大更为明显。
血流动力学过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