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城市防洪应急处理方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在徐州市区现有防洪排涝工程设施条件下,针对可能发生的险情、灾情,制定防洪排涝工程的运用方案和对策措施,为各级指挥防汛提供决策依据,做好城市洪涝灾害事件的防范与处置工作,保证城市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有效控制洪涝灾害的发生和扩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到遇设计标准以内洪水保证各类防洪排涝设施安全,主要保护对象不遭受较大损失;遇超标准洪水有应急对策,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1.2 编制依据

本预案编制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江苏省防洪条例》等国家、省法律法规;国家防办《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江苏省防汛防旱应急预案》;《徐州市城市防洪规划》、《徐州市水利工程调度运用方案》、《徐州市防汛防旱预案》等。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鼓楼区、云龙区、泉山区、铜山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建成区内洪水、暴雨涝渍等灾害事件的防御和处置。

1.4 工作原则

(一)防汛抗洪工作以防洪安全为首要目标,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遵循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全面部署、分工合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二)防汛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和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统一指挥,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

(三)坚持依法防洪、科学防洪、团结抗洪的原则,实行公众参与、军民联防、专群结合。

(四)各区、市防指成员单位和重点防汛部门、单位根据本防洪应急预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相应的工作。

2 城市概况

2.1 自然地理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城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8',北纬34°17'。地貌形态为侵蚀平原。市区周围丘陵起伏,群山环绕,海拔100-200米,市中心地面高程在31-33米。

城区位居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既受东南季风影响,又受西北季风控制。气候特点是:雨热同

季,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清爽适宜,冬季寒冷干燥。市区多年平均气温14.2℃,极端最低气温-23.3℃,极端最高气温40.7℃;多年平均降雨量845mm,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8%左右。年最大降雨量1360mm(1963年),最大一日雨量345mm(1997年),最大1小时降雨量119.3mm(1980年),年平均蒸发量1721.6mm。

徐州市区以故黄河为界,分属三个水系:故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奎濉河水系,以北属沂沭泗水系,故黄河自成水系,“一城三域”水系复杂。

2.2 社会经济

徐州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福、京沪、徐宿宁、霍连四条高速公路和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均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贯穿徐州南北,为全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徐州市已成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江苏省重点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之一。

2.3 洪涝风险分析

市区周围岗岭起伏,群山环绕,四周高、中间洼,形成了“锅底洼”的特殊地形,加上“一城三域”的复杂水系,使城市大部分地区处在微山湖、故黄河和云龙湖水库的洪水位之下。市区周围山丘众多,山洪居高临下,加之城区排水

沟管标准低,排水不畅,涝灾亦是市区的主要灾害。因此,洪涝水一直是徐州市区的心腹之患。

洪水对徐州市区的影响:一是故黄河,为一条“悬河”,东西横穿市区,洪水位高出市区地面5-7米,一旦出险,市区将会受到“灭顶之灾”。历年来,按照“梯级控制、分段截流、增辟分洪道”的规划进行治理。故黄河市区段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 2003年在市区以上增辟郑集分洪道(分洪流量150立方米/秒),实施了和平桥改建工程,2004年实施弘济桥改建工程,故黄河市区段最大行洪流量150立方米/秒。二是微山湖,湖西大堤及郑集河南堤构筑了徐州市区北部防御微山湖洪水的主要屏障,现湖西大堤及郑集河南堤分别按防御1957年型洪水和20年一遇标准实施,洪水位高出市区地面3-5米,一旦出险,故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将受淹。三是云龙湖,其保坝标准按100年一遇设计、2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高于市区地面3-5米,一旦垮坝出险,故黄河以南、以西15平方公里老城区将受淹,平均水深可达1米以上。

涝水对徐州市区的影响:城市排涝按照外排河道划分,分奎河、故黄河、京杭运河、房亭河四个排水区。目前,奎河袁桥闸以上强排泵站抽排能力为80立方米/秒,达50年一遇排涝标准;其他排水区按20年一遇排水标准设计,虽实施了奎河、荆马河、三八河、房亭河等排水骨干河道治理

工程,但内部沟河未得到全面治理,整体排水标准依然不足20年一遇,排水管网标准更低,大多为1年一遇。

自古以来,徐州水患不断,数次被洪水淹没,屡废屡建,所以徐州市区有“城下城”之说。黄河自1194年夺泗夺淮,至1855年北徙,流经徐州661年,给徐州城区带来严重洪涝灾害。据史志记载,较为严重的一次是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黄河溃东南堤倒灌石狗湖(今云龙湖),城中水深一丈三尺,积水三年不退,官舍民庐悉数淹没,人溺死无数。

建国以来六十多年间,因暴雨市区出现十次较大洪涝灾害。其中1957年7月、1980年8月24日、1982年7月21日、1997年7月17日四次暴雨造成的灾害尤为严重。

1957年7月上旬起,徐州市区周围连降大雨和暴雨。鲁南地区山洪下泄,微山湖和不牢河流域出现了历年罕见的大水。洪水冲垮了湖西第一道、第二道防线-湖西大堤和苏北大堤,湖西各条港河决口及内涝形成的大片洪水,全部汇集于湖西大堤下,大堤内外洪水浩渺无际。由于洪水量大势急,位于南四湖最南端的蔺家坝坝口被冲毁,微山湖滚滚洪水向不牢河倾泄,流量高达800立方米/秒,不牢河沿岸决口数处。为保卫市区安全和不牢河沿岸,徐州人民进行了艰难的束水护城工程,经过半个月的奋战,将蔺家坝泄洪流量控制在500立方米/秒以内,保证了市区的安全和两大铁路干线的正常通车,但市区北部仍遭受较大损失。据不完全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