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煤提质成型新技术研究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褐煤是一种低质、低热值、高水分、高挥发分的煤种,通常不被视为传统化石燃料。
然而,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化石燃料资源的日益枯竭,褐煤作为一种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通过提质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褐煤的热值、密度和稳定性,使其成为更高效的能源来源。
本文将介绍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
一、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1.干燥技术褐煤水分含量较高,导致其热值和燃烧效率较低。
干燥技术是褐煤提质的首要步骤,通过降低褐煤中的水分含量,提高其热值和燃烧性能。
目前,常用的干燥技术包括自然晾晒、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等。
其中,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具有处理速度快、节能环保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
2.热解技术热解技术是通过高温加热褐煤,使其发生热分解,生成固体炭、液体产品和气体产物。
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褐煤的碳转化率和热值,同时还可以去除部分水分和挥发分。
常见的热解技术包括高温热解、中温热解和低温热解等,其中高温热解具有处理效果好、产品收率高等优点,但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
3.气化技术气化技术是通过化学反应将褐煤转化为气体燃料,主要包括水蒸气气化和氧气气化等。
水蒸气气化是将褐煤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氧气气化是将褐煤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
气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褐煤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二、褐煤提质技术发展分析1.技术挑战褐煤提质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能效低、副产品处理困难等。
此外,由于褐煤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是褐煤提质技术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2.节能环保要求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节能环保已经成为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通过提高能效、减少废弃物排放和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等措施,实现褐煤提质过程的节能环保。
褐煤提质技术的探讨与研究

科技论坛褐煤提质技术的探讨与研究徐宝生(中煤黑龙江煤炭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依兰154854)1褐煤提质原理、技术现状褐煤提质是指褐煤通过合理的干燥过程,降低煤含水量提高褐煤能量密度的技术。
提质技术是以特定的工艺方法脱除影响褐煤热值的水、氧和低热值挥发份物质,使褐煤发热组份富集,热值提升,达到中高热值煤炭指标,生产出优质褐煤提质产品及煤焦油产品。
提质后的褐煤将更有利于利用、运输和贮存。
目前,国内褐煤提质技术还没有大规模工业应用。
国内,多采用高温烟气通过磨煤机干燥煤粉、工艺大都采用燃煤烟气直接接触的转筒式干燥气流及链式干燥机等。
这些工艺单机处理量小、占地面积大、投资高、污染大等问题不符合中国节能减排的要求。
国外,最成熟先进的提质工艺是过热蒸汽流化技术(SFCU 技术)、德国RWE 公司已经在德国建成3套过热技术装置,最大脱水能力达到110t/h 。
美国Encoal 、Coaltek 、K-fuel 、澳大利亚Coldry 和神户钢铁分别利用冷凝水余热、微波、高压蒸汽蒸煮等方式进行提质,但存在装置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等缺点。
大唐华银与五环公司合作开发的低阶煤转化技术(LCC ),该技术是在美国伊煤公司(ENCOAL )低温煤液化技术(LFC )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并重新申请了相关专利和商标,在褐煤热解提质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低阶煤转化技术(LCC )该技术是一种煤炭轻度热解工艺技术。
褐煤提质加工过程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干燥,除掉褐煤中的平衡水分;第二步是轻度热解,除掉褐煤中的一部分挥发分,使褐煤改质成为物理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优质固体燃料-半焦(PMC ),轻度热解过程可副产液态燃料-低温煤焦油(PCT );第三步是精制,对干燥热解后的固体产物进行钝化处理,降低活性。
项目工艺过程简图如下:褐煤提质加工可得到固体燃料-半焦(PMC ),半焦性质稳定,可长途运输、长期贮存,销售半径大大增加,燃烧特性大大优化,热值提高接近一倍,硫含量大大降低,是一种优质环保的固体燃料,除可作为化工厂煤气化的造气原料外,还可用于高炉喷吹、铁合金等行业用做还原剂掺合料。
褐煤成型技术分析

1褐煤多联产技术褐煤多联产是以褐煤为原料,集褐煤预处理,气化,化工合成,发电,供热,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等单元工艺构成的褐煤综合利用系统,其整个核心工艺是褐煤预处理及煤的干燥,干馏,成型,气化,燃烧,其过程是通过大规模的褐煤预处理提质后,将提质煤放在燃烧炉或气化炉燃烧和气化,气化后粗合成气通过气体净化单元处理后再通过合成反应器,生成合成氨,甲醇,二甲醚,合成油等洁净燃料或其它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反应尾气直接通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或开展热,电,冷联产。
褐煤多联产工艺具有产品结构灵活,生产成本低,能源转化效率高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可以最大限度地处理或利用煤炭中的污染物,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理念。
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炭为主,而褐煤又占有相当的比重,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改变这种格局。
因此,我国的经济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实现褐煤资源的高效,洁净利用,优化终端能源结构上下功夫。
褐煤多联产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综合利用技术。
2褐煤干燥2.1褐煤干燥工艺褐煤干燥提质按干燥介质与褐煤接触的方式划分,可分为两类:直接干燥和间接干燥。
直接干燥是褐煤直接与热介质接触,通过热介质蒸发褐煤水分而达到干燥褐煤的目的。
直接干燥可分为普通蒸发干燥,热油干燥,热水干燥,蒸汽空气联合干燥等。
间接干燥通常是褐煤不直接与热介质接触,通过换热器与热介质换热,吸收热量蒸发水分而达到干燥的目的。
德国多特蒙德大学Strauss等研究开发了热压脱水工艺(MTE),国内中国矿业大学通过"985"优势学科平台建设,已搭建了褐煤热压脱水实验系统,国内大唐华银及一些电厂等单位正在作相关研究。
2.1.1褐煤直接干燥工艺褐煤直接干燥通常是将热介质直接与褐煤接触蒸发水分而达到干燥褐煤的目的。
按照干燥床型,干燥温度,进料时间或产品是块煤还是粉煤等因素来进行划分,工艺略有区别。
普通干燥方式有固定床,流化床,回转窑等。
每一种都有其优缺点。
它们大部分都在相对低温条件下的干燥,通常干燥介质为热烟气。
褐煤干燥成型工艺技术综述

褐煤干燥成型工艺技术综述褐煤是一种低质煤炭,其在开采和利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高水分含量、低热值和粉尘问题。
为了提高褐煤的使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称为褐煤干燥成型工艺技术。
褐煤干燥成型工艺技术是利用褐煤的化学和物理特性,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通过烘干和压制等工艺来提高褐煤的燃烧性能和热值,从而提高其利用效率。
褐煤干燥成型工艺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煤炭的破碎、干燥和成型。
首先,褐煤需要经过破碎工序将其分解为小颗粒。
然后,利用热风或其他热源进行干燥,将褐煤的水分含量降低到一定的水平,一般在10%以下。
最后,将干燥后的褐煤进行成型,可以使用压力机或挤压机,将其压制成不同形状的颗粒或块状。
褐煤干燥成型工艺技术的优点是能够有效提高褐煤的热值和燃烧性能,减少水分含量可以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减少烟气排放。
此外,成型后的褐煤颗粒较大,便于储运和使用。
同时,该工艺技术可以减少褐煤的粉尘问题,提高褐煤利用的安全性。
然而,褐煤干燥成型工艺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干燥设备和成型设备的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增加了工艺的成本。
其次,褐煤成型颗粒的强度较低,容易破碎,这将对储运和使用带来一些困难。
此外,干燥成型过程中的热能损失较大,需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目前,针对褐煤干燥成型工艺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进和创新烘干和成型设备,以提高工艺的经济效益和工艺的稳定性。
例如,一些研究人员通过改进烘干设备的结构和操作参数,提高了干燥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
另外,一些研究人员还利用添加剂和改性技术,改善褐煤颗粒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其储运和使用性能。
总之,褐煤干燥成型工艺技术是一种有效提高褐煤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方法。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该工艺技术将在褐煤开采和利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探讨褐煤提质技术的现状浅析

探讨褐煤提质技术的现状浅析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以及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内优质煤的供应日渐紧张,发展褐煤提质的技术以及应用可以缓解我国紧张用煤需求。
1 褐煤的特点褐煤是矿化程度最低的矿产煤,煤质特点是水分大、孔隙率达、挥发分高、不黏结、热值低,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殖酸,含氧量在15%-30%左右,热稳定性差,易风化不适合储存以及长距离运输,直接燃烧不仅热值低,而且污染环境,浪费巨大。
提质后的褐煤,相比提质前,水分可以下降70%左右,发热量可提升6MJ/kg左右,表面性质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不仅有利于贮存和运输,而且有利于燃烧,发电,化工方面的使用,所以,提质成为了褐煤较为环保并高效的利用方式。
2 褐煤提质的技术现状褐煤提质指的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脱除褐煤的水分,含氧官能团以及多余的灰分,提高褐煤品质的过程。
提质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的是将褐煤加热或与高温物质,如热烟气、过热蒸汽等,进行换热,脱除其中的水分和部分挥发分,提质过程中煤体不发生化学变化。
化学法是在较高的温度下,在隔绝空气(或在非氧化气氛)条件下,褐煤发生热解反应,在脱除水分和大部分挥发分的同时,生成煤气、焦油、粗苯和焦炭或半焦的过程。
此过程中,褐煤煤体发生了焦化和热分解等化学变化。
2.1 物理法物理法指的是干燥脱水提质,干燥法又分为两类:蒸发脱水提质,非蒸发脱水提质。
2.1.1 蒸发脱水提质褐煤蒸发脱水技术是指在较低温度下,通过使用过热蒸汽、烟道气或热油为干燥介质进行脱水的一种褐煤脱水干燥方法,下面介绍几种蒸发脱水提质的方法。
2.1.1.1 回转管式干燥工艺该工艺适用于褐煤的轻度干燥,在常压下褐煤在管式干燥器内在低压蒸汽的作用下被加热到100℃左右,此时水分被蒸发出来,脱水后的空气通过除尘器和煤粉分离开,一部分空气进入回转窑作为脱水介质继续循环,剩余的排入大气。
此方法用于褐煤的快速、轻度干燥,但是干燥后不易长期储存、运输,干燥后的褐煤复吸现象严重,另外此法尾气排放量大,排空的粉尘较多,不环保且能耗大。
研究劣质褐煤加工提质技术(典型工艺)

研究劣质褐煤加工提质技术(典型工艺)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越来越重视褐煤加工提质技术,褐煤加工提质技术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劣质褐煤加工提质技术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褐煤加工技术工艺提质能源引言目前,我国一次能源的供应仍将以煤为主,到2050年的长期能源战略,应是发展以煤为主多元化的清洁能源体系。
褐煤是一种高挥发分、高水分、高灰分、低热值、低灰熔点的煤炭资源,难以洗选和储存,易自燃,单位能量的运输成本较高,长距离输送经济性差,不适合长期储存和远距离运输,使得褐煤的开采和利用受到很大限制,长期以来被视作劣质燃料。
降低水分,提高能量密度,防止自燃是褐煤提质加工的关键性问题,开发褐煤提质技术是褐煤综合利用的发展趋势。
1、典型工艺介绍1.1滚筒褐煤干燥工艺采用滚筒褐煤干燥工艺,在保证被干燥褐煤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低温四级烘干工艺,有效降低褐煤的硫含量、灰分。
提高褐煤的热值。
达到电厂用煤的要求。
泰达褐煤干燥技术可以将褐煤的水分降到12%以下,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将其加工成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型煤,解决褐煤容易产生自燃的问题。
处理后的煤的热值提高可达30%以上,直接作为动力煤替代烟煤或无烟煤在现有电厂使用。
1.2美国“K 燃料工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长青能源公司开发了K燃料工艺(K-Fuel Process)技术,经过二十年的完善已进入工业应用阶段。
K 燃料工艺过程如下:煤经过粉碎之后,通过传送装置送入压力和温度分别维持在3.7MPa和238℃的高压釜后,煤块发生破裂,将硫化物从煤中分离出来,煤中的水分也随之蒸发掉。
经过高温高压处理的煤粉和蒸发出来的水蒸汽可以直接送入锅炉进行发电或供热。
1.3 日本“UBC”技术日本神户制钢所(Kobe Steel Group)于1993年开始研究UBC (Upgrading Brown Coal)褐煤提质技术,其特点是用轻油去除褐煤中的水分。
褐煤提质技术综述

褐煤提质技术综述褐煤是一种煤炭资源,由于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高,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也相对较多。
为了减少褐煤的环境污染,并提高其燃烧效率和利用价值,人们对褐煤的提质技术进行了广泛研究。
本文将综述褐煤提质技术的研究进展。
提高褐煤质量的方法主要包括煤炭分选、矿物质去除和降低含水率等。
煤炭分选是将褐煤按照不同的物理性质进行分离,以提高褐煤的焦化性能和燃烧性能。
常用的分选方法有重介浮选、重介干选和电选等。
矿物质去除是通过酸洗、浮选和湿法磁选等方法去除褐煤中的矿物质,以提高褐煤的燃烧效率。
降低含水率是通过烘干、脱水等方法降低褐煤的含水率,以提高其燃烧效率。
改善褐煤燃烧性能的方法主要包括干燥、粉碎和添加剂等。
干燥是通过烘干和热风等方法将褐煤中的水分蒸发,以提高褐煤的可燃性和燃烧效率。
粉碎是将褐煤粉碎成适合燃烧的颗粒大小,以提高褐煤的燃烧速度和燃尽度。
添加剂是指向褐煤中添加一些化学物质,如脱硫剂、燃烧助剂和粘结剂等,以改善褐煤的燃烧性能和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褐煤提质技术,如气化、液化和热解等。
气化是将褐煤转化为合成气或合成油的过程,通过气化可以提高褐煤的利用价值。
液化是将褐煤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通过液化可以提高褐煤的储运和利用便利性。
热解是将褐煤在高温下分解为煤焦油、煤气和固体炭的过程,通过热解可以提高褐煤的燃烧性能和提取煤焦油等有用产品。
总之,褐煤提质技术是为了提高褐煤的质量和燃烧性能,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煤炭利用效率而进行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褐煤提质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褐煤的高效利用提供更多可能。
褐煤提质技术分析(DOC)

褐煤提质技术分析1、褐煤提质的必要性近年来,世界优质煤炭资源越来越少,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价格相对低廉的褐煤开发利用被重视起来。
拥有褐煤资源的国家现都积极研究褐煤作为燃料煤的使用方法和用量,其中德国、美国和俄罗斯作为储量大国,均将褐煤作为未来重要战略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已探明的褐煤保有储量达到1300亿t,占到全国煤炭总储量的13%左右,迄今对褐煤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
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种,煤化程度介于泥炭和烟煤之间,含水量高,在空气中易风化,含一定量的原生腐殖酸,碳含量低,氧含量高,氢含量变化大,挥发分一般在45%~55%。
褐煤与其他煤种相比,含氧量高、灰分及灰熔点变化较大、密度小、易自燃,煤粉容易爆炸,褐煤中较高的水分含量,增加了褐煤的运输成本,长距离运输还会带来自燃和爆炸的问题,限制了褐煤向较远地区的运输。
褐煤直接燃烧的热效率较低,且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很大,难以大规模开发利用。
此外,褐煤作为原料转化利用也受到限制,褐煤液化、干馏和气化都需要把煤中水分降至10%以下。
褐煤若不经过提质加工将难以满足多种用户的质量要求。
因此褐煤提质加工脱除褐煤中的水分,消除褐煤脱水后发生自燃、爆炸的潜在危险,从而提高褐煤品质,是扩大褐煤应用范围的关键。
褐煤脱水提质加工后,水分显著降低,发热量大幅度提高,既可防止煤炭自燃、便于运输和贮存,又有利于发电、造气、化工等使用。
2、褐煤提质的意义长距离运输高水分、低热值的褐煤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
美国曾对褐煤脱水后减少运输量的效果做过评估,一种水分42.52%、发热量2847kcal/kg的褐煤,经2.02Mpa的蒸汽处理后,水分降至14.43%,发热量增加到4315kcal/kg,相当于提高了热值51.6%。
发电厂240万千瓦机组一年大约要用褐煤1100万吨,如果能将褐煤水分由36%降至16%左右,则一年可减少220万吨煤炭运输,节省运费6600万元。
褐煤的提质干燥成型技术

褐煤的提质干燥成型技术2.1 褐煤提质干燥技术富含水褐煤的干燥提质是在一定温度下经脱水后将褐煤转化成具有类似烟煤性质的提质煤。
现在的提质干燥技术有以下几种。
2.1.1流化床干燥技术流化床干燥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气固两相流干燥技术,热容量系数可达8000~25000kJ/(m3h℃)[2],热效率可达60%~80%,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轻工、食品及建材工业中。
湿物料在气流干燥器中先除去表面水分,然后在流化床干燥器中去除结合水分。
目前流化床干燥机用于煤粉干燥的较少,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中国矿业大学对通辽褐煤在流化床干燥器中的干燥特性进行了研究。
对于褐煤而言,干燥技术的难点在于如何防止干燥过程中的燃烧爆炸、粒度分布范围广设备内停留时间不均匀以及处理量大(小时处理量数数以万吨记)等问题。
可以预见,以烟道气为干燥介质,采用部分废弃循环的流化床干燥系统具有很大的潜力,大连理工大学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开发工作。
2.1.2滚筒干燥技术滚筒干燥机主要由倾斜转动的长筒构成。
湿物料在筒内前移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得到了干燥介质的传递热量而达到干燥的目的。
此类干燥器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粮食、矿物等行业中各种散粒物料的干燥,现已发展到溶液及膏状物料的干燥上。
滚筒褐煤干燥技术脱水率高,可以将褐煤水分降至15%,热值提升至4500大卡左右。
其原理是放入充满约的滚筒。
与烟气充分,物料在干燥器内的停留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从而使褐煤得到干燥。
褐煤干燥工艺流程图如图所示。
将原料煤破碎至0-50mm后,经胶带输送机和刮板输送机最终进入JNG节能滚筒干燥机。
在倾斜转动的滚筒内,由滚筒壁上的抄板使褐煤在干燥筒体内形成全断面料幕,与高达500℃的高温热风进行接触,交换热量,干燥后由排料箱排入密封式排料刮板输送机,经溜槽送入胶带输送机,最终送入料仓。
旋风除尘器收集的细煤粉经螺旋输送机和星型排料器送到出料刮板输送机,汇入干燥后煤输送系统。
褐煤提质成型新技术研究

褐煤提质成型新技术研究
何芳菲
【期刊名称】《科学与财富》
【年(卷),期】2013(000)011
【摘要】1概述褐煤因具有热值低、含水量高、易风化破碎、易自然等特点,难其燃烧、运输、储存等方面带来了很多困难。
将褐煤干燥提质后,质成具有一定粒度和压实度的型煤,
【总页数】2页(P171-171,172)
【作者】何芳菲
【作者单位】华电呼伦贝尔褐煤多联产有限公司化工产业部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褐煤干燥提质和无粘结剂成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2.年产150 kt褐煤提质成型成套技术通过鉴定
3.提质后褐煤低成本成型条件研究
4.对辊成型机在褐煤提质中的应用及改进
5.提质褐煤煤粉粘结剂成型特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褐煤(也称为泥质煤或褐炭)是一种低质煤炭,主要由植物组成,含有较高的水分和灰分。
与其他类型的煤相比,褐煤的能源含量较低且污染物排放较高。
然而,褐煤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能源资源,具有丰富的储量和广泛的分布,因此对其提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热解技术:热解技术是一种利用高温和缺氧条件将褐煤转化为高品质煤的方法。
该技术可以通过降低水分和灰分含量来提高煤炭的能源含量。
热解技术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如干燥热解、热解燃烧和热解气化等。
2.浸出技术:浸出技术是一种通过将褐煤浸泡在溶剂中并去除其中的杂质来提高煤炭质量的方法。
浸出技术可以使用水或有机溶剂作为浸出剂,通过溶解和洗涤的方式去除煤炭中的水分、灰分和硫分等杂质。
3.燃烧掺烧技术:燃烧掺烧技术是一种将褐煤与其他燃料混合燃烧的方法。
通过将褐煤与高品质煤或生物质等其他可燃物混合燃烧,可以提高燃烧过程中的热值和燃烧效率,减少烟尘和污染物的排放。
尽管褐煤提质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由于褐煤的能源含量较低,提质技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这增加了提质成本。
其次,褐煤提质技术涉及到复杂的化学和物理过程,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有一定要求。
第三,褐煤提质技术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减少污染物排放。
在应对这些挑战的同时1.创新技术的研发: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发展更加高效和环保的褐煤提质技术。
可以探索使用新型浸出剂、热解剂和掺烧燃料等,以提高提质效果和降低成本。
2.加强政策支持:制定有利于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并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支持措施。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褐煤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共享技术资源和经验,加快褐煤提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
可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研究和项目合作。
褐煤提质技术分析及考察报告

一、煤提质的定义 1 、定义:煤炭提质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脱除煤炭中的水分,并伴随着煤 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 2 、为什么进行煤炭提质? (1)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类,但也经历数千万年才能形成,是一种宝贵的 不可再生的资源。 (2)褐煤特点是水分含量高,氧含量高,挥发分高,发热量低。 根据国内 176 个井田或勘探区统计资料,褐煤全水分高达 20-50%,灰分一般为 20-30%,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一般为 11.71-16.73MJ/kg (2800-4000 kcal/kg)。 (3)高水分和高灰分,再加上褐煤易风化和自燃的特性,不适合远距离输送, 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4)直接燃烧或者气化效率低,经济效益较差。 二、煤提质的优点 1、热值提高、水份降低、硫含量降低、无烟、无异味,燃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 少,是优质动力燃料,可作为优质的民用燃料,实验证明,硫排放比原煤减少 83.1%,汞减排 70.4%,氯减排 80.18%,显著提高了煤的洁净程度。 2、稳定性高、成浆性能提高(根据以往类工程类似煤种试验数据,兰炭成浆性 与原料煤相比可提高 5~10%) ,是优质的水煤浆原料; 3、不易自燃,可长途运输,与运输同热量褐煤比较,可以节省运力 25-30%以上。 可回收高附加值的焦油产品,实现褐煤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 三、煤炭提质的分类及典型工艺 从煤炭的组成是否发生变化来划分,主要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 物理法: 1、非蒸发脱水提质技术。通过高温高压等条件来改变褐煤的物理和化学结构, 使之转变成为洁净、高效的烟煤燃料的提质方法。 2、成型提质技术。褐煤在成型过程中,经过高压或剪切等物理作用,使其凝胶 结构及孔隙系统受到了不可逆的破坏, 因而从本质上改变了煤样的物理结构。 化学法: 热解提质技术。 褐煤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使煤中水 分蒸发,氧含量减少,热值提高。在热解提质过程中,同时获得固体无烟燃料, 液体焦油和煤气。 四、热解提质技术 1 、定义及其分类, 定义: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受热分解生成煤气、焦油、粗苯和焦炭的过程, 也 称为煤干馏(或称炼焦、焦化)。 按加热终温分: 低温干馏:500∽700℃ 中温干馏: 700∽900℃ 高温干馏:900∽1100℃ 特点:常压,不用加氢,不用氧气; 工艺过程简单,加工条件温和; 投资少,生产成本低。
褐煤提质干燥成型

褐煤提质干燥成型一体化技术/ProductDetail.asp?ID=535一、褐煤及其分布根据国际地质学家预测: 全世界硬煤(包括烟煤和无烟煤)地质储量约为6万亿t,占煤炭总储量的60%强; 褐煤地质储量约有4万亿t,占煤炭储量40%弱。
由煤田地质勘探资料表明,中国的褐煤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约占全国褐煤地质储量的3/4以上见表1,其中又以内蒙古东部地区赋存最多。
西南区是中国仅次于华北区的第二大褐煤基地,其储量约占全国褐煤的1/8,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省境内。
但西南区的褐煤几乎全部是第三纪较年轻褐煤,而华北区的褐煤则绝大多数为侏罗纪的年老褐煤。
褐煤是一种煤化程度介于泥炭与沥青煤之间的棕黑色的低级煤。
是泥炭经成岩作用形成的腐殖煤,煤化程度最低,呈褐色、黑褐色或黑色,一般暗淡或呈沥青光泽,不具粘结性。
其物理、化学性质介于泥炭和烟煤之间。
水分大、挥发分高、密度小,含有腐殖酸,氧含量常达15~30%,在空气中易风化碎裂,发热量低。
按照中国煤炭分类标准还分为两小类:透光率PM大于30~50%的年老褐煤和PM 小于或等于30%的年轻褐煤。
中国褐煤多属老年褐煤。
褐煤灰分一般为20%~30%。
东北地区褐煤硫分多在1%以下,广东、广西、云南褐煤硫分相对较高,有的甚至高达8%以上。
褐煤全水分一般可达20%~50%,分析基水分为10%~30%,挥发分高15%~30%、低位发热量一般只有11.71~16.73MJ/kg,易风化碎裂、易氧化自燃。
褐煤有着清洁、低挥发和低硫的优点,但同时又存在着湿度大、燃点低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缺点,是导致全球温室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在目前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褐煤的经济价值及其相关加工生产技术又重新被世界能源界所重视。
东北、中南、西北和华东4大区褐煤资源的数量均较少。
表一中国各大区褐煤储量分布为了保护宝贵的炼焦资源,充分利用褐煤等年轻高挥发分煤作为主要动力用煤,中国规划到2010年将生产原煤18.5亿t,其中东北地区的褐煤年产量将达13350万t,到2020年的全国原煤规划产量21.5亿t,其中东北地区的规划年产量将达19050万t,褐煤规划产量中主要未开发露天矿。
褐煤提质技术的相关探讨与研究

A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r e s e a r c h a n d i n n o v a t e t h e l i g n i t e u p g r a d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p r o p o s e s t h e n e c e s s i t y o f l i g n i t e u p g r a d i n g b a s e d
t i o n s t h r o u g h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c h a l l e n g e s f a c e d i n l i g n i t e u p g r a d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C h i n a ,h o p i n g t o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t o t h e d e v e l o p — me n t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o f t h e l i g n i t e u p g r a d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C h i n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褐煤提质成型新技术研究
作者:何芳菲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3年第11期
1 概述
褐煤因具有热值低、含水量高、易风化破碎、易自燃等特点,给其燃烧、运输、储存等方面带来了很多困难。
将褐煤干燥提质后,制成具有一定粒度和压实度的型煤,将使其各方面性能均优于原煤,并可有效解决褐煤在运输、储存过程中易风化破碎、易自燃等问题。
因而,褐煤的干燥提质及成型技术成为近年来褐煤处理及应用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然而由于褐煤具有流动性差、易燃、易爆、易粉化以及在输送过程中保温困难等特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因流程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系统能耗高、局部积料、产生煤尘污染等问题,从而存在经济效益差、安全系数低、运行不稳定、成型率低等缺点。
在上述背景下,在国内外现有褐煤提质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实验研究,参考国内外近年来的褐煤提质技术,将管式干燥褐煤提质新技术简介如下。
2 试验材料与工艺流程
2.1 试验材料
2.1.1 原煤煤质分析
本文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褐煤为研究对象,对新型褐煤提质技术进行深入的试验研究和分析。
原煤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及热值如表2-1、2-2所示。
表2-1 原煤的工业分析
表2-2 原煤的元素及热值分析
2.1.2 工业示范装置
该装置由热源系统、干燥及粉碎系统、分离系统、热压成型系统、控制及检验系统等构成。
其中热源系统采用低压蒸汽,干燥及粉碎系统由管式干燥剂与可变速粉碎设备组合而成,分离系统由静电除尘、筛分等设备组成,热压成型系统由喂料机、成型机等设备组成,控制及检验系统由电气控制柜、氧含量测定仪、各类压力、温度变送器、调节阀门等组成。
2.2 工艺流程
褐煤干燥和成型工艺过程包括褐煤干燥和成型工艺,褐煤干燥由原料储存、原料输送、煤粒破碎、管式干燥机间接干燥工序组成。
在破碎、筛分和干燥过程中,含水25% ~,
35%,粒度50~ 30mm的褐煤,经可逆锤式破碎机被高速旋转的锤头击向反击板而破碎成煤粒,破碎后颗粒小于6.3mm,以满足管式干燥机要求的粒度,经多管干燥装置(简称管式干燥机)间接干燥后,含水量控制在9%~13%,干燥后的褐煤需要进行二次破碎,使颗粒小于1mm,温度控制在80℃(褐煤温度过高会影响后续弛张筛的筛板使用寿命),经过筛分之后,将煤粒物料送往压制成型工序。
多管干燥装置排放的混合气体,主要含有水蒸气、空气、粉尘及其他微量组分,经电除尘装置处理后,符合环保排放标准。
干燥褐煤热压成型过程主要包括干燥后褐煤的输送、煤粒二次破碎、煤粒筛分、煤粒预压、煤粒高压辊压成型、型煤冷却、型煤输送等单元。
在热压成型系统,提质后褐煤经掺混料仓进入强制喂料机,在喂料机的高压下进入成型机。
通过试验调整成型系统的喂料压力、成型压力、压辊线速度、辊缝间隙等参数,得到影响型煤品质的各参数的最优组合,并在此条件下得到合格的产品型煤。
2.3 主要设备简介
管式干燥机
单台回转鼓形体多管干燥装置(简称管式干燥机)的入口物料量为43. 3~ 60 t /h,出口物料量为34~ 44 t/h,单台多管干燥装置内蒸发水量为13~16 t/h。
单台管式干燥机消耗蒸汽量为18. 38 t /h,出水比为0. 38 kg /kg,换热面积为1 000~ 6 000m2,为使出料顺畅,管内有蛇形片。
3 结果与讨论
3.1 褐煤提质试验结果
3-1 干燥后褐煤指标表
图3-2干燥后的煤粉粒径分布
由上表可以看出,干燥后的褐煤品质较提质前有了较大程度的增加,水份由27.10%降至9.20%,低位发热量由3402 kcal/kg增加至4873 kcal/kg,粒径50%以上分布在0.45~2mm,灰分无明显增加,多次试验表明,集破碎、干燥等技术于一体的褐煤提质新技术在能量分配,环保、系统安全等方面均比传统的气流干燥具有优势。
3.2 褐煤成型试验结果
干燥提质后的褐煤经热压成型后的照片及型煤的强度分析见图3-2及表3-2。
图3-2成型后的型煤
表3-2 型煤指标
由上表可以看出,型煤具有较好的抗压、跌落、浸水、浸水复干等强度,能够满足型煤远距离转运的要求。
3.2 结论
针对高挥发份、高含水量、易自燃褐煤的干燥问题,及现有褐煤干燥工艺存在的不足,该褐煤提质、成型新技术实现了破碎、干燥、成型等技术的优化组合,解决了目前褐煤干燥技术中存在的能耗高、系统调控困难,运行不稳定、安全性能低等问题。
该技术具有安全、节能、环保、高效、稳定等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