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矫正的基本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书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三版), [美]米尔滕伯格尔著,石林译,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2004年 《儿童行为矫正》,吕静,浙江教育出版 社,1992年 《行为矫正技术》,昝 飞,中国轻工业出 版社,2009年




凯伦总是不停地揪头发,结果,头顶弄出一块秃斑。 虽然凯伦为这块秃斑很难堪,可她还是不停地揪头发。 心理医生给凯伦进行了治疗,直到她每一次开始揪头 发或迫切感到要揪头发时,就去做另一项需要用手完 成的竞争性活动(如刺绣)。过一段时间,揪头发的 行为降到零,而她的头发也重新长好了。
二、个体行为的特征

(一)就是行为主体的所说所做所思所感 (二)具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测量尺度
我们常可以从不同维度对行为进行测量,主 要有三个维度: 行为在某段时间内发生的次数 行为发生一次所持续的时间 行为发生时的强度

二、个体行为的特征




(三)可由别人或行为主体自己进行观察、描述 和记录 (四)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间 存在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 1. 行为的发生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行为对环境 的影响有时是明显的,有时不明显(只对行为者 自己有明显影响) 2. 行为的产生受环境的影响 (五)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秘密活 动) (六)具有可塑性(特别是儿童行为)
Schaefer 与 Millman (1988)的观点:
◆ 不成熟的行为:好动、冲动、注意力低、小丑行为、白日梦、 肮脏邋遢、不善于利用时间、自私、过渡依赖 ◆ 缺乏安全感的行为:焦虑、害怕、自卑、忧郁、过渡敏感、 完美主义 ◆ 不良习惯:吮吸手指、咬指甲、尿床、大便失禁、睡眠困难、 拒绝睡觉、睡不稳、梦魇、觉醒困扰、失眠、进食问题、口吃、 抽搐 ◆ 与友伴有关的问题:攻击、手足相嫉、坏朋友、残酷、社交 孤立 ◆ 反社会行为:不服从、火爆脾气、不诚实(偷窃、说谎、欺 骗)、说脏话、玩火、破坏性、逃家、逃学 ◆ 其他问题:药物滥用、烟、酒、大麻、吸入性药品、各类药 物、过度自慰、性游戏、性别角色偏差、未婚先孕、缺乏学习 动机、学习习惯不良
(二)成熟与学习
◆成熟:是指遗传素质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自然展现。 ◆学习:是指由于环境中的某一结果而引起的行为相 对持久的变化。 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二者交互作用,一般而言,个体 年龄越小,成熟水平对行为的形成作用越大,而年龄越 大,学习的作用则越明显。
(三)结论 遗传与成熟是影响行为的先天因素,它为行为的 发展与改变提供了可能性。
一、个体行为的含义

(二)个体行为



三种不同的观点: 传统行为主义者: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外显反应 和活动。 新行为主义者:除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外显反应 和活动之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过程。 认知行为主义者:将行为理解为内隐的心理过程, 强调信息加工、认知评价和问题解决,不重视外 显反应。 从行为矫正的角度来看,行为不仅指个体的外部 反应和活动,也指个体的内在心理过程,但主要 是指个体的外部反应和活动。
◆行为不足:是指行为发生次数太少或强度太弱;
◆行为过度:是指行为发生次数太多或者强度太大;
◆行为不当:是指所表现的行为与所处的情境不相 匹配(不该做的做了,该做的不做)。
杨晓玲的观点:
◆ ◆ ◆ ◆ ◆ ◆ ◆ ◆ ◆ ◆ 暴怒发作行为 攻击行为 自伤行为 社会退缩行为 顽固性习惯 多动行为 遗尿 儿童恐惧行为 强迫行为 生活自理能力

四、问题行为

也有人认为行为是否正常,主要依赖个体 的主观判断,而不是客观标准。如优生迟 到,教师会认为是有原因的,差生迟到教 师会认为是一种行为偏差。
主观判断易受文化价值观影响,如对同性 恋的看法。

四、问题行为

(2)问题行为是给他人造成困扰或妨碍自 己生活适应的行为。
不是所有的异常行为都是问题行为,都需 要矫正,只有有害的异常行为才需要矫正。 有害:对自己或他人的身体、生活、学习 造成困扰或危害。
第一章:行为矫正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行为与问题行为
◆ 个体行为的含义
◆ 个体行为的特征 ◆ 个体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
◆ 问题行为
一、个体行为的含义
(一)个体 心理学上所说的“个体”:系指单一的有机体,而 所谓的“有机体”,是指具有生命而且自身能够有系 统地维持其生理和心理功能者。通常均指人和动物。
四、问题行为

2、问题行为的特征 (1)问题行为是异常行为
异常行为是指个体的某项行为异于常态, 即偏离年龄和教育水平相近的人的平均值。 这种偏离表现为过渡、不足或不适当。

四、问题行为

正常和异常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级,多数儿 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异常表现。
正常和异常的区分:测量并与常模对比, 如果测量结果与常模(平均数)的差值超 过某个临界值(也叫离差),就算异常行 为。到底超出多少时是标准,不同的心理 学者之间有不同的观点:有80%的;有90% 的;有95%的。我们倾向于90%。

环境与学习是影响行为的后天因素,是影响行为 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因此,科学的教育和良好的环境对儿童行为产生不 可估量的影响,如印度的狼孩事件、同卵双生子实 验等可以给予证明。
四、问题行为

1、问题行为的含义
心理学家将需要矫正的行为,统称为问题 行为(problem behavior)。所谓问题行为, 就是个体在行为上失去常态,并给他人造 成困扰或妨碍自己生活适应的行为。
三、个体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与环境
◆ 遗传:是指在个体生命开始之际,父母亲的身 心特点传递给子女的一种生理变化过程。遗传决定个 体的基本身心特征,如身高、体型、智力、性别等, 这些特征是个体后天无法改变或很难改变的,但它是 行为产生的基础。 ◆ 环境:是指在个体生命开始之后,其生存空间 对其产生影响的一切因素。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是可以 改变的。因此,人的后天行为具有可塑性。华生明确 持这一观点。

Baidu Nhomakorabea
由此,问题行为不等于异常行为,而是异常行为 的一类。其判断标准有两个(同时具备): ◆ 异常:即个体在行为表现上失去常态,表现出 异常现象。 ◆ 有害:即行为结果对个体本人或他人造成了困 扰,且妨碍行为主体的生活适应。 当然,有时是否有害不太容易界定。
3、问题行为的类型
林正文、伍新春、吕静等人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