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情境教学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历史课堂情境教学法
摘要: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不可疏忽的环节。恰当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亲近历史的兴趣;层层递进的铺垫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方向地探究历史知识和现象;精彩的点拨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悟和情感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情境教学感悟情感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141-01
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挖掘教材的思想因素、情感因素,使学生明其理、导其行呢?情境教学模式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恰当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亲近历史的兴趣;层层递进的铺垫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方向的探究历史知识和现象;精彩的点拨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悟和情感意识的培养。笔者就历史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常见方法和作用这一话题谈点个人的拙见。
1 设置情境,亲近历史
马卡连柯曾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设置好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特别重要。每当上课的铃声响起,所有的学生对老师、对这节课都是充满了新鲜的期待的。如果一开始学生的满腹热情被浇了冷水,会事倍功半。笔者尝试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进入课堂主体环节。
1.1重视标题,设问导入
分析北师版教材不难发现,每一课的标题都能简明扼要的揭示
本课内容的特点、实质或地位。如九下《向两极挑战》一课中,笔者采用简单的要求,让学生根据标题提出疑惑,谁?为什么?怎样向两极挑战?如此导入新课,学生带着问题迫切地向课本寻求答案。有目的、有不解的自学过程更容易抓住注意力,一个问题的自我解决展示成功都会给学生带来小小的成就感,激发兴趣。当然,笔者也更多使用新颖、别致的导课,重在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常用开篇形式有:直接通过诗词、歌曲、故事、图示、影片等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
1.2就地取材,贴近生活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身边的话题、事物、时政热点总能引起学生更多的共鸣。在分析大运河的评价时,笔者和学生展示许多扬州大运河的繁荣景象图片,对比隋唐之前扬州萧条后,很容易理解其对后世的巨大作用。话锋一转,再朗读胡曾和皮日休关于大运河截然不同的评价,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阵营进行组员间的交流,最后小组陈述理由、辨明真相。历史资料的立体感可以让笔者很好使用时代特征的音频、视频资料。如《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开始,笔者选用直接播放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实况录像,在学生振奋鼓舞之恰当时机,进入下一步内容的学习,吊起了学生的胃口,让他们能够在不觉间已经进入了教师所设立的氛围之中。
2 深入情境,探究历史
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巧设情境,导引教师在讲述和演示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巧妙设置历
史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导引积极参与的热情,并抓住关键点,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1角色体验、激疑设问
发挥自主性,使学生在疑问和惊奇中思维,从而实现目标。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深入感受历史,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演绎能力。在感受希腊民主政治时,笔者设置了一个活动:屋单是个雅典的农民,今年(前399年)三十岁,他是家庭中的男主人。他要去雅典去参加公民大会,严重影响干农活,但他还是很愿意去,为什么?贴近当时历史背景思考人物的行为,在这种情境下才能理解其对当时平民的重要性。可以很好探究雅典民主政治的适用人群,权利和局限性。历史的既往性特点决定了它无法重现和演示,这就要求我们要完整地再现当时的历史情景,让学生置身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中,以当事人或者当时的局外人身份去感受历史,理解历史结论和观点。
2.2设计活动,深入情境
“古人不识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地这样设计:假如你是历史中的人物,面对此情此境你如何想?怎样做?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不再感觉历史的遥远和陌生,而能够以一种亲切愉悦的心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如在学习宋的社会生活一课时,笔者下载了中国馆中北宋张择端的流动的《清明上河图》,惟妙惟肖,流光溢彩。让学生与画面中的人物对号入座,大家现身说法,谈自己的衣食住行,说自己的喜怒哀乐,俨然回到了一千多
年前的宋代,浑然不知身外的现实世界。新课程特别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情感道德价值观的培养。笔者常常在课堂上见到这样精彩的场面:采访、表演、辩论赛等,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发言,踊跃展示,积极参与到教学环境之中,历史课堂展现出动人的魅力!
3 拓展情境,感悟历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历史课要想达到“读史明智”的效果,感悟历史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每位历史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启迪。
悬念后置,思维创新。大家可能还记得小时候听评书时那种“心灵之痒”。究其原因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每一段评书结束时都留下一些悬念,说到关键时刻:“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每每让人牵肠挂肚,食不知味,甚至连做梦都在猜想着下回故事的情节。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也能够运用一些技巧,想方设法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在每节课结束时都有意犹未尽、回味不绝之感,那么我们何愁历史课铃声响起,学生不趋之若鹜?如,中国人最早发明了火药,但被欧洲人学去变成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的利器;同为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与德、日、意在二战前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等等。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提问,可以帮助学生透过这些现象看到历史发展的本质,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及创造性。
综上所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都善于在课堂上用心
思考,根据不同的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将距我们久远的历史文化赋予情境化,我们的学生一定会爱上历史学科,我们的历史课堂也一定会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