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 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管理办法2014年3月目录1. 总则 (1)2. 工作任务 (2)3. 会员 (3)4. 委员会委员 (4)5. 常务委员会委员 (5)6. 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 (6)7. 青年委员会 (7)8. 管理办法的修改 (8)9. 附则 (8)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本委员会的名称为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简称中国微创外科医师协会,英文名称为Chinese Society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缩写为:CSMIS。
第二条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为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的下属机构,主要组成成员是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从业的微创普通外科专业执业人员(执业医师和执业职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是由个人会员及单位会员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群众团体。
第三条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的宗旨:(一)在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的领导下,建立以国内微创外科学领域知名专家为首的、面向国内微创外科医师队伍的行业协会;(二)作为中国医师协会的三级机构,按照中国医师协会的相关规定承担对微创外科医师队伍的组织管理职责,强化对微创外科医师行业的高效、务实、严格、自律的管理;(三)通过制定和贯彻科学、严格、合理的微创外科医师准入制度和诊疗规范,切实规范微创外科医师的临床实践、教学以及科研行为;(四)面向全国的微创外科医师,发挥行业带头作用,带领广大微创外科医师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全面提高微创外科医师队伍的思想素质;(五)面向全国的微创外科医师,搭建交流学习平台,促进微创外科学的学科发展与进步,提高微创外科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微创外科医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六)建设微创外科医师之家,服务全体微创外科医师,作为微创外科医师面向社会和行政管理部门的窗口和桥梁,反映微创外科医师的心声,维护微创外科医师的合法权益;(七)紧密团结全体微创外科医师,不懈努力、奋发图强,为进一步全面提高我国微创外科学领域的实践水平,为振兴中华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为进一步改善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ERAS-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

(2)术前---专科宣教
介绍呼吸功能锻炼、运动耐量提升; 介绍VTE的预防; 介绍禁食水时间; 对手术方案的理解及配合; 正确描述疼痛; 对镇痛方案的配合; 对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及康复锻炼的配合; 对术后早期进食及渐进进食要领的配合; 患者及家属对加速康复理念的理解,缓解患
者的焦虑、恐惧及紧张情绪。
ERAS落实第一阶段检查表
连续4个月的ERAS落实督查汇总
8月 参与度 手术微创率 全麻椎管(神经阻滞) 术中体温监测 切皮前给予非甾体镇痛药 术前镇痛
9月 51% 33% 13% 51% 69% 18%
10月 11月
55%
82%
88%
32%
31%
46%
40%
58%
47%
78%
84%
92%
75%
1月
2018年1-4月份术后镇痛比例
2月
3月
4月
(11)早下床活动及功能锻炼
麻醉前2h也可以喝水
APS查房
镇痛效果-微笑
术后无痛的感觉-爽
六、2018年ERAS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第一、院党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作为院长工程力抓力推 ➢第二、全员参与,持之以恒展开推动工作 ➢第三、各相关科室全动员,覆盖率、普及率高 ➢第四、医院及时解决科室推动ERAS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第五、高度重视围术期疼痛工作 ➢第六、借科室医疗安全例会平台丰富ERAS工作 ➢第七、邀请ICU、EICU加入,完善了ERAS行动体系 ➢第八、各医技科室通力配合,助推ERAS工作 ➢第九、重视疼痛控制、重视液体管理、重视体温;淡化围术期禁食水时间、淡化 术后体位要求。
3月21日,ERAS行 动小组召开第一次 协调会
2019年3月18日 2018年ERAS工作 总结大会及2019年 ERAS工作重点计划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键词:肝肿瘤;诊断;治疗学;诊疗准则Standard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2024 edition)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Key words: Liver Neoplasms; Diagnosis; Therapeutics; Practice Guideline1 概述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原发性肝癌发病人数36.77万,位列各种癌症新发病人数第4位(肺、结直肠、甲状腺、肝),发病率位列第5位(肺、女性乳腺、甲状腺、结直肠、肝);2022年因原发性肝癌死亡人数31.65万,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均位列第2位(肺、肝)[1-2]。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cHCC-CCA)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病理组织学、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75%~85%、ICC占10%~15%[3-4]。
本指南中的“肝癌”仅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2017年6月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主持制定并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之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于2019年12月和2021年12月分别进行了2次更新,并最终修订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和《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的诊疗行为、改善肝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管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管理办法依照《中国医师协会二级机构管理规定》第三条之第五款"二级机构可根据本机构的工作任务组成相关组织〃的规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提议并组建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以下简称"本委员会")。
为建全和规范本委员会的组织和管理,特制定出以下条款,经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讨论通过。
一、本委员会的性质、目标和任务1、性质:本委员会是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是中国上消化道外科图帀的行业协会,隶属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领导和管理,本委员会的委员及会员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从业的外科执业人员(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组成。
2、目标:建设我国高水准的上消化道外科医师专业队伍、提高我国上消化道外科医师的技术水平。
通过本委员会各项工作在上消化道外科的临床实践中体现出中国医师协会的"服务、协调、自律、维权、监督、管理"十二字方针,充分发挥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图帀分会的行业协'会彳乍用。
3、任务:本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1)积极参加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完成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图帀分会所下达的各项任务。
建立面向全国的上消化道外科医师行业组织管理网络系统、保障对上消化道外科医师行业实施高效、务实、严格、自律的管理。
建立数字化上消化道外科信息系统,实现全国上消化道外科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经验共享;低成本、高效率地促进我国上消化道外科的发展;积极推动本领域诊疗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2)协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建立上消化道外科专科医师的准入、培养、考核、审查和认证体系。
协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监督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培养工作质量。
协助卫生行政管理强化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审批和管理工作,建设一支思想素质过硬和业务水准优良的上消化道外科图帀队伍。
3)结合国际本专业领域的发展状况,联系我国的具体实际,组织制定、贯彻、落实“上消化道外科医师的执业指南”,要求指南既能指导我国上消化道外科医师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又能符合我国国情,带有中国特色。
2023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手术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

2023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手术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入和腔镜技术的发展,微创外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此基础上,机器人手术系统突破了人和器械因素的限制,具有三维高清放大的手术视野自由旋转的操作手臂和滤颤功能,可使手术操作更加稳定、灵活、精准、精细和安全,开创了微创外科新纪元。
近十余年的临床实践表明,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具有和开放手术同样的肿瘤根治性,同时能更好地进行功能保护,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且具有理想的术后美容效果等优势,促进病人身心康复[1-51目前其主要入路方式包括经双侧腋窝乳晕入路[1-2]、经腋窝入路[5 i耳后发际入路[6]和经口腔前庭入路[ 7-9],各种入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
2014年,Lee等[10]首次将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切除术(transoral robotic thyroidectomy vestibular approach,TORTVA, TORT)用千临床。
2012—2016年间,Kim等[11]对该术式进行了改进。
2017年,张彬和徐埮团队在国内率先成功开展经口机器人甲状腺手术[12-13 1 2020年,T ai等[7]报告了最大宗病例数的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
因其符合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 O TES治疗理念,具有创伤小、清扫淋巴结彻底、颈部完全无瘢痕、美容效果极佳等优势,迅速成为临床实践的热点得到外科医生和病人的普遍认可8-9,13-141为更好地推动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在我国的规范化开展和应用,在保证肿瘤治疗的安全、根治和功能保护基础上,实现术后美容、心理和生理微创、保护病人隐私及尽快回归社会等要求,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专家工作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普通外科学分会组织我国甲状腺微创外科专家和机器人甲状腺手术部分专家,结合最新相关文献和多个中心的临床经验,共同制定《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手术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为同道提供指导和参考。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多学科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简介

● 综述 ● 43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18年第4卷第3期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study of ramucirumabversus placeboas second-li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advanced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 and elevated baselinealpha-fetoprotein (AFP) following first-line sorafenib[J]. J ClinOncol, 2018, 36 (suppl; abstr4003).[30] Sangro B, Gomez-Martin C, de la Mata M, et al. A clinicaltrial of CTLA- blockade with tremelimumab in patients withhepatocellular arcinoma and chronic hepatitis C[J]. J Hepatol,2013, 59(1):81-88.[31] El-Khoueiry AB, Sangro B, Yau T, et al. Nivolumab in patientswith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heckMate 040): anopen-label, non-comparative, phase 1/2 dose escalation andexpansion trial[J]. Lancet, 2017, 389(10088):2492-2502. [32] Zhu A, Finn R, Cattan S, et al. Pembrolizumab (pembro)in patientswith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KEYNOTE-224 update[J]. J Clin Oncol, 2018, 36 (suppl; abstr4020).[33] Kelley RK, Abou-Alfa GK, Bendell JC, et al. Phase Ⅰ/Ⅱ studyof durvalumaband tremelimumab in patients with unres e cta b le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phaseⅠsafety and efficacyanalyses[J]. J Clin Oncol. 2017;35 (suppl; abstr 4073).[34] Ikeda M, Sung MW, Kudo M, et al. A phase 1b trial of lenva-tinib (LEN) plus pembrolizumab (PEM) in patients (pts) withunres e 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uHCC)[J]. J Clin Oncol,2018, 36 (suppl; abstr4076).[35] Stein S, Pishvaian MJ, Lee MS, et al. Safety and clinicalactivity of 1L atezolizumab+bevacizumab in a phaseⅠbstudy in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J]. J Clin Oncol, 2018,36 (suppl; abstr4074).收稿日期:2018-07-08• 信息窗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多学科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简介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多学科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MDT专委会)于2015年5月15日在北京成立。
2019指南与共识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完整版)

2019指南与共识I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完整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ChineSeCSMBS )于2014 年组SOCiety for MetabOIiC & BariatriC SUrgeryI织国内减重代谢外科及内分泌科专家共同制定了我国首个减重代谢外科指南一一《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 )》[1 ]。
在该指南的指导和规范下,尤其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成立后,我国的减重代谢外科取到了长足的发展Z特别是全国各地区相继建立了临床硏究中心,并开展了多中心合作Z不断积累详实的多中心临床数据。
我国减重代谢手术已经由2014年的4000例增长到1 万例以上,术式方面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没有明显差异[2-3 ]。
2017 年,美国和欧洲肥胖代谢外科指南进行了相应更新,包括胃束带手术(AGB )等治疗方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4-5 J o鉴于此Z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联合CSMBS组织专家对2014年版指南进行修订和更新,参考西方国家指南及立场声明更新,并采纳我国近5 年的临床数据及相关文献,在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术前评估与准备、术后并发症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以更好地适应减重代谢外科的发展,规范疾病的治疗Z共同推进学科健康快速发展。
1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1.1手术适应证单纯肥胖病人手术适应证:(1 )BMI≥37.5 , 建议积极手术;32.5≤BMI<37.5 ,推荐手术;27.5≤ BMI < 32.5 ,经改变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难以控制,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综合评估后可考虑手术[6-7 ]。
(2)男性腰围≥ 90 cm、女性腰围n85 Cm Z 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Z经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广泛征询意见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8 ]。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章程

(一)在中国医师协会和外科医师分会的整体领导下,建立以国内结直肠外科学领域知名专家为首的、 面向国内结直肠外科医师队伍的行业协会;
(二)作为中国医师协会的三级机构,按照中国医师协会的相关规定承担对结直肠外科医师队伍的组织 管理职责,强化对结直肠外科医师行业的高效、务实、严格、自律的管理;
(三)通过制定和贯彻科学、严格、合理的结直肠外科医师准入制度和诊疗规范,切实规范结直肠外科 医师的临床实践、教学以及科研行为;
(四)面向全国的结直肠外科医师,发挥行业带头作用,带领广大结直肠外科医师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 气的影响,全面提高结直肠外科医师队伍的思想素质;
(五)面向全国的结直肠外科医师,搭建交流学习平台,促进结直肠外科学的学科发展与进步,提高结 直肠外科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提高结直肠外科医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第四条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对地方结直肠外科专业医师协会(委员 会)实施业务指导。
第五条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是中国医师协会的分支机构,依法接受 中国医师协会的领导。
第二章 中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的工作任务
第六条中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的工作任务: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本委员会的名称为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简称中国结直肠外 科医师委员会,英文名称为 Chinese Society of Colon & Rectal Surgeons,缩写为:CSCRS。
第二条中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为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的分支机构,主要组成成员是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从业的主要从事结直肠外科专业的执业人员(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 医师),中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是由个人会员及单位会员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群 众团体。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肿瘤外科医师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肿瘤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管理办法(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会的名称为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肿瘤外科医师委员会,简称中国肿瘤外科医师委员会,Chinese Society of Surgical Oncology,缩写为:CSSO。
第二条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肿瘤外科医师委员会为中国医师协会分支机构外科医师分会的专业委员会,主要组成成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从业的肿瘤相关的普通外科执业人员(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以下简称医师)。
第三条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肿瘤外科医师委员会的宗旨:(一)在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领导下,建立以国内肿瘤外科领域知名专家为首的、面对国内肿瘤外科医师队伍的行业协会;(二)承担对肿瘤外科医师队伍的组织管理职责,强化对肿瘤外科医师行业的高效、务实、严格、自律的管理;(三)通过制定和贯彻科学、严格、合理的肿瘤外科医师准入制度和诊疗规范,切实规范肿瘤外科医师的临床实践、教学以及科研行为;(四)面向全国的肿瘤外科医师,发挥行业带头作用,带领广大肿瘤外科医师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全面提高肿瘤外科医师队伍的思想素质;(五)面向全国肿瘤外科医师,搭建交流学习平台,促进肿瘤外科学的学科发展与进步,提高肿瘤外科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提高肿瘤外科医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六)建设肿瘤外科医师之家,服务全体肿瘤外科医师,作为肿瘤外科医师面向社会和行政管理部门的窗口和桥梁,反映肿瘤外科医师心声,维护肿瘤外科医师的合法权益;(七)紧密团结全体肿瘤外科医师,不懈努力、奋发图强,为进一步全面提高我国肿瘤外科学领域的实践水平,为振兴中华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为进一步改善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第四条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肿瘤外科医师委员会是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的专科医师委员会,接受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的领导。
第二章工作任务第五条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肿瘤外科医师委员会的工作任务:(一)组织本行业的医师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二)以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肿瘤外科医师委员会为基础,积极开展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会员发展和组工作,建立面向全国的肿瘤外科医师行业协会和组织管理网络系统,最大程度的发挥委员会作用。
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分会专业委员会

寇瑛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委员
李炳
湖北十堰人民医院
委员
李儒正
海南省人民医院
委员
李新民
沈阳军区总医院
委员
李晓峰
北京儿童医院
委员
李亚雄
云南心血管病医院
委员
梁贵友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委员
梁红
暨南大学附属一院胸心外科
委员
梁家立
济南军区总医院
委员
林刚
海口市人民医院
委员
凌云鹏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委员
刘鹏
中日友好医院
委员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副会长
易定华
四军大西京医院
副会长
张尔永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副会长
周新民
中南大Hale Waihona Puke 湘雅二医院副会长庄建
广东省人民医院
常委兼总干事
许建屏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常委兼副总干事
董念国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
常委兼副总干事
孟旭
北京安贞医院
常委兼副总干事
肖颖彬
重庆三军大新桥医院
常委兼副总干事
徐志云
二军大长海医院
林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常委
刘苏
河北医科大学附二院
常委
刘季春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常委
刘建实
天津胸科医院
常委
刘中民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常委
柳克祥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常委
罗万俊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常委
马捷
山西医大第二医院
常委
梅举
上海新华医院
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年会胃食管反流病诊疗专业分会场会议纪要

interleukin 6levels,blood pressure,and insulin sensitivity inapparently healthy men and women [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1,86(3):1154-1159.27Shoelson SE,Lee J,Goldfine AB.Inflammat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J].Febs Letters,2006,582(1):1922.(收稿日期:2018-12-28)(本文编辑:张翔)伊力亚尔·麦麦提江,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胃食管反流病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J/CD].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2019,6(2):106-109.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年会胃食管反流病诊疗专业分会场会议纪要“五月榴花姚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2019年5月17日,由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CCS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胃食管反流病诊疗专业委员会(CSGERD )、北京人民医院以及《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编辑部联合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年会,暨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胃食管反流病诊疗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会议”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200余名胃食管反流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其他参会人员齐聚于此,针对胃食管反流疾病的进一步规范诊疗、学科建设与发展及诊疗新技术等进行了学术交流与讨论。
本届会议邀请到国内胃食管反流病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近200人出席,会议由胃食管反流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兼秘书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微创外科研究所副所长艾克拜尔·艾力主持。
大会主席、胃食管反流病委员会主任委员、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致欢迎辞。
本次会议精彩纷呈、内容丰富。
本次会议共分七个单元,涵盖专家论坛、青年论坛、编委会换届筹备会议。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专家共识-11-(7-14-2)

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快速康复外科”专家组肺保护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狭义肺保护是肺移植或心肺移植时对供体肺脏的保护,使之在移植于受体后仍能发挥正常肺功能。
广义肺保护则是主动地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即将发生的肺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以维护患者肺功能,促进早日康复。
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属于广义肺保护的范畴。
肺脏是体内唯一接受全部心输出量的器官,也是全身静脉血必经的巨型滤器;同时肺脏也是开放的器官,肺泡经各级支气管、气管与外界相通。
因此,肺脏很容易受到内源性和外源性有害因素的作用而受到损伤。
术前危险因素、手术、麻醉,输血、体外循环以及其他医疗措施等均可在围手术期对肺脏造成一定的损伤,发生围手术期各种肺部合并症,严重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围手术期肺保护措施,预防和治疗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非常重要,是外科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有力保证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在近年来各种学术会议有关围手术期处理、快速康复外科学术交流的基础上,组织胸外科专家多次讨论对围手术肺保护问题达成以下共识,供同道们参考:一、围手术期常见肺部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一) 围手术期常见肺部并发症术后肺部并发症是胸外科手术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围手术期患者常见的肺部并发症包括肺不张、肺水肿、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痉挛、呼吸衰竭甚至ARDS、基础慢性肺疾患加重等。
多项研究显示,术后肺部并发症与心脏疾病一样或更常见。
研究显示,上腹部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病率高达35%,其中肺炎占16.6%、支气管炎占15%、肺不张和肺栓塞各占1.7%1。
术后肺炎通常为院内获得性肺炎,其死亡率高达10%~30%,术后肺部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平均延长1~2周2,3。
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道疾病时,围手术期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增加。
有哮喘病史患者术中支气管痉挛发生率为10%左右。
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

讨论的系统/ 器官 / 疾病即可成 为完整的 MDT 命名,如上消化道 MDT、乳腺癌 MDT。 MDT命名既能给医生明确本 MDT 讨论的疾病范 畴,又给病人以就诊指南。
何为肿瘤单病种多学科综合治 疗?
即以病为中心联合外科、化疗科、 放疗科、 介入科、生物治疗科、 中医科、核医学科、病理科、影 像科等各科专家共同协作给每一 位病人制定最合理的程序化的治 疗方案
负责让MDT团队的所有成员了解MDT在 疾病诊疗中的重要性;
与医管部门沟通,申请相关基金和财政 支持以确保MDT工作的有效进行;关注影 响MDT诊疗决策安全性的问题等。
MDT会议主席
MDT会议主席主要负责MDT会议的组织和运行。一个合 格的MDT会议主席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具有组织会议能力; 具有一定的人际关系; 具有管理MDT会议上为争论观点造成的不和谐行为的 能力; 具有一定的磋商能力; 具有促进达成临床诊疗决策的能力; 具有时间管理能力。
5.MDT诊疗过程能促进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
6.MDT团队成员有机会获得专业继续教育;
7.MDT会议能让患者有机会被纳入高质量的临 床试验;
8.MDT团队需要有良好的数据管理机制,既能 为患者保存就诊资料,也可用于管理和研究。
命名:
MDT命名可以依据所讨论的疾病而定。
按系统分:上消化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目前,欧美多个癌症诊治指南均规定: 所有确诊肿瘤的病人在接受治疗前必须 经过相关MDT会诊。.随着MDT大量成功 经验的积累,MDT这种医疗模式不仅逐 渐被大家接纳和重视,而且在现代医院 管理理念下,它的内涵也在不断充实和 完善。
MDT模式已不只局限于对病人进行多学 科会诊,而是对整个医疗过程全程指导, 还包括设计和实施临床、基础研究、将 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等内容, 目前MDT已经成为一套宏观的医学诊治 和管理模式。
肝两型包虫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版)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肝两型包虫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版)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包虫病外科专业委员会, Chinese College of Surgeons (CCS) Chinese Committe
作者单位:
刊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
年,卷(期):2015,14(4)
引用本文格式: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包虫病外科专业委员会.Chinese College of Surgeons (CCS) Chinese Committe肝两型包虫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版)[期刊论文]-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5(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
多学科综合治疗(MDT)专业委员会
组织管理办法
2015年5月15日第一次全体委员会通过,北京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
多学科综合治疗(MDT)专业委员会
组织管理办法
依照《中国医师协会二级机构管理规定》第三条之第五款“二级机构可根
据本机构的工作任务组成相关组织”的规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提议
并组建多学科综合治疗(MDT)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本委员会”)。
为建全和规范本委员会的组织和管理,遵照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的制度要求,制定出以下条款,经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讨论通过。
一、本委员会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1、性质本委员会是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是中国肿瘤相
关专业医师的行业协会,隶属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领导和管理。
本委员
会的委员及会员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从业的肿瘤相关专业执业人
员组成。
2、目标:让肿瘤MDT理念深入人心,让规范化、合理化的肿瘤治疗从MDT模式中得到实现,让更多医生从MDT中获得成长,让更多肿瘤患者从MDT中获益。
通过本委员会各项工作在肿瘤MDT的临床实践中体现出中国医师协会的“服务、协调、自律、维权、监督、管理”十二字方针,充分发挥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
师分会的行业协会作用。
3、任务本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
1) 积极参加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完成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所下达的各项任务
2)开展全国MDT“与你同行”和“百城行”等活动在全国各级医院规范和推
广肿瘤MDT的开展,推广MDT理念。
3)结合国际国内肿瘤MDT发展情况,组织制定MDT规范和共识,要求既要能与国际接轨,又能符合我国国情,支持各地方在总的MDT规范和共识框架下组织制定符合地方特点的指南,以利于MDT理念贯彻和落实。
4)总结开展MDT的各中心在MDT开展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探索制定可执行的MDT组织形式和流程,推动国内MDT标准化的建立;
5)通过组织各地区MDT活动,协助提高国内各级医院MDT协作精神和肿瘤诊疗水平;
6)定期在院际之间开展远程和现场形式的MDT协作和交流,打破院际间壁垒;7)将互联网引入MDT活动中,以移动终端、远程等形式开展跨地域、跨专业
的MDT协作,推动MDT普及,促进全国整体MDT水平提高;
8)每年召开一次全体委员工作会议,总结年度工作,推广交流经验,表彰优秀和先进,制定本委员会的发展方向和后一年度的具体工作,举办一次主题突出
的的学术会议和国家继续教育项目。
9)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肿瘤MDT为主题的学术会议,主委、副主委以及常委
需要承担所在地区的MDT会议的组织工作。
10)本委员会倾听肿瘤相关专业医师的心声;维护医师的合法权益,对肿瘤领域专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遭受到的非法侵害及时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和舆论援助。
二、本委员会的组建程序和过程
1、2015 年5月,受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会长王杉教授委托,沈琳教授
和叶颖江教授负责筹备组建“MDT专业委员会”。
2、本委员会的组建过程严格遵循中国医师协会和外科医师分会的相关规定和组织原则。
3、本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是由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通过征询各地方医师协会及相关专业机构的意见并经过审核后产生的。
4、2015 年5 月15日在北京召开本委员会的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的领导和监督下,本委员会的全体委员的参加选举,产生首
届MDT专业委员会(包括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委员及秘书)
5、选举结果报中国医师协会会员部备案;由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宣布本委员会成立并向各级人员颁发聘书。
6、此后,本委员会履行职能,正式开展工作。
三、名称、会徽、网站及组织架构
1、本委员会的全称“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多学科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MDT专委会”,英文名称为“Chinese Society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英文缩写”CSMDT“
2、会徽为圆形,由人物(代表专业医生)、拼图(代表不同专业)及球体(代表多学科综合治理模式)等图案组成;还有本委员会的中、英文全称和英文缩
写及“2015”(表示本委员会成立的年代)等
3、网站本委员会网站正在建设中…
4、组织架构,本委员会设有:
1)主任委员(2 人)
2)副主任委员(11人)
3)常务委员(36人)
4)秘书(6 人)
5)委员(105人)
四、任期与换届
任期和换届原则遵照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的制度要求制定如下:
1、本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
委员在任期内出现工作或任职情况变更而不再符合任职资格时,应及时向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资格审查委员会报告,由该
委员会决定其任职的保留或终止。
担任常务委员以上职位的人员的需要在任期
满前提交任期述职报告,由本委员会做出评价并决定是否推荐其进入下一届委
员会。
新一届委员候选人,由上一届的委员会和地方医师协会共同推荐,经中国
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合格,通过民主选举产生。
常务委
员和副主任委员每届可有一定比例的更新,由新一届的全体委员通过民主评议
投票选举产生。
2、主任委员可担任两届;新一届的主任委员通过民主评议、投票选举产生。
3、副主任委员和常务委员的任职不超过三届。
4、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负责指导、监督本委员会的改选换届。
五、表彰和处罚
本委员会拟定每年一次的全国学术大会上表彰优秀和先进会员。
对违反中国医师协会和外科医师分会组织纪律的各级人员将按有关规定给予批评、停职等相应的处罚。
六、各项条款的修改与完善以上各项条款的修改和新条款的建立,在每年的常委会上提出,经全体委员会议讨论通过,生效。
以上条款作为本委员会的章程的初级阶段。
七、以上条款的解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