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五下-5《古诗词三首》教学讲义PPT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三首》课件PPT
在绿草如茵的郊野,一个孩子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那里放牛。天晚了,他骑着牛回家,偶尔拿出竹笛迎着晚风,吹出几支悠扬的曲子。回到家里,饱饱地吃一餐晚饭。天近黄昏,他连蓑衣也不脱,就露宿在明亮的月光下面。——作者把放牛娃的生活写得如此优美、如此快活,目的是劝告钟弱翁与其去追名逐利、巧用心机,倒不如过他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句意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我仿佛看到了………………
01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这真是一个____的村居! 这更是一个____的村居!
上片
村中环境: 村中人(老夫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秀丽 恬静
下片 (动作)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词三首》课件
篙 (gāo)(竹篙)
棹 (zhào) (棹竿) 媪 (ǎo)(翁媪) (剥开) 剥 (bāo)
牧蓑遮
醉媚锄剥
牧 mù 牧童 遮 zhē 遮盖 媚 mèi 明媚
蓑 suō 蓑衣 醉 zuì 醉酒 锄 chú 锄头
吕岩 字洞宾,唐代人。他出生于世代 官宦之家,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曾当过地 方官吏。后来唐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
《牧童》是 唐 代诗人 吕岩 的作 品。诗的第一句话写 所见 ,第二句 写 所听 ,分别从 视觉 和 听觉 上 给人感受,“六七里”和“三四声” 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 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诗的三四 句写 吃饱饭的牧童休息 的情景,塑造 了一个 无牵无挂 、自由自在 的牧童 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 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其词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 “苏辛”。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词,又 叫 。作者是 代诗人 。 (他是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代表 作《稼轩长短句》。)诗人以简练的笔触 勾画出一幅优美的 ,描绘出 的 形象,借此表现 和 。
《牧童》是 代诗人 的作品。 诗的第一句话写 ,第二句写 , 分别从 和 上给人感受,“六七 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 是为了突出 和 。诗的三四句 写 的情景,塑造了一个 、 的牧童形象,表达了作 者 。
《牧童》中“铺”字好 在 ;“弄”字的 意思是 ,好 在 。
《牧童》中“铺”字好在 把 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平缓舒适 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弄”字 的意思是 逗弄 ,好在 传达出了 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 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 。
棹 (zhào) (棹竿) 媪 (ǎo)(翁媪) (剥开) 剥 (bāo)
牧蓑遮
醉媚锄剥
牧 mù 牧童 遮 zhē 遮盖 媚 mèi 明媚
蓑 suō 蓑衣 醉 zuì 醉酒 锄 chú 锄头
吕岩 字洞宾,唐代人。他出生于世代 官宦之家,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曾当过地 方官吏。后来唐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
《牧童》是 唐 代诗人 吕岩 的作 品。诗的第一句话写 所见 ,第二句 写 所听 ,分别从 视觉 和 听觉 上 给人感受,“六七里”和“三四声” 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 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诗的三四 句写 吃饱饭的牧童休息 的情景,塑造 了一个 无牵无挂 、自由自在 的牧童 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 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其词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 “苏辛”。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词,又 叫 。作者是 代诗人 。 (他是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代表 作《稼轩长短句》。)诗人以简练的笔触 勾画出一幅优美的 ,描绘出 的 形象,借此表现 和 。
《牧童》是 代诗人 的作品。 诗的第一句话写 ,第二句写 , 分别从 和 上给人感受,“六七 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 是为了突出 和 。诗的三四句 写 的情景,塑造了一个 、 的牧童形象,表达了作 者 。
《牧童》中“铺”字好 在 ;“弄”字的 意思是 ,好 在 。
《牧童》中“铺”字好在 把 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平缓舒适 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弄”字 的意思是 逗弄 ,好在 传达出了 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 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 。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05古诗词三首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程 新思想 新理念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 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 字。理解“弄”、“怪生”、“相 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 的意思。
篙 (gāo)(竹篙) 棹 (zhào)(棹竿) 媪 (ǎo)(翁媪) 剥 (bāo)(剥开)
(4) 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 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 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 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
结。齐读。
第四节 (1) 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和第二小节第一句说 法完全
(3) “开火车”练习朗读。 4. 反馈,检查朗读。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导学习第一组句子。 a.出示三个句子。 b.指名读。把句子中的“渐渐”去掉,在朗读时与原句比较,体会 “渐渐 ”的意思。 c.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天气是不是一下子就凉了?高粱是不是一下 子就熟 了?天色是不是猛得一下子就黑了?进一步体会“渐渐”的含 义。 d.再读原句,让学生具体感受“渐渐”一般用来表示事物的逐渐变 化,这 个变化需要一定时间。
2. 学生练读。 3. 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背诵
1. 放录音欣赏。 2. 指着板书引背。 3. 各人轻声背诵。 4. 分组交换背。 5. 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练习
1. 抄写生字词。
2. 比一比,再组词。
忘() 你(
) ) 古( ) 邻(
盲() 您( 3. 扩词训练。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 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 字。理解“弄”、“怪生”、“相 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 的意思。
篙 (gāo)(竹篙) 棹 (zhào)(棹竿) 媪 (ǎo)(翁媪) 剥 (bāo)(剥开)
(4) 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 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 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 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
结。齐读。
第四节 (1) 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和第二小节第一句说 法完全
(3) “开火车”练习朗读。 4. 反馈,检查朗读。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导学习第一组句子。 a.出示三个句子。 b.指名读。把句子中的“渐渐”去掉,在朗读时与原句比较,体会 “渐渐 ”的意思。 c.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天气是不是一下子就凉了?高粱是不是一下 子就熟 了?天色是不是猛得一下子就黑了?进一步体会“渐渐”的含 义。 d.再读原句,让学生具体感受“渐渐”一般用来表示事物的逐渐变 化,这 个变化需要一定时间。
2. 学生练读。 3. 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背诵
1. 放录音欣赏。 2. 指着板书引背。 3. 各人轻声背诵。 4. 分组交换背。 5. 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练习
1. 抄写生字词。
2. 比一比,再组词。
忘() 你(
) ) 古( ) 邻(
盲() 您( 3. 扩词训练。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课件PPT
第一页,共三十六页。
牧童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huánghūn)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第二页,共三十六页。
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 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 县令。值黄巢起义(Huáng Cháo Qǐyì),携家入终南山学道, 不知所终。
第三页,共三十六页。
横野:辽阔的原野。
帮忙,促使船向前行驶。
第十五页,共三十六页。
•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 他们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停下了船桨,坐
在船中。 •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lìyòng)伞
使风让船前进。
人轻松闲适的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欣赏。
第三十五页,共三十六页。
作 业(二选一)
1、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记叙文 2、用心(yòng xīn)观察乡村生活,写一首小诗
《村居》
第三十六页,共三十六页。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六页。
词和词牌(cípái) •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它兴起
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 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 定的歌谱(gēpǔ)填写,这歌谱(gēpǔ)叫词牌。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六页。
yán
茅檐低小,
清 平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mè好i ,
第十九页,共三十六页。
诗歌 欣赏 (shīgē)
•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这首诗语 言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 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 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 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牧童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huánghūn)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第二页,共三十六页。
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 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 县令。值黄巢起义(Huáng Cháo Qǐyì),携家入终南山学道, 不知所终。
第三页,共三十六页。
横野:辽阔的原野。
帮忙,促使船向前行驶。
第十五页,共三十六页。
•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 他们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停下了船桨,坐
在船中。 •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lìyòng)伞
使风让船前进。
人轻松闲适的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欣赏。
第三十五页,共三十六页。
作 业(二选一)
1、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记叙文 2、用心(yòng xīn)观察乡村生活,写一首小诗
《村居》
第三十六页,共三十六页。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六页。
词和词牌(cípái) •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它兴起
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 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 定的歌谱(gēpǔ)填写,这歌谱(gēpǔ)叫词牌。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六页。
yán
茅檐低小,
清 平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mè好i ,
第十九页,共三十六页。
诗歌 欣赏 (shīgē)
•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这首诗语 言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 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 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 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05古诗词三首PPT、优质教学课件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大词 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 省济南市)人。出生于金人占领区。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 其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以爱国 词和田园词最为突出。其爱国词多抒 发报国的壮志,揭露投降派的可耻行 径,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意境 深远,气势宏伟,风格豪放悲壮。其 描绘田园风光的词,咏赞祖国河山, 也借啸傲山水、流连诗酒来排遣自己 的精神苦闷,情景如画,笔调轻灵, 风格清俊淡泊。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 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 第一句
a.指名读。 b.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c.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 英英 把它解释成“好像”呢?
第二句 a.指名读。 b.“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c.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时有些什么感受? (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4).齐读这首诗。
牧蓑遮 醉媚锄剥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突然闭口立。
吕岩,字洞宾, 唐代京兆人。咸通举 进士,曾两为县令。 值黄巢起义,携家入 终南山学道,不知所 终。是传说中的逍遥 大仙。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弄:逗弄。
1. 听录音欣赏。 2. 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 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4. 同桌交互背。 四.写字指导。 五.作业
1. 抄写字词。 2. 比一比,再组词。
古( ) 自( ) 代( )
故( ) 首( ) 袋( )
3. 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心(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5.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 (共21张PPT)
古诗词三首
牧蓑遮醉媚锄剥
篙棹媪
mù
suō
牧蓑
游牧 牧童
蓑衣 蓑笠
zhē
zuì
遮醉
遮盖 遮掩
醉意 沉醉
mèi
chú
媚锄
妩媚 谄媚
锄草 锄强扶弱
bāo
剥
剥壳 剥花生
gāo zhào
收篙停棹
ǎo
翁媪
牧童 蓑衣 茅檐 莲蓬 黄昏 渔船
近义词
铺——展 卧——躺 停——止
反义词
饱——饿 低小——高大 黄昏——黎明
不脱蓑衣卧月明。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 活现。
注释
[铺]展开 [野]原野 [弄]逗弄 [明]明亮 [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翻译
绿草如茵,铺满广阔的原野,放眼一望无垠, 笛声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 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
(√ )
5.《舟过安仁》一诗的一、二句押韵。
(√ )
[吴音]吴地的方言 [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妇 [溪东]小溪的东面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子。
翻译
茅草屋又低又小,茅屋一旁的溪边长满青青的草。听见 茅屋里有人带着醉意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在互相说话取笑, 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 面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可爱调皮的小儿子 最讨人喜欢,他正溪边趴着剥莲蓬。
什么是律诗和绝句?
唐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诗或古体诗,唐时创立了 近体诗或称今体诗。今体诗有律诗和绝句两种。律诗包 括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 首八句。绝句每首只有四句,包括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这里的“言”是指每句中有几个字。绝句格律的基本要 素有三点:平仄、对仗和押韵;同时还包括“起、承、 转、合”的章法和句式结构等,这是古今诗人遵守的基 本规律。
牧蓑遮醉媚锄剥
篙棹媪
mù
suō
牧蓑
游牧 牧童
蓑衣 蓑笠
zhē
zuì
遮醉
遮盖 遮掩
醉意 沉醉
mèi
chú
媚锄
妩媚 谄媚
锄草 锄强扶弱
bāo
剥
剥壳 剥花生
gāo zhào
收篙停棹
ǎo
翁媪
牧童 蓑衣 茅檐 莲蓬 黄昏 渔船
近义词
铺——展 卧——躺 停——止
反义词
饱——饿 低小——高大 黄昏——黎明
不脱蓑衣卧月明。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 活现。
注释
[铺]展开 [野]原野 [弄]逗弄 [明]明亮 [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翻译
绿草如茵,铺满广阔的原野,放眼一望无垠, 笛声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 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
(√ )
5.《舟过安仁》一诗的一、二句押韵。
(√ )
[吴音]吴地的方言 [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妇 [溪东]小溪的东面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子。
翻译
茅草屋又低又小,茅屋一旁的溪边长满青青的草。听见 茅屋里有人带着醉意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在互相说话取笑, 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 面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可爱调皮的小儿子 最讨人喜欢,他正溪边趴着剥莲蓬。
什么是律诗和绝句?
唐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诗或古体诗,唐时创立了 近体诗或称今体诗。今体诗有律诗和绝句两种。律诗包 括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 首八句。绝句每首只有四句,包括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这里的“言”是指每句中有几个字。绝句格律的基本要 素有三点:平仄、对仗和押韵;同时还包括“起、承、 转、合”的章法和句式结构等,这是古今诗人遵守的基 本规律。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1
篙 (gāo)(竹篙)
棹 (zhào)(棹竿)
媪 (ǎo)(翁媪)
剥 (bāo)(剥开)
精选ppt课件
2
精选ppt课件
3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突然闭口立。
精选ppt课件
4
吕岩,字洞宾,
唐代京兆人。咸通举
进士,曾两为县令。
值黄巢起义,携家入
终南山学道,不知所
不脱蓑精衣选pp卧t课件月明。
12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从诗中哪个词可以体会到绿草 的繁茂,感受到牧童的快活?
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 野草。牧童悠闲地放着牛,吹 响了短笛,几声悠扬的笛声和 着徐徐的晚风传来。多美的风 光,多自在的牧童!
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看出 来的?
•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
“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
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描
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精选ppt课件
26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大 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 (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出生于 金人占领区。辛弃疾是南宋爱国 词派的领袖和旗帜。其词题材广 泛,内容丰富,而以爱国词和田 园词最为突出。其爱国词多抒发 报国的壮志,揭露投降派的可耻 行径,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意境深远,气势宏伟,风格豪放 悲壮。其描绘田园风光的词,咏 赞祖国河山,也借啸傲山水、流 连诗酒来排遣自己的精神苦闷, 情景如画,笔调轻灵,风格清俊 淡泊。
这里指顽皮、淘气。
精选ppt课件
29
• 词意:长着青草的溪边, 有一座小茅草屋。
1
篙 (gāo)(竹篙)
棹 (zhào)(棹竿)
媪 (ǎo)(翁媪)
剥 (bāo)(剥开)
精选ppt课件
2
精选ppt课件
3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突然闭口立。
精选ppt课件
4
吕岩,字洞宾,
唐代京兆人。咸通举
进士,曾两为县令。
值黄巢起义,携家入
终南山学道,不知所
不脱蓑精衣选pp卧t课件月明。
12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从诗中哪个词可以体会到绿草 的繁茂,感受到牧童的快活?
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 野草。牧童悠闲地放着牛,吹 响了短笛,几声悠扬的笛声和 着徐徐的晚风传来。多美的风 光,多自在的牧童!
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看出 来的?
•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
“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
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描
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精选ppt课件
26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大 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 (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出生于 金人占领区。辛弃疾是南宋爱国 词派的领袖和旗帜。其词题材广 泛,内容丰富,而以爱国词和田 园词最为突出。其爱国词多抒发 报国的壮志,揭露投降派的可耻 行径,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意境深远,气势宏伟,风格豪放 悲壮。其描绘田园风光的词,咏 赞祖国河山,也借啸傲山水、流 连诗酒来排遣自己的精神苦闷, 情景如画,笔调轻灵,风格清俊 淡泊。
这里指顽皮、淘气。
精选ppt课件
29
• 词意:长着青草的溪边, 有一座小茅草屋。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05古诗词三首PPT、优质教学课件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 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 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 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 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 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 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 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 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4.四人一组讨论说。 5.指名说。 当堂达标练习:
1、听写词语:
北京 飞奔
成功 狂欢
广场 跳跃
人山人海 四面八方
2、说说看了奥运会的感受。 板书设计:
2
2008,北京!
欢呼着
跳跃着 满把鲜 花
映亮 抛向空映中亮举着 旗帜
飞奔 舞长龙
敲锣鼓 礼花 教后小结:
复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里指顽皮、淘气。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看图,你感到了什么?
(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特 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 好感受。)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 (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 大概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 聊天说话。) 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 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大词 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 省济南市)人。出生于金人占领区。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 其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以爱国 词和田园词最为突出。其爱国词多抒 发报国的壮志,揭露投降派的可耻行 径,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意境 深远,气势宏伟,风格豪放悲壮。其 描绘田园风光的词,咏赞祖国河山, 也借啸傲山水、流连诗酒来排遣自己 的精神苦闷,情景如画,笔调轻灵, 风格清俊淡泊。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PPT(完美版)可编辑全文
孩子们看到冰块儿破碎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不知所措
垂头丧气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读出儿童的失望。
1 古诗三首
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 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后 第2题)
当孩子们正醉心于那( 穿林而过) 的美妙的声音时,忽然(冰块儿落地 ), 发出了如(玻璃破碎 )的声音。唉,太 令人( 失望 )了!
弄 动作: 脱 穿 敲
天真活泼 童趣盎然
冰
器物: 银钲 玉磬 玻璃
1 古诗三首
主题概括
《稚子弄冰》一诗生动地描绘了天真 稚气的小孩脱冰作戏的场景,展现了儿童 自得其乐 的盎然意趣。
1 古诗三首
乡村儿童生活的每一个画面都让我们 陶醉,也让诗人陶醉了,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三首让人陶醉的古诗——《村晚》。
1 古诗三首
课堂演练
一、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是( C )。
A.供·认不讳(g ōng ) B.供·不应求(g òng ) C.理解·(jiě)
杂兴·(xīng) 耕耘·(yún) 白昼·(zhòu)
1 古诗三首
二、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1 古诗三首
“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衔”与“浸” 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喜爱 拟人
衔:日薄西山、欲落未落
1 古诗三首
浸:青山、落日倒 映水中,与涟漪融为一 体、摇曳闪烁的美丽景 象。
1 古诗三首
长满青草的池塘,快要落山的红 日,真是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 景图,此时牧童在干什么呢?齐读古 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吧!
zhòu
昼
不知所措
垂头丧气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读出儿童的失望。
1 古诗三首
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 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后 第2题)
当孩子们正醉心于那( 穿林而过) 的美妙的声音时,忽然(冰块儿落地 ), 发出了如(玻璃破碎 )的声音。唉,太 令人( 失望 )了!
弄 动作: 脱 穿 敲
天真活泼 童趣盎然
冰
器物: 银钲 玉磬 玻璃
1 古诗三首
主题概括
《稚子弄冰》一诗生动地描绘了天真 稚气的小孩脱冰作戏的场景,展现了儿童 自得其乐 的盎然意趣。
1 古诗三首
乡村儿童生活的每一个画面都让我们 陶醉,也让诗人陶醉了,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三首让人陶醉的古诗——《村晚》。
1 古诗三首
课堂演练
一、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是( C )。
A.供·认不讳(g ōng ) B.供·不应求(g òng ) C.理解·(jiě)
杂兴·(xīng) 耕耘·(yún) 白昼·(zhòu)
1 古诗三首
二、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1 古诗三首
“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衔”与“浸” 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喜爱 拟人
衔:日薄西山、欲落未落
1 古诗三首
浸:青山、落日倒 映水中,与涟漪融为一 体、摇曳闪烁的美丽景 象。
1 古诗三首
长满青草的池塘,快要落山的红 日,真是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 景图,此时牧童在干什么呢?齐读古 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吧!
zhòu
昼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16
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 宋时设县。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精选ppt课件
17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
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
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
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
精选ppt课件
28
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 呢?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 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 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多 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 醉了。)
精选ppt课件
29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
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
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
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
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
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
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
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
“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
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
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
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精选ppt课件
18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
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
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
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
这里指顽皮、淘气。
精选ppt课件
人教版五下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38
“清平乐”——是词牌 名,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 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照 这个词牌写出来的词,每首 46个字,分为上下两片, 上片有4个韵脚,下片有3 个韵脚字。“村居”—— 是 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 村人家”。
精选ppt课件
39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大词人。字幼安,号
精选ppt课件
7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精选ppt课件
8
草铺横野六七里,
放眼望去,原野上精选草ppt课件色葱茏; 视觉 9
笛弄晚风三四声。
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精选pp笛t课件声悠扬悦耳。 听10觉
归来饱饭黄昏后,
回来吃饱了饭,已精选经ppt课黄件 昏之后了, 11
不是遮头是使风。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精是选pp想t课件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28 。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 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
精选ppt课件
29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怪不得。 使风:利用风的力量。
怪不得没有下雨他们也张开伞。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通 过伞利用风让船前进啊!
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精喜选ppt欢课件 。
50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 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 同 “无赖”,“亡” 读wú,
这里指顽皮、淘气。
屋外,大儿子在小溪东边豆田里
锄杂草,二儿子在编鸡笼,最喜欢调
皮可爱的小儿子,正趴在溪边剥着莲
蓬。
精选ppt课件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古诗词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34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醉:带着酒意。 相媚好:表示两人很亲热的意 思。 翁媪:老年男子和老年妇女,
这里指一对老年夫妻。
译义:带着酒意操着吴语两人谈得很亲热,是哪一家的白发夫 妻二老。
赏析: 先闻其声,再见其人。茅屋前一对老夫妇,他们大概是喝了一些酒,脸上红
扑扑的,一副微醉的样子,正操着乡音在高兴地聊天。白发翁媪,不知谁家?这里
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 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看出来的?
• 可爱、调皮、疲倦。
• 一个“弄”,一个“卧”。
请你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 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 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 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 笛声悠扬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 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 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 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 了什么?
“张、使风”表现出两个孩 子的淘气、可爱和天真。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 的情景。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 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 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 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 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 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 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 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杨万里(公元11271206年),字廷秀,自号诚 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 县黄桥乡洴塘村)人。他 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 游、范成大、尤袤齐名, 被后人推为“中兴四大 家”。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05古诗词三首PPT、优质教学课件
(3) 让学生口头组词。 3. 练习。 1 按用音序查字法(三步)查“神”字。 2 按要求填表格。 4. 反馈。 1 检查学生查字典情况、填表情况。 2 指出存在的问题,巩固音序查字法。 二.
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名读。 a. 谁能用上“同意”说一句话? b. 句子中的“同意”还可以换个词说,意思不变。 (2) 出示卡片“答应”。
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 呢?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 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 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 陶醉了。)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 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 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 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 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 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 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 佬。
4. 反馈。 1检查朗读。 2指名背诵。 第四课时 教学第七题 一. 审题 二.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五幅图,弄清图意。 2.讨论每幅图表示什么意思。 3.指名说说自己知道的标志的意思。鼓励各抒己见。 4.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些标志的? 5.讨论并交流:你平时还见过哪些标志,表示什么意思? 三.练习 出示标志,让学生上台说出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四.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 2教师范读。
(3) 理解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位练习背诵。 4. 反馈。 1集体背诵。 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5教师启发学生:这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学生反复练读。 7学生自由背诵。 8同位背诵。 3. 练习。 1学生自由读背三句话。 2齐背三句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 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 赖,溪头卧剥莲蓬。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这句描绘了哪些景物?你感受到了 什么?
这句描绘了茅舍、小溪、青草这 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景色,将它们组 合成一幅画面。显得格外清新优美, 富有田园特色。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草铺横野六七里,
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 视觉
笛弄晚风三四声。
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 听觉
归来饱饭黄昏后,
回来吃饱了饭,已经黄昏之后了,
不脱蓑衣卧月明。
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地躺在月光下休息了。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 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 对两个小孩玩耍中透出的聪明的赞赏。
诚斋体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中国诗史上要算是一位 极具独创性的诗人了。他的诗被称为 “诚斋体”, 诚斋体在诗史上的重要意义。 诚斋体的伟大,在于 充溢其间的童心、童趣。还没有哪一位古代诗人像 杨万里那样,写出过那么多的生气勃勃的儿童形象, 保存了那么多率真活泼的生活气息。
人教版五下-5《古诗词 三首》
bō 剥削 剥夺 剥
bāo 剥皮 剥花生
lè 快乐 乐
yuè 清平乐 音乐
gāo zhào
ǎo mù suō
竹篙 棹竿 翁媪 牧童 蓑衣
zhē
zuì mèi chú bāo
遮挡 陶醉 明媚 锄头 剥开
古诗回顾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一叶渔船两小童,
一叶小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收篙停棹坐船中。
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怪生无雨都张伞,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 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怪不得。 使风:利用风的力量。
怪不得没有下雨他们也张开伞。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通 过伞利用风让船前进啊!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 风。”
从这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两个孩子的聪明和天真。
舟过 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 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铺:铺开。
弄:逗弄。
横野:辽阔的原野
青草像被铺开在地上一样,方 圆六七里的原野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悠扬的 笛声。
六七里、三四声
写出了原野的广阔和乡村傍晚的宁静。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饱饭:吃饱饭。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牧童放牧归来,吃饱饭后已 是黄昏。
考考你
《牧童》是 代诗人 的作品。
诗的第一句话写
,第二句写
,
分别从 和 上给人感受,“六七
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
是为了突出 和
。诗的三四句
写 的情景,塑造了一个
、
的牧童形象,表达了作
者
。
《牧童》是 唐 代诗人 吕岩 的作 品。诗的第一句话写 所见 ,第二句 写 所听 ,分别从 视觉 和 听觉 上 给人感受,“六七里”和“三四声” 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 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诗的三四 句写 牧童休息 的情景,塑造了一个 无忧无虑 、自由自在 的牧童形象,表 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自由 淡泊生活的一种向往。
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照
这个词牌写出来的词,每首
46个字,分为上下两片,
上片有4个韵脚,下片有3
个韵脚字。“村居”—— 是
解题
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
村人家”。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大词人。字幼安,号 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 南市)人。其描绘田园风 光的词,咏赞祖国河山, 也借啸傲山水、流连诗酒 来排遣自己的精神苦闷, 情景如画,笔调轻灵,风 格清俊淡泊。
舟过安仁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 大、尤袤[mào]齐名,被后人推为 “中兴四大家” 之一。 杨万里 一生写作极为勤奋,相传有诗二 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 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 斋集》。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悟诗情:
自由读读,说说这首诗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怀念宁静淡泊, 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生 活。
野草 风景:
晚风
横铺—六七里 明月—黄昏
优美 恬静
牧童:弄笛 卧
表现出牧童的天真烂漫、 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小结:
《牧童》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童 真、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让 我们体会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美 好童年生活的无尽怀念。
考考你
《舟过安仁》是 代诗人 的
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
者的 ,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
的 。我们还学过他写
的
。
《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 杨万 里 的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 的是作者的 所见 ,后两句描写的 是作者的 所悟 。我们还学过他写 的 《小池》《宿新市徐公店》。
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曲。在 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词, 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有一个名字。如: “水调歌头”“西江月”“清平乐”……
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院 子里欣赏明亮的月亮。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从诗中哪个字可以体会到绿草的繁茂? 哪个字感受到牧童的快活?
明诗意:
自由读诗,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这是一个(无天忧真无烂虑漫)的牧童。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明代著名的 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 清平乐•村居
词牌名 宋·辛弃疾
词,又称为“诗余”、 “长短句”。它兴起于南 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 宋代;最早是一种配乐歌 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 词和词牌 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 歌谱叫词牌。
“清平乐”——是词牌
名,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