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学术特色与成就之探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1

《商场现代化》2005年10月(下)总第447期必然会影响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的最终目的,导致教学的虎头蛇尾,影响整个教学计划。所以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又不属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问题,就不用列举大的案例,根据需要可采用简单案例或假设一带而过,只有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才在讲课中通过案例加以辅助说明。如果满堂只以案例为主,以求“生动性”,则学生听完一个个案例故事,却难以掌握系统的法律基本原理和规则。我国是一个成文法国家,判例不是法律渊源。法律表现为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案例法教学的目的更主要的是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积极思考,领会法律原理,学会解读法律条文,并加以灵活运用。所以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控制案例的使用数量,根据教学内容、学时多少、学生接受情况等因素来安排案例的用量,防止案例过多、过滥,事倍而功半。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除课前认真做好案例及有关背景材料的收集和选择、讨论题的拟订、事前进行分组等工作外,尤其要发挥课堂上的组织引导工作。教师应当先采用启发式引导,介绍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路,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展学生的思路空间;然后逐步采用设问、提问、反问、暗示、悬念、提示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表演、总结。当学生过于兴奋、活跃、激昂时,教师需要及时组织调控;当学生思维停滞不前时,教师需要及时引导疏通、 调整课堂气氛,拓展同学思维,把讨论引向深入;当学生提出或回答问题不够全面、准确或过于分散杂乱无序时,教师需要启发理顺。

总之,案例教学在讨论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增强主体意识,为他们提供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精神。同时还要注意及时调控讨论的方向和节奏,将指挥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提高教学效率,保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

4.教师 要善于归纳总结

教师在每个案例之后一般只作简单的提示性的建议,将讨论和参与的空间留给学生。多做点评,教师点评应放在新旧知识的过渡处、关键处、疑难处。案例讨论不能仅是为了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热烈讨论一番了事。否则,学生只会停留在各种具体的现象之中,难以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理性飞跃。因此,教师必须通过总结评点,把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模糊的认识清晰化,必须对隐藏在案例背后的规律性和必然性予以总结阐释,必须引导学生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达到对法理、法律条文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的综合评析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对学生的观点、理由、论证方法和表达技巧等进行总结和点评;结合案例讲述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理解错误的内容或者其他重要内容; 结合案例讲述同一类型案件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其中蕴含的法律基本精神与指导思想、操作规则,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通过案例教学,深刻理解法律规定的内涵,面对各种复杂的经济问题都能从容应对,游刃有余。

三、小结

经济法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总以抽象的概念、原理、制度、规范等形式出现,而且还涉及到许多专业知识,要使这些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增强法律实践能力,运用案例教学法无疑是比较恰当的教学方法。施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经济法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更能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失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

对于每一位稍知近现代中国历史的人来说,梁启超都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这位活跃在中国政坛、学界三十余年的一代风云人物,与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息息相关,“开中国风气之先,论功不在孙黄后”。他晚年摒弃政务,专心向学,著作等身,建树颇丰,被称为“新思想界之陈涉”,成为新旧交替时期学界泰斗和文化重镇,留下宝贵的思想遗产,其思想与学术活动颇具特色。

一、梁启超学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思想解放,学以致用,强调学术为维新变法服务,学术活动服务于政治目标

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救国救时的现实需要,康有为来到了梁启超身边,梁启超也走进康有为的事业,对梁启超来说,一生对乃师格外敬畏。其中对他影响至远的一点,就是康有为为获到变法的合法性和构建起变法的理论大厦,竟以超拔的学术勇气和顽强的创造精神对儒家学说进行全面修正,同时赋予儒学以新内容新特质,即“进步的儒学”、“尊崇博爱的儒家”、“平等的儒教”,一个能够与西方并驾齐驱的儒学。从而影响并深深改变梁启超的治学路径和方法,奠定他以后经世致用,学以致用的原则和目标。思想一旦解放,一个旧学新贵随变为新学先驱,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梁启超渐渐走出康有为的影子。梁曾说:“倘若拿一个人的思想做金科玉律,范围一世人心,无论其人为今人、为古人,为凡人、为圣人,无论他的思想好不好,总之是将别人的创造力抹杀,将社会的进步勒令停止了。”因此,为了政治的需要,才会对卢梭理论由崇信到发难,继而大有兴致地论及伯伦知理、波轮哈克的有限君主立宪制理论;《新民丛报》时代作品极多,然其全力仍注意在政治上;青年梁启超也谈“伪经”,论“改制”,然启超自三十以后,绝口不提“伪经”,不论“改制”;晚年他尊孔却反对立孔教为国教,他提倡孔学却反对复古逆流;他推崇国学却积极引进西学科学精神和方法,希望“化合”一种新文明;他宣传欧洲社会主义却反对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在《中国历史研究法》及其《补编》里,梁启超开宗明义地讲“甚幺是历史的目的?”“简单一句话,历史的目的是在将过去的真实事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之资鉴。”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历史研究应该为现实服务。当然,一如他政治上的善变为人诟病,其学术上的善变也自然

梁启超学术特色与成就之探析

黄跃红 长沙理工大学法学院

[摘要] 梁启超,这位活跃在中国政坛、学界三十余年的一代风云人物,与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息息相关。梁启超学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思想解放,学以致用,强调学术为维新变法服务,学术活动服务于政治目标;治学方法最重科学精神;研究以史学为中心。因此,为继承和弘扬其宝贵的思想遗产,对其思想与学术活动的考察,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充满意义。

[关键词] 梁启超 学术思想 学术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