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化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化作用摘要: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种教学活动模式,本着解放学生、解放教师的主旨,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实践中,着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和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在团体激励的氛围中确立新的学习动机,从而获得强大的推动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与进步的快乐,实现最大限度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和谐氛围;交往机会;合作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229-01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以他们小组的表现为依据获得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是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依据活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以改革教学内部的人际关系为突破口,着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以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m·多依奇曾作过这样的一个现场实验:以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志愿者中选出条件相似的五十人,分为十组,各组五人;其中五个小组在内部开展个人竞赛,五个小组在组与组之间开展团体竞赛。实验结果:在团体竞争条件下,工作是相互支持的,共同活动的,目的指向性很强,彼此的情况及时交流,相互理解,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效率。在个人竞争条件下,多数人只关心自己的工作,相互不够支持,发言不友好等。
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优化课堂教学。
1小组合作学习,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中,群体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有些学生不善于言谈,不善于面对众多同学回答问题,更不敢直接面对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采用小组合作小组形式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师把学生置于小组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多地采用合作性的教学策略,教师以小组成绩为奖励的标准,学生在小组中乐于把学习看作是一项合作性的活动。课堂上权威现象少了,代之以浓厚的民主关系,学生之间友好的交往。彼此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有较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勇于提出个人想法,也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容易形成一种敢想、敢说、敢做,不屈从于权威的心理自由的气候;同时又有利于建立一种没有威胁,而不同意见、观点均受到重视与尊重、赞扬与鼓励的心理安全的环境。这样,学生在小组中不会过分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逐渐以平常心对待上课而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正确认识自己学习上的成功与不足,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从而成为学习的“成功者”,以期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最佳的教学效果,需要情感的参与。学生在学习中对教师有感情,对所教学科感兴趣,学习才能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才能有效地把学生的行为引向合理的轨道。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作为班级中的一员参与教学活动,教
师从知识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协作者和鼓励者。学生从知识的奴隶变成知识的探索者、挖掘者和创新者。课堂上,“师生群言堂”的教学形式,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服从真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以协调者的角色成为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去寻求知识、吸收知识、运用知识的向导。教师在处理学生与学生关系时,由鼓励竞争转变为鼓励合作,把学习任务由个体化(竞争性)向合作化转变。在学生之间形成平等、和谐的关系,产生积极互助,荣辱与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在合作过程中,教师从权威变为“向导”、“协作者”,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参与讨论,倾听学生的意见,指导组内成员开展讨论,适时评价,使学生从教师真诚的情感中,激发起学习的情趣。
2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加学生交往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突出表现为交往的形式。课堂交往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学习,从而掌握较好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能力,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在情感与态度上得到充分发展。但现今的课堂中,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师生交往形式不仅不利于发展智力,就是知识的灌输往往也是事倍功半的。在实践中,如何真正发挥学生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始终是一个难题。探索一种积极、多向而有效的课堂交往是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更恰当地体现教师引导作用的重要途径。
以往的课堂交往(如图a)教师重在呈现教材,学生被当作接受
信息的容器,因而是完全被动、消极的。现在一般教师采用的课堂交往形式大多是双向反馈型(如图b),这种交往中仍存有不足。问题在于教师所要求的反馈中,例如提问,要么太容易,不能激发思维的火花;要么是让学生回答教师准备好的答案。
因此这种交往中学生仍是被动的。小组合作学习,要建立一种积极、多向的交往(如图c)。这种交往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探究教材。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师生之间不仅要形成反馈回路,还要允许并促进学生间彼此交往,互助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为了让集体中更多的人介入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集体参与教学的最基本的形式是班级小组讨论。就讨论的具体方式来说,一是由教师或学生通过提问来探索问题和争论问题,它往往用来引导学生发现教师所知道的一定的资料或概念;一是非常自由,没有结构,不受约束的“开窍反应”以指出问题并鼓励学生去寻找尽可能多的解答。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求组内每位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要求每个成员认真倾听组内成员的意见,最后要求每位成员作出相对总结性的结论和提出需要别人帮助的问题。组内讨论之后,教师要求小组之间进行交往,听听其他组对所讨论问题的意见,再发表自己不同看法,最后大家共同得出结论。这样,学生交往的机会比原来班级教学的交往机会要多得多。
3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
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取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群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在素质教育中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在世界已逐渐融合为一个整体的今天,幻想学校中的学生因个体化的学习方式来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知识财富是不可能的,它迫切需要学生以一种创新的方式学习,即怎样去寻求知识、吸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这种学习目标的达成需要提供合作性经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来完成。
结合学生实际,当前小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普遍存在唯我独尊的思想。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很多学习任务需要各组以集体形式来发表。通常在组内参与讨论的基础上,开展小组间的交往,听取各组情况汇报,集体评价讨论结果,形成集体性学习成果,教师评价各小组学习成果时,大多采用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为主,学生不仅代表个人,更多的是代表一个组。通过长期的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就会得到增强,合作精神就会得到培养。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种教学活动模式,本着解放学生、解放教师的主旨,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实践中,着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在团体激励的氛围中确立新的学习动机,从而获得强大的推动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与进步的快乐,实现最大限度的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