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稷(jì,古代早期最重要的粮食作物,被 尊为百谷之长,是今天谷子的前身)
谷子
小米
黍(shǔ,果实去皮后叫黄米,比小米稍大)
黄米
在距今6500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发现了古人种植的粟
在距今7000年前的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古人种植的稻谷
尝百草的神农氏
“至于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 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 民食五谷。”
天人一体 天人相通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春秋公羊传》 “元年春,王正月”——《春秋·隐公元年》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幅员相对狭小, 生存背景:地理环境相对恶劣,
自然资源也相对贫乏。
﹡必须向外发展 ﹡内部容易团结 ﹡学习、借鉴,竞争、自强
二、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质上属于农业文化
(一)、中国早期农业发展的情况
两条独立的源流: ▲黄河流域以种植稷和黍两种小米植物为代表的
北方旱作农业起源 ▲长江流域以种植稻谷为代表的
南方稻作农业起源。
单元思考题: 对儒家文化是否能促进当前中国
经济发展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中国人口首先集中于黄河流域。
3、气候因素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的季风气候是中国气候 的显著特点。
旱灾、洪灾、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多发 。
4、水利因素
自古以来,治水一直是中国人关心的头等大事。 大禹治水的传说
5、社会因素 王朝暴政→社会动荡→人口减少→农业生产衰退
王朝更替→社会稳定→人口增加→农业生产发展
特点: 1、内向性 2、重农性
大陆文化形成的必备环境条件: ﹡幅员辽阔
至少应和中国大陆适宜农业经济发展的平原地带差不多大
﹡环境封闭
中国大陆三面封闭或半封闭的独特地理环境
﹡水源充裕
任何一种农业文化没有比较充裕的水利资源都不能生存,更难有发展。
﹡气候适宜
否则会出现农不如猎或种不如采的现象
→
三、岛国文化
——《孝经》 孝的提倡首先直接有利于封建大家庭的稳定。
家与国在传统中国人眼里就是一个同位结构体。
夫为妻纲→男尊女卑 父为子纲→父尊子卑
最高男性家长处于主宰地位。
在家从父 出嫁从夫 夫死从子
三 从
重礼轻理的家庭婚姻关系
个人本位与官本位(官府所代表的整体性利益)
“克己复礼”: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
三、中国大陆文化加上中国农业文化源自文库又转化为 儒家文化
水土是人文的基础,人文则是它的精神; 而儒家文化正是这种人文精神的最佳概括。
儒家文化自汉代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力量 ↑
儒家文化在最大限度内满足了中国大陆 与农业文化的要求
↑
↑ 儒家文化的核心内涵
内涵一 推崇皇权,天人合一,提倡大一统。
天人合一
第一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
一、中国的传统文化首先是大陆文化
地域文化模式
中国式的大陆文化
欧洲式的海洋文化
日本或英国式的 岛国文化
(一)、海洋文化 又称地中海文化或西方文化 发源于欧洲,不是在欧洲大陆的腹地,
而是在南部靠近海洋的地带
海洋文化的特点 1、外向性(面向海洋)
↓
2、重商性(重商文化)
(二)大陆文化
——西汉·陆贾·《新语》 五谷:稷、黍、稻、麦、菽
(二)、影响中国农业发展的各个因素 1、土地因素 2、人口因素 3、气候因素 4、水利因素 5、社会因素
① 1、土地因素
②
③
①井田制
②1948年解放区 土地改革开始
③三中全会后,
农民丈量土地,准 备包产到户
2、人口因素
中国自古就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
所谓中庸,以过犹不及为核心,要求做人处事 追求适量、守度、得当,以不偏不倚为宜。
内涵四 重义轻利,安贫乐道,修身为本
儒家的义利观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孔子
儒家的安贫乐道思想
“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 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论语·季氏第十六》
重德轻技、修身为本 “吾一日三省吾身”——曾子
——《论语》
内涵二 上智下愚、性分三品,明确等级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第十九》
圣人之性——上品之人——不教而明
人 性
中民之性——中品之人——教而后益
斗筲之性——下品之人——教而无益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
内涵三 以孝为先,克己复礼,倡导中庸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 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 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