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液密度测定程序

钻井液密度测定程序
钻井液密度测定程序

钻井液密度的测定程序

1.1、概述

本测试程序是测定给定体积流体质量的一种方法,钻井液密度以g/cm3或kg/m3为单位来表示。

1.2、仪器

a)、凡精度可达到±0.01 g/cm3或10kg/m3的任何一种仪器都可以使用。通常用钻井液密度计来测定钻井液的密度。钻井液密度计的设计是臂梁一端的钻井液杯由另一端的固定平衡锤及一个可沿刻度臂梁自由移动的游码来平衡的,为是平衡准确,臂梁上装有水准泡。

b)、温度计: 量程为0~105℃。

1.3、测定程序

1.3.1、将仪器底座放在一水平面上。

1.3.2、测量钻井液的温度并记录在钻井液班报表上。

1.3.3、将待测钻井液注入到洁净、干燥的钻井液杯中,把杯盖盖在注满钻井液的杯上,旋转杯盖至盖紧,要保证一些钻井液从杯盖小孔中溢出以便排出混入钻井液中的空气或天然气。

1.3.4、将杯盖压紧在钻井液杯上,并堵住杯盖上的小孔冲洗并擦干杯和盖。

1.3.5、将臂梁放在底座的刀垫上,沿刻度移动游码使之平衡。在水准泡位于中心线下时即已达到平衡。

1.3.6、在靠近钻井液杯一边的游码边缘读取钻井液的密度值。

1.3.7、记录钻井液密度值,精确到0.01g/cm3。

1.4、校正程序

经常使用淡水来校正仪器,在21℃,淡水的密度值应是 1.00 g/cm,否则,应按需要调节刻度臂梁末端的平衡螺丝或增减锤中的铅粒数来调节。

1.5、钻井液密度测定补充方法

1.5.1、概述

含有空气或天然气的钻井液密度可用本节描述的加压流体密度计更精确地进行测定,加压流体密度计的操作与常规密度计类似,所不同的是在加压下将钻井液的样品注入到固定体积的样品杯中。

在加压下注入样品的目的是要把混入钻井液中的空气或天然气对密度测定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1.5.2、仪器

a)凡精度在±0.01 g/cm3或10kg/m3的任何一种仪器都可以使用。加压钻井液密度计是用来测定加压情况下的钻井液的密度的仪器。加压钻井液密度计的设计成臂梁一端的拧上杯盖的钻井液杯由另一端的固定平衡锤及一个可沿刻度臂梁自由移动的游码来平衡。为使平衡准确,臂梁上装有水准泡。

b)温度计:量程为0℃~105℃

1.5.3、测定程序

1.5.3.1、将样品注入样品杯中,使液面略低于杯上端(约6.4mm)。

1.5.3.2、盖上杯盖,使盖上的附体单项阀处于向下(开启)的位置,将盖子向下推入样品杯口,直至盖子外缘和杯上缘面接触为止。过量

的钻井液由单项阀排出。杯盖放在杯上后,向上拉单项阀使之处于关闭位置,用水冲洗杯和螺纹,并把丝扣盖拧到杯上。

1.5.3.3、加压柱塞的操作与注射器相似。为把钻井液注入到柱塞内,将柱塞杆完全向内位置的柱塞筒端浸入到钻井液中。而后向上拉柱塞杆以便钻井液注满柱塞筒。应该用柱塞作用排出这部分钻井液,而后重新抽入新的钻井液样品,以保证柱塞筒内的钻井液不会被前次冲洗柱塞而残留的液体冲稀。

1.5.3.4、将柱塞筒端口接到杯盖单项阀的O型圈表面上。在柱塞筒上保持向下的推力以保证单项阀向下(开启),同时向里推柱塞杆,即可对样品加压。柱塞杆上的推力应保持约32

2.5N或更大些。

1.5.3.5、杯盖上的单项阀是由压力驱动的,样品杯加压后,单项阀被推至关闭位置。为关闭单项阀,在保持柱塞杆上的压力的同时,应逐渐释放柱塞筒压力。单项阀关闭后,取下柱塞筒前,应释放柱塞杆上的压力。

1.5.3.6、此时,加压的钻井液样品已准备好,可以测定密度。洗净并擦干样品杯外部。将仪器放到刀垫上。左右移动游码直至臂梁平衡。当水准泡位于俩黑线之间时,臂梁即已达到平衡。从游码箭头记号一边读出密度值。

1.5.3.7、为释放样品杯中的压力,重新连接空柱塞装置,,并向下推柱塞筒。

1.5.3.8、用水彻底冲洗样品杯并擦净。为在水基钻井液中使用方便,应在单项阀上经常涂覆防水润滑脂。

1.5.3.9、记录钻井液密度,精确到0.01g/cm3。

钻井液常规计算公式

钻井液常用计算 一、水力参数计算:(p196-199) 1、地面管汇压耗: Psur=C×MW×(Q/100)1.86×C1 Psur---地面管汇压耗,Mpa(psi); C----地面管汇的摩阻系数; MW----井内钻井液密度,g/cm3(ppg); Q----排量,l/s(gal/min); C1----与单位有关的系数,当采用法定法量单位时,C1=9.818;当采用英制单位时,C1=1; ①钻具内钻井液的平均流速: V1=C2×Q/2.448×d2 V1-------钻具内钻井液的平均流速,m/s(ft/s); Q-------排量,l/s(gal/min); d-------钻具内径,mm(in); C2------与单位有关的系数。当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时,C2=3117采用英制单位时,C2=1。 ②钻具内钻井液的临界流速 V1c=(1.08×PV+1.08(PV2+12.34×d2×YP×MW×C3)0.5)/MW×d×C4 V1c -------钻具内钻井液的临界流速,m/s(ft/s); PV----钻井液的塑性粘度,mPa.s(cps); d------钻具内径,mm(in) MW----钻井液密度,g/cm3(ppg); C3、C4------与单位有关的系数。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时,C3=0.006193,C4=1.078;采用英制单位时,C3=1、C4=1。 ③如果≤V1c,则流态为层流,钻具内的循环压耗为 P p=C5×L×YP/225×d+C6×V1×L×PV/1500×d2 ④如果V1>V1c,则流态为紊流,钻具内的循环压耗为 P p=0.0000765×PV0.18×MW0.82×Q1.82×L+C7/d4.82 P p---钻具内的循环压耗,Mpa(psi); L----某一相同内径的钻具的长度,m(ft); V1-------钻具内钻井液的平均流速,m/s(ft/s); d------钻具内径,mm(in) MW----钻井液密度,g/cm3(ppg); Q-------排量,l/s(gal/min);

丙二醇质量标准及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1 目的 建立丙二醇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标准操作程序,使丙二醇的“采购、验收、检验、使用、贮藏”等工作有标准可依。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丙二醇的采购、检验和复检。 3 责任人 丙二醇质量标准及检验标准操作程序的编订、审批及使用人员。 4 物料信息 品名:丙二醇 英文名:Propylene Glycol 化学式:C3H8O2。 物料代码:YF014《物料代码表》 5 标准依据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丙二醇 6 丙二醇质量标准 项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内控质量标准 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清的粘稠液体;无臭,味 稍甜;有引湿性。 本品与水、乙醇或三氯甲烷能任意混 溶。 本品为无色澄清的粘稠液体;无 臭,味稍甜;有引湿性。 本品与水、乙醇或三氯甲烷能任意 混溶。 相对密度在25℃时应为1.035~1.037 在25℃时应为1.035~1.037 鉴别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 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 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 谱(光谱集706图)一致。 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 的图谱(光谱集706图)一致。 检查酸度 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0.01mol/L)的体 积不得过0.5ml。 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0.01mol/L) 的体积不得过0.5ml。 氯化 物 不得更浓(0.007%)不得更浓(0.007%) 硫酸 盐 不得更浓(0.006%)不得更浓(0.006%) 有关 物质 一缩二乙二醇(二甘醇)不得过0.001%; 一缩二丙二醇不得过0.1%;二缩三丙 二醇不得过0.03%;环氧丙烷不得过 0.001%。 一缩二乙二醇(二甘醇)不得过 0.001%;一缩二丙二醇不得过 0.1%;二缩三丙二醇不得过0.03%; 环氧丙烷不得过0.001%。 氧化 性物 质 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05mol/L) 的体积不得过0.2ml。 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 (0.005mol/L)的体积不得过 0.2ml。 还原 性物 溶液应无变化溶液应无变化

钻井液用HA树脂企标

Q/LJT DF-FI/JT-□钻井液用HA树脂 盘锦金泰化工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盘锦金泰化工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盘锦金泰化工有限公司起草。 本标准由盘锦金泰化工有限公司批准。 本标准由盘锦金泰化工有限公司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继新薛国强。

DF-FI/JT-Ⅱ钻井液用HA树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DF-FI/JT-Ⅱ钻井液用HA树脂产品的要求,试验方法,检测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储存和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DF-FI/JT-Ⅱ钻井液用HA树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005-2001 钻井液材料规范 GB/T16783-1997 水基钻井液现场测试程序 SY/T5490-1993 钻井液试验用钠膨润土 3 要求 3.1分类与命名 按SY5822-1993的规定,其产品型号为: 型号示例: 盘锦金泰化工有限公司产品顺序号 油田化学剂类型代号钻井用化学剂降滤失剂 3.2技术指标 钻井液用HA树脂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 4 试验方法

4.1 外观检验 目测 4.2 水分的测定 4.2.1 原理 试样的水份是自由水,在105℃条件下可以完全蒸发,根据蒸发量的大小可以计算出试样的水分。 4.2.2 仪器 a)干燥箱:控温范围0~200℃,控温灵敏度±3℃; b)分析天平:鉴别力域0.01g和0.1㎎; c)干燥器:25?×40?; d)称量瓶:20?×30?。 4.2.3 分析步骤 用已恒重的称量瓶取试样3g(精确至0.1㎎),置于恒温干燥箱中,在105℃±2℃恒温4h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其质量(精确至0.1㎎)。 W=m1-m2 m1-m0 ×100% (1) 式(1)中:W-----水分; m0-----称量瓶质量,g; m1-----烘前瓶和试样质量,g; m2-----烘后瓶和试样质量,g。 4.3 PH值 4.3.1 原理 被测物的酸碱度与PH试纸产生的颜色有一个对应的关系,根据PH试纸的颜色可判定试样水溶液的PH值。 4.3.2 材料 a)蒸馏水:符合GB/T6682-1992规定的三级水; b)广泛PH试纸。 4.3.3 仪器 a)磁力搅拌器; b)分析天平。 4.3.4 分析步骤及结果 称取(2±0.01)g试样在室温下溶于100 ml 蒸馏水中,磁力搅拌20min,然后用PH试纸测定与标准色版对比,确定其PH值。 4.4 降粘率测定 4.4.1 原理 水基钻井液是由粘土和水所组成,由于粘土的分散与水化可使钻井液稠化,所以需要降粘。由于试样分子结构中会有大量可被粘土颗粒吸附的基团,并带有较强的负电性。故可使原来的稠化结构受到破坏,达到降粘剂目的。其降粘率的大小,可通过实验前后的粘度变化数值计算出来。 4.4.2 试剂和材料 a)膨润土:符合GB/T5005-2001要求; b)Na2CO3:符合GB/T20-1992要求。 4.4.3 仪器 a)六速旋转粘度计:ZNN-6型; b)加热滚子炉:控温0-300℃。 4.4.4 测试程序

和田1井高密度钻井液技术

和田1井高密度钻井液技术 和田1井是新疆塔里木盆地一口超深预探井,完钻井深6813.50m。该井地质条件复杂,上部地层易水化膨胀,造浆严重;下部地层有大段盐膏层和高压盐水层。在钻井施工过程中,易发生泥包钻头、缩径、井塌、井漏、卡钻等复杂情况。针对不同地层特点,分段采用了不同的钻井液体系及相应的维护处理措施。现场应用表明:该套钻井液体系具有很好的的抑制性、悬浮携带、稳定井壁、润滑防卡能力,满足了钻井施工的要求。 标签:高密度钻井液;井眼稳定;防塌;抑制性;超深井 和田1井位于新疆和田市境内,是和田河西区块的一口预探井。钻探目的是勘探石炭系、奥陶系油气藏。该地区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因地层复杂,易发生阻卡、泥包、掉快、井塌、井漏等复杂情况,引起长井段划眼、卡钻等复杂事故。针对该井不同地层段的实际情况,分段采取了不同的钻井液体系及相应的维护措施。现场应用表明该套钻井液体系具有强的抑制性,较好的悬浮携带、稳定井壁、润 滑防卡能力,成功解决了该区块易出现的复杂情况。 1 地质工程概况 和田1井地质分层及岩性特征如下:第四系(0-50m):流砂层;第三系(50-795m):泥岩夹中细砂岩;三叠系(795-924m):褐色泥岩、紫红色砾状砂岩;二叠系(924-2614m):泥岩、粉砂岩、火成岩、褐色泥岩夹膏岩;石炭系(2614-3430m):泥岩、砂岩、灰岩不等互层;泥盆系(3430-3489m):中砾岩、砂岩与泥岩互层,石英细砂岩夹棕色泥岩;志留系(3489-3918m):粉砂岩、暗褐色泥岩;奥陶系(3918-5522m):灰岩、泥灰岩、白云岩、褐色、灰褐色灰岩、泥灰岩、白云岩;寒武系(5522-6813.50m): 灰色、深灰色白云岩、灰质云岩。 和田1井一开使用φ660.4mm钻头钻至123.12m,下入φ508mm*123.12m表层套管;二开使用φ444.5mm钻头钻至1949m,下入φ339.7mm*1948.03m技术套管;三开使用φ311.15mm的钻头钻至4155m,下入φ244.5mm*4153.81m技术套管;四开使用φ215.9mm的钻头钻至6100m,下入φ177.8mm*6097m技术套管。五开使 用φ149.2mm的钻头钻至井深6813.5m完钻。 2 钻井液技术难点 本井为五开预探井,套管程序多且地层复杂。一开、二开井径大,大段软泥岩、

盐酸检验标准程序

盐酸检验标准程序 1.目的:建立盐酸检验标准程序,规范盐酸的检验。 2.范围:适用于盐酸的检验操作。 3.职责:质量部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程序: 4.1取样:按《有洁净度要求的物料取样标准程序》(SOP-)取样,取样量应为全检量的3倍(约500ml)。 4.2检验: 4.2.1性状 4.2.1.1 外观、气、味:取供试品,目测其外观,鼻嗅。 合格标准:应为无色发烟的澄清液体;有强烈的刺激臭;呈强酸性。4.2.1.2相对密度: 4.2.1.2.1操作: (1)按《相对密度检查标准程序》(SOP-)进行检查。 )及装入新沸冷水的(2)记录空比重瓶重(W0)、装入供试品的比重瓶重(W 样 ) 比重瓶重(W 水 -W0 (3)计算:W 样 供试品的相对密度= W水-W0 4.2.1.2.2合格标准:在25℃时应约为1.18。 4.2.2鉴别 4.2.2.1试剂、试液:稀硝酸、硝酸银试液、氨试液、二氧化锰、硫酸、碘化钾淀粉试纸 4.2.2.2操作: (1)取供试品2ml于试管中。 ①滴加硝酸银试液,观察结果。 合格标准:应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 ②将上述沉淀分离,向沉淀中滴加氨试液,观察结果。

合格标准:沉淀应溶解。 ③在该沉淀溶解的溶液中加稀硝酸,观察结果。 合格标准:应复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 (2)量取供试品适量,加入等量的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湿润,缓缓加热,管口放置一张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观察结果。 合格标准:试纸应显蓝色。 4.2.3游离氯或溴检查 4.2.3.1试液:含锌碘化钾淀粉指示液 4.2.3.2操作:取供试品10g(8.5ml),加水稀释至20ml,冷却,加含锌碘化钾指示液0.2ml,10分钟内观察结果。 4.2.3.3合格标准:供试品溶液应不显蓝色。 4.2.4硫酸盐检查 4.2.4.1试剂、试液:碳酸钠试液、稀盐酸、标准硫酸钾溶液、25%氯化钡溶液4.2.4.2仪器和用具:水浴锅、比色管、量筒、移液管 4.2.4.3操作:取供试品25g(21ml),加碳酸钠试液2滴,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水20ml溶解后,按《硫酸盐检查标准程序》(SOP-)进行检查,与标准硫酸钾溶液1.25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 4.2.4.4合格标准:与标准硫酸钾溶液1.25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应不得更浓(0.0005%)。 4.2.5亚硫酸盐检查 4.2. 5.1试剂和试液:碘化钾、碘滴定液(0.005mol/L)、淀粉指示液 4.2. 5.2仪器和用具:电炉、试管、量筒 4.2. 5.3操作: (1)取新沸过的冷水50ml,加碘化钾1g、碘滴定液(0.005mol/L)0.15ml与淀粉指示液1.5ml,摇匀。 (2)另取供试品5ml,加新沸过的冷水50ml稀释后,加至上述溶液中,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4.2. 5.4合格标准:溶液的蓝色应不得完全消失。 4.2.6炽灼残渣检查 4.2.6.1仪器和用具:箱式电阻炉、电炉、干燥器、量筒

石油国标方法

石油 GB/T 3535—1983石油倾点测定法 GB/T 15281—1994中国油、气田名称代码 GB/T 16805—1997液体石油管道压力试验 GB/T 16792—1997中国含油气盆地及次级构造单元名称代码 GB/T 1885—1998石油计量表 GB/T 9081—2001机动车燃油加油机 GB/T 9109.1—1988原油动态计量一般原则 GB/T 9109.2—1988原油动态计量容积式流量计安装技术规定 GB/T 9109.3—1988原油动态计量固定式标准体积管安装技术规定 GB/T 9109.4—1988原油动态计量用标准体积管检定容积式流量计的操作规定 GB/T 9109.5—1988原油动态计量油量计量 GB/T 9110—1988原油立式金属罐计量油量计量方法 GB 11085—1989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 GB/T 13235.1—1991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立式圆筒形金属油罐容积标定法 (围尺法) GB/T 13235.2—1991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立式圆筒形金属油罐容积标定法 (光学参比线法GB/T 13235.3—1995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立式圆筒形金属油罐容积标定法(光电内测距法) GB 13236—1991石油用量油尺和钢围尺技术条件 GB/T 13894—1992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液位测量法(手工法) GB/T 17605—1998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卧式圆筒形金属油罐容积标定法(手工法) GB/T 18602—2001岩石热解分析 GB/T 18606—2001 GB/T 5005—2001钻井液材料规范 GB/T 16782—1997油基钻井液现场测试程序 GB/T 16783—1997水基钻井液现场测试程序 GB/T 11061—1997天然气中总硫量的测定氧化微库仑法 GB/T 16781.1—1997天然气中汞含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6781.2—1997天然气中汞含量的测定冷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T 2538—1988原油试验法 GB/T 6531—1986原油和燃料油中沉淀物测定法(抽提法) GB/T 6532—1986原油及其产品的盐含量测定法 GB/T 6533—1986原油中水和沉淀物测定法 (离心法) GB/T 8929—1988原油水含量测定法(蒸馏法) GB/T 11059—1989原油饱和蒸气压测定法参比法 GB/T 11146—1999原油水含量测定法(卡尔·费休法) GB/T 17280—1998原油蒸馏标准试验方法 GB/T 17282—1998根据运动粘度确定石油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GB/T 17606—1998原油中硫含量的测定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GB/T 17674—1999原油及其产品中氮含量的测定化学发光法 GB/T 18608—2001原油中铁、镍、钠、钒含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8609—2001原油酸值的测定电位滴定法 GB/T 18610—2001原油残炭的测定康氏法 GB/T 18611—2001原油简易蒸馏试验方法 GB/T 18612—2001原油中有机氯含量的测定微库仑计法

高密度钻井液

新型钻井液加重材料 1 四氧化锰 贝克体斯公司使用专利加重材料---Micromax开发出了一种逆乳化钻井液。这种加重材料是四氧化锰,与重晶石颗粒相比,四氧化锰具有粒径小、颗粒呈球形的特点。由于球形颗粒的粒间摩擦很小,故钻井液的塑性粘度大幅度降低。虽然四氧化锰的密度比重晶石大得多,但其颗粒的尺寸却比重晶石小得多,这就意味着这些颗粒可以被弱结构的钻井液所支撑,同时在较低的屈服值下不会增加沉降的风险。Micromax可以改善钻井液的流变性能,同时降低加重材料发生沉降的趋势,可在高温/高压井和小井眼中使用。对于高温/高压井,减轻沉降趋势和降低塑性粘度能大幅度缩短钻井时间,减少井下漏失。连续管钻井和过油管钻井的发展也为该钻井液的使用提供了潜在市场。 从健康与安全的角度来说,由于细颗粒尺寸和粉尘所带来的问题可以通过事先将加重材料与钻井液混合来避免。压井用的钻井液被运输到井场上,其中部分钻井液被油和盐水稀释成所需的钻井液密度。这一操作安全可靠,并能极大地简化采用非标准加重材料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超高密度钻井液 技术难点: 由于深井并底温度高,对高密度钻井液的处理异常复杂。经常陷人“加重一增稠—降粘一加重剂沉降—密度下降一再次加重”的恶性循环.影响钻井的正常进行,甚至可能引起严重卡钻事故。而本次研究的钻井液密度高达3.0.g/cm3.体系中的固相含量极高(若用重晶石作加重剂,其体积分数将大于60%)。体系的流变性和沉降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C'hiligcrian G V等认为,重晶石的加重极限可以达到2. 64 g/ cm3,超过此极限,钻井液的流变性与沉降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将不可调和,出现顾此失彼的困难。显然,解决好密度为3.00 g/cm3钻井液的流变性和沉降稳定性之间的矛盾是超高密度钻井液研究成功的技术关键。 重晶石粉技术指标的研究 加重剂密度越大.钻井液中固相的体积分数就越小。Gary G R和Young Jr F S认为,方铅矿可将钻井液密度提高到3.85 g/cm3。但在中国,方铅矿尚未真正开发用于钻井行业。为此着重研究了重晶石。 1.重晶石粉密度 如果选用的重晶石密度大,则其在钻井液中的体积分数就较小.从而有利于改善钻井液流变性。在研究中选用了密度为4.4 g/cm''左右的重晶石粉。 2.重晶石粉的粒度 根据斯笃克斯定律,在重晶石粉密度一定的情况下况下,影响钻井液沉降稳定性的因素主要为重晶石粉粒度分布和钻井液液相粘度。二者必须相互协调,液相粘度太高影响钻井液流动性,太低则无法满足对钻井液沉降稳定性的要求;重晶石粒度太粗则沉降速率大,增加维持钻井液良好稳定性的难度.太细则钻井液流动性能难以调节。研究中发现,虽然Chiligcrian G V'等人提出了重晶石的理沦加重极限,但观点是建立在“重晶石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AYI标准”的基础上,对有特殊密度要求的钻井液,重晶石粒度可以不符合AP1标准。Briscoe B J等人认为,随着重晶石含量的增加。钻井液中粘土与重晶石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三种方式,当重晶石的体积分数大于15%时,重晶石颗粒之间相互靠近,重晶石本身可能参与形成网状结构,从而增强了体系的凝胶强度(见图1>;而在密度为3. 00 g/cm3的钻井液中.重晶石的体积分数在60%以上,它在钻井液中形成的网状结构的强度不可忽视。

水杨酸甲酯检验操作规程

目的:为检验水杨酸甲酯辅料规定一个标准的程序,以便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范围:适用于水杨酸甲酯的检验。 职责:检验员、检验室主任。 规程: 1.性状本品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液体;有特殊的香气,味甜而辣。 本品在乙醇或冰醋酸中溶解,在水中微溶。 1.1 相对密度本品在25℃的相对密度为1.180~1.185。 1.2 沸程本品的沸程为218~224℃,沸腾时部分分解。 1.3 折光率本品的折光率为1.536~1.538。 2.鉴别 2.1 试剂 2.1.1 三氯化铁试液 2.2 步骤 2.2.1 取本品1滴加水5ml,振摇后,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色。 3.检查 3.1 试剂与仪器 3.1.1 酚红指示液 3.1.2 氢氧化钠液(0.1mol/L) 3.1.3 盐酸 3.1.4 硫化氢气 3.1.5 刻度吸管,量筒,烧杯 3.2 项目与步骤 3.2.1 酸度取本品5ml加新沸过的冷水25ml,振摇,静置,分取水层,加酚红指示液数滴,如显黄色,加氢氧化钠液(0.1mol/L)0.45ml应变为红色。 3.2.2 重金属取本品10ml加水10ml,振摇后,加盐酸1滴,通硫化氢气至饱和,油层与水层均不显色。

4. 含量测定 4.1 试剂与仪器 4.1.1 乙醇制氢氧化钾液(0.5mol/L) 4.1.2 酚酞指示液 4.1.3 盐酸液(0.5mol/L) 4.1.4 锥形瓶 4.1.5 回流冷凝管 4.1.6 水箱 4.1.7 滴定管,刻度吸管,量筒 4.2 检验步骤 取本品约2ml 精密称定,置锥形烧瓶中,精密加乙醇制氢氧化钾液(0.5mol/L)50ml ,附回流冷凝管,置水浴上加热2小时,放冷至室温,加新沸过的冷蒸馏水50ml 与酚酞指示液3滴,用盐酸液(0.5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即得.每1ml 乙醇制氢氧化钾液(0.5mol/L)相当于76.08mg 的C 8H 8O 3。 含量%= %10007608 .0)50(???-?供试品重 Hcl V F F 5. 作用与用途:刺激药,有消炎镇痛作用,局部应用于关节或肌肉疼痛。 6. 贮藏:密封保存

高温(220℃)高密度(2.3 g-cm3)水基钻井液技术研究

第24卷第5期2007年9月 钻井液与完井液 DRILLINGFLUID&COMPLETIONFLUID VoI.24No.5 Sept.2007 文章编号:1001—5620(2007)05—0015—05 高温(220℃)高密度(2.3g/cm3)水基钻井液技术研究 杨泽星孙金声 (中国石油集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 摘要针对钻井工程莆求,评价优选出了抗高温钻井渍用高温保护捌、降蒋失剂、封堵剂辱钻井液处理剂,井进一步优选出了抗高温(220℃)高密度(1.80~2.30g/cm3)水基钻井液配方。室内评价结果表明;谈体系具有魁好的抑制性和抗钻肩污染性能,抗钻周格污荣达10%;具有一定的抗电解质能力,抗盐达2%,抗氯也钙选0.5%,具有盘好的润滑性能l容易配制和维护。 关键词高密度钻井液高温钻井液钻井液配方钻井液露加剂 中圈分类号:TE254.3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超深井、特殊井和复杂井数量的增多,钻井作业对钻井液处理剂的抗温性要求越来越高[1]。中国目前的水基钻井液体系最高使用温度在180℃以内.但海洋钻井所钻遇的地层温度最高达200℃,所使用的钻井液密度最高达2.33g/onl3。这些高密度钻井液由外国公司承包,所使用的主要处理剂也由外国公司提供o]。基于以上情况,在调研国外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室内试验研究,成功地研制出了抗高温(220℃)高密度(1.80~z.30g/cm3)水基钻井液体系。用不大,在井壁上能形成低渗透、柔韧、薄而致密的泥饼,与其它处理剂的配伍性好。 1.3防塌封墙剂GFD 防塌封堵剂GFD具有良好的抑制页岩水化膨胀的作用,高温下能有效封堵井壁地层裂缝,有利于深井防塌和储层的保护,同时它可以有效地填充于泥饼中,改善泥饼质量,降低泥饼的渗透性、摩阻系数和高温高压滤失量。 2抗高温高密度水基钻井液的性能 1处理剂的优选与评价2.11.1高温保护剂GBH 高温保护剂GBH是一种磺化多元共聚物,具 有以下功能:①抗温性能好,在膨润土颗粒表面吸附 能力强,高温下具有护胶作用;②在钻井液中具有协 同增效的作用,与其它处理剂作用可形成络合物,有 效地提高其它处理剂的抗温性能,因而提高了钻井 液体系的抗温能力;③在高密度水基钻井液中具有 高温稀释作用,能改善钻井液的流变性能和高温高 压滤失性能{④具有一定的抑制页岩水化膨胀的作 用,可稳定井眼。 1.2降滤失剂GJ?I、GJ-Ⅱ 降滤失剂GJ—I、GJ一Ⅱ均为磺化树脂型降滤失 荆,抗温性能好,降滤失能力强,对钻井液的增黏作 配方的确定 通过室内系列配方的优选实验,最终确定新型 高温高密度钻井液的基本配方为: 2%夏子街土+2%GBH+6%GJ—II+4%GJ—I +4%封堵剂GFD+重晶石 2.2抗温性能 按照配方,在低速搅拌下依次加人各种处理剂 后,高速搅拌20rain,装人瓶中密封养护24h。把 养护好的钻井液移人高搅杯中,高速搅拌10rain, 测其流变性能和API滤失量.然后装入老化罐中 在不同的温度下老化16h,冷却至室温.移人高搅 杯中高速搅拌5min。测其流变性能、中压滤失量 和高温高压滤失量。不同密度的钻井液在不同温度 老化后的流变性能及滤失性能见表1。 第一作者简介:杨泽星,现在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钻井寝所工作。从事抗高温水基钻井戚技术方面的研究。地址t北京市学院路20。中国石j卣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皖;邮破编码100083,电话(010)62097412。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丙二醇质量标准及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丙二醇质量标准及检验标 准操作程序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1目的 建立丙二醇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标准操作程序,使丙二醇的“采购、验收、检验、使用、贮藏”等工作有标准可依。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丙二醇的采购、检验和复检。 3责任人 丙二醇质量标准及检验标准操作程序的编订、审批及使用人员。 4物料信息 品名:丙二醇 英文名:PropyleneGlycol 化学式:C3H8O2。 物料代码:YF014《物料代码表》 5标准依据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丙二醇 6

7 以一次进厂的同一生产批号为一批进行取样检验,取样方法执行《原辅料取样标准操作程序》(SOP-QC-0100)。 8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8.1性状 取本品,依法《理化检验标准操作通则》(SOP-QC-0001)检测。 本品为白色粉末,无臭。 本品在冷水或乙醇中均不溶解。 8.2鉴别 取本品,依法《理化检验标准操作通则》(SOP-QC-0001)检测。 8.2.1鉴别(1) 取本品,依法《理化检验标准操作通则》(SOP-QC-0001)检测。 取本品约1g,置烧杯中,加水15ml,煮沸,放冷,即成类白色半透明的凝胶状物。 8.2.2鉴别(2) 取本品,依法《理化检验标准操作通则》(SOP-QC-0001)检测。 取本品约0.1g,置烧杯中,加水20ml混匀,加碘试液数滴,即显蓝色或篮黑色,加热后逐渐褪色,放冷,蓝色复现。 8.2.3鉴别(3) 取本品,依法《理化检验标准操作通则》(SOP-QC-0001)检测。 挑取微量细粉置载玻片上,滴加甘油醋酸试液,盖好载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玉蜀黍丙二醇均为单粒,呈多角形或类圆形,直径为5~30um;脐点中心性,呈圆点状或星状;层纹不明显。 木薯丙二醇多为单粒,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35um,旁边有一凹处;脐点中心性,呈圆点状或星状;层纹不明显。不得有其他品种的丙二醇颗粒。 8.2.4鉴别(4) 取本品,依法《理化检验标准操作通则》(SOP-QC-0001)检测。 本品,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玉蜀黍丙二醇和木薯丙二醇均呈现偏光十字,十字交叉位于颗粒脐点处。 8.3酸度 取本品,依法《理化检验标准操作通则》(SOP-QC-0001)检测。 取本品20.0g,加水100ml,振摇5分钟使混匀,立即依法测定,pH值应为4.5~7.0。 8.4干燥失重 取本品,依法《理化检验标准操作通则》(SOP-QC-0001)检测。 取本品1g,在105℃干燥5小时减失的重量。 本品干燥失重(X)=(W 1+W 2 -W 3 )×100%/W 1

最常用钻井液计算公式

钻井液有关计算公式 一、加重:W= Y(Y-Y)/Y)-谡 W :需要加重1方泥浆的数量(吨) Y:加重料密度 Y:泥浆加重前密度 Y:泥浆加重后密度 二、降比重:V= (丫原-丫稀)丫水/ 丫稀-丫水 V:水量(方) 丫原:泥浆原比重 丫稀:稀释后比重 丫水:水的比重 三、配1方泥浆所需土量:W= 丫土(丫泥-丫水)/丫土-丫水 丫水:水的比重 丫泥:泥浆的比重 丫土:土的比重 四、配1方泥浆所需水量:V=1-W 土/丫土 丫土:土的比重 W 土:土的用量 五、井眼容积:V=1/4 U D2H D :井眼直径(m) H :井深(m) 六、环空上返速度:V 返= 1 2.7Q/D 2-d2 Q: 排量(l/S ) D: 井眼直径(cm) d: 钻具直径(cm) 七、循环周时间:T=V/60Q=T井内+T地面 T: 循环一周时间(分钟) V: 泥浆循环体积(升) Q: 排量(升/秒)

八、岩屑产出量:W= T D2* Z/4

W:产出量(立方米/小时) Z:钻时(机械钻速)(米 /小时) D:井眼直径(米) 九、粒度范围 粗 中粗 中细 细 超细 胶体 粘土级颗粒 砂粒级颗粒 粒度》2000卩 粒度2000- 250卩 粒度250-74卩 粒度74-44卩 粒度44- 2 粒度W 2 1 粒度w 2 1 粒度》74 1 十、API 筛网规格: 目数 20 30 40 50 60 80 100 120 十一、除砂器有关数据 除砂器:尺寸(6-12 〃) 处理量( 除砂器:尺寸(2-5 〃) 处理量( 28-115立方米/小时) 范围(除74 1以上) 6-17立方米/小时) 范围(除44 1以上) O I ” O n -=1.195 *(‘600 - -00) T c =1.512*( ... 6可00 -「600 ) 2 孔径 (1 ) 838 541 381 279 234 178 140 十二、极限剪切粘度 十三、卡森动切力:

地层完整性及漏失测试程序与计算

地层完整性测试程序与计算(FIT) 地层完整性测试是增加井底压力到设计压力测试地层强度的方法。在钻进到更高井底压力的下一地层,通常进行地层完整性测试确保套管鞋以下地层不破裂。通常,陆地工程师将设计需要的地层完整性测试压力(单位为ppg)。 在进行地层完整性测试前,你应当知道地层完整性测试需要的压力。如下公式显示如何计算地层完整性压力。 地层完整性测试需要的压力(psi) = (地层完整性测试需要的压力 ppg – 现在的泥浆比重ppg)×0.052×真正的垂直套管鞋的深度ft 举例: 需要地层完整性测试压力(ppg) = 14.5 目前的泥浆比重 (ppg) = 9.2 套管鞋垂直深度(ft) = 4000 TVD 地层完整性测试需要的压力(psi) = (14.5-9.2) x 0.052 x 4000 = 1102 psi 地层完整性测试规则指导罗列如下:(注: 仅仅是指导。为了进行压力测试,你可能需要遵循标准程序): 1. 钻进新地层几英尺后,循环洗井并收集样品确认钻到新地层然后起钻具到套管位置。 2. 关闭环形防喷器或者闸板,准备泵,通常是固井泵,通过节流管汇循环确保地面管汇充满钻井液。 3. 停泵并关闭压井管汇阀。 4. 使用固定泵冲逐渐泵入少量的钻井液到井内。记录总泵冲、钻杆压力和套管压力。泵入直到套管压力到达地层完整性测试压力,稳压一段时间确定压力。 5. 卸掉压力并打开井。然后继续钻井作业。然后继续钻进。

漏失测试程序与计算 漏失测试是为了找到特定地层的压裂梯度。漏失测试的结果也可以显示在钻井作业时可以使用的最大等量泥浆比重。 漏失测试(LOT)指导程序如下:(注:这不是唯一的指导程序。进行漏失测试时,你可能需要遵守你的标准程序。): 1.钻进新地层几英尺后,循环洗井并收集砂样确定已经钻到新地层并且起管柱到套管。 2.关闭环形防喷器或者闸板防喷器,准备泵,通常为固井泵,通过节流管汇循环确保地面管汇充满钻井液。 3.停泵并关闭节流阀门。 4.使用固定泵冲逐渐泵入少量的钻井液到井内。记录总泵冲、钻杆压力和套管压力。泵入泥浆时,钻杆压力和套管压力将持续增加。绘制泵冲与压力曲线,如果地层漏失,图线将显示直线。当压力高于地层强度,地层破裂并允许钻井液进入地层,因此钻杆/套管压力将脱离直线,这也就意味着地层破裂并被注入钻井液。我们可以称压力脱离直线为漏失测试压力。 注: 作业人员称为漏失压力因公司标准不同而不同。 由漏失测试压力计算等量泥浆比重公式如下: 漏失测试等量泥浆比重(ppg) = (漏失测试压力 psi) ÷ 0.052 ÷ (套管鞋垂深ft) + (现有泥浆比重 ppg) 压力梯度psi/ft = (漏失测试压力psi) ÷ (套管鞋垂深 ft) 举例: 漏失测试压力 = 1600 psi 套管鞋垂深 = 4000 ft 泥浆比重 = 9.2 ppg 漏失测试等量泥浆比重(ppg) = 1600 psi ÷ 0.052 ÷ 4000 ft + 9.2ppg = 16.9ppg 压力梯度 = 1600 ÷ 4000 = 0.4 psi/ft 5. 卸掉压力并打开井。然后继续钻井作业。

相对密度检查标准程序

相对密度检查标准程序 1.目的:建立相对密度测定标准程序,鉴别或检查药品的纯杂程度。 2.范围:适用于药品相对密度的检查。 3.职责:质量部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程序: 4.1仪器与用具: 4.1.1比重瓶:常用规格有容量为5、10、25或50ml的比重瓶或附温度计的比重瓶(见中国药典附图)。测定使用的比重瓶必须洁净、干燥。 4.1.2韦氏比重称:由玻璃锤、横梁、支柱、砝码与玻璃筒等五部分构成(见中国药典附图)。根据玻璃锤体积大小不同,分为20℃时相对密度为1和4℃时相对密度为1的韦氏比重称。 4.1.3恒温水浴锅。 4.2试药与试液:水应为新沸过的冷水。 4.3操作方法 4.3.1比重瓶法 4.3.1.1比重瓶重量的称定:将比重瓶洗净并干燥,称定其重量,准确至mg数。 4.3.1.2供试品重量的测定:取上述已称定重量的比重瓶,装满供试品(温度应低于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后,插入中心有毛细孔的瓶塞,用滤纸将从塞孔溢出的液体擦干,置20℃(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的恒温水浴中,放置若干分钟随着供试液温度的上升,过多的液体不断从塞孔溢出,随时用滤纸将瓶塞顶端擦干,待液体不再由塞孔溢出(此现象意味着温度已平衡),迅速将比重瓶自水浴中取出,再用滤纸擦干瓶壁外的水,迅速称定重量准确至mg数。减去比重瓶的重量,即得供试品重量。 4.3.1.3水重量的测定:按上述求得供试品重量后,将比重瓶中的供试品倾去,洗净比重瓶,装满新沸过的冷水,再照供试品重量的测定法测定同一温度时水的重量。 4.3.1.4采用带温度计的比重瓶时,应在装满供试品(温度低于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后插入温度计(瓶中应无气泡),置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的恒温水浴中放置若干分钟,使内容物的温度达到20℃(或各品种项下

最常用钻井液计算公式

钻井液有关计算公式 一、加重:W=γ0(γ2-γ1)/γ0-γ2 W:需要加重1方泥浆的数量(吨) γ0:加重料密度 γ1:泥浆加重前密度 γ2:泥浆加重后密度 二、降比重:V=(γ原-γ稀)γ水/γ稀-γ水 V:水量(方) γ原:泥浆原比重 γ稀:稀释后比重 γ水:水的比重 三、配1方泥浆所需土量:W=γ土(γ泥-γ水)/γ土-γ水 γ水:水的比重 γ泥:泥浆的比重 γ土:土的比重 四、配1方泥浆所需水量:V=1-W土/γ土 γ土:土的比重 W土:土的用量 五、井眼容积:V=1/4πD2H D:井眼直径(m) H:井深(m) 六、环空上返速度:V返=12.7Q/D2-d2 Q: 排量(l/S) D: 井眼直径(cm) d: 钻具直径(cm) 七、循环周时间:T=V/60Q=T井内+T地面 T: 循环一周时间(分钟) V: 泥浆循环体积(升) Q: 排量(升/秒) 八、岩屑产出量:W=πD2*Z/4

W: 产出量(立方米/小时) Z: 钻时(机械钻速)(米/小时) D: 井眼直径(米) 九、粒度范围 粗 粒度≥2000μ 中粗 粒度2000-250μ 中细 粒度250-74μ 细 粒度74-44μ 超细 粒度44-2μ 胶体 粒度≤2μ 粘土级颗粒 粒度≤2μ 砂粒级颗粒 粒度≥74μ 十、API 筛网规格: 目数 孔径(μ) 20 838 30 541 40 381 50 279 60 234 80 178 100 140 120 117 十一、除砂器有关数据 除砂器:尺寸(6-12″) 处理量(28-115立方米/小时) 范围(除74μ以上) 除砂器:尺寸(2-5″) 处理量(6-17立方米/小时) 范围(除44μ以上) 十二、极限剪切粘度:η∞=1.1952*(600θ-100θ)2 十三、卡森动切力: τc =1.512*(1006θ-600θ)2 十四、流变参数

盐酸检验规范

盐酸检验规范 1.0目的 建立盐酸检验标准程序,规范盐酸的检验。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盐酸的检验操作。 3.0职责 质量部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0 作业内容 4.1取样:按《有洁净度要求的物料取样标准程序》取样,取样量应为全检量的3倍(约500ml)。 4.2检验: 4.2.1性状 4.2.1.1 外观、气、味:取供试品,目测其外观,鼻嗅。 合格标准:应为无色发烟的澄清液体;有强烈的刺激臭;呈强酸性。4.2.1.2相对密度: 4.2.1.2.1操作: (1)按《相对密度检查标准程序》进行检查。 (2)记录空比重瓶重(W0)、装入供试品的比重瓶重(W样)及装入新沸冷水的比重瓶重(W水) (3)计算:W样-W0 供试品的相对密度= W水-W0 4.2.1.2.2合格标准:在25℃时应约为1.18。

4.2.2鉴别 4.2.2.1试剂、试液:稀硝酸、硝酸银试液、氨试液、二氧化锰、硫酸、碘化钾淀粉试纸。 4.2.2.2操作: (1)取供试品2ml于试管中。 ①滴加硝酸银试液,观察结果。 合格标准:应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 ②将上述沉淀分离,向沉淀中滴加氨试液,观察结果。 合格标准:沉淀应溶解。 ③在该沉淀溶解的溶液中加稀硝酸,观察结果。 合格标准:应复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 (2)量取供试品适量,加入等量的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湿润,缓缓加热,管口放置一张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观察结果。 合格标准:试纸应显蓝色。 4.2.3游离氯或溴检查 4.2.3.1试液:含锌碘化钾淀粉指示液 4.2.3.2操作:取供试品10g(8.5ml),加水稀释至20ml,冷却,加含锌碘化钾指示液0.2ml,10分钟内观察结果。 4.2.3.3合格标准:供试品溶液应不显蓝色。 4.2.4硫酸盐检查 4.2.4.1试剂、试液:碳酸钠试液、稀盐酸、标准硫酸钾溶液、25%氯化钡溶液4.2.4.2仪器和用具:水浴锅、比色管、量筒、移液管 4.2.4.3操作:取供试品25g(21ml),加碳酸钠试液2滴,置水浴上蒸干;残渣

钻井液常用计算公式

钻井液常用计算公式 1、钻井液配制与加重的计算 (1)配制低密度钻井液所需粘土量 水 土水 泥土泥土 )(ρ-ρρ-ρρ=V W 式中: 土W ---所需粘土重量,吨(t ); 土ρ -- 粘土密度,克/厘米3(g/cm3) 水ρ -- 水的密度,克/厘米3(g/cm3) 泥ρ -- 欲配制的钻井液的密度,克/厘米3(g/cm3) 泥 V 欲配制的钻井液的体积,米3(m3) (2)配制低密度钻井液所需水量 土 土泥水ρ-=W V V 式中: 水V ---所需水量,米3(m3); 土ρ -- 所用粘土密度,克/厘米3(g/cm3) 土 W -- 所用粘土的重量,吨(t ) 泥V -- 欲配制的钻井液的体积,米3(m3) (3)配制加重钻井液的计算 ①对现有体积的钻井液加重所需加重剂的重量

重 加原 重加原加 ) (ρ-ρρ-ρρ=V W 式中: 加W ---所需加重剂的重量,吨(t ); 原ρ -- 原有钻井液的密度,克/厘米3(g/cm3) 重ρ -- 钻井液欲加重的密度,克/厘米3(g/cm3) 加ρ -- 加重剂的密度,克/厘米3(g/cm3) 原 V -- 原有钻井液的体积,米3(m3) ②配制预定体积的加重钻井液所需加重剂的重量 原 加原 重加重加 ) (ρ-ρρ-ρρ=V W 式中: 加W ---所需加重剂的重量,吨(t ); 原ρ -- 原有钻井液的密度,克/厘米3(g/cm3) 重ρ -- 钻井液欲加重的密度,克/厘米3(g/cm3) 加ρ -- 加重剂的密度,克/厘米3(g/cm3) 重 V -- 加重后钻井液的体积,米3(m3) ③用重晶石加重钻井液时体积增加 2 1 224100(v ρ-ρ-ρ=.) 式中: v ---每100m3原有钻井液加重后体积增加量,米3(m3);

钻井液密度的确定培训教材

钻井液密度的确定培训教材 1.1安全钻井时钻井液密度确定的基本原理 一级井控的目的是防止地层液体进入井内,为此需保持井底压力略大于地层压力。要实现近平衡,需研究怎样最合理地确定压井液密度。 井眼的裸眼井段存在着地层孔隙压力、压井液柱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三个压力体系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P≥P≥P 2-16 pmf式中:P—地层孔隙压力;P—压井液柱压力;P—地层fpm 破裂压力。 所确定的压井液密度还要考虑保护油气层、防止粘卡满足井眼稳定的要求。为确保一级井控成功,在各种作业中,均应使井底压力略大于地层压力,这样可达到近平衡钻井和保护油气层的目的。 如果在钻井过程中所采用的钻井液密度只有在井内钻井液 处于静止状态时才能平衡地层压力,那么,在起钻时, 由于抽汲压力的存在和起出钻柱液面下降等原因,井底压力就会小于地层压力,从而造成井侵与溢流。 1.2钻井液密度的计算 通常确定压井液密度的原则是最小井底压力等于地层压力。确定方法如下:

(1)公式计算法 压井液密度的确定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ρ=[102(P-P-P)]/H dppsbm 2-17 3——抽吸压力,Pg/cm;——压井液密度,式中:ρsbm——;P;MPaP——起钻液面下降压井液柱压力减小值,MPa pdp。— —产层埋藏深度,mH地层压力,MPa; 2)附加当量密度(为 了预防溢流,就必须在平衡地层压力所需的钻井液密度的基 础上再增加一个附加压力,这个附加压力应能平衡抽汲压 力等。因此,确定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密度的公式是: 2-18 +ρ=ρρecm 式中:ρ—钻井过程中的钻井液密度;ρ—地层压力cm当量 钻井液密度;ρ—附加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e我们可以采 用自动灌钻井液等方法,使起钻时液面下降高度减小或不下 降。因此起钻时液面下降而减少的压力不大,有时可忽略不 计。而抽汲压力是不可忽视的,只要钻柱上提,就会有抽汲 压力,减小上提钻柱的速度,只能减小抽汲压力、但不能消 除抽汲压力。影响抽汲压力的因素很多,其值变化范围较大。 根据计算可知,抽汲压力一般为33左,国外要求把抽汲压力 减小到0.036g/cm0.03-0.13g/cm右,考虑到气侵对钻井液 密度的影响,地层压力预报的误差等因素,附加压力应比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